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话题作文:读《白色的贝壳》有感
篇一:读《白色的贝壳》有感
这几天,我读了《白色的贝壳》这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触。
小说描写了一群生活在海边的淳朴孩子,偶然与疗养院里的作家朱伯伯相识了。朱伯伯离开疗养院的前一天,孩子们跟他约好了去看他,还为他准备了礼物--漂亮的白色贝壳。当他们来到疗养院时,却发现朱伯伯把与他们的约会忘了。朱伯伯还”编出一个谎言——他刚开了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一句谎言毁掉了孩子们心目中最美好的情感与信任。 诚信是无价的,情感是真挚的。它是友谊的桥梁是信任的源泉,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朱伯伯并不知道世间真情难能可贵,他轻飘飘的一句谎言,却深深刺痛了这些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给他们留下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 朱伯伯原先在孩子们心中的伟岸形象已经荡然无存,当他虚伪地留下通信地址表示要与孩子们保持联系时,孩子们激情已经不再如旧,他们手中的白色的贝壳已经不再是珍贵诚挚友情的见证,失去了孩子们心目中的价值。在孩子们的心中,贝壳已不是那么纯洁了,孩子们在月光下将它扔进了大海,一种复杂的感情油然而生,他们认为只有将这贝壳再次让海浪冲刷,才能找回原来的洁白...... 孩子们纯洁美好的情感不容亵渎,愿我们的生活中少一些“朱伯伯”,真挚善良的友情地久天长!
篇二:什么才是理解 ——读《白色的贝壳》有感
有空的时候,总喜欢翻一翻程玮的《白色的贝壳》。
这是程玮的一本中短篇小说精选集,其中收录她获得过多种奖项的21篇优秀儿童小说。书中语言具有儿童特色,处处童趣盎然,对儿童的心理、行为等把握准确,刻画生动传神。
喜欢这本书,不仅仅因为这本书语言活泼有趣,儿童形象栩栩如生,更因为这本书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理解。书中处处有理解,有孩子之间的互相理解,有家长对孩子的理解,还有懵懂孩童对广阔世界的理解。这其中有小小的理解,也有对世界这样大的事物的认识与看法,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感受。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年因为父母的不理解,而在他们不注意时从高楼上跳下。就是由于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如果孩子和大人多沟通,多互相信任,多为彼此考虑一些,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由此看来,理解是多么重要!不是有人说过“理解万岁”,被人理解了,一切事情也就都好办了。程玮抓住了“理解”这个话题,在每一篇作品中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使“理解”成为了这本书中的关键词和不变的主题。
十分佩服程玮,佩服她既在写作上如鱼得水,又把她的思想和认识贯穿在每篇作品中。这本《白色的贝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来自异国的孩子》。它题材新颖,描写手法别具一格。通过一件小小的事情,表现了孩童之间真挚的友谊和他们可爱的心灵。一开始,外国孩子与中国孩子并不非常理解;但后来,理解逐渐升华成了一种无价的友谊。程玮用她手中的笔最好的诠释了建立在理解之上的情谊的难得与可贵,抒发她内心中最衷心的赞美和祝愿。同时,也告诉读者:理解是不分时间、地点和国界限制的,它,就是一切消除误解的源泉和唯一途径。
感谢程玮,感谢《白色的贝壳》,它让我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理解。
篇三:读《白色的贝壳》有感
《白色的贝壳》是女作家程炜的作品。一册书的散文一篇篇的,写的都是作者的童年趣事。
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原谅我,哥哥》。作者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因为一件不愉快的事而吵架闹离婚了。她的妈妈带着她,爸爸走了。几年后,她的妈妈又结婚了,她的新爸爸还给她带来了一个新哥哥。作者觉得新哥哥没什么了不起,就故意折腾新哥哥。晚上,作者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不让新哥哥看书,新哥哥转身起来去作者妈妈的房间里去告状,作者这个凶巴巴的女孩立刻赏了他一巴掌。新哥哥低着头不出声,作者却得意忘形。
第二天,作者的数学作业不会做,就让新哥哥把他的作业本给她抄(他们是同一年级的),但新哥哥怎么也不肯给。作者就跑到她妈妈那儿哭,说新哥哥不肯教她。结果,新哥哥被他爸爸骂了一顿,还得陪作者做一晚上的数学。最后,新哥哥被作者逼得离家出走了,作者这才意识到自己做得太过分了。
我觉得作者做得不对。新哥哥不是和她一样,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家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大人的呵护,一位兄弟姐妹的情义啊!作者和新哥哥的处境是一样的,新哥哥对作者那么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折腾新哥哥呢?!
人间需要温情,需要多一份关受,需要多一份兄弟姐妹的情义啊!
篇四:《白色的贝壳》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细细地品读了《白色的贝壳》一书。这部书是程玮阿姨的中短篇儿童小说精选集,程玮阿姨笔下的儿童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都记录着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脚印,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很有指引作用。
其中最让我感慨颇深的就是那篇同名的《白色的贝壳》章节了。该篇描写了一群生活在海边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孩子,他们在一次嬉戏时偶然与住在疗养院里的作家朱伯伯相识,他们是那么崇拜作家朱伯伯,将他视为忘年交。但是,合久必分。有一天,朱伯伯要离开疗养院了。孩子们急忙跟他约好晚上七点半去看他。为此,孩子们特地为他精心准备了珍贵的礼物——精美的白色贝壳。可是,当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准时来到疗养院时,朱伯伯却与别人高谈阔论地在一起吃饭,似乎把与孩子们的约会之事早已抛到脑后。后来,朱伯伯为了掩饰自己的爽约,还“非常严肃地”地编出一个谎言——他刚开了一个“很重要”、“非得参加不可”的会议。仅仅一句谎言,他的形象在孩子们纯真的眼里就轰然倒地,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手中的白色贝壳已不再是那么纯洁了,已不再是诚挚友情的见证了,孩子们毅然地把贝壳扔进了大海,他们认为只有将这些贝壳再次让海浪冲刷洗涤,才能找回原来的洁白。
读完故事,我的心像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我认为诚信是无价的,它是友谊的桥梁,是信任的源泉,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信是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大与小、长与幼,都应该真诚对待他人,不能撒谎欺骗。海涅曾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所以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和朋友、同学、家人都应该真诚相待,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也会长久地保持下去。
篇五:《白色的贝壳》读后感
寒假,我用4天的时间读完了一本名叫《白色的贝壳》的儿童小说,作者是被称为“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程玮阿姨。看到书名,我原以为是围绕“白色的贝壳”这件事展开描写的关于它一系列的故事,但打开书来却发现我想错了,这本书是由21篇不同故事组合成的,并且被分为四大部分;我这才明白,原来是散文集。
这21篇故事中包含着孩子的喜怒哀乐、快乐忧愁,形象地描述了孩子的语言、心理、动作,倒不像是作家在写作,而像是孩子们在诉说自己的经历与遭遇,诉说自己的故事,把心里话告诉大家,争先恐后,让人听了永远也听不厌。我想,一个作家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一定很了不起;一定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一定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窗户;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106页的《原谅我,哥哥》。它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对新来的哥哥进行一系列的恶作剧,故意气哥哥,整哥哥,几乎所有的人多帮着她,使得哥哥心里受了很大的打击,离家出走,到外婆家去了。文中的一句话使我开怀大笑了一下,“他突然皱了皱眉头,因为这时我把一块肥肉扔到了他的膝盖上。我倒不是存心的,本来我准备把它扔到妈妈的膝盖上的,谁让她说我的坏话了。”多么可爱、顽皮、淘气的小姑娘呀,不允许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不然就会受到如此惩罚,真厉害!当然,作者不仅描写了小女孩,而且还把新爸爸的心理与表情告诉了读者,“突然皱了皱眉头”这一个小动作,让我觉得他会这样想:“我做错什么了吗?我正说她的好话呢,她为什么要扔我,难道她不喜欢被人表扬,,真是个小公主、女霸王,不好相处啊!我还是忍着点吧。”多么可爱的爸爸呀;更把餐桌上这尴尬的一幕活灵活现地放映在我们眼前。
这篇文章里也有让我感动的语句,“我要去找你,哥哥!我一定要找到你。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哥哥,让我们从头开始,好吗?’这又是个多么善良、有颗知错就改、知恩图报的心的小姑娘。从此处可以得知她现在的心情、心理和动作。她觉得对不起哥哥、不该对他那么野蛮、不该占小便宜、抄哥哥的作业、作弊、自私,她肯定觉得哥哥出走都是因为她自己,是自己逼走了哥哥。又从此看出了她的悔改之心,作者用手下的笔描绘出了一幅画《月光下的忧伤女孩》。
我之所以这么喜欢这一篇,是因为文中的小女孩与我有些相似,不懂事、调皮、贪玩、会撒娇、对别人总是有些凶、想方设法地要回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给就不高兴……可当得知自己做错事后,那可怜兮兮的样子还真有些让人心疼,让人不舍得打骂,让人怜惜。
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打开她们的心扉,才有可能读懂他们的心,才有可能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她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适度的关心、爱护与知识,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