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6-09 12:20:07 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

  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

  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

  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

  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

  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

  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

  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高一化学期中考必修2知识点总结实用2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一化学期中考必修2知识点总结实用3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高一化学期中考必修2知识点总结实用4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

  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1、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解题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2、其次是掌握方程或方程组法技巧,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3、保持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语音表述简洁明确、条理清晰。

  4、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分清符号再做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1.提炼精髓,多看多读多背

  很多同学之所以没办法学好化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因此大面积的进行知识获取,找不到关键的地方,既耽误了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

  这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要求掌握的,很多时候都是对一种化学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想要学好化学的小技巧就是要懂得提炼知识点。

  花少的时间去背诵,节省下来的时间才能去看更多的内容。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同学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化学老师的话,因为老师常常会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所有的知识内容,这无疑为自己节省下了很多的时间。

  2、分类整理,重点内容熟背

  所谓的分类就是将高中化学书中的属于一类的内容放到一起,例如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一类;反应的.属性像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等等又是一类;

  各种有颜色的化学物质也是一类。因此同学们要知道如何归类,这样才方便自己的对一个模块的掌握和记忆,才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这样才会有效快速的提高化学分数。

  3.多做题了解常考题型

  做题可以帮助自己知道哪里掌握的好与不好。好的时候自然而然可以很快的想到解题思路,联想到学过的知识点。

  掌握的不好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多这一块进行一个课后的补充,不断完善。当有不会的问题也不要积攒,即使询问老师或者同学解决,以免日后忘记或者影响接下来的问题的解决,因为好多题都是相互前后有联系的。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氧化物,Al(OH)3为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

  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2

  一、精读

  课本是知识的依据,我们对新学的知识必须认真细致、逐字逐句阅读其概念,掌握其实质和含义,只有把课本读懂了,才能深刻理解,应用时才能挥洒自如。如:“烃”的定义及其分类中说:“烃”是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物质总称。包含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其中石油和煤的产品绝大多数是各种烃的混合物。由此可知清洁燃料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都是烃类,它们的主要成份都是碳氢化合物。

  二、归纳

  有些同学害怕化学,原因之一就是化学“繁,难,乱”。这时可以用归纳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我们可以从知识点出发用知识结构为主线,把所学化学知识归纳起来。如研究卤素知识点结构可知其教学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存在→保存等。可得⑴结构的规律性: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⑵性质的规律性:由最外层电子数为7,可推知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后形成离子还原性较弱,而其它含有卤素(正价)的化合物大多数都有较强的氧化性等等。

  2、依据物质的特点,把所学过的一类物质归纳起来,如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可以归纳出学过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等。

  3、根据典型的习题可归纳出常用解题方法,如高一化学的物质守恒计算、混合物计算等等。怎么才能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3

  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4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

  一、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到8电子饱和结构,因此Cl2突出表现的化学性质是得电子的性质,即表现强氧化性,如

  Cl2能氧化:

  ①金属(Na、Al、Fe、Cu等);

  ②非金属(H2、P等);

  ③某些化合物(Br-、I-、SO2、Fe2+、SO32-等)。

  (1)跟金属反应

  2Na+Cl2点然2NaCl(产生白烟);Cu+Cl2点然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2Fe+3Cl2点然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溶于水呈黄色)

  (2)跟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或光照2HCl

  点燃:发出苍白火焰,瓶口有白雾;光照:会发生爆炸

  2P+3Cl2点燃2PCl3(雾,Cl2不足);2P+5Cl2点燃2PCl5(烟,Cl2充足)

  (3)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ClO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但具有强氧化性。)

  【说明】

  a.氯水通常密封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均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Cl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为白色。

  (4)与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漂的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Cl2+2KI=2KCl+I2(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

  2FeCl2+Cl2=2FeCl3

  Cl2+Na2SO3+H2O=Na2SO4+2HCl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用强氧化性物质(如MnO2、KMnO4等)和浓盐酸反应。

  4HCl(浓)+MnO2△MnCl2+2H2O+Cl2↑

  2、实验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实验步骤及常见仪器的性能,制备干燥、纯净的`Cl2。

  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知识点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硅单质

  1、氯元素:

  2.氯气

  1、二氧化硫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点燃)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

  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9

  1、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1)科学上规定为: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如果某物质含有与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量为1mol。

  注意:不能认为6.02×10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也不能认为1mol粒子=6.02×10个-123N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间的关系n=NA

  2、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6、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

  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

  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

  (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C.铝与稀盐酸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

  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四、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 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1)、氧化性

  点燃CH+2OCO+2HO; 4222

  CH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4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光照CH+ClCHCl+HCl 42 3

  光照CHCl+ClCHCl+ HCl 3222

  光照CHCl+Cl CHCl+ HCl 2223

  光照CHCl+Cl CCl+ HCl 324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三、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 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催化剂CH=CH+HOCHCHOH 22232

  (3)加聚反应

  聚合反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羟基XX

  双糖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XX显黄色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2

  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3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x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x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 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2nano2 + h2o

  65、si + 2f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

  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4

  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3、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

  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5、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等)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o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f2>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f—

  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的判断: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2、离子共存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物

  常见的有agbr,agcl,agi,caco3,baco3,caso3,baso3等

  (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常见的有nh3、co2、so2、hcl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

  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3+与s2-、clo—与s2-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注意注意:(1)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学式。大家记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方式,其余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特殊处理方法

  (2(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三、原子结构

  1、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z)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注意:化学反应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所以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

  2、所代表的意义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运动的特征:

  (2)描述电子运动的方法: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符号klmnopq

  层序1234567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

  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

  4、同位素

  将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注意:

  (1)同位素是指原子,不是单质或化合物

  (2)一定是指同一种元素

  (3)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什么是原子序数?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是谁发现的?

  2、元素性质的判断依据

  跟水或酸反应的难易

  金属性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跟氢气反应的难易

  非金属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注意:上述依据反过也成立。

  3、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2)记住“七横行七周期,三长三短一不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主副各七族还有零和八”。

  (3)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

  元素的种数:288181832

  (4)各族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排)

  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o

  注意:ⅱa和ⅲa同周期元素不一定定相邻

  4、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注意:金属性(即失电子的性质,具有还原性),非金属性(即得电子的性质,具有氧化

  (2)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先分析电子层数,再分析原子序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5、化合价

  价电子是指外围电子(主族元素是指最外层电子)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负价|+最高正价目=8

  注意:原子序数、族序数、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数关系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三者关系

  五、分子结构

  要求掌握“一力、二键、三晶体”

  1、离子键

  (1)记住定义

  (2)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之间化合(3)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与某稀有元素相同的离子半径比较)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半径减小

  2、化学键

  注意记住概念,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3、共价键

  (1)定义

  (2)共价键的类型: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共价键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3)共价键的几个参数(键长、键能、键角):

  4、晶体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2)三晶体的比较(成键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物理性质)

  5、电子式

  (1)定义

  (2)含共价键和含离子键电子式的异同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8-03

高一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11-01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17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03-04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1-30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4-2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7-14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04-07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合集)05-17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