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

时间:2023-06-14 14:38:59 总结 我要投稿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了不少成绩,我们要做好回顾和梳理,写好工作总结哦。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

  在市、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县残联的直接指导下,经院领导不断拓宽康复工作的领域,为康复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院康复中心按照市残疾人联合中心的要求,本着以残疾儿童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克服康复工作人员不足、康复工作经费短缺等困难,本着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获得更多康复服务的理念,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康复工作任务。康复工作取得新进步,既让残疾儿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反响。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项目康复工作开展

  1、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我们首先完善了机构,健全了制度,落实了人员,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度化,康复训练个性化,并着力构建残疾儿童康复网络。

  2、通过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个别化训练,音乐疗法,感觉统合疗法,肢体运动训练,针灸等疗法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3、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宣传,把握契机,向每位家长,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残疾残疾康复的重要性及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知识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4、多次评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每一位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为残疾儿童及家长做好家长培训,家庭训练指导与督促工作。

  5、开展了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早期干预,早期教育,脑瘫,智障等残疾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并执行家庭康复训练;予以亲子同训,户外活动等以促进亲子感情,提高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6、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覃荣主任等;市、县残联沈理事长,周科长等领导均于康复中期亲临我康复中心义诊、调研、指导工作,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立即整改。后期我院领导将更进一步重视康复工作的软件及硬件配备,以更好的为残疾儿童服务,20xx年在完成好项目康复任务的同时,确保残疾儿童康复任务指标按计划实施,圆满完成。现我院整个康复工作进展顺利,圆满结束。

  二、康复任务完成情况:

  1、我康复中心接受9名“0—6岁”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经过仔细观察,初步训练两周后予以初期评估,并制定了康复训练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开展工作期间,康复工作进展顺利。

  2、通过市、县两级残联及我康复训练机构的共同努力,康复中心很好的完成了项目工作的各项综合康复训练;已进行家长培训40次,组织户外活动12次;现20xx年康复工作已顺利结束,康复项目在训脑瘫儿童9名,通过查看训练记录、评估训练报告及现场检验,经过初期,末期评估均已取得明显的效果。项目工作圆满完成。

  3、20xx年工收治早教、智力、肢体残疾儿童综合康复治疗儿童600余名,治疗期间予以综合评估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能较好的对每一位患儿所制定的方案给予对患儿予以运动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疗,手功能训练,头针、体针等针灸治疗,水疗,高压氧治疗,引导式教育等等综合康复治疗。能适时转诊,无一例医疗意外、医疗纠纷及其医疗差错。与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我康复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均能视患儿如亲人,工作期间热情、耐心、细致,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好每一位患儿家长的家庭康复训练培训指导,对每一位康复治疗后的儿童都进行电话追踪、随访。

  三、用实例汇报康复工作:

  列举两例儿童康复训练前和训练后情况:

  1、李xx,女,4岁6月,住平江县三阳乡石坪村,家长姓名:李xx 电话:15873xx74

  患儿因至今不能独站于5月10号开始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适应性差,表情欠丰富,可逗笑,无出声笑,患儿四肢痉挛,肌张力二级,头部、躯干控制能力差,内收肌、跟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较丰富,能出声笑,头部、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四肢肌张力有改善,但仍呈1级增高,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初期评估7分,末期评估12分,提高5分。

  2、余xx,女,2岁4月,住平江县城关镇北街43号,家长姓名:余xx 电话:xx017227012

  患儿因脊髓肿瘤术后于5月10开始入该康复项目行综合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环境适应性欠佳,无主动交流,拖腰坐,双手精细活动差,不能独站,不可独走,躯干控制欠佳,双下肢肢体肌力I+级,内收肌、跟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我院行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丰富,主动交流,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能独站,开始独走,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

  四、工作中的不足:

  1、康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其他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乡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没有专职残疾人工作者,导致部分康复项目的任务完成难度加大。二是康复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对我县的康复工作一贯支持,但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儿童康复经费的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多数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三是康复训练与服务能力及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基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网络尚未健全,无康复中心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未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

  2、20xx年康复工作结束了,康复工作没有结束,我们会继续做好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视每位患儿情况适时组织对其进行家庭训练指导、评估、回访等后续工作。

  3、进一步提高康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康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同时将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以更好的开展康复工作。

  4、我县康复服务项目、康复服务水平、康复服务能力与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广大农村贫困残疾儿童享受的康复服务还微乎其微,特别是那些贫困的、重度残疾人的康复,因没有完善的、更加优惠便利的医疗保障体系而无法获得有效的康复服务。敬请市、县残联予以更好的关注。

  我院领导极度重视,高度关注下,经过康复中心全体医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度已经圆满完成“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及其康复中心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工作。残疾儿童是康复事业的永恒主题,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高尚的事业,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圆满完成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计划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不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良好局面,更好的为广大的残疾儿童服务,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家庭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2

  一、送教对象

  送教上门对象为:具有本县户籍,经县教育局残疾儿童专家评估委员会认定,不能坚持到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包括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和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残疾儿童少年)。

  二、送教原则

  1、免费教育原则。送教上门属国家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范畴,由学校免费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2、普特结合原则。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相互配合共同负责区域内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3、一人一案原则。送教服务须在家长认可和配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人一案,开展相应的有针对性教育服务。

  三、送教内容

  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三类课程标准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送教对象情况,由送教学校和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确定合适的送教内容。

  1、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首次送教上门,要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现状,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残疾类别和个人潜能,做好相关专业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学计划。

  2、明确具体送教内容。教师开展送教服务时要为服务对象送学习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一般应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方面。

  3、强化家长教育意识。要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和法律意识,引导家长密切配合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教师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基本康复训练技能,并根据教学情况布置好家庭训练。

  4、送教学校要根据服务对象个别化教学计划和具体情况,确定每学期送教上门时间和课时,保障按计划完成送教任务。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送教原则上达到每月2-4次。

  五、工作步骤

  1、确定送教上门对象:每年5月上旬,由县残联将当年8月31日达到入学适龄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资料整理汇总后,造册交县教育局,要确保登记资料的真实有效。

  2、落实送教教育机构: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由县教育局成立专门评估组织、统筹安排,参考家长意愿、家庭状况、儿童情况、残疾类型等因素确定每一名儿童的送教责任学校。各责任学校要及时与送教对象家庭签订送教协议,确定送教内容和方式,并形成具体方案,做好过程记录,建立工作档案。条件允许情况下,在大型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具、学具、康复训练设备和图书资料等。

  3、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每年9月启动送教上门工作,建立学籍。9月20日前各校将送教上门教师、学生及《方案》报我局基础教育科存档。为方便管理,可单独设立送教班。责任学校要成立专门送教上门工作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本校送教上门工作。要根据送教对象康复情况确定送教周期,每次送教安排3-4名热爱特殊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关心残疾学生、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及辅助人员。实现一生一档,认真填写《------学校送教上门手册》,对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教学过程、方案调整、训练记录等图片音像资料列入档案,并妥善保管。

  4、做好工作成效拓展。定期进行个案对比评估,及时调整教育方案,鼓励康复效果好的学生定期到特教资源中心或资源教室进行集中康复训练,参与社区(村镇)生活体验,促进伙伴交流和融合教育。

  六、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

  为开展好区域内的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和精准服务工作,由教育局负责统筹“送教上门”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2、部门配合

  相关部门要将文件精神传达到送教上门服务区域所在地政府(乡镇、村),当地政府要积极支持配合送教上门工作;各责任学校对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津贴发放等工作给予支持。将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其生均公用经费用于送教上门工作。

  3、经费保障

  送教上门经费由主管部门根据送教学生数核拨,专款专用。学生家庭及个人不缴纳任何费用。送教上门经费主要用于:(1)购置相关教学设备、教材、慰问品;(2)补助送教人员课时费(3)送教上门人员的交通费、差旅费。

  4、教学保障

  承担送教上门的责任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每学期初、学期末各召开1次业务指导组及送教上门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学期中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教研工作会议。

  (2)教研部门和特教学校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送教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业务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加强对送教上门的过程管理和业务指导。要特别突出对送教教师的康复知识培训,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能力。

  (3)把握“送教育、送知识”和“送关爱、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与送教服务家庭沟通,让残疾儿童少年的监护人明确送教上门的意义和自己孩子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

  (4)建立“送教上门”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评估资料、教学过程等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5)保证“送教上门”时间。送教对象的教学时间由送教教师与家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达到每月2-4次,每次教学时间不少于60分钟(包括学生教育教学时间、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指导等)。

  5、加强指导和督导

  由县教育局定期组织人员对各责任学校的“送教上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将送教上门工作列入对各责任学校检查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3

  一、康复救助范围

  具有县户籍(居住证),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和孤独症儿童。

  二、康复救助内容

  (一)机构康复训练。由定点康复机构为救助对象提供功能训练,运动、认知、沟通及适应性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

  (二)辅助器具适配。为视力残疾儿童验配助视器;为听力残疾儿童验配助听器;为肢体残疾儿童装配假肢或矫形器,适配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三)医疗手术补助。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有需求的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等,对医保报销后个人自费部分给予一定补助。

  三、康复救助标准

  (一)机构康复训练

  1、听力、言语、智力和孤独症儿童康复:康复训练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0元。

  2、脑瘫(肢体)残疾儿童康复:康复训练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0元。

  (二)辅助器具适配

  1、听力残疾儿童:为适合佩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儿童配发助听器。助听器救助标准每人不超过7000元。每人仅限1次。

  2、脑瘫(肢体)残疾儿童:根据适配机构评估,为肢体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假肢、矫形器、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适配辅助器具。

  (三)医疗手术救助

  1、人工耳蜗手术补助。为有手术适应指征的听力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等相关费用报销后,自费结算部分,予以一次性补助1万元(1万元以内实报实销)。每人仅限1次。

  2、肢体残疾矫治手术补助。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足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导致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及脱位、脊柱裂导致下肢畸形等实施手术的.,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等相关费用报销后,自费结算部分,每年予以一次性补助10000元(10000元以内实报实销)。每人每年仅限1次,每人手术累计救助不超过3次。

  四、资金来源

  补助资金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其他康复资金中列支。所有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验收核发”的管理原则。对项目未实施或未实施完毕不得报支;违反项目规定的不合理支出不得报支;支出票据不规范的不得报支。对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截留、挪用项目专项资金的,财政部门有权拒拨资金,监察部门对群众有反映的问题要重点查处,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有效、安全、规范运行。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4

  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指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的对象为符合入学条件,且持有残联部门发残疾人证(登记)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确实无法到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需专人护理,但基本具备接受教育能力,且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周岁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中重残少儿”)。

  二、服务目标

  送教上门服务是以送教学校教师为主,乡镇、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施教队伍,为中、重残少儿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身体康复等教育及训练课程,发展其教育潜能,提高认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训练,让中、重残少儿享有享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三、服务原则及时间

  (一)服务原则

  1.就近原则:按学校服务地段就近送教。

  2.自愿原则:尊重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学校与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平等协商,签订送教上门协议书。

  3.免费送教原则:送教上门属义务教育范畴,对接受送教的家庭及个人不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免费教育。

  4.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

  5.医教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康复训练与实施义务教育相结合,兼顾学 习与康复。

  6.因人施教原则: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制定个别计划,循序渐进施教。

  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以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

  (二)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原则上按每月2次,每次3课时(包括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等)开展送教工作,每学年不少于60课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制定送教服务工作日程表,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送教服务。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送教时间的,要及时与送教对象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并另行确定送教时间。

  四、送教内容

  送教上门老师应根据每个中、重残少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中、重残少儿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等。

  (一)教学内容

  学科类知识:送教教师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二)康复训练

  针对残疾类别、程度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计划,设置相应的教育康复课程。教育康复课程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进行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主要以认知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认知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康复训练课程主要是动作、感知觉、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生活适应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保健指导

  送教老师或送教志愿者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采取医教双向、家校合育的办法。各送教学校要积极与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等医疗部门联系,开展医教双向服务工作,即医疗康复机构定期到家送医疗康复,学校定期到家送教育。

  五、送教形式

  多形式开展服务。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远程互动,精准送教。

  (一)集中送教。可以选取居住地集中的某个家庭、社区场所或资源教室作为集中送教点,由家长带孩子到送教点,采取一对多形式集中送教。

  (二)分散送教。对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少年,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三)远程送教。对因在康复机构、长期居住外地等原因不方便教师进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 互动等方式,开展远程课程资源同步辅导,实时指导教育康复训练。

  六、保障措施

  (一)将“送教上门”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同等享有每人每年陆仟圆(6000元)的财政公用经费的拨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送教教师购买意外保险费、交通费、误餐费等。

  (二)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对承担 “送教上门”工作的学校在 师资、经费 、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每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及以上送教人员,白天时间进行。各送教学校积极协调乡镇政府、村委等部门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要结合实际做好“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等条件下职称优先评聘。

  七、实施方法

  (一)加强领导

  成立上林县教育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教学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办公室主任由覃志金同志兼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我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各义务教育学校、特教学校也要成立“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共同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

  各送教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选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三)精准施教

  1.各学校要全面排查本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 ,对失学辍学学生因人施教,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轻、中度残疾适龄少儿及时通知他们到普通学校或特教学校读书。

  2.对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残疾适龄少儿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

  3.对不适宜送教上门的多重残疾适龄少儿,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提出缓(休)入学申请,经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后送教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审核同意后,报县教育局审批。

  4.对县残联无法提供名单的无证的适龄残疾少儿,经乡镇人民政府、村委排查出来后,我局再将任务分配到各相关学校,全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体系,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负责人与具体责任人。在工作中,要积极从各方面为送教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切实保障 “送教上门”落到实处。

  (二)制定方案。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按照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的分配情况及有关表格,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制定学校的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包含送教服务负责人、学生名单、具体实施教师、送教时问安排、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等内容。各学校送教方案于2021年9月24日前报县教育局基教股。同时,每个月的28日前,各送教学校要上报本月开展送教有关图片、送教内容等相关材料到县教育局基教股邮箱:

  (三)建立档案。送教学校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送教上门”工作图片等。

  (四)加强考核。送教上门服务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内容,县教育局将加强考核监督,不定期组织巡回指导和检查督导。各学校要把送教服务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并在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五)确保安全。要高度重视送教服务教师人身安全,加强对送教服务教师人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原则上开展送教服务入户 时,至少要两人同行。教师在送教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县教育局,联动解决。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5

  2021年,任城区被确定为省级“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试点区。“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新时代残疾儿童康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任城区被纳入全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地区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残联文件精神,区残联、区卫健局、区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不断探索创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市、区两级残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督导小组,定期督导项目进展情况。

  任城区妇幼保健院作为承担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服务项目的实施单位,多年来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探索中寻求新发展,行业内首次提出“做女性全生命周期保健”概念,按照全生命周期保健服务链条关系,全面实施“临床带保健,保健促临床”发展理念,同时将中医植入临床保健,使“保健、临床、中医”三驾马车多轮驱动齐头并进。一次次在医院遇到危机时,势如破竹,挽救医院,促进了任城区妇幼健康服务事业发展。

  专科优势赢得先机 统筹策划闭环管控

  近年来,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在儿童早期干预、残疾预防和康复救助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五位一体”助残服务模式的创新成果在行业界得到了充分印证和中国妇儿工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的认可,并授予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培训基地”荣誉称号。针对省级“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在区残联的正确指导下,依托妇幼三级网络,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遴选业务骨干,组建由医师、康复治疗师、幼儿教师、心理教师组成的专业干预团队,制定工作方案,抓细节、定流程,以“快节奏、高效率、见实效”全面落实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筹备、落地工作,全力保障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服务项目顺利开展、科学实施。

  在“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实施过程中,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充分依据自身重点专科优势,借助妇幼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平台,组织辖区镇街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主任多次召开“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座谈会,明确残疾儿童早期筛查的意义和转诊的必要性,提高基层儿童保健人员残疾预防意识,全面实施“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管理,闭环管控,做到“早发现、早转诊、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实现“精准筛查、精准诊断、精准干预”,确保残疾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干预效果。

  服务前置重在预防 源头管理疏而不漏

  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的`实施重在一个“早”字,关键在“预防”。任城区为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重点加强婚前、孕前的健康宣教和健康检查,近年来持续保持免费婚检率10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100%;与此同时,从孕期抓源头,严格执行“绿、黄、橙、红、紫”五色专案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风险程度在《母子健康手册》上进行标识,分级管理,重点人群专人专案、动态监测,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筛查服务。

  在0~3岁儿童健康管理上,结合母子健康手册的使用,对辖区医疗机构做好儿童残疾筛查培训。对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依据不同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制定个别化随访频次和随访内容,及时关注和跟进高危儿的体格、精神、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全面开展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预警征、DDST、克氏量表筛查,对筛查出可疑或异常儿童进行及时转诊。通过医学诊断及评估确定早期干预服务对象,接案建档,进行康复干预前评估,根据教育评估和家庭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干预计划,提供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庭环境评估与康复指导等服务。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人群,不断提高儿童健康质量。对残疾儿童给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系统的康复干预,以促进良好发展。

  夯实内功增强技能 特色干预提升效果

  任城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中心(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在区残联、区妇幼保健院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积极参与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组织服务人员系统学习《山东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规范》,不断实操演练,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康复模式,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对项目内儿童进行系统评估,与家长签订服务协议,制定康复方案。在做好个体训练的同时加强亲子同训,采用亲子游戏、亲子运动、亲子手工、感统训练、引导式教育、融合教育文化课、奥尔夫音乐教育、言语治疗等多种形式提升残疾儿童康复质量。充分借助任城妇幼中医特色、开展“儿童健脑益智推拿”绿色治疗。定期举办家长课堂、实操培训,普及儿童养育及教育知识、康复基础知识,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并进行不定期家访,形成“机构干预为主、家庭同步参与”的干预模式,多方位提升干预康复效果。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加大力度稳步推进

  任城区还通过融媒体扩大对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制作项目宣传版面、宣传折页、专题片、微视频等向全社会普及早期试点干预项目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惠残助残政策,扩大宣传面,争取让更多有需求的儿童享受政策。

  任城区早期干预试点项目自实施以来,持续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力度,不断完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内容,准确发挥中医药在康复诊疗的特色作用。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全体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技术水平、贴心的优质服务也赢得了残疾儿童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此项目也在任城区残联、区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下卓见成效、频出亮点,逐步形成了一个个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助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的稳步推进。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6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2022年省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残联以“三个确保”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日前,据了解,我市已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535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目标 任务 ,完成率 为109.15%,赢得了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精心准备,确保部署到位。

  今年 1月,市政府残工委制订下发2022年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暨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工作会议,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残联与各县区残联分别签订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目标责任书,为提前完成省定目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有效跟进工作进度,市残联对各县区残联、定点机构儿童康复转介情况和服务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对完成较慢的县区进行通报。

  澄清底数,确保应救尽救。

  市残联充分发挥牵头、组织、指导作用,调动一切力量,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和康复转介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作用,全面做好春节期间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摸底排查;加强与卫健体部门对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工作;充分调动各定点机构的技术力量,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残疾儿童健康检查和康复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各县区残联康复部经办人员,本着让信息多跑路、到场办理转介手续最多跑一次的原则,积极主动为残疾儿童办理转介手续。

  跟踪督导,确保安全管理。

  市残联全面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做好排查、封闭管理工作,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切实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组织抽调专人检查、抽查或暗访定点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不出现安全和疫情隐患。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残疾儿童康复的工作总结(精选21篇)06-08

残疾儿童康复的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1篇)05-08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通用12篇)06-08

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标语(精选200句)05-17

残疾儿童预防和康复的工作方案07-12

残疾儿童工作总结必备05-16

康复科康复医疗试点工作总结05-19

残疾儿童作文08-31

康复医院工作总结04-17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了不少成绩,我们要做好回顾和梳理,写好工作总结哦。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

  在市、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县残联的直接指导下,经院领导不断拓宽康复工作的领域,为康复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院康复中心按照市残疾人联合中心的要求,本着以残疾儿童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克服康复工作人员不足、康复工作经费短缺等困难,本着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获得更多康复服务的理念,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康复工作任务。康复工作取得新进步,既让残疾儿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反响。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项目康复工作开展

  1、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我们首先完善了机构,健全了制度,落实了人员,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度化,康复训练个性化,并着力构建残疾儿童康复网络。

  2、通过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个别化训练,音乐疗法,感觉统合疗法,肢体运动训练,针灸等疗法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3、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宣传,把握契机,向每位家长,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残疾残疾康复的重要性及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知识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4、多次评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每一位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为残疾儿童及家长做好家长培训,家庭训练指导与督促工作。

  5、开展了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早期干预,早期教育,脑瘫,智障等残疾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并执行家庭康复训练;予以亲子同训,户外活动等以促进亲子感情,提高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6、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覃荣主任等;市、县残联沈理事长,周科长等领导均于康复中期亲临我康复中心义诊、调研、指导工作,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立即整改。后期我院领导将更进一步重视康复工作的软件及硬件配备,以更好的为残疾儿童服务,20xx年在完成好项目康复任务的同时,确保残疾儿童康复任务指标按计划实施,圆满完成。现我院整个康复工作进展顺利,圆满结束。

  二、康复任务完成情况:

  1、我康复中心接受9名“0—6岁”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经过仔细观察,初步训练两周后予以初期评估,并制定了康复训练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开展工作期间,康复工作进展顺利。

  2、通过市、县两级残联及我康复训练机构的共同努力,康复中心很好的完成了项目工作的各项综合康复训练;已进行家长培训40次,组织户外活动12次;现20xx年康复工作已顺利结束,康复项目在训脑瘫儿童9名,通过查看训练记录、评估训练报告及现场检验,经过初期,末期评估均已取得明显的效果。项目工作圆满完成。

  3、20xx年工收治早教、智力、肢体残疾儿童综合康复治疗儿童600余名,治疗期间予以综合评估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能较好的对每一位患儿所制定的方案给予对患儿予以运动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疗,手功能训练,头针、体针等针灸治疗,水疗,高压氧治疗,引导式教育等等综合康复治疗。能适时转诊,无一例医疗意外、医疗纠纷及其医疗差错。与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我康复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均能视患儿如亲人,工作期间热情、耐心、细致,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好每一位患儿家长的家庭康复训练培训指导,对每一位康复治疗后的儿童都进行电话追踪、随访。

  三、用实例汇报康复工作:

  列举两例儿童康复训练前和训练后情况:

  1、李xx,女,4岁6月,住平江县三阳乡石坪村,家长姓名:李xx 电话:15873xx74

  患儿因至今不能独站于5月10号开始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适应性差,表情欠丰富,可逗笑,无出声笑,患儿四肢痉挛,肌张力二级,头部、躯干控制能力差,内收肌、跟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较丰富,能出声笑,头部、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四肢肌张力有改善,但仍呈1级增高,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初期评估7分,末期评估12分,提高5分。

  2、余xx,女,2岁4月,住平江县城关镇北街43号,家长姓名:余xx 电话:xx017227012

  患儿因脊髓肿瘤术后于5月10开始入该康复项目行综合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环境适应性欠佳,无主动交流,拖腰坐,双手精细活动差,不能独站,不可独走,躯干控制欠佳,双下肢肢体肌力I+级,内收肌、跟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我院行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丰富,主动交流,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能独站,开始独走,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

  四、工作中的不足:

  1、康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其他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乡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没有专职残疾人工作者,导致部分康复项目的任务完成难度加大。二是康复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对我县的康复工作一贯支持,但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儿童康复经费的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多数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三是康复训练与服务能力及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基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网络尚未健全,无康复中心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未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

  2、20xx年康复工作结束了,康复工作没有结束,我们会继续做好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视每位患儿情况适时组织对其进行家庭训练指导、评估、回访等后续工作。

  3、进一步提高康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康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同时将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以更好的开展康复工作。

  4、我县康复服务项目、康复服务水平、康复服务能力与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广大农村贫困残疾儿童享受的康复服务还微乎其微,特别是那些贫困的、重度残疾人的康复,因没有完善的、更加优惠便利的医疗保障体系而无法获得有效的康复服务。敬请市、县残联予以更好的关注。

  我院领导极度重视,高度关注下,经过康复中心全体医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度已经圆满完成“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及其康复中心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工作。残疾儿童是康复事业的永恒主题,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高尚的事业,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圆满完成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计划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不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良好局面,更好的为广大的残疾儿童服务,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家庭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2

  一、送教对象

  送教上门对象为:具有本县户籍,经县教育局残疾儿童专家评估委员会认定,不能坚持到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包括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和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残疾儿童少年)。

  二、送教原则

  1、免费教育原则。送教上门属国家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范畴,由学校免费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2、普特结合原则。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相互配合共同负责区域内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3、一人一案原则。送教服务须在家长认可和配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人一案,开展相应的有针对性教育服务。

  三、送教内容

  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三类课程标准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送教对象情况,由送教学校和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确定合适的送教内容。

  1、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首次送教上门,要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现状,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残疾类别和个人潜能,做好相关专业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学计划。

  2、明确具体送教内容。教师开展送教服务时要为服务对象送学习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一般应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方面。

  3、强化家长教育意识。要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和法律意识,引导家长密切配合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教师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基本康复训练技能,并根据教学情况布置好家庭训练。

  4、送教学校要根据服务对象个别化教学计划和具体情况,确定每学期送教上门时间和课时,保障按计划完成送教任务。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送教原则上达到每月2-4次。

  五、工作步骤

  1、确定送教上门对象:每年5月上旬,由县残联将当年8月31日达到入学适龄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资料整理汇总后,造册交县教育局,要确保登记资料的真实有效。

  2、落实送教教育机构: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由县教育局成立专门评估组织、统筹安排,参考家长意愿、家庭状况、儿童情况、残疾类型等因素确定每一名儿童的送教责任学校。各责任学校要及时与送教对象家庭签订送教协议,确定送教内容和方式,并形成具体方案,做好过程记录,建立工作档案。条件允许情况下,在大型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具、学具、康复训练设备和图书资料等。

  3、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每年9月启动送教上门工作,建立学籍。9月20日前各校将送教上门教师、学生及《方案》报我局基础教育科存档。为方便管理,可单独设立送教班。责任学校要成立专门送教上门工作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本校送教上门工作。要根据送教对象康复情况确定送教周期,每次送教安排3-4名热爱特殊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关心残疾学生、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及辅助人员。实现一生一档,认真填写《------学校送教上门手册》,对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教学过程、方案调整、训练记录等图片音像资料列入档案,并妥善保管。

  4、做好工作成效拓展。定期进行个案对比评估,及时调整教育方案,鼓励康复效果好的学生定期到特教资源中心或资源教室进行集中康复训练,参与社区(村镇)生活体验,促进伙伴交流和融合教育。

  六、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

  为开展好区域内的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和精准服务工作,由教育局负责统筹“送教上门”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2、部门配合

  相关部门要将文件精神传达到送教上门服务区域所在地政府(乡镇、村),当地政府要积极支持配合送教上门工作;各责任学校对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津贴发放等工作给予支持。将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其生均公用经费用于送教上门工作。

  3、经费保障

  送教上门经费由主管部门根据送教学生数核拨,专款专用。学生家庭及个人不缴纳任何费用。送教上门经费主要用于:(1)购置相关教学设备、教材、慰问品;(2)补助送教人员课时费(3)送教上门人员的交通费、差旅费。

  4、教学保障

  承担送教上门的责任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每学期初、学期末各召开1次业务指导组及送教上门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学期中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教研工作会议。

  (2)教研部门和特教学校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送教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业务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加强对送教上门的过程管理和业务指导。要特别突出对送教教师的康复知识培训,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能力。

  (3)把握“送教育、送知识”和“送关爱、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与送教服务家庭沟通,让残疾儿童少年的监护人明确送教上门的意义和自己孩子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

  (4)建立“送教上门”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评估资料、教学过程等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5)保证“送教上门”时间。送教对象的教学时间由送教教师与家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达到每月2-4次,每次教学时间不少于60分钟(包括学生教育教学时间、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指导等)。

  5、加强指导和督导

  由县教育局定期组织人员对各责任学校的“送教上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将送教上门工作列入对各责任学校检查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3

  一、康复救助范围

  具有县户籍(居住证),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和孤独症儿童。

  二、康复救助内容

  (一)机构康复训练。由定点康复机构为救助对象提供功能训练,运动、认知、沟通及适应性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

  (二)辅助器具适配。为视力残疾儿童验配助视器;为听力残疾儿童验配助听器;为肢体残疾儿童装配假肢或矫形器,适配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三)医疗手术补助。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有需求的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等,对医保报销后个人自费部分给予一定补助。

  三、康复救助标准

  (一)机构康复训练

  1、听力、言语、智力和孤独症儿童康复:康复训练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0元。

  2、脑瘫(肢体)残疾儿童康复:康复训练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0元。

  (二)辅助器具适配

  1、听力残疾儿童:为适合佩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儿童配发助听器。助听器救助标准每人不超过7000元。每人仅限1次。

  2、脑瘫(肢体)残疾儿童:根据适配机构评估,为肢体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假肢、矫形器、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适配辅助器具。

  (三)医疗手术救助

  1、人工耳蜗手术补助。为有手术适应指征的听力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等相关费用报销后,自费结算部分,予以一次性补助1万元(1万元以内实报实销)。每人仅限1次。

  2、肢体残疾矫治手术补助。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足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导致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及脱位、脊柱裂导致下肢畸形等实施手术的.,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等相关费用报销后,自费结算部分,每年予以一次性补助10000元(10000元以内实报实销)。每人每年仅限1次,每人手术累计救助不超过3次。

  四、资金来源

  补助资金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其他康复资金中列支。所有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验收核发”的管理原则。对项目未实施或未实施完毕不得报支;违反项目规定的不合理支出不得报支;支出票据不规范的不得报支。对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截留、挪用项目专项资金的,财政部门有权拒拨资金,监察部门对群众有反映的问题要重点查处,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有效、安全、规范运行。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4

  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指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的对象为符合入学条件,且持有残联部门发残疾人证(登记)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确实无法到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需专人护理,但基本具备接受教育能力,且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周岁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中重残少儿”)。

  二、服务目标

  送教上门服务是以送教学校教师为主,乡镇、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施教队伍,为中、重残少儿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身体康复等教育及训练课程,发展其教育潜能,提高认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训练,让中、重残少儿享有享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三、服务原则及时间

  (一)服务原则

  1.就近原则:按学校服务地段就近送教。

  2.自愿原则:尊重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学校与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平等协商,签订送教上门协议书。

  3.免费送教原则:送教上门属义务教育范畴,对接受送教的家庭及个人不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免费教育。

  4.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

  5.医教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康复训练与实施义务教育相结合,兼顾学 习与康复。

  6.因人施教原则: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制定个别计划,循序渐进施教。

  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以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

  (二)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原则上按每月2次,每次3课时(包括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等)开展送教工作,每学年不少于60课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制定送教服务工作日程表,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送教服务。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送教时间的,要及时与送教对象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并另行确定送教时间。

  四、送教内容

  送教上门老师应根据每个中、重残少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中、重残少儿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等。

  (一)教学内容

  学科类知识:送教教师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二)康复训练

  针对残疾类别、程度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计划,设置相应的教育康复课程。教育康复课程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进行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主要以认知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认知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康复训练课程主要是动作、感知觉、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生活适应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保健指导

  送教老师或送教志愿者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采取医教双向、家校合育的办法。各送教学校要积极与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等医疗部门联系,开展医教双向服务工作,即医疗康复机构定期到家送医疗康复,学校定期到家送教育。

  五、送教形式

  多形式开展服务。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远程互动,精准送教。

  (一)集中送教。可以选取居住地集中的某个家庭、社区场所或资源教室作为集中送教点,由家长带孩子到送教点,采取一对多形式集中送教。

  (二)分散送教。对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少年,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三)远程送教。对因在康复机构、长期居住外地等原因不方便教师进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 互动等方式,开展远程课程资源同步辅导,实时指导教育康复训练。

  六、保障措施

  (一)将“送教上门”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同等享有每人每年陆仟圆(6000元)的财政公用经费的拨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送教教师购买意外保险费、交通费、误餐费等。

  (二)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对承担 “送教上门”工作的学校在 师资、经费 、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每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及以上送教人员,白天时间进行。各送教学校积极协调乡镇政府、村委等部门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要结合实际做好“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等条件下职称优先评聘。

  七、实施方法

  (一)加强领导

  成立上林县教育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教学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办公室主任由覃志金同志兼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我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各义务教育学校、特教学校也要成立“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共同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

  各送教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选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三)精准施教

  1.各学校要全面排查本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 ,对失学辍学学生因人施教,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轻、中度残疾适龄少儿及时通知他们到普通学校或特教学校读书。

  2.对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残疾适龄少儿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

  3.对不适宜送教上门的多重残疾适龄少儿,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提出缓(休)入学申请,经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后送教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审核同意后,报县教育局审批。

  4.对县残联无法提供名单的无证的适龄残疾少儿,经乡镇人民政府、村委排查出来后,我局再将任务分配到各相关学校,全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体系,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负责人与具体责任人。在工作中,要积极从各方面为送教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切实保障 “送教上门”落到实处。

  (二)制定方案。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按照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的分配情况及有关表格,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制定学校的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包含送教服务负责人、学生名单、具体实施教师、送教时问安排、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等内容。各学校送教方案于2021年9月24日前报县教育局基教股。同时,每个月的28日前,各送教学校要上报本月开展送教有关图片、送教内容等相关材料到县教育局基教股邮箱:

  (三)建立档案。送教学校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送教上门”工作图片等。

  (四)加强考核。送教上门服务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内容,县教育局将加强考核监督,不定期组织巡回指导和检查督导。各学校要把送教服务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并在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五)确保安全。要高度重视送教服务教师人身安全,加强对送教服务教师人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原则上开展送教服务入户 时,至少要两人同行。教师在送教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县教育局,联动解决。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5

  2021年,任城区被确定为省级“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试点区。“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新时代残疾儿童康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任城区被纳入全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地区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残联文件精神,区残联、区卫健局、区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不断探索创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市、区两级残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督导小组,定期督导项目进展情况。

  任城区妇幼保健院作为承担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服务项目的实施单位,多年来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探索中寻求新发展,行业内首次提出“做女性全生命周期保健”概念,按照全生命周期保健服务链条关系,全面实施“临床带保健,保健促临床”发展理念,同时将中医植入临床保健,使“保健、临床、中医”三驾马车多轮驱动齐头并进。一次次在医院遇到危机时,势如破竹,挽救医院,促进了任城区妇幼健康服务事业发展。

  专科优势赢得先机 统筹策划闭环管控

  近年来,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在儿童早期干预、残疾预防和康复救助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五位一体”助残服务模式的创新成果在行业界得到了充分印证和中国妇儿工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的认可,并授予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培训基地”荣誉称号。针对省级“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在区残联的正确指导下,依托妇幼三级网络,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遴选业务骨干,组建由医师、康复治疗师、幼儿教师、心理教师组成的专业干预团队,制定工作方案,抓细节、定流程,以“快节奏、高效率、见实效”全面落实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筹备、落地工作,全力保障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服务项目顺利开展、科学实施。

  在“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实施过程中,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充分依据自身重点专科优势,借助妇幼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平台,组织辖区镇街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主任多次召开“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座谈会,明确残疾儿童早期筛查的意义和转诊的必要性,提高基层儿童保健人员残疾预防意识,全面实施“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管理,闭环管控,做到“早发现、早转诊、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实现“精准筛查、精准诊断、精准干预”,确保残疾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干预效果。

  服务前置重在预防 源头管理疏而不漏

  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的`实施重在一个“早”字,关键在“预防”。任城区为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重点加强婚前、孕前的健康宣教和健康检查,近年来持续保持免费婚检率10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100%;与此同时,从孕期抓源头,严格执行“绿、黄、橙、红、紫”五色专案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风险程度在《母子健康手册》上进行标识,分级管理,重点人群专人专案、动态监测,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筛查服务。

  在0~3岁儿童健康管理上,结合母子健康手册的使用,对辖区医疗机构做好儿童残疾筛查培训。对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依据不同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制定个别化随访频次和随访内容,及时关注和跟进高危儿的体格、精神、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全面开展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预警征、DDST、克氏量表筛查,对筛查出可疑或异常儿童进行及时转诊。通过医学诊断及评估确定早期干预服务对象,接案建档,进行康复干预前评估,根据教育评估和家庭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干预计划,提供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庭环境评估与康复指导等服务。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人群,不断提高儿童健康质量。对残疾儿童给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系统的康复干预,以促进良好发展。

  夯实内功增强技能 特色干预提升效果

  任城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中心(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在区残联、区妇幼保健院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积极参与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组织服务人员系统学习《山东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规范》,不断实操演练,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康复模式,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对项目内儿童进行系统评估,与家长签订服务协议,制定康复方案。在做好个体训练的同时加强亲子同训,采用亲子游戏、亲子运动、亲子手工、感统训练、引导式教育、融合教育文化课、奥尔夫音乐教育、言语治疗等多种形式提升残疾儿童康复质量。充分借助任城妇幼中医特色、开展“儿童健脑益智推拿”绿色治疗。定期举办家长课堂、实操培训,普及儿童养育及教育知识、康复基础知识,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并进行不定期家访,形成“机构干预为主、家庭同步参与”的干预模式,多方位提升干预康复效果。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加大力度稳步推进

  任城区还通过融媒体扩大对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制作项目宣传版面、宣传折页、专题片、微视频等向全社会普及早期试点干预项目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惠残助残政策,扩大宣传面,争取让更多有需求的儿童享受政策。

  任城区早期干预试点项目自实施以来,持续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力度,不断完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内容,准确发挥中医药在康复诊疗的特色作用。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全体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技术水平、贴心的优质服务也赢得了残疾儿童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此项目也在任城区残联、区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下卓见成效、频出亮点,逐步形成了一个个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助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的稳步推进。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总结6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2022年省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残联以“三个确保”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日前,据了解,我市已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535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目标 任务 ,完成率 为109.15%,赢得了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精心准备,确保部署到位。

  今年 1月,市政府残工委制订下发2022年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暨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工作会议,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残联与各县区残联分别签订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目标责任书,为提前完成省定目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有效跟进工作进度,市残联对各县区残联、定点机构儿童康复转介情况和服务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对完成较慢的县区进行通报。

  澄清底数,确保应救尽救。

  市残联充分发挥牵头、组织、指导作用,调动一切力量,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和康复转介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作用,全面做好春节期间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摸底排查;加强与卫健体部门对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工作;充分调动各定点机构的技术力量,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残疾儿童健康检查和康复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各县区残联康复部经办人员,本着让信息多跑路、到场办理转介手续最多跑一次的原则,积极主动为残疾儿童办理转介手续。

  跟踪督导,确保安全管理。

  市残联全面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做好排查、封闭管理工作,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切实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组织抽调专人检查、抽查或暗访定点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不出现安全和疫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