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闽清人的冬至习俗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闽清人的冬至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闽清人的冬至习俗
从古至今,每年冬至日早晨,闽清几乎家家户户都煮汤圆,人人都吃汤圆。汤圆,在闽清俗称“米时籽”。“米时”与“时”谐音。中国人讲彩头,图吉利。闽清人当然也不例外。闽清人认为:吃了“米时”就会有好“时运”、好“运气”。
谚云:“日长夏至,夜长冬至。”冬至日,是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日,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一夜比一夜短,直到来年夏至的到来。因此,冬至日是农历“节气年”的分界线,表示旧的一年农事结束,新的一年农事开始。这对于过去长期处于农耕时代的闽清人来说,其意义与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冬至日,一家人在一起,吃上一碗又热又甜、美味可口的“米时籽”,既是对过去一年辛劳的褒奖与庆贺,又是对新一年到来的期望与祝福。它虽简单,但意蕴深远。
闽清传统冬至日所吃的“米时籽”,一般都是前一夜做好坯丸备用。冬至日晨起,只要把“米时籽”坯丸放到锅水中煮沸即熟,非常便捷。但一家人吃“米时籽”之前还有规矩,即要把煮熟的“米时籽”先拿到厅堂敬奉天地和祖先。
“米时籽”原材料是糯米。过去在闽清,每年冬至到来前,家家户户都要加工糯米粉,即用上等糯米,经清水浸泡一定时间后,用石磨进行“水磨”成米浆,再把米浆压干、晒干,即成。这样加工成的糯米粉雪白芬香,煮出的“米时籽”筋道爽口,而且煮吃方便,藏储容易。除了冬至日外,过去闽清人还常用冬至日前加工成的糯米粉煮“米时籽”,以在平时招待来客或在春耕时节送到田间地头做“点心”。
闽清的冬至还有个习俗:即上一年冬至日后至今年冬至日前,如果某个人家不幸有亲人逝世,这家人在今年冬至日前便不能加工用以做“米时籽”原料的糯米粉。为了使逝去亲人的人家在今年冬至日也能吃上表示吉庆的“米时籽”,其至亲亲戚都须在冬至日前给这家人送去糯米粉。这在闽清俗称“送济”。“济”即“接济”。“送济”即送去援助和祝福之意。在闽清,“送济”是有讲究忌讳的。除上述家庭外,其他没有逝去亲人的家庭是不能给其“送济”的。
过去,闽清人每家每户都酿造红酒,并都喜欢在冬至日酿造。与闽清紧邻的古田红曲质量好,闽清人都爱买。每年冬至前,古田县商贩总会挑着一担担红曲来到闽清贩卖。到了冬至日,闽清许多人家就用上等糯米,加古田红曲酿造红酒。这样酿造出来的红酒香醇甘甜,极耐储藏。
在闽清,冬至日还被认为是“黄道吉日”,做事情会大吉大利的。因此,如果有先人坟墓需要进行迁坟安葬,有不少人就选择这一天!
闽南冬至民间习俗活动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泉州旧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泉州吃汤丸
闽南人吃丸子的节日,一年共两次,元宵吃“上元丸”(年初的“头丸”)、冬至食“冬节丸”(年末的“尾丸”),寓意着头尾都圆满,一年到头顺顺利利,团圆美满!
说起冬至,闽南人都知道它是吃“汤圆”和祭祖的节日。记得以前大人们常说那句“吃了冬至丸多一岁”的老话。节前“搓圆”、操办的时候,一般会先煮一锅来让孩子们解解馋,有些老长辈们还边煮还边唱:“丸子汤烧滚滚,中国打日本。鬼子死了了,大家笑哈哈”。以前还会捏些“小鬼子”下锅的,以表示对抗战时期日本侵略中国的憎恨。
要说“冬节”吃汤丸也不是闽南独有,以前在北方一般是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饺子,江浙这边才吃汤圆和麻糍。其中苏州人过节所吃的`就是“冬至圆”,分为粉团和粉圆两种,无馅又小的为粉圆,即泉州人所说的“冬节丸”。吃法有“甜”、“咸”两种,以放糖的甜食居多,加些芋头、地瓜、橘皮作料。也有加入面线、肉片、海蜊等作成的咸食。
清嘉庆《惠安县志·风俗志》对冬节吃丸是这样解释的:“十一月,冬至,阳气始萌,食米丸,乃粘丸于门。凡阳尚圆,阴尚方,五月阳始生,黍先谷而熟,而为角黍,以象阴,角,方也。冬至阳始生,则为米丸,以象阳,丸、圆也;各以其类象之。夏至不以为节,抑阴也。”
做鸡母狗仔
冬至,闽南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就是“做鸡母狗仔”,即在做冬至丸的时候,用做丸的米料捏成一些小巧玲珑的动物和金锭银宝等,动物的眼睛来自田野里狗尾巴草的草籽,所以动物们煞是生动。做什么动物,往往取决于家里各个人的生肖或家里畜养的动物。冬至时节,已进入农闲,当人们在盘点一年收获之时,也难免要犒劳一下那些动物,除了做“做鸡母狗仔”,亦有一些风俗,颇有意思。
闽南童谣《冬至》唱的就是冬至的情景:咱厝人,冬至时,碨米绞粞搓红丸。搓糖粿,无稀奇,捏猪捏狗捏金鱼。做鸡仔,鸡袂啼,落水要捞举笊篱。囝仔人,勾勾缠,想吃你得敢赤钳。野答工,逗支持,阿母挱啊一半暝,敬祖先,望新年,保庇平安趁大钱。
闽南拜床母
饭后人们通常会特意地留下几粒丸子,粘于门上和床边,称为敬门神与拜床母。祈求孩子晚上不哭不闹,睡个好觉。大人要准备荤素五味和美味佳肴,是要红色的汤圆,就焚香点烛,烧纸钱,甚至放鞭炮。拜床母也要有冬至圆上供,这次与清明节的祭祖,合称为闽南的“春冬二祭”。
事实上,因丸子有圆圆的外形,古人便以之象征“阳”,以表示阳气渐生、春天即将到来的意思。更有趣的是,古人不光搓丸子吃丸子,还有比现代人更讲究的“粘丸子”。他们将餐后留下的丸子粘贴在门扉、灶台或器物上,称为“敬门神”,以传达“丰收有余”的美好祝愿,并祈求合家平安。
【闽清人的冬至习俗】相关文章:
闽族崇蛇习俗浅谈05-02
冬至的习俗01-27
安庆冬至习俗10-25
古代冬至习俗12-23
宁波冬至习俗10-25
客家冬至习俗12-23
南方冬至习俗10-26
苏州冬至的习俗10-25
安徽冬至的习俗10-26
各地冬至的习俗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