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大家都离不开学习,想要高效的学习,就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你知道都有哪些学方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四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持续的积累。所以,能够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水平的提升;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能够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二、回忆内容促动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协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即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能够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因为刚上完课,学生对绝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
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升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升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水平了。
四、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五、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旦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而我们的一些学生,懒于动脑筋,耻于问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
语文的学习方法
第一,是兴趣,多读充满情趣,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文字的乐趣。
第二,要提升学习效率,学好课本知识。现在的课本每一篇课文都非常的精美,所以老师上课的细节千万不要漏掉,很多考试都在这些细节上会难倒你的,而这些细节往往是老师兴致所致,上课处于极好状态时,将大脑中的那些知识点下意识地说出来,且常常不书写在黑板上的。
捕捉这些细节,往往会提升你上课的注意力及效率和知识面。利用好了课堂上45分钟,下去后无需过多时间就能熟练掌握,事半功倍,做题复习效率也极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时间,还容易丢三落四,知识掌握不完全,不熟练,对做题和今后复习造成隐患,这是每一个科目都应该用到的学习方法。
第三,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学习的时侯就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手和脑与课本交流。学习语文,应该进入文章的角色,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精髓。
第四,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仅仅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读书计划,很多书,都是化了作者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写出来的。当然读的书,除了满足自己对一方面的兴趣以外,更重要的是,选好书,选名著。
第五,增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升写作水平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协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能够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预习
1.重视预习,树立良好意识
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预习,持之以恒抓好预习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必备环节,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融入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给方法,进行有效预习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把具有示范性的语文预习课带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示范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预习中要完成的几个任务,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了。
在预习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学生标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这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感知。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划出词语,并自学生字词语。字词预习的要求是在预习本上给生字注音,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自己查阅工具书,或运用一定的方法解释词语,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同时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步: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具体要求是摘抄课文中的描写精彩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三步: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具体要求是在所摘抄的句子上圈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同时还有哪些疑问或对课文后的思考题已经进行了思考都记录下来。
熟能生巧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归纳
一、预习
低年级预习分为这样几个流程:
一圈,即在课文中圈出一类生字——双线格中的生字;
二拼,即拼读出圈出的一类生字;
三标,即在双线格上标出一类生字的拼音;
四读,即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三遍。
这四件事情都做好了,请家长在课题的左上角签上:已预习。随着年级升高预习工作还会加两个步骤,到时再说。
二、识字
低年级课文识字量很大,怎样帮助孩子将一个个看似呆板的字记在脑海中呢?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以借用:
1、借助拼音识字。
2、根据熟字认识生字,如在熟字的基础上减一减、加一加、改一改等。
3、练习物体形状识字,多用于象形字,如:“山”“火”“田”等。
4、自己编儿歌、编谜语、编故事识字。如“夫”字,有孩子编的谜面是:“两个人”,“汗”字,有孩子编的是:“水流干了”,不管编的如何,只要是孩子自己编的,他自己能用来帮助记忆就行。
5、根据画面或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帮助记忆。
三、写字
只有田字格中的二类生字才要求书写正确并听写正确。孩子写字之初一定要指导她们借助田字格将字写端正、写漂亮。重点关注汉字的间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目前在生字本上的书写格式要求是:带拼音写四个,空一格,组一个词(打上括号),注意括号要打得美观,不要太大。每次写字都不要忘了鼓励孩子身体坐正、脚放好(胸离桌面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正确握笔(手离笔尖一寸)。
四、复习
做到一课一复习,分为三步走:
一背诵: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准确背下来。
二听写:正确听写二类生字(田字格中的)并组一个词。
三练习: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
在期中和期末老师会带着孩子们进行系统归类复习,到时再根据老师的复习提纲进行复习。
五、阅读
课内阅读:对于课本中的文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千万不要唱读。课外阅读:在校每天中午有25分钟安静阅读时间,孩子们借阅班级图书吧的书籍进行阅读,其中有一天是老师或家长讲故事给孩子们听,有一天是播放儿童故事给孩子们听。在家里,建议家长坚持每天带领孩子进行亲子阅读30分钟,以拼音读物、童话故事、绘本读物为主。
这本书的文章都注了音,所以在期中测试后发给每个孩子,要求孩子们每晚在家里借助拼音阅读一篇,然后或读或讲或演给家长听(看)。希望这一项阅读成为孩子们自觉的行为,老师不会每天提醒、布置,将会不定期检查阅读情况。
六、写话
孩子们学完了拼音,期中考试后,要慢慢掌握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来写话的本领。刚开始我们要求不会很高,由简单的看图写一句话开始,每周布置一次。到了下学期,我们再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数量。请家长鼓励孩子会写的字写汉字,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写拼音的方法很简单:怎么拼就怎么写,但是要熟练掌握这项技巧也不容易,除了要熟练掌握声母、韵母读法、写法以及拼读规则外,还需要多读、多用、多练。)。
自主学习方法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作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是与他人支配的学习截然对立的,它能够使学生为自己负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自主教学是师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互动的教学平台,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
在语文新课程的标准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老师一定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不要“一言堂”,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引导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合作性。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听故事、听录音、演课本剧、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引领者,教师要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自主学习在课堂实施的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主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2.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纽带,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3.列举自学提纲,激励主动探究
《语文课程标注》中指出“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与现实社会之间联系一起,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语文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综合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多媒体、故事、课文、表演、图片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为此,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学习课文时,教师提出问题,并不急于解答,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于是同学们有的上网,有的去图书室查找资料,有的阅读原著中的有关章节,有的结成小组边读课文边讨论,还有的围在一起编演课本剧……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兴趣盎然,效果极佳。
三、自主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
自主教育思想认为,只有承认教师与学生分别是教学过程中不同方面活动的主体,才能既明确教学的责任,又把教师和学生放在真正平等的地位上,使双方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在双主体的协同活动中,教师负责整个教学活动情境、内容、方式、条件等的设计与安排,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不是通常所见的对教师提问的一种简单应答,而是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比如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进程,选择自我管理的方式等。教师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如何做,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活动的情境、内容、方式以及教学活动的进程,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案的既定设计,一竿子到底。
2.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我承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但绝不能否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训练”不同于“练习”,跟通常在语文课上看到的刻板的字、词、句“操练”也不是一回事,“训练”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训练”是教学过程中作为“训”方的教师和作为“练方”的学生相互合作的一种必要的形式。真正以“训练”的要求教读一篇课文,教师需着眼于指点阅读的门径,学生则致力于自求理解,自致其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云:“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之。”最后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用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即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外作业中严格地进行习惯上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05-24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总结03-15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07-27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15篇01-01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归纳01-01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15篇06-02
语文的学习方法11-02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15篇12-28
关于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精选14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