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拓展阅读】
就在办公室,盘腿而坐,因为是元宵,都回家啦,虽说椅子狭小,外面下着雨,我平静的看着电脑,两个,充分地享受这独处的妙处,犹如我偷偷去看电影,虽说我是在看以前,也可以说是五年以前,经历过的工作日记,表格,培训资料,点滴的片段,都可以多少找回点记忆,不是一个人,快乐地忧伤的躺漾。
小子,格子衫,稚嫩的声音边走边叫爸爸,让我看天空,这样的影像至今还保存完好,我也庆幸这点财富,幸福的看着,虽说如今有点执拗,倔强。可不可以再阳光一点,可不可以再加把力,把数学知识赶上去,一句话,不,坚决不,无计可施,是一个父辈的无能,这是无可奈何的,我记得成龙电影《新警察故事》,一个高级警官,面对儿子,犯罪的儿子,最后时刻还是吼叫,辱骂,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儿子失望啦,父亲懊恼的不仅是失望,更是教育的失缺。
我相信这小子是心里有数的,他没有恶劣到这般地步,正如太阳黑子,就那一点点啦。我没有失去信心,甚至相信这是可塑之材料,也许每个少年心里都会有这点宝贵的倔劲,一如人对某一方面的执着。外面的鞭炮多了,雨也悄无声息的多了起来,我还在看,看窗外的雨,雨啊,我被你困了。
有时可以换个角度看,比如我在雨天里,我可以有独处的时间,没有人打扰,而且是元宵的节日,多了几分思索,平常都荒芜了,只有节日可以拉进思考。我穿着极其简单的衣服,没有配色,舒适是我心里没有障碍,不见人,不听外事,也无人来打扰,多好的空间,我试图听几首新歌,都没有听进去,又回到我爱听的那几首,《 十年》《再活五百年》《千年等一回》,都是与时间有关的.。
盘腿而坐,不是我无状,还在狭小的座椅里,充分自由吧,只有身体自由,灵魂才可以自由,灵魂有时挺磨叽,本可以天马行空,却偏偏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看不透看不远,有时却出窍,比哲学家还哲学家,比霍金都正常还远,灵魂就这样不依不饶的跟随着躯体,我思考着,灵魂哪里去了?
你在哪里了,我在家里,家里那个地方?…, 父子对话就这样带着追问,你房间里嘛?嗯,冷嘛?不冷,吃什么,吃饭,我知道你吃饭,知道还问。我变哑巴啦,有话和爸爸说嘛,没有,那我挂了,嗯。结束这与感情无关的话题,我还是回到记忆里,尤其年小时候,雨在断断续续的。
慢慢感受一天的雨,下午五点时分,去一位朋友家吃饭,四个人,两瓶红酒,我本吆喝着喝酒,却不胜酒力,晕了,也站立不稳,只好停止喝酒,酒后喝了很多茶,渐渐清醒,就开车回来了,总感觉少点什么,就是不知道。
元宵节,我没有致电父母,感觉刚从家过完春节,没有什么要说的,我想打电话给儿子,想想昨天刚结束那些无聊的对话,说啥哪,不说了。不过我还是记得儿子喜欢吃七彩元宵,五颜六色,口味很多,一吃都一大碗,我们都吃不了多少,结果都是他的,今天我没有特殊问候,不知道他能吃上否,我更不知道我妈妈会不会也这样想我,虽说我是真的没有吃,可我是真的怀念有元宵的日子,是七彩的。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元宵节的作文。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学生作文《元宵节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和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有火树银花和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伴着新春的喜气,迎接着元宵佳节,浓浓的欢歌乐舞跟随着夕阳渐渐到来。
大人们早早的准备好了吃酒晚宴,孩子们玩耍着鞭炮、竹灯。家家户户灯光照耀了半边小天。在吃玩一阵后,临水的乡俗开始了。男孩和女孩们都各自结伴,拿着河灯来到水边,点亮灯芯,微微的烛光,缓缓的耀眼在水中,闭上眼,十指合心,祝福的话语在心底祈祷,有的微笑着;有的仰着头;有的低着头害羞着;半百的老人坐在树根上,遥望着正圆的月亮,如此的光芒照耀着老人的双眼,估计他正在祈祷着自己的曾孙子健康成长呢。
一番祝愿后,人们嬉笑着开始忙活着串门呢。要好的哥们、情通的姐妹们,都讲述着简单的祝愿和来年的目标。孩子们结伴游玩,闹花灯的;闹元宵的;可忙活着呢。
一年年得过去,我们挽不过时间。一过元宵,工作的孩子又要出远门开始新的奋斗,就如春天的到来,花鸟都开始争艳,创出一片天地,最真的感情伴着这轮月亮,洁白的永远存在。
我随便写了点,不知道字数够没,其他的你自己加油吧!
中华儿女从来就视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由此被称为“龙的传人”。在闽西连城县姑田镇的游大龙,闻名遐迩,有“天下第一龙”之称。
正月十五元宵节,客家人都有游大龙的习俗。大龙是用纸、竹篾和木板做成的。从傍晚三四点开始,有游龙的家庭便把一节节的龙灯抬出来,到指定的地点拼接起来,整条龙约有40~100节不等。龙尾是单独擎立的举着,距离龙身数十米外。表示着“神龙见首不见尾”。
游龙拼接好后,点上蜡烛。各家各户的青壮年身上都捆着一个牛皮做的碗状小兜用来抬撑杆。大龙头前点着火铳,还有抬灯照明队,锣鼓队……游龙所到之处,每家每户都要燃松香迎接大龙,以求龙的保佑。游行直到夜里十一点才快要结束。年轻人们在此时异常兴奋,手持大龙,忽左忽右,忽快忽慢,使那大龙表现出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天性。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使得大龙遍体鳞伤,但快乐无穷……
第二天一早,人们抬着大龙四处游行给大家带去好运。正午,大龙直奔指定空旷田野处,预备焚烧。在那儿要堆一堆五百平方米左右的干稻草,并摆上贡品。之后游龙要绕稻草堆走三圈,人们又一次兴奋、快速地奔跑起来。龙灯因互相挤压而破烂不堪。有趣的是大龙出游的时候人们是比谁家制作的龙身最漂亮,游龙结束时却是比谁家制作的龙身最破烂,才意味着谁家最吉利。最后人们把龙身与稻草堆一起焚烧干净,这象征着真龙火化升天,能保一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姑田游大龙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它曾被列入过吉尼斯纪录,当时的大龙有两百三十七节,远看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山间。它真不愧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同样的我也期待这20xx年的元宵盛宴,相信这又是一次视觉的享受!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相关文章:
元宵节作文_元宵节的作文09-16
元宵节_元宵节作文03-11
临海的元宵节作文-元宵节作文12-22
快乐元宵节作文_元宵节作文03-05
过元宵节的作文_元宵节作文03-10
元宵节记作文_元宵节作文03-10
过元宵节作文_元宵节09-30
元宵节作文:元宵节的夜晚10-12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元宵节02-08
家乡的元宵节_元宵节作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