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作文700字

时间:2021-07-13 13:38:04 700字 我要投稿

精选春节风俗作文700字合集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风俗作文700字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春节风俗作文700字合集六篇

春节风俗作文700字 篇1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一到,就表示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又来了。每次过春节,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同,而我的家乡临泽也有不同的过年方法。

  先是要过腊八节,在腊月八日那天,我们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粥食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每个人都要喝。腊八蒜就是用缸子,把蒜瓣用蒜泡小荷里面,在过年吃饺子的时候吃。在腊八节之后的几天,我们要买过年穿的新衣服,小孩子要买炮。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黑,家家户户都要祭灶,就是把灶王爷接来大吃一顿,代表着年年有余。我们灶干粮和水果摆在灶台上,点上蜡烛,还要杀一只鸡献上,厨房的墙上贴一张灶王爷的画像。祭完灶就开始放鞭炮。送走灶王爷。

  过了二十三,必须要扫房,把屋里打扫的干干净净。还得把被套,床单,衣服都洗干净。除此之外要办年货和买新衣服。

  到了除夕,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这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门上贴着对联和门神,房间的门上贴了各式各样的“福”字。店铺也全关了门。到了晚上八点,全家守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等到十二点,钟声响起家家户户放弃了鞭炮,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夜,出了很小的孩子,没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我们要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服给长辈拜年。过春节孩子最开心,因为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到中午时,一家人团圆吃一顿团圆饭。到了晚上,家家户户有放起了鞭炮。然后我们一一到亲戚朋友家给他们拜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要看花灯,街上人山人海,各式各样的花灯由各个单位制作的:有“福”字灯,春灯,老虎灯……有红色,黄色,还有蓝色……在路旁还有漂亮的火树银花,看的人眼花缭乱。过了一会儿,开始放花炮,天空中的花炮犹如天女散花一样,有圆形的,有五角星形的,还有椭圆形的……美丽极了。元宵节我们还要吃汤圆,这真是快乐的一天啊!

  正月十五就是春节的闭幕式,元宵节一过一切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孩子上学,大人上班,农民干活,各做个的.事。春节,真是我心中的最爱啊!

春节风俗作文700字 篇2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节风俗作文700字 篇3

  春节传说之一: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类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类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类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类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类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类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因此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因此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类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风俗作文700字 篇4

  三天年出天行

  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凌晨,人们换上了新衣裳,打开大门,让那块靠在门上的“金块财”倒向门内来。向神位祭拜以后,再放一挂长鞭表示“开门进财、新年迈进门”。此时屋外似亮非亮,家人们在鞭炮声中走到户外,观天看星,称其为“出天星”或为“出天行”。回到屋里晚辈向长辈拜年,接着“出行”,说是“出行大吉”。在五峰渔洋关,正月初一,清晨出门,都必须带柴进屋,喻为开门大吉,招财进宝。给人家拜年时,进门要喊“送恭贺啊——拜年哪”,也需把柴带进门。

  吉日良辰,当家人出行也有讲究,先要查看当年的皇历本,何方大吉大利,便向此方而行,最终到庙宇去敬神拜佛。宜昌城里人多数去大南门关帝楼,踏石阶登楼称为“步步高升”,向关公像敬香烧纸叩拜。

  拜年作揖贺乡亲

  初一到初三,人们满面喜色,笑逐颜开,到处都是“拜年”声。宜昌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说。在家下辈给上辈拜年,出门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互相拜年。随去拜年小孩可得到“打发钱”。这三天内妇女要守在屋里,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用麻叶、米花和红枣制成的一种甜茶,名叫“元宝茶”,麻叶色黄谓之“散金”,米花色白谓之“碎银”,说是“散金碎银得元宝”。

  旧时在当阳,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初三初四拜亲朋”的规矩。初一凌晨,儿子媳妇、女儿孙子端着“鸡蛋茶”、“泡米花”到父母床头行孝问安拜年。父母定要以“压岁钱”给予“打发”。初二拜丈母,夫妻双方抱儿带女去给丈人丈母娘拜年。随身携带较多“茶什”。妻子怀抱小孩,骑着小毛驴,丈夫提着“茶什”包袱,尾随前行。丈母家同样给予“打发”,并在小孩印堂上点上一个小红点,以示祝福。这天,未婚的青年、小孩则挨家挨户给左邻右舍拜“跑年”。

  言谈举止守禁忌

  春节有许多忌讳。如初一早晨不能倒垃圾,以免倒走“财气”。初三前不能到水井上去打水,以免对“水神”不敬。初三后最先到水井打水的人,必须烧香磕头拜罢“水神”方能挑水,到河里或堰塘里洗衣服,第一个人也必须拜“河神”。

  三天年里,话要拣好的说,注意禁口,不说死、倒哒、泼哒、破哒、赔、亏、赊、背时等字眼。连“死”的谐音“史”也不能说,有意思的是这几天人们将“史先生”改称为“何先生”。但小孩却忌讳不了,墙上就有了“百无禁忌”和“不忌童言”之语的红纸贴。若有小孩打破瓷器,大人用吉利之言打圆:“瓷器落地、买田置地”;打碎碗碟,则连声说:“岁岁(碎碎)平安”。

春节风俗作文700字 篇5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春节愉快!”“春节愉快!”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春节风俗作文700字 篇6

  我喜爱春节,因为春节寄托着新一年的希望,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老人希望新一年平平安安,年轻人希望新一年事业顺利,而小孩希望新一年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也是这样。

  在去年春节,我在老家过节。大年三十那天,家家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到处暖暖的。我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摆了好多桌椅,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桌椅,我告诉你吧,我们要操办宴会。我可开心了,上蹦下跳。到了下午四点,奶奶开始忙碌起来,我在桌上放碗碟,奶奶在厨房炒着诱人的饭菜。奶奶炒了鸡翅又炒青菜,煮了素肠又做小排,我见奶奶就差主食—饺子。便自告奋勇要学包饺子,奶奶告诉我要把馅放均匀,在四周抹水,最后依次包好,可我包的饺子不像样,奇形怪状,可把我急坏了,但看看奶奶娴熟的动作,我便一次次地包,终于包好了。六点左右,有客人陆续来了,等客人到齐,奶奶便张罗开饭,吃晚饭,大人们说说笑笑在聊天,小孩子开开心心在玩耍。到了十一点,最让我开心的放烟花开始了,几桶烟花桶一齐把烟花射向天空,烟花则在一声巨响中飞上夜空,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让平淡的夜空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烟花的绽放下,我问奶奶为什么过春节放烟花,奶奶告诉我在以前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说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闯进村,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老人披着红袍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逃跑了。 第二天,人们回到村里,发现村里没事,原来白发老人是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还发现了白发老人留下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这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我爱春节,现在并不是因为有烟花和好吃的,而是因为人们都寄托着对新一年寄托着的强烈的盼望与希望自己愿望实现的期望。

【春节风俗作文700字】相关文章:

春节的风俗作文01-24

春节风俗的作文02-11

春节风俗作文12-15

精选春节风俗作文01-08

春节的风俗的作文01-16

春节风俗05-20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春节的风俗习惯作文|春节作文08-23

感受春节风俗作文08-11

春节风俗叙事作文08-19

春节的风俗初中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