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500字

时间:2021-10-07 09:38:29 1500字 我要投稿

精选春节的作文1500字合集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春节的作文1500字合集6篇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今年我在老家过春节了。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外过春节的经历,由于习惯,从来没有想过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其实是很意思的,细细想来,家乡的春节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家乡是广东梅县,因是山城,即使是严冬,到处依然是郁郁葱葱的,家乡一年四季的绿,总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家乡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场面,到处都是欢欢喜喜的人群。和那绿一样,给人阳光般的感觉。家乡人一直沿着旧习俗,都重视过节,从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节过,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但,春节是过节中最重视的。家乡的过年,是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杀鸡杀鸭,还有杀猪,把这些将要成为年货之一的东西腊好,在正月里用来招待客人。同时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红色香料的“发”糕,意思是“发财”,还要炸“煎堆”,酿客家娘酒,酿豆腐等,一切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除此以为,还要给全家老少准备新衣服,因为过年了,全家都要换新衣服。小孩是重点,里里外外都要换新的,大人不全换,也得换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以示新一年新的开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贴对联,挂红灯笼。从那时起灯笼一直要点到元宵才能熄灭,意为驱邪消灾。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诚地点香烧纸敬神放鞭炮,以保佑来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饭后,全家人都要沐浴换新衣,毕后长辈们会给未婚的晚辈们压岁钱,意示长辈长寿晚辈健康成长。随后便开始祭祀祖先,祭祖仪式结束后便开始张罗除夕的团圆饭,太阳还没下山就得开始吃晚饭,意为“早年早节,团团圆圆”。晚饭后还会在灶边放一盘食物,用来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劳,也意为一年灶火不断,不缺吃喝。除夕夜来临,屋里所有的灯彻夜长明,意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也有“守岁”的意思。除夕夜结束前,还要把屋里打扫干净,因为年初一是不能打扫卫生的,意思为“辞(扫)旧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点,要大开屋门,在屋门口摆放食物和放鞭炮,意为“接财神”。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因为这天是不能睡懒觉的,不然谁家春耕时便会塌田,真实性如何,无人去深究,总之大家都早起。起后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接着,大人们忙着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见到大人都说“恭喜发财”,长辈便喜滋滋地给小孩“利事”,“利事”即红包,意思也是让小孩健康成长。在这一天,是不能到别人家里吃饭的,以示家里一年到头都团团圆圆。这天的午后,重头戏就是“舞狮拜年”,村里的舞狮队挨家逐户,敲锣打鼓,每到一户,舞狮的人会在屋里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时气氛热闹,满院生辉,主人便高高兴兴给舞狮的人发“利事”,以图吉利。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娘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为拜访亲朋好友),正月初五不离家(不可以去别人家窜门),正月初七吃七样菜(每一种菜代表一种意思,如:葱:聪明,芹:勤劳等)……这些,在家乡都保留着不变的风俗,也给家乡的春节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春节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狮队都进城“闹元宵”。入夜,皓月当空,彩灯齐明,锣鼓喧天,鞭炮声声,人流如潮。舞狮比赛是“闹元宵”的开场节目,比赛结束后由各村代表选出前三名,以后只要县里有活动这些获奖队都是首要的表演队。“烧烟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动,人们用竹杆撑起一条用竹条编成的长长的龙,龙身上装有各色各式的烟花,转龙开始,所有烟花一同点燃,烟火齐齐喷出,形成一条火龙,此时火光熊熊,鼓乐铮铮,欢声笑语,人群鼎沸,人们尽情欢乐,在火光鼓声中宣汇着满腔激情的热望。俗话说:转火龙,人活九十九。火龙点完了转完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将消灾伏祸平平安安。除火龙外,花灯随处都是,花灯之下,十字街头,人们围圈席地而坐,锣鼓手、小镲手等热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热。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颊。演奏都们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们唱得激情飞扬,听众们聚精会神聆听,人们思绪被乐曲山歌牵引着飞驰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劳累,憧憬着新的美好一年。

  家乡过春节的很多活动都带有迷信色彩,即使人们不相信,但风俗还是这么一代一代地传着,家乡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传统,一种娱乐,一种祈盼和希望。

  老家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春节高潮已过渐入尾声,大年初六下起了小雨气温骤降,冷的让人发颤,再一次踏上开往远方的大巴,在一路颠簸了二十几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到了房间放下东西,长处一口气,这个累啊!虽然这样却还是每到春节将至,不管有多远还是乐此不疲的就往家跑。

  越是长大越是觉得春节好像和小时候比较缺少了点什么?反正就是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春节前几天我们还在一起商议这次该买些什么东西了?记得应该还是上小学的时候语文书中有一篇课文题目叫做《我家还缺啥》时间太久我忘记作者是谁了,这气氛感觉和那个略有几分相似,和家人一起聊天一起讨论,我和妹也时常提点建议,还是家里感觉温馨!

  春节那天和往年一样我们还是一大早就起来,母亲起来的更早,早上我们去贴春联,母亲和阿姨忙着准备团年饭,现在贴春联不像以前了,以前每扇门上面还会有 一张门画,而现在都已用两张大大的“福”代替了,记得小时候一大早奶奶还得用锅做一些浆糊,因为以前的门边都是木制的,不好用胶带贴,所以你还得去找一把小刷子,把浆糊用刷子刷在门沿上面,再贴上红红的春联,现在步骤都省略好多了,一圈小小的透明胶带便全都搞定,还有以前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每到春节将至,每家每户都会购买一张张又大又红的纸,还有一只毛笔,一瓶墨水,到有时间的时候就来写,先将纸按照各个门的不同,裁成大小合适的长条状,一般来说大门比其他门所用的纸都略微宽大一点,而后就是爷爷的拿手好戏,写对联,有时候他会自己作出一副对联来,然后念出来在问我们觉得怎么样,如果我们也觉得不错他就会写下来,实在想不出比较好的就拿出那个红色《农历》小本看,估计现在那种小本都没得卖的了,看到觉得可以的便提起毛笔在沾上墨汁,用毛笔在倒入墨汁的碗边刮几下,然后在再纸上写起来,那略带严峻神色,至今记忆犹新,而那时的我比这桌子高不了多少,因为对联都是比较长的,不可能全部都摆到桌子上面,我的工作就是拉住对联的顶端,每写完一个字我往后退一下,还不能放手,因为墨水还没有干透,墨水干了之后就卷成卷收起来等到春节那天在拿出来贴,放到地上弄脏了就不好看了,因为以前我们去拜年,总是会比较谁家写的公正写的好看,为此往往非要争论一会儿才肯罢休,等到最后一个字写完了之后才可以放到另一边,好让墨水干透,这时候我已经离桌子已有一段距离了,然后由奶奶拿着另一边拉扯着慢慢的拿到边上放好,他在接着写下联然后是横批,那个时候最喜欢看爷爷写字,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大书法家,也许他是深的太爷的真传,太爷也就是爷爷的父亲,听爷爷讲述此老人家还是这一带有名教授私塾的一位老先生,怪不得字写的这么好,到了我父亲这一代,他们弟兄三人每一个人愿意学习这个,后来爷爷又教我学,也许是天生都不是这块料或者说是有多动症,不喜欢每天练习,有时候字写到一半,外面有同龄小孩一叫我立马就扔掉毛笔就跑出去玩了弄的到处都是墨汁,奶奶又过来收拾残局。

  记得以前 还有人家里没有人会写的,便到家里来请他,老爷子他到也是很乐意,每次写完之后总是会被人很客气的留下来吃饭然后好酒好菜的招待,到临走的时候还感谢了又感谢,然而随着发展越来快,印刷出来的对联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美观,用现在的话讲叫“高端大气上档次”,价格也不贵又省事,以前那透着墨水香味的对联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更多的是一种用金黄色颜料印刷出来的字在红色的纸上,阳光一照都感到有些略微刺眼,由金黄色渐渐取代了黑色,虽然也有一些黑色字体的对联,但是在这些对联之上我再也嗅不到那哪怕是一丁点墨汁的香味,你反而会将自己的鼻子蹭上一鼻子金黄色的粉末,如今就是真的想自己在写一副对联,但是你在也买不到那样大的红彤彤的对联纸了,真的过去了,现在真是有点怀恋啦,如今再也没有人请老爷子写字了,老爷子也渐渐失业了。

  社会的发展虽然快同时也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也冲淡了很多东西,如今有多少人多久没有回家看过一次?有多少父母还在家眺望有没有人从通往你家的岔路上往这边走来?他真的只是想看你一眼,就这么简单而已,你都做不到吗?写此文,不只是为了儿时难以忘却的记忆,还为了那些为了生活在外拼搏的人们,献给自己,献给所有在他乡的游子,春节回家!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春的开始,代表着团圆,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味很浓。但随着岁月的消逝,春节味道似乎越来越淡了。

  记得小时候,只要快过年了,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了。甚至从腊八开始,只要吃过腊八粥,大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了。淘麦子,打面(即把麦子磨成面粉)为蒸馒头做准备。买菜如:大葱、萝卜、白菜、粉条、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的猪肉,因为平常人们是不舍得吃肉的,所以过年了要过过肉瘾。总之,不管在忙什么大人们就是没停过,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买东西,称之为“办年货”。 差不多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等为过年准备了。小时候,邻居之间都会互相帮忙,也有几家和在一起蒸馒头、炸东西的。因为每家都要蒸好多馒头、炸好几样吃食,所以邻里之间帮来帮去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欢家里蒸馒头的时候了。奶奶、婶婶及邻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们要和面,以保证面能发酵。看着好几盆的面团由小变大、由瘦变肥,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中午她们还要再翻动一下面,以利于发酵。午饭过后她们就要开始做馒头了。她们有人分面团、有人整形、有人包馅??忙的不亦乐乎。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捣乱,争着要面团,有时还会挨训的。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包子被整齐的放在篦子上、一个个圆圆的馒头像一排排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案板上。还有枣馍、口袋馍、油灯馍、大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油灯馍,蒸熟后,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线,用火就可以点着了,就像油灯一样闪着耀眼的红光。等香油熬完灯灭了,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油灯馍了。我们小孩子会比谁的“油灯”亮的最久,谁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们过年常玩的游戏,也是蒸馒头时我们最期待出锅的馍。妇女们忙着做各种馍,男人们要一直待在厨房烧锅,蒸熟一笼笼的馒头。小孩们则各人手拿一个馍,一边玩耍一边吃。我记得那时我们打赌看谁吃得最多,结果我吃了六个包子加馒头、堂弟竟然吃了七个,小妹也吃了五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了七个。我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且一边玩一边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直到晚上各种馒头才算蒸完。大人们也都累了一整天。

  接下来就是炸各种东西了,有:馓子、丸子、油果子、油条、麻叶??这也要几家人的帮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们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准待在厨房的。因为大人们怕小孩子乱说话,如说“少了”,大人就认为说“油”了很多,认为是不吉利的。诸如此类的话是最忌讳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让小孩子待在厨房。

  贴春联也是很受人们重视的。那时候还没有卖印刷的春联的,所以每家每户贴的多是自家手写的,也有找写字好的代替的。那时我家的春联都是爸爸写。尽管我爸只上过小学,但他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难看贴出去被人笑话,才刻意练习的吧。我当时看爸爸写,就想我也要好好练字,等我大了我就可以写春联了。可以让来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时我会听到父母说那时谁谁写的,然后邻居们夸奖一番,而

  我躲在一边偷偷的乐。一般,都是二十九写春联,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吃过午饭是不允许再贴的,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了才在下午贴一种纯色的纸,有紫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好像每年贴的不一样,要贴满三年,即亲人去世后三年,才能换上大红的春联,这个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们会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兴奋的睡不着,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处跑着拜年了。拜年,那可是真真实实的磕头。有的大人会逗小孩子说:磕得不响不算。于是童真的孩子们牟足了劲磕一个响响的头,大人这时又会心疼了。慌忙拉起孩子往他们兜里装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压岁钱。孩子们会一家家的拜年,摸着渐渐鼓起来的口袋,数着兜里渐渐加厚的钱,甭提多高兴了。

  而现如今呢?春节味变得越来越淡了,有时都过完年了还感觉年还没过呢。馒头不蒸了、馓子不炸了、春联不写了??若要问这怎么过年呢,一个字“卖”。钱多了,人懒了。年初一,也不起早了,拜年也不磕头了,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说那已经out了。春节味淡了,人情味也渐渐淡了。

  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春节,忙碌的春节,充满节日味道的春节。我记忆中的春节还是那么美、那么吸引我。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的年画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5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6

  作为一个牛逼而低调、大气而含蓄的岳阳宁,这句土话你应该晓得:细伢崽盼过年,代宁(大人)望种田。

  因为在20年前,那时候小朋友们只有过年滴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还有压岁钱,平常几乎没有新衣服,零食也很难吃到,基本没有零花钱,所以小朋友都盼望过年。大人们只有种田了才有收入,所以就盼望种田。

  当我们渐渐长大,过年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每过一年,心底难免会哀叹:岁月真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

  特别是近几年,年味越来越淡,我们越来越怀念曾近的过年……

  1、杀年猪

  过大年,吃字当先。在二十年前的岳阳,杀年猪当然是过大年的重头戏。那时候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要杀年猪。记得邻居大伯家的猪圈门口有对联一副,曰:人人要读书,户户要养猪!那时候的猪肉,没有瘦肉精,没有催肥饲料,大都是红薯萝卜大米谷糠喂大的,吃起来就是香!

  2、打糍粑

  腊月间,家家打糍粑。小伙伴们,说起打糍粑(又称粑子、叫仔),你是否隐约中透过手机屏幕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糯米香味?

  二十年前的岳阳,一般十几户人家都共同置办了一个石槽,也就是打糍粑的工具,岳阳土话叫做“蒂臼”。蒸熟的香喷喷的糯米倒进“蒂臼”,几个壮年执“粑锤”——也就是茶杯粗的木棍,将糯米饭碾成泥状。妈妈们将其做成圆圆的粑粑,象征幸福和团圆。

  3、烫粉皮里

  二十年前在岳阳农村过大年,家家户户都会烫绿豆粉皮,刚出炉的热乎乎的粉皮里面包上一些大蒜、剁辣椒吃起来格外滴香,一个屋场只要哪家烫了粉皮就会送给左邻右舍,一起恰,今天你家烫了送给他家吃,明天他家烫了又送给你家吃,O(∩_∩)O哈哈~好一幅和乐的画面!

  余下大部分粉皮就晒干之后等正月亲戚来滴时候一起享用。也会送一部分给城里的亲戚。

  4、干鱼塘

  二十年前在岳阳过大年,鸡鱼肉是餐桌上的主菜。过年前,自然要干塘抓鱼吃。那时候,岳阳似乎还没有有着柴油味的鱼卖。农村干塘的时候,一般壮实的男人都会下水忙活,妇女们则在岸上帮忙,小孩子们当然少不了凑热闹,几十个人围着池塘,吆喝声、笑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干完鱼塘还拣好多蚌壳回来吃蚌肉,那鲜美~~是不是要流口水了?那时候爸爸破蚌壳的时候,小鬼总蹲在旁边看,心里是想着会不会出现一颗珍珠?

  5、熏腊肉

  看着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觉得熟悉又陌生?年猪杀完,肉腌好再晒半干后就开始熏了,小时候老家基本都是这样的:上面挂着腊肉,下面大人们边烧柴火边聊天,每次去了有这样柴火炉子的亲戚家,都要拿几个红薯烤来吃!格外香!不过这个对火候掌握要求比较高,一不小心就全部烧焦了。

  还记得小鬼小时候家里的腊肉放在阳台上熏,经常就跟哥哥偷偷拿着小刀割一小坨腊肉下来,用锡纸包着,再用火烧一下,吃起来格外香!现在很难再吃出那种带着童趣的味道咯!

  6、打年货

  那时候打年货,应该是小朋友们除了收红包外最开心的事情了!小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家里零食不断,天天跟过年似的。对于那时候,一坨放盐罐子里的生姜都能当零食,美美的啃上半天的我们来说,打年货是一年里能够一次性买最多零食的时候了,小吃货们能不开心嘛!

  7、压岁钱

  二十年前的农村小孩,一年到头难得有多少零花钱。三十夜里收压岁钱,那可是一条冠冕堂皇的生财之道。再吝啬的父母,在这个晚上也得对孩子表示表示。10块或是50块,能拿到100块那得是家境比较富裕的亲戚给的!嘿!你可别瞧不起那几十块钱,那时候,买本连环画图书才几毛块把钱。

  不过我小时候的压岁钱也不敢乱花,家里拮据,知道爸妈挣钱不易,最重要我知道我的压岁钱最多在我身上放3天就要被爸妈收回去……如果他们心情好或许会给你留个5块、10块。

  8、拜大年

  “嗲嗲,帮恩哪噶拜年哦~”、“伯伯,恭贺(夫)嗯哪噶过哒腻闹年哦!”。作为80后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应该有过挨家挨户拜年的经历。

  初一一黑早,就开始拜年了,挨家挨户,一家不漏,整个屋场都是孩子们喊拜年滴声音,我们小时候喊的讨包西,遇到有些大人还会捉弄我们,说拜年一定要跪着拜~哈哈,我竟信以为真!

  大人们则迟些出门相互拜年,那场面再配上冰雪美景和满地的炸开的红鞭炮,过年的气氛是相当浓厚滴!那时候物资不丰富,拜年可以讨得一大袋糖果或是花生非常开心。回家把所有滴收获往床上一倒,一样样数跟哥哥比看谁的糖果更多!

  9、玩狮子

  狮子进哒门,恭贺嗯哪噶过哒腻闹年,北是粑子就是钱!

  没错,玩狮子的上门拜年来了!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十二,每天都有玩狮子滴来拜年,还有玩龙滴。举着灯笼,敲着锣鼓,先是狮子进堂屋拜年,然后是武术表演,刀枪剑棍,南拳北腿。表演完毕后由一些读了古书的老者开始“锻灯”,应该就是说吉利话,开场白我还记得:鼓莫敲啊,锣暂停啊,几句粗言表深情……“锻灯”的每说一句,底下一干人等都高声应和:是哦!

《精选春节的作文1500字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节的作文1500字】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作文_春节作文03-18

春节作文,关于春节的作文|春节的作文400字01-31

春节作文800字:家乡的春节_春节作文03-10

春节800字作文:难忘的春节_春节作文03-10

春节作文500字《家乡的春节》_春节作文03-05

【春节作文】快乐的春节05-25

家乡的春节作文-春节12-22

春节_春节的传说作文03-04

关于春节的作文:春节01-30

春节作文:过春节01-13

精选春节的作文1500字合集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春节的作文1500字合集6篇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今年我在老家过春节了。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外过春节的经历,由于习惯,从来没有想过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其实是很意思的,细细想来,家乡的春节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家乡是广东梅县,因是山城,即使是严冬,到处依然是郁郁葱葱的,家乡一年四季的绿,总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家乡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场面,到处都是欢欢喜喜的人群。和那绿一样,给人阳光般的感觉。家乡人一直沿着旧习俗,都重视过节,从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节过,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但,春节是过节中最重视的。家乡的过年,是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杀鸡杀鸭,还有杀猪,把这些将要成为年货之一的东西腊好,在正月里用来招待客人。同时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红色香料的“发”糕,意思是“发财”,还要炸“煎堆”,酿客家娘酒,酿豆腐等,一切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除此以为,还要给全家老少准备新衣服,因为过年了,全家都要换新衣服。小孩是重点,里里外外都要换新的,大人不全换,也得换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以示新一年新的开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贴对联,挂红灯笼。从那时起灯笼一直要点到元宵才能熄灭,意为驱邪消灾。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诚地点香烧纸敬神放鞭炮,以保佑来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饭后,全家人都要沐浴换新衣,毕后长辈们会给未婚的晚辈们压岁钱,意示长辈长寿晚辈健康成长。随后便开始祭祀祖先,祭祖仪式结束后便开始张罗除夕的团圆饭,太阳还没下山就得开始吃晚饭,意为“早年早节,团团圆圆”。晚饭后还会在灶边放一盘食物,用来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劳,也意为一年灶火不断,不缺吃喝。除夕夜来临,屋里所有的灯彻夜长明,意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也有“守岁”的意思。除夕夜结束前,还要把屋里打扫干净,因为年初一是不能打扫卫生的,意思为“辞(扫)旧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点,要大开屋门,在屋门口摆放食物和放鞭炮,意为“接财神”。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因为这天是不能睡懒觉的,不然谁家春耕时便会塌田,真实性如何,无人去深究,总之大家都早起。起后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接着,大人们忙着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见到大人都说“恭喜发财”,长辈便喜滋滋地给小孩“利事”,“利事”即红包,意思也是让小孩健康成长。在这一天,是不能到别人家里吃饭的,以示家里一年到头都团团圆圆。这天的午后,重头戏就是“舞狮拜年”,村里的舞狮队挨家逐户,敲锣打鼓,每到一户,舞狮的人会在屋里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时气氛热闹,满院生辉,主人便高高兴兴给舞狮的人发“利事”,以图吉利。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娘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为拜访亲朋好友),正月初五不离家(不可以去别人家窜门),正月初七吃七样菜(每一种菜代表一种意思,如:葱:聪明,芹:勤劳等)……这些,在家乡都保留着不变的风俗,也给家乡的春节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春节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狮队都进城“闹元宵”。入夜,皓月当空,彩灯齐明,锣鼓喧天,鞭炮声声,人流如潮。舞狮比赛是“闹元宵”的开场节目,比赛结束后由各村代表选出前三名,以后只要县里有活动这些获奖队都是首要的表演队。“烧烟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动,人们用竹杆撑起一条用竹条编成的长长的龙,龙身上装有各色各式的烟花,转龙开始,所有烟花一同点燃,烟火齐齐喷出,形成一条火龙,此时火光熊熊,鼓乐铮铮,欢声笑语,人群鼎沸,人们尽情欢乐,在火光鼓声中宣汇着满腔激情的热望。俗话说:转火龙,人活九十九。火龙点完了转完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将消灾伏祸平平安安。除火龙外,花灯随处都是,花灯之下,十字街头,人们围圈席地而坐,锣鼓手、小镲手等热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热。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颊。演奏都们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们唱得激情飞扬,听众们聚精会神聆听,人们思绪被乐曲山歌牵引着飞驰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劳累,憧憬着新的美好一年。

  家乡过春节的很多活动都带有迷信色彩,即使人们不相信,但风俗还是这么一代一代地传着,家乡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传统,一种娱乐,一种祈盼和希望。

  老家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春节高潮已过渐入尾声,大年初六下起了小雨气温骤降,冷的让人发颤,再一次踏上开往远方的大巴,在一路颠簸了二十几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到了房间放下东西,长处一口气,这个累啊!虽然这样却还是每到春节将至,不管有多远还是乐此不疲的就往家跑。

  越是长大越是觉得春节好像和小时候比较缺少了点什么?反正就是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春节前几天我们还在一起商议这次该买些什么东西了?记得应该还是上小学的时候语文书中有一篇课文题目叫做《我家还缺啥》时间太久我忘记作者是谁了,这气氛感觉和那个略有几分相似,和家人一起聊天一起讨论,我和妹也时常提点建议,还是家里感觉温馨!

  春节那天和往年一样我们还是一大早就起来,母亲起来的更早,早上我们去贴春联,母亲和阿姨忙着准备团年饭,现在贴春联不像以前了,以前每扇门上面还会有 一张门画,而现在都已用两张大大的“福”代替了,记得小时候一大早奶奶还得用锅做一些浆糊,因为以前的门边都是木制的,不好用胶带贴,所以你还得去找一把小刷子,把浆糊用刷子刷在门沿上面,再贴上红红的春联,现在步骤都省略好多了,一圈小小的透明胶带便全都搞定,还有以前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每到春节将至,每家每户都会购买一张张又大又红的纸,还有一只毛笔,一瓶墨水,到有时间的时候就来写,先将纸按照各个门的不同,裁成大小合适的长条状,一般来说大门比其他门所用的纸都略微宽大一点,而后就是爷爷的拿手好戏,写对联,有时候他会自己作出一副对联来,然后念出来在问我们觉得怎么样,如果我们也觉得不错他就会写下来,实在想不出比较好的就拿出那个红色《农历》小本看,估计现在那种小本都没得卖的了,看到觉得可以的便提起毛笔在沾上墨汁,用毛笔在倒入墨汁的碗边刮几下,然后在再纸上写起来,那略带严峻神色,至今记忆犹新,而那时的我比这桌子高不了多少,因为对联都是比较长的,不可能全部都摆到桌子上面,我的工作就是拉住对联的顶端,每写完一个字我往后退一下,还不能放手,因为墨水还没有干透,墨水干了之后就卷成卷收起来等到春节那天在拿出来贴,放到地上弄脏了就不好看了,因为以前我们去拜年,总是会比较谁家写的公正写的好看,为此往往非要争论一会儿才肯罢休,等到最后一个字写完了之后才可以放到另一边,好让墨水干透,这时候我已经离桌子已有一段距离了,然后由奶奶拿着另一边拉扯着慢慢的拿到边上放好,他在接着写下联然后是横批,那个时候最喜欢看爷爷写字,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大书法家,也许他是深的太爷的真传,太爷也就是爷爷的父亲,听爷爷讲述此老人家还是这一带有名教授私塾的一位老先生,怪不得字写的这么好,到了我父亲这一代,他们弟兄三人每一个人愿意学习这个,后来爷爷又教我学,也许是天生都不是这块料或者说是有多动症,不喜欢每天练习,有时候字写到一半,外面有同龄小孩一叫我立马就扔掉毛笔就跑出去玩了弄的到处都是墨汁,奶奶又过来收拾残局。

  记得以前 还有人家里没有人会写的,便到家里来请他,老爷子他到也是很乐意,每次写完之后总是会被人很客气的留下来吃饭然后好酒好菜的招待,到临走的时候还感谢了又感谢,然而随着发展越来快,印刷出来的对联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美观,用现在的话讲叫“高端大气上档次”,价格也不贵又省事,以前那透着墨水香味的对联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更多的是一种用金黄色颜料印刷出来的字在红色的纸上,阳光一照都感到有些略微刺眼,由金黄色渐渐取代了黑色,虽然也有一些黑色字体的对联,但是在这些对联之上我再也嗅不到那哪怕是一丁点墨汁的香味,你反而会将自己的鼻子蹭上一鼻子金黄色的粉末,如今就是真的想自己在写一副对联,但是你在也买不到那样大的红彤彤的对联纸了,真的过去了,现在真是有点怀恋啦,如今再也没有人请老爷子写字了,老爷子也渐渐失业了。

  社会的发展虽然快同时也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也冲淡了很多东西,如今有多少人多久没有回家看过一次?有多少父母还在家眺望有没有人从通往你家的岔路上往这边走来?他真的只是想看你一眼,就这么简单而已,你都做不到吗?写此文,不只是为了儿时难以忘却的记忆,还为了那些为了生活在外拼搏的人们,献给自己,献给所有在他乡的游子,春节回家!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春的开始,代表着团圆,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味很浓。但随着岁月的消逝,春节味道似乎越来越淡了。

  记得小时候,只要快过年了,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了。甚至从腊八开始,只要吃过腊八粥,大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了。淘麦子,打面(即把麦子磨成面粉)为蒸馒头做准备。买菜如:大葱、萝卜、白菜、粉条、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的猪肉,因为平常人们是不舍得吃肉的,所以过年了要过过肉瘾。总之,不管在忙什么大人们就是没停过,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买东西,称之为“办年货”。 差不多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等为过年准备了。小时候,邻居之间都会互相帮忙,也有几家和在一起蒸馒头、炸东西的。因为每家都要蒸好多馒头、炸好几样吃食,所以邻里之间帮来帮去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欢家里蒸馒头的时候了。奶奶、婶婶及邻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们要和面,以保证面能发酵。看着好几盆的面团由小变大、由瘦变肥,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中午她们还要再翻动一下面,以利于发酵。午饭过后她们就要开始做馒头了。她们有人分面团、有人整形、有人包馅??忙的不亦乐乎。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捣乱,争着要面团,有时还会挨训的。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包子被整齐的放在篦子上、一个个圆圆的馒头像一排排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案板上。还有枣馍、口袋馍、油灯馍、大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油灯馍,蒸熟后,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线,用火就可以点着了,就像油灯一样闪着耀眼的红光。等香油熬完灯灭了,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油灯馍了。我们小孩子会比谁的“油灯”亮的最久,谁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们过年常玩的游戏,也是蒸馒头时我们最期待出锅的馍。妇女们忙着做各种馍,男人们要一直待在厨房烧锅,蒸熟一笼笼的馒头。小孩们则各人手拿一个馍,一边玩耍一边吃。我记得那时我们打赌看谁吃得最多,结果我吃了六个包子加馒头、堂弟竟然吃了七个,小妹也吃了五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了七个。我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且一边玩一边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直到晚上各种馒头才算蒸完。大人们也都累了一整天。

  接下来就是炸各种东西了,有:馓子、丸子、油果子、油条、麻叶??这也要几家人的帮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们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准待在厨房的。因为大人们怕小孩子乱说话,如说“少了”,大人就认为说“油”了很多,认为是不吉利的。诸如此类的话是最忌讳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让小孩子待在厨房。

  贴春联也是很受人们重视的。那时候还没有卖印刷的春联的,所以每家每户贴的多是自家手写的,也有找写字好的代替的。那时我家的春联都是爸爸写。尽管我爸只上过小学,但他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难看贴出去被人笑话,才刻意练习的吧。我当时看爸爸写,就想我也要好好练字,等我大了我就可以写春联了。可以让来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时我会听到父母说那时谁谁写的,然后邻居们夸奖一番,而

  我躲在一边偷偷的乐。一般,都是二十九写春联,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吃过午饭是不允许再贴的,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了才在下午贴一种纯色的纸,有紫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好像每年贴的不一样,要贴满三年,即亲人去世后三年,才能换上大红的春联,这个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们会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兴奋的睡不着,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处跑着拜年了。拜年,那可是真真实实的磕头。有的大人会逗小孩子说:磕得不响不算。于是童真的孩子们牟足了劲磕一个响响的头,大人这时又会心疼了。慌忙拉起孩子往他们兜里装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压岁钱。孩子们会一家家的拜年,摸着渐渐鼓起来的口袋,数着兜里渐渐加厚的钱,甭提多高兴了。

  而现如今呢?春节味变得越来越淡了,有时都过完年了还感觉年还没过呢。馒头不蒸了、馓子不炸了、春联不写了??若要问这怎么过年呢,一个字“卖”。钱多了,人懒了。年初一,也不起早了,拜年也不磕头了,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说那已经out了。春节味淡了,人情味也渐渐淡了。

  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春节,忙碌的春节,充满节日味道的春节。我记忆中的春节还是那么美、那么吸引我。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的年画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5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6

  作为一个牛逼而低调、大气而含蓄的岳阳宁,这句土话你应该晓得:细伢崽盼过年,代宁(大人)望种田。

  因为在20年前,那时候小朋友们只有过年滴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还有压岁钱,平常几乎没有新衣服,零食也很难吃到,基本没有零花钱,所以小朋友都盼望过年。大人们只有种田了才有收入,所以就盼望种田。

  当我们渐渐长大,过年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每过一年,心底难免会哀叹:岁月真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

  特别是近几年,年味越来越淡,我们越来越怀念曾近的过年……

  1、杀年猪

  过大年,吃字当先。在二十年前的岳阳,杀年猪当然是过大年的重头戏。那时候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要杀年猪。记得邻居大伯家的猪圈门口有对联一副,曰:人人要读书,户户要养猪!那时候的猪肉,没有瘦肉精,没有催肥饲料,大都是红薯萝卜大米谷糠喂大的,吃起来就是香!

  2、打糍粑

  腊月间,家家打糍粑。小伙伴们,说起打糍粑(又称粑子、叫仔),你是否隐约中透过手机屏幕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糯米香味?

  二十年前的岳阳,一般十几户人家都共同置办了一个石槽,也就是打糍粑的工具,岳阳土话叫做“蒂臼”。蒸熟的香喷喷的糯米倒进“蒂臼”,几个壮年执“粑锤”——也就是茶杯粗的木棍,将糯米饭碾成泥状。妈妈们将其做成圆圆的粑粑,象征幸福和团圆。

  3、烫粉皮里

  二十年前在岳阳农村过大年,家家户户都会烫绿豆粉皮,刚出炉的热乎乎的粉皮里面包上一些大蒜、剁辣椒吃起来格外滴香,一个屋场只要哪家烫了粉皮就会送给左邻右舍,一起恰,今天你家烫了送给他家吃,明天他家烫了又送给你家吃,O(∩_∩)O哈哈~好一幅和乐的画面!

  余下大部分粉皮就晒干之后等正月亲戚来滴时候一起享用。也会送一部分给城里的亲戚。

  4、干鱼塘

  二十年前在岳阳过大年,鸡鱼肉是餐桌上的主菜。过年前,自然要干塘抓鱼吃。那时候,岳阳似乎还没有有着柴油味的鱼卖。农村干塘的时候,一般壮实的男人都会下水忙活,妇女们则在岸上帮忙,小孩子们当然少不了凑热闹,几十个人围着池塘,吆喝声、笑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干完鱼塘还拣好多蚌壳回来吃蚌肉,那鲜美~~是不是要流口水了?那时候爸爸破蚌壳的时候,小鬼总蹲在旁边看,心里是想着会不会出现一颗珍珠?

  5、熏腊肉

  看着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觉得熟悉又陌生?年猪杀完,肉腌好再晒半干后就开始熏了,小时候老家基本都是这样的:上面挂着腊肉,下面大人们边烧柴火边聊天,每次去了有这样柴火炉子的亲戚家,都要拿几个红薯烤来吃!格外香!不过这个对火候掌握要求比较高,一不小心就全部烧焦了。

  还记得小鬼小时候家里的腊肉放在阳台上熏,经常就跟哥哥偷偷拿着小刀割一小坨腊肉下来,用锡纸包着,再用火烧一下,吃起来格外香!现在很难再吃出那种带着童趣的味道咯!

  6、打年货

  那时候打年货,应该是小朋友们除了收红包外最开心的事情了!小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家里零食不断,天天跟过年似的。对于那时候,一坨放盐罐子里的生姜都能当零食,美美的啃上半天的我们来说,打年货是一年里能够一次性买最多零食的时候了,小吃货们能不开心嘛!

  7、压岁钱

  二十年前的农村小孩,一年到头难得有多少零花钱。三十夜里收压岁钱,那可是一条冠冕堂皇的生财之道。再吝啬的父母,在这个晚上也得对孩子表示表示。10块或是50块,能拿到100块那得是家境比较富裕的亲戚给的!嘿!你可别瞧不起那几十块钱,那时候,买本连环画图书才几毛块把钱。

  不过我小时候的压岁钱也不敢乱花,家里拮据,知道爸妈挣钱不易,最重要我知道我的压岁钱最多在我身上放3天就要被爸妈收回去……如果他们心情好或许会给你留个5块、10块。

  8、拜大年

  “嗲嗲,帮恩哪噶拜年哦~”、“伯伯,恭贺(夫)嗯哪噶过哒腻闹年哦!”。作为80后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应该有过挨家挨户拜年的经历。

  初一一黑早,就开始拜年了,挨家挨户,一家不漏,整个屋场都是孩子们喊拜年滴声音,我们小时候喊的讨包西,遇到有些大人还会捉弄我们,说拜年一定要跪着拜~哈哈,我竟信以为真!

  大人们则迟些出门相互拜年,那场面再配上冰雪美景和满地的炸开的红鞭炮,过年的气氛是相当浓厚滴!那时候物资不丰富,拜年可以讨得一大袋糖果或是花生非常开心。回家把所有滴收获往床上一倒,一样样数跟哥哥比看谁的糖果更多!

  9、玩狮子

  狮子进哒门,恭贺嗯哪噶过哒腻闹年,北是粑子就是钱!

  没错,玩狮子的上门拜年来了!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十二,每天都有玩狮子滴来拜年,还有玩龙滴。举着灯笼,敲着锣鼓,先是狮子进堂屋拜年,然后是武术表演,刀枪剑棍,南拳北腿。表演完毕后由一些读了古书的老者开始“锻灯”,应该就是说吉利话,开场白我还记得:鼓莫敲啊,锣暂停啊,几句粗言表深情……“锻灯”的每说一句,底下一干人等都高声应和: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