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6-30 14:46:29 1200字 我要投稿

【实用】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四篇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中秋节。

  中国人把中秋节又叫做团圆节。在这一天,可以和亲人一起围坐在大圆桌旁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吃上一桌团圆饭。中秋节这天月亮也特别的圆,特别的大,就好像是全家人一起围坐的大圆桌。许多中国人也喜欢在饭后和家人一起到户外赏月。那景致,那趣味很是融洽。

  今年的中秋节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年的中秋和国庆是同一天。这对于那些远在异域他乡,平时很少有时间和亲人团聚的人来说是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而且国庆又有七天的长假,这七天的时间足够让那些平时很少团聚的人儿美美地聚上一番。

  晚上,我和父母一起到外祖母家吃团圆饭。舅舅、舅妈、姨夫、姨妈,还有表姐、表弟……全家十来口人一起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饭后,大人们都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我向我的兄弟姐妹们提议外出赏月,可他们却无一人赞同,还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表哥、表姐说工作太忙想早点回家休息了,表弟、表妹说快要考高中了学习紧张,要回家复习功课。不多一会儿,他们就都回家了,除了在里屋“奋战”的大人,就只剩我一人在客厅。看着玩兴正浓的大人们,想想早已回家做他们各自的事的兄弟姐妹,再看看孤零零一个人坐在客厅的自己,忽地有了种想法:他们都怎么了?也许这想法太过幼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啊。可是这难得中秋节为什么不好好的聚聚,说说话,聊聊天?

  想归想,可我一个大活人总不能“憋死”在这十几平米的狭小空间吧?于是一个人走出门,去看看今晚的月亮。

  走在路上,我还在想,今晚街上应该没多少人吧,因为往年这时候街上是很冷清的。我独自走向一座大桥,刚一走近就吓了一跳。桥上黑呼呼的都是人!再看看桥下的游园,也是人头攒动!他们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七八成队。看的出,他们都是和亲朋好友一起出来的。难道他们都是来赏月的?我真的很羡慕他们能够和亲朋好友一起出来赏月。而我,一个人在这热闹的人群中穿梭,顿时有了种失落,一种寂寞感,一种空虚的感觉。在这人群中我多么像一只落单的候鸟。

  站在桥上,扶着栏杆,仰望天空。今晚的天色不是很好。黑色的天幕上没有一颗星星,有的也只是一轮被缥缈的云丝遮遮掩掩的朦胧的月。没有了群星的点缀,没有了群星的相依月亮也显得格外的孤单,寂寞。

  今晚的月亮并不是很圆,难道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桥上的人都在热闹地聊天,很少有人抬头去欣赏一下天空的月。也许是今晚的月确实不是很美,也许是团圆的热情早已将那孤单的月淹没。我终于明白,那些人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是我不同,我是这桥上唯一的,一个人来真正意义上赏月的。所以我会去看那在他们眼里不是很美的月,去欣赏那朦胧的月。尽管心情不是很好,就像那不是很亮的月。今晚,桥上的风很大。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忽地发觉在这热闹的人群里我是多么的冷清。我不敢再看下去,不敢再在这里呆下去。仿佛有种无形的力量在驱赶着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也许是此时寂寞的心情根本抵制不了这热闹的场面,我怕这如同今晚寒丝丝的月亮般的心情在这完全对立的场面下会突然结冰。

  我低着头迅速地往家走,尽管路上总会和三五成群的人擦身而过,但我从未抬头看过,因为看了以后会更觉孤单。终于到了家,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将所有的窗户都打开。却又发觉风好像变的凉爽了,不再带有寒意。再看看天上的月亮,还是朦朦胧胧的。此时,一个人站在巴掌大的阳台上,似乎比一个人置身与热闹的人群中赏月要舒服的多,惬意的多,不然怎么会觉得风都变了样的呢?毕竟此时,我的眼里只有月的朦胧,耳边只有风的呼呼。孤独的我在地面,孤单的月在天空。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是诗人李峤在中秋之夜作的,来赞美中秋圆月。

  中国自古就有在八月过中秋的习俗,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这个节兴起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赏月,北宋太宗(97——997)年间,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也就是公历九月至十月,这时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渐形成祭月、拜月、赏月以及吃月饼的习俗。人们也会谈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与之有关的神话传说。

  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饼,用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团圆。在中秋节这一天,如果家中有亲人在外没有回家的,分月饼时也要为他留一份。在现代,中秋节夜晚,人们通常是一边吃着月饼和柚子,一边赏月。孩子们大都是提着灯笼,以大红纸灯笼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着五颜六色的卡通灯笼、塑料灯笼,种类繁多,多不胜数。民间的习俗还有送给孩子“兔儿爷”以供玩乐,包糖饼,把香扎成龙点燃,用来舞龙等。中秋节晚上,各地都会放烟火,来装饰夜空,更带来节日气氛。

  古人说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过中秋节,有谁不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

  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上学的几年里,中秋节都不在放假时间里,我们不能回去和母亲团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信回去。母亲也很想念我们,她不识字,常托人写信叫我们好好读书,要经常写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亲的来信,都能感觉到母亲思儿的心切。就象我们放寒暑假回家一样,平常不善言笑的母亲,再苦再累仍有一脸的惬意……

  岁月如梭,又到了充满思乡情怀的中秋佳节。每逢此时,我总想起乡下的母亲,心中充满了愧疚。

  我的老家在苏北偏僻的乡下,母亲是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一家人苦中作乐,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充满了亲情和温馨。平时,母亲很少买吃鱼肉给我们吃,不是母亲不心疼我们,而是我和哥两人上学,开销大,而家里收入却很少。但在每年的中秋这一天,母亲会毫不吝啬,早早地准备好鱼和肉,让我们开一次荤,好好地饱餐一顿。到了晚上,月上树梢,母亲就会从家中搬出一张桌椅,把买好的月饼、水果放在桌上,再准备几杯白酒和几副筷子,按我们老家的风俗,这是祭月,母亲不准我们吃桌上的贡品,可我们一点不买她的“账”,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不是偷吃月饼上薄而脆的外层吃,就是拿一些水果遛到麦场上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因而每次祭月的贡品,都在我们调皮中不能完整无缺。这难忘的童年中秋节,就象亲情一样,让我们过了一年,又想过下一年

  母亲的`生活是很艰辛的。父亲见家里开销大,收入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逢年过节才回家和我们相聚。母亲为了我们,衣食住行、田间地头,无不洒下她那辛勤的汗水。当我们兄弟俩还在清早朦胧的睡梦中时,母亲就早早地起床,担水、洗衣、做饭忙个不停,有时还到田间地头忙一会农活。待我们起床后,母亲招呼我们吃饭上学。当太阳露出晨曦的笑脸时,母亲便带着农具,下田干活了。白天,母亲忙个不停,夜晚,她还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纳制鞋底、缝补衣服。在母亲辛勤的养育下,我们渐渐地长大了。

  那年的夏天,我和哥相继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大学。中秋前夕,我们离开了母亲,各自到外地上学去了,留下了母亲一人在乡下。因为家里穷,为了我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父亲在外奔波更是很少回家,而母亲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上学的几年里,中秋节都不在放假时间里,我们不能回去和母亲团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信回去。母亲也很想念我们,她不识字,常托人写信叫我们好好读书,要经常写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亲的来信,都能感觉到母亲思儿的心切。就象我们放寒暑假回家一样,平常不善言笑的母亲,再苦再累仍有一脸的惬意。

  毕业后那年中秋,我和哥在城里有了工作,都写信叫母亲到我们工作的城市来住住,可母亲担心我们刚到单位,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又说家里没人照料,一直没有同意,仍在乡下喂鸡养猪、耕田种菜,独守那一份寂寞。

  第二年的中秋,我因为工作,没能回去。那年的冬季,我参军入伍,成了一名海防战士,远在异地他乡。而每年的中秋,都因为部队搞战备训练,我都不能请假回家。也许分别太久,母亲对我的思念与日聚增。父亲偶尔在家时,母亲就催促他写信给我,父亲外出打工时,母亲又定期托人写信来。她的来信,没有华丽的词语,还常常伴随着不少的错别字,内容不外乎问我训练苦不苦,部队首长亲不亲,海防前哨的生活习不习惯……唠唠叨叨一大堆,总之要我在部队好好工作,安心服役,不要挂念家中。那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漾满了母亲那无私的牵挂。尽管那时我已是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的军营男子汉,但在母亲的眼里,我仍是一个不谙世面、不太懂事、还没长大的孩子。

  在我当兵后第二年,哥哥结婚在城里买了房子,家里经济一时拮据起来。母亲觉得在农村种田,收入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那年的中秋,她在一位家乡人的带领下,去了上海给人家当保姆,我曾写信劝阻母亲不要去,可她不听的劝阻。母亲从小生活在乡下,既听不懂上海方言,就连城市的东南西北有时也辩不清,可母亲一直坚强着,操劳着,酸甜苦辣从来不对我说。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威海人过中秋最讲究两个字团聚,无论平时怎样的忙小辈们都会到长辈家里团聚。一家人凑在一起你说说公司的发展,我说说将来的构想,这就是中秋节就是团聚。通常在晚餐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品尝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实用】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作文_中秋节作文03-05

中秋节 - 中秋节作文06-28

中秋节_中秋节作文03-05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中秋节有感_中秋节作文04-02

中秋节记事作文_中秋节作文03-05

快乐中秋节作文_中秋节作文03-05

中秋节的作文:快乐的中秋节03-28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节06-18

中秋节作文精选:中秋节的记忆08-03

中秋节作文:中秋节诗词精选10-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实用】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四篇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中秋节。

  中国人把中秋节又叫做团圆节。在这一天,可以和亲人一起围坐在大圆桌旁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吃上一桌团圆饭。中秋节这天月亮也特别的圆,特别的大,就好像是全家人一起围坐的大圆桌。许多中国人也喜欢在饭后和家人一起到户外赏月。那景致,那趣味很是融洽。

  今年的中秋节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年的中秋和国庆是同一天。这对于那些远在异域他乡,平时很少有时间和亲人团聚的人来说是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而且国庆又有七天的长假,这七天的时间足够让那些平时很少团聚的人儿美美地聚上一番。

  晚上,我和父母一起到外祖母家吃团圆饭。舅舅、舅妈、姨夫、姨妈,还有表姐、表弟……全家十来口人一起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饭后,大人们都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我向我的兄弟姐妹们提议外出赏月,可他们却无一人赞同,还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表哥、表姐说工作太忙想早点回家休息了,表弟、表妹说快要考高中了学习紧张,要回家复习功课。不多一会儿,他们就都回家了,除了在里屋“奋战”的大人,就只剩我一人在客厅。看着玩兴正浓的大人们,想想早已回家做他们各自的事的兄弟姐妹,再看看孤零零一个人坐在客厅的自己,忽地有了种想法:他们都怎么了?也许这想法太过幼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啊。可是这难得中秋节为什么不好好的聚聚,说说话,聊聊天?

  想归想,可我一个大活人总不能“憋死”在这十几平米的狭小空间吧?于是一个人走出门,去看看今晚的月亮。

  走在路上,我还在想,今晚街上应该没多少人吧,因为往年这时候街上是很冷清的。我独自走向一座大桥,刚一走近就吓了一跳。桥上黑呼呼的都是人!再看看桥下的游园,也是人头攒动!他们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七八成队。看的出,他们都是和亲朋好友一起出来的。难道他们都是来赏月的?我真的很羡慕他们能够和亲朋好友一起出来赏月。而我,一个人在这热闹的人群中穿梭,顿时有了种失落,一种寂寞感,一种空虚的感觉。在这人群中我多么像一只落单的候鸟。

  站在桥上,扶着栏杆,仰望天空。今晚的天色不是很好。黑色的天幕上没有一颗星星,有的也只是一轮被缥缈的云丝遮遮掩掩的朦胧的月。没有了群星的点缀,没有了群星的相依月亮也显得格外的孤单,寂寞。

  今晚的月亮并不是很圆,难道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桥上的人都在热闹地聊天,很少有人抬头去欣赏一下天空的月。也许是今晚的月确实不是很美,也许是团圆的热情早已将那孤单的月淹没。我终于明白,那些人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是我不同,我是这桥上唯一的,一个人来真正意义上赏月的。所以我会去看那在他们眼里不是很美的月,去欣赏那朦胧的月。尽管心情不是很好,就像那不是很亮的月。今晚,桥上的风很大。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忽地发觉在这热闹的人群里我是多么的冷清。我不敢再看下去,不敢再在这里呆下去。仿佛有种无形的力量在驱赶着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也许是此时寂寞的心情根本抵制不了这热闹的场面,我怕这如同今晚寒丝丝的月亮般的心情在这完全对立的场面下会突然结冰。

  我低着头迅速地往家走,尽管路上总会和三五成群的人擦身而过,但我从未抬头看过,因为看了以后会更觉孤单。终于到了家,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将所有的窗户都打开。却又发觉风好像变的凉爽了,不再带有寒意。再看看天上的月亮,还是朦朦胧胧的。此时,一个人站在巴掌大的阳台上,似乎比一个人置身与热闹的人群中赏月要舒服的多,惬意的多,不然怎么会觉得风都变了样的呢?毕竟此时,我的眼里只有月的朦胧,耳边只有风的呼呼。孤独的我在地面,孤单的月在天空。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是诗人李峤在中秋之夜作的,来赞美中秋圆月。

  中国自古就有在八月过中秋的习俗,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这个节兴起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赏月,北宋太宗(97——997)年间,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也就是公历九月至十月,这时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渐形成祭月、拜月、赏月以及吃月饼的习俗。人们也会谈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与之有关的神话传说。

  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饼,用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团圆。在中秋节这一天,如果家中有亲人在外没有回家的,分月饼时也要为他留一份。在现代,中秋节夜晚,人们通常是一边吃着月饼和柚子,一边赏月。孩子们大都是提着灯笼,以大红纸灯笼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着五颜六色的卡通灯笼、塑料灯笼,种类繁多,多不胜数。民间的习俗还有送给孩子“兔儿爷”以供玩乐,包糖饼,把香扎成龙点燃,用来舞龙等。中秋节晚上,各地都会放烟火,来装饰夜空,更带来节日气氛。

  古人说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过中秋节,有谁不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

  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上学的几年里,中秋节都不在放假时间里,我们不能回去和母亲团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信回去。母亲也很想念我们,她不识字,常托人写信叫我们好好读书,要经常写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亲的来信,都能感觉到母亲思儿的心切。就象我们放寒暑假回家一样,平常不善言笑的母亲,再苦再累仍有一脸的惬意……

  岁月如梭,又到了充满思乡情怀的中秋佳节。每逢此时,我总想起乡下的母亲,心中充满了愧疚。

  我的老家在苏北偏僻的乡下,母亲是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一家人苦中作乐,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充满了亲情和温馨。平时,母亲很少买吃鱼肉给我们吃,不是母亲不心疼我们,而是我和哥两人上学,开销大,而家里收入却很少。但在每年的中秋这一天,母亲会毫不吝啬,早早地准备好鱼和肉,让我们开一次荤,好好地饱餐一顿。到了晚上,月上树梢,母亲就会从家中搬出一张桌椅,把买好的月饼、水果放在桌上,再准备几杯白酒和几副筷子,按我们老家的风俗,这是祭月,母亲不准我们吃桌上的贡品,可我们一点不买她的“账”,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不是偷吃月饼上薄而脆的外层吃,就是拿一些水果遛到麦场上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因而每次祭月的贡品,都在我们调皮中不能完整无缺。这难忘的童年中秋节,就象亲情一样,让我们过了一年,又想过下一年

  母亲的`生活是很艰辛的。父亲见家里开销大,收入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逢年过节才回家和我们相聚。母亲为了我们,衣食住行、田间地头,无不洒下她那辛勤的汗水。当我们兄弟俩还在清早朦胧的睡梦中时,母亲就早早地起床,担水、洗衣、做饭忙个不停,有时还到田间地头忙一会农活。待我们起床后,母亲招呼我们吃饭上学。当太阳露出晨曦的笑脸时,母亲便带着农具,下田干活了。白天,母亲忙个不停,夜晚,她还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纳制鞋底、缝补衣服。在母亲辛勤的养育下,我们渐渐地长大了。

  那年的夏天,我和哥相继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大学。中秋前夕,我们离开了母亲,各自到外地上学去了,留下了母亲一人在乡下。因为家里穷,为了我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父亲在外奔波更是很少回家,而母亲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上学的几年里,中秋节都不在放假时间里,我们不能回去和母亲团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信回去。母亲也很想念我们,她不识字,常托人写信叫我们好好读书,要经常写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亲的来信,都能感觉到母亲思儿的心切。就象我们放寒暑假回家一样,平常不善言笑的母亲,再苦再累仍有一脸的惬意。

  毕业后那年中秋,我和哥在城里有了工作,都写信叫母亲到我们工作的城市来住住,可母亲担心我们刚到单位,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又说家里没人照料,一直没有同意,仍在乡下喂鸡养猪、耕田种菜,独守那一份寂寞。

  第二年的中秋,我因为工作,没能回去。那年的冬季,我参军入伍,成了一名海防战士,远在异地他乡。而每年的中秋,都因为部队搞战备训练,我都不能请假回家。也许分别太久,母亲对我的思念与日聚增。父亲偶尔在家时,母亲就催促他写信给我,父亲外出打工时,母亲又定期托人写信来。她的来信,没有华丽的词语,还常常伴随着不少的错别字,内容不外乎问我训练苦不苦,部队首长亲不亲,海防前哨的生活习不习惯……唠唠叨叨一大堆,总之要我在部队好好工作,安心服役,不要挂念家中。那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漾满了母亲那无私的牵挂。尽管那时我已是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的军营男子汉,但在母亲的眼里,我仍是一个不谙世面、不太懂事、还没长大的孩子。

  在我当兵后第二年,哥哥结婚在城里买了房子,家里经济一时拮据起来。母亲觉得在农村种田,收入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那年的中秋,她在一位家乡人的带领下,去了上海给人家当保姆,我曾写信劝阻母亲不要去,可她不听的劝阻。母亲从小生活在乡下,既听不懂上海方言,就连城市的东南西北有时也辩不清,可母亲一直坚强着,操劳着,酸甜苦辣从来不对我说。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威海人过中秋最讲究两个字团聚,无论平时怎样的忙小辈们都会到长辈家里团聚。一家人凑在一起你说说公司的发展,我说说将来的构想,这就是中秋节就是团聚。通常在晚餐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品尝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