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七种矛盾现象

时间:2020-12-11 09:22:46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中的七种矛盾现象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中的七种矛盾现象,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中的七种矛盾现象

  1、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法则,在几千年后却被我们给扭曲了。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让孩子尊重父母,一边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每个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谩骂……诸如此类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这种带有浓厚现代社会特色的家庭教育,让不明世事的小孩确实感到为难,他们显得无所适从,或者不听家长训诫,甚至与家长顶牛;或者以家长的行为标准评判老师的教育,自然是不以为然,视老师为假面人,从反面接受学校教育,乃至直接冲撞老师;或者半信疑,学家长样子,一面从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从家长身长仿效"说一套,做一套"的圆滑世故的处世哲学。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1=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2、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

  现今的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承受过物质上的困乏,他们今天"富有"了,不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不想子女再重演自己过去的历史苦难。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

  家里水果、点心、高级饮料、高档食品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以满足子女的生活需要,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甚至每天可以不重样,什么服装新潮,给买什么。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讲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陈年旧理。家贫出孝子,纨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成了许多人街头巷尾闲谈的至理名言,而一旦涉及具体问题,则又是另一番表现。

  很难想象,在这种矛盾家教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何等生活质量观。我们并不是吝啬鬼,也并不绝对反对改善孩子的生活,但必须适可而止,在生活上对子女要有所节制,那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现代的孩子仿佛天天都过年,因而他们已无法学尝到真正过年的甜蜜。""现代的孩子得到什么都很容易,因而他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

  3、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

  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他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想着或实施着让孩子能够体验贫困,让孩子到乡村参加乡村劳动;另一方面,我们又会为他们洗脸、系鞋带。一方面我们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我们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现代的孩子过多地享用和获取,他们的性格中将缺少坚毅与创造力。"从小的范围看,我们的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个"胖墩儿",却无法让他们成为一个能够真正承担社会责任的"巨人",是对孩子一生的极端不负责任。从大的范围讲,这样培养出来的社会极端利已主义者将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灾难。很难设想一个人人都只知"索取"和"享乐"的社会,那是怎样一种情境。

  4、在亲子关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溺爱"与"叛逆"的矛盾中。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孟育群教授对亲子关系进行了10年的研究,她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测试家庭亲子关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主,父与母人数分别达70%和80%,过分溺爱的父与母人数分别达到40%和60%。许多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爱护倍加,假使子女要天上的星星,家长也会搬梯子去摘;可换来的结果是:子女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走向极端,对父母*起了罪恶的屠刀。对此,家长应该认真检讨、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万万不可再做好心的坏事,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训诫孩子,其实孩子的许多毛病都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

  5、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

  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导致了许多人思想上的非模糊,致使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自以为是,总认为孩子很小,孩子身上的许多缺点都被看成了一种天真的表现,对其缺点错误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管束;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很多家长都将自己摆在了绝对权威的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一件小东西,家长会大发雷霆;一次考试失误,家长会毫不留情,痛骂斥责;孩子如果在外闯了祸,那可更不得了,一顿臭骂自然少不了,拳脚相加也会接踵而至;5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日记等。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残留着"孩子是私有财产"的封建宗法观念,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的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

  6、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都对考试的成绩特别关心,导致许多人在家庭教育上,都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使许多孩子在"心理断乳期""人格成长危险期"中迷失了人生的航向,导致了许多令人不堪回首的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7、在个性发展上,现在的孩子处在"发展"与"限制"的`矛盾中。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切实地感到人才的重要。家长渴望孩子成材,却对成就什么样的材及怎能样成材,缺少科学的把握。于是人们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主观臆测,为子女制订了"宏伟"的发展计划。有的认为音乐时髦,就强迫孩子练习钢琴,参加五花八门的音乐培训班;有的认为美术市场看好,就为孩子购买画板和颜料;有的认为跳舞对孩子有用,就陪孩子练*;有人认为理料前途好,就硬逼着孩子去学理科……如果家长的这种选择,符合孩子的志趣,那当然是好事,自然会促进孩子在其感兴趣的爱好方面,会有长足的发展。可现在却让我们不敢苟同,其中许多家长的"发展"计划都是违背孩子志趣的,这种"发展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许多孩子为了家长的决定,有的放弃了心爱的体育而埋头于书山题海,被迫"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本来是很好的文学才子,却被家长逼进了理科的海洋。他们都含泪告别了自己所钟爱的兴趣,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家长的罪过。因此,国家总督学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为了观察蚯蚓而挨家长一巴掌,"我觉得这一巴掌,很可能就打掉了一个女科学家。现在不是说女科学家少吗?根本不允许孩子对课本以外的东西有兴趣,这不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吗?"

  矛盾的家教绝非这七种表现,还有许多。问题并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我们许多人还未真正认识到这种矛盾家教的严重后果。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从小的方面讲,矛盾的家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学校教育效果;从大的方面讲,会影响孩子人格成长,更严重的是关系到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制约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家庭教育中的七种矛盾现象】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中的误区10-14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文02-19

答谢中书书中的文言现象10-15

生活中的矛盾作文600字精选合集04-02

李贺诗歌创作中的矛盾心态09-06

同义词中的包含现象讲解05-22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最大误区10-18

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有哪些10-17

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与建议10-16

家庭教育中应注意问题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