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总结

时间:2021-02-06 18:32:10 总结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总结集锦15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德与社会总结集锦15篇

品德与社会总结1

  三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四、从生活中入手。

  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长大建设祖国。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习,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品德与社会总结2

  本学期我承担了小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初步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五、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品德与社会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

  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品德与社会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品德与社会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品德与社会总结3

  本学期,我承担了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件、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

  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总结4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5、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6、教学中把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总结5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品德与社会总结6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觉得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方法可以发扬: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教学第一单元:《讲诚信,多合作》:本单元的主题与语文课本的第二个单元的主题不谋而合,所以,我充分利用两本教材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可以成为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交流的话题,“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故事又可以成为语文课的课外延伸。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学生懂得了“遵守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守信用,人们才会信赖他、尊重他,愿意和他交往。”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习题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平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期末与学生一起制订复习的题纲,也便于他们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品德与社会总结7

  我担任了五年级四班和五年级六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不少。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和教学目标。

  本学科开设的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们明白,从他们出生就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的道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爱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在这本教材中,融合和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等很多百科的知识。比如,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讲了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和功绩,使我和我的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更因为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根”!

  在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造纸术的流程甚至是在当时卖纸的价钱。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

  二、让品德课回归生活,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

  在课程中,我们还学到了抗日战争。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将近出生在21世纪,所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没有我们这代人了解的更加透彻和深刻。所以在给学生们讲清楚抗日战争的故事后,再结合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开展了讨论。讨论李小龙为什么要学武术,为什么要在战胜对手后大声的说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这些话。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平等又而激烈的讨论。丛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了国家的强大,我们才能够跟好的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节课后同学们都被李小龙的这种爱国精神震撼了,都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争取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为孩子们将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做人的原则等等。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丛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品德与社会总结8

  一转眼,本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诚信、帮助,树立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共有五个单元:“诚信是金”、“伸出我们的手”、“我的绿色日记”、“交通连着千万家”和“祖国真大”。每个单元下设有若干活动主题。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严格按照品社教学策略,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本中,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内容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图片组成,这些故事或图片为我们进行品生课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或依据,但并不是说我们上课就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上,就一定要上课本中出示的内容,把教材内容当作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在课本提供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

  2、“活动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各种活动创设,在活动中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各种教学活动创设与体验中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的创设有很多,如欣赏活动、想像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等,通过活动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寓教于乐,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品德与社会总结9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视眼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

  平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如针对于《不能忘记的历史》与学生一起搜集“回看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资料,举办演讲比赛;在汶川大地震时期,与学生一起收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来阅读,并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从民族的大灾难中学会了珍惜生命,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品德与社会总结10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中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本学期我依照教材内容和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期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品德与社会总结11

  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学期来,我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创新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我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知道祖国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公民,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了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从而珍爱生命,远离毒。

  5、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6、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7、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8、本班学生成绩在全县统一考试中,总平分为84.32。超目标分10.32。 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我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而不懈努力。

品德与社会总结12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学期,我校一至三年级全体品社老师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教育教学生动的乐章。

  一、加强学习

  提升理论水平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听课、多反思”的方法,结合网络师资培训,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及时评课,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教研组采用了集体备课制,每次教研组活动,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认真学习教材,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通过教材分析、结合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我们时时处处发挥着集体的力量,体现着团队的精神。尽管执教品社的老师来自于不同的年级,但我们经常会聚一起探讨研究,教研组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气氛。

  二、紧抓教学

  促进专业化发展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

  为此我们教研组老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理念,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认真参加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海市“两纲”教育颁发之后,我们组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专题学习,把“两纲”教育贯穿落实于品社课的教学中。本学期在区教研员王嬿老师的指导下,杨旋华老师执教了《身边的公共设施》一课。由于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过、使用过公共设施,但对这些设施的作用以及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残缺的,因此在引入课题时,杨老师采用了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明“公共设施”这一概念后,通过播放学校周边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实际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说服力,生动的录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这些设施就在我们身边,分布广泛,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使《品德与社会》学科回归生活。对于专用的公共设施和不易看见的公共设施这一难点,杨老师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加上旁白的介绍,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学生亲近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同时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整堂课的教学,杨老师都贯穿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加强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1、本学期,我们每位教研组成员都能备好符合班级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组内上好实践课。教师在校、区级教研活动中认真听课,且能作好详细的听课记录和评课反馈,学期结束交教导处检查。

  2、组内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现行教材进行补充何拓展,在教学使用中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身边的公共设施》,在区课件评比中获得优秀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研的发展,下学期,我们的教师要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研究去工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学校领导多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品社学科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品德与社会总结13

  品德与社会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继续担任二、三、四、五年级品社教学,现在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和各个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各种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培养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能遇到有困难的人去主动帮助,拾到东西自觉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品德与社会总结14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五(4)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3、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总结15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

  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总结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品德与社会总结集锦15篇】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07-14

品德与社会的教案课件05-16

品德与社会教案课件05-12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8篇03-11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总结03-14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04-20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反思(通用6篇)12-2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03-14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5篇)01-20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总结01-21

品德与社会总结集锦15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德与社会总结集锦15篇

品德与社会总结1

  三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四、从生活中入手。

  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长大建设祖国。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习,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品德与社会总结2

  本学期我承担了小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初步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五、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品德与社会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

  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品德与社会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品德与社会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品德与社会总结3

  本学期,我承担了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件、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

  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总结4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5、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6、教学中把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总结5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品德与社会总结6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觉得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方法可以发扬: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教学第一单元:《讲诚信,多合作》:本单元的主题与语文课本的第二个单元的主题不谋而合,所以,我充分利用两本教材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可以成为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交流的话题,“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故事又可以成为语文课的课外延伸。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学生懂得了“遵守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守信用,人们才会信赖他、尊重他,愿意和他交往。”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习题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平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期末与学生一起制订复习的题纲,也便于他们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品德与社会总结7

  我担任了五年级四班和五年级六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不少。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和教学目标。

  本学科开设的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们明白,从他们出生就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的道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爱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在这本教材中,融合和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等很多百科的知识。比如,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讲了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和功绩,使我和我的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更因为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根”!

  在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造纸术的流程甚至是在当时卖纸的价钱。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

  二、让品德课回归生活,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

  在课程中,我们还学到了抗日战争。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将近出生在21世纪,所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没有我们这代人了解的更加透彻和深刻。所以在给学生们讲清楚抗日战争的故事后,再结合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开展了讨论。讨论李小龙为什么要学武术,为什么要在战胜对手后大声的说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这些话。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平等又而激烈的讨论。丛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了国家的强大,我们才能够跟好的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节课后同学们都被李小龙的这种爱国精神震撼了,都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争取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为孩子们将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做人的原则等等。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丛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品德与社会总结8

  一转眼,本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诚信、帮助,树立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共有五个单元:“诚信是金”、“伸出我们的手”、“我的绿色日记”、“交通连着千万家”和“祖国真大”。每个单元下设有若干活动主题。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严格按照品社教学策略,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本中,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内容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图片组成,这些故事或图片为我们进行品生课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或依据,但并不是说我们上课就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上,就一定要上课本中出示的内容,把教材内容当作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在课本提供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

  2、“活动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各种活动创设,在活动中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各种教学活动创设与体验中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的创设有很多,如欣赏活动、想像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等,通过活动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寓教于乐,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品德与社会总结9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视眼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

  平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如针对于《不能忘记的历史》与学生一起搜集“回看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资料,举办演讲比赛;在汶川大地震时期,与学生一起收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来阅读,并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从民族的大灾难中学会了珍惜生命,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品德与社会总结10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中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本学期我依照教材内容和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期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品德与社会总结11

  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学期来,我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创新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我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知道祖国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公民,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了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从而珍爱生命,远离毒。

  5、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6、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7、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8、本班学生成绩在全县统一考试中,总平分为84.32。超目标分10.32。 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我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而不懈努力。

品德与社会总结12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学期,我校一至三年级全体品社老师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教育教学生动的乐章。

  一、加强学习

  提升理论水平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听课、多反思”的方法,结合网络师资培训,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及时评课,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教研组采用了集体备课制,每次教研组活动,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认真学习教材,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通过教材分析、结合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我们时时处处发挥着集体的力量,体现着团队的精神。尽管执教品社的老师来自于不同的年级,但我们经常会聚一起探讨研究,教研组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气氛。

  二、紧抓教学

  促进专业化发展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

  为此我们教研组老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理念,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认真参加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海市“两纲”教育颁发之后,我们组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专题学习,把“两纲”教育贯穿落实于品社课的教学中。本学期在区教研员王嬿老师的指导下,杨旋华老师执教了《身边的公共设施》一课。由于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过、使用过公共设施,但对这些设施的作用以及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残缺的,因此在引入课题时,杨老师采用了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明“公共设施”这一概念后,通过播放学校周边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实际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说服力,生动的录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这些设施就在我们身边,分布广泛,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使《品德与社会》学科回归生活。对于专用的公共设施和不易看见的公共设施这一难点,杨老师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加上旁白的介绍,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学生亲近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同时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整堂课的教学,杨老师都贯穿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加强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1、本学期,我们每位教研组成员都能备好符合班级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组内上好实践课。教师在校、区级教研活动中认真听课,且能作好详细的听课记录和评课反馈,学期结束交教导处检查。

  2、组内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现行教材进行补充何拓展,在教学使用中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身边的公共设施》,在区课件评比中获得优秀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研的发展,下学期,我们的教师要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研究去工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学校领导多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品社学科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品德与社会总结13

  品德与社会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继续担任二、三、四、五年级品社教学,现在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和各个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各种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培养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能遇到有困难的人去主动帮助,拾到东西自觉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品德与社会总结14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五(4)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3、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总结15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

  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