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7-03 17:00:27 1200字 我要投稿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七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七篇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难忘元宵感受传统——元宵节活动感想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 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的诗句正应了今年元宵节的好天 气,好天气又感染了我们一家的好心情,吃过晚饭,早早领 着儿子,踩着皎洁的月光,去参加杜桥办中心幼儿园组织的 元宵节活动。 正月十五"闹"元宵,今年元宵节喜庆的氛围早早就弥漫 在杜桥办中心幼儿园园区内。校区内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 庆,一个个灯笼"从天而降",又依风摇曳,形状各异,姿态 万千,在如玉的月光中格外注目,我一家三口禁不住注目品 赏,流连忘返,这时徐老师看见了我们,喊我们赶快来教室, 我这才回过神,赶快领着儿子,快步赶到了教室,原来这里 有更精彩的节目等着我们,差点舍本逐末,轻重颠倒了。

  正式活动开始前徐老师首先宣读了活动纪律、 安排和注 意事项。接下来热腾腾的汤圆就被端了上来,原来第一项活 动是请家长和孩子品尝汤圆,孩子们每人分到两个汤圆,预 示着 20xx 健康成长,家长们是四个,预示着事事如意,合起 来又是六个,又映衬了中国传统的六六大顺之意,老师们可 真是煞费苦心,又感人至深啊!望着诱人的美食,我顾不上矜持点,猛咬一口,香甜四溢,满口留香,偷偷斜眼望去家 长和孩子们都“狼吞虎咽” ,吃相迥异。此时的教室里徐徐 散发着香甜,空气中处处飘荡着幸福! 吃过汤圆第二项活动开始了,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 来到一楼园内,开始放烟花了,我心潮澎湃,儿子拉着我也 兴奋的蹦了起来。首先,几颗明亮的火星一颗接着一颗冲上 了灰暗的天空,刹那间,火星炸开了,变成了一朵朵五光十 色的巨大的花蕊,又好似一位美丽的仙女,把希望的花瓣洒 向了人间。令人滑稽的烟火像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又像 一只只到处乱跑的老鼠从又粗又短的爆竹里蹿出来,飞来飞 去,数量越来越多,千丝万缕,壮观极了。有时候又像一团 团金色的火光“毕剥毕剥”地炸开来。红的,黄的,蓝的, 绿的,紫的各种各样的颜色把天空打扮得绚利多彩,特别是 是紫色,那么耀眼,使人心旷神怡。此时的天空已是光辉灿 烂,烟花更是光彩夺目,目不暇接(美中不足的就是通风不 好,有点呛人) 。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可是我的“拿手好戏” ,也是我最享 受的环节,原来晚会的高潮来了,猜灯谜活动正式开始,我 领着儿子一连串猜了几个灯谜,本想再看几个,可看见那边 兑奖处已经有人排队了,于是赶快排队兑奖,这才发现幼儿

  园规定每人只能猜一个的规定,只好选了一个(其实是选灯 笼) “东西南北上下均无事——打一安徽地名”的灯谜,迅 速跑到兑奖处,一口报出“六安”的谜底,喜获此灯。这时, 再看周围家长也是各显神通,这边,灵感一触即发;那边, 一击即中;这边,苦思冥想;那边,欢喜雀跃;这边,拿着 自己的却猜出了别人的;那边,一句不经意的提点却柳暗花 明……没有猜中的人不服气的一次又一次尝试,猜中的了却 像尝到了甜头不能止步,欢乐的笑声渲染着浓浓的节日气 氛。 元宵晚会在猜灯谜活动中徐徐结束, 我依然沉浸在那火 树银花美丽的境界中, 久久不能平静。 我真希望今后的生活, 也能象这烟花、灯谜一样绚丽多彩。圆圆的月亮,相聚的情; 圆圆的花灯,欢乐的情;圆圆的汤圆,温暖的情;团圆的心 愿,岁岁的情。“时令相催。又还是,元宵报春回。” 欢乐元宵节,让我们在新一年,对待每项工作像猜谜一 样,用心思考,快乐起航!李沛轩家长 20xx 年 2 月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我喜欢吃元宵。轻嗅香甜,入口丝滑、软糯,唇齿留香。由此爱上了元宵节。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里,元宵节闪耀着独有的魅力。

  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庆丰、团圆、祈福、祝愿,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所以热烈、忙碌,一点也不轻松;还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除夕,无一例外,也都承载着特定的寓意。所以,中国人总是忙忙碌碌,好像永不停歇一样;总是前思后量,凝重端庄,好像有无尽的要事忖度。

  想来,这大约是中华民族“勤劳”、“远虑”特质的真切体现吧。

  唯独元宵节,没有被赋予多少特定的内容和框框,就是男女老少同欢共庆的节日。放下手头的事项,走出家门,涌向街巷,张灯结彩,万千扮相,打情骂俏,亦庄亦谐,恣意张扬!

  下一个节日就是二月二的“青龙节”了,那意味着锨镢上肩、重回田间地头,意味着年年劳作的又一个轮回的开始!就连学子们也要在元宵节后收心敛兴,重回日复一日的伏案苦读了。

  所以,元宵节的华丽,有时竟让我莫名地产生一种奢侈感!似乎唯有这一刻,我们可以放松身心,尽情地享受这个节日,把平日里的忙碌和凝重,都抛到九霄云外。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里最浪漫的节日。是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即使在理学规矩最繁多,对女子禁锢最苛重的宋明朝代,年轻女子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此时此刻也可以上街遛巷,抛头露面、顾盼巧笑,无需缩肩敛襟。

  从中国历代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和唯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我国自古就有闹元宵的习俗,一个“闹”字凸显了元宵节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可以和西方的狂欢节相媲美。

  儿时,元宵夜是一定要到街上观花灯、看“扮玩”的。人们将花灯扎成万千模样,有楼台仙阁,有动物花卉,有昆虫游鱼,还有身姿袅袅、裙袂飘飘的云端仙子……;“扮玩”的队伍像长龙,一拨一拨走过,甚是壮观。队伍里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诙谐幽默。尤为活跃的是各类丑角儿,扮相怪诞,表演滑稽夸张,好像唯一目的就是逗你开怀大笑,肆无忌惮地把笑声和欢乐抛洒到空中;小商贩们也早早地在路边支起货架,竖起招牌,卖各色小吃和各种玩具。每一个摊位都人头攒动,生意红火。

  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从各个角落里不断如潮涌出的人。那嘈杂的人流如轰鸣的巨浪,黑压压望不到边。我骑在姥爷肩膀上,在人潮中随波逐流,任意东西,享受那份“挤”的快乐!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好像“挤”本身就是快乐,就好像要有“撑”的感觉才算吃饱了一样。人们的欢呼和惊叫声此起彼伏,似乎比鞭炮声、夜空里不断绽放的烟花还要欢快和灿烂。我就这样和姥爷随人群而动,观花灯、看焰火,听人们方言十足的嬉笑对骂。好不惬意!

  现在的元宵节,失去了往日的拥挤,增加了过去不可比及的华丽。体育场、大街小巷的电子LED灯更加瑰丽、璀璨和奇幻,就像一曲永不停歇的《卡门》序曲一般,气势恢宏,热烈奔放。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元宵节的焰火燃放总是狂欢节的高潮,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让人们引颈张望。

  随着一声声爆响,黑天鹅绒般的天幕上,不时绽开簇簇朵朵、流放溢彩、姹紫嫣红的烟花,或绚丽如钻石、如繁星,或明亮如朗月、如红日。刹那间,一个童话般迷人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焰火像写意的画家,在城市的上空肆意挥洒浓墨重彩,次第晕染出一幅幅梅香、菊韵、富贵牡丹画卷;焰火仿佛寂寞的舞者,水袖轻扬,潇洒升腾,凝目间在云端展露惊世绝俗的笑靥;焰火又是诗意的歌者,引吭高歌,浅吟低唱,让万千心愿绽放成生命的辉煌烂漫!

  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我已经忘记了脚下的大地,心事如花随焰火飞升至九霄云端一同绽放。

  是幸福?是满足?是憧憬?是期望?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只觉得就是心花怒放,好像几个世纪的憋屈在这一刻轰然扬洒,消逝殆尽,淋漓酣畅!

  燃吧!放吧!这一刻,就让华夏儿女的心花、梦想在九霄云端绽放!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那年和秀才王去韩国,正赶上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没想到竟在异国他乡吃到了“元宵”,甜蜜的异国元宵节。

  原来,与青岛近在咫尺的韩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春节和元宵节也是比较大的传统节日。韩国的元宵节虽然没有国内热闹华丽的灯会和喧嚣的烟花鞭炮,却以传统的民俗表演来演绎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农民们还在这一天祈祷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应韩国客人金老板之邀,我们在一家江边的小酒店小聚。

  那天夜晚天上的月亮很圆很圆,洁白的月光洒在江面上,我眺望着江心的圆月出神,微风吹来,不经意将浮在不断晃动的波光上的圆月亮吹碎了,不由,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若有所失中,一锅土豆元宵端了上来。我吃着韩国的元宵想起那一年飞雪中逛元宵节的情景。

  青岛有个卖元宵的很出名,还被荣获青岛特色小吃和山东名小吃的称号。这就是“元宵大老李”,青岛人都知道。大老李汤圆的特点就是滑、软、粘而不沾牙,爽、香,甜而不腻口,个小圆匀,皮薄馅大,开水下锅,一漂就熟。在馅料的品种上,除了人们熟悉喜爱的黑芝麻、花生,黄豆,豆沙,枣泥,桂花。玫瑰,水果、八宝馅外,还有无糖系列的芝麻、花生、黄豆、豆沙馅,更结合青岛的特色开发出海鲜、鲜肉、香菇油菜、药膳型的鸡腿蘑菇等,让糖尿病者和肥胖者在元宵节都可以吃上这寓意吉祥的美味佳肴。所以,一般青岛人逛元宵节都要品尝大老李的元宵。

  纷纷扬扬的小雪飘着,我和爱人走在有些冷清的元宵山会里。一对恋人正巧在我俩的一旁边走边争吵。

  “你不能不走吗?”是男的声音。

  “啊,我出去也不是不理你了,留完学就回来。”女的说。

  “那谁知道呀?在青岛边工作边考研,不是一样吗?”男的劝道,元宵节短信《甜蜜的异国元宵节》。

  “啊、啊……”女的不说话了。

  这显然是刚大学毕业的两个年轻人,正为女的要出国留学在拌嘴呢。

  “瞧,前面就是大老李元宵了。”爱人提醒我。

  只见大老李的元宵大棚前仍有不少人在排队。两个恋人走在了我俩前面排在队尾,我和爱人也走过去排在了他俩后面。大棚旁的高大松柏上落满了洁白的雪花,寒风吹来,松柏的树梢摇曳着,飘下一层淡淡的白雪落进煮元宵的那口大锅里。

  两个恋人还在前面嘀咕着,只是声音显然放小了。

  大锅上冒着浓浓的蒸汽,升腾的蒸汽袅袅上升,愈来愈淡薄,遇到冷空气后便化为乌有。

  快排到两个恋人了,正好煮熟的元宵买完了,只见大师傅又将一些雪白的元宵放进大锅里。一个个滚圆的元宵纷纷争着跳进滚烫的沸水里,慢悠悠沉到锅底雪藏了,刚才还滚动着的热水此时偃旗息鼓平静下来。炉火很旺,不一会儿工夫,热水微澜的水面又“咕嘟咕嘟”沸腾起来。那些被雪藏的白精灵一个个奋勇争先地冒出来,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转眼间几乎布满整个锅面了。那一个个白色的元宵,在不断滚动的沸水里变换着队形,像是在排兵布阵等待着检阅。

  “熟喽,来,要多少?”大师傅问两个恋人。

  两个恋人开始坐在大棚里的饭桌上吃元宵。我和爱人也坐在他俩旁的桌前吃起来。

  “你先吃!”男的用小勺小心翼翼盛了一个雪白的元宵,放在嘴边吹吹,然后才放在了女朋友前面的小碟里,并关照道:“先凉一下再吃,别烫着。”

  “好……”女的显得有些激动。

  “啊,你如果真要去,可要经常给我打电话,越洋过海的,我在家乡吃元宵时,一定想着你,替你多吃几个。”男的说的很动情。

  “噢……”女的眼圈有些湿润了,她轻轻咬了一口芝麻元宵,一股甜香的暖流溢入口中,顿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浓郁乡情涌上心头,“噢,谁说一定要出国啦,到那里我上哪儿吃这大老李元宵呢。”女的嘴里一边嚼着元宵一边说,脸上带着微笑。

  “啊,真的?太好了!”男的说罢,一口吃进一个大大的元宵,兴奋之情跃然面庞。

  棚外,雪花仍在飘着,棚内,热气腾腾,多情的元宵传递着浓郁乡情。

  “喔,又出一锅!”大师傅吆喝着。

  我看见,一旁的那两个恋人已经在窃窃私语了,青春的脸上荡漾着幸福与甜蜜……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元宵节适逢周六,这样的日子最好!恰是阳光明媚,驱车下乡,一路轻松惬意。先过往岳父家,暂停之即接到了已到老家的哥哥电话,说忘了买灯,提醒我不要忘了。头一下子大了,买灯?干嘛?快速地搜索答案,想到了上坟用,但又不敢肯定,只好问明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是啊,我有多少年没有在正月十五这元宵节陪同爸爸一道给老祖宗们上坟了?竟把这传统给忘了!但愿先辈们不予怪罪。

  依稀记得以前元宵节傍晚上坟曾买过蜡烛,爸爸再用竹篾做成灯笼架子辅之透明塑料做成灯罩以放在先祖墓前,这样的灯怕风雨,天晴又怕引起火灾。现在都改用电子灯了,使用纽扣电池或干电池,以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为发光体,有的还辅以音乐,唱响坟茔,好处是有利于消防,却不环保,可见事事都需辩证地看待,利弊权衡。至于上坟缘何送灯,至今仍不太明白,暂且认定是祭典先祖、怀念先辈的一种形——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恩。有一种说法是“灯”与“丁”近音,意即祈祷先祖保佑家族人丁兴旺;或蕴意前途光明。也许福荫子孙,多种期待都兼而有之吧!

  因为已身处乡村,只能在路边找小百货店买记忆中的电子灯了。第一家没有,只得掉头回蓼花镇。回转之即,前后左右照顾到了,却在倒车之即,从车顶传来摩擦声,应该是车顶擦上了一旁废弃的向外伸展的水泥斗蓬!难道是老祖宗的警告?!其实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自身眼观六路的技能不足而已。前行不足几百米就看到路边有祭祀用品,摆了一地电子灯。为表示自己的歉意,我挑了这里最大的外形似亭台的电子灯。在同约30多岁的店老板沟通之即,要求所购的每个灯都能在开关打开之即灯都亮,便用家乡话说了句,大意是:“每个灯都要确保亮,不然的话老祖宗会找我麻烦,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他们找你哈”。没想到,此话一出,已经装袋的灯被再次拿出来验证。我哑然失笑,想起了关于清明的一个段子:一店主鼓动已经为老祖宗购买了纸扎智能手机的`后生,告诉他需为老祖宗买个充电宝,免得老祖宗手机没电时来找他。他欣然同意之时,要求店主给个名片,若质量不过关,就请老祖宗来找店主售后……

  元宵之夜,月明星稀。村里人聚集祖堂,是要游龙和舞狮。不觉又翻篇到儿时参与过的舞草龙:村里一群小孩,用稻杆扎成一节一节的草龙,用竹杆撑起,各自在家里带上一捆香,点亮插满自己护着的一节草龙身上,形成连串星星点点的亮光,到每家每户游走。还记着那时不知怎么传开的配套土话儿歌(音译):“杆巴龙,乓乓光,一要糖子二要香” 焚香所产生的烟雾,混杂每家接送草龙放鞭炮时产生的硝烟,聚集在各家本不宽敞的厅堂,往往让你泪眼模糊,却时时伴着声声笑语!今晚,我再次成为其中一分子,成为锣鼓队中的一员。草龙已换成了布制黄龙,形神兼备,同时配套了金狮装备。负责游龙的身着黄色配套服饰,清一色青年,雄姿英发!舞狮者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狮裤。在锣鼓齐鸣声中,堂叔唱起了舞龙歌,村里自娱自乐的闹元宵节目正在开演。游龙和金狮要到每家每户的客厅里转转,驱赶晦气,留住福气;就连常年不开门的老房子,今晚也会敞开厅堂,以鞭炮接送。整个活动近两小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好不热闹。再就锣鼓敲打多扯两句:村里添置了两套,每套有六件,分别是锣、鼓、铛锣、铜钹、镲、咯锣(家乡话,打击时发时咯咯的声响,书面语不知道是不是“小云锣”),这其中,按照传下来的节奏,我相对擅长的是的是鼓和铛锣(其实是个半吊子),另外还能滥竽充数的是镲、咯锣,而大锣和铜钹是不敢动手的。敲锣打鼓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我辈却无法比及父辈,节奏的协调、韵律的优美均差一大截,而我们的下一辈,都不敢拿起鼓槌了。不得不感慨,有些传统,随着时间慢慢地流失……

  事后,迎着月色,驱车赶到星子县城(当今应称庐山市区,但不习惯)住下,枕着游龙时的余兴和锣鼓的余韵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代诗人唐寅的一首《元宵》,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美妙画面。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诗人也都留下过不朽篇章。

  在中国众多的民俗节日里面,元宵节可谓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了。它的主题是什么?恐怕有很多说法。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鼠年的元宵节了。可是,从凌晨到夜晚,我们这里天空中响彻的就是鞭炮声,好象是元宵节已经改成了“鞭炮节”。大街上少了很多人和车子,绝大多数商店都关门了,这些商店在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不关门的,但是正月十五是非关门不可,据说是上山祭祖去了。

  过去,夜又称宵,元宵是指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的很多地方把元宵节当成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过春节时,人们在家里守岁,而元宵节就不同,不管男女老少都爱要出去看花灯,猜灯迷,所以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说法;过去的女子很少出门的,很少能与心上人相见,元宵节为他们提供了相见的机会;如果没有心上人呢,也可在元宵节出去,说不定能遇见中意的人呢,所以元宵节又称是中国的情人节。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当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在正月十五吃汤圆以示一家和睦团圆。

  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常用的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元宵节中,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还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

  另外,在元宵节里舞狮子也是我国的民间习俗。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子前来助兴。这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以后就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而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求生活吉祥,万事如意。

  另外,元宵节是要闹。为什么要闹呢,怎么闹呢?原来,在一年的四季以后,大地是沉睡的,不闹醒不了,春天也是要闹才来的,为了求得一个丰收年,所以要闹的。

  可是,具有悠久传统和丰富内涵的元宵节,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一种地方性和个异化、随意化色彩的节日,有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去起一个导向作用,城市和农村已经很少有人组织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一些特色的项目已经面临失转的危险;现在的小孩子,有很多没有看见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只知道放鞭炮这样比较危险的活动,很多年轻的家长也慢慢不知道元宵节是一个什么节日,当然,吃汤圆和放鞭炮是知道的。

  因此,我们期待,一些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保护和弘扬具有传统意义的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引导、激励、组织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让我国的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不断发扬光大。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欢度春节”的红幅,依旧挂在校园的大门口。相隔半个月后,元宵的来临让人们而好不容易为了上班而修炼成的收心术瞬间失效了。

  这几日是不寻常的冷。下午的课程一结束,同学们就各种组团出校度元宵。我竟是懒得动,透过窗户望着在我看来毫无春意的蒙蒙细雨,混杂着雨雪的倒春寒似的刺骨冷风,就是想通过全身麻木来适应它也实属不易。但一旁的同学却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似的热情,我原是不为所动,但经不住她几番说辞,竟也有几分盘算,最后索性就下了决心。

  经过数站,下了公交车,雨还在淅沥的下。车内外的温差效果让我们的口头禅都不约而同的硬是改成了“冷——啊——!!!”。大厦顶上的霓虹灯不断闪烁,笼罩在一片烟雨迷蒙中。我想着辛弃疾那《青玉案》里的那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大概是这般热闹非凡的场面。这时,大批大批的行人开始移动,我们就不得不跟上那样的节奏。

  走进2号门,一股精丽繁华的气息瞬间贯通全身,让人焕发出旺盛的精力以及无以言表的兴奋与热情。这个时候的人流量不断加大,我们也不出意料地预测到了三楼各个餐厅外的排队人群密度,火锅之类的餐厅尤其早已占满。所幸还是有一些非热门的,权衡之后,我们去日式餐厅的味千拉面馆。

  吊灯的光柔和平静,浮世绘的画像呈现在墙面上,环境的渲染力让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叙说起了日本的美食和文化。早些时候就知,大阪有那独具风味的章鱼烧和什锦煎饼,京都有那闻名遐迩的红叶和歌舞艺伎,神奈川有那令人流连的箱根县的芦之湖与温泉,冲绳岛有那春赏樱和夏冲浪。这样想想,还真有几分意境。品尝着日式美食,偶尔张望餐厅外那一片片人头攒动。

  在这样的商场里,就算是过了下班高峰点,算不上人声鼎沸,也依旧是川流不息。单是看见的,就是一家庭一家庭人群那轻松愉悦的交谈。议论市井新闻也好,商贸经济也罢,人们的脸上都洋溢出接续着春节的喜悦。看着他们,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家人。这个时候,应该都一起团聚吃着热腾腾的汤圆了,或是,正在抢着比中央台的元宵晚会还让人兴趣得多的微信红包吧。这番场景闪现脑中,我回头看着人群的背影,会心一笑。

  在旁边的无印良品里逛了一圈后,终于走至大门口,我们十二万分不情愿地不得不再次接受温差的刺激。雨下得算不上大,但这种时候,每一丝雨挂到皮肤,都会引发其剧烈的颤动,于是十分小心地走。

  到了车站,已接近晚上9点。好不容易来了一班车,但车上的场景好像是,只要稍微开一下车门,就会迸发人群的崩溃与爆炸。于是,我们这一大拨人又不得不退回站台等。

  此刻的我,却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一同等车的人们。人群里有同样来逛街的几对情侣,也有穿着工作服的加完晚班的职员,有出来购物的家庭成员,也有像我们这样出来过元宵的学生。看着这样的场景,我忽然觉得有一种步入成人社会的感觉。也许在充斥着学生的大学校园里待久了,看到市区的各色人物,他们拥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想到不久的将来也像他们那样,拥有这样的生活轨迹,步入社会,更要学会适应社会。我想,工作后的生活也可以多姿多样,真正的快乐是靠自己的心寻找而来。此刻,我觉得自身已与节日融为一体,更与社会融为一体,能够感受到节日所释放出的光鲜靓丽以及人文互动已经非常满足。我喜欢融入这样的氛围,文化底蕴所展现的内涵及对它的关怀才是更加令人认同的。正因如此,带给我更多的则是商业气息与文化气息的一种不可言喻的共通,更是一种恰到好处且相辅相成的契合。等车的时间有点久,但在我看来,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元宵节,过完了;我的叙说也就要接近尾声了。当我写到这的时候,昨日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没有汤圆,但是这一天过得非常充实;没有汤圆,而让我看到其演绎出的精妙气质,也照样,可以是完整而独特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7

  月圆之夜合家欢,万物复苏始于元。

  孩童皆喜元宵夜,故人众盼此刻聚。

  张灯结彩家家乐,喜庆团圆年年有。

  传统习俗绵不绝,元宵佳节声不息。

  ——题诗

  中国传统节日繁多,而我们身为中国人对此却是一知半解。用明星刘德华在某广告中对香港服务行业的一句话:今时今日这种态度是不行的。

  我在这么多传统节日里,唯独喜欢“它”。就如东晋宋初时期“田园诗人”陶渊明独爱菊花一样,引用《爱莲说》里的诗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每种喜欢都是有一个必要理由的,而我喜欢“它”,是因为一种人月两团圆的幸福感。“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汉族古俗中,“它”﹑盂兰盆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它”有三宝: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它”就是我最钟爱的元宵节了。或许会有人问我,我对元宵节的了解又能有多少?其实我觉得答案不是一知半解,也不是一板一眼文绉绉的,而是我真实感受出来的元宵节。

  我眼中的吃元宵:曾经听长辈们说过自己亲手做的元宵会更好吃,所以从小就是吃货的我,宁愿抛弃出面与小伙伴玩的机会,都硬要乖乖在家学做元宵。晚上吃到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时,的确是觉得好像比妈妈阿姨她们做得更好吃,当时还乐呵呵地认为自己有做厨师的天赋。

  我眼中的赏花灯:书上常说古代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走在街头仿佛有种依然是早晨的光明。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会去赏花灯,只是区别在于皇家贵族是豪华奢靡,而平民百姓则是朴实繁华,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普天同庆。在现代,不太可能会有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这一场景,不过有“花灯会”就不愁热闹这问题了。每年在吃过汤圆后,一家子就直奔花灯会去,各式各样的花灯简直使人眼花缭乱,而且还可以现场自己DIY花灯,在赏花灯的同时,还会有一些特色表演来调剂气氛,花灯会无疑是一场“视觉的享受”。

  我眼中的猜灯谜:看花灯当然少不了猜灯谜,我觉得在古代最重要就是这环节,因为才子佳人可以在此刻突显自己的才情,然后遇到自己的知己伯乐。小时候去猜灯谜,是因为有奖品拿,所以总会缠着家人去猜灯谜赢取一些小玩意。而长大后去猜灯谜,除了想挑战自己的知识量,更多的是体会过去,仿佛能从猜灯谜中穿越到古代,充当一回才子佳人。

  我是元宵节的“狂热粉丝”,狂热到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我对元宵节的了解不会仅限于此。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话“无鸡不成宴”,每逢元宵节这天家里人都会大肆铺张,明明一桌子上没多少亲戚,却硬是要求在餐桌上加多一味关于鸡的菜,还很有理地说“无鸡不欢”。小时候不懂,大人们点什么菜就吃什么,反正又不用我操心。可长大后就不同了,每次饱餐后看到餐桌上依然还剩着不少菜,最浪费的是那强调无数遍的“鸡”居然原封不动,都有种被蚂蚁啃骨头的感觉,浑身不舒服。

  刚才提到的“花灯会”,它除了最大的特色是赏花灯之外,还有就是在花灯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吃,说到小吃当然少不了一次性的塑料包装盒和竹签之类的。基本上花灯会过后第二天会产生一种垃圾堆积成山的现象,而这些垃圾大部分是使用过后的一次性塑料物品。

  或许大家每次过年都不曾发现这些小细节,但是生活中往往都是细节决定一切。环保口号中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是“地球是我家,大家爱护它”。任何事物都是双向性的,我眼中的元宵节是喜庆的,也是浪费的。或许我们的作风能使节日过得更加多样性,但是同时我们也浪费了不少资源。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能把这种陋习当成传统文化一样传承下去,不能因为一时慷慨造成日后资源短缺问题,尝试合理消费,以不浪费为标准,这样会使过节变得更美好与轻松。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相关文章:

元宵节作文_元宵节的作文09-16

元宵节_元宵节作文03-11

过元宵节的作文_元宵节作文03-10

元宵节记作文_元宵节作文03-10

快乐元宵节作文_元宵节作文03-05

临海的元宵节作文-元宵节作文12-22

元宵节作文:元宵节的夜晚10-12

过元宵节作文_元宵节09-30

家乡的元宵节_元宵节作文06-23

有感元宵节 - 元宵节作文06-28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七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合集七篇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难忘元宵感受传统——元宵节活动感想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 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的诗句正应了今年元宵节的好天 气,好天气又感染了我们一家的好心情,吃过晚饭,早早领 着儿子,踩着皎洁的月光,去参加杜桥办中心幼儿园组织的 元宵节活动。 正月十五"闹"元宵,今年元宵节喜庆的氛围早早就弥漫 在杜桥办中心幼儿园园区内。校区内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 庆,一个个灯笼"从天而降",又依风摇曳,形状各异,姿态 万千,在如玉的月光中格外注目,我一家三口禁不住注目品 赏,流连忘返,这时徐老师看见了我们,喊我们赶快来教室, 我这才回过神,赶快领着儿子,快步赶到了教室,原来这里 有更精彩的节目等着我们,差点舍本逐末,轻重颠倒了。

  正式活动开始前徐老师首先宣读了活动纪律、 安排和注 意事项。接下来热腾腾的汤圆就被端了上来,原来第一项活 动是请家长和孩子品尝汤圆,孩子们每人分到两个汤圆,预 示着 20xx 健康成长,家长们是四个,预示着事事如意,合起 来又是六个,又映衬了中国传统的六六大顺之意,老师们可 真是煞费苦心,又感人至深啊!望着诱人的美食,我顾不上矜持点,猛咬一口,香甜四溢,满口留香,偷偷斜眼望去家 长和孩子们都“狼吞虎咽” ,吃相迥异。此时的教室里徐徐 散发着香甜,空气中处处飘荡着幸福! 吃过汤圆第二项活动开始了,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 来到一楼园内,开始放烟花了,我心潮澎湃,儿子拉着我也 兴奋的蹦了起来。首先,几颗明亮的火星一颗接着一颗冲上 了灰暗的天空,刹那间,火星炸开了,变成了一朵朵五光十 色的巨大的花蕊,又好似一位美丽的仙女,把希望的花瓣洒 向了人间。令人滑稽的烟火像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又像 一只只到处乱跑的老鼠从又粗又短的爆竹里蹿出来,飞来飞 去,数量越来越多,千丝万缕,壮观极了。有时候又像一团 团金色的火光“毕剥毕剥”地炸开来。红的,黄的,蓝的, 绿的,紫的各种各样的颜色把天空打扮得绚利多彩,特别是 是紫色,那么耀眼,使人心旷神怡。此时的天空已是光辉灿 烂,烟花更是光彩夺目,目不暇接(美中不足的就是通风不 好,有点呛人) 。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可是我的“拿手好戏” ,也是我最享 受的环节,原来晚会的高潮来了,猜灯谜活动正式开始,我 领着儿子一连串猜了几个灯谜,本想再看几个,可看见那边 兑奖处已经有人排队了,于是赶快排队兑奖,这才发现幼儿

  园规定每人只能猜一个的规定,只好选了一个(其实是选灯 笼) “东西南北上下均无事——打一安徽地名”的灯谜,迅 速跑到兑奖处,一口报出“六安”的谜底,喜获此灯。这时, 再看周围家长也是各显神通,这边,灵感一触即发;那边, 一击即中;这边,苦思冥想;那边,欢喜雀跃;这边,拿着 自己的却猜出了别人的;那边,一句不经意的提点却柳暗花 明……没有猜中的人不服气的一次又一次尝试,猜中的了却 像尝到了甜头不能止步,欢乐的笑声渲染着浓浓的节日气 氛。 元宵晚会在猜灯谜活动中徐徐结束, 我依然沉浸在那火 树银花美丽的境界中, 久久不能平静。 我真希望今后的生活, 也能象这烟花、灯谜一样绚丽多彩。圆圆的月亮,相聚的情; 圆圆的花灯,欢乐的情;圆圆的汤圆,温暖的情;团圆的心 愿,岁岁的情。“时令相催。又还是,元宵报春回。” 欢乐元宵节,让我们在新一年,对待每项工作像猜谜一 样,用心思考,快乐起航!李沛轩家长 20xx 年 2 月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我喜欢吃元宵。轻嗅香甜,入口丝滑、软糯,唇齿留香。由此爱上了元宵节。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里,元宵节闪耀着独有的魅力。

  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庆丰、团圆、祈福、祝愿,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所以热烈、忙碌,一点也不轻松;还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除夕,无一例外,也都承载着特定的寓意。所以,中国人总是忙忙碌碌,好像永不停歇一样;总是前思后量,凝重端庄,好像有无尽的要事忖度。

  想来,这大约是中华民族“勤劳”、“远虑”特质的真切体现吧。

  唯独元宵节,没有被赋予多少特定的内容和框框,就是男女老少同欢共庆的节日。放下手头的事项,走出家门,涌向街巷,张灯结彩,万千扮相,打情骂俏,亦庄亦谐,恣意张扬!

  下一个节日就是二月二的“青龙节”了,那意味着锨镢上肩、重回田间地头,意味着年年劳作的又一个轮回的开始!就连学子们也要在元宵节后收心敛兴,重回日复一日的伏案苦读了。

  所以,元宵节的华丽,有时竟让我莫名地产生一种奢侈感!似乎唯有这一刻,我们可以放松身心,尽情地享受这个节日,把平日里的忙碌和凝重,都抛到九霄云外。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里最浪漫的节日。是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即使在理学规矩最繁多,对女子禁锢最苛重的宋明朝代,年轻女子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此时此刻也可以上街遛巷,抛头露面、顾盼巧笑,无需缩肩敛襟。

  从中国历代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和唯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我国自古就有闹元宵的习俗,一个“闹”字凸显了元宵节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可以和西方的狂欢节相媲美。

  儿时,元宵夜是一定要到街上观花灯、看“扮玩”的。人们将花灯扎成万千模样,有楼台仙阁,有动物花卉,有昆虫游鱼,还有身姿袅袅、裙袂飘飘的云端仙子……;“扮玩”的队伍像长龙,一拨一拨走过,甚是壮观。队伍里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诙谐幽默。尤为活跃的是各类丑角儿,扮相怪诞,表演滑稽夸张,好像唯一目的就是逗你开怀大笑,肆无忌惮地把笑声和欢乐抛洒到空中;小商贩们也早早地在路边支起货架,竖起招牌,卖各色小吃和各种玩具。每一个摊位都人头攒动,生意红火。

  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从各个角落里不断如潮涌出的人。那嘈杂的人流如轰鸣的巨浪,黑压压望不到边。我骑在姥爷肩膀上,在人潮中随波逐流,任意东西,享受那份“挤”的快乐!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好像“挤”本身就是快乐,就好像要有“撑”的感觉才算吃饱了一样。人们的欢呼和惊叫声此起彼伏,似乎比鞭炮声、夜空里不断绽放的烟花还要欢快和灿烂。我就这样和姥爷随人群而动,观花灯、看焰火,听人们方言十足的嬉笑对骂。好不惬意!

  现在的元宵节,失去了往日的拥挤,增加了过去不可比及的华丽。体育场、大街小巷的电子LED灯更加瑰丽、璀璨和奇幻,就像一曲永不停歇的《卡门》序曲一般,气势恢宏,热烈奔放。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元宵节的焰火燃放总是狂欢节的高潮,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让人们引颈张望。

  随着一声声爆响,黑天鹅绒般的天幕上,不时绽开簇簇朵朵、流放溢彩、姹紫嫣红的烟花,或绚丽如钻石、如繁星,或明亮如朗月、如红日。刹那间,一个童话般迷人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焰火像写意的画家,在城市的上空肆意挥洒浓墨重彩,次第晕染出一幅幅梅香、菊韵、富贵牡丹画卷;焰火仿佛寂寞的舞者,水袖轻扬,潇洒升腾,凝目间在云端展露惊世绝俗的笑靥;焰火又是诗意的歌者,引吭高歌,浅吟低唱,让万千心愿绽放成生命的辉煌烂漫!

  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我已经忘记了脚下的大地,心事如花随焰火飞升至九霄云端一同绽放。

  是幸福?是满足?是憧憬?是期望?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只觉得就是心花怒放,好像几个世纪的憋屈在这一刻轰然扬洒,消逝殆尽,淋漓酣畅!

  燃吧!放吧!这一刻,就让华夏儿女的心花、梦想在九霄云端绽放!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那年和秀才王去韩国,正赶上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没想到竟在异国他乡吃到了“元宵”,甜蜜的异国元宵节。

  原来,与青岛近在咫尺的韩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春节和元宵节也是比较大的传统节日。韩国的元宵节虽然没有国内热闹华丽的灯会和喧嚣的烟花鞭炮,却以传统的民俗表演来演绎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农民们还在这一天祈祷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应韩国客人金老板之邀,我们在一家江边的小酒店小聚。

  那天夜晚天上的月亮很圆很圆,洁白的月光洒在江面上,我眺望着江心的圆月出神,微风吹来,不经意将浮在不断晃动的波光上的圆月亮吹碎了,不由,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若有所失中,一锅土豆元宵端了上来。我吃着韩国的元宵想起那一年飞雪中逛元宵节的情景。

  青岛有个卖元宵的很出名,还被荣获青岛特色小吃和山东名小吃的称号。这就是“元宵大老李”,青岛人都知道。大老李汤圆的特点就是滑、软、粘而不沾牙,爽、香,甜而不腻口,个小圆匀,皮薄馅大,开水下锅,一漂就熟。在馅料的品种上,除了人们熟悉喜爱的黑芝麻、花生,黄豆,豆沙,枣泥,桂花。玫瑰,水果、八宝馅外,还有无糖系列的芝麻、花生、黄豆、豆沙馅,更结合青岛的特色开发出海鲜、鲜肉、香菇油菜、药膳型的鸡腿蘑菇等,让糖尿病者和肥胖者在元宵节都可以吃上这寓意吉祥的美味佳肴。所以,一般青岛人逛元宵节都要品尝大老李的元宵。

  纷纷扬扬的小雪飘着,我和爱人走在有些冷清的元宵山会里。一对恋人正巧在我俩的一旁边走边争吵。

  “你不能不走吗?”是男的声音。

  “啊,我出去也不是不理你了,留完学就回来。”女的说。

  “那谁知道呀?在青岛边工作边考研,不是一样吗?”男的劝道,元宵节短信《甜蜜的异国元宵节》。

  “啊、啊……”女的不说话了。

  这显然是刚大学毕业的两个年轻人,正为女的要出国留学在拌嘴呢。

  “瞧,前面就是大老李元宵了。”爱人提醒我。

  只见大老李的元宵大棚前仍有不少人在排队。两个恋人走在了我俩前面排在队尾,我和爱人也走过去排在了他俩后面。大棚旁的高大松柏上落满了洁白的雪花,寒风吹来,松柏的树梢摇曳着,飘下一层淡淡的白雪落进煮元宵的那口大锅里。

  两个恋人还在前面嘀咕着,只是声音显然放小了。

  大锅上冒着浓浓的蒸汽,升腾的蒸汽袅袅上升,愈来愈淡薄,遇到冷空气后便化为乌有。

  快排到两个恋人了,正好煮熟的元宵买完了,只见大师傅又将一些雪白的元宵放进大锅里。一个个滚圆的元宵纷纷争着跳进滚烫的沸水里,慢悠悠沉到锅底雪藏了,刚才还滚动着的热水此时偃旗息鼓平静下来。炉火很旺,不一会儿工夫,热水微澜的水面又“咕嘟咕嘟”沸腾起来。那些被雪藏的白精灵一个个奋勇争先地冒出来,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转眼间几乎布满整个锅面了。那一个个白色的元宵,在不断滚动的沸水里变换着队形,像是在排兵布阵等待着检阅。

  “熟喽,来,要多少?”大师傅问两个恋人。

  两个恋人开始坐在大棚里的饭桌上吃元宵。我和爱人也坐在他俩旁的桌前吃起来。

  “你先吃!”男的用小勺小心翼翼盛了一个雪白的元宵,放在嘴边吹吹,然后才放在了女朋友前面的小碟里,并关照道:“先凉一下再吃,别烫着。”

  “好……”女的显得有些激动。

  “啊,你如果真要去,可要经常给我打电话,越洋过海的,我在家乡吃元宵时,一定想着你,替你多吃几个。”男的说的很动情。

  “噢……”女的眼圈有些湿润了,她轻轻咬了一口芝麻元宵,一股甜香的暖流溢入口中,顿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浓郁乡情涌上心头,“噢,谁说一定要出国啦,到那里我上哪儿吃这大老李元宵呢。”女的嘴里一边嚼着元宵一边说,脸上带着微笑。

  “啊,真的?太好了!”男的说罢,一口吃进一个大大的元宵,兴奋之情跃然面庞。

  棚外,雪花仍在飘着,棚内,热气腾腾,多情的元宵传递着浓郁乡情。

  “喔,又出一锅!”大师傅吆喝着。

  我看见,一旁的那两个恋人已经在窃窃私语了,青春的脸上荡漾着幸福与甜蜜……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元宵节适逢周六,这样的日子最好!恰是阳光明媚,驱车下乡,一路轻松惬意。先过往岳父家,暂停之即接到了已到老家的哥哥电话,说忘了买灯,提醒我不要忘了。头一下子大了,买灯?干嘛?快速地搜索答案,想到了上坟用,但又不敢肯定,只好问明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是啊,我有多少年没有在正月十五这元宵节陪同爸爸一道给老祖宗们上坟了?竟把这传统给忘了!但愿先辈们不予怪罪。

  依稀记得以前元宵节傍晚上坟曾买过蜡烛,爸爸再用竹篾做成灯笼架子辅之透明塑料做成灯罩以放在先祖墓前,这样的灯怕风雨,天晴又怕引起火灾。现在都改用电子灯了,使用纽扣电池或干电池,以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为发光体,有的还辅以音乐,唱响坟茔,好处是有利于消防,却不环保,可见事事都需辩证地看待,利弊权衡。至于上坟缘何送灯,至今仍不太明白,暂且认定是祭典先祖、怀念先辈的一种形——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恩。有一种说法是“灯”与“丁”近音,意即祈祷先祖保佑家族人丁兴旺;或蕴意前途光明。也许福荫子孙,多种期待都兼而有之吧!

  因为已身处乡村,只能在路边找小百货店买记忆中的电子灯了。第一家没有,只得掉头回蓼花镇。回转之即,前后左右照顾到了,却在倒车之即,从车顶传来摩擦声,应该是车顶擦上了一旁废弃的向外伸展的水泥斗蓬!难道是老祖宗的警告?!其实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自身眼观六路的技能不足而已。前行不足几百米就看到路边有祭祀用品,摆了一地电子灯。为表示自己的歉意,我挑了这里最大的外形似亭台的电子灯。在同约30多岁的店老板沟通之即,要求所购的每个灯都能在开关打开之即灯都亮,便用家乡话说了句,大意是:“每个灯都要确保亮,不然的话老祖宗会找我麻烦,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他们找你哈”。没想到,此话一出,已经装袋的灯被再次拿出来验证。我哑然失笑,想起了关于清明的一个段子:一店主鼓动已经为老祖宗购买了纸扎智能手机的`后生,告诉他需为老祖宗买个充电宝,免得老祖宗手机没电时来找他。他欣然同意之时,要求店主给个名片,若质量不过关,就请老祖宗来找店主售后……

  元宵之夜,月明星稀。村里人聚集祖堂,是要游龙和舞狮。不觉又翻篇到儿时参与过的舞草龙:村里一群小孩,用稻杆扎成一节一节的草龙,用竹杆撑起,各自在家里带上一捆香,点亮插满自己护着的一节草龙身上,形成连串星星点点的亮光,到每家每户游走。还记着那时不知怎么传开的配套土话儿歌(音译):“杆巴龙,乓乓光,一要糖子二要香” 焚香所产生的烟雾,混杂每家接送草龙放鞭炮时产生的硝烟,聚集在各家本不宽敞的厅堂,往往让你泪眼模糊,却时时伴着声声笑语!今晚,我再次成为其中一分子,成为锣鼓队中的一员。草龙已换成了布制黄龙,形神兼备,同时配套了金狮装备。负责游龙的身着黄色配套服饰,清一色青年,雄姿英发!舞狮者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狮裤。在锣鼓齐鸣声中,堂叔唱起了舞龙歌,村里自娱自乐的闹元宵节目正在开演。游龙和金狮要到每家每户的客厅里转转,驱赶晦气,留住福气;就连常年不开门的老房子,今晚也会敞开厅堂,以鞭炮接送。整个活动近两小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好不热闹。再就锣鼓敲打多扯两句:村里添置了两套,每套有六件,分别是锣、鼓、铛锣、铜钹、镲、咯锣(家乡话,打击时发时咯咯的声响,书面语不知道是不是“小云锣”),这其中,按照传下来的节奏,我相对擅长的是的是鼓和铛锣(其实是个半吊子),另外还能滥竽充数的是镲、咯锣,而大锣和铜钹是不敢动手的。敲锣打鼓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我辈却无法比及父辈,节奏的协调、韵律的优美均差一大截,而我们的下一辈,都不敢拿起鼓槌了。不得不感慨,有些传统,随着时间慢慢地流失……

  事后,迎着月色,驱车赶到星子县城(当今应称庐山市区,但不习惯)住下,枕着游龙时的余兴和锣鼓的余韵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代诗人唐寅的一首《元宵》,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美妙画面。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诗人也都留下过不朽篇章。

  在中国众多的民俗节日里面,元宵节可谓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了。它的主题是什么?恐怕有很多说法。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鼠年的元宵节了。可是,从凌晨到夜晚,我们这里天空中响彻的就是鞭炮声,好象是元宵节已经改成了“鞭炮节”。大街上少了很多人和车子,绝大多数商店都关门了,这些商店在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不关门的,但是正月十五是非关门不可,据说是上山祭祖去了。

  过去,夜又称宵,元宵是指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的很多地方把元宵节当成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过春节时,人们在家里守岁,而元宵节就不同,不管男女老少都爱要出去看花灯,猜灯迷,所以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说法;过去的女子很少出门的,很少能与心上人相见,元宵节为他们提供了相见的机会;如果没有心上人呢,也可在元宵节出去,说不定能遇见中意的人呢,所以元宵节又称是中国的情人节。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当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在正月十五吃汤圆以示一家和睦团圆。

  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常用的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元宵节中,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还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

  另外,在元宵节里舞狮子也是我国的民间习俗。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子前来助兴。这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以后就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而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求生活吉祥,万事如意。

  另外,元宵节是要闹。为什么要闹呢,怎么闹呢?原来,在一年的四季以后,大地是沉睡的,不闹醒不了,春天也是要闹才来的,为了求得一个丰收年,所以要闹的。

  可是,具有悠久传统和丰富内涵的元宵节,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一种地方性和个异化、随意化色彩的节日,有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去起一个导向作用,城市和农村已经很少有人组织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一些特色的项目已经面临失转的危险;现在的小孩子,有很多没有看见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只知道放鞭炮这样比较危险的活动,很多年轻的家长也慢慢不知道元宵节是一个什么节日,当然,吃汤圆和放鞭炮是知道的。

  因此,我们期待,一些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保护和弘扬具有传统意义的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引导、激励、组织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让我国的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不断发扬光大。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欢度春节”的红幅,依旧挂在校园的大门口。相隔半个月后,元宵的来临让人们而好不容易为了上班而修炼成的收心术瞬间失效了。

  这几日是不寻常的冷。下午的课程一结束,同学们就各种组团出校度元宵。我竟是懒得动,透过窗户望着在我看来毫无春意的蒙蒙细雨,混杂着雨雪的倒春寒似的刺骨冷风,就是想通过全身麻木来适应它也实属不易。但一旁的同学却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似的热情,我原是不为所动,但经不住她几番说辞,竟也有几分盘算,最后索性就下了决心。

  经过数站,下了公交车,雨还在淅沥的下。车内外的温差效果让我们的口头禅都不约而同的硬是改成了“冷——啊——!!!”。大厦顶上的霓虹灯不断闪烁,笼罩在一片烟雨迷蒙中。我想着辛弃疾那《青玉案》里的那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大概是这般热闹非凡的场面。这时,大批大批的行人开始移动,我们就不得不跟上那样的节奏。

  走进2号门,一股精丽繁华的气息瞬间贯通全身,让人焕发出旺盛的精力以及无以言表的兴奋与热情。这个时候的人流量不断加大,我们也不出意料地预测到了三楼各个餐厅外的排队人群密度,火锅之类的餐厅尤其早已占满。所幸还是有一些非热门的,权衡之后,我们去日式餐厅的味千拉面馆。

  吊灯的光柔和平静,浮世绘的画像呈现在墙面上,环境的渲染力让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叙说起了日本的美食和文化。早些时候就知,大阪有那独具风味的章鱼烧和什锦煎饼,京都有那闻名遐迩的红叶和歌舞艺伎,神奈川有那令人流连的箱根县的芦之湖与温泉,冲绳岛有那春赏樱和夏冲浪。这样想想,还真有几分意境。品尝着日式美食,偶尔张望餐厅外那一片片人头攒动。

  在这样的商场里,就算是过了下班高峰点,算不上人声鼎沸,也依旧是川流不息。单是看见的,就是一家庭一家庭人群那轻松愉悦的交谈。议论市井新闻也好,商贸经济也罢,人们的脸上都洋溢出接续着春节的喜悦。看着他们,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家人。这个时候,应该都一起团聚吃着热腾腾的汤圆了,或是,正在抢着比中央台的元宵晚会还让人兴趣得多的微信红包吧。这番场景闪现脑中,我回头看着人群的背影,会心一笑。

  在旁边的无印良品里逛了一圈后,终于走至大门口,我们十二万分不情愿地不得不再次接受温差的刺激。雨下得算不上大,但这种时候,每一丝雨挂到皮肤,都会引发其剧烈的颤动,于是十分小心地走。

  到了车站,已接近晚上9点。好不容易来了一班车,但车上的场景好像是,只要稍微开一下车门,就会迸发人群的崩溃与爆炸。于是,我们这一大拨人又不得不退回站台等。

  此刻的我,却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一同等车的人们。人群里有同样来逛街的几对情侣,也有穿着工作服的加完晚班的职员,有出来购物的家庭成员,也有像我们这样出来过元宵的学生。看着这样的场景,我忽然觉得有一种步入成人社会的感觉。也许在充斥着学生的大学校园里待久了,看到市区的各色人物,他们拥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想到不久的将来也像他们那样,拥有这样的生活轨迹,步入社会,更要学会适应社会。我想,工作后的生活也可以多姿多样,真正的快乐是靠自己的心寻找而来。此刻,我觉得自身已与节日融为一体,更与社会融为一体,能够感受到节日所释放出的光鲜靓丽以及人文互动已经非常满足。我喜欢融入这样的氛围,文化底蕴所展现的内涵及对它的关怀才是更加令人认同的。正因如此,带给我更多的则是商业气息与文化气息的一种不可言喻的共通,更是一种恰到好处且相辅相成的契合。等车的时间有点久,但在我看来,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元宵节,过完了;我的叙说也就要接近尾声了。当我写到这的时候,昨日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没有汤圆,但是这一天过得非常充实;没有汤圆,而让我看到其演绎出的精妙气质,也照样,可以是完整而独特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7

  月圆之夜合家欢,万物复苏始于元。

  孩童皆喜元宵夜,故人众盼此刻聚。

  张灯结彩家家乐,喜庆团圆年年有。

  传统习俗绵不绝,元宵佳节声不息。

  ——题诗

  中国传统节日繁多,而我们身为中国人对此却是一知半解。用明星刘德华在某广告中对香港服务行业的一句话:今时今日这种态度是不行的。

  我在这么多传统节日里,唯独喜欢“它”。就如东晋宋初时期“田园诗人”陶渊明独爱菊花一样,引用《爱莲说》里的诗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每种喜欢都是有一个必要理由的,而我喜欢“它”,是因为一种人月两团圆的幸福感。“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汉族古俗中,“它”﹑盂兰盆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它”有三宝: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它”就是我最钟爱的元宵节了。或许会有人问我,我对元宵节的了解又能有多少?其实我觉得答案不是一知半解,也不是一板一眼文绉绉的,而是我真实感受出来的元宵节。

  我眼中的吃元宵:曾经听长辈们说过自己亲手做的元宵会更好吃,所以从小就是吃货的我,宁愿抛弃出面与小伙伴玩的机会,都硬要乖乖在家学做元宵。晚上吃到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时,的确是觉得好像比妈妈阿姨她们做得更好吃,当时还乐呵呵地认为自己有做厨师的天赋。

  我眼中的赏花灯:书上常说古代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走在街头仿佛有种依然是早晨的光明。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会去赏花灯,只是区别在于皇家贵族是豪华奢靡,而平民百姓则是朴实繁华,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普天同庆。在现代,不太可能会有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这一场景,不过有“花灯会”就不愁热闹这问题了。每年在吃过汤圆后,一家子就直奔花灯会去,各式各样的花灯简直使人眼花缭乱,而且还可以现场自己DIY花灯,在赏花灯的同时,还会有一些特色表演来调剂气氛,花灯会无疑是一场“视觉的享受”。

  我眼中的猜灯谜:看花灯当然少不了猜灯谜,我觉得在古代最重要就是这环节,因为才子佳人可以在此刻突显自己的才情,然后遇到自己的知己伯乐。小时候去猜灯谜,是因为有奖品拿,所以总会缠着家人去猜灯谜赢取一些小玩意。而长大后去猜灯谜,除了想挑战自己的知识量,更多的是体会过去,仿佛能从猜灯谜中穿越到古代,充当一回才子佳人。

  我是元宵节的“狂热粉丝”,狂热到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我对元宵节的了解不会仅限于此。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话“无鸡不成宴”,每逢元宵节这天家里人都会大肆铺张,明明一桌子上没多少亲戚,却硬是要求在餐桌上加多一味关于鸡的菜,还很有理地说“无鸡不欢”。小时候不懂,大人们点什么菜就吃什么,反正又不用我操心。可长大后就不同了,每次饱餐后看到餐桌上依然还剩着不少菜,最浪费的是那强调无数遍的“鸡”居然原封不动,都有种被蚂蚁啃骨头的感觉,浑身不舒服。

  刚才提到的“花灯会”,它除了最大的特色是赏花灯之外,还有就是在花灯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吃,说到小吃当然少不了一次性的塑料包装盒和竹签之类的。基本上花灯会过后第二天会产生一种垃圾堆积成山的现象,而这些垃圾大部分是使用过后的一次性塑料物品。

  或许大家每次过年都不曾发现这些小细节,但是生活中往往都是细节决定一切。环保口号中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是“地球是我家,大家爱护它”。任何事物都是双向性的,我眼中的元宵节是喜庆的,也是浪费的。或许我们的作风能使节日过得更加多样性,但是同时我们也浪费了不少资源。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能把这种陋习当成传统文化一样传承下去,不能因为一时慷慨造成日后资源短缺问题,尝试合理消费,以不浪费为标准,这样会使过节变得更美好与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