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1-12 17:35:59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相关性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2

  1.将CxHy转换为CHy/x,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y/x值越大,生成水的量越多,而产生的CO2量越少。y/x相同,耗氧量,生成H2O及CO2的量相同。

  2.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一定;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相同。

  3.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a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则烃:CxHyy/4>0;烃的衍生物:CxHyOz(y/4—z/2)>0

  b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符合通式Cn(H2O)m;

  c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1)若CO2和O2体积比为4∶3,其通式为(C2O)n(H2O)m。

  (2)若CO2和O2体积比为2∶1,其通式为(CO)n(H2O)m。

  4.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该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a:2b,该有机物是否存在氧原子,有几个氧原子,还要结合燃烧时的耗氧量或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等其他条件才能确定。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3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

  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烷烃;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

  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有机物:

  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酚类.

  ⑸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

  下层变无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数大于4的气态烃都符合.

  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

  ③△V<0,m/4<1,m<4.只有C2H2符合.

  (4)根据含氧烃的衍生物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推导

  有机物的可能结构

  ①若耗氧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以上x、y、m、n均为正整数)

  其他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

  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烯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

  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4

  一、浓硫酸“五性”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二、浓硝酸“四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三、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

  (2)编号位,定支链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4)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①最简化原则

  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5

  1、组成元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种类取决于R基.

  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20多种.

  3、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肽键的书写方式.

  有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

  肽键的数目=失去的水=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链状多肽)

  环状多肽肽键数=氨基酸数=失去的水

  分之质量的相对计算: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氨基酸-肽链条数)

  4、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酸DNA,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每条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RNA是由碱基(A、G、C、U),磷酸,核糖组成,DNA是由碱基(A、G、C、T),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追答: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所以核苷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基本组成单位)和核糖核苷酸(RNA基本组成单位)所谓的碱基(一般叫含氮的碱基)有6种{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U(尿嘧啶)}。组成DNA的碱基有ACGT组成RNA的碱基有ACGUT是DNA所特有的,U是RNA所特有的。两者共有的有ACG。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6

  一、汽车常见燃料——汽油

  1、汽油成分:主要由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类混合物构成,主要成份包含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

  2、汽油的燃烧过程

  思索:

  ①汽油主要成分是戊烷,其燃烧化学变化方程式是什么?

  ②导致汽车积炭的原因有哪些?

  (1)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碳的元素。

  3、汽油的工作原理

  汽油被送入气缸后,根据电火花点燃迅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促进活塞反复运动,进而产生动力使汽车行驶。

  4、汽油的源头与制造

  (1)石油分馏

  (2)原油催化裂化

  思索:

  ①汽油的'抗爆震能力如何考量?

  ②人们常说的汽油型号指的是什么?

  ③汽油中含有更多支链烃、芳香烃和环烷烃,其抗爆震性是否会更强?

  ④常见的抗爆震剂有什么?

  5、汽油的型号与抗爆震性

  ①抗爆震能力以辛烷值测量。

  ②辛烷值即我们所说的汽油型号。

  ③汽油中支链烃、芳香烃和环烷烃的比例越高,抗爆震性越好。

  ④常见的抗爆震剂包含四乙基铅[Pb(C2H5)4]、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

  6、汽车废气以及处理办法

  思索:进入气缸的气体成分有什么?空气的量过多或过少会有哪些危害?

  ①气体不足时会产生有害的一氧化碳;

  ②假如气体太多,则会生成氮氧化合物NOx,如

  N2 O2=2NO,2NO O2=2NO2。

  这些CO和NOx都是空气污染源。

  汽车废气中的主要有害物质包含CO、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

  怎样处理废气?

  在汽车排汽管上设置催化装置,使有害物质CO与NOx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比如:2CO 2NO=2CO2 N2。

  对策缺点:

  ①没法完全消除硫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快SO2转化成SO3,造成废气酸性提高。

  ②只能降低有害气体的排出,没法完全消除。

  二、汽车燃料的清洁化

  同学们先展开讨论:

  ①为何汽车燃料要实现清洁化?

  ②怎样进行清洁化?

  1、汽车燃料清洁化的重要性

  废气催化装置仅能降低有害气体的排出,但无法从源头上清除其产生,因此促进汽车燃料的清洁化是很重要的。

  2、清洁燃料车辆:

  应用压缩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做为燃料的机动车。

  清洁燃料车辆的优势:

  ①大幅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排出的CO、NOx等比汽油车少90%以上);

  ②发动机几乎不会造成积炭;

  ③可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

  探讨为何氢气被称作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1)在同样品质的情形下,氢气释放的能量是最高的,超过煤和汽油。

  (2)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应用氢气做为燃料面临哪些挑战?

  1、廉价氢气的大批量生产。

  2、安全的氢气储存。

  介绍两种便捷的制氢方式:

  ①光电池电解水制氢。

  ②人造效仿光合作用制氢。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7

  1、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许多性质是相似的,此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的判断方法:在微粒的组成上,微粒所含原子数目相同;在微粒的构成上,微粒所含价电子数目相同;在微粒的结构上,微粒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相同。(等电子的推断常用转换法,如CO2=CO+O=N2+O=N2O=N2+N—=N3—或SO2=O+O2=O3=N—+O2=NO2—)

  (2)等电子原理的'应用:利用等电子体的性质相似,空间构型相同,可运用来预测分子空间的构型和性质。

  2、价电子互斥理论:

  (1)价电子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ABn型分子(离子)中中心原子A周围的价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主要取决于价电子对数(n),价电子对尽量远离,使它们之间斥力小。

  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①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参与杂化。

  ②杂化后的轨道一头大,一头小,电子云密度大的一端与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形成σ键;由于杂化后原子轨道重叠更大,形成的共价键比原有原子轨道形成的共价键稳定。

  ③杂化轨道能量相同,成分相同,如:每个sp3杂化轨道占有1个s轨道、3个p轨道。

  ④杂化轨道总数等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之和。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8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温度下的热效应,称为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和放热的关系。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焓变和热化学方程。

  化学方程称为热化学方程,同时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焓变。

  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3.计算反应焓变。

  按标准摩尔产生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 bB=cC 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

  (1)表达式:v=△c/△t。

  (2)特征:对于特定的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每种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化学方程中每种物质的系数。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反应速率常数(K)。

  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学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越快。由于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加正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

  增加生成物浓度,增加逆反应速率,降低生成物浓度,降低逆反应速率。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经验公式。

  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部,R常数摩尔气体,Ea为活化能。

  公式知,当Ea>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常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也增加。可以看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大多数催化剂可以通过参与反应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改变反应过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量。

  (2)催化剂的特性。

  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能引起化学平衡的运动,也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三、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也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二、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中六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键能大于碳键能小于碳键能的两倍,键长介于碳键长与双键长之间的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 15O2=12CO2 6H2O(火焰明亮,冒烟)酸性高锰酸钾不能褪色。

  (2)替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溴化铁作为催化剂与溴反应生成;溴苯的无色密度大于水。

  ②苯和硝酸(使用)HONO2表示)产生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性液体硝基苯。 HONO2 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温度控制在50—60℃,催化剂和脱水剂采用浓硫酸。

  (3)加成反应。

  以镍为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产生环己烷3H2。

  四、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与水以任意比溶解:添加无水硫酸铜;如何获得无水乙醇:加生石灰和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 2Na=2CH3CH2ONa H2↑(替代反应)。

  (2)乙醇氧化反应。

  ①乙醇燃烧:CH3CH2OH 3O2=2CO2 3H2O。

  ②乙醇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 O2=2CH3CHO 2H2O。

  拓展阅读:高中化学记忆公式

  1.制备硝基苯。

  硝酸硫酸冷滴苯,黄油杏仁味。

  硫酸催化脱水是温计悬浴加冷管。

  2.线键式有机物对应分子式计算。

  算碳找拐点,求氢四里减。

  3.观察化学方程的平衡。

  氢以氢为标准,无氢以氧为标准。

  氢氧找不到一价,变单成双求配平。

  调整只能改变系数,原子等平。

  配平系数的现分数必须乘以最小公倍数。

  4.重要实验现象。

  氢在氯中苍白,磷在氯中烟雾弥漫。

  甲烷氢氯混合,强光照射太危险。

  镁条在二氧碳中燃烧,两酸遇氨冒白烟。

  氯化铵热象升华,碘遇淀粉变蓝。

  硫氢甲烷一氧碳,五者燃烧火焰蓝。

  铜丝伸入硫气中,硫铁与黑物混合。

  热铜热铁遇氯气,烟色相似为棕色。

  5.电解规律。

  惰性材料用作电极,两极直流。

  含氧酸,可溶碱。

  活性金属含氧盐,电解实际上是电解水。

  无氧酸电解本身解,PH浓度降低。

  活性金属无氧盐,电解得到相应的碱。

  无活性金属无氧盐,成盐元素两极见。

  不活动金属含氧盐,电解得到相应的酸。

  由于电解和精炼,非惰性材料被用作电极。

  镀金属为阴极,镀金属阳极连。

  阳粗阴纯精炼,电解液中含有相应的盐。

  电解有共同点,阳极氧化阴还原。

  6.有机化学知识。

  有机化学并不难,记准通式是关键。

  只含C、H称为烃,结构成链或成环。

  双键是烯三键炔,单键相连为烷。

  脂肪族排成链,芳香族带苯环。

  异构共用分子式,通用同系间。

  取代烯烃加成烷,衍生物取决于官能团。

  羧酸羟基连烃基,称为醇醛和羧酸。

  酮醚胺是基醚键和氨基的衍生物。

  苯带羟基称为苯酚,萘是双苯并联。

  去H加O称氧化,去O加H叫还原。

  醇氧化成酮醛,醛氧化成羧酸。

  羧酸比碳酸强,碳酸比石碳酸强。

  光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羟基可以替代烃的卤代衍生物。

  产生稀和氢卤酸的小分子。

  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能辨别醛。

  氢氧化铜多元醇,溶液混合成深蓝色。

  醇加羧酸生成酯,酯水解成醇酸。

  苯酚遇溴沉淀白,淀粉遇碘变蓝。

  氨基酸是酸碱性的,甲酸是酸的,就像醛一样。

  聚合单变链节断裂π键相串联。

  千变万化,多趣味,无限风可攀登。

  7.地壳中排名前十的元素公式。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

  (养女贴锅盖,哪个没有青菜)。

  8.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以最长碳链为主链,直链烷烃定母名。

  主链号定支链,支链作为替代基。

  中文数字表基数,横隔开位和名称。

  若有几个替代基,前是小基后大基。

  9.常用化学品的储存方法。

  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

  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时应密封。

  用冷水储存白磷,钾钠钙钡煤油。

  碱瓶需要橡胶塞,塑料铅储存氟化氢。

  易变质药放时短,易燃易爆避火源。

  实验室干燥剂,蜡封保存心平静。

  10.保存一些易变药物。

  溴、碘容器石蜡密封在金属钠储煤油中。

  氢氟酸装塑料瓶,浓硝酸盛棕瓶。

  将白磷放入冷水中,固体烧碱须密封。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学习。

  课前预习方法:阅读新课程,发现困难,复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标记不懂的地方。

  (3)复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程的知识铺垫。

  2.注重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听课;记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学习。当老师介绍新课程时,学生应该注意听老师如何提出新问题?当老师教新课时,学生应该考虑老师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当老师演示实验时,学生应该仔细看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当老师总结这门课时,学生应该有意学习老师如何提炼教材的要点。

  (2)记笔记:细节要恰当,抓住要领记。有些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些学生记多少;有些学生只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程,主要写下教师讲座大纲、要点和教师简单、灵感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写下教师指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练习讲座,主要写下老师指出的错误,或启发自己。或者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中画出重点和标记,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另外,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疑问或独特的见解要做标记,以便课后继续学习。课堂学习是做好学习的关键。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是上课。在这次学习的主要时间里,有些学生不专注于学习,有些学生不注意学习方法,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习水平的发挥。

  3.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

  学生们常说:基本上在课堂上理解,但做家庭作业总是不方便。原因是知识的内涵和延伸还没有真正或完全理解。这就是课后复习的意义。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读:新课后再读教材,可以学新悟旧,自我提升。

  (2)后作业:阅读教科书后,事半功倍。有些学生在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科书,所以他们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做作业,事半功倍。

  (3)经常记忆:经常使用记忆方法,让大脑再现教科书的知识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好。

  (4)多问:为什么要多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引起重新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

  (5)有计划:安排每天的课外时间;复习前一段的学习内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4.有意识记忆系统掌握知识,有意识记忆方法。

  深刻理解,自然记忆;归纳公式,有利于记忆;比较异同,简化记忆;读写结合,加深记忆。有意识记忆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一种方式。有意识记忆的方法因人而异。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忆方法,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取、维护和再现。

  归纳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种方法最常用于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例如,硫一章H2S→S→SO2→SO3→H2SO4为统领。

  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法常用于辨别相似概念,对比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知识的共性了新旧知识的共性和联系。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9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7、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8、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有机物:

  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酚类。

  ⑸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9、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下层变无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数大于4的气态烃都符合。

  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

  ③△V<0,m/4<1,m<4。只有C2H2符合。

  10、根据含氧烃的衍生物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推导有机物的可能结构

  ①若耗氧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时,有机物可表示为

  (以上x、y、m、n均为正整数)

  11、其他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烯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0

  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问题

  ⑴高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高分子应具有什么样的主链?应该带有哪种功能基?

  ⑶是带功能基的单体合成?还是先合成高分子链,后引入功能基?

  如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研究启示:人们从棉花、纸张等纤维素产品具有吸水性中得到启示:它是一类分子链上带有许多亲水原子团——羟基的高聚物。

  合成方法:

  ⑴天然吸水材料淀粉、纤维素进行改性,在它们的高分子链上再接上含强吸水性原子团的支链,提高它们的吸水能力。如将淀粉与丙烯酸钠一定条件下共聚并与交联剂反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淀粉——聚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

  ⑵带有强吸水性原子团的'化合物为单体进行合成。如丙烯酸钠加少量交联剂聚合,得到具有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3、问题:学与问中的问题汇报:橡胶工业硫化交联是为增加橡胶的强度;高吸水性树脂交联是为了使它既吸水又不溶于水。小结:高吸水性树脂可以在干旱地区用于农业、林业、植树造林时抗

  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又如,婴儿用的“尿不湿”可吸入其自身重量几百倍的尿液而不滴不漏,可使婴儿经常保持干爽。可与学生共同做科学探究实验。

  3、应用广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⑴高分子分离膜:①组成:具有特殊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②特点:能够让某些物质有选择地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③应用:物质分离

  ⑵医用高分子材料:①性能:优异的生物相溶性、亲和性;很高的机械性能。②应用:

  人造心脏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人造血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人造气管聚乙烯、有机硅橡胶人造肾醋酸纤维、聚酯纤维人造鼻聚乙烯有机硅橡胶人造骨、关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造肌肉硅橡胶和绦纶织物人造皮肤硅橡胶、聚多肽人造角膜、肝脏,人工红血球、人工血浆、食道、尿道、腹膜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1

  1.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2.常用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3.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14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1)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①外加直流电源;

  ②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2)电极名称和电极材料

  ①电极名称

  阳极:接电源正极的为阳极,发生x氧化xx反应;

  阴极:接电源负极的为阴极,发生xx还原xx反应。

  ②电极材料

  惰性电极:C、Pt、Au等,仅导电,不参与反应;

  活性电极:Fe、Cu、Ag等,既可以导电,又可以参与电极反应。

  2、离子放电顺序

  (1)阳极:

  ①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溶液,阴离子不容易在电极上放电。

  ②惰性材料作电极(Pt、Au、石墨等)时:

  溶液中阴离子的放电顺序(由易到难)是: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2)阴极:无论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都不参与电极反应,发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

  3、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是:

  Ag+>Fe3+>Cu2+>H+>Fe2+>Zn2+>Al3+>Mg2+>Na+

  1.纯碱、苏打:Na2CO32.小苏打:NaHCO33.大苏打:Na2S2O3

  4.石膏(生石膏):CaSO4·2H2O5.熟石膏:2CaSO4·.H2O

  6.莹石:CaF27.重晶石:BaSO4(无毒)8.碳铵:NH4HCO3

  9.石灰石、大理石:CaCO310.生石灰:CaO11.食盐:NaCl

  12.熟石灰、消石灰:Ca(OH)213.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14.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15.绿矾:FaSO4·7H2O16.干冰:CO2

  17.明矾:KAl(SO4)2·12H2O18.漂:Ca(ClO)2、CaCl2(混合物)

  19.泻盐:MgSO4·7H2O20.胆矾、蓝矾:CuSO4·5H2O21.双氧水:H2O2

  23.石英:SiO224.刚玉:Al2O325.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

  26.铁红、铁矿:Fe2O327.磁铁矿:Fe3O428.黄铁矿、硫铁矿:FeS2

  29.铜绿、孔雀石:Cu2(OH)2CO330.菱铁矿:FeCO331.赤铜矿:Cu2O

  32.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33.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34.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35.水煤气:CO和H2

  36.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37.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40.尿素:CO(NH2)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32。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7、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看上去,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可能会产生误会,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其实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纯净物,两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

  8、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从常见的强碱NaOH、KOH、Ca(OH)2和常见的弱碱Fe(OH)3、Cu(OH)2来看,似乎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其实碱的碱性强弱和溶解度无关,其中,易溶于水的碱可别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碱。难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碱,学过高一元素周期率这一节的都知道,镁和热水反应后滴酚酞变红的,证明Mg(OH)2不是弱碱,而是中强碱,但Mg(OH)2是难溶的。还有AgOH,看Ag的金属活动性这么弱,想必AgOH一定为很弱的碱。其实不然,通过测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强碱。

  9、写离子方程式时,强电解质一定拆,弱电解质一定不拆

  在水溶液中,的确,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肯定拆;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因此不拆。但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时,或反应体系中水很少时,那就要看情况了。在固相反应时,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论这反应的实质是否离子交换实现的,都不能拆。如: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这条方程式全部都不能拆,因此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有的方程式要看具体的反应实质,如浓H2SO4和Cu反应,尽管浓H2SO4的浓度为98%,还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还可以完全电离成H+和SO42-,但是这条反应主要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能体现强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实质上参加反应的是H2SO4分子,所以这条反应中H2SO4不能拆。同样,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也不能拆。弱电解质也有拆的时候,因为弱电解质只是相对于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剂中,也许它就变成了强电解质。如CH3COOH在水中为弱电解质,但在液氨中却为强电解质。在液氨做溶剂时,CH3COOH参加的离子反应,CH3COOH就可以拆。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2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3

  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4

  1、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烃图册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卤代:与卤素及铁粉或相应的三卤化铁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卤素的反应活性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发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环上有吸电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发生卤代的时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剂,可发生苯环上H取代的反应;如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侧链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

  应用:鉴别。(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鉴别:苯、己烷、苯乙烯。(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与浓硫酸及浓硝酸(混酸)存在的条件下,在水浴温度为55摄氏度至60摄氏度范围内,可向苯环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发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可向苯环引入磺酸基。该反应是个可逆的`反应。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脱离,故可用于基团的保护。烷基苯的磺化产物随温度变化:高温时主要得到对位的产物,低温时主要得到邻位的产物。

  F-C烷基化:条件是无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况下,苯及衍生物可与RX、烯烃、醇发生烷基化反应,向苯环中引入烷基。这是个可逆反应,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C正离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产物。该反应当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不能进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异丙苯。

  F-C酰基化:条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与RCOX、酸酐等发生反应,将RCO-基团引入苯环上。此反应不会重排,但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也不能发生。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酮。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小结:连接给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大于苯,且连接的给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连接吸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小于苯,且连接的吸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2、加成反应

  与H2:在催化剂Pt、Pd、Ni等存在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终生成环己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最终生成六六六。

  3、氧化反应

  苯本身难于氧化。但是和苯环相邻碳上有氢原子的烃的同系物,无论R-的碳链长短,则可在高锰酸钾酸性条件下氧化,一般都生成苯甲酸。而没有α-H的苯衍生物则难以氧化。该反应用于合成羧酸,或者鉴别。现象: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4、定位效应

  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一类定位基,包含:所有的给电子基和卤素。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邻位和对位。给电子基使苯环活化,而X2则使苯环钝化。

  间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二类定位基,包含:除了卤素以外的所有吸电子基。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间位。它们都使苯环钝化。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则: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进入共同定位的位置。如间氯甲苯等。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有两种情况:两取代基属于同类,则由定位效应强的决定;若两取代基属于不同类时,则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5

  第一章氮族元素

  一、氮族元素N(氮)、P(磷)、As(砷)、Sb(锑)、Bi(铋)

  相似性递变性

  结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5个原子半径随N、P、As、Sb、Bi顺序逐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减弱

  性质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最高化合价+5,最低化合价-3单质从非金属过渡到金属,非金属性:N>P>As,金属性:S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

  酸性:HNO3>H3PO4>H3AsO4>H3SbO4

  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困难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稳定性:NH3>PH3>AsH3

  二、氮气(N2)

  1、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N≡N(分子里N≡N键很牢固,结构很稳定)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收集N2不能用排空气法!)

  3、化学性质:(通常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只有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才能使N2中的共价键断裂,从而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N2+3H22NH3N2+O2=2NO3Mg+N2=Mg3N2Mg3N2+6H2O=3Mg(OH)2↓+2NH3↑

  4、氮的固定: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天然固氮

  三、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

  N2O—笑气硝酸酸酐—N2O5亚硝酸酸酐—N2O3重要的大气污染物—NONO2

  NO—无色气体,不溶于水,有毒(毒性同CO),有较强还原性2NO+O2=2NO2

  NO2—红棕色气体(颜色同溴蒸气),有毒,易溶于水,有强氧化性,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3NO2+H2O=2HNO3+NO2NO2N2O4(无色)302=2O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鉴别NO2与溴蒸气的方法:可用水或硝酸银溶液(具体方法及现象从略)

  NO、NO2、O2溶于水的计算:用总方程式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进行计算

  四、磷

  白磷红磷

  不同点1.分子结构化学式为P4,正四面体结构,化学式为P,结构复杂,不作介绍

  2.颜色状态白色蜡状固体红棕色粉末状固体

  3.毒性剧毒无毒

  4.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CS2不溶于水,不溶于CS2

  5.着火点40℃240℃

  6.保存方法保存在盛水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相同点1.与O2反应点燃都生成P2O5,4P+5O22P2O5

  P2O5+H2O2HPO3(偏磷酸,有毒)P2O5+3H2O2H3PO4(无毒)

  2.与Cl2反应2P+3Cl22PCl32P+5Cl22PCl5

  转化白磷红磷

  五、氨气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

  2、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极性分子,三角锥型,键角107°18′)

  3、化学性质:NH3+H2ONH3·H2ONH4++OH-(注意喷泉实验、NH3溶于水后浓度的'计算、加热的成分、氨水与液氨)

  NH3+HCl=NH4Cl(白烟,检验氨气)4NH3+5O2===4NO+6H2O

  4、实验室制法(重点实验)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该反应不能改为离子方程式?)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气,同制O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容器口(试纸变蓝)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容器口(产生白烟)

  干燥:碱石灰(装在干燥管里)[不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P2O5等干燥剂]

  注意事项: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影响氨的纯度)或塞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吸收多余氨气,防止污染大气)

  氨气的其他制法:加热浓氨水,浓氨水与烧碱(或CaO)固体混合等方法

  5、铵盐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分解,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加热)。

  NH4Cl=NH3↑+HCl↑(NH3+HCl=NH4Cl)NH4HCO3=NH3↑+H2O↑+CO2↑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0-28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07-11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02-01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01-05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优]11-11

高二化学知识点12-19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集合01-24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1-09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03-04

高二化学知识点【优】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