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推荐(精选13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推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1
知荣辱,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杨x以明事理、重孝道为荣,以勤俭持家为荣。数十年如一日,勤劳朴实、无怨无悔的照顾老人、疼爱子女。用她温暖慈爱的双手,撑起一家人幸福喜乐的天空。她用生活的点点滴滴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用平凡的爱诠释出幸福家庭的感人亲情。
现年60岁的杨x家住罗玉河居民楼。在这个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公租楼内,她已居住了37年。在这37年间,生活中的点滴、琐碎,回想起来既充满了欢声笑语,也饱含着辛酸和艰辛。
1977年结婚的她,刚刚嫁入男方家时,就开始照料年迈的老太爷、太奶奶,担当起了作为长孙媳妇的责任。当时的杨x,在天水市轴承仪器厂上班,既要做到不迟到早退,又要照顾老人承担家务。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居住在后寨的娘家老父亲洗菜做饭,将老人换下的衣服按照民族传统送到清真寺去清洗。无论春夏、寒暑,无论晴阴、雨雪,无一天例外。亲戚姊妹间说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她是家中的好儿女、好媳妇,是家人的好榜样。
1979年7月的一天,这一天对于杨x来说是充满危险、幸运、惊喜的一天。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早产入院的她因患有高血压、肢体水肿被送进急诊,入院检查后才得知她怀有双胞胎,急需引产。经过一天一夜的急救,终于安全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宝贝,体重加起来共7斤8两。幸运的是母子平安,这也是上天对她这个善儿慈母的眷顾。
自从家中儿女的诞生,杨x家原本紧张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杨x不仅要照看自己的一双儿女,又要照顾婆家、娘家的老人。她常说:“人的家规家教,诚实守信,真心实意,敬老爱老是传统也是传承。”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x从小受到回族传统的家庭教育,对父亲言听必从,从不敢顶嘴怄气。记得那时她家小孩7个月大,那天她正好休息,一早回到娘家,照例先是搞家务、买菜,到清真寺换洗衣物,回来后父亲说家里的药没有了,于是又是一趟往返。前脚刚进家中,父亲又需要交电话费要取钱……八个来回下来,她已是疲惫不堪。“遇上这事,谁能没有委屈”,当时也只有用孝心来抚平,她说:“老人年迈,我们就是他们的手和腿,做人子女要顺从长辈,言顺,心顺,孝顺,品行顺。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1999年的冬天,杨x因为胆结石做了手术正在住院。家中90岁高龄的老太太突发气管炎、肺炎。她听说后冒着大雪连夜赶到老太太身边,得知老人已经卧床数日,她心疼不已,给老人揉腿搓脚,连续照顾了三天,直到老人康复。她说:“见不得老人受苦,只要老人能舒服些,她做啥都愿意。”后来为了方便照顾老太太,她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她家房间只有50平米大小,一双儿女挤在一张小床上,老人睡大床,他夫妻二人睡在电视机旁临时搭起的板床上。那段时间,她没有一顿饭是能坐下来吃的。就这样直到一年后老人安详离世。回忆起往事,连她自己都说那一年她就像是个上了闹钟的机器人,定时定点,不知疲倦。
如今,杨x的一对子女都已成人,有了自己的小家。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子女们也继承了他们的传统,孝敬着他们。记得去年清明节前后,杨x的丈夫带着孙子到香山寺后山上踏青,因为天阴路滑,不慎摔伤了右腿,当时就无法行动。儿子闻讯立即向朋友借了摩托车赶到,但由于父亲受伤无法上车,儿子就背起了一百四十几斤的父亲,从半山腰一直赶到医院。当把父亲安顿好后,儿子的腿已经抖得控制不住,但他没有半点迟疑、没有半句牢骚。他说在他小的时候,亲身经历着父母怎样照顾老人和操持并不富裕的家庭。他们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用缝纫机亲手缝制的,鞋袜也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为了节省,家里煮完面的面汤,都会澄清后和面蒸馒头;洗完菜的水再次洗衣服、洗拖把,从来不曾浪费一丝一毫。日子过得非常勤俭,拉扯他们长大不容易。
“人的品行是从点点滴滴中积累起来的,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是孝、能理解父母的心情是孝、在平淡的生活中与父母同甘共苦毫无怨言也是孝。先治其里,后治其外,无论家里、邻里之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杨x用自己平凡的生活,真挚的情感、淡然的态度,历经几十年风雨,默默守护着这充满温馨,温暖,温情的家。互敬互爱,勤俭持家成为了他们的家训。他们用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传承着孝老爱亲的传统,诠释着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与林玲经介绍于2010年11月6日相识,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我们相约她下班后见面,彼此自我介绍后,我们都慨叹,介绍人只把我们俩的名字搞对了,其他的什么都对不上,但是缘分就这样来到了我们面前,彼此从此握住了对方的手。
从相识、相知、相恋,很快我们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11年7月6日我们登记结婚、10月22日我们举行了婚礼,迎娶她的时刻是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我今生最难忘的时刻。结婚3年多来,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共同建立起了我们幸福的小家,更可喜的有了我们爱情的结晶乐乐。回想起来,最让我难忘的事是她每日每夜的照顾儿子,身体日渐消瘦,心力疲惫不堪的1年半里的点点滴滴;最让我感动的事是,她放弃自己待遇、前途都很好的工作,全身心的照顾家、照顾我和儿子、照顾父母;最让我愧疚的事是孩子不满百天,我就外出执行任务,没能照顾上她们母子,还有就是房子装修,她一个人完成的,还有就是结婚以来的所有纪念日我都不在她身边,她依然毫无怨言的做好家中的每一件事情。
与我结婚的三年中吃了从来没有吃过的苦,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女孩变成了什么家务都会做,什么活都干得人让我非常感动。很多事情都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内心的愧疚。今后的日子我会尽量弥补我对她的亏欠。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2
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他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婆婆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1967年,20岁的王x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50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2003年10月,和她生活了40年的婆婆不慎摔了一跤,卧床不起,她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院子里练习走路。后来,婆婆的病情加重,她每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婆婆在床上躺了三年。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润香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2005年9月,最疼她的老母亲去世了,她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她说:“妈,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但我却不是一个好女儿,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您啊!”她怕90多岁的婆婆寂寞,每天都要给婆婆讲一些外面的新鲜事和报纸上的新闻。婆婆有眼疾看东西不太清楚,为了减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婆婆,一天三顿,一年365天,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婆婆还患有气管炎,每到冬天就会犯病,为使婆婆不犯病,刚入秋,她就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被套给婆婆铺上。冬天的时候,她总是把饭菜盛好温在煤火上,让婆婆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婆婆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婆婆在公疗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她一有空就到医院跑前跑后、干这干那,同室的病人都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的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病小病,总是第一个给她打电话。如今,老人已90多岁,身体还比以前更好、精神舒畅,走起路来根本不象90多岁的老人,邻居说她有福气,她说:“都是媳妇照顾的好”。当婆婆听说要推荐好媳妇的消息后,非要把她推荐上去,她说什么也不答应。她说:“妈,作为小辈,我们孝敬您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呢?”
弟媳说:“姐姐的孝心感动了我”身教胜于言教,以前娘家父亲和弟媳关系处的很紧张,媳妇说公公太倔强,公公说媳妇不孝顺,她劝了父亲,劝弟媳,但都无济于事。后来弟媳因为照顾学生在她家住了一个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亲闺女一样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动了,她说:“都说姐姐孝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真的服了。”回家后她主动和老人冰释前嫌,脏活重活抢着干,老人见人就讲媳妇孝顺了,弟媳也说老人变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娘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爷爷去世时,十多岁的儿子跪在爷爷的身旁郑重地给爷爷磕了三个头,以回报爷爷对自己的疼爱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奶奶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奶奶左右,把奶奶感动的直掉眼泪;儿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行乞的`残疾人,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送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捐的总要比别人多;坐公交车遇到老人时,儿子赶快让座并把老人搀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儿子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成家立业的儿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她在江西防爆电机厂工作了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她走到哪里就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哪里。凡和她共过事的领导、同事一提起她就会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说:“勤奋敬业,踏实能干,工作上巾帼从不让须眉”。儿子说她是“拼命三郎”,丈夫说她是“工作狂”。原本是一诺千金的她,因对工作的执着而一次又一次失信于儿子,望着儿子失望、无奈、宽容的复杂表情,她常常觉得对不起儿子。回想起来,她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几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手足”
她尊老爱幼、她团结邻里、她关心他人,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3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xx,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xx,xx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xx一家四口人,她本人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xx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xx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xx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xx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xx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xx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xx年,她的姨公公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xx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xx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xx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xx年xx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xx,表情很痛苦,听xx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xx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xx,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xx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xx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xx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xx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xx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4
xx,女,xx年七月出生,大专学历,现任教于xx市文化小学。她亲力亲为,无微不至,无怨无悔,悉心照料着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10刘淑琴,今年86岁,因患严重的小脑萎缩,记忆力丧失,事理难以明白,行为怪异,在她的细心呵护下,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十几年前,她的母亲与儿子生活于兴安盟的一个偏僻的农村,除了血压稍高,心脏有点问题外,身体还算健康。可进入古稀之后,身体却每况愈下。血压渐高,心脏病也时有发作。而更糟糕的是,老人又患上了脑血栓。幸亏那时正值寒假,她及时赶回老家,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住院治疗,这才不仅保住了老人的性命,而且除了从此留下了小脑萎缩的后遗症外,并无留下肢体上的残疾,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自那以后,她便几次把母亲接到家中侍奉,虚寒问暖,端茶送饭,求医问药,关怀备至。但因老人传统观念过重,总认为女儿家是外人家,儿子家才是自己家,每次来到女儿家都是在女儿哭眼抹泪苦苦慰留下,少则住上两三个月,多则五六个月,便匆匆回老家。母亲回老家后,她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千里迢迢去探望母亲,而且一去就是整个假期,为此,儿子颇有微词,曾几次责怪她:你心里只有姥姥,没有儿子!面对自己心爱儿子的责怪,他只能说:“你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心理怎么会没有你?一个是生妈妈的,一个是妈妈生的,都是我最亲的人,只是啊,你姥姥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又不好,妈妈内心想得是,现在多尽一份孝心,将来就少一些遗憾和自责啊!并安慰儿子在家好好学习,爸爸工作很忙,要听爸爸的话”。话虽这样说但她何尝忍心舍夫别子,却饱受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辛酸和无奈?她又何尝愿意一个幸福的家庭缺乏妻爱和母爱,使丈夫和儿子蒙受牵挂和思念之痛?但世事终难两全。
随着时光的流逝,到了xx年,老母亲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由于小脑萎缩缘故,常常弄得儿子家鸡犬不宁,乌烟瘴气,哥嫂每天都给她打电话诉苦。他常常为了挂念母亲而彻夜不眠,最后她终于与丈夫商量,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当她向五个兄长提起此事时,大家却一致反对说:“咱老妈五个儿子,到老了却让姑娘养活,你让我们的脸往哪放?”她反驳道:“都啥年代了,还有这种观念?妈是儿子的妈,也是姑娘的妈。不管是儿子养活,还是姑娘养活,只要老妈幸福,才能体现儿女的真孝!”众兄哑然,只好同意。
抚养孩子是与时俱进与生俱来的快乐、希望和欣慰。侍奉老人却是与日俱增的忐忑、失落和焦虑。她把母亲接到身边后,母亲与她寸步不离,有时还跟她叫妈,不让她上班只好雇保姆。由于母亲小脑萎缩,完全无法自控,主要表现是一句话反反复复问无数遍,时而想爹想妈的嚎哭,时而哼唱哀歌,时而把别人东西收藏起来不让动,时而拐杖怒戳地板巨响,时而对保姆大喊大骂,每天晚上睡觉都不脱衣服,只有女儿耐心商量才能完成,如厕坐便内外都是粪尿......这一切的一切,保姆实在忍受不了,五年间一个又一个先后换了近二十个保姆!是的',别人忍受不了可以一走了之,而作为女儿的她,除了忙于上班,回到家就千方百计地哄老人开心陪老人玩纸牌,尽量让老人多享一些女儿纯真挚诚的关爱。
无论寒来暑往春夏秋冬,五年如一日,她每天早晨耐心哄老人起床、洗脸刷牙等,早餐一定让老人吃一个鸡蛋,喝一袋牛奶,一日三餐尽量做老人可口的饭菜,每天按时按量喂降压药、心脏药,平日老人有12点不舒服,马上请医问诊、吊针,每年春秋两季按时为老人吊针扩张血管的保健药,每周为老人洗一次澡,老人的内衣内裤更是勤洗勤换,把老人侍奉的干干净净。从她家走出的保姆逢人就夸,这样的孝女还真没见过,太让人佩服了,真是孝呀!
xx年xx,八十五岁高龄的老母突发急性阑尾炎,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全面检查后,认为这么大年纪,又有多种重病在身,如果做手术,难下手术台,如果不做手术,生命难保,这让医生也很纠结,不愿接手这个手术,建议转外地医院,她听后,失声痛哭,跪地求医生为老母亲进行手术,他相信医生一定会救活老母亲。在她的再三恳求下,医生决定为母亲进行手术。苍天不负孝女之心,手术非常成功。手术这一关过了,而在二十一天的住院治疗中,由于老母亲年纪大,对药物的反应出现了心衰、肺积水等多种病,辗转了三个科室,在这期间,他她承受各种压力,一边精心护理母亲,配合医生的治疗,一边还要抽时间到校为学生上课,余下的时间全部献给了病中的母亲。二十一天的望眼欲穿,提心吊胆,默默地祈祷,二十一天的喂饭擦洗,端屎送尿,二十一天昼夜和衣而卧,寝食难安!到了老母亲出院时她的体重降了十来斤,同事们见她日渐消瘦无精打采的样子都很心疼。尽管如此,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因为她的精心护理、付出,换来了老母亲的重生。
如今老母虽然大病一场,八十六岁高龄,在她的细心呵护下,依然如故地生活在女儿家,她倍加珍惜这余下的时光,把孝敬老人的事会坚持做的更好。同时,她决心不辜负曾经所得到的校级、市级、盟级的13各种荣誉,孝道、事业两不误,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5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xx市审计局干部xx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在儿子10岁,婆婆70岁那年,她的丈夫去世了。在漫长的日子里,她既要工作,又要辅导儿子的学习,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还要照顾好老人;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深受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感动了她身边的许多人!
丈夫突然患重病离世
20xx年,xx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在一个既严格又温暖的家庭中长大,她从小拥有美满幸福的生活环境。
xx年3月,她被调入到筹建阶段的xx市审计局。1992年,xx结婚,爱人是xx市教育学院的一名老师。那时,她的公公已经去世了,婆婆一人独住,生活还能自理,他们婚后的生活过得很甜蜜。天有不测风云,xx年,她的儿子10岁时,丈夫突然患重病去世,留下70岁的婆婆和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生活一下陷入困境。婆婆慢慢变老,儿子慢慢长大,审计工作繁忙,生活重担压在她的肩上,生活十分艰难。
作为母亲,她既当爹又当妈,审计工作繁重时,中午时常不能按时回家做饭,她只好每天起早,把饭菜做好,读小学的儿子中午回家自己在微波炉热一下再吃。有时候,下午加班太晚没时间到菜场买菜,只好在家门口附近的小餐馆叫两菜打包,陪儿子一起吃饭。晚上,她陪着儿子学习,儿子未睡,她从不先睡。她要让孩子在没有父爱的环境里,同样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即使这样,她时常为没能照顾好儿子的饮食起居而感到内疚!
由于她儿子从小身体弱,xx年的春天,她刚刚担任一个重要审计项目的主审工作时,没有及时带小孩去看病,耽误了两天,导致她儿子发高烧,急得她赶忙带儿子去医院,医生初步怀疑是非典,最后经过检查,确诊是患严重感冒。所幸,这只是虚惊一场。
培养儿子考上研究生
她丈夫去世后,身边的热心人看到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还时常要去照顾独居的婆婆,帮助老人洗床单、被套、打扫卫生,老人生病住院了,还要去护理老人,觉得她的生活过得很艰辛,想帮她找个男人再婚组成一个完整的家。介绍的对象有的在检察院工作,有的在法院工作,但她怕委屈了孩子,更怕老人担心失去儿媳的孤独和失落,婉言拒绝了热心人的好意。
虽然丈夫不在了,但是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小孩培养成才。xx年,她的儿子考上xx二中,为了让孩子能安心读书,她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却又怕没能照顾好婆婆。正在为难时,深明大义的婆婆提出到养老服务机构去安享晚年。她联系当时条件最好的xx市社会福利院,在护理人员的照料下,婆婆生活很愉快。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身教胜于言传。她从事审计工作30多年,勤22勤恳恳,吃苦耐劳,独立完成了大大小小审计项目无数。凭着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多次被授予“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她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她的感召下,小孩刻苦学习,xx年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期间,通过了号称国内最难的考试——国家司法考试,还获得证券从业证、英语六级等证书;xx年顺利考入上海财经大学法学研究院研究生。现在,只要有时间,她儿子几乎每天都要给她打一个电话,让她感到很温暖。
婆婆说儿媳比女儿亲
近年来,作为儿媳的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婆婆。后来,她将婆婆送到居住条件更好的下陆福利中心,每月支付护理、生活费1500多元。只要有时间,她就会不定期去看望婆婆,带些婆婆爱吃的新鲜时令水果。每半个月,她还要带婆婆去餐馆吃一顿,改善老人的生活,陪老人说说话,点些老人爱吃的菜,有时,她自己舍不得吃,留着打包给婆婆带回福利院。
她婆婆今年85岁了,呼吸功能减弱,为了让老人过得舒服一些,她为老人买了一台吸氧机。xx年春节前,下陆福利中心组织各位老人的家属开会,一位90高龄的婆婆拉着xx的手说,“我跟你的婆婆情况是一样的,自从儿子去世后,儿媳妇几乎没来看望过她,还是你婆婆幸福,有你这么好的儿媳妇。”她触景生情,眼里满是泪水,拉着xx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在安慰这位老婆婆时,xx得知她也想要一台23吸氧机,她从网上帮这位婆婆买了一台,亲自送到福利中心去。
xx年12月中旬,当时局领导安排了她一个新的审计任务,要求年底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不料,婆婆突然肺部感染出现昏迷,被送进医院抢救。当时婆婆已是83岁高龄,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白天,她要参加项目审计,只好在医院请钟点工护理老人住院,晚上,她亲自守护在婆婆旁边,经过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和精心护理,硬是把婆婆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医院的医生了解情况后,对她伸出大拇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婆婆也很感动,多次对医生说,“她虽然不是我的女儿,却比亲生女儿还要亲!”原来,婆婆有一儿一女,儿子虽然去世了,女儿比xx年龄还小一岁,xx年,婆婆通过她娘家的关系,将其女儿调到无锡工作,可是婆婆的女儿几年都难得回xx看望她一次。
20xx年,她婆婆的亲弟弟邵老先生已是70多岁的退休老人,他对xx说:“你独自一人照顾你婆婆这么多年了,已经够辛苦了,不能再跟你添麻烦了,我想把你婆婆接到无锡的娘家来照顾,你婆婆的女儿跟你比差太远了!”xx想,婆婆年轻时从无锡来xx工作,在xx生活了大半辈子,回到无锡,陌生的环境她住得惯吗?无锡方言她还听得懂吗?没有熟人在一起陪伴生活,老人可能会孤独,她婉拒了舅舅的好意。她想让婆婆在有生之年过得快乐一些,在没有任何牵挂的条件下离去。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xx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婆婆,无怨无悔,她用爱心托起婆婆的晚年生活,用爱心照亮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xx孝敬老人,为儿子做出了榜样,用爱心打造了一个温馨和谐、乐观向上的家庭!她孝敬老人的行为,在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中传为美谈。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6
xx,女,1944年12月出生,初中文化,1980年1月参加工作,现为xx集团退休职工。她为人诚实、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工作上对事业勤勤恳恳,生活上对家人无微不至。五十年来她一直照顾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义务帮扶困难群众,她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家人,也奉献给了社会。
五十年前,xx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平淡无奇。但1963年,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最小的女儿赵静一生下来就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无法同正常孩子一样行走,长大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得知这个噩耗,xx大哭了一场,稳定情绪后,老人犯起了愁:孩子这么小,以后怎么生活别人会怎么看她她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吗有人说:你都有四个孩子了,这个孩子天生有病,要不就把她送走吧。xx想都没想,立刻一把抱过女儿哭着说:"我不会送人的,再苦再难我也得养着她,实在不行我就养她一辈子。"没想到老人这句话成了现实,而且一养就是五十年。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xx也苍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比同龄人多了一圈。由于女儿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xx白天上班,下班带女儿去锻炼,晚上再回家做饭、照顾孩子、伺候公婆。丈夫工作忙,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xx一人身上,可上天却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女人,xx年不幸再次降临到女儿身上。在上学途中,赵静出了车祸,送去医院连动了三次手术,腿部留下了后遗症,本来就不利索的腿现在已无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创,属下肢瘫痪状态。xx得知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擦干眼泪,重新面对现实。xx说:"当我得知女儿出车祸后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可怜我的女儿,一想到她的苦难命运我就忍不住落泪。
可作为一个母亲我不能倒下,生活还在继续,我得乐观起来,得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xx每天守在女儿身旁,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赵静的腿需要做长时间的按摩和护理,不然会留下肌肉萎缩的后遗症。刚开始xx用轮椅推着女儿去做按摩,后来她自己又重新捡起书本,自学按摩护理知识,不懂就向专业医生请教。慢慢的,她也能为女儿做简单的按摩治疗了。杨老这样一照顾就是十几年,渐渐的,老人的白发越来越多,可坚强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有时候,老人也会背着女儿偷偷的抹眼泪,可在女儿面前,她总是一副坚强的样子,有一份打不败的精神头。由于自己天生残疾,赵静从车祸后一直在家中静养,本来就不愿意见人,再加上处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轻度抑郁症。不说话,不见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脾气也变得极其暴躁。xx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顾女儿外,每天都跟女儿谈心,用心去开导她,陪她下楼散步,为她树立生活的信念。女儿高兴了,一家人都跟着高兴,女儿发脾气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说女儿太苦了,让她发泄发泄会好点。就这样,杨老陪着赵静共同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现在的赵静开朗了许多,平时也能干点家务活,能够擦擦桌子、刷刷碗了。她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和教育着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很上心照顾这个残疾姊妹。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xx却说:"我挺知足的,虽然上天跟我开了个玩笑,可那是我女儿,是一条生命,无论再苦再难我也养着她,我天生乐观,希望我乐观的性格也能影响到我的女儿,让她有生活的勇气,现在的我很满足,人家不是说知足就是福嘛,我现在就是在享福了……"
虽然家庭困难,可xx却没有被困难打倒。相反,她乐观的性格让她想开了很多。退休后,杨老一直照顾生病的女儿,平时邻居有大事小事她都乐善好施。几年前杨老所在长安社区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她也随之转来社区。20xx年社区开展的"爱心储蓄"志愿服务活动征集志愿者,xx听说是志愿帮扶老人和困难人员,她第一个跑来报了名,成了一名光荣的社区老年志愿者。她说:"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行,我自己家里有需要照顾的病人,我也深知社会上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也许比我更困难,我也想奉献一点我的爱心,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让爱心一步一步传递下去。"长安社区"爱心储蓄"活动是通过社区党员、群众、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的一种爱心互助活动。主要内容是社区志愿者为辖区孤寡老人和有需求人员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免费服务。社区将每周三定为"爱心志愿服务日",在这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xx每周三都准时来社区报到,风雨无阻。除了照顾女儿外,她一有空就到帮扶老人家中探望,嘘寒问暖,有时候看到孤寡老人生活实在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塞给老人100块钱,让他们改善生活。在帮扶对象家中,她给孤寡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读报,有时候把热腾腾的水饺直接送到老人家中;每当过马路遇到年龄大的老人,她都会搀扶老人过马路,有时候买菜碰到老人钱不够,她都自告奋勇的替他们垫上;每逢过年过节,她都主动给社区孤寡老人和贫困户捐款、捐物,给予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帮助,她家本不富裕,至今已累计捐款3000余元;她积极带头在自家居住的居民楼道自费进行粉刷、清理楼道卫生,不但美化了居住环境,同时又增加了邻里和谐亲情;在xx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她积极带头宣传,在辖区楼道张贴宣传标语和分发宣传册,给居民讲解文明用语,制止不文明行为;邻里关系有矛盾,杨老听说后都耐心的去协调劝解,被居民认同为协调邻里关系的"金点子";她是社区出勤最高的志愿者,因为自己家庭生活不易,她更加周到细致的照顾别人,有时候社区忙不过来,她从自己家熬好稀饭,炒好菜送到受助老人那里。
这些,只是老人做的很少的一部分,志愿服务中的杨老,是真正让居民们竖起大拇指的。有一次她跟随志愿服务小组来到周淑会老人家中,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前几日摔伤了腿一直卧床,白天家中无人照料。她得知老人情况后,主动要求跟老人结成帮扶对子。看到老人白天连口水也喝不上,她落下了心疼的眼泪,她给老人搓背擦身,为老人理发,整理床铺,把老人的家打扫的干干净净,临走的时候她把手中的200元钱塞到老人手中,老人握着她的手久久不能放开。xx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也是做母亲的人,我自己尤其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等父母老了不能动了,做儿女的`更应该去尽心尽力照顾她们,我做的这点不算啥。"从此,她跟周淑会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抽空就去老人家中帮扶,风雨无阻,无怨无悔。直到今年6月老人去世,她依旧摸着眼泪说:"跟老姐姐有感情了,舍不得她走,我们要是早认识几年该多好啊。"
另外一名被帮扶老人黄素芬,近80岁高龄了,老伴已去世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家中只有她自己一人,平时无人照料,生活也比较拮据。xx听说后,主动与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每周都来帮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散步、聊天。她为老人整理房间,抹桌子、扫地、擦玻璃,样样都干,为的是让老人有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她给老人读报,国家大事、家庭琐事、政策法规,为的是让老人精神不再空虚;有时候陪老人去公园散步,说说笑笑让老人出门放松心情;得知黄大姐爱吃白菜馅子饺子,xx会从自己家里拿来肉馅和面团,为老人包一盘热腾腾的白菜馅饺子……就这样,xx一帮就是三年。三年来,黄素芬老人一直对xx赞赏有加,经常握着她的手感动的说:"妹妹对我太好了,对我的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心,待我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啊!"
五十多年来,xx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女儿,现在,她又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现如今老伴已70多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常年患糖尿病、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身边也离不开人。除了照顾女儿,她平时还要照顾老伴,仅以自己的退休工资维持生计,但她仍然乐善好施,帮助孤寡老人,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她说:"人退休了可思想不能退休,年轻的时候干工作没有时间,现在退下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继续发挥我的余热,给别人一点帮助。"她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社区的建设默默地做出贡献。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她的足迹遍布xx的大街小巷,她的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精神为人们津津乐道。她参与的服务活动和慰问孤寡老人、贫困户不计其数。20xx年,她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年轻时我想入党,却觉得自己两手空空,对组织没贡献,不够资格入党,年纪大了又觉得再提出申请显得进步太晚。不过,后来想通了,做志愿者不分先后、不论资历,入党也是这样,我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想为更多的人送去我微薄的力量。"杨老说,入党和做志愿者都是一辈子的事,哪怕到了古稀之年,一点也不晚。她用一名普通群众的身份,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一直将助人为乐当作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7
xx,男,汉族,xx年8月出生,群众,硕士,长治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师。
xx年11月,在妻子肝功能衰竭病危时,他不离不弃,将自己70%的肝脏捐献给妻子。
结婚23年来,xx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妻子,在精神上安慰鼓励妻子,多次陪同妻子到北京、xx等地求医,xx年妻子确诊为一种少见的肝脏疾病。虽然进行了西医、中医、中西结合治疗,但病情却没有好转,逐步加重。xx年10月底,妻子病情急剧恶化,转往北京治疗。
xx年11月1日,xx陪同病危的妻子住进北京武警总医院。在抢救过程中得知只有肝移植才能挽回生命,但是妻子需要的“O型小肝”最为稀缺,许多病人在漫长地等待中离开。为救妻子必须尽快做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但是妻子的父母年龄已超,两位姐姐血型均不合适。在得知夫妻间也可以捐献时,xx主动要求做捐肝配型,并且配型成功。
清瘦的xx非常清楚手术风险,活体肝移植手术被称为”医学制高点”,但他安慰妻子说:“夫妻之间财产是共同的,器官也是共同的,爱里没有惧怕,你也不要有任何负担。”
在医院的伦理听证会上,面对专家提及的“妻子不一定得救,自身可能有危险”等手术风险,他坚定地连说了三个“我愿意!”。
xx年11月11日,经过共计20多个小时的手术,xx约70%的肝脏成功植入妻子的体内!移植科护士长说:“这是我院亲体肝移植手术中,第一例丈夫给妻子捐献的.。”
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里,虽然身上有很多插管,xx总是用坚定的眼神无言地鼓励着妻子;他首先离开重症监护室,在看不到妻子的两天里,向来少言寡语的他总是不断向家人和医生了解妻子的情况;妻子出重症监护室后,他刚能下地就帮妻子打腹带,端水送药,推着轮椅上的妻子往返于病房的走廊。
术后近11年多来,xx的手机里设定着5个闹钟,分别提醒妻子按规定的时间起床、进餐和吃药;当妻子不在身边,该吃药时他会准时打电话提醒;他仔细记录每一次的复查结果,进行对比;多方查找资料,为妻子合理搭配饮食,使其得到最好的康复。他鼓励妻子恢复正常的心态,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他陪同妻子参加了两届“中国器官移植运动会暨中国器官捐献日”,两人一起参加“亲体50米迎面接力”,与大家一起展示健康的新生活。
在xx的精心照顾下,妻子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同一个家庭,同一个肝脏,因为有爱,苦难变成了祝福。他们一起坚守着不变的承诺-----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20xx年8月xx被评为长治市道德模范,同年xx被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评为“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中国好人,xx年12月被评为xx省第十二届“育人杯”先进个人,xx年在全国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该家庭被评为长治市“最美家庭”、xx省三晋“最美家庭”,并获得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8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xx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xx和xx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xx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7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xx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xx一人身上。尤其是xx年xx,xx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xx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xx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xx和xx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 xx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xx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xx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xx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xx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xx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xx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xx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xx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xx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xx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xx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平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xx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xx和xx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时照顾。当听说xx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xx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xx和xx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xx年,女儿从xx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平稳了,不但平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xx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xx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9
小全,男,现年56周岁,系红塔区研和镇贾井小学的一名教师。
1975年7月小全从玉溪师校毕业分配到研和宋官小学任教。1976年父亲去逝,家中失去主要的劳动力,从此他和母亲以及还在上小学的妹妹三人相依为命,生活一度陷入困境。xx年为方便照顾家庭,申请调到贾井小学。
小全1978年结婚,妻子是农民,一家人的生活一直还算过得去,到1986年里添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还没有满月就住了3次院,医生诊断是先天性脑溢血,后来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右手无力,伴有中风病,每天三次药从未间断过,田地里的农活一点也不会做,二十二年来,他一直没有嫌弃他,都在为他求医治病,只盼能有奇迹出现。
小全母亲现年78岁,自从1976年父亲去逝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操劳过度,患上哮喘病,1988年到城里看病,在街上被车撞伤,脚已骨折,开车人逃逸了。那段时间,他每天上完课就去守护。母亲病好以后,从此就丧失了做农活的能力,在家勉强做一点家务活。近十多年母亲的哮喘病越来越重了,几米外就能听到她喘气的声音,口痰渐多,小全为他求医问药,端屎端尿,冬天为她买了电热毯、热水袋、电热器。为不让老母亲沾一点冷水,多年坚持给她洗衣物,毫无怨言地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20xx年5月的一天,小全的妻子在秧田里干活时突然晕倒,是村中的人把她送回家,后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是脑积水,非做手术不可,要在头上打孔安一根引流管,把脑腔里的积水引流到体外,手术风险大,手术的费用很高。小全一时之间想不出办法,只能把病危的妻子忍痛先拉回家,为此,全家人焦急万分。当夜小全彻夜未眠,想着这些年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儿子,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几天几夜急得吃不下饭。这些年自己好不容易挺过来,如今生活刚有点起色,可是天不如人愿,妻子又得了重病。巨额的手术费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忙完工作后,小全不得不骑上自行车四处奔波到处筹钱,有时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那天,他刚回到村头,便隐约听到一阵哭声,像是从家里传出来的,便加快脚步来到家里。只见母亲与妻子抱在一起痛哭。妻子见到他便呜咽着说:“孩子他爸,我能与你成为夫妻,就已知足了。这些年辛苦你了,为了孩子,家中已无积蓄,我的病你就不用再操心了,生死由命。手术我不做了,若我先走,你好好照顾母亲、孩子,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谢你的。”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妻子,他含着眼泪对妻子说:“钱借不够,卖房子我也要给你治病,你要想开一点。我一定会和你携手走下去的。”在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手术顺利做了,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妻子的一条命。
在一个月左右的住院期间,小全忙完工作就往医院赶,为的是盼望妻子早日康复。出院后,每个月都陪她到医院复查,经过两年多的恢复,也许是感化了上苍,妻子终于能做一些较轻的农活,但天天都要吃药,维持治疗。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妻儿老小病的病残的残,心中充满了苦与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小全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与挚爱,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朝夕相伴,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庭,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小全说:“他们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妻子的挚诚与坚强,母亲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使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的责任,是我义不容辞的!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命运既然这样安排,他也只能坦然面对,每每听到老母亲急促的喘息,他心如刀绞,恨不得能为她分担病痛;当看到残疾儿子颤微的身影,他只能把快乐和幸福变为奢望,他坚信,他的始终不舍不弃,一定会感动苍天,一定能走出这些困境。尽管我无时不得不为孩子、妻子、母亲的衣、食、住、行操劳,但他想,健康的人不也是衣食住行一日三餐过来的吗?想到这些,他真的坦然了。何况,病妻与他结缘,二十余载共患难,他又怎能不与她同生死?
工作时,小全珍惜分秒,全力做好,下午和星期天,抽时间帮助家中管好责任田,有时到山上挑点柴。村中的人都说像他这样的工人在村里没有。小全到学校是教师,回家是农民。
这些年,小全尽好儿子的孝道,尽到丈夫和父亲的义务。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却做了这些感天动地的事。小全坚守自己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重重困难和打击,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和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照亮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10
在xx路第三社区居住的少年xx,街坊里的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有爱心,有孝心的好孩子。因为他把他的零花钱全寄给了贫困地区的老人;8岁起他就懂得了主动帮助大家,帮大人干活,帮社区打扫卫生,扶老年人走路。年仅12岁的xx志愿服务社区老人的”工龄”到今年已满三年.他在家里很尊敬长辈,并且是家里人的好帮手。
xx的母亲夏女士说,xx是一个“小气的孩子”,大人给的`零花钱,压岁钱,他会一点一点地攒起来,从不乱花。一说起要帮助困难的老人,小家伙却最慷慨。
为帮助生活困难的老人,社区设立了”爱心超市”,小惟宇也积极献爱心.为了给社区低保户李爷爷送一桶油,小惟宇暑假里连续十几天用大人们给的干家务”奖励金”,终于攒够了买一桶油的钱.当看到李爷爷欣慰的笑容,他非常开心.不仅如此,在小区里xx还有位年纪超过80岁的”老朋友”.原来,有着一对智障女儿的刘奶奶生活十分困难,每到过节,xx就送点生活用品.只要平时有时间,就陪老人聊天.
在家里,xx从不惹老人和长辈生气,在生活上尽自己所能,帮助老人,照顾长辈.他非常勤快,经常为姥姥洗碗,拖地,家里人都离不开这个”小帮手”
在社区,他积极帮助人,邻里间因为有了这个热情阳光的男孩子,也多了几分温暖和谐.xx在大家的关心下,正逐步成长为一位令社区大家庭和家人小家庭都满意的孝老爱亲的美德好少年.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11
xx,男,布依族,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xx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2019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xx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xx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xx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12
xx,男,1969年5月出生,xx省xx市xx县鼎新镇东明村二组村民。
xx家兄妹7人,4儿3女,他排行老小,大姐30多岁时因癌症去世,其余2个姐姐均已嫁到县城,兄弟4人相继成家仍在一个队里生活。大哥于1978年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患有先天性智障现已33岁。作为叔叔的他无论婚前婚后对大侄子都视为己出,多年以来帮助大哥家里春耕秋收,带大侄子看病。作为家中的老小主动承担起了供养父母的职责,父亲于20多年前因病去世,在他们全家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现已有86岁高龄,且身体、精神状况较好。平日里4兄弟和睦相处。作为父亲的他,以身作则,女儿品学兼优,今年刚从吉林大学毕业。
xx,出生在一个朴朴实实的农村大家庭,家中兄妹7人,他作为老小,一直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从来都是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他,哥哥姐姐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在他13岁时大哥结婚了,迎来了这个大家庭里的第一个嫂子,一大家人依旧过得和和美美,婚后第二年大哥大嫂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儿子,大家都喜出望外,可就在大家还沉浸在一片喜悦中时,渐渐地发现这个新生儿有些异常,后来经查小孩患有先天性智障,一大家子人的天就此塌了。记得那时候家中最小的他常常听到父母叹气,看到父母流泪。时间久了,大家也渐渐地接受了小侄子的存在,由于年龄相差也不大,他更像是小侄子的哥哥一样带小侄子玩,保护小侄子不被其他孩子欺负。就这样到了22岁的他找了本村的一个姑娘结婚,婚后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女儿3、4岁时妻子想再生个儿子,按照农村养儿防老的习俗,岳父岳母都催了好几次,按道理作为家中的老小应该再生个儿子,但是他却劝妻子再不要生了,他要把大哥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自己不打算再要孩子了。起初妻子坚决不同意,和他闹得天翻地覆,甚至到了离婚的地步,可是他苦口婆心的劝说,后来妻子也被他的善良感动了,且在他的感染下妻子也渐渐地融入到这种氛围里,勤俭持家经营着这个小家和大家,对丈夫倾尽所有帮助大侄子的做法也是大力支持,毫无怨言。
这些年来,一家老老小小生活在一起,勤劳朴实的他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外出务工,从来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四处奔波,只要有钱他都会攒起来,舍不得吃肉、抽烟、喝酒,只为这一家老小,就连自己的妻子、女儿一年到头都买不了几件新衣,女儿小的时候不懂事还时时缠着父亲和同村的其他孩子比,后来在父亲的榜样效应下,女儿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有的只是更加坚毅的性格,更多的懂事和孝顺,学习方面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自小学习成绩优秀,今年已从吉林大学毕业。他的父亲于十几年前患癌症去世,母亲在他们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现已86岁高龄,身体依旧硬朗。
在他的不计得失、患难与共、不顾小家的大爱下,全家弟兄4人、妯娌4人、侄子侄女7人的大家庭在一个生产队里仿若一家人似的一起春耕、一起秋收、一起孝老、一起敬亲……逢年过节时,姐姐们几家人过来,更是异常热闹。现如今,兄弟们年龄越来越大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还是宛若一家人似的'互帮互助,共同抚养着侄子和老母亲,孩子们也十分优秀,几乎都学业有成,也像父辈们般亲如一家,也都分担着照顾哥哥的重担。这个四世同堂41人的大家庭,让兄弟不分你我,让婆媳亲如母女,让下一代耳濡目染。
平日里,他对乡邻、对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友好相处,不论是谁,遇到什么困难,只有他碰到或是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和安慰。他也常说:“一起居住生活都是一种缘分,多做一些好事、善事,能够帮助到别人,自己的内心才会真正快乐”。
一开始,他身边还时常会响起一些负面的声音,“这老石是真‘老实’,放着钱不挣净瞎帮忙……”诸如此类的,老石总是笑着回应“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时间久了,负面声音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都越来越多的向他看齐、向他学习,全村的风气因此大为好转,淳朴的民风、和谐的乡风洒满村落。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13
小华,1979年出生,于20xx年嫁到孙村乡新建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与韦培琦结为夫妻。婆婆老实淳朴、厚道正直,丈夫韦培琦是一名手艺工,勤劳爱家。孙三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从嫁过来起,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婚后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xx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孙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在孙三华的鼓励劝导下,韦培琦慢慢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但是祸不单行,又一次的灾难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20xx年5月,孙三华的婆婆因病高烧三天不起,家里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最后送到了芜湖弋矶山医院,高烧是退了,但从此却落下了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自20xx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余年,孙三华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孙三华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看着婆婆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孙三华心疼极了。她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省吃俭用买来给婆婆服用。
四年多来,孙三华很少在外过夜,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结婚,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韦培琦在外面包工程,因为事情忙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孙三华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孙三华同志用十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在孙三华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开心,虽然生过大病半身不遂,口齿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她经常用别人几乎听不懂的话说:儿媳妇好啊,儿媳妇好啊!
现在整个村的人都知道,都说没有孙三华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就活不到今天呀!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孙三华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奋学习,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十分尊重孝敬自己的母亲。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孙三华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孙三华的事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平常家务不平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敬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优秀」06-03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03-08
感恩孝亲敬老作文02-11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精选34则)05-17
孝亲敬老的名言330句04-20
敬老爱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6-03
教师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03-08
有关敬老孝亲的名言250句04-10
关于孝亲敬老的名言(精选180句)10-28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精选60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