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图强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发愤图强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拼音】
fāfèntúqiáng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出处】
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
【解释】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要求进步
【近义词】
奋发图强、发奋图强、卧薪尝胆
【相反词】
胸无大志、无所作为、妄自菲薄
【其它使用】
南方政府缺乏广大革命人民为基础,不求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因此,帝国主义的压力发生了作用。
关于“发愤图强”有这样几个小故事。
《宋史·苏洵传》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揸长文学,并称‘‘三苏”。可是苏洵专心钻研文学,却开始得较晚,直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图强。但是,由于他勤奋刻苦,也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魏书·傅禾传》载,南北朝北魏的学者傅禾,二十多岁时,文化水平还很低,朋友来了信,他想写封像样的回信,都得请人帮忙。有一次,他请洪仲帮他写信,洪仲不但不替他写,还奚落了他一场。傅禾觉得很惭愧,于是“发愤读书”,终于成为当时很有名的学者。
《论语·述而篇》记述孔子的一段话中,也有“发愤”之说。
叶公,即春秋时楚国大夫沈诸梁,封于叶地,所以称叶公。孔子用游列国,来到楚国的叶邑时,叶公曾接待了他。因叶公对于孔子的为人,不很了解,便向子路悄悄探问。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没有作声。事后,孔子知道了,便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说‘他的为人,发愤忘食,乐观愉快,什么优虑都没有;根本不知道老年时代快要到来’如此这般的话呢?”
发愤图强造句
1、我们要学习古人卧薪尝胆的精神,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2、只有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3、我们应该发愤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4、只要团结一致,发愤图强,我们一定会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5、中华民族羸弱了一个世纪,但现已发愤图强,大搞精神及物质上的建设。
【发愤图强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12-17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移风易俗11-12
四字成语故事天罗地网成语故事02-28
古调不弹成语故事10-24
毕恭毕敬成语故事04-15
罄竹难书成语故事03-22
图穷匕见成语故事03-21
天夺之魄成语故事02-18
成语故事|使酒骂座12-10
成语故事作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