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电影的作文2000字
“十一”黄金周期间,移动公司为答谢新老用户和进一步做宣传,在县人民广场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电影节。一天吃过晚饭,我们全家人去广场观看电影。
我们来到广场时,电影已经开演多时了,银幕挂在阳光舞台上,台下偌大的空场上稀稀拉拉地或站或坐着几十个观众。我们牵着女儿的手,快步走过去,用不着挤,用不着伸脖子踮脚尖,很容易找了个空地方,在地上铺张旧报纸,然后坐下来观看电影。身处露天影院,悠闲地欣赏着电影情节,不禁使我回忆起童年时代乡村看电影的一幕幕场景——
我的童年时代是中国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村里放电影是村民最隆重的节日。一整天,村子都笼罩在兴奋、忙乱和不安中。孩子们奔走相告,传播着喜讯,“占场子”累得筋疲力尽。大人们也心慌气喘,莫名其妙地发出笑声。这一天十分漫长。生产队下午的活效率很低,年轻人心不在焉地比划着手中的镐头,直瞅日头,队长照顾情绪,收工就要提前些。谁家的主妇这天要是晚了饭,就要挨家人的白眼,孩子不必说,丈夫也会不耐烦。
紧张、兴奋的气氛延续到天黑,电锅(村民对发电机的称呼)响起的时候达到了顶点。这时的电影场上人如潮涌,平日里常见不常见的村民乱打招呼,开了锅一般地嚷,高高挂着的大喇叭也放声歌唱。那时村里没有电,人们对那刺目的电灯极不习惯。在强光的照射下,人们的神情都有点不自然地亢奋,男人、女人的脸一律红扑扑的。场子中间占好座位的孩子们东望西瞅,“爹!”“娘!”地乱叫,场外的大人听到自己孩子的喊叫,奋力向里挤,难免踩了别人的脚,于是遭到几声埋怨,引起一阵骚乱。埋怨归埋怨,其实人们心里并不真的生气。
姑娘、小伙极少有坐在场子中央的,他们三五成群围在场边,坐在高凳上或干脆站着。即使在东北那冰天雪地的寒冬时节,姑娘们也只是穿着件薄薄的棉衣,外罩一件鲜艳的小花褂,显出窈窕的身段。小伙子很少有穿厚大衣戴棉帽子的,大都是短大衣配一条白围脖,想方设法显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姑娘、小伙一个个神采飞扬,眼里顾盼生辉,这些年轻人看电影多少是有些“醉翁之意”的。
放电影的地方常常是公社的大场院。这里宽敞,地面又平坦,最适合放电影了。每次演电影,我们这帮小孩子都像过年一样激动、兴奋,草草地吃过晚饭,便急急火火地抱上六七个小马扎儿,使尽平生的力气,拖运到场院里占场子。占好场子后,就恨不得天马上黑下来,好早一点看上电影。可偏偏太阳落得特别慢,好像故意跟我们作对似的。好不容易盼到日头慢吞吞地沉进了西山,天色渐渐暗下来。这时,电影放映员提着箱子终于出现了,人群中立刻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生产队的几个大小队长帮着安装机器,我们则围在四周激动而又好奇地看着,觉得这个小小的放映机简直是太神奇了:一条长长的带子盘在一起,通过一个特殊的装置使带子转起来,在银幕上就会看到那么美妙的东西。我们正沉浸在神奇的遐想中,放映机调试安装好了,电影也就开演了。此时场上立刻安静下来,好像有谁事先规定好了一项严格的制度一样,人们不约而同地停止喧嚷,静静等待那渴望已久的时刻的到来。
电影开演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银幕,表情也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喜悦,时而忧伤,时而激动,时而气愤……
本村的男女老少是定要来看电影的,连白发苍苍、耋耋之年的老人也拄着拐杖,或由晚辈们搀扶着,赶来一饱眼福。那时只要一个村里演电影,往往周围几个村的人们也知道了。所以,邻村的扶老携幼地赶来了,连十里八里以外需翻越几个山头才能到达的也不辞辛苦,兴冲冲地赶来了。这样,平时觉得很宽阔的场院顿显狭小局促,不仅场院的平地上挤满了人,而且场院四周的高粱垛、豆秸垛上也坐满了人,就连银幕背面也是黑压压的人。
一场电影放过,没有十天半月,那兴奋的余波是平息不下来的。早些年的电影,老娘们也能看得懂,《牛郎织女》、《天仙配》、《花为媒》、《李双双》……她们都要为主人公点评上好一阵子,再“活学活用”,联系上邻村的某某人。后来有了外国片、惊险片。老婆婆们总是记不住外国片中的人名,也搞不懂那些曲里拐弯儿的“推理”,于是年轻人就义务为她们解说,帮她们弄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老婆婆还是不解:“怎么那个坏蛋咋比好人还好看呀?”弄得年轻人啼笑皆非。
孩子们最爱看的永远是战斗片,尤其是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那真是百看不厌。最后还要模仿表演,而且模仿的往往是反面人物以及反面人物的.“名言”:“队长高见!”“张军长,看在党国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吧!”“你的,良心大大地坏啦!”像“巴格牙鲁”、“咪西咪西”、“哈罗”这几个外语单词,就是这样普及的。还模仿反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就连反面人物镶的大金牙也要仿造出来——我们把烟盒里的白色或黄色锡包纸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慢慢包在大门牙上,然后问伙伴像不像,有时还对着镜子龇牙咧嘴地演练一番。
那时的农村没有收音机,更不知道电视机是什么样子,生活十分单调乏味,电影中的故事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田间地头、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每每谈论起来,那真是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往往重复多次还意犹未尽,连生产劳作的辛苦也减轻了不少。记得我们姐弟几个睡觉前总要高谈阔论一番,在妈妈发出“睡得太晚明早上学就要迟到”的警告后,我们还抑制不住回味的冲动,把整个故事在头脑中过上几遍后才美美地睡去,脸上还溢着满足的微笑。
东北那疙瘩,冬天相当冷,在冬天的夜晚看电影,是要面临严峻考验的。数九寒冬,冰天雪地,看上两三个小时电影,真有被冻伤的危险。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人们看电影的热情,人们挤在一块,热情洋溢,寒冷也被化解了……
当时演的电影大都是黑白的,远没有现在的电影这样高级,声音、画面、情节都比较单一。可就是这简单的黑白电影,却给人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和满足呀!如今,社会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都有大彩电,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挤在露天场院看电影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偶尔去装修豪华的影剧院看场电影,满眼都是陌生人,人们各看各的,那种看到兴起时手舞足蹈、热烈交流的场景成了永远的回忆。每当这时候,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村里那杂乱、喧闹、热烈、红火的乡村电影来。
我渴望着,再去看一次乡村电影!
【乡村电影的作文字】相关文章:
剧本写作基础:电影的文字形式01-14
电影《超越文字的魔法》观后感11-29
乡村生活作六年级文04-23
“神作”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12-08
黄磊处女作电影《麻烦家族》观后感05-16
乡村守望的女人电影观后感03-30
作歌词06-10
河南方言电影《乡村守望的女人》观后感03-30
文字,坚持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