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设想

时间:2021-06-15 19:09:05 总结 我要投稿

区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设想范文

  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两大基调,突出“发展动力、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三大转变,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抓重点,紧密结合农民现实需要攻难点,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推动全区特色现代农业上了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推进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年可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6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4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695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2.8 %,3.1%和4.5%。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区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设想范文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把抓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大搞粮食高产创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我区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一是每年冬季在金塘镇南埜、文林、洪山、白土等村委会建设1.16万亩国家级甜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二是早晚造在鳌头镇林道、塘札、文逢、潮利,金塘镇南埜、塘桥、丰田、桥东,公馆镇新田坡、下山、甘底等村委会建设了1.13万亩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经省、市组织专家现场测产验收,每片示范片平均亩产比目标产量高200公斤以上;三是每年早、晚造在全区建设了6个区级水稻高产示范片,面积1.2万亩。通过粮食创高产活动,辐射带动全区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同时,切实落实中央种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了我区粮食生产安全。

  2、抓好冬种生产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冬种是我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造,是我区农民种田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为此,我局非常重视冬种生产工作,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冬季效益农业,把冬种生产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全区冬种生产呈现面积稳定,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区形成了几大冬种作物基地,如金塘万亩甜玉米基地,鳌头万亩圆椒基地,公馆万亩玉豆、圆椒、朝天椒、甜玉米混合基地,镇盛万亩玉豆、圆椒、蒔菇混合基地,山阁0.5万亩长茄基地。

  3、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增强农业生产力。我区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取得了较好成效。水稻主要推广种植超级稻和优质稻,超级稻平均每年种植面积13.9万亩,占水稻面积51.92%,品种种包括“伍优308”、“深优9516”、“y两优143”、“五丰优615”、“玉香油占”、“合美占”等;优质稻种植面积19.4万亩,占水稻面积72.47%,品种包括“粤晶丝苗”、“银晶软晶”、“万金优133”等。甜玉米主要推广“新美夏珍”、“华宝甜8号”、“华美甜168”等。花生主要推广“粤油7号”、“汕油188”、“湛油75”等。甘薯主要推广“广薯87”、“广紫薯1号”等。蔬菜主要推广“农夫长茄”、“丰产二号豇豆”等。生产技术主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等。

  4、切实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减少病虫害损失。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五年区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575万亩次,防治面积477.25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9625吨,实际损失11076.2吨;挽回油料损失426.6吨,实际损失96.25吨;挽回果树损失981.25吨,实际损失322.9吨;挽回蔬菜损失5426.85吨,实际损失1792.9吨;挽回其它经济作物损失36.75吨,实际损失28.25吨。同时很抓红火蚁施药控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5、着力抓好救灾复产工作,切实减低灾害损失。我区春季经常遭受旱灾,夏季遭受台风、暴雨影响,如去年第11号强台风“尤特”,今年第22号台风“彩虹”对我区农作物都造成了严重灾害。面对灾情,我局高度重视,灾前发动群众做预防工作,灾后想方设法、多管齐下做好救灾复产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6、积极开展政策性涉农保险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年我区全年两造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承保面积达到263320亩,100%完成任务。由于受到台风“彩虹”的影响,全区受灾面积30163.92亩,理赔金额4305925元。年政策性涉农保险由我局组织实施的项目又增加花生和玉米两个项目,花生和玉米属于政策性涉农保险补充项目,今年才开始试行实施。目前,我区花生由于种植户都是散户多,且收缴的保费都是要农户交现金的,故农户还是持观望状态,到现在还没有对花生开始承保,但玉米在金塘镇和鳌头镇等有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大户和合作社又愿意交现金承保,为此,我区对玉米已承保1148亩。

  7、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抓好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通过改造,提高投资效益,使农户既增产又增收,土壤地力真正提高,达到彻底改造中低产田的目的。三是积极推广科学用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年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3万亩,施用配方肥面积19万亩。因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亩节本增效76元;蔬菜亩节本增效525元,老百姓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无知到了解到积极使用。四是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确保农田保护区没有出现损毁现象,生产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二)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我们按照中央“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把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作为着力点,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切实加快现代农业,我局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项目,动员各方投入,加大农业投入,为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一是农机总动力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在农业机械化示XX县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推动下,我区农机总动力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据预计,年我区农机总动力达30.23万千瓦,比2010年的24.6万千瓦增加5.63万千瓦,增长22.9个百分点。二是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随着农机装备数量和推广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农民选择农机作业服务,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据预计,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比2010年的55%提高了19个百分点。三是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并培育了一批示范典型。农业机械化示XX县建设项目实施前,我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零。项目实施后至目前止,我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15个,并且快速发展壮大。如区志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11月,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该社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以节本增效为目标,积极开展机耕、机插、机收、烘干等农机作业服务,并大胆率先尝试水稻代耕、代播、代插、代收的“四代”一条龙作业服务,还把服务项目延伸到农机维修、农资经销以及蔬菜种植等业务,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成为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典范,该社2014年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目前,该社的社员已发展到223个,拥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55台(套),种植基地625亩,固定办公服务场所3500平方米,其中建筑总面积1658平方米(其中烘干房412平方米,仓库144平方米,培训室252平方米,机库棚268平方米,维修车间122平方米,育秧大棚460平方米),固定资产222万元。又如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9月,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该社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双赢为目的,积极开展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烘干等农机作业服务以及农资经销等业务,特别是机插作业服务,以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周边广大农民的信赖和支持,使该社迅速发展壮大。在该社的示范带动下,区水稻机插秧面积快速扩大、插秧机数量迅速增加,对加快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提高机械化育插秧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该社的社员已经发展到103个,拥有农业机械193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4台,大中型拖拉机4台,手扶拖拉机20台,插秧机 74台,固定式烘干机2台,移动式烘干机5台,其他农机具84台(套);固定办公服务场所4632.8平方米,其中建筑总面积1430平方米(其中培训室160平方米、烘干房328平方米、机库棚240平方米、维修车间180平方米、育秧大棚522平方米),固定资产140多万元。同时,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应用,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我区农村社会稳定。

  2、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切实增强。一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局争取到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共培训600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20名将作为青年农场主进行重点培养。二是加强科技示范。每年,在全区8个镇132个村中培育示范户710个,每户入户指导15次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民1.4万;建设4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展示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共接待周边农户观摩超5000人次;组织科技培训,邀请有关农业技术专家对进行面授,其中,在技人员培训1期,71名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开展一周的集中培训,农民培训30期,培训农民达5000人次。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在全区实施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三控”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三项技术推广、菜椒标准化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等十项。五年来,在全体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共获各级农业科技奖13项,其中,“菜椒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获“2011-2013”年度《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菜椒高效新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六个项目获《茂名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反季节通菜栽培技术研究推广”等五个项目获“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

  3、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发展。我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引进优质农产品优良品种,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年我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面积达到25万亩次。

  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由国土、农业部门共同实施,其中国土部门实施60%任务,农业部门实施40%任务。我局负责实施的2012和2013两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2112万元,建设规模17600亩,其中,2012年度项目,总投资1152万元,建设规模9600亩,建设范围涉及1个镇6个村;2013年度项目,总投资960万元,建设规模8000亩,建设范围涉及3个镇6个村。项目实施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按照“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沟相连”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要求,加强领导,多法并举,克服困难,扎实推进,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高标准完成了两年度建设任务。共建设了三面光水渠126条,总长35千米;建设一级田间道路(水泥路)37条,总长13.3千米;建设三级田间道路(石粉路)60条,总长25千米;建设机耕桥2座;新建设泵站3个,整修泵站1个;维修水陂1座。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内形成健全而良好的沟、路、渠系统,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同时排水条件得到改善,形成良好的灌溉与排水体系,同时项目区内交通条件得到改善,道路通达度提高。提高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程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通过采取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实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提升耕地质量;完善田间基本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等具体目标。该项目的建设,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群众的认可。

  5、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我局坚持“依托城市、发展特色、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的手段提升农业,围绕市场需求,按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围绕优质稻、罗非鱼、肉鸽、甜玉米、圆椒、玉豆等特色产业作文章,积极实施“一镇一品”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拳头”产品。一是六大特色基地日趋明显。目前,全区建立了优质稻、圆椒、甜玉米、罗非鱼苗繁育、肉鸽、饲料加工等六大特色基地,初步形成了鳌头镇圆椒、金塘镇甜玉米、公馆镇罗非鱼、袂花镇养鸽、山阁镇养猪、开发试验区饲料加工的“一镇一品”格局。同时,还建立了15个国家或省级特色标准化农业示范场园,其中国家级有罗非鱼良种场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各2个,肉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万亩冬种甜玉米创高产示范基地、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各1个。省级有罗非鱼专业镇公馆镇、鳌头镇圆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各1个。其中肉鸽年出栏量1100万羽,占全市的70%,成为粤西最大的标准化肉鸽养殖基地。二是罗非鱼产业体系日趋完善。近几年来,罗非鱼产量保持10%以上的增长。目前,全区养殖面积49023亩,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43230亩,水产品年总产量达3.45万吨,其中罗非鱼年产量2.94万吨;全区现有种苗生产基地面积5600 多亩,年产优质罗非鱼种苗6.8亿多尾,水产品加工年产量5.3万吨,其中罗非鱼加工量4万吨。罗非鱼产业链日趋完善,产品“游”出国门。全区已建成罗非鱼产业三大生产基地:第一,罗非鱼种苗生产基地,面积5600多亩,年产优质罗非鱼种苗6.8亿尾,产值约1亿元,是我省乃至我国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罗非鱼良种生产基地。目前,全区有2家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XX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已挂牌)和XX市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在建),2014年初,这2家公司被评为首批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年,XX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的新型杂交种吉奥罗非鱼被审定为全国水产新品种;2014年9月份,XX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通过了国家农业部验收,颁发“国家级良种场”的证书及牌匾;10月,XX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的“简伟业”牌吉奥罗非鱼苗从一千多家中竞选为广东省十大名牌产品(全省种苗唯一一家),成为广东名鱼。第二,罗非鱼商品鱼生产基地,面积4万多亩,年产优质罗非鱼商品鱼2.94万吨,产值3.8亿多元,三高奥雄”牌罗非鱼成鱼是广东省名牌产品。第三,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水产品加工年产量5.3万吨,其中罗非鱼加工量4万吨,产值达3亿多元。XX市金诚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立足于农业、水产业循环发展方向,目前在建年生产能150000吨饲料基地一个,在建年产淡水鱼种苗50000万尾育种基地一个,已建年罗非鱼总切片60000吨的冷冻加工厂二个,已建年罗非鱼废料深加工的鱼粉、鱼油 30000吨加工厂一个,力争在年全部建成投产,将成为XX市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三是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我们紧紧围绕我区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大米、罗非鱼、肉制品、木材、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有我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如,建成了一家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大米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0万吨;建成了一家茂名地区最大的板材加工企业,年产中高密度纤维板30万立方米;建成了全市饲料加工基地,全区建有饲料加工厂32家,年总产量66万吨,占全市的70%。四是品牌创建不断加强。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我们把打造农业品牌当做农业发展的战略来抓,加强了品牌建设力度。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一年来,全区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企业18个,产品26个;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有15个。全区合作社获得“三品二标”的有48个,有10个合作社建立了农超对接。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1、顺利完成名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目前,我区共开展创建名村示范村三批次8个名村28条示范村,全区名村示范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1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3330.5万元、地方投入4739.1万元、社会投入1916.2万元、群众自筹5164.2万元。第一批8条示范村(含2个名村)累计投入资金556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3030万元、地方投入46万元、社会投入617万元、群众自筹1867万元。第二批4个名村10条示范村累计投入资金83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300.5万元、地方投入4062.1万元、社会投入1299.2万元、群众自筹2688.2万元。第三批2个名村10条示范村累计投入资金1240万元,其中地方投入631万元、群众自筹609万元。第一批的2个名村和第二批的4个名村已全部通过省、市的考核验收,并被省委农办、省住建厅评为“广东名村”(第三批由于省已暂停还未进行验收)。我区在名村示范村创建过程中,注意推广成功经验,在各级财政资金的启动下,积极动员和引导乡绅贤达捐助名村示范村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名村示范村的建设。注意发挥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群众主动参与,鼓励群众捐资筹劳,形成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良性机制。主要做到“四个相结合”:一是把名村示范村建设与当前的农村一事一议相结合;二是把名村示范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相结合;三是把名村示范村建设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相结合;四是把名村示范村建设与城乡清洁工程相结合。通过四个相结合,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名村示范村建设。同时,积极发动乡贤和企业参与名村示范村的建设,采用企业帮扶、村企合作等模式,引进项目资金,培育了一批新农村建设典范。如,镇盛镇彭村根据自然资源优势,努力创建自然生态名村。争取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设了彭村电排站。同时,发动了外出乡贤捐资600多万元,建设了水泥硬底化道路7500多米,安装路灯100多盏,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北广场和4000平方米的南广场,配套了大型剧场、图书室和医疗室等;还建设了两层500平方米的彭村文化休闲中心,该中心设有文化室、健身室、休息室等,并开展了首届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现时该中心广场每晚都有成群结队的村民相约而来跳舞健身,村委会提供音响舞曲,并免费提供饮水和跳舞服饰等,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真正体现了村民“共建、共享”的乐趣。该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广东名村”、“XX市十大美丽村庄”。又如,鳌头镇飞马一村,根据其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建立了省级无公害标准化圆椒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是XX市最大的圆椒连片种植示范区,圆椒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成立了区鳌头飞马圆椒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移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收购)的管理模式,“飞马圆椒”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并注册了“郑氏圆椒”商标,打响了农产品的品牌,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目前,圆椒生产向基地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快速发展,产量、效益不断提高。该村先后被评为“广东名村”、“XX市十大美丽村庄”。再如,新坡镇车田村充分利用集体物业收入的优势,积极发动外出乡贤捐资助建,已筹集资金1500万元,建设了50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220平方米的文化室,498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80平方米的卫生站,水利设施2000米,环村硬底化道路1380米,铁路护坡植树栽花1000米,仓库15000多平方米,还有一间现代化的车田小学。现时该村村容整洁美观、环境舒适宜人、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该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高山镇章福村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已筹集资金2300多万元,建成了1.2公里长的“章福绿道”,成为XX市第一条乡村绿道;建成了“章福村文化中心”;建成了“章福村文化休闲广场”。还新装了村道路灯100盏,新修建硬底化村道12公里,新种村道名贵树种400多棵。率先在全市成立村级环卫队伍“章福村环卫服务队”,现有环卫工人4人,垃圾收集点二个,分类垃圾箱25个。村民的卫生意识极大提高,环境卫生不断加强,使章福村村容村貌大大改善、焕然一新,被省评为“广东名村”。鳌头镇文运村结合XX市XX区挂点帮扶实行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建设的.优势,筹集资金930多万元,修建了环村公路,并对该村的大龙尾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先后对民居民宅进行立面改造,统一装修,建设了文体活动广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庄历史文化区、榕树休闲区、生态景观湖、观景平台、临湖木栈道、景观灌溉渠和滨湖景观道等。被改造后的村庄植被茂盛、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看起来幽静、雅致,让村庄显得生机盎然、优雅美观,被省评为“广东名村”。公馆镇周坑村充分发挥第一批示范村的作用,努力争创名村。已筹集资金1120多万元,新修建硬底化道路2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0多盏,完善占地面积50多亩的种(肉)牛养殖场,种植了发财树、绿宝、黄花梨、紫檀等花卉的种植基地2000多亩,建成了100多亩的蔬菜大棚,新增1间亨晟绿色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店(现共有3间)。该直销店为村民种养提供了一个平台,减少了农副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解决了农民农副产品销路的问题,带动了农民种养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效益。被省评为“广东名村”。

  2、努力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我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包含新坡镇车田村、合水村和高山镇章福村、文秀村、坡头村等5个行政村31条自然村,人口1.36万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自今年3月2日遴选成功以来,我区通过强有力措施组织实施,一是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围绕“清、整、改、造、管”五个字,彻底整治农村卫生环境,落实群众“三包”责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和检查监督、奖补机制,推进人居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目前,已投入资金607万元,出动铲车146台次、钩机160台次、炮机10台次、运输车辆305台次、投工3154人次;拆除残旧房屋46间、猪舍27条400多间;清理垃圾余泥3600多吨。二是加快项目工程建设。修建了章福村的绿道项目工程中的章福沿江路340米和二期绿道工程180米,并配套完善道路两旁的路灯、护栏、绿化和规划效果图,该项目在今年的全市县域发展交流会上被评为10个优秀项目之一。三是不断完善片区规划。聘请了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规划设计单位,每村安排一个规划设计团队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测量勘查。目前完成了章福村的绿道项目工程和合水村中心区的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初稿已制定,根据工程进展不断优化完善。片区整个规划设计完成后,示范片建设将全面推进。

  3、切实做好村级公益性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区获准省批复建设项目348个,资金总额21337.43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526.4万元,其中,年一事一议申报项目77个,申请项目资金4968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656万元,今年获省批复建设项目40个,财政奖补资金总额855.4万元,目前正在组织实施。

  4、切实抓好农村清洁能源和循环农业发展。一是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011至2012年全区建设农村户用沼气550户,建设池容5500m3,年产沼气110万m3。二是建设大型沼气池项目。大型沼气池项目建设7个,其中2011年2个,2012年3个,2013年2个。项目实施后,产生良好的能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供优质能源,治理环境污染,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抓好公馆、山阁、金塘三个沼气服务中心网点建设,为沼气用户提供炉具、管道及各类零配件、维修、清池等服务。

  4、扎实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工程。一是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情况。我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是茂湛高速公路5号生态景观林带,2013年新建设14公里(双向28公里),建设面积579亩,完成建设任务1476亩,比原计划多种了897亩。年建房任务为5号生态景观林带完善升级14公里,建设面积840亩。实种面积1310亩,比原计划多种470亩。茂湛线高速路的翻新改造,对2013年5号生态景观林带破坏极大,高速公路两边堆放了很多石头和杂物,2014年种植的景观林木有18处被整段填埋,这对年景观林带的改造升级带来极大的困难。年我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使生态景观林带工作从设计到招标、到施工再到完成建设任务,仅仅用了二个多月的时间。早期种下的黄槐、小叶紫薇已经萌发新枝,长势喜人。目前已经转入了除草施肥的抚育管理阶段。二是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完成情况。几年来,我区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成了森林公园4个,森林家园30个。其中2014年建成了森林家园15个,年建成了《山阁镇大圳口森林公园》、《山阁镇黄杰森林公园》、《金塘镇桥东森林公园》、《镇盛镇元亨森林森林公园》等4个森林公园,建成了森林家园15个。做得好的有山阁镇的黄杰小学,金塘镇的塘桥小学、上垌小学,公馆的东风小学、周坑小学,镇盛镇的那田小学、环江小学,鳌头镇政府大院,袂花镇的叶屋小学等。三是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情况。年我区建设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30个。2014年省级示范点是新坡的车田、高山的文秀和金塘镇的塘桥。年省级示范点是镇盛镇的樟岭,西城西路和工业园区。四是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工作。设立了湿地公园领导机构,完成了湿地公园的实施方案,取得相关单位征求意见,规划好湿地公园总平面图,编制好彭村湖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通过专家会审,安装了湿地公园牌匾、总体规划图,完成了彭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五是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几年来,全区共组织大型义务植树30多次,每年组织义务植树10多次,有20多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共种下了苗木约30万株。年4月份李红军市长参加了我区公镇线的义务植树活动;3月份区委书记丁锦文参加了西城西路和公馆镇周坑村委的义务植树活动;5月份市委组织部参加了我区输油管线的义务植树活动;金塘、高山、公馆和镇盛等镇也相继组织了多次义务植树活动。据统计,年5月底止,全区共组织了义务树13次,参加义务植树4200多人次,植树6.2万株。金塘镇组织的镇级义务植树就有380多人参加,参加的人员有志愿队、全镇的干部职工、中小学老师和牙象村委全体干部及牙象村的全体村民,种植了大叶相思3000多株。

  5、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我区经省认定的新一轮贫困村16个,其中市直单位对口帮扶6个、区级单位对口帮扶10个,经核查,现有贫困户1158户3775人,其中扶贫户434户1900人,扶贫低保户303户1200人,低保户140户353人,五保户281户322人。两年多来,经各级努力,在“五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领导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督促协调到位)推动下,总体工作进展顺利。至今年11月,全区16个贫困村累计投入资金14905.3万元,其中帮扶单位自筹资金1275万元,各级财政专项资金3063.2万元,行业资金7770.76万元,社会扶贫资金2525.7万元;金融信贷资金121万元,其他149.67万元。用于帮扶到村资金13755.7万元,平均每村投入931.6万元;用于扶持到户资金1091.7万元,平均每户9427元,平均每人2891.9元。三年扶贫工作实现预期目标,一是投入帮扶资金11063万元,对村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216个,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二是对村实施村集体增收项目68个,全部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都达到或超过5万元,平均每村9万元,最高鳌头镇合岗村22.28万元,村集体经济明显增收。三是对户实施生产经营类项目2624个,实施民生类项目10853个,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811人次,输出劳动力5523人。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社员2186户,其中贫困户922户,辐射带动5300户,贫困户收入明显增长。年贫困户年度人均纯收入9225.6元,比2014年度7180元增长28.5%。年,有劳动力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实现100%脱贫的目标。四是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造任务三年共有391户,现已全部完成,贫困户居住条件有效改善。目前,各村正在完善相关台账资料,等待省市的检查验收。

  (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我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推动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年,我们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积极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区组织申报了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组织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现在我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1家),比2010年增加5家。全区企业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有15个。二是积极做好农民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工作。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13个,其中种植类241个,养殖类151个,农机类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区141个行政村及部分自然村,社员15645人。培育了国家级示范社6个(今年新增2个),省级示范社16个,市级示范社33个,全区合作社获得“三品二标”的有48个,有10个合作社建立了农超对接。在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工作上,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业部门指导服务到位,十二五期间我区被列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XX县,项目实施后,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产业明显、示范带动力加强的发展服务型合作社。今年区跃马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盈农牧专业合作社获省成长型农民合作社项目资金扶持。申报省级专项资金扶持家庭农场培育和示范项目4个。三是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年,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农﹝﹞162号)文件精神,我区在10月份转发了省文件并印发了《区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方案的通知》(农﹝﹞28号),并把该通知转发到了全区各镇(开发区、街道)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要求各镇(开发区、街道)按照通知精神迅速行动起来,按照依法清理、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分类指导和查漏补缺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情况,理顺产权关系,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规范管理和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根据省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要求,我们于10月30日在XX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举办了全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软件操作培训班,各镇(街、开发试验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的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工作上,我们积极向市局申报市级示范社。目前我区有13个经济联合社列为市级示范社(其中今年5家),比2010年增加5家。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自去年7月份市政府在XX市根子镇召开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场会后,我区按照市现场会议精神,及时研究部署,选择高山镇文秀村作为试点村,于12月19日扎实有序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在今年4月底已基本完成。经统计,文秀村委会需发放证书的农户共489户,涉及面积524.58亩,地块2102块。除倪屋经济合作社46户农户证书已颁发外,其他农户的证书正等待省农厅印制。今年5月16-17日,高山镇文秀村的试点工作在茂名电视台综合频道作了专题报道。为使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区铺开,我区成立了该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了宣传动员培训工作,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7月28日,区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研究解决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问题,落实了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项目按每亩38元进行公开招标,并安排区农业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15万元。我们于8月-9月按相关程序进行招投标,中标单位二个,第一标即包组一由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每亩36.5元),第二标即包组二由广东邦鑫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每亩36元)。11月12日我局召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会议,并邀请区纪委区检察院派员上廉政教育课。会上农业局与中标公司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合同及廉政合同。目前中标公司已进场开展宣传培训、调查摸底等工作。

  分页阅读第1页:区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工作设想第2页: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第3页:农业依法行政切实加强,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五)农业依法行政切实加强,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体系建设和检测工作切实有效。第一,抓好国家级重点县农产品检测站建设。我局争取到国家发改委《2010年国家重点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的立项。项目总投资3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投资100万元(中央与地方按1:2投资),省财政补助30万元,市财政配套30万元,区财政配套140万元。建设内容为:①改造实验室300平方米;②购置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工作配套设备;③通过省级机构考核和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等软件建设。目前项目资金已到位16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万元2010年10月到位,省补30万元2010年12月到位,市配套30万元2011年5月到位),项目实施方案已获批准并已于2011年1月实施建设。现在已完成了:①实验室改造装修360平方米33万元;②安装实验台、通风系统28万元;③第一期计划购买的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大型检测仪器设备60多台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具有快速检测能力、定量检测能力和流动检测能力,检测范围包括农业投入品、生产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并覆盖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三大行业,达到国家重点县农产品检测站建设标准。由于区级配套资金140万元未有到位,第二期计划购买的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及部分辅助设备没有采购,实验室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未有完成,项目不能够如期完成建设。第二,切实加强农产品检测工作。“十二五”以来,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并将检测范围扩大到镇级农贸市场,每月检测蔬菜、水果样品150个以上,每年共检测蔬菜、水果样品2000多个,截止到年11月,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在“十二五”时期共检测蔬菜、水果样品390批次9479份,合格率平均为98.12%,有效地控制部分农残超标的蔬菜、水果入市流通,使群众吃上放心蔬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我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打造了金信米业、旺山蔬菜、飞马圆椒、三高奥尼鱼等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品牌。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区内外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销量明显增加。通过加强品牌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加强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提高了我区农产品质量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和谐。

  2、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执法力度逐年加强。重点加大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运销大户等的检查力度,加强对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产品的监督和抽查。一是积极主动地开展我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拖拉机531台,联合收割机167台;新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607人,驾驶员培训考试267人。由于使用年限已过或多年没有检验等原因,2014年已公告注销1098台拖拉机的登记。目前,全区拖拉机拥有量74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35台,小型拖拉机113台,手扶拖拉机400台;拖拉机注册登记累计748台,上牌率100%,今年已参加年检606台,年检率81%;联合收割机拥有量188台,其中注册登记188台,上牌率100%,今年已参加年检50台,年检率26.6%。全区拖拉机驾驶人1648人,驾驶人累计登记在册862人,持证率52.3%;联合收割机驾驶人117个,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累计在册21人,持证率17.9%;驾驶员今年考试培训22人。二是切实做好渔政执法检查。五年来,渔政开展专项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253次,参加检查532人次,抽检样本1226个;检验全区渔业50艘船舶290次 ,收缴检验费42500元;处理渔业水域污染案件23宗,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75万多元;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检查12次,没收水生野生动物120尾(只),罚款15000元;开展打击电毒炸鱼行动15次,罚款2000元;完成渔业柴油补贴发放工作,5年共发放补贴资金92万元。年。在市支队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基本完成渔业信息化全部渔船的核查工作。三是切实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第一,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过去五年来,我们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在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宣传培训、防火值班、火源防控、扑火救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连续五年来无森林火灾的目标。第二,加强林政管理。认真执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行为的打击力度,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促进我区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发展。年,审批采伐林木35宗,面积93公顷,蓄积4861.6立方米,材积3160.04立方米;核发林木运输证1078份,材积59808.8立方米;审核办理征占用林地项目手续 5 宗,面积67.1406公顷,审批临时用地4宗,面积4.323公顷,成功调处山林权属纠纷4宗,落实争议山林面积3320亩。第三,切实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通过 落实职责,形成网格管理,加强巡护常态化,强化源头管控。重拳出击,形成高压,联合执法,左右互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开展和推进“蓝天行动”、“ 雷霆行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切实提高人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促使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逐年减少。

  二、 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农业农村基础还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农业农村基础不牢固的现实还没有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地位还没有改变。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在我区农业中还占较大比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很低,总体规模偏小、集中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农业品牌创建滞后,尤其是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带动。三是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水产畜牧疫病防控严峻,主要农产品价格不确定因素增多,农民转移就业增收空间缩小,农资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等因素,严重影响农民持续增收。同时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投入仍然不足,一些农业、水利项目建设速度不够快。五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深化机构改革未理顺完善,运作不够通畅,涉农领导力量弱化,涉农站所工作有所削弱。农业、水利、林业、畜牧等涉农站所下放以来,人员都已基本被化整为零,干专职工作的精力有所分散。农业投入缺乏长久机制,农业工作经费难以保障,争取上级扶持项目逐年减少,农业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撑。

  三、年工作计划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为起好步,开好局,农业农村工作,要理顺制约发展的障碍,充分调动广大农业干部队伍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以促进农民增收、增进农民福祉为核心,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实施“三个三”工程,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夯实“三大基础”,筑牢农业发展根基。一是夯实农业生产设施基础。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抓好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综合生产条件。二是夯实农业园区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我区15个特色农业示范场园的带动作用,重点加快新粤现代农业园、丰华现代农业园、丰利生态科技园区的建设,建成集科技、良种良法、生态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为现代农业构建新平台和有效载体。三是夯实农业质量安全基础。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活禽交易市场“1110”制度,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做好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控制,保障罗非鱼养殖业健康发展。加强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让群众吃上放心的食品。

  (二)提升“三化水平”,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一是提升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强冬种经济作物、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将圆椒等冬种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至全区。以罗非鱼鱼苗繁育、产品深加工、专用饲料生产为着力点,加快发展罗非鱼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抓好XX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三高良种繁育基地这2个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全国十大罗非鱼苗种供应基地)以及公馆镇省级罗非鱼专业镇优化升级,扶持罗非鱼深加工企业XX市金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做大做强,不断开发罗非鱼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提升机械化水平。继续抓好农业机械化示范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新机械,建设水稻、生猪、罗非鱼和特色蔬菜等农业机械化示范功能区,进一步提高农机拥有量,提升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三是提升集约化水平。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家庭农场。着重扶持加工流通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进物流仓储保鲜加工项目,逐步建立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加快淘宝电商物流发展,逐步建设覆盖城乡的电子商务销售网络,促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本地。

  (三)狠抓“三个重点”,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二是美化乡村生活环境。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确保“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实现目标”扎实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抓好三大生态工程。三是强化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定方案,及时动员部署,迅速掀起下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区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设想】相关文章:

区农业局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总结09-11

线路二队工作总结和工作设想06-29

年度车辆安全工作设想03-01

区农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12-24

区农业局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总结02-22

关于公司年度安全工作设想02-27

任职计划和设想01-04

物业分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与明年工作设想07-01

区民营工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