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000字

时间:2021-06-27 16:41:46 1000字 我要投稿

【实用】春节的作文1000字集锦九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春节的作文1000字集锦九篇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春节是举国同庆的一个大节日,是一年里最隆重盛大的节日!每个地方会有很多不同的习俗,我们的家乡过春节会有很多的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跟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跟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跟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跟跟美美。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跟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她)们也都心花怒放!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家乡春节总是这么的热闹多彩!你的家乡过春节一定也很热闹快乐吧!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新一年即将到来,再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又收获了什么?你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目标?问自己几个问题,来迎接美好的又一年吧!

  当然,在迎新年的时候,我们还要度过快乐的春节,为整整一年劳累的学习做一个消遣。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各个地区的人们都在做什么吧!

  江苏

  按江苏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取火、汲水,告诫不能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河南

  一般进入腊月之后,人们便开始陆续地置办年货了。腊月初八熬腊八粥;腊月二十八贴春联;腊月三十晚上饺子包好后就开始放炮,晚上全家人坐一起守岁;然后零点的钟敲响后齐放炮,听着震耳欲聋,此起彼伏的炮声,这时候的年味应该是最足的。

  大年初一亲朋好友互相拜年;初二走娘家(女方的父母都在的);初三走娘家(女方的父母有一个过世了或两个都过世了),去的时候要带上些烧纸;初五要放炮,俗称“破五”,也就是这天过后,日子还像平常一样过,过年这几天不能做的,比如针线活等等,以后可以照常做。

  西藏

  从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首先是将培育好的青苗供在佛前的双柜上,到了月中,各家各户便开始用酥油和面粉炸果子。接近年关岁尾时,每家必备的五谷斗上便盛满了酥油拌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喜获丰收。到了十二月二十九,人们打扫灶房,在正中的墙上用干面粉绘“八吉祥徽”。

  时至除夕晚上,就开始正式过年。初一这天一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首先祭拜神灵,然后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相拜年,说一些吉祥的祝词,接下来开始喝头天做好的热青稞酒,吃酥油煮的人参果。

  看了这么多地方过春节的习俗,是不是了解到许多知识呢?看来我们中国文化习俗真是丰富多彩呀!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你有什么新的梦想吗?我的梦想是能为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出一份力。我们祖国传统习俗数不胜数,可因大量外国文化的引进,我们的许多传统都受到侵占,我们该怎样做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它们,怀有一颗民族心,其次,我们再对更多不了解它们的人进行讲解,当然我们也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提倡大家一起进行传统的仪式。不过,我们并不必拒绝外来文化,但一定要记住,中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有责任保护她!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吧!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春节就要到了,回想起春节的那些事,我就觉得很开心,因为春节总有那么多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难忘。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关于春节,我还有很多的记忆,相信此时此刻的你也一定是浮想联翩了。春节就要到了,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欢乐开心的春节!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春节也叫过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每年春节前夕,不管离家多远的人们都要在除夕前赶到家,与家人团聚,享受与家人一起过节的气氛和幸福感。身在异乡打拼的人们不管用什么途径只要能回到家与家人一起过节,他们也是拼了。有的扛着大包小包赶着去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有的自己开车回去的,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他们的脸上都露着同一种表情,心情也是激动又紧张。

  记得我有一次去山东我姥姥家过春节,那天是腊月二十八,当时是坐我爸爸同事的车一起回去的,全程800公里的路程不堵车需要10个小时,可那天高速大堵车,我们晚上8点出发上高速,开到目的地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12点了,在路上我爸爸问司机叔叔困吗?,司机叔叔说他一点也没感到困,因为要到家了,在外面一年到头难得回家,回到家可以抱抱年幼的儿子,帮父母做做家务……

  到家的第二天便是除夕,一大早爸爸和姥爷还有舅舅一起贴春联,挂灯笼,妈妈、小姨和姥姥一起在包饺子,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地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下午我走到外面巷子里看到家家户户都是红红的一片,姥爷告诉我说:辞旧迎新,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过得更健康幸福。时间过得很快,天黑了,这个时候我们一大家子围着一张大圆桌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很多很多姥姥做的菜,在吃饭前姥姥、姥爷还给了我一份惊喜,那就是压岁红包,我开心地笑了起来,然后我们一家人在欢笑声中边看春晚边吃着年夜饭一起感受着这份难得的节日气氛。这样的美好温馨幸福的场面一年就只有一次,感觉特别奢侈。正月初一一大早醒来就听到外面的炮竹声一直响个不停,我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兴冲冲的跑过去给姥姥、姥爷拜年。然后吃完姥姥包的饺子,我们又一起去亲戚家拜年,走到每一家都会有很多好吃的把我的衣服口袋都塞满,大人们都是坐在一起喝着茶欢声笑语的说着话,分享着去年的成果和对今年的期望,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大半天,傍晚姥爷开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带着我去镇上买了许多烟花回来等到晚上放烟花给我看,晚上家家户户放的烟花五彩缤纷,把夜空都照亮了,感觉非常美,我开心极了。

  过年这几天我在姥姥家体验到了在苏州没有过的那种生活乐趣,我玩得非常开心。但是这种美好温馨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又到返回苏州的时间了,爸爸妈妈开始新的一年的打拼,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学期继续努力学习。返程的那天,我看到姥姥和姥爷的额头上皱起了眉头,心情比较沉闷,爸爸妈妈都在收拾着行装,姥姥担心我们路上堵车怕我们饿着,给我们准备了很大一袋吃的。离别的时候到了,我们与姥姥姥爷他们告别之后走出家门口时我转回身看了一下姥姥和姥爷,他们的眼眶湿了,不停的用手揉着眼睛。我们坐上车后不停的挥着手与姥姥他们告别,车开远了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后我把出门的那一幕我告诉了爸爸妈妈,然后爸爸跟我说:其实我们也很不舍得与他们分开,为了将来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和给我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只好出去打拼。

  就这样我们一家快快乐乐的结束了春节假期的旅程,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星期,但是在这些日子里有很多开心有趣的事,有很多美好温馨的场面,也有一些不舍的情节,但总的来说都是值得的,这些也将成为我永久的回忆。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我的春节记忆——宰年猪》我的春节记忆——宰年猪 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五(5)马政洋 小年夜的前一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武进寨桥看望姨婆。吃过午饭后,我在姨婆家楼上看电视,突然,从楼下传来一阵声嘶力竭的嚎叫声——“咕哩……咕哩……”。我立刻三步化作两步,飞快地跑到了楼下,只见在后屋猪圈门口有一位叔叔正用一铁钩钩住了一头大白猪的耳根使劲地往外拖,另一位叔叔则抓住猪的尾巴往外提,不一会儿,那头大白猪就被他们拖到了门口的水泥场上。这时旁边又有几位叔叔前来帮忙,只见几位叔叔两个抓前脚,两个抓后脚,一个楸尾巴,一个提耳朵,“嘿”地一声齐吼,一下子就把猪抬了起来,并把它摁在了一张早已准备好的长凳上。这时,大白猪开始拼命地挣扎起来,并使出浑身的劲又蹬又踢,一边敞开喉咙死命地嚎叫,那声音仿佛是在求救,听起来真是凄惨!我立刻问旁边的爸爸:“爸爸,他们要干什么?”爸爸说:“这是宰年猪,是我们农村过年的习俗,以前我们家也宰年猪,只是现在拆迁后没地方养猪了“把塑料盆移过来点,在里面放点盐和油……”这时按着猪头的那位叔叔吩咐着旁边的人(后来我知道他就是屠夫),只见他左手捂住猪的嘴巴,右手从旁边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把一尺多长、明晃晃的尖刀,接着他往刀刃上吐了一口唾沫,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刀刺向了大白猪的咽喉,然后又拧了一下便拔出了刀子。只听“噗”的一声,一股冒着热气和带着腥味的猪血便“哗哗哗”如泉水般的涌了出来,流进了准备好的塑料盆里,然后那位叔叔再用右手捏住刀尖,用刀柄不停地搅拌着流进盆里的鲜血。后来听爸爸说这是为了防止猪血立刻凝固。 “师父,你真是好手艺,做到了一刀‘毙命’……”一位村民称赞道。爸爸告诉我,这是杀猪人的规矩,师傅杀猪时必须是一刀致命,这样这户人家来年才会顺心如意。 猪血放完后,大白猪的头和四肢变得越来越焉,嚎叫声渐渐地变成了哼哼声,最后“呼哧、呼哧”的轻轻喊了几声后,就停止了呼吸。接着,屠夫叔叔就给猪吹气,他先用刀在猪的`后腿上割开一块皮,用一根圆头的直铁条从割口处捅进去,把猪的背两边都捅到通。然后那位叔叔捏起割口,鼓起腮帮,费力往猪皮里吹气。不一会儿,大白猪就被吹得滚圆滚圆的,叔叔觉得差不多了,便用一根绳子将割口扎牢实,松了手用木棒将猪全身狠狠捶打一通,使气贯通到猪的全身,听爸爸说这是为了便于刮毛。 接下来就是烫猪和刮毛,几位叔叔

  把猪抬进了一个大铁锅(农村上称它为浴锅),屠夫叔叔一边不停地翻着猪,以免烫烂猪皮,一边用一个大型的刀片刮猪毛。不一会儿,大白猪身上就变得无比的光白,也显得更肥了。 紧接着就是给猪开膛破肚,叔叔先将猪脑袋割下来,用一根铁钩将猪挂在梯子上,剖开肚子之后,取出心脏、肝、小肠、大肠晚饭的时候,姨婆给我们做了一顿“全猪宴”,食材都来自这头大白猪,什么炒猪心啦、炒猪肝啦、红烧猪蹄啦……,做了满满的一桌。 于是,我们两家人围坐在一起,品着姨婆自家酿的米酒,啃着又香又嫩的年猪肉,年味又浓了几分,这也许就是春节的前奏曲。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6

  饱经磨难与苦痛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中苦熬着一个个秋黄、春嫩、冬枯、夏荣。一岁之首的春节,乃是他们最为欢快与喜庆的日子,在波澜壮阔的春节习俗长河中,形成了这个民族健康向上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尚红、崇新、团圆、喜庆。

  尚红。户外有高挂的红灯笼,朗照着青松白雪,十分高雅、喜庆,而传说灯笼杆又为民间传说中的姜太公姜子牙所立,有“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之说。此处诸神,乃是邪神,因有太公在,诸神不敢骚扰。门首及窗棂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等大红春联和斗大“福”字。“新年到,新年到,老头着新衣,小孩戴红帽”,又有满街秧歌红红绿绿,就连小儿买鞭炮,也以多挑拣红色为快事。笔者数载前曾于《长春日报》发拙文《春节尚红习俗》,红乃诸色中最为喜庆之色,红可避邪,代表兴旺发达,故有“红红火火”之谓。

  崇新。春节习俗中家家都要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至少人人要买一双新袜子。要购置新碗筷,希望添丁进口。农家住房再旧,也要裱糊里外三新,宛若洞房。人与人交谈,往往要互道新一年的规划与打算。恰如新春联所写:“爆竹一声辞旧,桃符万象更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团圆。有一首歌唱得好,“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红灯照照出阖家幸福,红烛摇摇来好的运气……”无论海外赤子,还是天涯游人,千里万里都要赶归桑梓,赶赴父母身旁,投入亲人怀抱。正因为乡情、亲情、友情胜过人间无数,才有春日天南地北的人流涌动,才有铁路部门的所谓迎接“春运”高潮。团圆,显示了民族的凝聚力,团圆,是这个民族和谐、友好的象征。

  喜庆。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喜庆,阖家欢聚庆丰年是喜庆,粘窗花,贴春联,放爆竹尤称喜庆。见人道喜,不闻脏语、粗语,尤显喜庆。有人戏称,喜庆之日,连小偷儿也放假五天,怕于喜庆之日,耽“损贼”之名。是时最忌“破损”。虽有古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一经碰坏碟子、碗之属,却也以为犯忌。而发福升财诸吉祥之语,则溶于衣食住行每个细节中。如是时吃花生,意为剥小人皮,有“欲想食其仁,必先剥其皮”之谓;是夕包饺子,乃为“捏小人嘴”等等。而张灯结彩,燃放爆竹,更是喜气冲天,要不一副春联怎如此这般去写:“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

  春节习俗象征意义

  三元之日主一岁兴衰。中华先民有重视事物过程始终的观念,所以老百姓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又有一句:“万事开头难”,长期形成的民俗心理认为,春节过得好,才神鬼不惊,邪恶不侵,可得一岁乃至岁岁平安健康向上的民俗心理。俗话说,庄稼不得年年种。人们没有因天灾、人祸、命途多舛而颓唐、懈怠;相反,经艰难困苦打造的民族,却象春草萌发一样,顽强的生命力岁岁蓬勃,乞望今岁过得好,明年百丈高楼更上一层。

  尚红、崇新、团圆、喜庆的关东年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史。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7

  春节记忆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不禁感叹:年华易逝,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灯笼、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一岁,见识又多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曾经,春节给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回忆起儿时的春节,那些难忘的日子依然那么清晰。我最美好的春节记忆大概是在六、七岁的时候。记得从吃腊八粥开始,家里人就开始忙活起来,而他们的分工各不相同。爷爷负责炸油饼、“砍三刀”、炸丸子、蒸年糕,这些是爷爷引以为傲的绝活,因此我们家过年的食品要比别人家丰富许多,而看似繁重的体力活,爷爷从来不当回事,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地就完成这一套“流程”。奶奶就负责蒸一锅白白的馒头,等馒头出锅后挨个点一个红点,说是上供用。我年纪小,不知道“上供”是什么意思,却唯独对这个小红点情有独钟,于是整锅馒头的红点,无一落下,全被我吃进肚子里,奶奶也只是看着我无奈的笑笑罢。说起年货的采购,这项任务当然是由爸爸负责的,鞭炮、年画、窗花、蔬菜等等,一切过年

  吃的用的玩的乐的,爸爸每次都是“超额”完成任务,每次妈妈都责怪他为什么买这么多吃的,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妈妈是怕浪费,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妈妈责备爸爸的眼神里充满爱意。腊月二十三以后,艰巨的清洁任务,就交给妈妈,不是不体谅她的辛苦,而是她只相信她自己的清洁能力,别说,经过妈妈的大扫除,屋里每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整个屋子焕然一新。 到大年三十是我最兴奋的时候,小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旁等待着看春节晚会,每次我都等不到晚会开始就琢磨着和隔壁的小伙伴出去玩的事。出去之前,穿上新衣服,提着爷爷给做的纸灯笼,高高兴兴的和小伙伴出去玩,不知多久,我们都玩累,挥手告别后回到自己的家,倒头便睡,只是好几年的三十,我都没吃上年夜的饺子,也没看见爸爸放的鞭炮,很是扫兴!

  等眼皮再次睁开的时候已是大年初一,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只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门前贴着春联,阳台挂着红灯,亲戚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举杯敬酒祝福以后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合家欢乐!路上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亲朋好友拜年。妈妈爸爸带着我去亲戚家拜年,大人们坐在沙发上聊天、看电视,我们小孩子一起手拉手来到房间,玩起游戏。童年的我们,每一天都是无拘无束、快快乐乐,不知不觉间,年就在我们每天的欢声笑语中一晃而过,等年过以后,我们又在盼望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乐此不疲着!

  想想现在的春节,我们身处异地,在涌挤的春运潮流中,我们还是想回家里看看父母亲,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共度佳节,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味越来越淡。我怀念小时候亲朋邻里间那纯真的情谊,我喜欢那个年代人们的挚朴和纯真的感情。记忆中的春节,亲情暖暖,人情味浓重,快乐而知足。 嘈杂的噼啪声在天空回响,抬眼望去,漆黑的夜仿佛白昼,四散的烟花夺目绚丽,衬托着点点星辰在无尽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低沉的钟声从电视中发出,新的一年,悄然而至。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8

  今天,我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我想让更多人了解一下我们宁夏的春节,顿时茅塞顿开,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们宁夏的春节,从大年二十五就轰轰烈烈地开始:那天人们就感觉到了春节的到来,家人对自己的深切呼唤。远在异国他乡的宁夏川的“儿女”从世界各地“不择手段”、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乡,尽快和家人团聚。时常也能在电视上看到买不上车票的摩托车队伍,他们携妻带子,不顾冬天的寒冷在国道上飞驰。过年最浓的是亲情,最盼的是团圆,过年依然是无数宁夏人心中难以割舍的节日。无论身在什么地方,回家吧,过年依旧!这些在外读书、打工、生活的游子为我们这个只有六百万人的宁夏川增添了一份欣喜、热闹。

  到了大年28才是宁夏人民春节的首次大饱口福的时候。当天人们一大早就去早市买了新鲜的土豆和红薯,回家蒸熟以后去皮,再揉成泥,接着准备好花生碎、核桃碎、红糖、白砂糖、红枣碎和成的馅子,小孩儿们单单被这“半成品”吸引了过来,估计早已垂涎三尺了。等到包好成为汤圆状时,便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炸了,当土豆丸子刚出锅时,我家的小孩子就早已拿着小碗抢着来要丸子吃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家做的点心。蜂蜜、胡麻油、宁夏上好的面粉,原料绝对正宗、天然。纯手工制作的油炸点心,主要是油饼,馓子,和果子,光是那金黄的颜色就很诱人了。油饼松软有度,香酥无比,果子吃起来嘎嘣脆,越嚼越香。

  大年三十之前,家家开始大扫除,家里的一家之主如指挥官般发配任务,我们一大家子各司其职,很快家里便焕然一新。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八凉八热的菜早已乘上了餐桌,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过年的饺子里包硬币更是宁夏人多年不变的习惯。把硬币埋在馅儿里包好,和其他饺子一起下锅煮熟,吃到“硬币饺子”便会在新的一年财源广进、事事顺利。八点整,春晚也如期而至,今年还增添了一个新“节目”——抢红包。发红包的时间一到,大家全体动员,一手一个手机甚至都跳起了舞,最后虽说抢到的不多,但也为我们的春节增添了快乐的一笔。

  大年初一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出门拜年,也有不少人来家里,对于我们小孩也没什么,唯一欣喜地就是家里又增添些别人送的饮料、零食之类的东西了。但对于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而言,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过年娱乐的高潮是正月十五。耍社火、看花灯、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节目。骑毛驴、跑旱船、扭秧歌,社火表演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每位表演者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元宵花灯会更是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让这座城市变成了一座不夜城。

  到了大年初七我们的年也就算过完了,人们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新的一年做着美好的基础。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9

  又到一年春节时。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燃烧后刺鼻的味道。年,又到了。

  小侄女真粘人,上蹿下跳地催着我领她去放鞭炮。我这个做“长辈”的心里虽百般无奈,却也只得缴械投降。小侄女一路上兴奋地又跳又叫,竟足足买了十几盒摔炮,兴味盎然地自娱自乐。我百无聊赖地坐在一旁,裹起衣领以抵御寒气入侵。

  抬头望天,天上流云正滚滚而过。

  不知怎的,看见小侄女那幼小却欢乐的身影,我突然想起了数年前的自己——

  只见那时年幼的我蹑手蹑脚地踏进房间,心脏因为紧张和兴奋而砰砰飞跳。我打开自己的钱包,胡乱抓起几块钱便转身飞奔出门!!“不许放鞭炮!”妈妈的声音渐渐被我抛在脑后。“知道啰!”我随口应付,脑中却早已把妈妈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妈妈素来谨慎,生怕鞭炮中的劣质火药会损害我的健康,早已对我下了“禁令”。可这“禁令”哪能禁得住一个孩子欢悦的心呵!

  转过街角,便见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的鞭炮铺。老爷爷迎着夕阳坐,金黄的阳光镀在他身上,活像一尊塑像——“爷爷!爷爷!买炮仗!”我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脸蛋因为兴奋和激动而变得通红。“好……好……”老爷爷的年龄已经很大了,脸上的皱纹笑起来鞠得像朵花。他接过钱,递给我一捆花炮,笑眯眯地又拿出一盒免费的摔炮塞进我的口袋里,他下巴上那一丛象征着长寿的羊角须微微抖动着,我知道——这是一份作为“老顾客”的小礼物。

  又得到了一盒摔炮,我心里乐得开花,还没来的及像老爷爷道谢,便又呼朋引伴的向后院杀去了。每逢此时,小伙伴们定会你争我抢地划燃火柴,纷纷惊叫着去点燃花炮,等待着它凌空而起。每每此时我便不由赞叹——这小小的东西怎能释放出如此美丽的焰火?

  正玩到兴头上,忽听身后几声唤,回头一看竟是面色铁青的妈妈,我不由缩颈吐舌,自觉大事不妙。连忙灰溜溜的跟在妈妈后面,像一条犯了错的小狗。果不其然,迎来的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我虽然脸上落泪一副悔改模样,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不用说,下次肯定还是乐此不疲的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掏给那位卖鞭炮的老爷爷。

  空气中弥漫着过年的味道,愈来愈浓。

  望着眼前无比兴奋的小侄女,我忽然意识到——不是过年没有年味儿了,而是我早已过了过年最开心的年纪。

  现在对我而言,放炮竟成了一种疲于应付的形式。最大的乐趣竟与往年来最不屑的“春晚”挂上了钩——把一切值得回味的地方发布在网络上,美滋滋的等待着网络上各自素不相识的人们的附和。

  是呵,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飞逝的时光。而我往昔的童真童趣,不也就随着这河水,这年年爆竹声猝然而逝了么?

  我突然想起海子,他说雨夜偷牛的人摘走了他身上的葵花。那么我呢?就在这一年又一年的春节中,这一年又一年的爆竹声中,我的童年离我远去,我的童真亦然而逝。

  又到一年春节时,我又离我往昔的童真远了一些,是的,我们之间正在渐行渐远。

  正如,这天上流云滚滚而过。

【春节的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作文_春节作文03-18

春节作文,关于春节的作文|春节的作文400字01-31

春节作文500字《家乡的春节》_春节作文03-05

春节800字作文:难忘的春节_春节作文03-10

春节作文800字:家乡的春节_春节作文03-10

关于春节的作文:春节01-30

春节作文:过春节01-13

家乡的春节春节作文02-17

春节作文:快乐的春节01-19

家乡的春节 - 春节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