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2017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16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平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平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平时省吃俭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从施亚仙的孝行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2017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人物简介:王玉美,女,1973年8月出生,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沈集村村民。
事迹简介:王玉美,一个普通善良的农村妇女。结婚23年,她经历了旁人没有经历过的变故。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的苦难,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和坚强撑起一个家。
正文:
意外降临打破家庭的平静
1993年,年满20岁的王玉美嫁给了朔里镇王台子村的段载亮。婚后公婆关心,丈夫疼爱,结婚后第二年,王玉美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孩子,小日子过得平淡而又幸福。“那时候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可是我们夫妻俩都年轻,想着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就在王玉美小两口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时,意外突然来临。
1996年一天下午,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去王玉美大伯哥一家4口中3口人的生命,随后,王玉美的嫂子另嫁他人,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么没了。这一变故也让王玉美的公公、婆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两位老人的身体很快跨掉。从那时起,王玉美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她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我自从嫁到段家后,公公婆婆都对我很好,我这么照顾他们也是应该的。”王玉美的公公因患前列腺癌晚期和脑梗后遗症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王玉美就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一喂就是8年。
“我也有孩子,也会有老了的一天,照顾公婆也是给孩子做个榜样,也想减轻一点丈夫的.负担。”邻居都说她的公公有福气,摊上她这么个好儿媳。王玉美公公临去世时曾说,都是王玉美照顾得好,让他在世上多活了几年。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时半会缓不过来,王玉美对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体贴入微。婆婆患有严重气管炎和高血压,走起路来总是气喘吁吁,更是医院的常客。出院后,老人的行动不如以前灵便,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王玉美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
祸不单行 磨难接踵而来
眼看着3个孩子健康成长,好日子刚有了起色,意外再次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让王玉美的生活雪上加霜。2010年的春天,王玉美的丈夫段载亮在修理鸡舍时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脑出血、脑骨盖破碎、全身多处骨折。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可是段载亮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那时候,真是觉得天要塌了,最小的孩子才几岁,这日子以后怎么过。”王玉美没想到生活会让她经历这么多的磨难。看到泪流满面的孩子和焦急的公婆,王玉美强忍着痛苦擦干眼泪,她在医院里就告诉自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就得我自己一个人扛起这个家了。”
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医药费,王玉美只好一家一家去借。“真的很感谢那些亲朋好友,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靠着大家的帮助,王玉美顺利借到了救命的20多万元。两个月后,段载亮睁开了眼睛,王玉美看到了希望,可是医生的一番话,又让她跌入了谷底,段载亮虽然睁开了双眼,却成了不能说话、不能动的植物人。医生告诉她,今后,她丈夫还要经过漫长保养和康复治疗,至于什么时候能行走和说话还是个未知数。
“我都没有了主见,还欠着这么多钱,这日子以后还咋过。”看着原本一米八多的丈夫,如今已是骨瘦如柴的“植物人”,王玉美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当时就想,不能放弃,不然孩子就没了父亲。”王玉美下定决心,好好照顾生病的丈夫,“只有他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孩子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开始帮着王玉美分担家务。为了维持生计,王玉美在地里种上菜,靠着卖菜、做些小生意,艰难地维持这个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家庭。“那几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咬牙坚持过来的,除了挣钱外,我还要照顾公婆,侍候不能动的丈夫,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现在想想,我都佩服我自己。”再提起这些的时候,王玉美的脸上只有淡淡的笑容。
苦尽甘来 迎接新生活
靠着坚韧的毅力,王玉美领着这个家庭迎来了2013年的元旦。新年过去没有几天,王玉美的三轮摩托车和电瓶车都被偷了,这是家里仅有的值钱大件。“我当时就绝望了,认为老天一点都不给我活路了。”王玉美就对着床上的丈夫哭诉起来。“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这日子不能过了,我买瓶农药,我们一起死了算了。”就在王玉美哭的伤心的时候,来看她的妹妹突然对她大喊;“别哭了,俺哥流眼泪了!”听到这话,王玉美顾不得擦拭眼泪,就往床头凑,果然看到段载亮已经泪流满脸,王玉美一下子扑到他身上嚎啕大哭。
第二天早上,给段载亮擦脸的时候,他突然断断续续说了一句话,王玉美一下子就愣住了,“我没有听清他说的什么,反正就是高兴,从那时候起,他就能开口讲话了,虽然话不多,但是已经能清楚表达他的需要,我已经很满意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王玉美像往常一样干活回家,还没有进门就听到院子里有声音,她还以为进了小偷。打开大门,就看到已经在床上躺了快3年的丈夫拄着拖把站在堂屋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她。“我当时扔了手里的东西,一把抱住他,痛痛快快地哭了很久。”王玉美将近1000个日夜的辛苦,终于换来了丈夫的苏醒。如今,段载亮虽然还有些后遗症,但生活已经能自理。
王玉美81岁的婆婆还健在,跟着王玉美一起生活,虽然丈夫不能干重活,婆婆还要人照顾,家里的重担依然还在她的肩上,但是她每天都开心的生活,因为她看到了希望。
【2017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王必盛,男,1941年2月出生,会昌县总工会退休干部。2016年“会昌好人”、“最美会昌人”。
20年来坚持记录八本“病历”照顾瘫痪妻子,在当地传为佳话。20年,他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20年,他记录妻子病情手写了8本厚厚的自制病历。如今,夫妻俩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依然恩爱如昨。“老王是重情重义大丈夫!”邻居们如是评价。他,就是会昌县文武坝镇今年77岁的王必盛老人。
王必盛夫妇的家在会昌县文武坝镇民和路1号。新春伊始,记者走进了这个充满爱的家。两位老人的家里,物品多却不显杂乱,被褥整齐地叠放着,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温暖的阳光下,王必盛老人端着一碗捣碎的苹果,正给老伴刘桂淑喂食,并时不时地叮嘱老伴慢点吃。两人虽然均已头发斑白,但是精神很好。轮椅中的刘桂淑脸色红润,很难想象已经瘫痪在床20年。
“母亲的'安好得益于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大儿子王志平说。王必盛的一天
6:00——12:00“老婆子,该起床了,我先给你测一下血压,呆一会洗洗脸,好喂你药。 ”2月16日清晨,和往常一样,王必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天气,给妻子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才是帮助妻子漱口洗脸,服降血压药和溶栓药品。为了便于观察病情变化和身体康复,王必盛从妻子患病就开始记录病情信息,根据记录情况来调节服药。记“病历”,也自然成为每天的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以前记妻子每天身体的变化和反应,后来,详细记录起居作息、饮食变化,再后来又增加天气变化、血压、服药时间等信息。20年来,这样的“病历”已经记录了满满8本。
吃完早上的药,王必盛推过靠椅,扶住老伴一步步挪到椅子上坐好,给她全身推拿、按摩等。“每次按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活动筋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随后,王必盛顾不得自己吃饭,先给老伴喂食早餐;饭后吃一根香蕉,打开电视机,让她看愉快欢乐的节目。等轮到自己吃饭时,经常是上午9点以后了。王必盛告诉记者,伺候妻子喂水喂药、端屎接尿、擦洗按摩,一步一步扶着妻子下地活动,给她讲一些趣事,对着镜子大笑,保持乐观的心情,这些工作一天要反复好多次。“要说烦,肯定有,但她是我的妻子,照顾她是我的责任。”王必盛笑着说。12:00——18:00中午吃过饭服过药后,老伴有一段午休时间,这段时间是王必盛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光。王必盛利用这段时间要么读书看报,要么上网了解新闻信息,要么和每天必到的邻居老张聊聊天。王志平告诉记者,自从母亲生病,父亲20年来没有出过远门,唯一的一次去赣州,还是到医院做一个小手术。长期不出外面,读报上网是他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唯一方式。
据了解,王必盛给老伴按摩的技巧、用盐清洗水果的方法等,还是从网上学来的。下午4点多,王必盛扶老伴从床上起来,给她全身活动一次,喂食她爱吃的苹果汁。看天气晴朗,外面的太阳暖洋洋的,王必盛用轮椅推着老伴出去走走,散散心。
18:00——第二天凌晨吃过晚饭后,王必盛为老伴简单洗漱,服侍她上洗手间,安顿到床上,然后再给她按摩一次,睡前服药,再次测量血压。等忙完这些,时间已经来到晚上11点多。自己躺下后,王必盛将老伴的双脚,放到自己的怀里焐热。王必盛说:“她生病后,血液不畅,脚到半夜都是凉的,要先焐热才行,如果遇到寒冷天气,我的身体也不热乎,就要再放个热水袋。”王必盛睡的并不踏实,每隔一两个小时要扶老伴起来小解,半夜还要喂喝白开水。事实上,满打满算,一天里,王必盛只能睡5个多小时。
王必盛这20年要照顾一个瘫痪的病人,一天两天或者一年半载也许并不难,但是要照顾这样一生一世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爱情,王必盛做到了。王必盛和妻子刘桂淑是早先的共大同学。在学校时,两人经人介绍相识、相恋,并于1962年走进结婚礼堂,婚后育有两子一女。夫妻俩携手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一直十分恩爱。1996年和1997年,妻子刘桂淑接连两次出现脑溢血,导致半身瘫痪。前几年还能勉强行走,但是后来病情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此,王必盛便担负起照顾妻子的责任,迄今已经是20个年头了。
为了避免妻子长期卧床造成背部溃烂,王必盛每天坚持用热毛巾为妻子擦拭后背;为了减轻妻子病痛,老王每天忙完就讲故事、对着镜子大笑解闷;为了防止妻子手脚肌肉变形萎缩,老王又自学推拿按摩……随着年岁的增加,儿女们都担心父亲吃不消,纷纷争着出钱请人来侍候瘫痪的母亲,但是王必盛坚决不答应,执意由自己照顾老伴。“别人来照顾我不放心,她也很难适应。”见老人态度坚决,孩子们也只能顺着老人的心意。20年来,在王必盛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妻子刘桂淑甚至没有生过褥疮,其病情虽然没有明显好转,但也得到控制。回想过去岁月里照顾妻子的经历,王必盛淡淡一笑,说:“只要能这样陪着她,只要她乐观地活着,我就觉得很幸福!”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03-08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精」01-19
2016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02-02
2015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01-19
2016年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08-21
孝老爱亲少年事迹材料201608-21
孝老爱亲好媳妇先进事迹材料01-20
孝道作文素材:孝老爱亲01-24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精选5篇)11-17
孝老敬亲作文精选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