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记忆主题征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与教育,内容选择主要是颂扬和体会。你写征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过年记忆主题征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1
进入大寒,过了小年,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小时候,对新年充满着无不期待。期待过年那爆竹声声的喜庆,期待过年那一场丰盛无比的团圆宴。
年,在儿时的记忆里,就是团圆。
除夕,也就是过大年,这一天全家人最是忙碌,忙着除旧迎新,在忙碌中,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一大早,全家人人动手,洒扫清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说,这叫除旧。上午,母亲剁饺子馅,父亲煮大肉,炒臊子菜,我这个小孩子,跑进跑出,给父母跑跑腿,取他们用的各种用具和用料。下午,母亲和奶奶和面包饺子,我和父亲忙着贴对联,贴年画,挂红灯笼。奶奶说,这就是布新,这就是迎新,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春天。
夜幕降临,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除夕守岁隆重登场。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春晚,没有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围坐在炕上,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在煤油灯的映照里,欢天喜地过大年。
饺子出锅了,一盘盘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端上桌子,这就是我们的年夜饭,我们吃着饺子守岁,别有一番年味。
奶奶当时七十多岁了,除夕初一讲究很多。煮饺子时少数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字,不吉利,要说挣了,挣,就是挣钱,吉利;我有事不小心,摔破一个瓷碗,也不能说破,要说碎,寓意岁岁平安;一锅饺子里边包有四五个带有钢镚钱的饺子,谁吃到了谁就有福,在来年准发财;正月初一大早起床,开屋门时先要点一个炮仗,迎新驱邪;正月初一全天不能扫屋子地,不能扫院子,不能洗衣服,不能把财富扫出去,洗掉等等。
大年初一会在在父亲的带领下,结伴前往众宗族家中拜年磕头,目的是让我们这些小孩子认一认本家本组的家门和长辈。那时候挣钱难,长辈们很少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压岁钱,有也是一毛、两毛,即便如此,偶尔得到,也喜欢的不得了。磕头挣的最多的是爆米花和花生,还有极少数的糖果。
过了正月初一,就是出门走亲戚,亲戚们都会给压岁钱,但也是一毛、两毛的多。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最初的寓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那时候走亲戚,不像现在,开着车一天把亲戚就走完了,走个过程就行。那时候亲戚家多远,都凭着两条腿走着去,一天走一家亲戚,早饭饺子中午席。大人们围坐在热炕上,屈膝长谈,小孩子们则结伴出去海玩,直到傍晚才回到家。
过年的日子里,是小孩子最欢欣、最快乐的时光。不单单是自由自在,玩具也多,有麦秆子鞭、泥稍呼、捏糖人、黄色小炸弹、玻璃脆蹦蹦、自制炸弹枪、玩铁环、打铁蛋……这些才是小孩们眼中真真正正的过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热热闹闹的舞龙灯,热热闹闹的大秧歌,热热闹闹的烟花,热热闹闹的社火,人人闹闹的打秋千……一切都是热热闹闹,让人振奋,令人喜悦。
小时候,总感觉年的脚步很缓慢,像个脚步迟缓的老者。而如今,却又感觉年,越变越小,像个急匆匆的孩子。虽然年味变了,但不变的是内心那份寄托和守望。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2
蜡梅绽放,春节将至。
在年夜前几天,农家人家家都在忙着准备过新年。掸灰尘,做卫生,备过年物品,敬神祭祖。春节是幸福与团聚的日子,最热闹的场面是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饮团圆酒,菜肴丰盛,昭示着团团圆圆。
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农村有摆年夜饭的习俗,大都安排在除夕那天。祭先祖、敬天地、辞旧岁、迎新春、讨口彩、图吉利,期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春节期间,孩子们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收到“压岁钱”。“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是压惊、辟邪、保佑平安。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平平安安度过一岁,长辈祝愿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
一年的最后一天,称大年夜,这是全家团圆欢庆的日子,不管家人出门在外多远,都要尽可能赶在春节前回家团聚,以享团圆之乐。
农历腊月二十至除夕,农家人有陆续拜年夜饭的风俗,两只八仙桌对拼,先点蜡烛供香,再以平常的食材,摆上圆头塌饼、糕点水果,端上热菜,斟酒三巡,行礼磕头,焚化“元宝”,以示孝敬先祖,告慰家人的心灵。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饮团圆酒,菜肴尽量丰盛,不能吃成光盘,预示年年有余。
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爆竹烟花,已成了不少家庭除夕的“守岁三部曲”。而除夕的年夜饭是最重要的.团圆饭,就连菜名都要讨口彩图吉利。冷菜热菜各6道,可谓“六六大顺”;热菜的总数是九,图个“长长久久”。至于具体菜色,每年都有几个老花样,上了点年纪的一看就看出了门道:一清二白的芹菜干丝,谐音“勤劳干事”,寓意做人要勤奋清白;金灿灿的蛋饺称“金元宝”,腊腊黄的蛋肠(蛋皮肉卷)称“黄金条”,墨墨绿的塔菜叫“元宝菜”,自然是讨“招财进宝”的好口彩;百叶包肉卷叫“如意卷”,黄豆芽叫“如意菜”,寓意吉祥如意;素什锦,寓意十全十美。年夜饭中一定会有一条鱼,表示“年年有余”,而整条鱼只是摆摆样子,没有人下筷,因为这是“吃剩有余”的意思。甜腻腻亮晶晶闪着猪油的八宝饭本身名字就讨喜,农家人还把南瓜饼谓之“万年糕”,寓意“年年高”。
丰盛的年夜饭,少不了咸鸡、咸鸭、咸肉、腊香肠,还有酥软的红烧肉和肥而不腻的走油肉,寓意过上富足的好日子;点心有细腻的芝麻汤圆,或菜肉圆子,或水果甜羹,寓意阖家团团圆圆,甜甜蜜蜜;脆薄的三鲜春卷或油炸龙虾片,寓意平平顺顺,和和美美。如有小孩不小心汤水打翻,边上就有人应声“有财有水”;如有人大醉呕吐,周围人会笑着说“放花筒哉,大吉大利”。
饭后搞娱乐,备鞭炮,守岁迎春,半夜不息。待到子夜(年初一凌晨),放鞭炮,热闹非凡。
春节是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农历首岁,俗称“年初一”。“年三十”半夜子时一到就燃放炮竹,年初一早起,祭祀天地,行拜年礼,男女老少穿新衣新鞋,戴新帽子,凡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小辈“压岁钱”,邻里朋友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尽讲吉利话。
农历正月初五,是“接财神”日,为祈祝新的一年财源茂盛,生意兴隆,燃放鞭炮,上香叩拜,祈求财神保佑发财。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家人俗称“正月半”。这一天家家户户做圆子,裹馄饨,先祭灶,再趁热慢慢地吃,到处挂红灯。童年时代“正月半”的元宵夜,好不热闹:妇女们敲团箕,幼童们玩兔子灯,小伙子们“调火龙”,小孩们炭茅柴,姑娘们闹“扛三姑娘”……精彩纷呈的活动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正月半”那天,家家户户忙着做圆子,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幸福;还要裹馄饨,谓之“收心馄饨”,意为过了“正月半”,新年才算真正结束了。人们敬畏先祖列宗,第一锅的第一碗圆子,必是先敬香,祭灶君。
夜幕降临,大家端起热气腾腾的圆子,与左邻右舍走动。吃过圆子,妇女们拿起做圆子的团箕去屋外敲打,期盼家宅平安,祈祷禽畜兴旺。也有人去倒垃圾的地方,扎把稻草,燃一把火,寓意烧掉一年的晦气,开始新的一年。
幼童们蹦蹦跳跳,拿着兔子灯到场头,在月光下玩耍取乐,比谁的兔子灯更逼真漂亮。小伙子们精神抖擞,举起早已准备好的“招财把”,这是一根长长的稻草杆,外面围满了稻草,里面是晒干的芦苇,点燃“招财把”,沿着田埂奔走,上下左右不断挥舞火把,谓之“调火龙”,喊些“招财招财,大家发财”之类的好口彩,憧憬未来一年,全家人福星高照,鸿运亨通。孩子们跟着大人,也在路边、河边、坟山上炭(烧)茅柴(枯草),学着大人样边烧边呐喊,调皮的还会喊出:“别家田里长黄草,自家田里出元宝!”野外传来一片呐喊声,墨色的天空时不时蹿起美丽而寂寥的烟火。炭茅柴把草根下的害虫也烧死了,当新草萌芽时,长势齐整,饲养牛羊的农户,割草也省劲得多了。
过了元宵节,新年的帷幕也就落下了,繁忙的春耕生产又开始了。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3
“干杯!再来一杯,今天来个痛快……”我看着爸爸微信上发来的视频,亲戚们聚在餐桌前笑成一片,奶奶则在一旁静静着看着自己的孩子,嘴角挂着微笑,而眼角且泛着泪光,我知道她年纪大了,更不上时代的变更,虽然听不懂孩子说的话,但也愿意就这么陪在他们身边,看着自己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甚至就连陪伴对于他们这些老人家来说也成了奢侈品。
今年的春节却和往年有所不同,疫情虽然有所缓解,但星星点点散发的病例,仍然让人不安心,打乱了我期待已久回爷爷奶奶家过年的计划,只好响应国家倡导就地过年。距离隔绝不了亲情,更隔绝不了爱。虽然不能像往年一样在老家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年,但我们的心与心一直都在一起,浓浓的亲情并不会因距离的远近而受到影响。
村中那缕炊烟从老屋缓缓升起,穿过我的童年,载着朴实无言的爱,来到我的面前,那悠长的炊烟在这灯火通明的城市里是没有容身之处的,它只适合待在老屋破败的屋顶,这里饱含着乡下人的质朴善良,老家对于我们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归属
树上挂着的是孩子们丢上去的红灯笼,小小的一个挂在树枝上,一点不俗气反而增添几分生气,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墙上贴的是表姐亲手写的对联,凑近一闻,还能闻到墨水的香味,写的颇有神韵。
年夜饭的香从屋子里飘出,在空气中酝酿,伴着男女老少的欢笑,绽成一簇簇绚烂的火花,点燃了大年三十的夜。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饭菜被端上餐桌,香气可以传得很远,唤起许多人对过年的期盼,饭菜的味道在舌间蔓延,心得到了爱的填充,满足了游子们对家乡的依恋
爆竹是小孩子最喜欢的玩意儿,孩子们放着爆竹,抬头仰望着空中灿烂的花,代表着“红红火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没错,在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但是它牢牢记在我们的心中。初-的时候,院子里是昨天放炮竹的红色碎片,红红的一片,好看极了。
有人为回家赶最早的车,有人为子女烧最香的饭菜,有忙着张贴对联的身影,更有站在门日盼着儿女归家的身影,过年承载着许多人的期盼。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4
春节,是我国不论古今最重要的节日。过了一年,就相当于又长大了一岁。在今年过年期间,我长大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年龄上的数字,我的灵魂也确确实实地成长了。
放寒假以来,我仿佛卸下了所有的担子,只顾着休息。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白天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总是能在母亲的眼中看到一丝一缕的失望,不显于人,一闪而过。我一开始没察觉到什么,但是渐渐的,母亲的失望转化为了她的行动,她在看我时的一声声长叹,犹如一把把尖锐的刀子扎入我的心脏。我开始厌烦她,开始对她苦口婆心的话语充耳不闻,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开始了“坏学生”般的堕落旅途。
我总是在晚上后悔自己白天时的所作所为,但当第二天母亲更加失落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时,那一丝丝后悔的.心绪也飘散全无。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家里的氛围压抑到了极点,像极了暴风雨前的平静,我深知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点点不对,就会成为母亲训斥的对象,因此我小心谨慎地做着每一件事,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我洗碗时习惯把洗好的碗摞在一起,而这一幕被刚刚进来的母亲看到了。一件原本不值一提的小事因为最近的事情而变得不可收拾。她怒气冲冲地走来,大声质问我为什么要把干净的碗和脏碗底放在一起。我不以为然,继续洗着碗,她见我漫不经心的样子,愤怒地走上前,一把把碗向前推去。一瞬间,厨房像被引燃了一样,听令哐啷的声音不绝于耳。一摞碗在短短十秒内全部碎成了片,有几片炸开来,裂成更小的碎片,划过我的脸。脸上一霎冰凉,随即又是滚热和强烈的疼痛。那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看到缓缓上前的母亲,委屈和愤怒涌上心头,一个侧身避开她颤抖的手,自顾自走进了房间。我拿起镜子,看着血从一个不大的伤口慢慢流出,听见门外母亲低声的哭泣与叹息,心中后悔不已。
第二天早上,我睁开眼,没有看见母亲那严肃的脸,想起小时候她一次次说要把我丢在这里再也不回来,我害怕了,起身寻找,一边找一边喊。在厨房传出了回答声。我走进厨房,看见母亲在忙活着做饭,脸上洋溢着许久未见的笑容。她走过来,抱住我。我愣了一下,有点没反应过来,然后也抱住了她。我们之间看似那么深不可化的矛盾,在这一个拥抱之中化为感情的摩擦剂,变成了生活的调味料。
我们那么久的争吵,只需要一个拥抱。这个拥抱,说明了我们各退一步的面事态度,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
2021年在2月12日零点的钟声如约而至,2020马不停蹄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曾经的争执和矛盾,应当在新年的照耀下化作未来的动力,成为你我更强大的理由。
时间不会停下来等待某一个人,包括你也包括我。长大是长大,成长是成长。岁添一年,人长一分。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5
“啪——啪——”一声声鞭炮响如同“不速之客”一般闯入了我的耳中,惊醒了我的瞌睡虫。“好吵啊!”我皱紧了眉头,翻了翻身,使劲捂住了耳朵。可还没等我抱怨完,第二个“不速之客”便来了—我的姐姐。她一把掀开被子,冲我喊道:“小懒虫!快起床啦!”寒风顿时侵袭了我的全身,纵使心中百般不愿,也耐不住这刺骨的冷气,只好乖乖起床,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刚踏出房门,耀眼的骄阳便立刻笼罩了我,看向钟,原来已是正午。我伸出手遮挡着脸,眯了眯眼睛,终于适应了这“桀骜不驯”的阳光。倚靠着门框,透过敞开着的大门,看向外面热闹非凡的街道,我长叹一声,心中想着:到底什么是“年味”呢?是装饰喜庆的市井楼台,还是响彻方圆的爆竹烟花呢?
正想着,忽然从厨房飘来了一阵香气,我立刻如好动的小麻雀一般跑去了厨房,看着那一锅白白的浓稠的汤,我的脑中立刻蹦出了两个字——啥汤!“啥汤”名虽怪味却不怪,它可是一道地方特色美食。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我就知道今天又可以大饱口福了。轻轻嗅着,闻到一股特别的醇香,这味道随着父母的笑颜慢慢飘进了我的脑中。品尝一口,鸡肉的鲜香味顿时令我眼前一亮,这就是熟悉的味道!
回味着口中的浓郁滋味,看着母亲头上的汗珠,我转睛一想,立刻穿上挂在一旁的围裙,央求母亲道:“我也要学!”母亲正欲拒绝,但看着我激动的神情,无奈地指着另一锅汤说:“这儿还差最后一步勾芡呢!”我欢喜地笑了起来,妈妈又说:“不过,这最后一步可不简单!”我应下,心里却不以为然。撸起袖子,左手撑着装有面糊的大盆,右手紧握着铁勺快速搅拌着汤,满怀斗志。但很快,重重的面糊压的'我的手酸痛无比,我苦着脸,真想直接把盆放下。这一刻,我才明白,为何妈妈说这一环节不容易了。厨房被鲜香的热气笼罩,妈妈在我紧张的注视下品尝了一口汤,笑盈盈喊道:“成功!”我内心无比雀跃,虽然只是简单的一步,却也令我激动不已。
听着树叶的沙沙声,望向窗外,时间已在不觉不知中流逝,入眼的是一片夜色。但这片无边的黑却被屋前的喜庆的灯笼红光阻隔了,屋中一家子老老少少欢聚一堂,我怀揣着激动的心,为亲人们乘上一碗暖暖的啥汤。我在厨房的囧状早已传入大家的耳中,此刻除了害羞,更多的则是紧张。“好喝!做的可真好!”听到这句话,我心中的大石头落下了,奶奶看着我,竖起了大拇指。顿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寻常的快乐,而除了这份暖暖的快乐,更多的,则是成就感。
那一刻,我明白了,所谓年味,哪有那么多外在的因素。年味不过是在于自己内心的充实,不过是得到长辈认可的满足,不过是所有家人们欢聚一堂罢了……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6
在鲁西北那片广袤的平原上,有一个叫“三图李”的小小村庄。我在那儿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尤其是儿时过年的记忆,曼妙了四季轮回的风景。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幼年时那快乐的童谣,在阳光里穿梭着,至今犹在耳畔萦绕……
一进腊月门儿,便有了一两声的“手摔炮儿”的炸响,于是,小村子里便热闹起来,年味儿也会愈发地浓重。
腊月初八,是母亲最忙碌的第一天,她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了,淘洗各种米、豆、红枣和花生米等,然后在大地锅里舀上多半锅水。等把水烧开了,便把淘洗好的混合米下到锅里。白色的泡泡儿托着各种颜色的粥料,上下翻滚着,煞是好看!香气氤氲里的母亲,那姣好的面容,更加白净俊美了!我常常趴在炕沿儿上,翘着头,看母亲熬制八宝粥。在我期盼的眼神里,八宝粥终于熬好了。母亲总是先让我给五保户陈奶奶送上一小盆儿,陈奶奶每次都笑呵呵地夸赞我的母亲:“孩子,你妈妈真是个善心的大美人儿啊!”回到家之后,母亲早已给我们姐弟几人盛上了满满一大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气腾腾的八宝粥,笑语盈盈,其乐融融,那香糯清甜的味道,在我心里无人能及!
腊月,是奶奶剪窗花儿最忙活的时候。母亲常常用童谣来形容奶奶剪的窗花儿“剪只鸡,剪只鸭,剪只喜鹊叫喳喳。”奶奶剪的窗花儿,十里八乡都有名气,外村人家办喜事,还有不少慕名前来让她剪窗花儿的'呢!因此,我们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都爱往我家跑,来跟奶奶学习剪窗花儿,奶奶当然是有求必应。于是,小小村庄的窗户棂上,贴出的窗花儿,几乎都是奶奶打样儿设计并亲自裁剪出来的。奶奶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念和向往,都绕成了指尖儿的绚烂,她剪出的那些活灵活现的小生命,陪奶奶度过了岁月里的安暖时光!年幼的我,最喜欢干的活儿,就是帮奶奶打扫碎纸屑,那些大红的纸屑,被调皮的我,任性地安放在院子里的大雪堆上,像极了朵朵红梅傲放于寒雪之中……
腊月,也是老爸最忙活的日子。毫不夸张地说,全村过年和孩子们结婚时所用到的对联儿,老爸全部承包了。要过年了,乡亲们早早地在集市上买来了大红纸,老爸逐一在红纸的一角写上名字,然后抽空就写上几幅春联。老爸写春联时,我绝对是最好的小帮手。别看我当时才六七岁,却啥活儿都能干,帮老爸裁纸、叠格儿、研墨、晾字、涮笔……老爸写好之后,我就双手端起来,放在院子里。红红的春联,被我摊晒在冬日的暖阳里,柔和的光线亲吻着她,散发出缕缕醉人的墨香。那时,我家的院子里简直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壮观得很,我常常引以为傲!墨迹全干之后,我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按照老爸的吩咐,挨家挨户去送春联。乡亲们都亲昵地称呼我“送福小天使”,听了之后,那欢跃的心情无法比拟!
腊月的记忆里,还有飘香的炸绿豆丸子,一家人欢欢喜喜赶年集,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孩子们手提自制灯笼的嬉戏声……
儿时过年的美好点滴,都已刺绣在记忆的帷幕上,岁月的风雨,无法让其褪色,且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珍惜!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7
过年,是中国人的春节,作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是最热闹的节日。每至年关,东南西北的人们都要卸下一身的风尘回家过年,相聚一场繁华的味觉盛宴。收红包、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早已成为儿时最深刻的记忆,深深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辞旧迎新、团团圆圆是中国人始终信奉的幸福标准。小年一过就开始各种忙活,大扫除、购年货、煎炸蒸煮,尽管习俗千差万别,却承载着共同的希冀。那些烙印在心中的味道历久弥新,那些藏在“年”里的故事也代代相传。
我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中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泛,影响最深远,人数最多的民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客家本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经豫、鄂、皖等辗转南迁,渐次定居在赣、闽、粤三角地带,后来更远播于海外。赣、闽、粤三角地带是客家的大本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处在大本营的最前端,中原汉人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家区,最早就是定居在宁都一带。因此,宁都便成了客家祖地。肖田吴村地处宁都最北端,是赣南的“北极点”,也是客家祖地。这便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肖田乡吴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北面,距县城75公里,东邻南丰、广昌县,南邻洛口,西接东韶乡,北连宜黄、乐安县,系四县交界处。这里是赣江源发源地,一条小溪过梅江,贡江直接汇入赣江。这里群山绵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这里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居,是江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
因为家乡偏僻、落后,我们三兄弟毕业后一直在深圳打拼。将近20年了,每年春节放假后,便从深圳出发,乘火车或汽车回宁都。近10年因宁定高速开通,三兄弟都各自购买了小汽车,年年挤入春运的大潮中。
回到老家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打扫卫生。房前房后,楼上楼下,通通都打扫一遍,全家动手,不分男女老小。往往需要一天或两天时间完成。
第二件事便是做肉丸。宁都县是个客家迁徙之地,逃避中原战乱、饱受迁徙之苦的宁都客家人,期盼着太平盛世,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乐宁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带有浓厚喜庆色彩的风味美食,那就是团团圆圆的客家肉丸。宁都肉丸中的猪肉丸和鱼肉丸是宁都客家过年或办喜事必做的一道菜,意指团团圆圆、美满幸福。剔除鱼骨,留下鱼肉,按比例加上红薯粉,然后煮好鱼肉丸子供过年使用。
第三件大事便是准备年货。杀鸡杀鸭,备好白酒,自酿“客家娘酒”。糖果花生瓜子及各种小吃,鞭炮、对联、红包、小孩子新衣服等等,小年农历二十三便祭祖膜拜,农历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沐浴更衣。客家娘酒又是客家一绝,据《嘉应州志》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烦为开瓮”的诗句。客家人用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和红菊发泡来酿酒,称这种酒为“扒酒”,因这种酿酒呈暗黄色,被称为“客家黄酒”或“客家娘酒”。
第四件大事便是过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祭祖过年。对联、红包、鞭炮则是大放异彩,有的村落晚上还放鸟枪、火炮之类的,镇压各方妖魔。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所有的恩怨在这一刻化解,所有的祝福与希望在这一刻升起。
第五件事便是初一开门大吉。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农村每家每户便祭祖祷告,放鞭炮祝贺来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更上一层楼。早上8点祭完灶神,便吃汤圆,全家都要吃的,并且这天不能讲粗话脏话,更不能打架吵嘴等等。过了年初三,老家开始在庙宇唱大戏,我们这边叫赣南采茶戏,本土味浓烈。各家各户的亲朋好友便来拜年,并且来看戏,主要是团聚交流,增强相互间的感情。宁都采茶戏是江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宁都是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客家先民孕育着客家艺术,客家采茶戏吸民间艺术之养料,采中原及其他剧种之所长,经长期交流和相互影响,逐步从三角班演变到半班、半整杂乃至行当齐全,剧目、音乐丰富的大班,现已列入全国320多个独立的地方剧种之一,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百节年为首”,与全国多数地方一样,客家人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过完初三,大家便可各奔前程,又为工作和事业忙碌了,等到元宵节再次相聚,共享开心幸福一刻。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8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桃符张展之上有红灯高挂,灯光映照之处有窗花新绽。除夕的盛宴在碗筷叮咚中拉开帷幕,一年的酸甜苦辣也将溶成杯中佳酿,在团圆的筵席上共饮迎接春来。
大年三十的清晨,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点轻敲屋檐的梵音唤醒酣睡中的人们,它轻轻洗褪过往的烦恼,悄然迎来春节的脚步。
外婆早早便起了床,到厨房里忙开了。香气氤氲的厨房里,水蒸气徘徊着,同酒菜的香味一起,悄咪咪地从窗户缝儿溜出去了。切成丁的肉块滚入铁锅里,相互亲热着,跳跃着,围着锅壁转圈。伴随着蒜蓉的落下,烈烈的油滋声响起,肉身的粉色很快褪去,转而被浓郁的汤汁包裹,散出馋人的香气,与葱姜沁出的清香一起涌入鼻腔,相得益彰。我与外婆一同在厨房里忙活起来,我的小手与外婆粗糙的'大手一起揉着面,舀着馅料,一起把幸福和希望,包进团圆的饺子皮里。
盼着,盼着,雨停了,太阳也被白云赶到了山的那一头。夕阳的余晖点染着大地,应着晚霞折射进落地窗的屡屡光芒,外婆端上了她最拿手的老鸭煲,乐呵着唤着家人吃年夜饭。
可欢乐的气氛却被无声的冷漠打破,大人小孩的注意力全被一块块冰冷的“板砖”吸引着,小一辈的娃乐滋滋地看着屏幕中的帧帧动画,咧嘴笑着乐着;老舅托着烟斗,吞云吐雾,眼球似乎要冒出来似的抓着荧屏,不肯放过一丝精彩内容;老爸则是气急败坏地敲着电脑,处理着年末的工作,电话声不绝于耳……
老鸭揭锅香气四溢,红酒开瓶萦绕满堂。大圆桌上,色彩丰富,热气腾腾,倾注了爱与温暖。可惜,却没人夸赞我和外婆一天的忙碌成果。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年夜饭在失望中接近尾声……
年味,究竟去哪了?
年味在互联网的浸染下穿梭于荧屏之中,在电子“爆竹”声响中丧失了原有的团圆气氛,在屏幕下云端上变成了远隔时空的视频通话……
老一辈的人叹息传统节日的没落,追忆着从前热闹团聚的欢乐时光;新一代的年轻人却渐渐开始厌倦传统的过年方式,相比于陪着家人过年,我们也许更愿意约上三两好友结伴出游,或与手机为“友”。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脱离了那个过年才能享受大鱼大肉的时代,往日热闹非凡的新春佳节,慢慢地,变成一个普通寻常的日子,变成一个只是延续时间较长的假期。
传承不易,创新犹难。文化终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发展,文化需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不仅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但传承是创新的前提,我们只有重视文化传承,重视传统文化习俗,才能加以创新,使之更好地流传下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梭于时光长河,新时代的它依旧富有独特魅力。“年味”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它源于每个中国人对“年”的向往和期盼,源于每个中国人对“年”的崇高敬意和真诚守护。只要你用心去爱,去发现,去重视春节的传统文化,你会发现,年味仍在。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9
新年的钟声渐渐远去,新的一年正向我们走来。回忆新年发生的“快乐”的事,那笑声似乎又在耳边回荡……
新年“快乐”之春联“混搭”
贴春联是春节的一大习俗,这喜气洋洋的事却被我贴的“快乐非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大年二十九早上,爷爷将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十几副春联联交到我的手上,对我说:“孩子,你也大了,贴春联的任务就交给你吧,希望你也能沾到一些福气……”拿着爷爷心血的结晶,我不禁激动万分,小时候就渴望贴春联,但大人们总说我年龄太小,想不到今天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接过奶奶熬的浆糊,飞奔出门,生怕爷爷反悔。
往年看大人们贴春联,不过是一抹,一贴,再一按,没想到自己贴起来却这么麻烦。由于我海拔不够,加之老家门又高,我必须踮起脚,伸长了胳膊才勉强够着门框顶。虽然累,但我依然高兴,每帖完一张都要仔细的校正好久,生怕贴歪了。忙碌了进半个小时,所有的春联终于贴好了。
此时,老爸走出来,仔细打量着新贴的对联,高兴的说道:“不错不错,贴的很端正嘛!”“那当然,我费了不少劲呢!”我有些得意。“满园春光管不住,——少年莫笑白头老?”爸爸的表情顿时晴转阴,大叫道:“坏了,你贴错了,这根本不是一幅!”我也下了一跳,跑到另一幅对联前:“开门喜迎春光,——人和家祥是福?完了,这根本不是一对!”
爸爸不禁怒火中烧,嚷道:“你贴的时候就不看看是不是一对啊?春联能乱配吗?”“我只想着别贴歪了……”我还觉着委屈“这咋办啊?”“赶快揭下来!”我赶忙扑到门前,但为时已晚,奶奶熬的浆糊以牢牢的把春联粘在了门上,揭下来时,十几幅春联已经残缺不全。
当全家知道这个“噩耗”时,爷爷高呼:“救心丸……”奶奶大叫:“扣你压岁钱!”爸爸恶狠狠的威胁:“过了年再找你算账!”我低声道:“下回打死我也不贴春联了。”
新年“快乐”之妙语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习俗叫“迎家堂”,过年时,每家都要在八仙桌上摆放供品,在堂屋中央挂上家谱,然后到村后的山脚下把如土多年的长辈“请回”家来过年。
三十傍晚,奶奶对我说:“到村后山脚下去请你的老爷爷老奶奶回来过年吧,我腿脚不太灵便,你自己去吧!”“有必要吗?”我轻声嘟囔。“心诚则灵,心诚则灵!”奶奶一脸严肃。我也不再多说什么,点了三炷香,跑到村后山脚下,做了个拘,冲着空气说道“老爷爷老奶奶,请您俩回家过年啦,Let'sgo!”说完,觉得十分滑稽,哈哈大笑着跑回家去了。
晚上,大家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六岁的弟弟哭闹着非要吃八仙桌上的供品。奶奶仍是一脸严肃,说道:“那是给你老爷爷老奶奶享用的——他年纪小,不懂事,您老人家不要见怪啊!”那神情,仿佛我老爷爷老奶奶就坐在他眼前似的。
这时,我突然冒出一句:“他俩可能没来,我来时跑的太快,他俩腿脚不好,可能没跟上。再说,他俩不明白“Let'go”是嘛意思,说不定现在还在山脚下等着呢!”顿时,大家喷饭大笑,我奶奶笑得最起劲,刚才她还一口一个“心诚则灵”,现在却反过来笑我,唉,真没办法!”
回忆新年的趣事,仿佛我又回道了那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着当时的尴尬,欢笑,愉悦……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x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妈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妈“笑里x”地笑起来了。我也x地笑着。妈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x,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x,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x”,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x,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x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总能勾起人们对岁月的感怀,对时间飞逝的感慨。童年记忆中的年味,总是那么的浓郁,让人久久不能忘。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在农村真正能感受到浓浓年味的还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货就是从这一天起开始采购的。到了赶大集的日子,人们都欢天喜地地忙碌起来,集市上人山人海,年货琳琅满目,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一趟趟地往家搬东西,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所以买年货这天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妈妈会大方地拿出一部分年货给我吃。糖块是孩子的最爱,每次我都会偷偷多拿两块,虽然只是硬硬的水果糖,但吃起来无比香甜,回味无穷。
接下来几天人们就开始忙着炒瓜子,炒花生,杀鸡宰鹅迎接新年。一转眼就到了除夕,这一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贴福字、贴春联,妈妈做完早饭就开始熬浆糊,贴福字和春联这件事情都是我和爸爸来做的,虽然冬天很冷,我的小手冻得红红的,但是内心却充满了喜悦。一张张大红福字,预示着“福来到”,对联和年画无不透着吉祥与喜庆。
在我记忆的深处,糖醋水和冻梨是让我最回味的两样美食。每年除夕夜,妈妈都会冲上两碗糖醋水,化上几个冻梨,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享用,一碗糖醋水下肚,酸酸甜甜满满幸福的味道;冻梨要放在水里解冻之后才能吃,在梨表面结了一层晶莹剔透的冰,用手指轻碰冰壳,冰就碎了。咬破梨皮,吸着梨汁,好像舔食蜜糖一样,梨肉酸甜软糯,非常好吃,梨水顺着嘴角滴到衣服上,我也顾不上擦。
第二天一大早,那鞭炮声就此起彼伏,浓浓的年味,在此刻已被渲染到极致了。吃完早饭我就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和邻居们拜年,跟着大人们走东家,串西家,既能吃着糖块瓜子,又能收到压岁钱,这可是一年中最让人舒心惬意的时刻。
儿时的年味,在我心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年年翻阅,年年温馨。感恩父母,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新年,让浓浓的年味永存心间……
春节,又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过个幸福春节,是家家户户最简单、朴素的心愿。怎样才是幸福的春节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
团聚,是一种幸福。很多的家庭现在都有三处家,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自己的“小窝”。平时很难团聚在一起,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相聚。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桌上,谈论的是过去的往事,开心的事分享出来,一起哈哈大笑,这样的快乐就是幸福;伤心失意的事借着酒劲倾诉出来,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帮你排忧,宽慰你,这样的感觉就是幸福。或者什么都不说,做一个吃货,尽情享受着家人精心准备的美味佳肴,满足自己的大胃口,那也是幸福。
陪伴,是一种幸福。我的曾祖母因腿脚不便,已经有多年没有出过家门。过春节的时候,选了个风和日丽的晴天,爸爸妈妈和我在小汽车里搬上她的.轮椅,一起驾车带她到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转转。曾祖母坐在车里看向窗外,一路都在惊叹沿途风景的变化,嘴里不停地叨叨:“啊,这里怎么这样啦?那里怎么不认识啊?哎呀,不得了,原来几年没出来,我们乡下也变得像城里一样气派了!”我坐一旁一直兴致勃勃地给她讲解,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有什么好玩的……花了小半天的时间我们带着曾祖母把整个太湖湾度假区转了一遍,回家的途中,曾祖母脸上的笑容好像变得灿烂了很多,我又好像看到了她眼里闪着泪光,不知道是太久没有出门的激动,还是对现在幸福生活的感触,我也分不清。后来听外婆说,那次出门回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曾祖母在村子里逢人就是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一趟出行的见闻,话语里满满透着孩子们对她孝顺的自豪,透着对幸福生活的满足。而我也从这件事上深深地体会到,对于曾祖母这样的老人家来说,有子孙的陪伴让她不觉得孤单,就是她心里的幸福。
幸福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用你有很多很多钱,不用创造多么好的生活条件,只需要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爱自己、爱家人,它就会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只要大家都用心,它就能发芽,滋生成长出“幸福”。
我很高兴,这个春节过得这么有意义,更让我理解和体会到了幸福真正的含义。
【过年记忆主题征文】相关文章:
以过年中国人集体记忆主题征文09-30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06-28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12-08
2022年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12-22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15篇08-30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精选15篇12-27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10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