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任务型作文“爱心墙”立意指导和下水作文
2016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作文题 (5月)
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一面“爱心墙”,它的功能是让市民把闲置的衣物挂在上面,为需要的人提供方便。市民纷纷捐助,衣物堆积如山。有人闻讯而来,挑了一些自己合适的就走了。然而不到一天,就有不少人向相关部门投诉:衣物乱堆,道路难行,现场狼藉。不久,“爱心墙”就被叫停。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完成写做任务。
一、命题者对作文的解读
【命题说明】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两个能力层级。
背景介绍:
“爱心墙”最初出现在伊朗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为了帮助流浪汉度过寒冬,一名市民在一面墙上钉上挂钩和衣架,并在墙上写下:“如果你不需要一件衣服,请把它挂在这里;如果你需要这件衣服,就把它带走。”“爱心墙”迅速风靡全球各大城市。
传入我国后,不少城市爱心人士也纷纷效仿。面对一堵堵“爱心墙”,社会各界大声叫好,它给热心人士提供了奉献爱心的平台,维护了受助群体的尊严;但也产生了公益监管、城市管理诸多新问题,如“爱心墙”选址、管理,对周边公共环境、交通秩序与安全、卫生防疫等。不少地方的“爱心墙”也因此刚一露面就被叫停。此事引发公众热议,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惋惜者有之……
材料简析:
本则作文材料介绍了“爱心墙”的功能,社会效果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从材料看,民众对“爱心墙”的公益功能并无异议。材料的焦点应集中在由设立“爱心墙”引发的社会矛盾上。不难看出,本则材料存在至少如下矛盾:热心市民设立“爱心墙”与相关部门叫停;爱心人士捐赠衣物与“衣物乱堆,道路难行”;受助者挑选“合适”衣物与“现场狼藉”;民众的“投诉”与爱心人士的“热心”。仔细分析,这四种矛盾可归纳为:动机(目的、愿望)与结果,严格执法(保护权利)与宽厚包容,新生事物的保护与打压,行动与规则,利己与利人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矛盾并非水火不容,无法消弥。考生写作本文时应重在分析以上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的办法,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深入分析,并能提出相应的措施,展现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能力。
立意参考:
(1)从爱心人士(热心市民)角度:?有爱还要有“心”,周密策划,让“爱心墙”规范运行。爱心公益,应遵循公共秩序。好心能否办好事?爱心公益,也需规范化。 有了“爱心墙”,更要“爱心桥”。(或“只有‘爱心’的‘爱心墙’是不够的”) 设立“爱心墙”,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跟风。
(2)从监管部门角度:?对市民(草根)公益,要多一些鼓励与宽容; 要为社会热心公益者创造一个友善贴心的慈善环境; 管好“爱心墙”,勿变“垃圾场”。 用制度激活“爱心墙”的暖心效应(或“呵护爱心墙,需要暖心管理”、“爱心墙”要维护好更要管理好)。 莫让“爱心墙”夭折。
(3)从投诉者角度:?“爱心墙”传递公益慈善正能量,应予以理解与支持。 别让“爱心墙”碰壁,要为优化草根公益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对不合规之事,要大声说“不”,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爱”。
(4)从旁观者角度:?多些“爱心墙”,替弱者挡住风雪。 “爱心墙”:一种让需求者有尊严的行善。
(5)从受捐者角度:享受公益便利的同时,也不可贪图一己之私,而漠视公共秩序。
下水作文
有一种善意叫不被领受
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爱心墙,为需要的市民提供方便;市民纷纷捐助,衣物堆积如山;然而,不久就被叫停。这不禁让人深深思索……
毫不否认,热心市民设立爱心墙的善意,这善意让人温暖如春;也毫不否认,纷纷捐赠衣物的市民那浓浓的善意,世界正因为有这浓浓的善意而更加美好;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向公众传递浓浓的善意,是难能可贵的,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更是创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当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爱心墙的那一刻,向社会传递的是爱和善良;而爱和善良是根植于人性中的,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正因为如此,市民们才会纷纷捐赠如山的衣物,爱心墙勾起的是人性中的爱和善良啊。
但这份爱和善良却被叫停了!理由是“道路难行,有碍观瞻”。
诚然,“衣物乱堆,现场狼藉”确实有碍观瞻,叫停“爱心墙”确实可使地下道路通畅;然而,在这通畅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相关部门的无所作为;也毫不否认,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就快速处理的办事效率值得赞赏;然而,在这份效率的背后,更看到相关部门做事的简单与粗暴;退一步来讲,就算市民热心捐赠的衣物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容不整,但真的就只能叫停了之吗??就不能对“草根”公益多一些鼓励与宽容吗?就不能用制度激活“爱心墙”的暖心效应而使善意传递吗?叫停的不仅仅只是爱心墙,更是叫停了众多热心市民传递的浓浓善意;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伤害了传递善意的风气;当有关部门因“道路难行,现场狼藉”叫停“爱心墙”时,我们不仅仅看见了相关部门的“效率”,更看见了相关部门对善意传递的忽视。
或许,忽视有不得已的苦衷;相关部门并非不知道“爱心墙”传递的是浓浓的善意,也知道叫停“爱心墙”在这个“鸡掉了一根毛全世界都知道”的文化场域中意味着什么,但依然无奈地选择叫停,应当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爱心墙”传递的善意肯定存在不能被人领受的现象。一旦这份传递的善意不能被人领受,爱心就变成窝心;市民的投诉也正基于此。
不是每一份善意都可以被他人领受的。某农民出身的歌手捐资为乡里办学修路却被村里人讥讽,陈光标捐资助学被人视为沽名钓誉,余秋雨出资50万为灾区学校捐献图书被媒体炮轰……很显然,有很多人没有领受他们的善意;同理,当众多的市民捐献衣物释放他们的善意时,相关部门有领受这份善意吗?那些前来挑选的市民有领受这份善意吗?来来往往的路人有领受这份善意吗?倘使我们能携起手来领受这份善意,并让这份善意传递下去,现场应该是另一番光景了吧!
我们这世界并不缺释放善意的人,但仅仅有释放善意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那些能够领受他人善意并感恩回馈社会的人;如此,我们这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第四段(议论段)行文解析
树立靶子:诚然,“衣物乱堆,现场狼藉”确实有碍观瞻,叫停“爱心墙”确实可使地下道路通畅;
进行反驳:然而,在这通畅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相关部门的无所作为;
再次树立:也毫不否认,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就快速处理的办事效率值得赞赏;
继续批驳:然而,在这份效率的背后,更看到相关部门做事的简单与粗暴;
让步认可:退一步来讲,就算市民热心捐赠的衣物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容不整,
质疑反驳:但真的就只能叫停了之吗??就不能对“草根”公益多一些鼓励与宽容吗?就不能用制度激活
“爱心墙”的暖心效应而使善意传递吗?
揭示本质:叫停的不仅仅只是爱心墙,更是叫停了众多热心市民传递的浓浓善意;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
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伤害了传递善意的风气;
回归材料:当有关部门因“道路难行,现场狼藉”叫停“爱心墙”时,我们不仅仅看见了相关部门的“效
率”,更看见了相关部门对善意传递的忽视。
【任务型作文“爱心墙”立意指导和下水作文】相关文章: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 作文写作指导01-15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方法和例文08-08
高考作文指导:立意07-21
材料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08-10
有关任务驱动型作文10-19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10-19
任务型驱动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