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代成语故事

时间:2021-08-25 18:59:17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经典古代成语故事

  成语的大多出处都是来源于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古代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经典古代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现在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百发百中

  在楚共王时,有一个善射的人,名叫潘党,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红心。养由基对他说:“这还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才算差不多了。”潘党不服,当即选定杨柳树上的三片叶子,并标明号数,叫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顺序射去。养由基连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号叶心,第二箭中二号叶心,第三箭中四号叶心,非常准确。

  形容射箭技术的高明,因此叫做“百发百中”。“百发百中”这句成语,今天常用来形容神枪手的射击技术,还可以用来比喻料事必中和谋事必成。

  螳螂捕蝉

  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他已经下了决心,对臣子们说:“谁要是劝阻我,我就把谁杀了!”吴王身旁有一个侍候他的少年,想劝吴王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说。他就每天清早起来,拿着弹弓和泥丸,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想让吴王看见,好趁此劝劝吴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吴王起来偶尔向窗外一望,看见那少年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就唤他说:“孩子,你大清早在花园里干什么呢?你看,你的衣服都叫露水给打湿了。”那少年把手里的弹弓扬了一扬,说:“大王,别作声。您看树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高高兴兴地喝露水呢!他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吴王听了觉得好笑,说:“螳螂捉知了,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个孩子!”那少年仍旧很有兴趣地说:“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绕过树枝,正要扑上去,没想到有一只黄雀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吴王在窗子里可什么也没看见,就问:“那黄雀又怎样呢?”

  那少年把泥丸搭在弹弓上,说:“黄雀伸长了脖子,正要去啄螳螂,没想到我已经瞄准了他的小脑袋了。这三个家伙都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顾背后的祸患。”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想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说得对。”于是,他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螳螂捕蝉”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和“黄雀在后”连在一起用。比喻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顾背后的祸患。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重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比喻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 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 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 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与《三国演义》描写的完全不同。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望洋兴叹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广,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沉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假如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天下无双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赵国。他听说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请。但两人不肯来见。他打听到毛公藏在赌徒中,薛公藏在卖酒人家,便去寻访,终于结识了两人。

  平原君知道后,说:“以前听说信陵君为人天下无双,今天看来他行为荒唐,徒有虚名!”信陵君说:“既然平原君耻笑我,那我该离开这儿了。”平原君知道说错了话,向信陵君谢罪。信陵君名望更大了。

  这时秦国出兵攻魏。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怕魏王追究他的窃符之罪,不肯回国,并告诫下人:“谁为魏王使者通报,处死!”只有毛、薛两人冒死进言:“秦灭了魏,公子国破家亡,怎么见天下人?”信陵君立即省悟。信陵君回到魏国,魏王把上将军的印信授给他。信陵君率齐、魏等六国兵将,大破秦军。他威震天下,被誉“天下无双”。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天下无双”作成语,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经典古代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成语故事03-26

古代的成语故事10-26

古代成语故事精选01-30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06-07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10-28

古代经典的成语故事4则06-07

古代的成语故事介绍02-06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介绍06-07

古代著名成语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