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南辕北辙成语故事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辕北辙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
闻:听说。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伸展,舒展。后作“伸”。
大行(háng):(1)大,通“太”,大行:太行山。(2)大:宽大。行:道路。大行:宽阔的道路。
方:正在。
北:面向北方。
持其驾:驾着他的车。
之:动词,到……去。
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将:又。
奚:为何。
用:费用,钱财。
御:驾驭车马。
者:…的人。
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此数者:这几个条件。
恃:依靠,依仗。
广: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
犹:犹如,好像。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注音】nán yuán běi zhé
【出处】犹至楚而北行也。《战国策·魏策四》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背道而驰
【相反词】有的放矢
【同韵词】面和意不和、拨草寻蛇、志同道合、被山带河、急不暇择、心醇气和、摇吻鼓舌、延津剑合、瞠目结舌、潦草塞责、......
【年代】古代
【谜语】反其道而行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示例】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甚远,有甚么和议可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成语例句】
第三,方向的配合各人合作,必须趋向同一方向,而后可生效果,否则南辕北辙,必难成功。
如果让一个企业不需要的机构"加强服务",同时又强调加快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革,岂不是自相矛盾南辕北辙。
她虽然也觉得介民的心和自己是南辕北辙;但为冷而复热的感情所驱使,使她不能自止的进行,向着渺茫虚无的不可捉摸的欲望上进行。
近年来盛行的"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招商活动已经产生变异,文体热热闹闹,经贸冷冷清清,南辕北辙,本末倒置。
她不认识我,怎么会走进我的世界里呢?事到如今,我到底是怎么认识了宋雪呢?我的记忆和宋雪的说法犹如南辕北辙的那个成语所言。
追流溯源,追到"新民主主义制度";又山高水长,简括出两条"南辕北辙"的建国思路。
从此南辕北辙,晤面难期,前途渺茫,唯靠我一颗忠心,两手操劳;唯愿吾女得志;以图他日相会。
有时竟南辕北辙,让人啼笑皆非。
【南辕北辙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南辕北辙12-04
南辕北辙的续写作文(精选33篇)06-25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南辕北辙02-06
成语故事02-04
经典成语故事02-16
经典成语故事02-16
经典成语故事03-12
成语故事01-30
历史成语故事03-08
鸡犬不惊的成语故事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