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09-13 16:05:32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

  导语:志在四方用来形容人们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供参考。

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志在四方

  【汉语注音】:zhì zài sì fāng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志在四方的意思】:四方: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来形容人们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志在四方的近义词】:鸿鸹之志、雄心壮志;

  【志在四方的反义词】:胸无大志、玩物丧志;

  【志在四方的故事】

  孔穿是孔子的第五代孙子,邹文、季节是平原君门下的宾客。战国时期,孔穿在出访赵国的时侯跟邹文和季节交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后来孔穿要回鲁国了,邹文季节二人依依不舍,送孔穿的时侯陪走了三天的路。邹文季节在最后分手的时侯难过得哭了,但是孔穿这时只是对他们轻描淡写的一揖便走了。跟孔穿一起的那些人不明白孔穿的意思,因为这样看起来对人不太礼貌。孔穿实事求是地对他们说:“刚开始的时侯我也认为他们都是男子汉,结果他们却跟娘娘腔。都说好男儿要有四方之志,像他们这样想常在一起儿女情长的,怎么能成大事呢?”我们做事应该不拘小节,要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而不应该注意那些个人情绪。

  【志在四方例句】

  清·顾炎武《与三侄书》:“若志在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

  宋庆龄《把培养革命后代的责任担当起来》:“从小鼓励他们志在四方,而不是留恋乡土。”

  【志在四方造句】

  他不需要是赫赫有名的伟人,也不一定要志在四方,作为住家男人他心里有一片宽广的天地。

  井底之蛙永远也看不到海阔天空,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让我们在高高的灯塔下踏歌而行。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别逃亡到狄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担心重耳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去追杀重耳。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自己的女儿齐姜嫁给了重耳,送给他20辆四匹马拉的车,并且在各方面都很照顾他。重耳在齐国一住7年,日子过得十分舒服,不想回国了。他的随从子犯、赵衰等人对于重耳如此胸无大志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不久,齐桓公死了,齐孝公做了齐国的国君。子犯、赵衰、狐偃等觉得齐孝公不是一个贤能之人,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便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不料,正巧齐姜的一个小丫鬟在树上采桑叶,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去了,小丫鬟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齐姜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害怕这丫鬟泄露了秘密,就把丫鬟杀了,然后对重耳说:“公子,知道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惜走遍天涯海角,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那个听到你部下秘密商议的丫鬟,我已把她杀掉灭口了。”重耳听了很惊讶,说:“可是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

  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劝他了,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把重耳灌醉后,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在62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形容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做一番伟大的'事业。

  志向高远与否,使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天生没有志向,有的人志向卑微,有的人志向高远,他们进步和成功的程度和他们志向的大小是相称的。“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明了人们对于志向的一种追求。不要蜗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做一只井底的青蛙,而应该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去关注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去看待世间的万物,以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10-29

志在四方成语故事08-17

志在四方的四字成语故事10-01

独立当世·志在四方08-14

志在四方的历史典故08-09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07-21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08-04

关于志在四方的历史典故12-09

志在四方是褒义词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