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4-09 11:41:01 总结 我要投稿

【荐】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知识点2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3

  1、热力学第二定律

  (1)常见的两种表述

  ①克劳修斯表述(按热传递的方向性来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②开尔文表述(按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来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a、“自发地”指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宏观现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帮助。

  b、“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是发生的热力学宏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完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力学方面的影响。如吸热、放热、做功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进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3)热力学过程方向性实例

  特别提醒: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如电冰箱;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条件下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如气体的等温膨胀过程。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类永动机:违背宏观热现象方向性的机器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这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绝热过程或孤立系统中,熵是增加的。

  3、能量耗散:系统的内能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没有办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4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

  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

  5、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6、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7、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8、动量

  (1)冲量:I=Ft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动量:p=mv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动量定律:F合=mvt–mv0

  9、机械能

  功:(1)W=Fs cos(只能用于恒力,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W=pt(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W总=△Ek(动能定律)

  功率:(1)p=W/t(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p=Fv(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10、动能:Ek=mv2动能为标量.

  11、重力势能:Ep=mgh重力势能也为标量,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12、动能定理:F合s=mv-mv

  13、机械能守恒定律:mv+mgh1=mv+mgh2

  14、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

  ⑥.向心加速度

  15、(1)向心力公式:F=ma

  (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

  1、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3、一定要多思考,不一定要使用题海战术,但一定要勤于思考,物理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多思考可以逐渐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4、一定要去理解所学的东西,物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让你去领悟其中的道理。一味地去记忆这些干瘪的考点,却没有领悟到定理表达的相关含义,那将会越学越费劲。

  5、一定要将初中的知识和高一所学的联系起来,将相关的定理和定义进行结合,给出相关的证明。因为物理学科本身就是实验加练习的过程,将抽象的物理转换为你理解以上的“具体”学科,才能够获得进一步学会物理学科本身涵盖的知识。

  6、在学习某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一定先去将相关的公式和定理记忆,记住了再进行下一步的计划。物理不像数学,其真正的公式和定理相对来说比较少,而真正考察的内容就是自己的公式和定理的应用能力。

  7、一定要去理解定理和定义相关的内容,要知道其所以然,比如去记忆滑动摩擦力的时候,就直只是干瘪地去记忆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知道摩擦力与压力和动摩擦因素有关,并没有理解其扩散出来的概念,比如什么情况下才能有摩擦力,有了摩擦力,没有动摩擦因素相关的时候,如何进行相关的计算。

  8、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5

  汽车做匀变速运动,追赶及相遇问题

  在两物体同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关键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解出。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从不同地点出发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若二者速度相等了,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若二者相遇时(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则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再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1).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

  1.电容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C=Q/U,式中Q指每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①电容是反映电容器本身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跟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

  ②电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常用单位有微法(μF),皮法(pF)1μF=10-6F,1pF=10-12F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

  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k是静电力常量;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

  3.电容器始终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带电量不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7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8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先驱者

  对自由落体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腊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则下落得越慢。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_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也是世界物理学家。他于1564年诞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比萨市,1642年1月8日去世,终年78岁。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时钟、望远镜和众多的科学专著,而且还为破除宗教迷信、科学偏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伽利略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指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重物体比轻物体的下落速度要小。这样,就从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假设,推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慢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断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的假设推导法,对物理思维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曾在的比萨斜塔做了的自由落体试验,让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从塔顶同时下落,结果两球同时落地,以实践驳倒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但是后来经过历史的严格考证,伽利略并没有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人们却还是把比萨斜塔当作对伽利略的纪念碑。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9

  第5章

  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曲线的运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运动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类似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物体的一个运动结果可以和它参与几个运动的共同结果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运动称为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称为这个运动的分运动。求几个运动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求一个运动的几个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在高中阶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常指运动学量(x,v,a,F)的合成与分解。

  重要结论:

  (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4)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同体性

  5、抛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所发生的运动。分类:平抛运动,竖直上抛,斜抛运动。

  特别注意: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都为g,它们都是匀变速运动。研究抛体运动的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

  Omv0x6、平抛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所发生的运动。如右图所示:s平抛运动的规律:

  hv水平方向的分运动:速度为v00的匀速直线运动分速度:v0;分位移:xv0tvyv竖直方向的分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分速度:vgt;v22gh;分位移:h1gt2yy2

  y平抛运动的速度:vv2v2vy0y方向:tanv0平抛运动的位移:sx2h2方向:tanhx7、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学量及其单位:

  v(m/s),(rad/s),n(r/s),T(s),an,a(m/s2)

  各物理量间关系:vlt,t,n圈数时间,v2rT,2T,vr,n1T向心加速度表达式:av22nr2r(T)2rxmv22m2rm()2r向心力表达式:FnmanrT特别说明:匀速圆周运动中,质点的线速度大小、向心加速度大小、角速度、周期不变,

  但是线速度方向、向心加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完全等于向心力。

  变速圆周运动、一般的曲线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一部分提供向心力,一部分提供切向力。

  第6章

  1、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完善,但是日心说的观点并非都正确。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3、在高中阶段,把行星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

  4、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Gm1m21122,其中G叫做引力常量,G6.6710Nm/kg2r5、两个重要的等量关系:

  (1)设天体M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该天体自转,则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该天体表面所受重力等于该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

  mgGMm,其中r为物体到天体中心的距离2r(2)在高中阶段,天体的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环绕天体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Gma向2r

  2MmvGm2rr

  MmG2mr2rMm22)G2mr(rT

  6、宇宙速度:

  MmF万有引力Fn

  a向GMr2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卫星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卫星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vGMrGMr3r3GMT2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天体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GM,其中M、RR为天体的质量、半径。

  对于地球来说,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又叫最小的发射速度、最大的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又叫脱离速度,挣脱地球的引力,绕太阳运动;第三宇宙速度为16.7km/s又叫逃逸速度,挣脱太阳的引力,逃离太阳系。

  第7章

  1、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

  WFlcos

  功是标量,在SI单位制中单位是焦耳,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即:1J=1Nm

  2、正功、负功取决于公式中力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当02时,力对物体做正功,该力一定是动力;当2时,力对物体做负功,该力一定是阻力;当2时,力对物体不做功,该力一定垂直物体运动方向。

  3、求总功的方法:

  (1)求各个力做的功的代数和WW1W2W3

  (2)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WF合lcos

  4、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把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即:PW功率是标量,在SI单位制中单位是瓦特,1W=1J/st额定功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长时间工作的最大功率。

  功率与速度的'关系:一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等于这个力的大小、受力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力与速度方向夹角余弦三者的乘积,即:P解决汽车的两种启动问题关键:1、正确分析物理过程。2、抓住两个基本公式:

  (1)功率公式:PFv,其中P是汽车的功率,F是汽车的牵引力,v是汽车的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Ffma,如图1所示。

  mg正确分析启动过程中P、F、f、v、a的变化抓住不变量、变图1化量及变化关系。

  5、重力势能: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即:Epmgh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WGEp1Ep2Ep(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减少量等于重力做功的大小

  (2)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增加量等于重力做功的绝对值

  重力势能是标量,它的大小与参考平面选取有关,在参考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为0,在fFNFvcos参考面以上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为正值,在参考面以下其值为负。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指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6、弹簧弹力做功与弹簧的弹性势能关系:

  W弹Ep1Ep2Ep(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减少,减少量等于弹力做功的大小(2)弹力做负功,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增加,增加量等于弹力做功的绝对值弹性势能的表达式:Ep12kx212mv2

  7、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表达式:Ek动能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

  W总Ek2Ek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8、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E1E2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打点计时器、纸带、学生电源(低压交流电源)、重锤(重物)、复写纸、刻度尺、导线

  实验原理: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mgh12mv其中h为下落的高2度,v为某点的瞬时速度,v等于与该点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实验误差分析:实验中由于阻力的存在,所以mgh12mv2实验数据:若以

  12v为纵轴,以gh为横轴做图像,图像应该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2率为重力加速度g

  10、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源耗散过程中反映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选修3-1第1章

  1、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静电感应:靠近带电体一端带异种电荷(近异),远离带电体一端带同种电荷(远同)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3、电荷量(电量):电荷的多少,用Q、q表示,单位:库仑,用C表示。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1.61019C,自然界中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

  比荷(荷质比):带电体的电量与质量的比值

  4、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即:Fkq1q2922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k9.010Nm/C2r

  5、电场强度(场强):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与该电荷电量的比值。即:EF,国际单位:V/m、N/Cq特别说明:电场强度与F、q无关

  方向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跟负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相反。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场强表达式:EkQ,其中Q是场源电荷的电量r2若场源电荷是多个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6、电场线:电场线上某点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

  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2)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电场线是假想的曲线。

  7、匀强电场: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间隔相等的平行线。

  8、静电力做功的特点: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起点到终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有关,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WABEpAEpB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9、电势: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即:Epq式中各个量数值有正负之分,电势是标量,单位:伏特用V表示

  特别说明:电势与EP、q无关

  零电势(零电势能)位置的选取:通常选取无限远处或大地,电势和电势能都有正负值。

  10、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

  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11、电势差: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记作:

  UABAB,UBABA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ABqUAB

  12、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ABEd

  13、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

  静电平衡状态:指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其内部场强为0。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静电屏蔽就是利用了静电平衡原理。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两个特点:

  (1)导体内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C

  14、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即:

  其中C的大小与Q、U无关。单位:法拉,用F表示,还有常用单位:F,pF1F106F1012pF

  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对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QUs,是极板间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s是两极4kd板相对面积,d为极板间距,k为静电力常量,C的大小取决于,s,k,d的大小。有关结论:

  (1)正电荷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的电势降低

  (2)正电荷逆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场的电势升高

  (3)负电荷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场的电势降低

  (4)负电荷逆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的电势升高

  (5)在匀强电场中电场线的方向就是电场的方向

  (6)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的电势逐渐降低。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0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1

  1.功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

  ⑴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9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α<18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

  (3)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3.功和冲量的比较

  (1)功和冲量都是过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冲量表示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

  (2)功是标量,其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冲量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方向,计算冲量时要先规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夹角三个因素决定.冲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力作用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力的冲量不为零,但力对物体做的功可能为零。

  4.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

  ⑵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2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3

  力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a、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F2|≤F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易错现象:

  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4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

  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5

  1、定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_性形变(即是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_性形变。

  3、方向:_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形变恢复方向相同),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上。_力是法向力,力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具体说来:(_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_簧两端的_力方向,与_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_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其_力可为拉力,可为压力;对_簧秤只为拉力。

  (2)轻绳对物体的_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即只为拉力。

  (3)点与面接触时_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

  (4)面与面接触时_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5)球与面接触时_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6)球与球相接触的_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7)轻杆的_力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杆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压力,这一点跟绳是不同的。

  (8)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行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判断、

  说明:

  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若是曲面则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③杆既可产生拉力,也可产生压力,而且能产生不同方向的力。这是杆的受力特点。

  杆一端受的_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08-16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1-03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2-18

高一物理的知识点总结08-16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06-25

【荐】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1-14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07-28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1-03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20篇)06-09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