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吃什么

时间:2023-11-27 12:45:26 登绮 节日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下元节吃什么

  下元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等。下元节也有自己独特的节令食品。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下元节吃什么,希望有所帮助!

  下元节吃什么

  1、“五谷主偶像”米果

  农历十月十五为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五谷主偶像”是用米粉加开水搓捏,做成像古代人那样头盘发髻,有眉目嘴鼻和耳朵,身缀以豆、麦的人形状,除了个别做技艺较高,有包以少量的馅料外,一般是没有包馅料的。

  “尖担”状的米果也是用米粉加开水揉搓成皮的,不过要将皮捏成圆饼形,且要包上适量的馅料,再将圆饼形的?皮对折成为半圆形,并在其边缘抹上水,用手指将半圆的边缘捏紧,使其粘贴后,才可在中间处捏下去,捏成像“尖担”一样的形状。

  “粟穗”状既可用米粉加开水,并配以煮八九成熟的黄豆,或花生米、乌豆及盐等佐料,搓捏成柔块,再做成谷穗状;也可用?皮料直接搓捏成像谷穗般的形状,再在其上面缀以煮熟的上述豆类。这些与其它年节所做的不同,均不用印模,而是用手捏制而成。

  2、下元节民俗活动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下元节吃什么

  第一种食物是芋子包,芋子包是客家美食,到了下元节这天很多农村地区就会做芋子包,它是由芋头或者马铃薯为主料,做成包子皮,里面的馅是用猪肉、虾仁、香菇、冬笋、萝卜丝等食材做成的,蒸好后满屋飘香,非常好吃,不过不宜多食,而且腹胀气滞者不宜食用,而客家人之所以在下元节这天吃芋子包,是因为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大家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

  第二种食物是麻糍,麻糍是以糯米、芝麻、糖做成的特色小吃,而下元节吃麻糍的习俗主要是在温州一带,之所以温州一带要吃麻糍是因为麻糍与当地方言“无事”同音,非常的吉利,所以在温州一带下元节当天麻糍很受欢迎。

  第三种食物是麻腐包,说麻腐包可能很多人都听不懂,麻腐包就是一种包子,只是包子馅和我们平常吃的不同,这个麻腐就是包子馅,它是用麻籽和黄米做成的,做好后是稠糊状的,然后再拌上萝卜、洋芋、葫芦做成馅,用包子皮包上,蒸熟即可,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据说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的。

  第四种食物是米果,米果就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根据不同的工艺和配方制作而成的休闲食品,种类很多,而下元节这天要制作米果的原因还是要从神农氏说起,神农氏在潮州被称为“五谷主”,而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所以下元节这天潮州地区祭祀五谷主就会制作一些象征农具和五谷的食品。

  第五种食物是豆泥骨朵,在北京地区,下元节这天家家户户就会做豆泥骨朵,豆泥指的是红豆沙,骨朵指的是包子上的褶皱,豆泥骨朵说白了就是红豆沙包子,只是古人比较浪漫,所以起了个名字叫作豆泥骨朵,而下元节这天吃红豆沙包子是因为红豆沙包子有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美好寓意。

【下元节吃什么】相关文章:

下元节诗词11-15

下元节是什么节01-27

下元节的文化内涵06-25

下元节的饮食习俗11-08

下元节的习俗与风水讲究11-09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10-30

下元节有哪些禁忌11-09

下元节禁忌有哪些11-08

下元节的习俗是什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