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修总结

时间:2021-02-13 17:54:41 总结 我要投稿

化学研修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研修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研修总结

化学研修总结1

  在这一段时间,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全市初中教师远程研修活动,在这炎热的夏天,老师们怀着满腔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中,有幸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十天的研修学习即将告一段落,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学习了

  1、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分析;

  2、指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

  3、引导学生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4、发展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科学认识;

  5、概念原理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

  6、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

  7、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

  8、化学习题研讨与习题教学;

  9、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

  10、初中化学教学他论;共十个专题的内容。培训过程中专家与老师实时互动,我们学员认真收看专家视频讲座,阅读专题讲座的电子文本,详细的做好笔记,仔细参详课程简报,同时我们在完成并提交各专题的作业和问卷调查之后,积极参与在线交流,学习其他老师的作业并发表评论,还有两个下午可以参与与专家们的在线研讨。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每天都有收获,一天一个进步,过得很充实。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这段时间的培训生活,感受良多,感激满怀。

  在全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现在的初中化学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化学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效地选取和组织素材,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注意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要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社会,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

  教学中要注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遵循学生认知上的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形成,重点要落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新课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关注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即将过去,但他却像一场及时雨,给我们这些渴望先进教学理论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让我们每位一线的初中化学教师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但学无止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在教学中实践这次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和专业知识培训,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化学研修总结2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研修,深感新课标下化学知识、教学方法、学生个人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化学知识与现代生活科技联系更加密切,教学理念要更新,由过去教知识改为教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灵活高效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再研读新课程标准和高中新化学教材,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初、高中教材、必修与选修教材知识的衔接

  1、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主要是内容的补充,知识的加深、完善、计算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的衔接。

  (1)、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同素异形体、酸酐、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等概念和理论,核外电子排布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应在教学中注意弥补,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需对初中某些知识进一步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级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初三只在选学内容中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上可知高中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如燃烧的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

  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②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简单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及习题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2 、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衔接

  高一化学必修1和必修2在各方面的知识都作“蜻蜓点水”似的介绍,为高二各选修模块留下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接口”,那么, 选修模块中安排了哪些知识?难度有多大?也是必需了解的。否则,容易造成随意拓宽、加深,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必修时“一杠子插到底”,加重了学生负担。由于受课时限制,实际上也不可能讲得很清楚,甚至出现前面所述讲得越多,接受得越少(课时不足),好像讲得越清楚,学生实际越不明白尴尬局面。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必修1要求较低,对于氧化剂氧化能力,还原剂还原能力的比较,复杂氧化-

化学研修总结3

  进过这段时间的研修,虽然我们老师都很忙碌、劳累,但也让我收获较多、充实了很多。同行们的经典文章、评论......这种远程学习、交流让我明白知识需要积累,经验需要总结,学习+反思=提高。也使我进一步感受到“化学”这一门学科所蕴含的魅力,它的内在的实践探索之美能使学数学的人变得更加聪明与深邃。

  这种新形式的远程研修,形式新颖、范围广泛。同行之间没有了距离,大家都在畅所欲言,毫无顾虑,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从中我得到了专家们在线研讨的指点,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在新课改中就非常强调集体备课,充分做到资源共享。而在远程研修平台上,我得到了广泛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吸取到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现将我研修的情况总结如下:

  从本次《以易错题为载体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专题研修来讲让我学习到了如何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首先老师本身要做表率,作为老师来讲要做到:

  1。平时需要不断充电。在这个学习化的社会里,不学习就会被淘汰。作为老师,尤其是化学老师,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调整,才能进步和成长,用深厚的博学来适应自己的工作。

  2。业务需要不断拓展。通过几天的研修学习,我找到自己的差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给自己在各方面有一个教为清晰明确的定位。对自己不足之处有正对性的加以充实、调整、提高。

  3。理论必须落实实践。通过研修学习,接触到许多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心无比震撼。同时感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必须将这些新的、先进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充分发挥先进理念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1、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纠错本。纠错本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平时发现错题及时积累。

  2、学生把易错题给收集起来。易错题的收集积累可以让学生平时再出现错题或少现错题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去防止出现错题或者少现错题。

  4、老师再如何组织指导易错题的教学。

  5、最终达到培养好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不忘把实践中的一些作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及时总结,及时与同伴一起进步和成长。

化学研修总结4

  参加工作刚满一年,对教材,对学生都还不够了解。要想更好的传授知识技能给学生,就必须要能深刻、透彻的理解教材,剖析教材。其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此外,课堂的有效和卓越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要使课堂有效、卓越,就要有良好的教师技能,要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以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促使学习。这次的新教师远程培训让我受益良多。

  宋心琦教授对高中化学的改革,新旧教材的剖析讲解,让我能更好的理解新教材,明白新教材的理念,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实施新课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高中化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把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目的、过程、原则三个维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指导;结合案例介绍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其课堂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为教育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明方向。并且,还提供了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培训课程中,还涉及到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学艺术以及如何上好一堂课等等,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为人师表,欲正人先正己,教师良好的行为素养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语言传授。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或者异常学生等等,面对这些应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方法来处理,如何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的关系等,这些都体现在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上。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门终身的必修课。此外,高中化学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信息技术指导都为我以后的教学生涯提供很好的帮助。

  在培训过程中,同班的教师们积极的在班级论坛和学科论坛中交流、探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问题等。

  从这次远程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将为我今后的更快成长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化学教师提供莫大的帮助。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严于律己,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师行为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严格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教育和教学。

  总结这次远程培训学习,我们组的成员都非常刻苦,但大家都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今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研修虽然要结束了,但是,在这次研修中得到的东西一定会使我们受益终身,让我们在工作中继续成长,期待下一次研修!

化学研修总结5

  今年高级教师培训采取这种形式,我觉得非常好,对于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些研修材料可说是经过了专家们精心的准备,也很有价值.

  1.看了xx老师的视频课,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化学研修总结与反思。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将传统的讲授法与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或数据的能力和学生的探究能力。并着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以致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等密切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与讨论。

  2.通过学习有不少新的认识:

  一、例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①是不能正确处理必修模块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层次性问题。一方面,老师们忽略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在进行选修模块内容教学前,常会忽略学生在必修的已有基础;在教学后,又经常会忽略引导学生对“在必修基础上发展了什么?”这一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是深广度把握不到位,经常出现“选修模块教学平庸化”的现象,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仅关注具体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科思想方法的体现。

  ②是在教学中没有突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特点。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的教学中,要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验与理性推理相结合的特点,要关注物理化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

  ③是处理不好几个关系。例如,处理不好定量分析与计算的关系,将定量分析问题的思路与复杂的数学计算等同;在教学中死抠概念定义,忽视对概念的整体关系和内涵实质的把握;缺乏多样化教学处理方式,等。

  二、理解了为什么在高中教学中要引入“熵”?如何理解“熵”?

  熵的因素跟焓的因素在决定化学反应方向上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现代科学里面熵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信息学里有“信息熵”,生命科学里有“负熵”,化学里面确定反应方向从有序到无序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中学生基本上一个“熵盲”,而一个搞自然科学的人如果不懂得熵,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因此我觉得我们在中学课程引进熵等新的概念,对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发展、适应新的科学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对熵的理解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熵是用来描述大量粒子的混乱度的物理量,少量粒子谈不上“熵”;二是混乱度实际上就是均匀程度,混乱度最大就是最均匀。通常大家以为均匀跟混乱度好像是完全相反,实际上均匀就是混乱度,任何一个体系均匀了,就是混乱度最大了。譬如我们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头去最后变成均匀了,那就是熵增加了、混乱度增加了。

  三、如何理解“自发反应”概念?

  对自发反应的理解有两点很关键,一个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借助于外力(如光照、通电等)靠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的反应;第二个一定要指明是在什么条件下自发,如果脱离了这两条去谈任何自发反应,我认为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些高中新增知识学习在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认识提高,谢谢!

  3.学员提出不少好的体会和建议让我在思维广度深度都有进一步提高。

  例如:xx市第四中学 xx :教师最大的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经常会“挖得很深”,逾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认知困难,被动的进行机械记忆。听了xx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既有高度又能结合教学实际,问题的切入和解决都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很有收获。福安市第八中学 黄光华: 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1之后,对钢铁腐蚀的原理和危害性已有所了解,并能已有知识进行铁防腐,这对学习本单元知识有所帮助。目前,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基础较好,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思考,课内认真听讲,勤于动脑,规范操作,善于观察,那么学习本单元内容,掌握本单元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应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南安市新侨中学 苏昆服

  :对于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的最大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往往会“讲得够多、够深”,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导致了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被动的进行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不好。听了xx老师对必修教材化学2和选修教材4教学要求怎么定位、如何把握深度和难度的分析,我感觉很好,很有收获。仙游县第二中学 王建林: 个人感觉原电池这一块的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有的学生学习缺少从本质上的理解,觉得这方面的内容很难,进而就产生了畏学的学习态度。但我个人觉得其实原电池还是挺好理解的,<莲>在教学中应当适当的从反应的本质上对学生进行研讨,强调学生自己将原电池的原理推导一遍,这样他们就能够攻克这一难点。另外,对大家讨论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1、盐桥问题:盐桥的问题,确实需要给学生点一点,但不必过于纠缠。主要是通过实验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白“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够产生持续的、恒定的电流”就OK啦!

  2、原电池是否电池:原电池当然是电池,但不一定是实用电池。没有盐桥的电池也是电池,但由于没有用盐桥将接界电势降到最低,所以肯定不是实用电池。如:单液浓差电池Pt︱Cl2(g,p1)︱HCl(aq)︱Cl2(g,p2)︱Pt。从实用角度看,没有盐桥的肯定不是“实用”的原电池。

  总之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但同学开展研讨与交流,并及时请教有关教师专家。通过学习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对知识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化学研修总结6

  一、实验与研究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如何用好新课程,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换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化学校本研修总结报告。三年来,按照县教育局《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部署,根据进修学校《以校本小课题研究为主线,深化创新研培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总要求,结合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实际,不仅制订了详实的、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方案,而且分年段、按步骤、分层次,逐步研究,探索落实,取得了明显的研修结果。

  深化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实现了教研工作重心的转移。结合校情、学情,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学习的平台,也催生了新课程理念下新型的管理模式,成就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

  本课题的理论假设:一是学校如果能充分发动、精密组织广大教师立足校本教研,从基础的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传导等实践活动,就能使广大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树立现代教育观和教学观,掌握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二是学校科研氛围浓厚,教师科研意识强。我校一直把“科研兴校”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有良好的群众科研氛围。04、05年度国家级课题《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研究》以及省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相继结题,而且实验研究的开展,阶段成果的推广,科研论文的撰写工作成效显著;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三制(教师会课制、教学反思制、教学会诊制)、三课(课堂教学探索课、引路课、示范课)活动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的开展,一定会成为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要手段,也会使教师改变陈旧的知识结构,转变其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概念的界定

  根据县局《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结合进修《以校本小课题研究为主线,深化创新研培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部署,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是指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骨干教师引领,强调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积极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

  通过校本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方面的发展,以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学习的知识,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从而找出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在认知主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建构主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理解并赋予意义。研究学习是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主动去建构信息的意义。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学习能力和智慧的学习,是学习者与外部相互作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价值,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动因,即自我实现的内心动因。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充分发展,人格的发展、自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的是整个人,而不是单纯认知成分的参与。校本研修的实施遵循了人本理论,尊重教师的价值,关注教师发展的潜能,促进教师自主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成长。

  3、教育领导部门讲话精神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地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通过校本研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性成长。

  2、每位教师,每个学科都要制订与本学科学生实际相适应的小课题,并制订方案、细则。

  3、如何使教师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校本研修人员如何进行专业磋商,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六、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1、课题运筹和运行总计三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策划启动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这个阶段学校成立了中心课题组:组长:刘德远;副组长:张殿奎;组员:付德晶、白凤丽、周玲、李秀玲、修正宇、徐修品、娄洪侠、赵双臣、胡晓伟、王丹、贾茹、张侠、戚洪岩。

  在选题论证方面,各个学科潜心研究,申请立项并取得显著教学成果如下:

  政治:张侠的《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王丹的《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英语:李亚杰的《浅谈英语单词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白凤丽的《任务型教学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美术:李秀玲的《如何上好美术欣赏教学中讨论的效果》

  化学:胡晓伟的《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探究》

  数学:杨秀华的《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

  语文:孙淑杰的《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表达》

  信息:付德晶的`《让信息技术课充满魅力》

  2、实验开展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①进行了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讨,工作总结《化学校本研修总结报告》。②名师个案研讨。③开展了骨干教师论坛。④进行了校本研究中教学行为的反思。⑤稳步而扎实地开展了教师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⑥开展了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⑦结合“三制、三课”开展了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专题研讨。⑧开展了教师专业发展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规划撰写的辅导与研讨。

  3、实验深化阶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①校本研修内容与形成的研究。②实施了校本研修制度的创建研究。

  4、验收结题阶段(20xx年7月——12月)

  在实验验收结题阶段,我们组织了研究人员进行了科研培训,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和成果质量,并且每学期组织了一次学术研讨,每年进行了一次阶段总结。并引导教师把研究的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了边研究、边总结、边运用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校本研究的成果转化。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由个人填写简历,申报校本研究课题,进而学科教研组评议,最后经校本研究领导小组商定,分析现状,提出最终研究课题。

  2、行动研究法

  采取主题研讨——课例示范——互动交流——总结辅导——探究提高的模式开展校本教研,培养了研修教师的问题意识,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3、经验引领法

  校本研究领导小组每周每月要对所包所教学科的经验、问题要么由研究的个体,要么由领导小组总结出经验材料,并在不断验证中完善,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4、个案研究法

  对于校本研究中的典型个案(教师、个人)进行个案专题研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指导带动一般。

  5、骨干引路法

  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了“骨干教师论坛”讲课。每周三下午分别由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讲述研修体会,起到了促进一批、带动一批、发展一批的研究效益。

  6、活动促进法

  广泛开展了教师会课、教学会诊、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探索课、引路课、示范课;课堂教学开放课、学科二级传导、教师基本技能竞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教研活动,以活动保发展。

  7、课题带动法

  每学科主导课题一项,每名专任教师根据自身发展方向确定了自己的主导性课题;学校同时承担了盛市级课题各一项,并吸纳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参与了实验研究。达到了以科研引领教研、以科研促进发展的研修目的。

  八、校本研究成果与体会

  校本研究以来,我校先后制定了《农安镇一中校本研究管理办法》、《农安镇一中校本研修评估细则》。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使之早出成果、出新成果,我们还制定了《农安镇一中校本研修奖励制度》,每学期、每个阶段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都能严格按照《农安镇一中校本研修评估细则》对教研(备课)小组和研修教师个人进行评估,对做出成绩的教研(成果)的小组和教师个人给予奖励。在考核中还参照了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研修成果及学生作为进行评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20xx年,胡晓伟等8名教师获“学科十佳教师”荣誉称号,张佳力等5名教师获“学科教学新秀”荣誉称号。

  20xx年我校被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

  20xx年被评为市级控流工作先进单位;

  20xx年,成功承办全县英语、语文学科小课题研讨会……

  20xx年曹丽娟老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20xx年——20xx年我校5名教师在吉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荣获优秀学员称号;

  20xx年李秀玲老师荣获长春市第二届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金星奖;

  20xx年我校6名教师在农安县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中获奖;

  20xx年课题组负责人刘德远同志的论文《校本研修策略研究》在长春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均衡发展系列研讨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xx年胡晓伟老师被评为吉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新秀;同时被确认为中考化学学科人才库成员;

  20xx年付德晶、李亚杰被评为长春市中小学学科课改骨干教师;

  20xx年付德晶、李秀玲、王丹、贾茹4位教师被初评为长春市骨干教师;

  20xx年李秀玲、付德晶承担的小课题分获农安县中小学小课题研究一等奖、三等奖;同时在大会上做经验交流。

  20xx年李秀玲、李东梅2位教师在国家级美术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xx年我校被评为长春市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色校;

  (二)校本研究体会

  校本研修作为校本培训的突破口,同时对广大的研修教师搭建了一个研究教学、再深入、再提高的平台。

  1、以个体案例为载体的教学反思深入人心。

  在校本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案例教学+实践反思”每月至少一次。每次案例教学都是教学中新近发生的,要么是突发的,要么是比较棘手的事例,经过本人反复深思加之小组成员讨论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适用的教学模式,并由教师本人把案例事由、个人意见、小组讨论商定结果以实践反思的形式认真总结。一方面增强了教师教学的主体意识,一方面提高了教师处理应急案例的能力,同时也为校本小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2、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蔚然成风。

  教师的会课、教学会诊、教学反思的同时,课堂教学中探索课、引路课、示范课更是方兴未艾。以前领导听课要点名,年轻教师不愿讲探索课,中年教师不愿做示范课,而校本小课题的研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老师积极了,主动参与了,领导就不难了,课堂教学讲活了。而且讲课更贴近了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且探索课有新意、引路课有创意、示范课有创新。

  3、结合学情,自编的乡土教材大受欢迎。

  农村小学基础薄底子差,学生各个方面、各个学科不仅积累少,而且不愿接受新知识,更不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在校本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组长就提出了能不能自编一套乡土教材,使学生易于接受、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语文学科成员首当其冲,把本乡本土的风土人情、家乡历史、名著概要等,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分工负责、集思广益,编写成了语文学科的校本研修教材。在教学中,学生们不仅愿学、乐学,而且以此带动了基础学科尤其是中考学科的学习。现在,我校学生读家乡书,做家乡的好孩子,读校本教材、欣赏名著,深化自己的文化底蕴正在热烈而广泛地进行中。

  4、以问题为先导的课题研究大受欢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校本研修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便捷的成功之路。“科研兴校、校本兴师”是新课标指导下的必然选择。校本研究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于研究发展的积极性。现在的农安镇一中的每一位教师做到了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三)校本小课题研究成就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年来,我校在校本小课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已形成了一支学历达标、研究生3人、本科生51人、大专生12人、没有中专生的学历达标校,已建成结构合理、学科配套、综合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保证了学生、教师、学校的良性发展。近二年来,在生源紧张、议价生择校、好学生转校、有钱学生上贵族学校这个大环境下,本学区小学毕业生无一个外转、无一个流失,中考也一年一个新台阶。继07年51/167的历史新高基础上,08年中考再创佳绩,达到了57/147人,入重点中学比例达37%,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而持久的声誉。

化学研修总结7

  我省开始实施初中课程标准后,这对我们大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像我这样已经在初中教学第一线教了15年的化学教师来说,更感受出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我总觉得以往的“经验”不能丢,但是我在最近这几年的教学中确实感到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满堂灌的旧模式必需要改,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于是我经常学习阅读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刊物、上网查找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并试着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向一些年轻教师学习一些新方法、新思维、新理念,自己觉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值得我高兴的是,20xx年10月学校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初中化学培训,在石家庄学习了65天,在河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听专家教授讲36节,每节课3个小时,听课期间我每节课我都认真做了记录,课上积极与教授专家交流,而且写下自己的课后反思。“影子学校”的学习和实习活动,我实习的学校是石家庄外国语中学,在学校我听课共43节。教授专家的指导与进“影子学校”学习使我思想变化很大,在那里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也解开了我心中的很多疑惑,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在20xx年9至20xx年1月,由主持的校本课题《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使我的多媒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20xx年9月,根据学校课改要求,由我主持的校本课题《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探索与研究》现在已初见成效。今年与其他教师合作的省级课题《引导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即将结题,把其中的研究成果移植到自己所教的化学课上。以是我在课题研修的一些成果。下面把我在教学中的研修工作及其具体的做法做一总结。

  一、 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知识化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丰富有趣的化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但现行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提供给学生感知的背景材料极其有限,信息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我在深入钻研教材、学生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情感与德育因素,营造情境教学的氛围。同时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架起现实生活与化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促使学生多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实现化学的再创造。

  二、注重化学实验,使学生化学实验中领悟化学知识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理性认识而忽视感性认识的错误做法;在化学实验中让学生寻找操作错误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明白了知识的结论重要,获取知识的过程、手段更重要;通过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分析现象的能力,让学生透过简单现象发现内在的本质。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科学习惯。利用好化学实验这一资源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素质,要使之落在实处还需要。

  三、 练习注重开放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升华所学知识

  现行教材中的大部分练习和习题具有完整的条件,解题的任务是寻找唯一的答案,这样的练习造成学生思维呆板,单一,创新萌芽杯扼杀,创新意识得不得培养,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注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生能够解决的,可行性的问题。

  四、 要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过在问题的设置上要多下些功夫,不能让学生一看就能得到答案,要让学生动脑子,这样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成绩稍差的学生也找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学习的动力也变足了,当然成绩有了大提高,整个课堂会变得气氛活跃,他们也就不再感到化学是死板的、教条的了。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化学研修总结8

  今年高级教师培训采取这种形式,我觉得非常好,对于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些研修材料可说是经过了专家们精心的准备,也很有价值.

  1.看了xx老师的视频课,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将传统的讲授法与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或数据的能力和学生的探究能力。并着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以致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等密切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与讨论。

  2.通过学习有不少新的认识:

  ㈠例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①是不能正确处理必修模块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层次性问题。一方面,老师们忽略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在进行选修模块内容教学前,常会忽略学生在必修的已有基础;在教学后,又经常会忽略引导学生对“在必修基础上发展了什么?”这一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是深广度把握不到位,经常出现“选修模块教学平庸化”的现象,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仅关注具体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科思想方法的体现。

  ②是在教学中没有突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特点。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的教学中,要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验与理性推理相结合的特点,要关注物理化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

  ③是处理不好几个关系。例如,处理不好定量分析与计算的关系,将定量分析问题的思路与复杂的数学计算等同;在教学中死抠概念定义,忽视对概念的整体关系和内涵实质的把握;缺乏多样化教学处理方式,等。

  ㈡理解了为什么在高中教学中要引入“熵”?如何理解“熵”?

  熵的因素跟焓的因素在决定化学反应方向上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现代科学里面熵

  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信息学里有“信息熵”,生命科学里有“负熵”,化学里面确定反应方向从有序到无序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中学生基本上一个“熵盲”,而一个搞自然科学的人如果不懂得熵,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因此我觉得我们在中学课程引进熵等新的概念,对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发展、适应新的科学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对熵的理解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熵是用来描述大量粒子的混乱度的物理量,少量粒子谈不上“熵”;二是混乱度实际上就是均匀程度,混乱度最大就是最均匀。通常大家以为均匀跟混乱度好像是完全相反,实际上均匀就是混乱度,任何一个体系均匀了,就是混乱度最大了。譬如我们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头去最后变成均匀了,那就是熵增加了、混乱度增加了。

  ㈢如何理解“自发反应”概念?

  对自发反应的理解有两点很关键,一个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借助于外力(如光照、通电等)靠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的反应;第二个一定要指明是在什么条件下自发,如果脱离了这两条去谈任何自发反应,我认为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些高中新增知识学习在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认识提高,谢谢!

  3.学员提出不少好的体会和建议让我在思维广度深度都有进一步提高。

  例如:xx市第四中学 xx :教师最大的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经常会“挖得很深”,逾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认知困难,被动的进行机械记忆。听了xx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既有高度又能结合教学实际,问题的切入和解决都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很有收获。福安市第八中学 黄光华: 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1之后,对钢铁腐蚀的原理和危害性已有所了解,并能已有知识进行铁防腐,这对学习本单元知识有所帮助。目前,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基础较好,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思考,课 内认真听讲,勤于动脑,规范操作,善于观察,那么学习本单元内容,掌握本单元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应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南安市新侨中学 苏昆服:对于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的最大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往往会“讲得够多、够深”,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导致了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被动的进行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不好。听了xx老师对必修教材化学2和选修教材4教学要求怎么定位、如何把握深度和难度的分析,我感觉很好,很有收获。仙游县第二中学 王建林: 个人感觉原电池这一块的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有的学生学习缺少从本质上的理解,觉得这方面的内容很难,进而就产生了畏学的学习态度。但我个人觉得其实原电池还是挺好理解的,<莲>在教学中应当适当的从反应的本质上对学生进行研讨,强调学生自己将原电池的原理推推导一遍,这样他们就能够攻克这一难点。另外,对大家讨论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1、盐桥问题:盐桥的问题,确实需要给学生点一点,但不必过于纠缠。主要是通过实验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白“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够产生持续的、恒定的电流”就ok啦!

  2、原电池是否电池:原电池当然是电池,但不一定是实用电池。没有盐桥的电池也是电池,但由于没有用盐桥将接界电势降到最低,所以肯定不是实用电池。如:单液浓差电池pt︱cl2(g,p1)︱hcl(aq)︱cl2(g,p2)︱pt。从实用角度看,没有盐桥的肯定不是“实用”的原电池。

  总之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但同学开展研讨与交流,并及时请教有关教师专家。通过学习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对知识的认

  识上升了一个层次,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化学研修总结9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收益颇多.自参加研修以来,作为研修学员通过认真收看视频教学、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从中我学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我的精神受到很大鼓舞,高中化学研修总结。这些都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催我奋进。回顾这一段时间的研修,我不仅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学习到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施,下面简单加以总结。

  1、研修让我正确认识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有关书籍,记好学习笔记。同时,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心得、反思。研修让我充分的认识到,教师职业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道、授业、解惑”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合格人才的职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从充分认识自己劳动特点的基础上,树立从高的职业道德,修炼自己的职业精神,以实现“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知识情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学习效能。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尽量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课堂上只要积极大胆的参与了各个教学活动,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可喜的进步。

  3.评价是为了促进和激发学习吸取,评价要基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标准不是考试要求,更不是要通过考试把学生和老师分成三六九等。应该在于正确的指导教学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更好的改进教学。教师通过坚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4.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因此,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5、研修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教改观的认识,加深了对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的宗旨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修培训为我们每位教师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引导我们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本学科以外各科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老师也应终身学习,惟其如此,才能与时代同步,工作总结《高中化学研修总结》。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刚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实验更感兴趣。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要记的知识比较多,比较集中的特点。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不失时机表扬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可见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多表扬和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使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有一次我请了一位并没有举手,但是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的学生出来做用排水法收集他呼出的气体的示范。当他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后,我就对着全班学生夸他:“你做得很好!你为全班做了一个正确的示范,全面同学都应该多谢你!”就是这一句夸奖,竟如同一幅灵丹妙药彻底改变了他。原来他是一个学困生,在以后的化学课中我都经常表扬他,从此,他渐渐甩掉了落后的帽子,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化学研修总结10

  一、活动主题:

  预备党员转正

  二、活动组织机构:

  国际经济贸易系学生党支部

  三、活动对象:

  国贸系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1、活动时间:20xx年1月12号 星期四 19:00

  2、活动地点:5-T4

  五、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支部内部召开会议,安排任务

  2、收集转正党员的个人信息

  3、制作公示表以及个人简历,在校公示5天

  4、邀请党外人士对转正党员在预备期的表现做民主评议

  5、在支部的网站上挂关于转正大会的通知

  6、邀请相关领导、辅导员参加转正大会

  7、对转正大会会场进行布置

  (二)活动内容

  1、唱国歌

  2、支委代表讲话

  3、预备党员宣读转正申请书

  4、转正党员背诵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5、转正党员背诵入党誓词

  6、党内同志对转正党员做评议

  7、转正党员表决心

  8、领导做总结性讲话

  9、正式党员举手表决

  (三)活动后期工作

  1、做好文字的报道,挂上支部的网站

  2、支委召开总结会

  六、活动备注:

  1、活动过程中,安排照相,为活动留下资料。

  2、活动过程中,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要遵守秩序,如无特殊

  情况不得请假,要全部到场参加。

  策划人:xxx

  20xx年1月11号

化学研修总结11

  20xx年10月6日至10月20日,我有幸作为威海市唯一一名初中化学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20xx年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在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首先,跟随郑长龙教授走进《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及最新变化》,我懂得了教学“回归学科教育本原”的重要性;走进冯守华院士的专题讲座《化学学科基本思想——21世纪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我知道了“化学是一门核心的科学,创造与实用的科学”,知道了“化学的核心是反应”,明白了“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聆听周仕东博士有关“化学科学探究”以及“化学教学研究方法”的精彩讲座,我知道了“探究”须是有意义的探究,“探究”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懂得了“Lessismore!”教育理念的意义,清楚了“小题大做”对教师教学研究的益处……

  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同学共勉,让我大开眼见。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的切实可行的妙招;懂得了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越走越宽;知道了知识储备、文化积蓄、道德修养是教师成功的基石……

  随着国培研修的不断深入,专家、学者和名师们给了我越来越多的教育启迪和先进教学理念,使我这个在发展道路上处处有遗憾的教师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找到了打开迷茫心结的钥匙。

  其次,十几天的大学校园学习,让我仿佛回到大学时代,使我重新体会那充满激情与浪漫的大学生活。白天听讲座,夜晚写感悟、读书,这种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使我能够精心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让我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长的快乐。

  再次,十几天的学习研修,我被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感动的热浪时刻包围我,冲击着我。一方面,每一位专家教授让我感动,他们的大智大慧让我感动,他们的远见卓识让我感动,他们的严谨认真让我感动,他们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动,他们的平易近人让我感动。另一方面,每一位学员老师让我感动,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感动,他们的勤勉好学让我感动,他们的锐意进取让我感动。总之,感动伴我一路学习,一路前行。这些感动化作内心的激情,催我奋进,促我成长。

  现将所学精彩要点整理出来,与各位共勉。

  1.教学要“回归学科教育的本原”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郑长龙教授说:化学教学要向生活回归,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是身边的那些熟悉的问题和事物。教师要从学科的本原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引导学会运用化学特有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化学,研究化学。要从学科高度看待所教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所教内容;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回归化学学科本原就是立足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使化学教育贴近生活,回归社会。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到启发式教学,相信每位老师都有很多要说的话,也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认为所谓的“启发”就是“教师启,学生发”,因此当我们遇到学生面对我们的问题没有反应时,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

  然而这次的国培研修,听了路海东教授的讲座,我这个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如梦初醒,原来所谓的启发不是“教师启,学生发”,而是“教师启,教师发。”教学中教师的“启”和“发”要适时适度,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设置有效的“愤”与“悱”的情境,当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适时地进行“启”与“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大声思维

  即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是否完善,是否符合逻辑,因此“大声思维”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完善自己体系。

  4.化学是一门核心、创新与实用的科学。化学的核心是反应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指出:科学改变了人的认知,技术改变了生活生产方式,工程改变了世界。他认为学科是以“教学与积累”来传承、以“人与团队”来支撑、以“实验室与设备”为基础的知识体系。人们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必将产生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这些技术发明只有转化为生产力,通过产业化形成资本,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

  他说:化学是一门核心、创新和实用的科学,化学最重要的是创造新物质。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而且创造出新分子、新催化剂以及具有特殊反应性的新化合物。化学科学通过合成优美而对称的分子,赋予人们创造的艺术。化学以新方式重排原子,赋予人们创造劳动的机会,而这正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媲美的。他还指出了21世纪化学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化学与生物学、药物学、新功能材料设计与开发、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关系。所以说化学学科即可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一门“核心”、“创新”、“实用”的学科。

  5.化学习惯于从结构的观点看问题

  冯院士从化学键到轨道杂化理论、价键理论、量子纠缠论等方面,介绍了合成化学的发展,例举了美日三位科学家共获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实例,指出“分子聚集体的科学是化学发展的方向”。

  6.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

  冯院士以Jamesparsons发明固体燃料、NikolaTesla两手握电击的火花、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等精彩的事例阐述了“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的道理,启迪我们要有进取心,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

  7.物质的基本形态

  通常我们认为物质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气态、液态、固态。其实物质的存在形态远不止这三种。冯院士告诉我们设计新概念材料的基础就是发现和研制新的物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物质的基本形态除气态、液态、固态之外,还有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激子凝聚态。其中第四、第五态已经被证实是存在的,第六、第七态还在论证中。

  8.“Lessismore”的教育理念

  “Lessismore。”是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在华东师大讲学时所说的一句话,即:“学习内容越少,学习的成果越多。”

  回想我们的教学,为什么“讲了好多遍学生还是出错”?归结原因,就是我们“太热心”,说的太多,不懂得“Lessismore”的魅力。

  教训是惨痛的。在提倡生命化教学的今天,我们教师不能在独霸课堂,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巩固知识;要让学生“大声思维”,展示自我,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9.“探究”可能有多种结果,而发现只有一种结果

  “科学探究”既是课标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我曾经认为自己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还算是搞得有模有样,然而听了周仕东博士的讲座后我方明白,原来自己所谓的“探究”充其量不过是发现学习,即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交流讨论等等一系列的步骤,完成有关的任务,这看似很热闹,其实也只是验证了课本上或老师设计好的结论。这种“步调一致的结果”,完全没有学生自己创造的空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可想而知了。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真应该好好想想。

  10.今天的不方便是为了明天的更方便

  “探究活动”费时费事,这是很多老师的同感,在暑期的远程研修中专家们也为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告诉我们“探究”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次的国培研修,专家再次强调了“探究”的重要性。确实,从一节课、一个课题来看,“探究”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从短时间的效果来看,“探究”不一定能马上收到有效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探究”绝对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探究中,教师不要包办一切,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尽情地想,尽情地问,尽情地去探索,要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学生有了这样的探究活动训练,日后遇到问题一定会知道该怎样处理,所以说:“今天的不方便是为了明天的更方便。”

  11.中考成绩一定是动手写出来的

  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只是会做,但不一定能做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以加深印象。当然动手写不是搞题海战术。

  当然从专家那里所学到的远不止几段文字就能表达的,不过以上几点对我的触动最大,希望也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化学研修总结12

  参加“网络名师研修工作室”,我深刻体会到研修工作室对我们的帮助,研修工作室通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多种形式使我们知道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研修工作室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了解了当今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而且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应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研修工作室开拓了我的视野,也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在网上我虚心学习,促使自己对化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的认识的转变。总之,通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这样的形式,可以说受益匪浅。

  研修工作室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学习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对于教材的一些处理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让我自己大胆的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对有些内容降低难度。

  通过研修工作室,我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们亲切诚肯的点评,视频教程里老师的讲解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给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教学理念的落后、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

  1、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

  2、认真备课、上课,合理设计学案、教案,精心设计练习题,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不掉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

  3、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学习,所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多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我相信这是我能够做到的,我的教学生涯还有很长,所以说,需要更多不断的进步!

化学研修总结13

  在这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我听了十多位专家、教授的十多场专题报告,对此我感受很深,我也对初中新课改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不足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现将我学习的心得体会作一汇报。

  一、对化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我并没有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意义和真正的内涵,在教学模式和对教材的处理上还是主要参照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这次学习后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对教材认识和处理方面,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初中化学新课程与原有老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二、深刻地理解了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我全新的明白了学生要学什么样的化学。感受最全面的是,重新认识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鉴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三维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三维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下来,才算真正完成二节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只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略掉了。在学习中,学生实验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比如,学习氧气的知识,在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工业制法后,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只形成在理论表面上,认识不是很深刻,如果把氧气的抽取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加强把氧气的相关知识比较系统地呈现在实际操作中,换句话说,在书本中学习知识,在实验操作中整合,强化知识体系,从而把能力和知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上课、评课的受训方式,让我们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的形式请了不少专家、教授给我们开展讲座,这种学习方式,我认为非常好!对于上课的老师,我发自心底的由衷感谢。因为他们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还要给我们上课,真是要付出不少心思和精力的。给我们趁热打铁的机会,互相交流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是最直接的,也最容易被我们一线老师接受和消化的东西。让我感觉也是最有效率的。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有了很大的收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这次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学校的新课改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化学研修总结】相关文章:

蝶恋花——研修总结11-09

研修工作总结03-02

培训研修总结10篇03-12

个人年度研修总结03-08

教师研修学习总结09-09

班主任研修培训总结03-15

实习教师课例研修总结03-17

高级研修班学习总结06-21

教师研修培训学习总结范文01-13

化学教师个人教学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