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主题征文

时间:2024-08-11 15:03:45 主题征文 我要投稿

好家风主题征文[经典]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清楚的特点。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家风主题征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好家风主题征文[经典]

好家风主题征文1

  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文明的传承人。家风是中国人民惯有的风范,是一代又一代人民的优秀朴实的良好习惯。

  家风俗称门风,其实是在家庭里形成的.一个道德标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家独特的家风,或朴实或严厉。我家的家风是以和为贵。

  爸爸妈妈从小就教我以和为贵,与人长相处,不能吵架,不能生气。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画画,我的同桌不小心动了我一下,一大滴的颜料滴在了画面上,把我的画弄脏了,看着我好不容易画好的画,被他一动变成了一副烂画。

  我生气极了大声叫道:“都怪你把我的画弄坏了”,“对不起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是故意的。”同桌着急的说。

  看着他诚恳道歉的样子,以和为贵的家风在我耳边响起,是啊,为了这么一件小事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多么不值得,想到这儿,我急忙向同桌道歉:“对不起,我不该向你发火生气”。

  我拿起画笔,在颜料旁画了几片叶子,画面效果比原来更好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和为贵让我赢得了友谊。

  良好的家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让我们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社会的和谐美好身体力行。

  做良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繁荣昌盛的大家庭。

好家风主题征文2

  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承载着整个家族的生活态度、文化理念、价值观、人生观等。良好的家风能让继承者立身于社会,是一种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她让家族的每一代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她塑造出人们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非凡的气度。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无不烙印上家风的印记。

  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曾出现过很多显赫的家族,他们大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我不禁想起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一门三院士,满庭皆俊秀”这句话就是他对九个子女言传身教的最好写照。他的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是杰出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中国近代的考古学开拓者之一;三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参加过淞沪会战,二十五岁不幸早逝;次女梁思庄是我国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投身新四军,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五子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

  这些人里面,最为人们熟知的我想也许是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而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先生也是杰出的,他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个家族之所以这么成功,我们从《梁启超家书》中就不难找出答案。他写给孩子们的书信中用词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子女成长和学习的关心,又不时发出自己的见解和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每一封书信都充满了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个父亲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相较之下,我的家庭平凡的太多太多,只是中国千百万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家里有欢乐也有争吵,但更多的是还是快乐和温馨。我的父母虽然没有什么渊博的学识,但他们交给我做人的道理和对生活的态度,让我能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自信的成长。父母对长辈的照顾和陪伴让我明白“孝”的真谛,父亲每晚读书的习惯同样变成了我的习惯,母亲的勤俭持家是我从小就有了节约的意识,奶奶用粗糙的双手教会我要辛勤的劳动才有丰收的喜悦,姥姥告诉我做人要忠厚朴实,诚信待人······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使我能健康的成长。

好家风主题征文3

  每个家有不同的家训家风。良好的家训家风,能使人积极向上,走上成功;不良的家训家风,会使人误入歧途,坠入深渊。诚实守信是我家的家训,它一直伴着我成长。三年级时,我认识了一个名叫小方的人。他的爸爸妈妈从不管他,他就经常长时间游戏,不爱学习。有一天放学,他让我去他家玩游戏,我禁不起诱惑,就和他去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回家。

  一到家,妈妈就劈头盖脸地问我:“你去哪儿了?这么晚才到家?”妈妈凶得像只豹子,脸色很是难看。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在学校写作业,写完才才回来。”妈妈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喊道:“胡说!我去过你的班级,早就没人了,你还在写作业?你到底去哪啦?别以为我不知道!快说!”爸爸见着情况不妙忙过来把我拉到房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我们不是常对你说嘛,做人要诚实,你怎么能撒谎呢?你是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听了爸爸这番话,我使劲地点了点头向爸爸说了放学后去同学家玩游戏的过程,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撒谎准时回家。

  几个月后的一次数学考试,考卷发下来了,我一看成绩是98分,心里挺高兴,可仔细一查,发现填空题有两空错了,老师没有发现。这样一来,我的真实成绩只有94分。上课时,我进行着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到底是去找老师改过来?还是不去呢?令我左右为难。这时,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爸爸曾对我说的那句话“做人要诚实”。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找老师改了分数。老师表扬了我,我很开心,因为我做到了诚实。爸爸的那番话令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它时刻提醒着我做人要诚实。做人诚实就是我的家训家风,它一直伴着我成长。

好家风主题征文4

  我们来自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个平凡的人。再平凡的家庭也会有一个传统的家风,因为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庭和睦,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前行的动力,孩子的健康成长自然离不开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所以从小就教育她多理解家人,要相互理解,只有这样大家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爱。

  勤奋,作为一名家长,我深知勤奋,坚持的重要性。所以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孩子。一次孩子刚学舞蹈不久就开始犯懒,不想去舞蹈班,她找了很多的理由,诸如作业多,觉得累啊,腿疼,头疼,反正是一堆的理由。当时想想也是,现在的孩子比我们上学那时候要累得多,不行就休息一天吧。但转念一想我让孩子放纵一次,就会有下次,长此以往就会助长孩子懒惰,散漫的不良习惯。勤奋坚持的好习惯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来的,于是我狠心地拒绝了她,她也看到了我的决心,直到现在再也没有说过不想上舞蹈班了,而且学得特别勤奋刻苦。

  节约,节省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家的好家风,这个好的传统必须要早早灌输给孩子。记得孩子上幼儿园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吃早餐时,发现孩子吃完蛋清后,直接把蛋黄扔在了垃圾桶,当时我们就对她进行了批评,她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错了,但是我感觉她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先是晚上带她看了电影《1942》,第二天又带她回了老家,帮助爷爷奶奶到地头干农活,直到累得她满头大汗,让她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浪费粮食会让爷爷和奶奶的汗水白流,从那以后她真的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挑食和浪费粮食。

  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风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课堂,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价值的缩影,我们也将继续做好自己,成为她成长道路上合格的引路人。

好家风主题征文5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

  好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很重要。在我们家,有许多好的家风,如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好的家风一直伴随着我。

  我的家庭是个普通的家庭,有欢乐,也有忧愁和争吵,但是更多的还有快乐。我们家没有严格的家风,但是有些东西都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内心,从我记事开始,从我爸妈身上可以感受到“孝顺,节俭,”四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

  父母之爱,重如泰山,是不可称量的,这就得从我妈妈说起。我妈妈是长治人,嫁到晋城,虽说不远,但也不能常回去看我姥姥姥爷,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她每隔几天都会给我姥姥姥爷打电话,问问在做什么呀,身体怎么样啊。给你们买的衣服、鞋收到没有啊等等。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每隔两天就跟姥爷微信视频聊天,只要有时间,我妈就会带着我坐火车回去看他们,现在我妈会开车了,直接开车带我回去看姥姥姥爷。平常看着我妈妈在家里不怎么提我姥姥姥爷,但她的.行动却让我觉得我妈妈很孝顺,无形中影响着我,我一到放假,就催着妈妈带我回姥姥姥爷家,姥姥姥爷给我们做一桌子的好吃的饭菜,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天,陪伴他们,成了他们的开心果!

  “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俭,失败由于奢侈,所以我要做个节俭的人。每次吃饭,吃到碗底的时候,我总是剩几口就不想吃了,也没怎么在意。后来爸爸看见了,就会有些生气地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吃饭要吃干净,不是从小就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怎么现在开始浪费粮食了!没有看电视吗?偏远地区,好多孩子都吃不饱饭!”听了爸爸的话,我赶紧把碗底的饭吃干净,从那以后每次吃饭只要不想吃的时候,就想起爸爸说的话,不敢再浪费粮食,最起码把碗里的饭都吃完。我想了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节约出一些粮食,中国十四亿人,节约下来的粮食可以养活许多人呢!原来节俭的力量这么强大。

  家风是每家每户的烙印,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我们人生的步伐才能更加坚定。

好家风主题征文6

  家训是中国自古流传的一种家庭传统,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强烈的影响。对于家风来说,家训更为具体、易懂。它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要求与警示,能够更确切地指出孩子的不对。将家规熟记于心,每当孩子做事时,都会以家规为准,符合则为之,不符合则拒之。无形中,起到了警告、监督的作用。其实,家训也可以理解为在家风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达到内外要求,共同形成的目的。

  我认为,家风与家训的主要体现还是在家教。家教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对孩子的亲身教育。这种教育是其他教育不能代替的。总而言之,家风与家训都属于家教。所以,家庭坏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当然,家教是否成功,也能够直接反应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家长。孩子在初始阶段,他们所有的认知标准都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能否让孩子正确地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些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次改变。因此孩子的一生与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必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坏境与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风不是说说而已,家训也不是背背也罢,家教就更不是简单粗暴的那种打骂教育。家长对孩子做得够不够、好不好、严不严,就体现在孩子的未来。千万不要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才开始后悔当初对孩子教育的懒惰与放纵,要从现在就开始对孩子教育,担负起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百分百地投入到教育中去,严格地要求孩子,以高标准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成就人生最美好的未来。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无法忽视的话题。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中幸福成长。

  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规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可能成为家风家规的载体,从而在生活点点滴滴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也从而带动或影响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向前发展。

  说起家风家规,可是有很多小故事。爸妈虽然文化不高,但朴实的言行让我受用至今,我从小就在一个尊老爱幼、勤俭朴实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了爸妈的言传身教,养成了我肯勤奋努力、能和气待人的积极生活态度。

  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爸妈言传身教就为我们定好了家规,主要有: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进出家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要勤俭节约;全家人要和睦相处;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嘴巴要扎紧,不馋不乱说话。我们就是按照这个生活着、传承着。

  也记得小时候,我因触犯了一些家规,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因为奶奶年纪大了,衣服穿得太厚,不方便梳发,要我帮她一下。当时刚好有同学在,在同学的建议下,帮奶奶梳了个冲天小辫的奇怪发型,正当我俩在一旁瞧着乐时,被妈妈发现,将我狠狠地教育了一番,说要尊重老人长辈而不能嬉弄戏耍,并告诫我下不为例。爸妈平时不论工作再忙,回到家总会挤出时间跟奶奶说说话聊聊天,询问身体状况。一家人和谐享受着天伦之乐。

  还记得当时左邻右舍中只要有那家大人不在家,很热心、爱助人的爸妈就会把他们小孩喊到家供吃住。并总是告诉我和哥兄妹俩对别人一定不要小家气。逢到有人借东西,爸妈总是二话不说双手奉出;有人遇到难处,爸妈定会鼎力相助。豪气直爽的.妈还特别乐于处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遇到农忙和村上人家红白事时,爸和哥因为是电工,都要抽空帮人家接电拉线,或修理机器啥的,从来不因自己忙而埋怨,也从来不拿人家给的辛苦费。这些不胜枚举的小故事一直令我难忘,如今我也“量贩”给儿子和家人,让朴实的小故事诠释做人的大道理。

  我是70年代初出生的,小时候家里还有一些不成文的家规,比如:家中来客人了,吃饭时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为习惯所以觉得很自然。现在的小孩如果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就因为来了客人而不允许其上桌用餐会觉得委屈的,甚至会憎恨起无辜的客人。这怨不得孩子,作为父母应该自责没有立好规矩。好家风、好家规当从孩子小时候立起以致潜移默化。否则,“无规矩很难成方圆”。

  如今,已过不惑的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和一个单位的职工,还一直敬畏着爸妈的那些“框框条条”。我希望将它们继续传递下去,永远传承下去。让子子孙孙们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懂得敬畏家风家规,都懂得为人做事处世的道理,努力争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正能量的人。

好家风主题征文7

  我的父亲,是一个竹匠,爱喝茶,喜养蜂。

  年轻的时候,父亲学艺三年,仍然只会编织农村一些简单实用的竹制品,手脚还很慢,常被母亲称作“破霉竹匠”。虽然父亲没有匠师的精湛技艺,却有匠人的那股执着,竹子的那个部位适合那个用途,他总是心中有数,绝不将就。春天砍的竹子是用不得的,容易被虫蛀。簸箕挑把子的部位,一定要选用粗壮肉厚的竹子。每次他都要亲自上去挑选适用的竹子,因为慢工出细活,父亲编制的竹货经常是私人上门定做的。

  一条竹笕通水0年

  因为是竹匠的'缘故,父亲习惯用竹笕穿过屋后一片茂密的原始丛林,引泉水进一口方塘,清沙遍底,红黑相间,活了一群鱼。这眼泉水冬暖夏凉,在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的农村,夏天能喝上一大碗冷水是最酣畅淋漓的。父亲总是把大门和后门都敞开,接冷水解暑的村民络绎不绝。这个由40多根竹笕衔接起引水工程,管理起需要非常勤快,要不定期的更换腐朽的竹笕,要经常巡查线路,防止有树叶掉落在竹笕里,阻断水流,或有动物路过,带翻了水路。若一两天不到,水流量就会变小,甚至断流。后,我建议在泉水口建个水池,用塑料管接水,可是父亲对这些旧的方式近乎偏执,历经岁月,竹笕流水至今未曾断过。

  一句老话说了0年

  父亲不善言语,总把农村夜校学的那句“勤有工,戏无益”挂在嘴边,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竹匠。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用竹制品的地方越越少,他就开始种田,养母猪,养蜜蜂,养鱼,竹匠渐渐就成了副业,成了雨天农闲、夜晚灯下的“加班”。用农村的话说,就是“从三十夜忙到初一朝”,因为他大年初一都不会参加打牌这些娱乐活动。每当我闲玩的时候,父亲也会安排一些任务,小时候的我也多有埋怨。放学回家,我只能想着怎么尽快割好一篮鱼草,才有时间去和其他发小玩耍。如今,早已懂得农村的艰辛、生活的不易的我,有一天在翻看给儿子买的《三字经》时,才第一次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父亲有所执着,也有所爱好,他的生活自得其趣。

  一把茶壶烧水0年,一个杯子喝茶0年

  喝茶是父亲的一种生活态度,父亲不用自水泡茶,在他眼中那些不是“活水”,也许这也是父亲不替换竹笕接水的原因吧。好水配好茶,即便是夏天,他也会生一炉炭火,拿起那把“”牌旧水壶,接半壶水,等水沸腾声响,再等两三分钟响声淡去,这时候才抓一把茶叶,沏一杯浓茶。喝茶的杯子边沿已经有些碎痕,略带泛黄,杯面印着闲云孤鹤,这是父亲结婚时候,景德镇的一个亲戚送的。茶叶则是到的阴面,在“天荒地不荒”地段采制的林生野茶。喝茶时,父亲有着小农特有的一种节俭,如果拿出自己喝的茶,客人没有加水喝一泡以上,他会觉得这是对茶叶的一种不珍惜。

  一本旧书读了0年

  父亲读初一时,因为家里兄弟多,劳力少,就辍学回家,学了竹匠。大伯父外出当兵时带回的一本书,他圈圈点点,小心翼翼的看了0多年。有时候回家,父亲还会欣喜的告诉我,又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一些养蜂经验。我想这才是书本真正的魅力,有些兴趣和读书一样,开始并不会发现他的价值,当机遇临时,才知道一切并不是命运安排。我读小学的时候,蜂蜜1元每斤都无人问津,那时候白糖已经要2元每斤。当市场经济渗透农村,婺旅游人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商品的价值已经完全反转,当村里人也开始重视,开始模仿养蜂的时候,因为没有一点的积累,没有时间的沉淀,他们似乎无从下手。

  岁月不见波澜,我已到而立之年。父亲用他0年简单而又重复的生活告诉我,人这一辈子要力行勤俭节约,也要有点品质追求。

好家风主题征文8

  我是一个70后的妈妈,从小生长在农村,没有书香家庭的氛围,但是父亲却给予我们很高的期望,常常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让我们的耳朵都起茧的一句话:要想有出息,就好好读书。虽然这其中的“读书”和现在的阅读是两个概念,但是其中都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我做了母亲之后也不例外。

  儿子对读书的兴趣还要从他出生说起,孩子刚生下来时就特别淘气,整晚整晚的不睡觉,我常常埋怨:为什么我做母亲要比别人辛苦几倍啊!孩子慢慢的长大,可是晚上不睡觉的毛病还是没变,有时候要陪他熬到凌晨两点才睡,八个月大的.孩子啊是打也不行,骂也不懂啊,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反正你晚上不睡觉那就让我们一起看书,看谁熬得过谁,于是我买了一些简单的认识小动物和认识数字的小图画书,没想到刚咿咿呀呀学语的他手捧着小书眼睛还在书上转来转去的,嘿!还挺像样的,我也不闲着,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他念给他讲,他虽然看不懂却很安静。

  孩子上了幼儿园,越来越爱读书了,下午回到家,他不和其他孩子一起跑一起玩,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看书,吃过晚饭,我们就会围着一个小火炉子看书。那样投入,那样安静好像空气都凝固了一样,其乐融融,享受着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一次,孩子看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他仰起头对我说:“妈妈,如果在街上碰到了卖火柴的小姐姐,就让她来我们家”。看着孩子稚嫩的小脸我很感动,通过阅读,我看到了孩子单纯温厚的内心,之前作为家长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和智慧,其实读书还可以涤荡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让孩子领略人世间很多丰富的感情。

  现在他看书看多了,还经常拿出一些问题来考我们,以难倒我们为乐,我告诉他,知识的海洋是很浩瀚的,爸爸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他坚持阅读和学习,将来懂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一定会超过我们的,看得出来,他的心里很期待。

  书是万花筒,书是大观园,书里的生活五彩缤纷,书里的世界色彩斑斓,来吧!让我们一起步入书的海洋,让我们一起营造一片属于孩子的快乐天空!

好家风主题征文9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港湾,犹如沙漠中的清泉,涌出宁静美满,使人洗心涤滤,让人怡情悦性。

  ——题记

  我的家平凡而特殊。平凡是因为我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特殊是因为我的家大而温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哥哥嫂嫂,我和侄子,性格迥然不同,却温馨和谐。从我记事起,就是一大家子一栋屋,一起生活,一起共享欢乐时光,从没有过一次争吵。因此家庭曾被村里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家里的大厅里赫然挂着“家和万事兴”的牌匾。

  家之所以和谐,是因为长辈们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诉说着“仁智礼义信,勤孝谦和思”,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之道: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

  告诉我们生活之理:克勤克俭,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告诉我们做人之本: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

  奶奶篇:勤能补拙,俭以养德

  奶奶是家里的“老大”,无论大事小事,家里人都会咨询一下她的意见,晚辈们对奶奶都是尊重和敬爱。奶奶勤快能干、很要强、闲不下来,尽管六十岁的人,种水稻、棉花、油菜、玉米、蔬菜。养猪、鸡、鸭。村里人都说奶奶干起活来绝不输年轻的小伙子。奶奶很节俭,给她带些土特产,奶奶总说家里什么都不缺,不要乱花钱;给她买衣服,她说衣服有的是,不用买,尽管她的衣服已经旧得不成样子;给她打电话,说不了几句,她便说打长途话费贵,不说了,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小时候的奶奶命很苦,做过童养媳,干过小时工,修过水坝。嫁给爷爷后,生活条件还是没有改善,偌大的家庭每天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如今,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奶奶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告诉我们:节俭兴家,浪费可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明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如今,奶奶已经快70岁了,干多重活的她导致身体留下好多疾病。但她却不让我们知道,怕让在外的我们担心,自己默默承受。这样的奶奶让我很心疼。

  爷爷篇:善良朴实,助人为乐

  爷爷是个性格耿直的人,有着农村人的朴实无华,温和敦厚,又有小孩的可爱善良。他会为村里的人或事打抱不平,街坊邻里哪里有困难,哪里总会出现他的身影。爷爷经常对我们谈论一些革命时代他经历的事情,鼓励我们小一辈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小时候,爷爷常常鼓励我们:只要你考上班级前3名,奖励你100元;考上名牌大学,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买。有时候爷爷又很好玩,奶奶总说爷爷像个小孩一样。他会拉着我们小一辈的人陪他打麻将,他会因为赢钱哈哈大笑,因为输钱而懊恼不已,尽管他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的爷爷让人觉得很可爱。

  爸爸篇:沉厚寡言,兼爱无私

  老爸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不善言语表达,很少同孩一辈开玩笑,所以我们小一辈的人都怕他。也许是小时候的艰辛造就了他如今的性格,老爸是家里的`长子,那时的他一放学就干活,挑水、担柴、插秧、割稻。他曾偷偷卖掉带去学校的大米,换来钱补贴家用,自己却饿着肚子,以至于烙下胃病。当然,这些都是奶奶告诉我的,老爸肯定是不会说的。因为这样,我鲜少感受到他的爱。直到高中那年,一场大病让我休学在家,县医院、中医院、市医院都查不出病因。当时的老爸只要听到哪里可能会治好我的病,就立马放弃工作带我去看病。老妈告诉我老爸晚上急得睡不着觉,那段时间的他瘦了十几斤。从那时起,我明白了老爸的爱,那是无言的父爱,无关岁月苦难,无关时间空间。

好家风主题征文10

  我的家乡在衡阳的一个叫“里仁冲”的地方。“里仁”是孔子《论语》的篇名。“里仁”意为“要和有仁义道德的人住在一起”。先人用这个寓意深刻的地名,寄托了他们美好的心愿。

  我家堂屋正中墙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祖德流芳”四个正楷大字,字是用金黄色蜡光纸剪贴的,从颜色看已有好些年头。打小,小叔叔就反复教我指认“祖德流芳”这四个大字。朦朦胧胧中,我逐渐明白了这四个字的含义,就是要把祖先的优良家风和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小时候,我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老少二十口,主要生活是租种几亩田,生活十分困窘,可这并不影响我家勤劳俭朴、尊老爱幼的氛围。当时这个家由祖父祖母当家,父亲兄弟姊妹七人明确分工,下田种地,进屋挑水,各司其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就上砍竹,编织箩筐菜篮等日用竹器到界牌小镇上去卖,有时还要去做挑夫,挑上一百多斤重的界牌出产的瓷器,走上百多里路,赚取那种很苦的脚力钱,贴补这个大家庭的日用。当时我还只有两三岁,曾祖母生活不能自理,饭都要喂。只比我大六岁的小姑妈每天用一个陶瓷罐子煨一罐烂烂的软软的白米饭,先喂老祖母吃,然后再喂我。家里主粮不够,小姑妈亲手做的罐子饭自己却一口都舍不得吃,但一定要保证我们一老一小有白米饭吃,而且是先老后小,跟今天先小后老不同。

  家里虽穷,可“祖德流芳”四个大字,却是我巨大的精神财富。崇尚诗书的心愿,从小就植根在我心中。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走向外的.世界。

  我家离小学有八里远。六年小学,我无数次走过村里那座独木桥,无数次翻越那条虎狼出没的谷。有一次上学途中遇到一条凶恶的蝮蛇,主动向我进攻,几乎送了小命。可是再苦再累,我都咬紧牙坚持。

  初中快毕业了,父亲得了水肿病,几乎失去劳力。家里连我已有九个孩子,沉重的家庭重担压得母亲喘不过气。即使这样,父母也没有让我放弃求学。我初中毕业考取了衡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可是,家里再没有能力供我读高中了,我是长子,我做好了不再读高中的思想准备。生产队会计屈告生叔叔资助我家1元钱,这样,我又得到了读高中的机会。196年7月,我考取了清华大学,里娃走进了北京城。

  一生风风雨雨,家传的美德和草根化情怀我从不敢忘怀。当年家里堂屋那块“祖德流芳”的匾额,深深铭刻在我心里。儿子出生后,我仿效写了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挂在客厅。从孩子似懂非懂的儿童时代起,我也像当年小叔叔对我讲“祖德流芳”一样,把对国家要忠诚、做人要厚道,要讲道德,要有化有修养,以及草根化精神和种种传统美德,当作故事,时常给儿子讲上一点。时间一长,儿子也像当年的我一样,接受了中华传统化、传统美德以及优良家风的启蒙,健康地成长。他顺利完成了医学博士学业,实现了“用柳叶刀解除病人痛苦”的理想。

  家风是每家每户的座右铭。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我们人生的步伐才能够更加坚定!

【好家风主题征文】相关文章:

(精选)好家风主题征文08-11

好家风主题征文08-10

好家风主题征文11-17

中华好家风主题征文11-27

《中华好家风》主题征文03-23

好家风主题征文[精品]08-11

好家风主题征文9篇11-17

好家风主题征文(9篇)11-17

好家风主题征文(13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