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1-03-02 20:48:09 总结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送走紧张繁忙的总复习之后,中考的钟声向人们提示: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忆过去,总结经验,对于搞好以后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两个班共52人。和其他学科一样,入学初语文基础差的惊人。本学期我坚持两手抓:一是脚踏实地抓备考,二是抓紧培优辅差,坚持打基础,抓阅读,促作文,取得一些成效。

  一,更新观念,抓好总复习。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

  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三上学期开始就让学生抄录和背诵名人名言以及古诗佳句。这些名言佳句富含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以此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只能如此。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学以致用,多写多练,教师面批面改。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0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此外还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迸发。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一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为中考准备了实力。。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阅读题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中考前夕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级的上学期开始,每次月考我都依照中考题型来出题。有时直接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中考时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应试教学。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学习,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培优辅差常抓不懈,作文训练重中之重。从语言文字到篇章结构,查漏补缺,一年来从未停歇。与此同时,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提起作文训练,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痛,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构思,如何去下笔。提到写议论文,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觉难以下手。勉强完成了训练,也出现了"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的情况,甚至经过了几次训练,我吃惊地发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出现的论据可谓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鉴于此,我进行了课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不知如何进行议论文的写作,87。7%的学生不知道论据应该从何而来,不知道如何恰当使用论据,甚至丧失写作信心,有些"望文生畏"。我想了一些方法,尝试着去实行,以便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再一次让学生敢于提笔写作。

  就学生写作而言,经过训练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文不够流畅,语病太多,很多错别字。2、论题的提出不够合理,甚至论点的提出不够明确。

  3、论据少的可怜,确切地讲应该是相当缺乏,而且不具有代表性。4、文章写作缺乏辨证思维,缺少对问题深层次的思索,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经过研究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很多学生受地方语言的影响,很多文字的书写不同标准汉字,然而这些学生自小接受粤语教育,导致他们现在自然而然将"粤"字写在作文中。因此,在学生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老师不认得的别字,经过确认,我们才了解学生已经习惯了。

  其次,很多的学生不知道论点在一篇议论文中的"灵魂"作用。课外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提出观点,有时观点的提出不够新颖、明确。而且观点的提出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律,甚至有时会发现一些不符合科学的主张。

  再次,他们在闲暇之时只看些娱乐杂志、明星追踪性质的文章,在学生的表层记忆里很少有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而且了解的不够深入,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用到的论据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尴尬局面。最后,对于辩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是这样解释的"我们的为人处事应该是中庸一点好"。难怪他们的文章中对于很多问题的论证不是非常的深入,而且有一点含糊不清的感觉。因为他们平时就缺少刨根问底的习惯,他们习惯于不求甚解。至此找到了事情发展的根源。

  针对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改变现状的措施。可以这样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施起来感觉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作为这一职业的从教者,我还是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期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具体来讲就是坚持多练。一是口头练。如提供一个话题给学生,让学生即兴准备,可以商量,然后找一些学生进行当场表演。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提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看法。比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谈"勤学"和"效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事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谈及学习的高效率。经过这样的锻炼,明显的感到学生对于问题思维的角度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二是让学生评作文,找到不足。

  我们进行这种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想老师偷懒。首先学生自己评自己的作文,然后同学互相评作文,找到文中明显的不足,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今后再写作文时,会时时刻刻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大大减少类似毛病的发生率,而且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别人作文中好的语言,好的论证方法等。我觉得会评改别人的文章,可能你自己就会写文章,发现别人的优点,你能够得以借鉴,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帮助很大。三是积累名言和典型事例。针对学生论据过于少的特点,我发动了学生搜索很多的名人名言,并且让学生进行课前的演讲,谈谈学生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当然还要联系现实。以前学生的作文中很少出现一些名句,他们的语言总是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语言显得非常干瘪。我们采取分组搜索有关话题的文字,最后找出一点时间全班进行学习和交流。在用了这种方法以后,绝大多数学生感觉在实际写作中理论论据丰富了许多。组织学生收集论据,也是重要的活动。

  论据是为文章的观点服务的,是为论证自己的主张服务的。所以我们的论据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科学性、典型性。针对学生的事实论据过少的特点,我发动学生收集论据。分组也是一个办法,但不是无目的的,而是给每一个小组一个话题,然后再搜索相关的论据。我们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再集中找一个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一个小组收集几十个论据,全班分为五个组,那么,每次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将要掌握几百个论据,半年下来,学生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在作文中无话可谈的局面。这也应了那一句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可以说成是"资源共享"。四是要求学生利用优越的家庭条件在电视和网络上观摩辩论比赛。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是在议论文中的确存在着辩证思维的过程。而且我们的学生缺少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于是我提倡学生观摩辩论比赛。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辩论双方的辩题就是自己一方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需要有充分的论据,而且更需要辩手有清晰的辩证思维。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的学生非常薄弱的。例如这样的一个辩题"玩物丧志"和"玩物未必丧志",学生在作文中辩的不很理想。在观摩了辩论大赛之后,学生在作文中的表现就大不一样了。

  有耕耘就有收获,付出的劳动可以说是已经逐渐取得回报。具体表现在:

  a)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b)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变。c)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了。d)学生的欣赏水平上升了。在《盛兴杯作文竞赛》中,初三年级和高一年级在一个竞赛组,密封试卷,流水评分。初三年级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参赛10篇作文全部得奖。回顾过去一年的作文教学,全年级52人中,作文进步最快的有:xxxxxxxx等等。

  当然,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有些知识点虽然教了,但落实力度不够。再就是课外阅读量嫌小,方法指导上也没有紧紧跟上。这些都是应该强化之处。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五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3-23

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03-28

五下语文猫教学设计10-20

八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1-16

六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3-24

高二下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10-03

三年语文下教学工作总结12-29

高三语文下教学计划03-24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论文07-22

三下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04-01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送走紧张繁忙的总复习之后,中考的钟声向人们提示: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忆过去,总结经验,对于搞好以后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两个班共52人。和其他学科一样,入学初语文基础差的惊人。本学期我坚持两手抓:一是脚踏实地抓备考,二是抓紧培优辅差,坚持打基础,抓阅读,促作文,取得一些成效。

  一,更新观念,抓好总复习。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

  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三上学期开始就让学生抄录和背诵名人名言以及古诗佳句。这些名言佳句富含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以此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只能如此。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学以致用,多写多练,教师面批面改。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0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此外还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迸发。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一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为中考准备了实力。。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阅读题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中考前夕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级的上学期开始,每次月考我都依照中考题型来出题。有时直接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中考时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应试教学。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学习,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培优辅差常抓不懈,作文训练重中之重。从语言文字到篇章结构,查漏补缺,一年来从未停歇。与此同时,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提起作文训练,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痛,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构思,如何去下笔。提到写议论文,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觉难以下手。勉强完成了训练,也出现了"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的情况,甚至经过了几次训练,我吃惊地发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出现的论据可谓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鉴于此,我进行了课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不知如何进行议论文的写作,87。7%的学生不知道论据应该从何而来,不知道如何恰当使用论据,甚至丧失写作信心,有些"望文生畏"。我想了一些方法,尝试着去实行,以便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再一次让学生敢于提笔写作。

  就学生写作而言,经过训练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文不够流畅,语病太多,很多错别字。2、论题的提出不够合理,甚至论点的提出不够明确。

  3、论据少的可怜,确切地讲应该是相当缺乏,而且不具有代表性。4、文章写作缺乏辨证思维,缺少对问题深层次的思索,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经过研究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很多学生受地方语言的影响,很多文字的书写不同标准汉字,然而这些学生自小接受粤语教育,导致他们现在自然而然将"粤"字写在作文中。因此,在学生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老师不认得的别字,经过确认,我们才了解学生已经习惯了。

  其次,很多的学生不知道论点在一篇议论文中的"灵魂"作用。课外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提出观点,有时观点的提出不够新颖、明确。而且观点的提出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律,甚至有时会发现一些不符合科学的主张。

  再次,他们在闲暇之时只看些娱乐杂志、明星追踪性质的文章,在学生的表层记忆里很少有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而且了解的不够深入,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用到的论据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尴尬局面。最后,对于辩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是这样解释的"我们的为人处事应该是中庸一点好"。难怪他们的文章中对于很多问题的论证不是非常的深入,而且有一点含糊不清的感觉。因为他们平时就缺少刨根问底的习惯,他们习惯于不求甚解。至此找到了事情发展的根源。

  针对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改变现状的措施。可以这样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施起来感觉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作为这一职业的从教者,我还是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期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具体来讲就是坚持多练。一是口头练。如提供一个话题给学生,让学生即兴准备,可以商量,然后找一些学生进行当场表演。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提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看法。比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谈"勤学"和"效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事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谈及学习的高效率。经过这样的锻炼,明显的感到学生对于问题思维的角度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二是让学生评作文,找到不足。

  我们进行这种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想老师偷懒。首先学生自己评自己的作文,然后同学互相评作文,找到文中明显的不足,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今后再写作文时,会时时刻刻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大大减少类似毛病的发生率,而且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别人作文中好的语言,好的论证方法等。我觉得会评改别人的文章,可能你自己就会写文章,发现别人的优点,你能够得以借鉴,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帮助很大。三是积累名言和典型事例。针对学生论据过于少的特点,我发动了学生搜索很多的名人名言,并且让学生进行课前的演讲,谈谈学生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当然还要联系现实。以前学生的作文中很少出现一些名句,他们的语言总是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语言显得非常干瘪。我们采取分组搜索有关话题的文字,最后找出一点时间全班进行学习和交流。在用了这种方法以后,绝大多数学生感觉在实际写作中理论论据丰富了许多。组织学生收集论据,也是重要的活动。

  论据是为文章的观点服务的,是为论证自己的主张服务的。所以我们的论据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科学性、典型性。针对学生的事实论据过少的特点,我发动学生收集论据。分组也是一个办法,但不是无目的的,而是给每一个小组一个话题,然后再搜索相关的论据。我们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再集中找一个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一个小组收集几十个论据,全班分为五个组,那么,每次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将要掌握几百个论据,半年下来,学生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在作文中无话可谈的局面。这也应了那一句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可以说成是"资源共享"。四是要求学生利用优越的家庭条件在电视和网络上观摩辩论比赛。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是在议论文中的确存在着辩证思维的过程。而且我们的学生缺少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于是我提倡学生观摩辩论比赛。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辩论双方的辩题就是自己一方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需要有充分的论据,而且更需要辩手有清晰的辩证思维。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的学生非常薄弱的。例如这样的一个辩题"玩物丧志"和"玩物未必丧志",学生在作文中辩的不很理想。在观摩了辩论大赛之后,学生在作文中的表现就大不一样了。

  有耕耘就有收获,付出的劳动可以说是已经逐渐取得回报。具体表现在:

  a)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b)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变。c)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了。d)学生的欣赏水平上升了。在《盛兴杯作文竞赛》中,初三年级和高一年级在一个竞赛组,密封试卷,流水评分。初三年级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参赛10篇作文全部得奖。回顾过去一年的作文教学,全年级52人中,作文进步最快的有:xxxxxxxx等等。

  当然,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有些知识点虽然教了,但落实力度不够。再就是课外阅读量嫌小,方法指导上也没有紧紧跟上。这些都是应该强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