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成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汉字书写】:天经地义
【汉语注音】:tiān jīng dì yì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主语、定语;含褒义。强调本该如此,不可改变。
【天经地义的意思】:经:常道、原则;义:事理;指天地间长久不变的常道和真理,形容绝对正确,理所当然,不容改变。也表示无可怀疑的意思。
【天经地义的近义词】:理所当然、毋庸置疑、不可争辩、千真万确;
【天经地义的反义词】:大谬不然、岂有此理、荒谬绝伦、天理难容;
【天经地义的故事】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认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它的意思就是说:礼就是全下下人的常道,是人间社会的正理,也是老百姓的行为规范。孔子是最开始提倡发扬礼的人,孔子三十五岁的时侯,大夫季氏在家里排演了一次舞蹈,这个舞蹈虽然在家里,但是却动用了六十四个人。孔子知道了以后很生气。根据周礼的规定,跳舞的时侯八个人算一佾,而只有天子才可以动用八佾,即六十四个人的舞蹈队;诸侯可以动用六佾。季氏是个大夫,他只可以动用四佾的舞蹈队。可是他却动用了天子才可以用的规格来搞演出,真是大逆不道啊!孔子非常生气的说:“季氏怎么可以做这种越礼的事情来呢,他这样子还有什么更出格的事情做不出来呢?”
【天经地义例句】
清.谭嗣同《仁学》第十:“俗间妇女,昧於理道,奉腐儒古老之谬説为天经地义。”
巴金《鬼—一个人的自述》:“便是一个简单不过的人,倘使睁开眼睛看见自已心的深处的伤痕,也会对那所谓万世不移的天经地义起了疑惑罢。”
【天经地义造句】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妻子忠于丈夫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很多现代新女性破天荒的改变了这种思维。
爱护我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从小就应该实事求是的教育孩子如何保护环境。
成语故事
出处《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主语、定语;指绝对正确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天经地义成语故事09-06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及出处09-20
爱母亲 天经地义_800字11-01
天经地义之事师训徒弟高二作文09-30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08-25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移风易俗11-12
经典的成语故事08-25
经典成语故事12-22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