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20 09:57:35 总结 我要投稿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5篇)

  时间一晃而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告一段落了,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5篇)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1

  为按照《关于印发<20xx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深入开展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搭建“大数据平台”,加快农村数字化脚步

  一是加快县级数据平台建设。县数据资源(政务服务)管理局积极全县范围内展开数据归集工作,按照“应编尽编、应归尽归”的原则,目前全县已归集政务数据总量5169万条,归集电子证照种类65类45万余条,为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及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实现政务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积极做好5G基础设施建设。截至11月30日,萧县已建设完工5G基站14座,施工中5G基站6座,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建设完毕。

  二、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

  一是聚焦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坚持动态认领和编制政务服务实施清单,萧县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24599项100%达到“四级”办理深度,依托“皖事通办”平台,采取电子认证、“快递+政务服务”等方式全部事项实现网上全程可办。二是聚焦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坚持完善和落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部署要求,积极跟进市局进度,全力推进更多的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三是聚焦服务更加到位。立足萧县实际,坚持服务前移,做好服务“最前一米”,变“被动反应”为“主动服务”。在大厅入口处前移志愿咨询服务台,组织帮办代办人员和志愿者热情主动提供事项咨询、办件发号、办事引导等服务,尤其兼顾好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众的需求,采取必要的线下补充手段,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门好找、脸好看、事好办”。四是聚焦服务更加多元。严格执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引,积极落实以移动端为引领,电脑端、窗口端、自助端、电视端的“一源五端” 线上线下服务要求,聚力推进“7×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随时办”服务。

  三、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功能

  一是聚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萧县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303个均已实现标准化建设,各级政务服务事项线下100%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县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综合窗口运行模式,开设“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便民服务”3个“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综合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乡、村两级事项“一站式”办理,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根据国家政务服务评价工作指南和政务服务工作规范,积极落实“好差评”制度,做到线上“一事一评”、线下“一次一评”,倒逼各项服务再提升再优化。目前,全县“好差评”好评率100%。

  二是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积极对标对表上级要求,同步推出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提供“开办餐馆”“开办旅馆”等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公布标准化办事指南及流程图,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目前,已实现127个事项“一件事联办”和1764个事项“一件事导办”,20XX年,努力实现更多“一件事”告知、申请、受理、审批、办结、送达等全过程一次完成。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建设萧县大数据平台。尽快建立、完善我县大数据平台,加大大数据归集共享力度,将纳入数据归集目录范围内的政务数据全量归集至县公共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快归集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电子材料归集运用脚步,优先推广电子材料应用。真正为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创新等政府决策参考提供有效支撑。

  二是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提升。全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有序推行帮办代办。进一步简环节、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限,做好“网上办、就近办、自助办、一次办”。努力实现更多的事项“全程网办”。落实7×24小时不打烊服务。继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2

  为推动我区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区商务局聚焦农村产品上行,优化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我区推进电商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农村电商产业特色更鲜明。

  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工作、稳步推进,提升电商内生带动能力

  1.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工作,提升电商扶贫成效。20XX年电商扶贫到户项目3个乡镇上报了5个到户项目(狸桥镇金凤村电商综合网点、狸桥镇众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杨柳天龙湖家庭农场、溪口新常态茶叶有限公司、宣城市溪口凤凰坑茶叶种植家庭农场)共帮扶4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总计收购农产品金额37.62万元,兑现奖补资金30073元。

  2.加强电商人才培训,提升站点服务能力。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局开启多措并举的电商培训思路,在培训内容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电商专管员、电商站点、电商企业根据服务性质进行差异化培训,目前共举办10场电商专业培训,共培训239人同时将“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电商专家下乡”云课堂,帮助站点、电商企业及时学习新办法。

  3.摸清农产品信息,建立电商扶贫信息卡。按照先贫困村,后非贫困村的工作思路,5月共摸排892家业专业合作社和387家家庭农场农产品信息,对766户贫困户建立农产品信息登记卡,其中13个贫困村共摸排4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79家家庭农场农产品信息,对106户贫困户建立农产品信息登记卡。

  (四)开拓思路、多措并举,打造农村电商新亮点

  1.建立牢固的电商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电商企业与相关农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达成稳定的购销协议,目前龙武、堆草堆等电商企业与多家专业合作社、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群众有稳定的购销行为,收购约393户贫困户的农产品,户均增收约2000元。其中“堆草堆”创始人荣获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安徽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安徽省创业创新大赛亚军等奖项。

  2.打造微信小程序,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5月25日,宣州区商务局、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共同打造的“宣州扶贫馆”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根据前期摸排的贫困村电商扶贫农产品信息卡和本身工作积累,不断上新我区优质的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目前,入驻“宣州扶贫馆”的商品涵盖宣州区10个贫困村及其他地区共80件商品,在售商品48件。并为本地残疾人、本地农村网络红人开设帮扶专栏,已有3位残疾人及2位网络红人入驻扶贫馆。开设贫困户一户一卡专栏,展示贫困户农产品信息,提供帮扶对接服务。小程序用户数1483位,订单2398笔,总销售金额558401元,其中带动销售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金额超20万元,直接帮扶贫困户3户、贫困村9个、通过电商站点帮助贫困户近50户。

  3.加强电商扶贫宣传工作。一是帮扶残疾人群体开展电商活动,通过“线上推广+线下地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工作。二是与宣城电信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有序推进电信ITV电视渠道打通工作,进行宣州区贫困村扶贫产品的电视端推广工作,目前已上架5款产品。三是在快手平台建立贫困村宣传公众号,发布了两条小视频宣传溪口四和村高山茶产品。接下来继续发布贫困村特色农产品宣传视频。

  二、下一步计划安排。

  1.加强信息收集以及及时更新工作。建立电商扶贫农产品信息卡月更新制度,及时更新和上架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做到动态调整、及时更新。

  2.加强对小程序宣传工作。目前“宣州扶贫馆”小程序上架后,目前订单量不大,为更好发挥小程序的作用,提升电商扶贫带动能力,我局将加强对小程序的宣传推广,加强小程序与有需求的企业直接对接,增加农产品销售数量。

  3.抓电商精准扶贫到户项目。推动电商龙头企业带动扶贫,推行“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模式,组织电商扶贫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和引导电商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尽可能地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3

  20XX年,市数字乡村建设中心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工作,积极转换机构职能,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袁家军书记提出的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着眼于“整体”,力求“智治”要求及衢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决策部署,从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实现“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的要求出发,坚持以数字赋能“三农”为主线,统筹整合资源、强化部门协调、注重向上沟通,全年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村播”工作持续领跑全国、数字乡村顶层设计越发完善、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干部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推进数字乡村谋划建设工作。一是强化借智借力,完善顶层设计,先后与阿里巴巴、华为等数字经济巨头开展对接合作,充分用好其行业龙头地位,切实统筹市大数据局等职能部门,进一步细化完善《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组织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调研和座谈会,部署落实《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起草工作,市数字乡村建设中心全力以赴做好方案的谋划起草工作,目前已形成初步的方案框架构建;二是强化典型引领,激发内生动力,9月23-24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工作交流会议在衢州召开,本次会议是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工作机构改革以后首次全省性会议,市数字乡村建设中心作为全省典型代表发言,10月20-24日选送推荐衢州房地信息系统参加20XX省农博会“数字三农”展馆集中展示,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组织编写了20XX年衢州市“数字”三农建设典型案例汇编,并印制2000册在全市推广宣传;三是强化示范带动,狠抓项目建设,柯城区、衢江区、常山县、江山市均谋划实施投资亿元级别的重大数字化项目,集中程度在全省排名靠前,其中柯城区实施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一中心三平台二园区”项目,衢江区实施省级乡村振兴(柑桔)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项目,江山市实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常山县建设以数字农业为核心、农旅创新为引力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园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市1个(衢州市)、示范县1个(常山县);累计有柯城区、衢江区、常山县、江山市等4个县(市、区)被列入省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县,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柯城区、常山县、江山市被列入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其中柯城区被列入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

  (二)全力做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按照“全覆盖、树标杆、深耕耘”的思路,持续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做好20XX年度全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工作的通知》,并将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列入《衢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XX年工作要点》和市对县乡村振兴考核内容;目前,全市已建成益农社1505个,其中柯城区177个、衢江区277个、龙游县267个、江山市315个、常山县202个、开化县267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扎实推动益农信息社示范站点建设,重点按照“六升六好”的标准,打造“六个标准”升级版,建设“六个好站”服务点(公益服务好站、便民服务好站、电商服务好站、产业服务好站、乡村治理好站、信息集成好站),全年累计完成特色示范站点创建任务30个,授予“衢州市示范性益农信息社”称号并汇编成画册进行宣传,为打通数字乡村五级体系夯实基础;江山市新塘边镇外坞村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占小芳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评为“助力抗疫”专项奖励活动人选,是全省18位人选之一,也是我市唯一一位入选的村信息员。

  (三)强化政务平台建设不松懈。高度重视“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政务网”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市农业农村局版块”两个政务平台的信息发布和维护工作,确保不发生网络安全事故。一是细化分工明责任,针对原来两个网站部分栏目因超期未更新而被通报这一突出问题,会同局办公室下发了《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政务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衢农办〔20XX〕10号)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市农业农村局部门版块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衢农办〔20XX〕12号)两个管理办法,明确了两个网站的职责分工和更新频率,要求每个处室(中心)指定一名专职信息员进行信息报送和发布等维护工作;二是督促通报抓落实,坚持每半个月对政务平台的信息报送和发布提供情况进行通报,督促该项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完善功能提质量,针对局政务网迁移到省政府的网站集约化平台后在运行使用中发现的页面布局、Logo设计、图标美化、栏目展示及不符合规范表述等明显问题,持续不断与开发人员沟通并及时解决,网站整体的美观程度和实用性有了较大的提升。一系列举措实施后,局政务网站在历次检查中均为合格以上等次。此外,持续做好农民信箱、万村联网、每日一助等日常维护工作。

  (四)牵头开展全市“村播”工作。采取“基地+飞地”搭建“村播”平台、“培训+造星”培育“村播”人才、“政府+主体”组织“村播”活动、“标准+优选”配套“村播”产品的形式,创建“1+N”“村播”学院7个,打造各级乡村振兴综合体16个,“村播”教学实训基地21个,各类标准直播间180多个,建立杭州云上常山飞地直播基地等“村播”飞地5个;引进浙江妙趣互娱电子商务公司等优秀“村播”企业15家,培育“村播”学员1.4万名,孵化出一批如“浙江杨半鲜”“山村小俏”等影响力较大的主播和近300名带货农民主播;开展系列“村播”活动2300余场,全市1200多个农业主体开展直播活动;打造四省边际直播品牌馆,汇集全国地标性名优农副食品600多款;以盒马标准筛选“村播”供应链企业275家、不同规格农产品1000多种;印发《衢州市村播人才支持奖励政策》《衢江区村播人才“繁星”计划培育办法》《关于青石镇加快打造直播小镇的八条政策意见》等“村播”专项扶持政策;上线全国首部“新农人、新农具、新农活”村播教材;“双十一”期间全国共19个村播基地参与直播带货,衢州基地农特产品销售超3000万,位居全国第一;1-11月,全市电商网零额331.5亿元,同比增长33.6%,增幅居全省第一,超出全省平均20.3个百分点。截至12月初,全市村播带货总量超18亿元,其中农特产品超5亿元。

  (五)争当抗疫创文保供先锋。积极开展“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无烟机关创建”等工作,以“有礼先锋”品牌创建为引领,扎实推进“红色物业联盟”工作。一是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在年初的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体干部职工从年初二起中止休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部署要求,主动靠前、上下联动、全员发动,以严格措施全方位落实“一级响应”,统筹协调高效作战;从正月十四起每天组织干部职工到东港街道凤凰社区开展“包区清楼”行动,借助红色物业联盟机制,做好社区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控死源头、控牢流动等工作,按照“定点定岗定责作战图”的要求,精准开展防疫工作;二是认真服务创文工作,积极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要求,持续组织开展创文集中志愿服务、社区服务、路口执勤、信安湖巡湖等活动,自觉遵守“衢州有礼20条”,积极投入创文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12月16日,我中心徐斌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衢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三是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积极参加“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开展粮食、生猪、8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排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换届等工作,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抓好农业生产保供和农民持续增收、平稳推动村级换届选举,精准解决各类问题32个,撰写的2篇调研报告得到局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六)稳步推动乡村夜经济发展。提早谋划提前布局,积极做大美丽乡村夜经济,搭建“两山”转化新通道。一是认真摸清底数,完成前期初步调研工作,我市乡村夜经济发展主要以美食民宿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驱动、以美丽景色为纽带,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夜经济案例。如柯城石梁柑橘小镇、智多张西、荆溪围棋谷、七里民宿集群、灵鸳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衢江杜泽老街、莲花农旅产业综合体,龙游溪口老街、未来乡村社区、红木小镇,江山四都夜排档、廿十八都古镇,常山东方巨石阵景区夜游、金川街道徐村村紫薇花海,青石镇特色夜摊、长风渔家乐一条街,开化长虹“网红”星空、开化下淤民宿、水上乐园、艺术家文创基地等,这些乡村夜经济利用区位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出品乡村农家菜、购生态土特产、住特色农家院、赏多彩乐趣活动、游美丽乡村景观等系列体验活动,把美食、民宿、融入本地文化元素,拓展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激活乡村夜间经济新引擎;二是全盘谋划工作计划,下一步在全市发展以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夜健为主题的乡村夜经济发展格局,以乡村美景动人、以乡村民俗感人、以乡村美食馋人、以乡村优品醉人、以乡村美宿留人、以乡村环境养人。

  (七)全力抓好支部党建工作。统一支部党员队伍思想认识,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忠诚教育,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一是抓主体责任落实,明确党建主体责任,与分管领导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落实好“一岗双责”,结合支部调整,明确支部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分工,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二是抓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定期组织党员开展重点学习活动,严格按照局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每周开展夜学活动,力求学习“眼到、口到、心到”;三是抓制度建设,规范落实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议,开展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和进行一次党课学习。定期召开支部党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活动,按要求参加局机关党委组织的党建示范点参观学习任务;按要求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新转入党员2名,无新发展党员。

  (八)做好其他工作。一是完成农技110建设纪实资料汇编,组织专人负责收集、汇总、编辑衢州市农技110发展历史资料,形成农技110建设纪实资料汇编,展示我市农业信息服务成果;二是全力做好局视频会议及网络保障服务,确保全局视频会议设备正常运转及办公网络畅通,全年累计开展服务200余次;三是全面完成局电脑更新换代,协助做好全局国产计算机更新换代工作,完成124台计算机的安装更替;四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充实数字乡村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一)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区)乡村数字化基础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各地区机构设置不平衡,自今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后,市本级成立了专门的数字乡村建设中心,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和开化县五个县(市、区)将数字乡村和人才科教合并成一个中心,龙游县数字乡村职能并入到产业科;另一方面,各地区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推进不平衡,目前柯城区、衢江区、常山县、江山市均已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的数字化发展项目,柯城区、衢江区、常山县已经完成项目招标并正式进场,开化县也通过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政策谋划钱江源数字三农产业园项目。

  (二)信息进村入户深入推动难度大。目前我市的益农信息社行政村覆盖率均已达100%,益农社紧扣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核心需求,在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等四类服务方面取得到了一定成效,但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需求方面还存在差距。如何进一步深入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发挥益农社服务效能、打造数字乡村基点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攻坚。

  (三)政务平台管理存在短板隐患。一是联动审核环节不健全,当前两个政务平台的管理和分工均已明确,因不及时更新而被通报的情况已基本没有,但是仍存在有信息文字“存在严重表述错误”等被通报的隐患;二是网站信息员队伍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被动更新、突击更新、扎堆更新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三是市县联动信息发布机制还未形成。

  (四)“村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村播”工作体系运行效率、质量、水平不高,堵点难点研究不够,工作措施和方法不精准;二是“村播”产业闭环尚未形成,供应链保障能力还很脆弱,未形成稳定运作体系;三是“村播”人才体系总量级偏小,头部、腰部主播比重偏低,网红培育措施不够精准,主播带货成效不够明显。

  (五)乡村夜经济发展尚在萌芽状态。一是发展方式较粗放,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优势不突出,夜经济品质不高;二是业态模式较单一,以夜间餐饮为主,缺少文体康养等消费载体,乡村文旅融合程度不深、资源整合力度不大,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推动夜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三是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功能性照明、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配套服务设施相对薄弱。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以“八八战略”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七届八次会议精神,主动对标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按照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总体部署,实施“五提行动”,全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一号工程”,让“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重要力量。

  (一)数字乡村提速攻坚行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数字乡村建设顶层设计,印发出台《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数字化转型,整体提速全市数字乡村发展;二是加强项目推动,强化数字乡村特色项目谋划实施,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县域发展特色,建设一批数字农场、数字牧场、数字村庄等重大项目;三加快试点示范,加快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县和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示范创建,做好柯城区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创建工作,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新路子,打造一批“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新样板。

  (二)信息进村入户提升推进行动。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开展衢州特色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的广覆盖、多样化、接地气等特点,加强与“乡村振兴讲堂·村情通”等“三通一智(治)”体系、基层治理“四个平台”、“雪亮工程”等资源整合,打造为农业务集散地、涉农数据汇聚点、数字乡村服务基点,数字赋能益农信息社提升工作,进一步释放益农社服务红利。

  (三)政务平台提标改造行动。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务网站内容管控,坚定不移抓好网站运行情况定期通报工作,持续不断完善网站功能,采用技术手段对信息内容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阻止问题,从源头上阻断重大隐患。二是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局政务网站安全等级状况进行测评,确保网站健康运行。

  (四)“村播”工作提档扩面行动。围绕“村播”产业发展痛点难点,构建“村播”产业闭环,形成“村播”发展新局面。一是完善“村播”政策体系,加快政策出台力度,加大政策兑现力度,不断优化“村播”营商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村播”发展的局面;二是强化村播活动统筹,围绕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要赛事,排定全年工作计划,加强统筹指导;三是优化人才选育体系,持续开展“村播”普及教育,“精品化”“小班化”“实操化”培养一批本地主播,同时对“村播”推进办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四是打造“村播”发展联盟,建立由主播、MCN机构、供应链企业、平台运营主体等代表组成的“村播”产业发展联盟,形成“村播”良性循环格局;五是打造四省边际直播品牌馆,以品牌馆建设统筹全社会“村播”资源,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体系+标准化体系+可追溯体系+商品化处理体系”的完备“村播”产、供、销体系;六是筹划举行全国“村播”高峰论坛,为“村播”发展把脉问诊,引领“村播”产业健康发展;七是举办1+6“村播”大赛,持续扩大影响力。

  (五)乡村夜经济提质发展行动。按照《关于加快发展美丽乡村夜经济的指导意见》(浙农办发〔20XX〕10号)相关要求,大力培育美丽乡村夜经济,创新消费场景,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市场提振复苏。一是规划引领,建立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统筹农业农村、文旅、发改、住建、环保、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理顺发展机制,同时要求有条件的县(市、区)编制乡村夜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区域特色、功能布局、配套业态,找准定位,做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二是政策推动,加大对乡村夜经济建设的政策扶持,对公厕、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加大夜经济项目招引力度,引进主体进行企业化经营;三是项目带动,推动美丽乡村、电商、文旅等专项资金支持乡村夜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推动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较好的大项目落地,提升乡村夜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四是强化融合,把文化、旅游、康养等作为重要元素植入夜间经济,丰富乡村夜经济内涵,构建以“夜食、夜购、夜赏、夜娱、夜宿”为主题的乡村“五夜”产品体系。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4

  为深入学习贯彻“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下基层”“四下基层”的群众工作方略,有效解决当前阜南县64.5万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及时知晓村务动态,党的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到农村,村民意见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受理,村务村情不能有效为民所知、受民监督,线下村委会不能有效统揽村情、村务、服务管理村民等问题,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阜南县于20XX年开展“智慧村里-数字阜南乡村治理”建设,借助大数据打造“智慧村务”,架设干群融合“连心桥”,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探索创新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

  一、智慧村里简介:

  “智慧村里”通过智慧城市暨智慧阜南建立线上干群沟通平台,建成一个以村为单位,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线上村委会,践行数字乡村和数字治理的创新探索,主要职能是宣讲政策、收集意见、破解难题、服务百姓。“智慧村里”根据群众需求,设置“公告公示、线上村务、先锋园地、务农互助、外出务工、我的家乡、外出登记”等8个相关版块,方便村民获悉上级政策、参与村庄治理、提交意见建议、开展邻里互动、了解村务公开、进行信息发布、参加群众会(阜南夜话)、监督村级事务等活动,促进村级管理服务政策透明、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智慧治理、发展共建,让服务群众由线下转为线上、由适时转为实时,努力为办事程序做“减法”、服务质量做“加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村级治理智慧化、数据化、便民化、常态化。

  二、主要板块功能介绍:

  智慧村里有完整版APP和轻量版“一村一码”,其中:

  (一)APP功能:

  1.公告公示:对县、乡、村三级与群众利益和需求相关的通知、村里公告栏的内容等及时公开,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到,接收到。如致在外务工父老父老乡亲的一封信、开展疫情防控的通知。

  2.线上村务:及时将村里动态、村务村事采取图片+文字的以论坛形式形式,将村里的动态及时传递给全体村民,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村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参与到村务中,拉近外出务工人员的乡情、村情、亲情。

  3.先锋园地:将村两委开展党的建设、党员活动、党建宣传利及时公开,动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决策精神,宣讲产业、就业、医疗、教育等扶贫政策,宣讲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例,注重在政策宣讲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4.务农互助:捐赠物资、各类救助、补贴补助等活动和政策进行宣传公开,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村民间互帮互助、打造和谐美丽乡村。

  5.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动态、本地企业招聘、人员返乡宣传等展示出来,为外出人员提供家乡服务,及时解决外出人员的工作、村务、村事等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远在外地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关怀。

  6.我的家乡。实现村两委对村民人员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也实现互相通讯,聊天等功能,形成以村为单位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二)一村一码

  一村一码在每个村(社区)生成一个服务二维码。村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扫一扫”功能,直接进行访问,查看有关功能:

  1.政策公告“码上知”。一码可查跟村民紧密相关的乡村概况、政策文件、招标采购、通知公告、工作动态、事物公开、脱贫攻坚、回应关切等内容,及时知道村里开展的各项工作。

  2.村情民意“码上说”。村民可以在本村圈子发帖跟贴,参与话题讨论,让一个村里的老少爷们在一个村级论坛里活动,并可参与村务主题活动,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3.破解难题“码上办”。居民的意见建议、遭遇的难事、信访投诉、咨询服务等都可通过码上“扫一扫”进行马上办,解决村里遇到的大事小事,破解村里矛盾难题。

  4.返乡登记“码上报”。实现对外出务工人员全员登记,包括身份信息、职业信息、务工地区、返乡安排等信息,做到疫情精准管控、精准防控。村两委可以及时对外出人员流动进行跟踪服务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三、智慧村里取得的成效

  (一)构建线上互动交流,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目前,“智慧阜南”累计注册用户75.6万,加入“智慧村里”板块用户数为56.1万人,“智慧村里”总访问次数 596万次,月活跃量13万人次,日均活跃量3082人次,累计发帖10.6万条。共发布政策信息1266余条、招工信息587条,帮助村民足不出户了解家乡政策和招聘动态。通过智慧村里消息群,村民可以在群内交流聊天、对家乡建设发表意见建议,村干部也可以在群内替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政策。对于在外务工人员,也可以及时通过智慧村里了解家乡发展情况、获悉政府政策方针、咨询行政事项办理、开展便民服务等,智慧村里受到了在外务工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基层突出矛盾

  阜南县328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一村一码”全覆盖,村码张贴发布在村宣传栏、公共场所和各类微信群。群众可以随时扫“村码”登录,参与村务治理,建言献策,乡镇也安排专人负责意见建议台账登记,及时处理回复群众意见建议。20XX年3月17日至31日,依托“智慧村里”平台开辟“群众意见建议一封信”收集活动专栏,活动期间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35条,目前已办结8029条,其中涉及环境卫生类1291条,基础设施类2563条,社会保障类734条,政策咨询类1498条,公共服务类558条,点赞肯定类316条,其他类1075条,六条未办结问题已转接相关部门正在处理。

  (三)助力疫情防控,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当前正值夏粮收获期间,为了让在外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免于两地奔波,减轻家庭负担,结合党史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智慧村里”平台发放《致在外务工父老乡亲的宽心信》,各村(社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不仅安排专人统计代收申请信息、登记汇总代收台账,还主动下户摸排留守家庭情况,帮助在外务工人员联系农业机械进行夏粮收割。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智慧村里外出登记46万人,推动已返乡人员7万人进行免费核算检测,摸清46万外出返乡人员行程安排、务工所在地。村干部可以随时跟踪返乡人员流动信息和核算检测情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大作用,在省疫情防控召开电视电话会中多次表扬阜南智慧村里的做法。智慧村里成为联系群众、督导村务、了解民意、纾解民怨的载体,形成基层数字治理新模式。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5

  根据《关于做好年度数字乡村发展和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系统梳理任务清单,结合工作实际,对20XX年度数字乡村发展和数字素养提升落实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面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一)加大优质数字文化资源供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普及。一是建设“吉林省公共文化一体化服务平台”(吉林文旅云),关联与群众最紧密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聚合省、市(州)、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便捷、丰富的一站式服务窗口。二是依托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平台,开展“吉林文物云”建设,提供一站式浏览、检索、数据挖掘与展示服务,促进吉林文物数字资源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对省博物院书画类部分典藏进行高清采集和活化,以沉浸式数字化技术和人机交互作为展示手段,通过音视频、动画、互动等媒体内容制作和组合应用,为观众提供数字化文化新体验。三是开展在线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在线文化品牌活动、在线美术展览、在线数字阅读等服务项目,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开展全民数字教育,全方面提升数字工作能力。以“20XX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为切入点,通过网上学习、专题讲座、线下宣传等形式,在省直文旅系统广泛开展数字教育,提升了广大干部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三)增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筑牢安全保护屏障。一是持续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周年等系列活动,动员省直文旅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参与,营造了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保护。积极参与20XX年网络安全督查检查,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杜绝安全隐患。同时对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系统查漏补缺,有效防范了失泄密情况的发生。三是如期完成195工程,从源头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

  二、深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强化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培育发展乡村数字新业态。一是持续开展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认定工作,截止到今年,认定总数达到162个。二是举办吉林省首届乡村旅游节,全省共开展乡村类节事活动203项,全面活跃省内乡村旅游市场,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开展“醉美吉乡”乡村旅游精品村融媒体宣传推广活动,组织部分省直媒体和网络大咖历时两周深入10个县区的19个景区,深入探索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助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三是把握权威发布和深度报道,组织中省直媒体和网络媒体刊发涉及乡村旅游稿件百余篇。依托“悠游吉林”新媒体矩阵,围绕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村、重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乡村旅游路线推荐等重点内容,累计刊稿1500余篇,累计阅读量460余万人次。

  (二)推进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展览,繁荣乡村数字文化。一是充分利用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打造乡村数字博物馆,截止到20XX年,12家乡村博物馆实现数字化展示,其中,8家在线对外开放。二是优化村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全覆盖,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三)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一是积极组织省内重点村镇代表参加文旅部举办的乡村旅游培训班、现场会、考察调研活动。二是组织举办全省导游人员电商直播带货培训和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数字素养和业务技能。三是依托文旅部吉林培训基地开展持续性的分阶段、分模块、分区域的乡村旅游人员培训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举措

  (一)存在的问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给旅游业带来极大冲击。虽然我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的频发散发,导致游客出游信心不足,乡村旅游客源受限。加之文旅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微型企业,在“暂停”与“重启”之间反复切换,恢复元气、恢复经营常态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下一步举措:一是持续开展重点村镇认定建设,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擦亮吉林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继续加大乡村数字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是持续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面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乡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12-19

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总结09-09

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总结范文11-02

数字乡村建设总结范文(精选17篇)12-19

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12-19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12-19

2022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4篇)12-19

数字化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12-19

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13篇)12-19

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