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3-05 00:48:47 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是中医、中西医共有考试科目,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总论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4.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症,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损伤,这种情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5.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6.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7.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者。

  8.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9.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10.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11.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12.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2.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学分类: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

  3.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体力、消化道、黄染)

  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定量方法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前C区变异可能与 重型肝炎发生有关。我国主要基因型为B和C型,基因分型对预后判断及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一定意义,而基因耐药变异位点检测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5.重症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有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每天上升≥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可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肝肾综合症等。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胆酶分离,血氨升高等。

  6.重型肝炎分类: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7.重型肝炎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症、感染。

  8.慢性肝炎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症:①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为≥104拷贝/ml);②ALT≥2×正常上线(ULN);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小于等于10×ULN,血TBil≤2×ULN; ③如ALT<2倍正常值上限,但组织病理学KnodellHAI指数≥4,或中度(G2~3)及以上炎症坏死和(或)中度(S2)以上纤维化病变。注意排除由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因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④丙型肝炎HCV RNA阳性。

  9.慢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禁忌症:①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②失代偿性肝硬化;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有重要器官病变。

  10.慢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①类流感综合征。②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③神经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抑郁及精神症状。④失眠、轻度皮疹、脱发;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心律失常等。⑤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

  11.肝移植的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经积极内科和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

  12.肝移植的绝对禁忌症:①难以控制的.全身性感染;②肝外有难以根治的恶性肿瘤;③难以戒除的勋就或吸毒;④合并严重的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⑤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

  13.肝移植的相对禁忌症:①年龄大于65岁;②肝脏恶性肿瘤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转移;③合并糖尿病、心肌病等预后不佳的疾病;④胆道感染所致的败血症等严重感染;⑤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⑥明显门静脉血栓形成解剖结构异常。

  14.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感染后多无症状,有症状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部分患者可发生迟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一般多感染5岁以下小儿,俗称“小儿麻痹症”。

  15.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

  16.肾综合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17.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类,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犬和兔等。在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则以大林姬鼠为主。

  18.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传播。

  19.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生理:休克、初学、急性肾衰。

  20.肾综合征出血热分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21.肾综合征出血热分型: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非典型。

  22.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腔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肺水肿、其他(继发性感染、自发行审破裂、心肌损害、肝损害)。

  2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原则:“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近治疗。①发热期:抗病毒,减轻外疹、改善中毒症状和DIC;②低血压休克期: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③少尿期: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透析疗法、导泻和放血疗法(稳促导透);④多尿期:移行期和多尿早期的治疗同少尿期,多尿后期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⑤恢复期: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出院后应休息1~2个月,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和垂体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治疗。

  24.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毒通畅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25.狂犬病分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26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7.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2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其他。

  29.艾滋病临床分期: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

  30.艾滋病全身淋巴结肿大特点: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31.抗反转录病毒: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CCR5抑制剂。

  32.通过抗病毒治疗及其他医疗手段使HIV感染者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称为免疫重建。

  第三章 细菌性感染

  1.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2.伤寒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3.伤寒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其他(支气管炎、肺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急性胆囊炎、骨髓炎、肾盂肾炎、脑膜炎、血栓性静脉炎)。

  4.伤寒的一般治疗:消毒和隔离、休息、护理、饮食。

  5.伤寒的病原治疗: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

  6.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剧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典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剧烈的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7.霍乱分期:泻吐期、脱水期、恢复期或反应期。

  8.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拍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9.菌痢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首选药物。首选环丙沙星。

  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10.布鲁菌病的传播途径:经皮肤及粘膜接触传染、经消化道传染、经呼吸道传染、其他(苍蝇携带、蜱叮咬)。

  11.布鲁菌病成人感染的病原治疗:首选多西环素(又称强力霉素)(每次100mg,每天2次,口服,六周)联合利福平(每次600~900mg,每天1次,肌肉注射,2~3周)。如果不能使用上述药物或效果不佳,可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复方磺胺甲恶唑或利福平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

  12. 腺鼠疫淋巴结肿大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颈部及颌下淋巴结。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症,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

  14.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临床特征为精神不振、上腹隐痛、腹泻、肝肿大等,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石症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

  15.华支睾吸虫病并发症:急性胆管炎和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及糖尿病、肝癌及胆管癌。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春季传染病知识点总结02-20

电机学知识点总结08-29

生物学知识点总结08-11

电机学知识点总结12-01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11-29

生物学优秀知识点总结03-28

家畜传染病学试题精选09-24

生物学知识点总结2篇12-02

传染病总结培训总结03-13

传染病活动总结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