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

时间:2022-10-18 16:45:16 总结 我要投稿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范文(通用7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范文(通用7篇)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1

  参加xx省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几个月来,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收获了很多。重新审视语文新课程标准,了解了“修订版”课标的特点、定位、方向,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写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感谢远程研修,提供了一次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不足的机会;通过学习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反思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学的真谛。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2

  6月24日——7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局厅主办,xx师范大学承办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省各地市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主要采用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进行理论学习。让我们得以与众多教授、名师面对面地座谈、交流,倾听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安排合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一)一流专家讲座,提升思想理念!

  我们这次培训班听了xx与二师的知名教授及部分学校的名校长、名师的讲座,从师德、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动向、教科研、课堂教学专题、教材解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各位知名专家、学者、特级教师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师德以及教学等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让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线的中学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知识方面,我们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师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知识结构要合理,当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只懂自己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很深。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扎实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并运用自如。熟悉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学员们在这次培训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只有掌握全面的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的处理好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难点,才能有对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能力。

  (二)优秀学员论坛,提升学员理论水平!

  在理论培训阶段,为了提升每位学员自身的理论水平,专家们都会预留一定的时间与学员们交流,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这些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答疑解困,理论水平提高的源泉!

  这次培训要求每个学员每天都要做笔记,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反思,写心得体会,提出困惑。也为我们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平台。这次理论培训,就自身更新优化而言,使学员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四)、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本次培训,汇聚了全省各地市的骨干教师,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外部条件也非常相似,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为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因此,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区县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10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名教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3

  一、培训的总体情况

  1.饮食住宿

  饮食住宿安排上人性化,住在学生公寓,每个房间两人,提供了最新的床上用品和基本的日常用品。为了让我们免遭蚊子之扰,还免费为我们提供了蚊香。在饮食上也考虑得比较周到,虽然学员来自于四面八方,不能完全顾及各地的实际情况,但是在种类上还是尽量考虑了各个地方的要求,由专门的高级厨师为我们准备伙食,每天的种类还不断调整,不断有新的品种出现,我们既能充分地品尝到河南饭菜的特色,又不至于完全不能适应。非常重要的是,无论是在教学大楼、还是宿舍,或者报告厅,培训机构都为我们准备了无线网络,这为我们查阅资料、完成作业、撰写论文等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2.培训的内容

  培训内容的安排是很系统和详实的。既有从宏观层面上对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创新活动、创新大赛的系统介绍和报告,例如安琦教授的报告“关于青少年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叶佩玉教授的报告“创新教育对教师的挑战与要求”,周萌昌教授的报告“艺术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报告使我们从更高的角度了解到了创新大赛的要求、特色,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方法,深切地体会到了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必要性;又有从学科角度为我们展示学科研究动态的报告,例如我们化学2班叶蕴华教授为我们作的“化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既使我们充分了解了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又为我们研究创新指明了方向;更有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的具体指导,从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撰写科技论文,到最后的论文答辩和评价,通过这些学习内容,我们充分了解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及在这些环节中的原则、要求和注意事项。

  3.培训的形式

  培训的形式是生动灵活和丰富的。从专家讲座、专家的指导到教师的互动,到论文、心得、总结,讨论、报告、模拟答辩,各种各样的形式让我们切身地体验了研究的整个过程,也在体验中提高了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的辅导能力。例如,关于如何选题的环节中,我们班的指导老师叶教授在讲授了选题的几个原则和注意事项后,给出了一些现成的选题让大家讨论,然后要求各组分别提供一个选题,再集体讨论。讨论过程是非常激烈的,每个小组提出选取的题目后,其他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不断地从各个角度提出肯定、质疑、建议等。组员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最后是叶教授的点评,点评得非常的到位和精彩,将我们的讨论最后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通过亲自参与选题、讨论,通过各个组员的发言、专家的点评,我们都得到了不少的启示,思维的碰撞总是能产生很多思想的火花的。

  二、培训的收获

  从培训的专家身上感受到了人格的魅力,科学的魅力,研究的魅力。我们化学2班的指导专家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导叶蕴华教授和她的先生兼同事李宣文教授,两位教授都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这些天持续的培训学习连我们年轻教师都觉得有些疲惫,就更别提两老了。虽然年纪已大,但是叶教授在指导我们的过程中始终是非常认真负责,非常投入,上课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她总是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对我们的讨论提出中肯的点评和意见,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地解答。两位老人知识渊博,学问高深,正如他们告诫我们要喜爱化学学科一样,他们对于科学研究始终怀着崇高的热情。叶教授给我们讲她当年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研究条件,给我们讲她现在至今保持的每晚都坚持工作,每天工作都远超过8个小时的生活习惯,给我们讲成功的要素“成功=勤奋+天分+机遇“,告诫我们要勤奋工作,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所有的这些都令我们感动,潜移默化感染着我们。

  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身上感受到了学习的热情,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力量。我们班的学员共来自全国17个省市,在这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六七天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正像霍益萍教授说的那样,我们这一届的学员是历届表现最好的,我没有参加过往届,但是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每一位学员确实是非常认真和投入的。大家都很珍惜这次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每次的讨论活动大家都是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为了一些细节的问题而“争执”不已;每一次的作业大家都认真地对待,为了某个问题,课间休息时间也顾不上,为了完成作业,很多小组晚上加班,或者提前来到课室讨论。几乎每天老师都会布置一项集体作业需要各组一起完成,在每项集体作业中,我们都集思广益,通力合作,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集体的智慧,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了我们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从六七天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的指导能力。在这次的培训中我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在与他们的交流和讨论中拓展了视野,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在学习活动中我也充分地把握机会去参与,例如讨论中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业认真地完成,还代表我们小组进行模拟论文答辩,受到叶老师的好评。这次的学习内容让我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刚刚研究生毕业完不久,对课题的研究我也经历过,但是其中的一些细节仍然是不够注意的。经过这次的全程参与,进一步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也进一步提高了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能力。

  三、对中学创新活动的几点思考

  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具有探究的意识,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活跃的思维,即要让学生有一个会思考的头脑,形成创新的思维习惯。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永远保持其具有好奇、质疑、探索的自觉意识。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实现创新设想的实际能力,所以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其摸索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指导能力

  优秀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这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知识和进行科学活动指导的能力。从教学到科技创新活动,从课内到课外,使中学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要求中学教师平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关注科技的发展,例如经常阅读科技期刊等,要不断汲取最新的科学知识,才能在指导学生选题的时候具有足够的能力;要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和知识能力,才能给学生的课题研究作出正确的指导。

  3.学校要有硬件,要有技术支持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课题要表现出创新性、先进性、学术性等要求,必然在硬件和技术上比一般的教学实验有着更高的要求。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工具用具,改善活动条件,是确保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学校应努力整合、利用好一切现有硬件资源,包括学校附近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资源,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

  总得来说,正如“项目孵化”这个名称的涵义所指出的,这次的培训是中学科技创新活动的孵化器,是中学教师科技创新指导能力的孵化器。在这次的培训活动中,累并快乐着,忙并充实着,苦并收获着!

  建议:能够提供更多的时间给来自各个省市的化学老师一个交流各校科技创新情况的机会,谈谈科技创新指导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4

  在阳光和煦、槐花飘香的五月,我参加了xx省的“省培计划”xx市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至今,已进入暑夏,培训亦将接近尾声,回顾近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可谓感悟深刻、获益良多。

  第一、通过对认知、情感和心理问题的学习,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生涯有了新认识

  从踏上农村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为了一名“特岗教师”。我深知,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道路不是一番风顺的,总会遇到风浪、险滩和礁石,在这一成长旅途中多会出现情感和心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具有良好的身心状态对教学而言又是何等的重要!所幸,“省培计划”深知我心,开篇推出公开课,讲解《教师认知问题的自我调适》、《教师情感问题的自我调适》和《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通过穿插案例对问题表现进行诊断,问题成因展开分析,更重要的是讲解自我调适的方法。理论深入浅出,方法具体可行。即提升了我的教育理论素养、又指导了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获益匪浅。

  第二、通过对师德修养理论的系统、深化学习,让我对师德修养有了新的感悟

  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也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

  基础;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又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和保障;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更是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和归宿。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三者统一于师德修养的有机整体。作为教师,首先要带着一颗心来,要全身心的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这是让教学生永不枯竭、永葆生机的的心灵源泉;为人师表则要求教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最近,“最美教师”张丽莉舍身忘己,救护学生的善举彰显了为师者的无私大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模范,是我们新时期为师者的楷模,可亲、可敬、可学!教书育人永远是作为教师的天职。信息网络时代,我们要“活教书”、“教活书”,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应是新知的主动获取者。通过我们的双肩,托起明天的太阳,让学生站得更高、望的更远,走的更加坚定有力!

  第三、通过对专业教学知识的学习,教学业务能力的有了一个新飞跃

  作为教师要学会开发教学资源,就地取材,因材施教,这是使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始终保持鲜活感的源泉。所谓课程资源是我们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只有具有这种业务能力,才会使教育事业永不枯竭、永葆长青、充满生活与时代的鲜活感!

  讲授法是教师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最充分,最有利于调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观点、理论的学习,这种方法具有其它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古往今来的学校教育中,讲授法都是作为一种经济可靠实用常用的教学方法。直至今天,从媒体教授易中天、于丹到教育实践中的一线教师,讲授法都能得到我们的广泛认同。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这一方法运用好,发挥到极致,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有些则要点到为止,让学生在“听”中寻求理想的答案,才能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乐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包括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各种要素。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开阔思路、发展思维、加深认识,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东西,把单调的理论说教变成生动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体会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5

  为了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丰富自己的学识,了解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出色地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我参加了教师培训,收获多多。现总结如下。

  一、我20xx年1月~20xx年12月认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走进新课程》

  全面理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借助《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学语文报》、《语文教学与研究》、《考试指南报》等平台,了解国内外同行们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读《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吸收李镇西《语文教学》的精华,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博览群书,采百家之长,为教育教学所用。在整个学习中,认真研读了各书的全部内容,并作了读书笔记。

  二、学习了《走进新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其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研教改。

  对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教师主宰一切,以教师为主这一观念作了更新转变。现代教育,应边学生为主动,多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这课堂这一阵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校能体会到温暖,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同时应用学校的“一主多辅互动式”教学模式,以主讲教师为主,学生辅导学生,教师辅导学生,课代表辅导小组长,使全体学生、全过程和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最终使我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提高。我通过学习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提炼,结合自身实际,彻底改变了原有的一些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彻底改变了有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想法及行为,努力转变自己,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不能有教师主宰一切的理念,应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多样化,要为人师,不做“经”师,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要把我们的教育对象看做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要树立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学生观。还应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教学要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三、学习了余映潮老师的相关理论,他认为好课有三个标准。

  1、学生活动充分,不是永远热闹下去的活动,是有深层次思考的活动,有探究,有信息整合。

  2、课堂积累丰富,比如懂得借物喻人这个术语,说明关注了知识的积累,有时候,术语就是能力。

  3、能力训练要到位,读、写、思、分析、表达都要到位。教学的流程要流畅,圆润,不生硬,选好切入点就是教材处理,选点精读要落实,整体把握是前提。

  余老师关于“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两项基本能力”的讲座中提到,第一个能力是研读教材的能力,第二个能力是设计教学的能力。对于教材有六读:细读、精读、深读、活读、美读、变读。对于教学的设计,有这些方面要注意: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训练),教学技术(教材研读的技术、教学设计的技术、课堂实用的技术),教学创意(准备实施教学的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法、新策划),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语言艺术,主问题(能对教学内容牵一发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语言教学(在认知、感受、理解、积累、运用、品析、鉴赏、创造中进行有关语言的教学,多动笔),活动设计。

  余老告诉我们首先要树立两种意识:

  一是文本意识。

  教什么,教文本,说白了就是教教材,教课本,教课文。因为各地中考不在课内选材,教材的作用大打折扣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丢弃了教材、课本、课文,自然就丢弃了教什么了主阵地。课程标准、教材体系、课本结构、课文地位昏昏然,莫相知,本末倒置、缘木求鱼的泛滥自然就不足为奇。忽视文本的根源,还在于功利主义毒瘤的肆虐,分分主义根深蒂固。考练大行其道,考练代替了讲析、赏玩、品味、体悟。课堂学生没有活动的充分,语文课自然就没有了语文味。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这么久,这种风气事实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文本应有地位的缺失,使语文课失去了其本有的阵地。

  二是文体意识。

  不知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什么人的鼓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知识。事实上,新课程标准压根就没有提什么“淡化”二字。因为是专家的权威解读,于是就有文体知识的淡化,弱化,以讹传讹,甚至有了完全的否定和抛弃。没有知识基础的支撑,学生还真的没有了文体自觉。不同的文体,有各自的语言系统;不同的文体,也有不同的教学系统。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有各自的阅读审美价值。不分文体的教学,必然混淆学生的视听。一个最直接的危害就是造成“四不像”作文的泛滥。

  我们去读余老师的课例,为什么他的课总是那么异彩纷呈,为什么他的课总是常教常新,就是同一篇课文都能做到不重复。这在全国那么多的特级教师里恐怕也是鲜见的。看他的课堂,感动他的学生那种怡然,那种恬然,那种兴味盎然。这一切,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余老牢牢地把握住了这样的两种意识。

  余老告诫年轻教师最多的,要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读好文本。余老的课例就是一个个解读文本的范例。

  读余老的课例,还为我们回答了另一个问题:教什么,最重要的是用好文本,是不是就不需要拓展了呢?

  显然,这不是矛盾的。教材的处理有一个薄与厚的问题。如果没有“把教材读厚”之功,也许就真没有“把教材教薄”之力了。功夫在课外。读余老的备课案例,你会注意到余老注引的参考文献。例如余老关于《中国石拱桥》的说课,索引文献资料就多达11种之多,《再别康桥》一课就有13种。如此种种,需要怎样的“苦做”,又需要怎样的“巧做”啊!余老在课堂的操作实践中,他采用课堂微型讲座等形式穿插一些知识小品、读书方法指导,相机而动,丰富多样,与文本相得益彰。教什么,重文本,不囿于文本不拘泥于文本;尊重文本,不随意不拔高,不故弄玄虚,扎扎实实,实实在在。

  教师把教材读厚了,才能更清楚教什么,才能教得精约,才能做到深浅有度,多少相宜。

  四、程良焱老师的报告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两个水平》,使我懂得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而更加清楚认识到教师应有的心态:要有追求,也要有淡泊;要有激情,也要有平和。程特的课文教学处理“七发”:截入法、拎线法、撮要法、析例法、剥笋法、逆返法、导练法,让我受益匪浅。他的报告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本人将继续学习《义务教育法》和《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教育教学原则和标高,重温《师德规范》,赏析《余映潮教语文》系列,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通讯》、《学语文报》、《考试指南报》等为辅助工具,与同行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努力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6

  实施中小学骨干老师市县级培训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培训期间,我觉得自己既有理论的提升,也有教学中实在问题与困惑的解析,有问有答,互动交流,形式多样,使我受到了一次次的精神洗礼,收获很多。我通过参加“唐山市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感到苦中有乐、苦中有进、苦中有得,下面把培训过程内容与感受同大家一起交流。

  一、聆听讲座,实地考察,感悟美好人生。

  集中培训已结束一个多月,但在教科所培训时的情景仍

  时时浮现在眼前,老师们精辟的论述仍常常回荡在耳边,教育局周祖友局长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充电加油,努力做学者型的优秀教师”为我们学员指明了学习的目的,汪先惠老师《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张锋老师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理念在备课与上课中的运用》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实现教师角色的三个转变,还提供了备课和上课的教学策略,使我们学员茅塞顿开。他们的讲学和课堂教学不但体现最新教育理念,突出前沿信息,还贴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他们的阐述中表现出一种风范;不能文章小而不规范;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弃研修;不以家事烦而怠育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华,感情到“美好人生是一过程,而非一个目的地”。

  二、以人为本,真诚服务,体验人间真情

  从培训第一天起,就时时刻刻体会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暖意。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句真情的道白,都体现出了培训老师对学员的关心与支持,尤其是班主任张老师,其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感佩,其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白天张老师陪着我们上大课,若有事请教,他定然倾其所有,毫不保留,若是学员们要拷贝那些有价值的讲稿,他不厌其烦亲自操作。所有这些,都让人感到教科所以心交汇的真诚服务是以人为本。

  三、转变观念,理顺关系,创造民主氛围

  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和分散培训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十多年的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的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四、更新理念,辛勤实践,尝试成功喜悦

  两个星期的集中培训结束了,我们带着巨大的收获返回了学校,开始了第二阶段分散培训学习。返校后,我首先整理了集中学习的笔记和资料。把集中学习掌握的新的教育理论、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向校领导、老师做了汇报。分散学习期间,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课堂上树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注重教法的改革和学法的.指导,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备课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深挖教材,探寻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丰富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边工作,边学习,边探索,边提升,渐渐十几年的教学生活积淀,使我对教育有了思考的从容。我有了更多的语言,更多的追寻,化作一篇篇的文章,翻作了一朵朵的浪花:活动课设计《查字典比赛》被公开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上》,撰写的《教学需抓重点

  析词句》发表在省级刊物《小学教学研究》20xx年第11期上;活动课设计《查字典比赛》发表在省级刊物《小学语文教师》1998年第1期上;《中的对比》发表在省级刊物《小学生语文》1997年第4期上;《景色美·物产美·人情美——简析》发表在省级刊物《小学生语文》1996年第6期上;共有40余篇教案分别发表在《素质教育新教案》(西苑出版社)第8册、第10册和第12册上;《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参考卷》(上下)发表在《语文学习报》20xx年第20期上。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探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并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训练。从1993年开始所辅导的学生作品在省以上报刊上公开发表或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累计百余篇。

  这是我参加培训班学习收获的最佳证明。我常常叩问自己:你给了孩子们怎样的教育?你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课堂?你以怎样的方式在影响着他们?你是否带着他们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熟悉我的老师都说我是在追求着教育的极致,是在追寻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教育理想。教育,是我生命里永远的牵挂!在这里我忍不住要感谢骨干培训班的恩师们,尤其是张锋老师。

  五、存在不足,明确方向,争创名校名师

  两个星期的集中培训学习,使自己的头脑全副武装焕然一新——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决心把这些新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经过分散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少,课下与学生交往的少,师生之间还有一堵无形的墙,对后进生有时不能循循善诱,有时还“命令”学生干这干那等等。但不管怎么说,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也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春天。此时的心情,正如诗所言:“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我将把培训所得大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力争早日成为一名骨干教师。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7

  20xx年6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景东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县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活动,6月8日至7月7日的集中学习是本次培训全程的第一阶段。我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集中培训的日子里,我始终以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培训班的每一次活动。虽然第一阶段培训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这次培训活动给我的收获却是无限的。

  一、专家培训,提高认识

  1、对骨干教师的概念认识

  十年之前,我被分配到了现在所任教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我是年龄最小的,刚回来时,凭着年轻和学校里的豪情壮志,我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于教学中,那时的工作算得上是得心应手。工作了几年之后,当初的豪情壮志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人也渐渐被老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教学方法也在不知不觉中和应试教育接上了轨。当面对学生渺茫的目光,我才认识到了转变自我势在必行,从哪里入手呢?幸亏参加了这次培训,专家们的讲座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迷茫中豁然开朗。没来学习之前,听习惯了别人说自己是骨干教师,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也误认为自己真的是骨干教师,进入了骨干班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哪是什么骨干教师,比起在座的同行,自己跟他们简直是相差千里,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技能上,自己都低人一等。为了追赶那些真正的骨干教师,在集中学习期间我按时到校,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在校培训的时间是紧张而有序的,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学习,时间安排得挤挤的,有时甚至晚上,我们都要加班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时间虽然过得匆忙,但每天的感觉都是充实而兴奋的,因为每天的忙碌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收获。以前我总认为无论是运用什么手段,只要让所教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就是骨干教师,现在才发现自己的认识原来是那么的肤浅,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那是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观念、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是在一般教师水平以上的,审视自己,里面的许多条件都是我所欠缺的。听了专家的讲座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后我将重新看待职业倦怠,关注孩子的性格特征,注重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明确要改善的方向,努力向骨干教师行列靠近。

  2、对人文精神的认识

  通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人文素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适得其反,人文精神灌输重在熏陶,感染。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在以下两方面加强自身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它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是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教师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一生,如果我们有不良行,那么它将直接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远影响,甚至是心灵的扭曲,人生的改变。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3、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

  以前我总会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读物,后来有同事告诉我:“学生根本不用去增加什么课外知识,现在的学生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牢固就不错了。你看看我们班,一本课外书都没有,可学生每年的成绩都不赖,让学生看课外书是很一种耗时的活计。”听着同事的好心劝告,再看看她们班每年的统考成绩,我开始困惑了——继续还是停止呢?幸好参加了这次培训,它让我认识到了学生读课外书的重要性,课外书不仅要读,而且还要加大力度读。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学生光学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后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除了那些不健康的书籍之外不管是历史、哲学,还是科技读物、人物传记都可以读。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外阅读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一种促进,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4、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进一步认识

  专家们的精彩讲座让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新课程的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新课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程的学生观: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新课程的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

  从讲座中我知道了所谓的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将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新经济形势下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还知道了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创新的教学模式才是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怎样写优质教学案例、怎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才是有效。

  二、电脑培训、提升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将成为今后人们获取知识、从事工作、了解世界和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不懂电脑,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文盲”。在教学领域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势在必行。作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电脑培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老师的讲解,学员们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它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大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它的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三、课堂观摩、汲取精华

  第一阶段培训接近尾声时,辅导老师带我们走进了县小和民小的实战课堂,每听完一节课,指导教师都组织我们认真进行评课,自我反思,找出课堂中的闪光点,取长补短。评课活动中,我们小组的成员团结互助,积极发言,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交流听课中体验到的精髓,每一次讨论、交流,仿佛都是彼此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一次次的评课活动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时也增长了学员之间的感情。在为期一个星期的教学观摩中我的收获颇多,特别是县小杨成金老师的那节课让我感触甚深,在杨老师的课堂中,我不仅领略了他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还被他的那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参加培训之前,为了节约时间,课堂上一贯都是我先提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答案,从中掌握知识。课堂虽然勉强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但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却丝毫没有得到发展。通过观摩杨老师的课堂,我发现让学生自己质疑不仅不浪费时间,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充分的在问中学,学中疑。短短的一周教学观摩,不仅更新了我的教育思想与观念,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提升了我的评课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分散学习,完善自我

  将近一年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要感谢进修学校的老师和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们,是你们的讲解和帮助让我对曾经的困惑拨云见日,以后,我将尽最大努力巩固和应用培训成果,不断完善自我,为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尽微薄之力。

【我校教师参加培训总结】相关文章:

参加教师培训的总结07-10

教师参加培训总结11-01

教师参加培训的学习总结01-06

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总结12-29

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总结范文01-04

教师参加暑假培训学习总结11-13

教师参加培训心得06-24

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总结格式10-14

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收获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