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通用14篇)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1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于20xx年3月份对我市农村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
二、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和家访谈话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对家长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通过回收调查表,研读家访、谈话纪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溺爱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农村责任田的承包、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农村很多家庭的条件明显改善,他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又使农村独生子女剧增,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无法理解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2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镇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大岗镇的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形式与内容
本次调查,本人选取了大岗镇的12所小学作为调查样本,在这些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到部分农村学生家庭进行访问。调查中,共召开座谈会12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58份,访问农户50户。调查内容主要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调查的结果
1、家庭教育弱化。调查分析发现,我镇有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学了,其思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已转移到学校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学了,子女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况且,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态度欠妥当。从访问的50户学生家庭来看,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15户,占30%;放任型的25户,占50%;封闭型的7户,占14%;教育修养型的只有3户,6%。可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放任型、溺爱型,约占80%。
3、家长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据调查了解,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在家中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差,对子女的成长十分不利。
4、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家庭中,家长只注重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教育,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甚至实施粗暴教育办法来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对子女教育投入比较重视。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对子女学习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他们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日后能够出人头地。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等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一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仍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对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
(二)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们为之烦恼。
(三)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三、强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家庭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的“港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为此,各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重教善育”的社会氛围。
(二)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家长,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重视个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创设一个有利于子女生存发展的家庭空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学习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应对,采用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学习,当孩子的表现未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骂孩子。同时,家长可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宽严有度,奖罚分明。
(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子女的成长,家长要加强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等方面强差人意时,就要配合教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长。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3
学校基本信息
xx三小学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大型寄宿制小学,目前有xx多名学生,xx多名寄宿制学生。除少数周边社区居民子女外,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生源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家庭都对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抱有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接受优质的学校教育来改变家庭和学生的现状,为学生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不再是孤立的、封闭的社会活动,而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多方的共同努力。
为了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帮助学校指定合理的家校沟通措施,充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促进良性互动的家校关系建设,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渭南市第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涂老师与学校德育部门合作,对我校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
1.学生的抽样和选择。
2.10名移徙工人的子女;
3.10名来自特殊家庭的儿童(孤儿、单亲、残疾人);
4.公寓内10名寄宿学生;
5.有10名学生的父母在县行政机构工作。
同时,220名教师中有30名参加了问卷调查,包括10名班主任、10名学科教师和10名护理教师。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设计了3份问卷,分别是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每份问卷共15题,题型为5道选择题、5道真假题、4道填空题、1道简答题。题目包括学生家庭状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庭教育方式、学生心理需求、家长对教师接触的态度、教师家校沟通的目的和方法。
调查的发展
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630份,收回试卷574份,其中有效试卷568份,缺失试卷56份,其中学生试卷23份,家长试卷33份,教师试卷全部收回。丢失的卷子主要是长辈接待的学生,也有一些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
从调查的300位家长来看,在261个有效答案中,有64户家庭热爱家庭教育,占25%;自由放任户107户,占41%;教育措施薄弱的56户占22%;16户封闭,占6%;18户讲究方法,占7%。
在参与调查的300名学生中,在277个有效答案中,有27人对家校沟通有较高期望,占10%;平均预期169人,占61%;36人不在乎,占13%;45人,占16%,完全拒绝。在学生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满意度调查中,16人非常满意,占6%;42人满意,占15%;一般97人,占35%;90人认为方法不当,占33%;3人极度不满,占1%;29人无法评价,占10%。
在参与调查的30名教师中,所有回答均被收回且有效,其中27人(90%)认为家校沟通是必要的;18人认为父母配合不好,占60%;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措施不力的12人,占40%;4人(13%)认为沟通轻松、得心应手。
调查结论
1.大多数家庭都对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抱有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接受优质的学校教育来改变家庭和学生的现状。
2.由于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单边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属于两条平行但互不干涉的直线,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
3.有的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长期持久的教育目标和方案。
4.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教育孩子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5.大多数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有效家校沟通的必要性,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沟通措施和方法,影响了学校育人的效果。
6.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把沟通合作的失败归咎于父母。
反馈建议
1.成立“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法”课题组,选择部分优秀教师,参与专题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家校沟通合作的有效策略。
2.开展“家庭教育讲堂”活动,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和家长担任讲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方式。
3.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车站代理人”和留守儿童关爱室的作用,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以学校德育部门为龙头,成立学校和班级委员会,有效开展相关活动,鼓励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打造几个家校合作的品牌班级,缓解家校矛盾,促进学校教育和谐稳定发展。
5.聘请我校校外专家和优秀教师开展教师家校沟通合作专项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有效的家校合作和沟通方法。
6.定期举行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家长的作用,组建“家长志愿服务队”,形成合力育人。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4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这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范围主要在小学的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198份,收回有效卷190份(其中学生问卷92份,家长问卷98份)。学生和家长认真填写了问卷内容。
二、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
4、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调查表,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
农民占xx%;干部和工人占xx%;个体户占19%,工人中大部分是在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
中专文化占xx%;初中占70%;小学文化占xx%。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
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其中收入较低的占xx%;收入较好的.只占xx%;经济困难的占xx%;特别困难的占xx%。
4、家庭组成情况
原婚的占xx%;再婚的占xx%;单亲家庭占xx%。
5、家庭学习环境
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时看书看报的占xx%;指导孩子学习的约占xx%。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
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溺爱孩子
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8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2、放任孩子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发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以及社会交流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随他去了。
3、严他宽己
从调查中显示,有xx%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从来做不到。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从不摸书本,经常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习、生活懒散,多半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
4、重智轻能
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益。从本次调查中得知,至少有xx%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少得可怜。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很难有大的发展。
六、对策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学校开设家长接待日,每月定时专门接待来访家长,与家长们在某些教育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2、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为祖国培养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5
一、调查目的
目前,很多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一些市侩思想、不良生活习气和作风带给孩子恶劣的影响。而这一部分学生多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障碍,正常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在这类学生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苍白无力。另外,凡河中心小学的学生还有其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工作流动性大,在家的时间很少,学生多由祖辈、亲戚照料或独自在家,只能满足学生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学生很少或很难做出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长时间的失控导致学生丧失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状况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不理想,令人堪忧。为了有针对性、有效地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使学生在较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对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问卷方式
三、调查对象:
本校四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家长
四、调查时间:
20xx年9月-10月
五、调查内容:
A、家庭基本状况调查: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B、家庭学习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的认识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发现: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许多孩子上课时表现生龙活虎,而学习成绩却很不理想......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引起了我的调查兴趣。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由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下实现的。然而,我在凡河中心小学小学实习的时候常常能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对某某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每到周一就要从头再来,我都筋疲力尽了。老师发出这种无奈地声音,抱怨着家长的不配合,对学生更是失望与严厉,恶性循环着。
问题一:“不管不问”型,家长认为我花了很高的学费,把孩子送到小学来,孩子的生活学习就都应该由老师、学校负责。
例子:这个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放学后不直接回家,而是由代理家长接到课后补习班写作业,然后家长下班后再到补习班接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以为有老师,有学校,有补习班就够用了。
问题二:“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传统教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例子:我是一年六班的实习老师,在我们的班级常常会听到孩子这样说“我妈妈说这次我考试考一百分,就给我买一个....礼物”。你还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耽误写作业的时间,常常把学校的值日任务自己承包下来,殊不知对孩子的锻炼是很重要的。
问题三:“过分溺爱”型,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俗话常说“隔代亲”。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理能力差,要他人帮助收拾书包;表现很自我,缺乏对他人、集体的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的。
例子:我们班级就有一个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孩子,而且特别怕自己在同学面前吃亏,自己的奶奶总是在班级同学面前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欺负我孙子”,他更是对自己的同学大打出手,不让自己吃一点点亏。
二、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凡是希望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要自觉做到。只有大人说到做到,教育孩子时你的话才有说服力,孩子才不抵抗。
2.注重“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不良行为。既然我们要教育孩子,我们就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当然也不包庇迁就原则性错误)。切忌习惯性地批评孩子缺点和不足,更忌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积极适当地帮助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这时家长要伸出热情之手予以适当帮助(切忌无原则地全权代劳),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不断树立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全家拒绝不合理要求。
现在好多家庭是三世同堂,又都是独生子女,由于“隔辈亲”缘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容易过分袒护孙子女的不良行为,满足孩子不合理要求,从而助长了孩子的自私、任性毛病的发展。这时,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之间一定要多多沟通,形成一致意见,无论是谁都不能无原则满足其不合理要求,任其怎样哭闹,也不能这个批评,那个呵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自私、任性、不讲道理毛病的发展。
5.与老师保持经常性沟通。
孩子入学之后,每天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学习的优略、品质的好坏等各方面的表现,学校和老师掌握的比较清楚,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所以不但要积极参加家长会,更重要的是平时多与老师保持沟通和联系,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综合表现,既要了解其优秀的一面,还要掌握其缺点和不足,随时纠正不良行为。
6.父母要及时“充电”。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日新月异,要承认孩子的社会属性,父母一定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赋以现代新的思维和方法,使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和认可,否则不但达不到你想要的教育结果,而且还会在子女心中留下保守、呆板、不爱学习的形象,久而久之必将出现孩子不听教诲的局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是“百年树人”的起点。古代教育家荀子说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是强调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家长,永远不要只会去责备孩子,而要更多地去反省自己是否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6
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62.83%,从事个体经营、务农及工人的约占6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采取封闭式问答方式。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105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0.8%;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26.5%;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0.9%;在300~5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17.69%;在200~300元者占其总数的12.38%;在2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5%。
总的看,延庆县地处边远山区,地理位置相对北京地区较差,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经济发展受其制约,就业机会少。为此,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以便将来能“飞上枝头”“鱼跃龙门”。而延庆镇在延庆县属中上等之列,我校隶属于延庆镇,家庭的这种经济收入,加上99%的家长认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四年级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8.3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4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镇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论文在线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 “当技术工人或做当代农民”的0%,“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语、数、英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98.18%的家庭通过看书读报、看电视、做家务来打发业余生活,仅有11.06%的家庭选择参加文体、娱乐活动。调查结果还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绝大多数,且,一个孩子课余学三、四种的占相当高的比例。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特长非常重视,但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五)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63.72%的父母亲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有55.75%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仅14.15%,有7.9%是通过老师家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
由此可见,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教育论文在线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
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7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证。本次调查采取听报告、发问卷的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小学三、四、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逐项填写问卷。
二、调查的目的
目前农村很多家庭都变得相对富裕了,家长也能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然而,他们只是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家教班和特殊班...并将他们的教育责任完全“委托”给教师。他们不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甚至违背了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渴望成功,鼓励年轻人。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协调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接受全面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你父母最关心你什么?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你自己平等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对吗?
4.你在家帮父母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问卷、谈话记录,综合分析,探究常见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父母职业:农民占57.5%;干部职工占38.8%;个体户占3.7%,大部分劳动者从事临时性建筑工作,属于工农业两用,都生活在农村。
2.父母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占6.3%;中学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父母文化多是小学初中,也有初中没有的。
3.家庭经济收入:农业和农民找工作收入的83.8%偏低;只有2.5%收入较好;经济困难占12.5%;特别难的占1.2%。
4.家庭构成:原婚姻占91.2%;再婚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中,17.5%平时看书看报;约23.75%的儿童接受了学习指导。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为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桌椅灯具、必要的学习用品和图书资料,平时可以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约占25%。
这些不全是家庭经济的限制,大部分是父母的意识和观念。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8
【学校基本情况】
xx 第三小学,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大型寄宿制小学,学生xx 余名,学校现有寄宿学生xx 余名。除少数周围小区的居民子女外,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源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且大多数家庭有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改变家庭及学生个人的现状,追求学生更加美好的未来。
【调查的目的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社会活动,而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
为了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帮助学校指定合理的家校沟通措施,充分了解到家长及学生需求,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协助家长破解家庭教育难题,促进良性互动的家校关系构建,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渭南市首批认定的家庭教育专家仵艳红老师在学校德育处的配合下,对我校部分的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
一、学生的抽样选取情况。
2、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名;
3、特殊家庭(孤儿、单亲、残疾)子女10名;
4、公寓寄宿生10名;
5、父母在县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10名。
同时,全校220名教师有30名参与了教师问卷的调查,其中包括班主任10名,科任教师10名,保育教师10名。
二、问卷试题设计情况
本次调查设计问卷3份,分别为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每份问卷共15道题目,题目类型分别为选择题5道,判断题5道,填空题4道,简答题1道;题目内容涉及学生家庭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法、学生的心理需求、家长对待教师联系的态度、教师家校沟通的目的和方法等。
三、调查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630份,收回574份,其中有效答卷568份,缺失试卷56份,包括学生试卷23份,家长试卷33份,教师试卷全部收回。缺失试卷主要为长辈代管的学生和部分年龄较大的祖父母及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
从受访调查的300名家长来看,有效的261份答卷中,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64户,占25%;放任型的107户,占41%;教育措施乏力型的56户占22%;封闭型的16户,占6%;注重方法的18户,占7%。
从参与调查的`300名学生来看,有效的277份答卷中,对家校沟通期望值较高的27人,占10%;期望值一般的169人,占61%;无所谓的36人,占13%;完全拒绝的45人,占16%。在学生对家长教育方法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16人,占6%;比较满意的42人,占15%;一般的97人,占35%;认为方法不当的90人,占33%;极度不满的3人,占1%;无法评价的29人,占10%。
30名参与调查的教师中,答卷全部收回并有效,其中认为家校沟通必要的27人,占90%;认为家长配合不力的18人,占60%;认为能力不足并措施乏力的12人,占40%;认为沟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4人,占13%。
【调查结论】
1、大多数家庭有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改变家庭及学生个人的现状。
2、由于文化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属于并行但互不干扰的两条直线,因而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3、部分家长,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长期持久的教育目标和方案。
4、个别家长,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授给孩子。
5、大部分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有效的家校沟通的必要性,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沟通措施和方法,影响学校育人的效果。
6、相当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把沟通协作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家长。
【反馈建议】
1、成立学校“家庭教育及家校配合方法”研究小组,选择一部分优秀教师,针对本校实际,参与专项课题研究,探索家校沟通合作的有效策略。
2、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和家长担任讲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子方法,帮助家长形成科学育人的观念和方式。
3、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心灵驿站”、留守儿童关爱室的作用,协助家长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以学校德育处为龙头,组建学校及班级家委会并有效展开相关活动,鼓励家委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建设几个家校合作的品牌班级,缓解家校矛盾,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稳定发展。
5、聘请校外专家及本校优秀教师,开展教师家校沟通合作专项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有效的家校合作沟通办法。
6、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发挥优秀学生家长作用,组建“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形成育人合力。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9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安全等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我校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53名。调查显示,有98 %的属父母外出务工,31.4%的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6%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在留守儿童中,一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占23.79%,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占9.6%;由叔、伯、姨、朋友抚养的占4%;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占76.21%,其中95%是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孩子。二是在留守儿童父母中,40%的每1-3个月回家一次,45%的半年回家一次,15%的一年以上回家一次。三是务工情况,30%的在本市打工,30%的在省内打工,40%的在省外打工。四是在与父母联系方式上,97%的电话联系,很少写信联系。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7%;学习良好,占18.3%;学习成绩一般,占60.1%;学习成绩较差占5.9%。其中,有62.7%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37.3%。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部分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缺乏父母的督促指导,主动性、自觉性不高。95%的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产生各方面的压力,如开家长会没有父母参加,和同学发生争执得不到父母的引导,有时还受其他同学的轻视和欺负,这些压力的产生致使留守儿童心理变异,逆反心理增强。在学校违反纪律,和同学产生摩擦,在老师眼里成了班里的问题生;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留守儿童在家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和管理,生活自由散漫,加上临时监护人大多是隔代老人,对孩子溺爱放纵的现象,进一步助长他们任性、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10
一、调查背景
李家巷镇中心小学位于长兴县城东南的李家巷镇,先后被评为湖州市实验学校、长兴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我校所处的李家巷镇是浙北有名的石城、建材之乡,传统的建材业比较兴旺,镇域经济比较发达。多数学生家长在石矿、石粉厂等建材企业工作或在家务农,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多数家长较重视家庭致富和享受,但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多数家庭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看出,我镇家庭教育状况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不理想,令人堪忧。为了有针对性、有效地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我校于20xx年12月,承担了县教育局关于《构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长兴县矿区小学学生家庭教育调查与策略》的研究,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核心的课题组。该课题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了解,不仅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承担对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以期提高矿区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让素质教育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和社区,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课题研究立足于李家巷镇(长兴县矿区)实际,在县教育局课题的组织指导下,扎实做好矿区小学学生家庭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实践和探索,力争研究有价值、理念有特色,真正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二、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问卷方式
调查目的:初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为探索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的策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调查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104班、201班、302班、401班、503班、601班,回收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68份。
调查时间:20xx年3月10日—6月10日。
调查内容:
A、家庭基本状况调查: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B、家庭学习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的认识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地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逐步转变教育理念:
①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②指导家长与邻为善,建立和睦的家庭。
③指导家长全面看孩子。
④指导家长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做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着力宣传和弘扬平凡有为的家庭教育的事迹,有效地克服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极左或极右”的现象,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误区。引导家长认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努力和勤奋,也能成才,做出成绩来。
6、针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长,则要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切不可顺其自然,引导家长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孩子的教育管理,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否则后悔无穷。尽量减少“代理家长”的出现,严格要求子女,言行一致,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贻害”终身。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我们于近期开展了一次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本次调查旨在通过收集家长、学生及教师的反馈,为构建更加科学、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设计包含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亲子沟通、学习辅导、兴趣培养等方面的问卷,面向小学生家长、学生及教师进行发放。
2. 访谈:选取部分家长和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家庭教育的具体看法和体验。
3. 数据分析: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访谈内容,总结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调查对象
家长:随机抽取了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学历层次的小学生家长共计300名。
学生:选取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共200名作为调查对象。
教师:邀请了50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以获取学校视角下的家庭教育观察。
主要发现
1. 教育理念:大多数家长(85%)认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品德、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但仍有15%的家长过于强调分数,忽视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2. 教育方式:正面鼓励和引导成为主流(70%),家长倾向于通过表扬、设置目标等方式激励孩子。然而,约30%的家长存在过度干预或严厉惩罚的现象,影响了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3. 亲子沟通:调查显示,约60%的家庭能够保持较好的.亲子沟通,但仍有40%的家庭存在沟通不畅或缺乏有效沟通渠道的问题,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部分家长未能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理解。
4. 学习辅导:大多数家长(75%)愿意参与孩子的学习辅导,但辅导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因自身知识限制或方法不当,导致辅导效率低下,甚至引起孩子反感。
5. 兴趣培养:近80%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鼓励孩子参与课外活动。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盲目跟风报名兴趣班,忽视孩子真正兴趣的现象。
问题分析
教育观念差异: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过分追求成绩,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教育方式不当: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学习动力不足。
资源分配不均: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了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质量。
兴趣培养盲目:缺乏对孩子个体差异的认识,兴趣培养往往基于家长的主观意愿而非孩子的真实兴趣。
建议
1. 普及科学教育理念:通过社区讲座、网络平台等方式,普及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 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如工作坊、在线课程等,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
3. 增强亲子互动:鼓励家长增加与孩子共读、游戏、户外活动等互动时间,增进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真实需求。
4. 合理规划学习资源: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合理规划课外活动和兴趣班,避免盲目跟风。
5.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定期举办家长会,分享教育心得,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结语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基石,其质量和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亮点与不足,希望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12
一、调查背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性格形成及未来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了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家庭教育调查,旨在获取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本校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涵盖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三、调查内容
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家长教育观念
2. 家庭教育方式
3. 家庭教育的时间投入
4. 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5. 家庭内部沟通
四、调查结果
1. 家长教育观念
调查显示,75%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同样重要,甚至高于学校教育。大部分家长希望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 家庭教育方式
言传身教:63%的家长表示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孩子。
讨论和交流:48%的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希望通过交流来了解孩子的想法。
规则和约束:32%的`家长认为制定家规是必要的,以帮助孩子树立纪律意识。
3. 家庭教育的时间投入
约70%的家长每天能为孩子的教育投入1小时以上,特别是在课外阅读和兴趣培养方面,家长们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
4. 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85%的家长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98%的家长相信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5. 家庭内部沟通
在家庭沟通方面,73%的家长认为与孩子的沟通频率较高,但仍有27%的家长意识到沟通不足,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家庭教育总体上是积极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然而,仍有一些方面值得改进:
1. 加强家长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组织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 增进家庭沟通:鼓励家长与孩子多进行互动,增进相互理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 优化教育方式:不仅要注重规则和约束,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支持。
本次调查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13
一、调查目的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为深入了解小学家庭教育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与期望,特进行本次调查,以期为提升小学家庭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了xxx的xx所小学,涵盖不同办学规模与地理位置的学校,以确保样本的多样性与代表性。调查对象包括这些学校的学生家长,共发放问卷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份,有效回收率为xx%。同时,还对部分家长与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丰富、全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基本情况
1. 学历分布:家长学历以大专及本科为主,占比约xx%,但仍有近xx%的家长学历在高中及以下。这表明整体家长群体文化素质有一定基础,但仍存在部分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
2. 职业状况:家长职业呈现多样化,其中企业职工占比约xx%,个体经营者约xx%,公职人员约xx%,其他职业占xx%。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教育投入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二)家庭教育观念
1. 教育目标:大部分家长(约xx%)期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既注重学业成绩,也重视品德修养、兴趣培养与身心健康。然而,仍有近xx%的家长过度强调学业成绩,将考上重点中学作为孩子小学阶段的主要目标。
2. 教育责任认知:约xx%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应相互配合。但也有部分家长(约xx%)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只需提供物质支持。
(三)家庭教育内容与方式
1. 教育内容:除学校课程辅导外,多数家长(约xx%)会为孩子安排兴趣特长培养,如绘画、音乐、体育等。在品德教育方面,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进行,但部分家长缺乏系统的品德教育方法与规划。
2. 教育方式:约xx%的家长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意见与选择,鼓励孩子自主探索。但仍有近xx%的家长倾向于专制型或溺爱型教育方式,前者表现为对孩子要求严格,过多干涉孩子的行为;后者则是对孩子过度宠爱,有求必应,不利于孩子独立性与规则意识的培养。
(四)亲子沟通与陪伴
1. 沟通频率:约xx%的家长表示每天都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但沟通时间较短,多集中在询问学习情况。仅有约xx%的家长能够深入与孩子探讨兴趣爱好、心理感受等话题。
2. 陪伴时间:家长平均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约为xx小时。其中,部分双职工家庭由于工作繁忙,陪伴时间较少,孩子在课余时间多由祖辈照顾或参加课外辅导班。
(五)家庭教育资源利用
1. 图书阅读:约xx%的家庭有一定数量的儿童读物,但近一半家庭的孩子每周阅读时间不足xx小时。部分家长没有养成与孩子一起阅读的习惯,对孩子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2. 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约xx%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网络学习条件,但约xx%的家长对孩子上网缺乏有效监管与引导,担心孩子沉迷网络或接触不良信息。
(六)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与参与
1. 期望方面:家长普遍希望学校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约xx%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亲子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2. 参与情况:约xx%的家长表示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但参与学校教育决策与管理的家长较少,仅占约xx%。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或对自身教育能力缺乏自信,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不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小学家庭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家长的教育观念总体较为积极,但部分家长存在重智轻德、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等倾向。家庭教育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亲子沟通与陪伴需要加强,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深度与广度不足。
(二)建议
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应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培训课程等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为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方法与技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2. 优化亲子沟通与陪伴: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每天安排专门的时间与孩子深入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兴趣爱好。在陪伴孩子时,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如一起阅读、游戏、运动等,增进亲子关系。
3. 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兴趣特长培养。可以制定系统的品德教育计划,通过家庭会议、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与社会责任感。鼓励孩子参与多样化的兴趣活动,发现孩子的潜能与天赋。
4. 提高家庭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加儿童读物的数量与种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孩子选择优质的学习网站与教育软件,同时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监管与引导,防止网络沉迷与不良信息的影响。
5. 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学校应建立健全家长参与教育的机制,拓宽家长参与渠道,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决策、教学活动监督与课程开发等工作,促进家校合作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小学家庭教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只有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助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14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课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的教育需求和期望,本调查旨在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家校共育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
样本选择:随机抽取了某地区5所小学的1-6年级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确保样本覆盖不同年龄段、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
数据收集:采用在线问卷和面对面访谈两种方式,问卷内容涵盖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亲子沟通、家庭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频次分析、交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
家庭教育观念:
大多数家长(85%)认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关注其品德、兴趣及身心健康。
近70%的家长表示愿意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认为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教育方式:
鼓励式教育最受欢迎,约60%的家长经常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但也有约30%的家长存在过度干预或严厉惩罚的现象,特别是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
亲子沟通:
每日或每周有固定时间进行亲子交流的家庭占75%,但内容多集中在学业上,情感交流相对较少。
约25%的家庭反映,由于工作忙碌,亲子沟通时间不足。
家庭作业辅导:
绝大多数(90%)家长会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辅导,但其中约40%的家长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在高年级的数学、英语科目上。
使用在线教育资源的家长比例显著增加,达到60%。
兴趣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
超过80%的家长支持孩子参加至少一项课外兴趣班,但选择时往往受社会热门趋势影响,较少考虑孩子的个人兴趣。
仅有不到40%的家长表示定期关注并尝试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情绪。
四、问题与挑战
教育观念与实践脱节:虽然大多数家长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压力或方法不当而偏离。
亲子沟通质量不高:虽然亲子沟通时间有所保证,但深度和质量有待提升,特别是在情感交流方面。
家庭作业辅导压力大:随着孩子年级上升,家长在学业辅导上的能力局限日益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支持。
五、建议与对策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专业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工作坊,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促进高质量亲子沟通:鼓励家长设立“无作业时光”,增加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户外活动、阅读等,增进情感交流。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减轻家长家庭作业辅导负担。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提供家长培训,教授识别和应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基本技巧。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当前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也看到了家长们的积极态度与努力。未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12-16
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2-09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通用11篇)10-29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通用11篇)10-12
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专访调查报告12-26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2-16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10-22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06-11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