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

时间:2021-05-18 19:59:30 总结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相信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来总结过去,展望充满期望的未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1

  参加工作18年来,我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带过9界高三、补习班,养成了教学活动和高考备考相结合的习惯。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加上教育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思路更加清晰,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也许这些东西有拾人牙慧之嫌,在语文教学专家眼里还不那么成熟,但它们是我多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反复实践以后的知识积淀,在此,我把它们作为教学经验总结整理出来,以供同行交流,专家指导。

  一、基础知识教学

  由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根基”不稳,势必影响高中语文“大厦”的构筑,所以,高中阶段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甚至在高一年级要强化、补上这一课。

  (一)、对记忆性一类的如字词的音形义、文学文化常识等,除强调积累外,应教给学生方法,科学记忆,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基础知识记忆六法”:

  1、对比记忆,主要针对同音易混字、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等的记忆。

  2、关联记忆,就是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比如多项定语的排序: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杂乱抽象,而只记一个典型例句: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即可轻松解决问题。

  3、顺口溜记忆,简单活泼,不容易忘记。

  4、反复记忆,不明事理的小孩子,对电视广告却非常熟悉,正说明了这一点。首记可在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

  5、提问记忆,同桌或周围的同学,采用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可收到双赢的效果。

  6、小本记忆,即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常用修辞;标点符号;文

  学文化常识;名言佳句等等。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但我认为应该自己作札记。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的,针对性不强。

  (二)、对应用性一类的如修辞、标点、病句等,一要善于比较,要细心发现与感悟某些基础知识的同中之异。比如比喻与比喻义、借代与借喻、象征与借喻等修辞方面的比较,省略号与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中断,但究竟有什么细微差别,表注释说明的破折号、冒号、括号有什么不同的适用范围标点等等。二要善于总结,光靠一些理论或书本上的答题方法(如下定义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当立足自身,把自己学习和运用的一些粗浅的或精要的体会,总结出几条,作为学习和实践的遵循。例如,我总结出“病句辨析十二法”(抓主干、看标志、析逻辑等等),“易错成语归类”(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误用对象等等),“概括段意三法”(选取中心句、联缀关键词语、抓主要信息概括)等等,事实证明,这样做很有效果。

  (三)、最后,做好练习。基础知识必须训练,可每日一测,时间不必太长,五分钟、十分钟都行;内容不必太细,应各有侧重。通过练习,强化掌握。

  二、阅读教学

  长期以来,阅读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赋予阅读重要任务:“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在高考试题中,阅读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一)、古典诗词教学

  1、激发兴趣。从一些作家、作品、背景知识着手,扩充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赤壁赋》时,介绍“乌台诗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简介小乔;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典故、成语、民俗或者神话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如我在教学《离骚》时,由于本文较难懂,学生没什么兴趣,我就在课前给他们讲了民间“赛龙舟”和“端午吃棕子”的来历,在教学《锦瑟》时,结合课本注解给他们讲“望帝杜鹃”的典故。

  2、张口朗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情绪,注意做好情感、语速、高低等方面的朗读指导。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迈铿锵,《声声慢》的婉约悲凄,《秦风无衣》的气势雄壮,朗读效果好,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初步感受。可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提倡“美读”“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给学生答题方法。高考试题中,古诗鉴赏占10分左右,要教给学生技巧,把技巧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温故知新,拿学生们初中学过的诗歌设题,熟练技巧。

  (二)、文言文教学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既要体现其工具性,又不能放弃其人文性,即不能只抓文言字词,应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方面,来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1、抓基础,解决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法等。我的做法是巧妙运用成语,撰写了《运用成语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论文,在校内交流,受到好评。主要做法(几个大标题)一是利用成语导入,培养学习兴趣;二是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的语法;三是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

  2、挖掘内涵,感受文言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简单地疏通文意,仅知道文章写的什么,那是远不够的。古代的文言文作品,蕴涵着古人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有着强大的教育启发作用。所以,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对课文反复诵读、体味、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学习《苏武传》,学生就深深懂得了什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学习《赤壁赋》,学生就能领会到古人对人生、对宇宙、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学习《陈情表》,学生能够被至爱亲情深深打动,领悟文中那种古人说话得体的智慧;《过秦论》中的忧患意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家国观、荣辱观、生死观。

  3、解题方面,重点做好文言文翻译指导,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主要知识点落实到位。

  (三)、现代文教学1、课堂教学

  对于高中生来说,现代文阅读教学,教师应该是“导游”的角色做好组织、引导。要让学生读得多一点,给学生读的机会、感受的机会、体验、发现的机会。但绝不是当“甩手掌柜”,要抓好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当堂训练。预习环节,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对课文的大意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写下在自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这个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落实、自主存疑。课堂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和讨论,留给学生探讨、发问的足够时间。当堂训练,可就其中一个点来进行,如我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设计“以家庭、社会、民族、世界为对象,请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仿照例句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人类和谐的愿望”一题,效果不错。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更多的、及时的课外阅读,才能弥补课堂上的不足。除对学生鼓励教育外,我主要通过作业、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我主要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常规作业读书笔记,来要求学生课外读名篇名著,读后写读后感或书评,为便于操作,在内容上规定了模式:语句摘抄+片段赏析+点滴感悟。这样,学生每读一篇都有收获,日积月累,就会有效果。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效果,在班级内部,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评选出优秀者给予奖励,还将优秀作品推荐到校报《原中报》上发表,使学生感受阅读成果带来的喜悦。

  3、解题指导

  (1)、留下阅读痕迹。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做好批注,以便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结构层次。

  (2)、把握主旨。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3)、注意题干。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4)、总结规律。要善于思考,研究考题,例如我总结出《现代文阅读“作用题”初探》,实用简便。主要内容是首段、尾段、中间的作用,修辞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表达手法及其作用,不同人称的作用,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三、表达与交流

  (一)、作文教学

  除常规的审题-立意-题目-提纲-写作作文教学模式外,我主要注意了两点:

  1、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学生互评,就是教师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步骤,要求学生运用作文评改基本知识和技能,对照写作要求及评改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互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作文水平。

  (二)、语言(口语)表达与交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要高度重视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20XX年,以我为组长,我校申报了“十一五”研究课题《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形成了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教改实验报告各一个,顺利通过了忻州市教研室的评审验收。

  四、其它(老教师的新问题)

  1、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语文的人文精神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行刻不容缓。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对于非专题性研究,可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研究性问题。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加深、拓宽,人教版五册必修教材,每一课的最后一个习题,都是非专题性研究的绝好素材,要高度重视,真正体现出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对于专题性研究,由于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学生不好驾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我的做法主要是三个步骤。

  (1)、确定研究方向,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原平历史人物研究》、《原平旅游文化》等。

  (2)、指导研究方法,向学生布置专题时,要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例如,《原平旅游文化》这一专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原平有哪些旅游资源,情况如何;五台山的影响;如何融入五台山旅游区等。

  (3)、定期检查指导,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2、选修课教学

  在高中开设选修课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的看法是,既不能当必修课来对待,也不能当课外读物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转变自身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另外,在合理把握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自主使用教材。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2

  执教语文,既是我的荣幸,又是我的压力。十几年来,我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其中有苦闷彷徨,也有欣喜若狂。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

  一、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某一门课,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要让他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我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3

  时光荏苒,本学年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作为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数较多,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如:“拜”字右边该四横而非三横等,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纠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因此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睡前回顾当天所学,都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适用、易行、便于操作,我每天要做的就是督促学生坚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早自习我都坚持下班进行指导和检查,同时在课后开展“读书吧”阅读活动,每天坚持,从不间断。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学生在课后阅读了比较多的书籍,如《鲁迅文集》、《昆虫记》等,也经常和我交流读书的体会。学生的“大语文观”也在逐步养成,这对学生学习语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潜能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题,使之能够有所为。我还鼓励优生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美化和丰富自己的家庭作业,年末进行作业评比,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通过这学年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来年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五、突出章节过关

  本年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稳步提升。

  六、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坚持每日一积累。一方面进行各种词汇收集:歇后语、成语、俗语等,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游戏。

  4、举行讲演比赛。班级讲演比赛中,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勇于参与。

  5、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运用上网、调查采访、查阅图书资料等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在这个学年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形式是有直接关系的。

  在本年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来年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4

  中考大幕已经落下,我校终于圆了三连冠的梦,我们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个人也因这集体的荣耀感到自豪。但兴奋过后,还迫切地需要进行总结反思,让自己尽早成长起来,让下一届学生不再做我的试验田。虽然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但想凭自己的力量上所好学校继续学习,就不得不重视考试。中考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广,一一说来也嫌累赘,而且说得不精不透等于白说。我只抓取关于学语文的基本功的问题作一探讨。其余的问题待更有见识的老师阐发吧,我将洗耳恭听,日后再做总结。

  一。书写问题

  这是一个令我头疼的问题,我所带的班的学生写字好的屈指可数,有一大批写字是东倒西歪、大小不均,或顶天立地,或小如蚂蚁,或者像被风吹过一般,很多老师都不惜磨破嘴皮教导他们,可还是收效甚微。就我班这次中考语文成绩来说,平时成绩较好但写字不好的学生很少上100分。可能也有其他原因,但写字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吧。我在第一学年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初二时发现学生写字更潦草了,就倡议他们在午检时间练字,假期布置练字的作业,还为他们到处找可以快速写好字的练字板让他们练,但每次试验都是就像一股风,坚持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讲写好字对中考有利,说服力虽强作用却不大。他们找不准方法,即使练了也是事倍功半。而且在卷面上涂来抹去的也不像话,修正带涂后像补丁,胶带纸一不小心还会扯出窟窿,不美观,还浪费书写时间。得找出一些让学生好执行的方法才可以收到一些效果。考试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写字留白五分之一,每个字占格的方位要一致,要左下都左下,要偏右都偏右,还要匀称。我就让让学生效法,因为要求较少但很明确,学生易领会、操作,当堂练习时就见了效,可惜剩下的时间不长了。希望他们还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也需要在这方面更严格要求学生,对美观的字体多观察,多揣摩,多模仿,多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总会出成效的。

  二。 字形字音的误写误读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除去选择题,在有文字叙述的地方都会出现错别字,尤其是专门考查字形字音的题目。如古诗文默写,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如“隐天蔽日”的“蔽”,“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都会写成同音字。“蔽”字或者丢了草字头,或者把草字头放在了“敝”脚下;“燕子”的“燕”和“大雁”的“雁”出错率更高。还有出人意料的错别字,层出不穷,我看到有个学生在估分时把“长烟落日孤城闭”的“闭”和“暂凭杯酒长精神”的“暂”圈出并扣了二分,令人感到不解。在平时默写古诗时,还有学生在一首二十字的古诗里写错十个字。这绝不是夸张。另外此次考题考了的常识性的填空题,“‘ 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学生虽知道答案是“豆蔻年华”,但是却无法正确写出“蔻”。这都是学生平时眼高手低造成的结果。我从他们上初一时就明确说过带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不止一次说过字典是最好的老师,但鲜少有学生亲近他们那最好的无声老师,能坚持带字典的两个班加起来也不够两巴掌。上课要求查字典时,都是大部分人干坐着等几个人公布答案。预习时也把不会念的含糊过去。我也在家长会上强调了几次让学生带字典的事,可是都不见明显效果。即使这次拿来了,等大休一次字典就又不见了。学生宁可错读也不愿意查字典,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还是意识不够。自己没有特别需要时不会把别人的话当回事。谁也没有要求他们回家玩游戏,可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以级别高为荣,还在同学间竞争,非分出个高低不可,令人感到很无奈。

  学生容易写错字的类别大都是形似字和同音字。因对彼此间的意义不了解,造成概念模糊,尤其是听写时只听音而不辨意时错得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这样令人困惑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人身上,而且还会有争议。我现在还记得我在改学生的一篇作文时,把学生写的“带课”改成了“代课”,而一位资历很高的老师却说我改的不对。他又改了回来,还教育我不要误人子弟。我对此耿耿于怀。倒不只是因为失了面子,而是想查实这个词到底怎么写,弄个明白。结果我查到的词典没有“带课”只有“代课。”我以为我写的是对的,便心安理得了。但后来得了些资料,我查到了一些例句,如“王老师给我代过几节课”中“代”是“代替”的意思,“老师傅带了几个新徒弟”,“我身体不好,恐怕带不了研究生了”两句中,“带”是“引导,带领”的意思。照那位老师的理解,他可能认为是老师带领学生上课,简称为“带课”了。好像挺有道理啊,但词典里面为什么没有这个词?而“代课”一词再查下去就是“代替专职教师授课”的意思。组词:代课教师、代课费。“代课教师”是相对于公办教师而言的。我就想这个词牵扯的事还挺复杂,起码我弄讲清楚了我的身份,我就是一名代课教师,因为按照上面讲的其中一点,我的工资是学校给的,而不是市、区统一发的。但“代”字到底能不能就解释为代替、代理呢?我在代替谁上课呢?我难道不是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吗?看来这个词我以后得慎用,以免出错。光这个小问题就让我纠结了很长时间,还有我们平时熟悉却常常读错的字又如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生生不息呀。还有字音上的错误,如发酵、处(chǔ)理、便秘bì,尤其是后者,用功能强大的搜狗拼音拼bianmi,第一个词就显示了,而拼bianbi得找不短的时间。所以学生写错字读错音是常有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推敲时间,或者是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或者有的压根都没有往这方面思考过,问问自己为什么写错了,错误地理解成什么意思了,正确的解释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据说是汉字先天性的毛病,要从改革汉字入手,比如推广拼音文字,吕叔湘、唐弢都说过这样的话。但这不是我们的能力办得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眼前实际出发,让学生费些精力,多积累,养成勤查勤问的习惯,多了解字义词义,打好基础,才能灵活运用。

  三。语法的重要性

  据说古人读文章是不讲文法的,他们就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中的文法是大家默认的,只是没有总结出来。而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尽情享受朗读,再通过读理解分析文意,在拓展延伸,再写篇读后感,那是我们的理想。虽然我们貌似在这么做,但这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是由老师想当然的假想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会了。事实真是如此吗?因为每堂课有时间限制,有要完成的任务。真能不受限制,天马行空地让学生放开读那老师得胸有成竹,胸有丘壑,我现在是做不到这点的。原来的大纲也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随文讲解一些简单的语法。但根据今年的考试题目看,明确考查语法的项目有主语和复句,说明我们还是有必要让学生多了解语法的。我想世界上的语言大都属于自己的语言规则的,有了语法,才方便入门。光凭语感学语文,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问为什么这样说好,那样说不好,我们怎么解答?就让他们只凭语感吗?语感是在读了一定量书的基础上才会有的。那些站立来朗读的啃啃巴巴的学生怎会有预感呢?吕叔湘说过:“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绝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多点什么。”多点什么呢?“那相同的的多少个字放在一块儿,能产生两种(有时还不止两种)不同的意义,这种意义上的差别肯定不是字义本身带来的,而是语法差别产生的。”比如,“一会儿再谈”是现在不谈的意思,“再谈一会儿”是现在谈得还不够,“上课”与“课上”位置变了,词性也变了。中考题中辨别主语的一道题中,四个选项都有“贝聿铭”。但位置不同,承担的作用就不同,有的句子里充当宾语,有的充当定语。我们在讲解时总不能单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不解释为什么。我在教学中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认为语法不能轻易带过,还得当做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多了解,对阅读、写作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在初三下学期做了系统的复习,看到了考题,我也觉得很庆幸,我的顾虑是对的。

  本套试题的内容考查得很丰富,词的用法、修辞、标点、诗文赏析,概括文章的能力,文章写作特色的品析,写作能力等等。复习过程中也都涉及到了,但结果为什么参差不齐,我须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探究,再做总结。我讲到的只是九牛之一毛,没有说到的太多,总的来说,学生的态度还是最关键的,从思想上要重视语文;作为老师,还得想尽办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坚持,这将是我上下求索的新旅程。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5

  时光如白驹过隙,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一晃已过十几个年头,十载春秋,十载风雨,一路跋涉,一路艰辛,我把平日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做法直白于大家。

  一、科学设疑,民主提问

  课堂提问是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教学中,课堂提问容易流于形式,出现诸多问题:如过于繁琐,主次不分;过于空泛,不着边际;过于晦涩,无从思考;过于含混,模糊不清……要防止这些毛病,就必须做到:科学设疑,民主提问。

  首先,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素质教育“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班,不能只顾张三,不管李四;看中优生,冷落差生。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性,因材发问,因人而异。不过所谓的“高级题”也未必是差生的禁区,优生的专利。课堂上的教师应察言观色,因势利导,灵活机动。二是针对教材,教材是知识的“源头活水”,教师的设疑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满篇问,必将造成教学的无序和随意。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叶圣陶先生的做法:“于学生所不易领会处发问”。其次,提问应讲究方法。

  另外,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敢答。对学生言之成理的见解、独到新颖的观点,应热情鼓励,不能“一刀切”,用所谓的“标准答案”一锤定音。

  二、活动求知,动中益智

  要改变由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为学生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环境,语文活动课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课型。我的一些做法是:

  1、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和专题辩论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明显提高。

  2、编题、编谜。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课本上完后,让学生编题互测,编谜猜字、成语、篇目名、作家名等等。在互测互猜中知识得到了巩固。

  3、作文自改互改。教师指导方法,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这样,既节约了教师时间,又能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采访、调查

  5、编歌、绘图、制表。……要想活动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准备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不能放任自流。宁精勿滥,滥测难收。其次形式要恰当,既不能模式单一,又不可强求花样,以免乐之熙熙而学之空空。

  三、多元思维,求异创新

  创新教育无从谈起,那么怎样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呢?下面谈谈我的两点做法:

  1、由“点”引爆,启迪学生多元思维。我们知道对同一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教学中,就有许多能引发学生多元思维的“点”。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引爆点”,质疑启思,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五彩缤纷的艳丽火花。

  2、填充“空白”,启迪学生的想象创造。作家在创作时,往往采取“文约事半”的手法,留下许多“空白”,教师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再创造。如学完《理想的风筝》一文后,我问同学们:“假如刘老师没有去世,他现在怎样?”结果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踊跃发言。有说刘老师出国养病的、有说刘老师义务当学校历史辅导员的、有说刘老师做了历史博士生导师的、还有一个说刘老师左腿安上了假肢,正在公园里打太极拳呢!让我们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自由的飞翔吧!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相信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来总结过去,展望充满期望的未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1

  参加工作18年来,我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带过9界高三、补习班,养成了教学活动和高考备考相结合的习惯。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加上教育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思路更加清晰,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也许这些东西有拾人牙慧之嫌,在语文教学专家眼里还不那么成熟,但它们是我多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反复实践以后的知识积淀,在此,我把它们作为教学经验总结整理出来,以供同行交流,专家指导。

  一、基础知识教学

  由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根基”不稳,势必影响高中语文“大厦”的构筑,所以,高中阶段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甚至在高一年级要强化、补上这一课。

  (一)、对记忆性一类的如字词的音形义、文学文化常识等,除强调积累外,应教给学生方法,科学记忆,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基础知识记忆六法”:

  1、对比记忆,主要针对同音易混字、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等的记忆。

  2、关联记忆,就是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比如多项定语的排序: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杂乱抽象,而只记一个典型例句: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即可轻松解决问题。

  3、顺口溜记忆,简单活泼,不容易忘记。

  4、反复记忆,不明事理的小孩子,对电视广告却非常熟悉,正说明了这一点。首记可在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

  5、提问记忆,同桌或周围的同学,采用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可收到双赢的效果。

  6、小本记忆,即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常用修辞;标点符号;文

  学文化常识;名言佳句等等。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但我认为应该自己作札记。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的,针对性不强。

  (二)、对应用性一类的如修辞、标点、病句等,一要善于比较,要细心发现与感悟某些基础知识的同中之异。比如比喻与比喻义、借代与借喻、象征与借喻等修辞方面的比较,省略号与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中断,但究竟有什么细微差别,表注释说明的破折号、冒号、括号有什么不同的适用范围标点等等。二要善于总结,光靠一些理论或书本上的答题方法(如下定义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当立足自身,把自己学习和运用的一些粗浅的或精要的体会,总结出几条,作为学习和实践的遵循。例如,我总结出“病句辨析十二法”(抓主干、看标志、析逻辑等等),“易错成语归类”(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误用对象等等),“概括段意三法”(选取中心句、联缀关键词语、抓主要信息概括)等等,事实证明,这样做很有效果。

  (三)、最后,做好练习。基础知识必须训练,可每日一测,时间不必太长,五分钟、十分钟都行;内容不必太细,应各有侧重。通过练习,强化掌握。

  二、阅读教学

  长期以来,阅读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赋予阅读重要任务:“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在高考试题中,阅读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一)、古典诗词教学

  1、激发兴趣。从一些作家、作品、背景知识着手,扩充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赤壁赋》时,介绍“乌台诗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简介小乔;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典故、成语、民俗或者神话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如我在教学《离骚》时,由于本文较难懂,学生没什么兴趣,我就在课前给他们讲了民间“赛龙舟”和“端午吃棕子”的来历,在教学《锦瑟》时,结合课本注解给他们讲“望帝杜鹃”的典故。

  2、张口朗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情绪,注意做好情感、语速、高低等方面的朗读指导。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迈铿锵,《声声慢》的婉约悲凄,《秦风无衣》的气势雄壮,朗读效果好,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初步感受。可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提倡“美读”“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给学生答题方法。高考试题中,古诗鉴赏占10分左右,要教给学生技巧,把技巧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温故知新,拿学生们初中学过的诗歌设题,熟练技巧。

  (二)、文言文教学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既要体现其工具性,又不能放弃其人文性,即不能只抓文言字词,应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方面,来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1、抓基础,解决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法等。我的做法是巧妙运用成语,撰写了《运用成语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论文,在校内交流,受到好评。主要做法(几个大标题)一是利用成语导入,培养学习兴趣;二是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的语法;三是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

  2、挖掘内涵,感受文言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简单地疏通文意,仅知道文章写的什么,那是远不够的。古代的文言文作品,蕴涵着古人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有着强大的教育启发作用。所以,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对课文反复诵读、体味、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学习《苏武传》,学生就深深懂得了什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学习《赤壁赋》,学生就能领会到古人对人生、对宇宙、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学习《陈情表》,学生能够被至爱亲情深深打动,领悟文中那种古人说话得体的智慧;《过秦论》中的忧患意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家国观、荣辱观、生死观。

  3、解题方面,重点做好文言文翻译指导,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主要知识点落实到位。

  (三)、现代文教学1、课堂教学

  对于高中生来说,现代文阅读教学,教师应该是“导游”的角色做好组织、引导。要让学生读得多一点,给学生读的机会、感受的机会、体验、发现的机会。但绝不是当“甩手掌柜”,要抓好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当堂训练。预习环节,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对课文的大意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写下在自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这个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落实、自主存疑。课堂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和讨论,留给学生探讨、发问的足够时间。当堂训练,可就其中一个点来进行,如我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设计“以家庭、社会、民族、世界为对象,请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仿照例句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人类和谐的愿望”一题,效果不错。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更多的、及时的课外阅读,才能弥补课堂上的不足。除对学生鼓励教育外,我主要通过作业、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我主要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常规作业读书笔记,来要求学生课外读名篇名著,读后写读后感或书评,为便于操作,在内容上规定了模式:语句摘抄+片段赏析+点滴感悟。这样,学生每读一篇都有收获,日积月累,就会有效果。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效果,在班级内部,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评选出优秀者给予奖励,还将优秀作品推荐到校报《原中报》上发表,使学生感受阅读成果带来的喜悦。

  3、解题指导

  (1)、留下阅读痕迹。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做好批注,以便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结构层次。

  (2)、把握主旨。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3)、注意题干。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4)、总结规律。要善于思考,研究考题,例如我总结出《现代文阅读“作用题”初探》,实用简便。主要内容是首段、尾段、中间的作用,修辞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表达手法及其作用,不同人称的作用,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三、表达与交流

  (一)、作文教学

  除常规的审题-立意-题目-提纲-写作作文教学模式外,我主要注意了两点:

  1、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学生互评,就是教师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步骤,要求学生运用作文评改基本知识和技能,对照写作要求及评改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互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作文水平。

  (二)、语言(口语)表达与交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要高度重视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20XX年,以我为组长,我校申报了“十一五”研究课题《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形成了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教改实验报告各一个,顺利通过了忻州市教研室的评审验收。

  四、其它(老教师的新问题)

  1、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语文的人文精神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行刻不容缓。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对于非专题性研究,可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研究性问题。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加深、拓宽,人教版五册必修教材,每一课的最后一个习题,都是非专题性研究的绝好素材,要高度重视,真正体现出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对于专题性研究,由于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学生不好驾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我的做法主要是三个步骤。

  (1)、确定研究方向,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原平历史人物研究》、《原平旅游文化》等。

  (2)、指导研究方法,向学生布置专题时,要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例如,《原平旅游文化》这一专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原平有哪些旅游资源,情况如何;五台山的影响;如何融入五台山旅游区等。

  (3)、定期检查指导,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2、选修课教学

  在高中开设选修课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的看法是,既不能当必修课来对待,也不能当课外读物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转变自身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另外,在合理把握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自主使用教材。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2

  执教语文,既是我的荣幸,又是我的压力。十几年来,我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其中有苦闷彷徨,也有欣喜若狂。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

  一、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某一门课,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要让他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我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3

  时光荏苒,本学年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作为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数较多,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如:“拜”字右边该四横而非三横等,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纠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因此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睡前回顾当天所学,都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适用、易行、便于操作,我每天要做的就是督促学生坚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早自习我都坚持下班进行指导和检查,同时在课后开展“读书吧”阅读活动,每天坚持,从不间断。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学生在课后阅读了比较多的书籍,如《鲁迅文集》、《昆虫记》等,也经常和我交流读书的体会。学生的“大语文观”也在逐步养成,这对学生学习语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潜能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题,使之能够有所为。我还鼓励优生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美化和丰富自己的家庭作业,年末进行作业评比,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通过这学年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来年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五、突出章节过关

  本年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稳步提升。

  六、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坚持每日一积累。一方面进行各种词汇收集:歇后语、成语、俗语等,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游戏。

  4、举行讲演比赛。班级讲演比赛中,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勇于参与。

  5、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运用上网、调查采访、查阅图书资料等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在这个学年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形式是有直接关系的。

  在本年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来年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4

  中考大幕已经落下,我校终于圆了三连冠的梦,我们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个人也因这集体的荣耀感到自豪。但兴奋过后,还迫切地需要进行总结反思,让自己尽早成长起来,让下一届学生不再做我的试验田。虽然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但想凭自己的力量上所好学校继续学习,就不得不重视考试。中考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广,一一说来也嫌累赘,而且说得不精不透等于白说。我只抓取关于学语文的基本功的问题作一探讨。其余的问题待更有见识的老师阐发吧,我将洗耳恭听,日后再做总结。

  一。书写问题

  这是一个令我头疼的问题,我所带的班的学生写字好的屈指可数,有一大批写字是东倒西歪、大小不均,或顶天立地,或小如蚂蚁,或者像被风吹过一般,很多老师都不惜磨破嘴皮教导他们,可还是收效甚微。就我班这次中考语文成绩来说,平时成绩较好但写字不好的学生很少上100分。可能也有其他原因,但写字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吧。我在第一学年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初二时发现学生写字更潦草了,就倡议他们在午检时间练字,假期布置练字的作业,还为他们到处找可以快速写好字的练字板让他们练,但每次试验都是就像一股风,坚持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讲写好字对中考有利,说服力虽强作用却不大。他们找不准方法,即使练了也是事倍功半。而且在卷面上涂来抹去的也不像话,修正带涂后像补丁,胶带纸一不小心还会扯出窟窿,不美观,还浪费书写时间。得找出一些让学生好执行的方法才可以收到一些效果。考试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写字留白五分之一,每个字占格的方位要一致,要左下都左下,要偏右都偏右,还要匀称。我就让让学生效法,因为要求较少但很明确,学生易领会、操作,当堂练习时就见了效,可惜剩下的时间不长了。希望他们还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也需要在这方面更严格要求学生,对美观的字体多观察,多揣摩,多模仿,多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总会出成效的。

  二。 字形字音的误写误读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除去选择题,在有文字叙述的地方都会出现错别字,尤其是专门考查字形字音的题目。如古诗文默写,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如“隐天蔽日”的“蔽”,“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都会写成同音字。“蔽”字或者丢了草字头,或者把草字头放在了“敝”脚下;“燕子”的“燕”和“大雁”的“雁”出错率更高。还有出人意料的错别字,层出不穷,我看到有个学生在估分时把“长烟落日孤城闭”的“闭”和“暂凭杯酒长精神”的“暂”圈出并扣了二分,令人感到不解。在平时默写古诗时,还有学生在一首二十字的古诗里写错十个字。这绝不是夸张。另外此次考题考了的常识性的填空题,“‘ 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学生虽知道答案是“豆蔻年华”,但是却无法正确写出“蔻”。这都是学生平时眼高手低造成的结果。我从他们上初一时就明确说过带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不止一次说过字典是最好的老师,但鲜少有学生亲近他们那最好的无声老师,能坚持带字典的两个班加起来也不够两巴掌。上课要求查字典时,都是大部分人干坐着等几个人公布答案。预习时也把不会念的含糊过去。我也在家长会上强调了几次让学生带字典的事,可是都不见明显效果。即使这次拿来了,等大休一次字典就又不见了。学生宁可错读也不愿意查字典,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还是意识不够。自己没有特别需要时不会把别人的话当回事。谁也没有要求他们回家玩游戏,可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以级别高为荣,还在同学间竞争,非分出个高低不可,令人感到很无奈。

  学生容易写错字的类别大都是形似字和同音字。因对彼此间的意义不了解,造成概念模糊,尤其是听写时只听音而不辨意时错得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这样令人困惑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人身上,而且还会有争议。我现在还记得我在改学生的一篇作文时,把学生写的“带课”改成了“代课”,而一位资历很高的老师却说我改的不对。他又改了回来,还教育我不要误人子弟。我对此耿耿于怀。倒不只是因为失了面子,而是想查实这个词到底怎么写,弄个明白。结果我查到的词典没有“带课”只有“代课。”我以为我写的是对的,便心安理得了。但后来得了些资料,我查到了一些例句,如“王老师给我代过几节课”中“代”是“代替”的意思,“老师傅带了几个新徒弟”,“我身体不好,恐怕带不了研究生了”两句中,“带”是“引导,带领”的意思。照那位老师的理解,他可能认为是老师带领学生上课,简称为“带课”了。好像挺有道理啊,但词典里面为什么没有这个词?而“代课”一词再查下去就是“代替专职教师授课”的意思。组词:代课教师、代课费。“代课教师”是相对于公办教师而言的。我就想这个词牵扯的事还挺复杂,起码我弄讲清楚了我的身份,我就是一名代课教师,因为按照上面讲的其中一点,我的工资是学校给的,而不是市、区统一发的。但“代”字到底能不能就解释为代替、代理呢?我在代替谁上课呢?我难道不是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吗?看来这个词我以后得慎用,以免出错。光这个小问题就让我纠结了很长时间,还有我们平时熟悉却常常读错的字又如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生生不息呀。还有字音上的错误,如发酵、处(chǔ)理、便秘bì,尤其是后者,用功能强大的搜狗拼音拼bianmi,第一个词就显示了,而拼bianbi得找不短的时间。所以学生写错字读错音是常有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推敲时间,或者是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或者有的压根都没有往这方面思考过,问问自己为什么写错了,错误地理解成什么意思了,正确的解释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据说是汉字先天性的毛病,要从改革汉字入手,比如推广拼音文字,吕叔湘、唐弢都说过这样的话。但这不是我们的能力办得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眼前实际出发,让学生费些精力,多积累,养成勤查勤问的习惯,多了解字义词义,打好基础,才能灵活运用。

  三。语法的重要性

  据说古人读文章是不讲文法的,他们就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中的文法是大家默认的,只是没有总结出来。而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尽情享受朗读,再通过读理解分析文意,在拓展延伸,再写篇读后感,那是我们的理想。虽然我们貌似在这么做,但这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是由老师想当然的假想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会了。事实真是如此吗?因为每堂课有时间限制,有要完成的任务。真能不受限制,天马行空地让学生放开读那老师得胸有成竹,胸有丘壑,我现在是做不到这点的。原来的大纲也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随文讲解一些简单的语法。但根据今年的考试题目看,明确考查语法的项目有主语和复句,说明我们还是有必要让学生多了解语法的。我想世界上的语言大都属于自己的语言规则的,有了语法,才方便入门。光凭语感学语文,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问为什么这样说好,那样说不好,我们怎么解答?就让他们只凭语感吗?语感是在读了一定量书的基础上才会有的。那些站立来朗读的啃啃巴巴的学生怎会有预感呢?吕叔湘说过:“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绝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多点什么。”多点什么呢?“那相同的的多少个字放在一块儿,能产生两种(有时还不止两种)不同的意义,这种意义上的差别肯定不是字义本身带来的,而是语法差别产生的。”比如,“一会儿再谈”是现在不谈的意思,“再谈一会儿”是现在谈得还不够,“上课”与“课上”位置变了,词性也变了。中考题中辨别主语的一道题中,四个选项都有“贝聿铭”。但位置不同,承担的作用就不同,有的句子里充当宾语,有的充当定语。我们在讲解时总不能单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不解释为什么。我在教学中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认为语法不能轻易带过,还得当做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多了解,对阅读、写作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在初三下学期做了系统的复习,看到了考题,我也觉得很庆幸,我的顾虑是对的。

  本套试题的内容考查得很丰富,词的用法、修辞、标点、诗文赏析,概括文章的能力,文章写作特色的品析,写作能力等等。复习过程中也都涉及到了,但结果为什么参差不齐,我须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探究,再做总结。我讲到的只是九牛之一毛,没有说到的太多,总的来说,学生的态度还是最关键的,从思想上要重视语文;作为老师,还得想尽办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坚持,这将是我上下求索的新旅程。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5

  时光如白驹过隙,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一晃已过十几个年头,十载春秋,十载风雨,一路跋涉,一路艰辛,我把平日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做法直白于大家。

  一、科学设疑,民主提问

  课堂提问是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教学中,课堂提问容易流于形式,出现诸多问题:如过于繁琐,主次不分;过于空泛,不着边际;过于晦涩,无从思考;过于含混,模糊不清……要防止这些毛病,就必须做到:科学设疑,民主提问。

  首先,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素质教育“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班,不能只顾张三,不管李四;看中优生,冷落差生。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性,因材发问,因人而异。不过所谓的“高级题”也未必是差生的禁区,优生的专利。课堂上的教师应察言观色,因势利导,灵活机动。二是针对教材,教材是知识的“源头活水”,教师的设疑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满篇问,必将造成教学的无序和随意。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叶圣陶先生的做法:“于学生所不易领会处发问”。其次,提问应讲究方法。

  另外,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敢答。对学生言之成理的见解、独到新颖的观点,应热情鼓励,不能“一刀切”,用所谓的“标准答案”一锤定音。

  二、活动求知,动中益智

  要改变由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为学生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环境,语文活动课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课型。我的一些做法是:

  1、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和专题辩论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明显提高。

  2、编题、编谜。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课本上完后,让学生编题互测,编谜猜字、成语、篇目名、作家名等等。在互测互猜中知识得到了巩固。

  3、作文自改互改。教师指导方法,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这样,既节约了教师时间,又能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采访、调查

  5、编歌、绘图、制表。……要想活动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准备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不能放任自流。宁精勿滥,滥测难收。其次形式要恰当,既不能模式单一,又不可强求花样,以免乐之熙熙而学之空空。

  三、多元思维,求异创新

  创新教育无从谈起,那么怎样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呢?下面谈谈我的两点做法:

  1、由“点”引爆,启迪学生多元思维。我们知道对同一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教学中,就有许多能引发学生多元思维的“点”。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引爆点”,质疑启思,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五彩缤纷的艳丽火花。

  2、填充“空白”,启迪学生的想象创造。作家在创作时,往往采取“文约事半”的手法,留下许多“空白”,教师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再创造。如学完《理想的风筝》一文后,我问同学们:“假如刘老师没有去世,他现在怎样?”结果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踊跃发言。有说刘老师出国养病的、有说刘老师义务当学校历史辅导员的、有说刘老师做了历史博士生导师的、还有一个说刘老师左腿安上了假肢,正在公园里打太极拳呢!让我们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自由的飞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