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幼儿学唱歌的个人总结

时间:2022-09-24 09:01:18 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教幼儿学唱歌的个人总结

  我教幼儿学唱歌

我教幼儿学唱歌的个人总结

  音乐活动中最易为幼儿理解和喜爱的表现形式就是唱歌,它通俗易懂是幼儿情感的最好表达形式,为此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幼儿的生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情感进而培养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如教歌曲《好娃娃》时,我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选择五名幼儿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孙子,这种教育环境优雅而舒适,充满了童趣。音乐响起,“爷爷”走了上来,步履蹒跚,嘴巴一张一合(没牙),“小孙子”急忙给“爷爷”端了一杯茶。大家齐拍手:“我为爷爷端杯茶,爷爷笑哈哈!”(“爷爷”为“小孙子”翘起了大拇指)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内容,又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接着头发花白的“奶奶”走下台来(拄着拐仗),“小孙子”又急忙为“奶奶”搬凳子。大家齐拍手说:“我为奶奶搬凳坐呀,奶奶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孙子”的头)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兴趣,迅速理解了这首歌的内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时,歌曲《好娃娃》就充满了感****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幼儿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身临其境才能“心”临其境,产生同感。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贴近产生情感共鸣。

  二、设置语境

  语境就是运用语言创设出的情景。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充满情趣的设问、拟人化的方法都可以激起幼儿的童趣。如教歌曲《雪花和雨滴》时,我把歌曲内容融入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大气又阴又冷,丁丁没有出门,乖乖地在家里玩积木,忽听窗外传来一种声音:“沙……沙……”。丁丁好奇地听着,好像有人在敲窗户。丁丁跑到窗户旁,探出头问:“你是谁?”只听有个声音回答:“我是小雪花。”丁又问:“咦,你从哪里来?你来这儿做什么!”小雪花摸摸丁丁的小脸蛋说:“我来告诉你,冬天来了。”丁丁高兴地拉着雪花的手跳起了舞。这时音乐响起,教师举起雪花积木带领大家开始歌唱。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场景布置以及对语境和意境的适当利用,使每句话、每个情节、每个表情都化为一幅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画面,将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小朋友们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就进入了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中。在激发幼儿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对诱发和深入幼儿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教师可以用一幅画、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来作为引线,将幼儿引入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当然语境和意境的设置总是和直观手段相结合的,语言情景和动作情景、音响情景、画面情景、实物情景密切配合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三、寓教于乐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教师正确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如教唱《迷路的小花鸭》时,幼儿在同情小花鸭的基础上,会积极动脑为小花鸭寻找出路。学唱《好娃娃》时,幼儿在唱歌的基础上又接受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课。结合幼儿特点适当选择与歌曲内容有关的知识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增强唱歌的表现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幼儿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易理解的。因此,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音乐融入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产生浓厚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教授新歌曲时,从朗诵歌词到学唱,都让幼儿边朗诵边演唱过即兴表演,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演。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幼儿没有压力,他们是在唱唱跳跳、玩玩闹闹的游戏中学习歌曲的,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其实唱歌教学不应局限于音乐课堂中,还应当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环境,让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生活,激发幼儿情趣,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

  浅谈学前儿童唱歌教学

  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唱歌是人们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感情的方式,幼儿也是这样,唱歌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同时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这样途径。因此,唱歌应该成为幼儿音乐启蒙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享受到唱歌所带来的欢欣和愉悦.虽然幼儿天生喜欢唱歌,但并不天生就会唱歌,,一首新歌必然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教学过程,如何来教幼儿唱歌?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熟悉教材

  教师首先必须熟悉歌曲,能准确生动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容,其次教师还必须学会分析教材,掌握歌曲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角会幼儿的哪一方面音乐技能?等

  第二:帮助幼儿熟悉新教材

  有些歌曲在正式教唱之前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或语言活动美工活动等帮助幼儿预先熟悉歌词,或者利用磁带放给幼儿听,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形成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引起兴趣.

  例如:小班音乐<春天>可以在美工活动中把观察开阔的春天的特征画出来,从而为学唱歌曲作准备,丰富幼儿对春天的认识.

  第三:教唱新歌

  教唱新歌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选用.

  (一)先教歌词;如小班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只要先教会一段歌词,由于歌曲的节奏旋律都比较简单很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待第一段学会,教师在把第二三段歌词告诉幼儿,幼儿学起来也很快.

  (二):先教歌曲节奏

  有些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掌握节奏,按节奏学习歌词,进而学会延长歌曲.

  (三)先教旋律

  如<小手爬>歌曲旋律简单流畅,则可用先教旋律的方法.

  (四)分句教唱法

  (五)整体教唱法

  结构短小形象集中单一的歌曲可以采用整体教唱法,例如<<小老鼠>>由于幼儿是在整首跟着唱,幼儿必须自己动脑子去记忆,一句唱完了,下一句应该是什么?这样可以促进幼儿音乐记忆力的发展,与次同时,幼儿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也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幼儿能以主动的态度学唱新歌.

  第四:复习歌曲

  在复习歌曲的过程中,有着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增加新要求的因素,幼儿应在愉快有兴趣的情景下复习,避免单调的重复练习.

  歌唱艺术教育:让幼儿在快乐中歌唱

  歌唱是艺术教育中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为幼儿理解和喜欢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是幼儿表达情感的有力手段。传统的歌唱教学注重模仿,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一句句机械地记歌词、学唱歌曲中,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对歌唱不感兴趣。新《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们要在歌唱教学的形式方法上力求创新、突破,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愿意歌唱、喜欢歌唱、快乐歌唱!

  一、图谱歌唱法

  图谱歌唱法就是用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形式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图谱歌唱

  法在诠释歌词上能够给予幼儿很多的帮助,对帮助他们理解、识记歌词非常有效。幼儿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并掌握歌词,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如《买菜》歌中的一段歌词比较难记住,如“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蹦蹦跳呀,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通过出示这些菜的图谱,帮助幼儿熟记歌词,让他们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演唱中。又如学唱歌曲《小树叶》中,为了让幼儿用不同的歌声表达两段歌词的不同情感,可以在第一段采用小波浪线,让幼儿知道第一段用连贯、舒缓的歌声演唱,表现小树叶离开妈妈伤心的情感;可以在第二段采用大波浪线,让幼儿知道第二段用断顿、跳跃的歌声演唱,表现快乐的情感。图谱歌唱法给幼儿歌唱带来了方便,又给幼儿歌唱带来了兴趣。

  二、游戏歌唱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把歌曲设计成一个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唱歌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如歌曲《母鸭带小鸭》,把整个活动贯穿在母鸭和小鸭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在玩中学习了歌曲,感受了歌曲带来的愉悦。歌曲《袋鼠妈妈》,幼儿扮演袋鼠宝宝,教师扮演袋鼠妈妈,随着歌曲的变化袋鼠妈妈与袋鼠宝宝在一起相亲相爱,在游戏角色的扮演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全体幼儿在点这些部位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自然地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也学会了歌曲的演唱。游戏歌唱法,不仅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更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学唱歌曲的快乐。

  三、动作歌唱法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喜欢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现。在歌唱活动中的动作表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能够帮助幼儿记住歌词中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致。如歌曲《两只老虎》,让幼儿做着老虎的样子表现歌曲中的内容,体现歌曲的有趣。歌曲《拍拍踏踏》,让幼儿在拍手踏脚中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变化,记忆歌词内容。歌曲《健康歌》,让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边唱歌边为歌曲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势、表情,幼儿在轻松、随意的表演中学习,表现出津津乐道。边唱边做动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幼儿轻松自由地对歌曲进行表现。

  四、创编歌唱法

  创编歌词可以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有意识地运用创编歌词来激发、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创造,幼儿对唱歌的兴趣就更加浓厚。如歌曲《棉花糖》,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幼儿学会歌曲后,就可以引导幼儿创编棉花糖会变出什么来,根据幼儿的想象再进行演唱,这样幼儿唱得兴趣就会越来越高。《颠倒歌》是一首风趣的歌,幼儿唱会这首歌后,教师可启发幼儿想出一些令人发笑的颠倒事情来,代替原有的歌词让幼儿唱,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幼儿学唱自己创编的歌曲既有成就感,又有快乐感。

  歌唱教学的方法很多,还有讲述法,对唱法、领唱法等等。因此,我们要根据歌曲的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歌唱教学方法,让幼儿学得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学有所有,让幼儿尽情地畅游于歌唱中,得到良好的陶冶和熏陶,让幼儿在快乐中歌唱,在歌唱中快乐!

  语言与音乐巧妙结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热情

  《拔萝卜》是一个歌表演活动,它主要是让幼儿倾听歌曲旋律和内容,感受生动有趣的音乐形象,尝试创编歌曲中各角色的动作。为了使幼儿更能理解音乐作品,在活动进行前我做了如下的知识经验准备:1.考虑到小班幼儿对一首音乐的兴趣大多是由于具体情境、材料引发的,所在事先在图书区角中我就投放了《拔萝卜》这本书意在让幼儿引发对这个内容的兴趣。并利用午间谈话时间给孩子们讲了《拔萝卜》这个故事。讲完后又一起讨论了故事中谁先拔萝卜,接着谁来了,然后又是谁,谁后面又是谁,最后是谁的人物出场顺序,使幼儿对故事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讲故事时,我发现幼儿对象声词“哎呦呦”很感兴趣。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观察到有这样的一幕:文杰小朋友在午睡时脱下鞋子后,也提着鞋子念到“哎呦呦,哎呦呦”。看到这个现象我很欣喜,欣喜到他把故事进行了仿编并表演。

  2.《拔萝卜》的音乐版本有很多,人物出场的顺序也有很多种,所以我在网上尽量选择歌曲节奏较慢,歌词清晰,旋律优美的音乐且与故事人物出场顺序一样的版本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在物质准备上,我分别做了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头饰各一份。做好了这两项准备活动后,活动就正式开始了。我采取了先不听音乐用表演的形式将歌词贯穿在活动中进行表演,并请幼儿想象拔萝卜、请别人帮助等动作。教师在这过程中第一段哼唱,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师幼共同哼唱的形式,边哼唱边表演。随后再和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可是在接下来的环节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每个人物角色只有一个,而且一遍音乐就有两分多种, 15分钟一会儿就要到了,考虑到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这么高涨我就又请了几组进行表演,15分钟的课整整上了半个小时。可还是出现了很多幼儿表演不到的现象,沮丧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脸上。

  课后仔细回想进行这个活动的前前后后,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孩子们对音乐、对表演的热情。虽然这个活动整整进行了半个小时,但在这半个小时中,孩子们的热情始终是非常高涨的。在进行这个活动前我就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如何让幼儿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呢?我觉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语言描述。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语言描述更加的直观、清晰,可以有效地增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歌曲《拔萝卜》,对孩子们来说很陌生,但我通过讲述故事《拔萝卜》,使音乐与文学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音乐具体形象化,有效地增进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幼儿对这种音乐欣赏方式非常喜爱,因为这种方式符合幼儿的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心理。但活动中还是出现了不能满足于幼儿兴趣的现象,我想如果我多准备几份人物的头像,采取分组进行表演的话,一定能满足更多孩子们对于表演的欲望。

  对音乐教材的正确解读

  同样的一个音乐活动,Z和S两位教师分别选择在中班和小班幼儿执教,我们感受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如Z老师用她动听的琴声调动起孩子们的情绪及学唱歌曲的积极性。S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小班的孩子。

  在教学中,她们能够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各有重点和特点。其中Z老师在处理教材时,重点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说唱环节,发现和感知音乐的有趣;同时学习休止符的演绎方式,并通过拍手、跺脚等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S老师选择在小班幼儿中进行执教,由于歌曲里面歌词重复、递增,完整演唱歌曲比较长,她就把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落在,学唱第一段的念白加第一段的歌曲部分,并重点感知歌曲中的休止部分,这样的处理更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

  建议S老师在教学的结尾处,可以引出让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教学活动中继续学一学,保持对活动的兴趣。两位老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时候,毛巾的落点应该在耳朵、脖子和眼睛,因为它在跟耳朵、脖子和眼睛做游戏(亲亲嘴),同时也在提醒幼儿洗脸时别忘了擦耳朵、脖子和眼睛。

  小毛巾是幼儿生活中所接触和熟悉的,歌曲采用念白和演唱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复、轻快、节奏鲜明的旋律声中,激发幼儿想听、想唱、想动,重点感知歌曲中的休止符。我自己设计的歌曲《小毛巾》,

  觉得比较适合中班孩子教学,听了S老师的小班教学活动,觉得小班也适合,关键看老师如何处理教材、设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

  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活动,感触最深的是:教材的分析、处理和把握很重要。这个教材很好,很吸引孩子,在教学的一开始要让幼儿静静地感知、欣赏歌曲,发现其中的休止符、间奏、念白等,再通过图谱、游戏等形式来加深对节奏的掌握,并让幼儿感知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教案的设计只是处于一种理想状态,只有尝试和实践,才会有更多的感悟。因此,一定要尝试和实践,并及时反思,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感谢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两堂音乐活动的展示。

  艺术活动中活动价值点的挖掘

  作为我们幼教中心的主任,沙老师的音乐活动总是能把握自如,给老师们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每次听她的活动,我总是能从中受到很多启发,看到自己很多还需努力、改进的地方。沙老师的艺术功底非常好,看她的活动,你会感觉很轻松、很扎实。《熊和石头人》的音乐活动,听老师们说是老教材上的一个活动,如果我拿到手里让我来上的话,可能就只会关注到幼儿的学唱歌曲以及动作表演上,看了沙老师的活动后,给我、给很多老师都会带来这样的思考和启发:音乐活动的价值是什么?《纲要》中提到的艺术领域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学会唱歌、学会表演、学会舞蹈就行了?可能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在音乐活动的执教上一直存在困惑和困难,一直没有更多关注孩子音乐素养的提高。其实,在一个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挖掘的点有很多,从《小老鼠与泡泡糖》,到《熊和石头人》这个活动,再加上以往听沙老师音乐活动的感受来看,可以是旋律的感受,可以是演唱的轻重,可以是倾听能力的培养,可以是节奏的掌握,可以是动作审美上的提升……每个活动,只要我们认真摸索、思考,都有很多有价值的点可以挖掘。

  艺术活动中活动价值点的挖掘,是沙老师音乐活动给我的最大启发。认真对比自己以往对音乐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对活动中价值点的把握,真的是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努力的。只有不断努力,多思考,多请教,才能在自己比较薄弱的音乐活动的组织、把握上有所进步。我牢记沙老师给我的启发,每次碰到音乐活动,我就会先仔细分析教材,看看教材中哪些价值点我可以充分挖掘,哪些细节我需要注意把握。应该来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这点上是有所进步的。拿音乐活动《小雪花》来说,根据这首歌曲优美、抒情的特点,活动前我就考虑到在活动中,我可以引导幼儿来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通过让幼儿观看雪花漫天飞舞的视频,和说说雪花是怎样飘落下来的来让幼儿自己发现该如何演唱这首歌曲(即要轻轻地、柔柔地来演唱)以及如何用动作来更好地表演歌曲。正因为有了对活动的思考,对教材价值点的挖掘,才能让我在这个活动中较好地把握住方向,较好地带领幼儿感受歌曲、学习歌曲,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必须时刻做一位有心人,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用心探索,这样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高。

 

【我教幼儿学唱歌的个人总结】相关文章:

我教老妈学唱歌作文(汇编2篇)03-04

我教老妈学唱歌六年级作文10-20

小学六年级作文:我教老妈学唱歌08-08

教幼儿学美工教案07-11

我教奶奶学英语01-15

我教妈妈学游泳01-27

我教姥姥学电脑的03-14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课改总结08-09

我教朋友学游泳作文03-23

我教妹妹学英语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