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

时间:2023-10-29 09:42:33 创新 我要投稿

创新作文(集合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作文(集合10篇)

创新作文 篇1

  当杯子被我们摔破是因为它的完整,当闹钟被我们拆解是因为它的转动,当植物被我们连根拔起是因为它的`绚丽多彩。当我们把这一切事完成好,当我们知道真相后,当看着杯子已无法修复,闹钟已无法组装,植物再也无法救活。于是,我们在不经意间成了闯祸的小孩,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向大人们那里。逐步向他们讲述事情的原委,然后双手抱十,等待这大人们的一顿打骂…… 我们是瞬间成了闯祸的小孩,但闯祸不仅仅带来的是打骂,我们记得“痛并快乐着”,就是在痛苦中快乐,同样的道理下,闯祸不仅仅是闯祸,闯祸与思想并存,闯祸中有创新。

创新作文 篇2

  创新,是人们常常挂在嘴上的字眼,企业需要创新,否则就无法参与竞争,夺得市场;生活需要创新,否则就会了无生趣,索然无味;国家需要创新,否则就会止步不前,走向衰弱。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在不断创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一国两制方针等等。这些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让中国由衰转盛,走向富强。可见,创新是十分重要以及必要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生活中,若真的想要柳暗花明,创新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面对数学难题,有时候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去思索,开创一条新的思路,或许就会求得答案。有时候,留心生活,进行思索,大胆提出新的假设,并不断钻研,也能有所收获。

  魏格纳躺在床上观察世界地图,发现非洲东岸与南美洲西岸的轮廓非常相似,似乎从前是一个整体。于是他大胆地猜测原先他们是一个整体。这在当时,是一种巨大的`创新,石破天惊。最终,魏格纳的观点被证实是正确的,他为世界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法拉第了解了电生磁之后,逆向思维,推测磁也能生电。在进行了无数实验之后,证明了磁确实能生电。没有他这种创新的构想,并且证明,或许发电机降临的步伐,那就是姗姗来迟了;众所周知的腾讯公司,QQ风靡中国,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同时很多人指责腾讯QQ的游戏大多是抄袭别人的。但是,腾讯正是在别人发明的基础上,进行微创新,使其更加完善完美,牢牢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是什么,都需要创新,有新意,才会有发展,才会不断进步。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创新作文 篇3

  3、先独立构思,后找伙伴说说。

  4、指名说。

  四、以说促写,自由创作 (第三关:写)

  1、说得多好啊!太棒了!奖励小红旗。第三关更难了,还上不上?不畏艰难,好样的!

  2、要求:自己取个题目,15分钟内完成。

  3、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五、以精促改,培养习惯 (第四关:改)

  1、想想第四关该是什么了?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了发出声念2遍,边念边改。

  2、找伙伴互改。语句通顺吗?想象合理吗?

  3、集体评改。

  一人读,其余学生听后评一评,评得好的发大奖。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大胆想象,连闯四关,画出了一张张充满生趣的画,写出了一篇篇富有新意的文章,圆圆还写了一首有关圆的儿童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互相传阅。

  附:《有趣的圆》

创新作文 篇4

  西红柿被引入欧洲的时候,因惧其有毒没人敢吃,这听起来让人觉得可笑。那么可笑之余是否又引起我们的一连串的深思呢?

  如果没有医生汤姆逊大胆的第一口,被誉为“爱情苹果”的西红柿,可能只会被摆放精品柜中,并附有一张告示:仅供欣赏;如果没有汤姆逊的第一口,那么西方人的餐桌上是不是又少了一道美味佳肴?如果没有汤姆逊的第一口,西班牙一年一度的“西红柿节”上那一车车“带毒”的西红柿不就成了谋杀他人的凶器吗?西红柿的故事告诉我们:社会需要大胆创新的人。

  是的,翻开史册,你会发现孔子首创第一家私立学校,是教育面向平民;蔡伦用麻头,破布,烂渔网造出来精美的纸张;王安石不畏天变,不畏人言,不畏祖宗之法掀起了11世纪中国一场伟大的变法……中华民族不是正因这些大胆创新的人而博大精深,光耀世界吗?

  中国是这样,西方也亦是如此。

  梵高,正因为他狂放不羁得用色和汪洋恣肆的激情,加上他古典绘画的功底,才创造出了流芳百世的《向日葵》;毕加索,凭着自己敏锐的感知,才步出传统油画的道路,成为不朽的印象派大师;当音乐学府的老教授面对电声乐器大叹“世风日下”的时候,理查德·克莱德曼却大胆地把乐器重新组合,才有了如此深邃的'《星空》。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清朝书法家翁方纲和刘墉,前者翁方纲对古人书法刻意求似,后者刘墉却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翁问刘:“那一笔是学古人的?”刘反问翁:“那一笔是自己的?”这在文坛的记录中留下了诙谐而富有哲理的一笔。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战国时期,通过商鞅变法,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陆续灭掉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这就是创新。邓爷爷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总领导人,他决心在沿海地区高经济发展。无论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踩着高跷走路,社会上都需要这种“敢于吃螃蟹”的人。

  想象力比创造力更重要,想象源于对事物的创新。因为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因为创新,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把人类带入了光明的世界;因为创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因为创新,中国发展起来了。

  对于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来说,我们更加需要创新,只有创新,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才会不断发展!

创新作文 篇5

  古人云:“滴水之恩,应涌泉想报。”在这里不仅仅是你困难时帮助过的你的,你就要在别人危难时报答他,而更为重要的是责任、

  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时,用温度回报了小河,让小河的冰层消逝,使它能够欢快的流淌。

  夏天烈日,甘露用泪水回报了大地,让花朵开放得更加美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用身躯回报了大地。

  冬日寒风刺骨,雪花飘落,万物都死一般寂静,唯有梅花,傲雪凌寒开放,以香味回报了人。

  自然之物如此,何况是人呢?

  当你在失意时,是他为你点亮了那盏明灯,牵引着你;当你咋穷困时,是他和你共度难关;当你3时,是他为你送来快练剂;当你不幸时,是他为你带来幸福的曙光;当你……然而在他累到时,你,你有没有为他送去了什么,是冷漠,还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时。你心中的那份责任是不是已经模糊不清了,或者说根本心里就没有“责任”这个词,如果没有,我觉得可耻羞杀古人也。

  古往今来,报恩不仅是报恩,还要有相应的责任,这样才是感恩真正的内涵。比方说: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报答了刘备的三顾茅庐的赏识;文天祥用忠心回报了君王的栽培和信任,以死回报了祖国对他的养育之恩。从以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恩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而是承担或者背负起那重重的责任,我想这只有他们才能懂得,才能体会到的。想想我们现在的社会上,知恩图报的人越来越来越少,再谈不上要有责任呢?这不是危言耸听,说的是真实的,有些还会落井下石,在二战期间,有一个犹太人叫贾迪波默,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经没有人知道,因为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性的资料。1942年希特勒下令搜索德国所有的.犹太人,贾迪波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最后定下来向5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贾迪波默家族视之为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1948年7月,一个名叫艾森波迪默在档案中查到在这么一条记录:银行家金奥尼尔来电家中闯入一名男子疑是犹太人。一年后,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亡记录中查到他的亲人与他分别后的第4天就被捕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披着羊皮的狼最终露出了尾巴了,人面兽心。对于这样的人连恩的不知报答的,更不要说责任,还在背后捅刀子令人又悲又愤。

  感恩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感恩的心,感谢命运……”一首歌道出我们的心声,是我们怀着一颗感恩而又责任的心来回报帮助我们的别人。啊,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天堂。啊,只要人人怀着一颗感恩而又责任的心,那我们今生无悔。

  感恩与责任便是拨开人间烟雾,脱去虚伪的外衣,让真情的世界如初生婴儿般纯洁,是这传承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创新作文 篇6

  一、传统作文批改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都清楚作文要提高,就是要学生多练,但是学生练习多了教师的作文评改可能跟不上,显然,作文的评改也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最繁重的工作,抽样批阅往往会削弱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全批全改又太耗时间,经常降低了写作训练的力度。且老师一人评改,耗时费力,反馈慢,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用一把带有个性的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作文。长此以往学生作文思维易于受到限制,个性被扼杀,甚至部分学生迷失了写作方向,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评改方式对学生写作提升作用不大。

  二、作文批改的形式创新

  为充分尝试作文批改的创新方法,笔者付诸于实践,按计划将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以一学期为研修时间,用前半学期作为教师全批全改和面批时期,即第一阶段;后半学期为学生自评加师生互动,即第二阶段;学生互评和家长评改交错进行时期,即第三阶段。

  1、教师批改

  在这个阶段里笔者设计了两个环节:教师全批全改和教师面批。先沿用“常规式”的全批全改,老师做一次细致的评改,强调相关问题,在老师的全批全改过程中观察学生反映。当作业本发下时,学生看老师批改只看分数不看评语,不怎么积极热情。后续的小练笔中也反映这种效果不佳,以前出现代问题依然是问题,改善不大。而且全批全改耗时长,收效甚微。接下来笔者采用“创新式”的全批全改。根据《中考说明》中的各项得分依据,把作文要求全部打成表格附着在学生的作文纸后面,然后根据学生个人作文情况在相应依据后划勾,最后给出分数。这种批改既大大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明确了作文要求。因为批阅方法较为新颖,学生很感兴趣,对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印象较深,效果不错。尤其是初三学生,学生作文上交后,利用打勾的形式一节课基本可以完成一个班作文的批改,且针对性很强,大大提高了作文的批改效率。但这种方法用久了,学生的兴趣开始慢慢减退,所以不宜过多使用。

  后来改为面批。这个环节是分层进行,先面批层次较高的学生作文,再面批层次较低的学生作文,这样做确实解决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一些误区,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通过面批在作文选材及剪裁和表述上明显有顿悟。在随后的尝试中也的确发现这种批改有效果,只是耗时稍长,且惠及面窄。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帮学生找对了方法,耗时便也显得有意义。

  2、 学生批改及师生互改

  叶圣陶认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叶圣陶非常注重学生指导,他有一居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事实证明,学生自评和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静下心来再次阅读自己的作文,并且能够熟悉作文的要求和批改方法,熟练驾驭各种修改符号,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学生互评中各小组学生通过阅读他人作文学习他人长处发现自己不足,从而得到更大提高。事实上这种方式较受学生喜欢。

  3、家长批改

  因为一般学生都很少把作文呈给家长看,所以家长的批改也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家长认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很神秘,自己总是捉摸不透,很多事情都是背着家长做,通过这次作业的安排,让他们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同孩子的距离,家长们大部分还是很认真的阅读和批改,有不少家长在作文中与孩子进行文字沟通。其中一个马某的家长,每次认真改完后,还在孩子作文后面写一封鼓励性的信件;有的给出了诚恳的批语、告诫。如:“请认真写作文,把字写好!”、“故事叙述太嗦”、“很感人!”等;有的家长还订正了孩子作文中的错别字,在评语中对孩子鼓励有佳,“相信你是最棒的!”“很精彩”等;有些家长在批改中对老师提出了要求或建议。但是因为家长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孩子作文却得不到家长的任何有效指导。

  三、效果评价

  不过,几次的集中而有针对性的训练的确让笔者和学生收获不少。

  笔者经过尝试,作文评改方式的初步创新探究,历时一学期,在各个方面共取得了一定成果。

  1、创新式的全批全改简明省时。学生通过这种评改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作文的写作要求,还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同学作文。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生生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解放了老师,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在阅读评改他人的作文中,他们学会了借鉴。

  3、出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亲子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

  4、老师于活动中得到了提高。笔者把自己在实践中具体的做法及一些经验与同课头的教师交流,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商榷,得到不少同行的认可。然后在自己作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学情,不断地提高个人作文教学水平,同时通过作文教学反复实践、确立有效的作文评改方法,不断优化了作文教学,笔者所带班级的作文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今后笔者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继续开展课堂作文教学的研究,并不断补充大量事实来佐证,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实效性,从而为今后的作文批改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自己解开枷锁,从作文批阅的乌云下走出来!

创新作文 篇7

  “小龙女”:

  好久没这么亲切地称呼过你了。

  上次你来信时提到了我们以前在一起的日子。记得初夏时节我们共赏那“满架蔷薇一院香”;夏令营时我们低吟“床前明月光”;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高唱那刚学会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然时光流逝,我们这“新一代”也终于跨过世纪的门槛了。我以前一直没想过关于“世纪之交”这个话题,但这次你既然问到了,我就说一下我的想法吧。

  可以说过去的一百年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一百年。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这其中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是不言而喻,但在这成就的背后呢?进步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失去些什么呢?

  人说“碧天银月亘古如斯”,果真“如斯”吗?自从登月计划实施成功以来,月亮的面纱便完全被揭开了,它已不再是人类的神话。试问:现在的人还有几个有雅兴去讲“嫦娥奔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还会有吗?“青天有月来几日,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天真还会有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还会有吗?这其间,把酒问月的诗人有几人?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曾经美好梦想的破灭,琼楼玉宇、天宫瑶圃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能不给我们带来几分失落。

  环境是20世纪的一大难题。由于现代人的贪婪与功利,许多物种正笼罩在灭绝的阴影中,据估计,现在世界已有5万到6万种植物挣扎在灭绝的边缘。“绿树村边合”的景色恐怕只有在古代才能看到。现在的人是否该好好反省一下呢?只怕到时连一片可供静坐思考的树阴也找不到了。

  新世纪的'我们,面对祖辈留给我们的这些,该怎么做呢?我想我们心中都应有自己的目标,有属于自己的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飞鸟去尽之际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

  辛稼轩需要一座妩媚的青山,让他感到自己与山相像的“情与貌”……

  我们所需要的“山”就是新世纪中更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还记得以前读过的那句古诗吗?“笼中剪羽,仰看百鸟飞翔;侧畔沉舟,坐阅十帆之过”,岁月的百鸟一只只地飞过,生命的航船也渐渐远去,但也还有许多从不知名的角落里飞航过来。还要按照父辈们既定的航线走下去吗?我想我是不会的,我要有自己的航向,你呢?

  “世纪感悟”是个十分宽泛的话题作文,由于限制较少,容易写得不着边际,因此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方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作者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感慨万千,所想的事很多,但最后将思维触及到三个方面:人类对月亮梦想的破灭、环境恶化的难题以及新世纪的我们该做什么。这样大题小作,体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作文 篇8

  一、立足课本,解放思想

  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往往对学生作文的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作过多的限制,甚至连文章分几段,每段写什么内容都为学生预先设定好,学生能做的就是将这些条条框框填满。笔者认为,在教学写作知识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选材上,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启发学生的作文思路,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来。

  教材是作文教学的范文,教师应从教材入手,教会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创造力至关重要。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十册《月光启蒙》中有这样一句话:“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短短一句话把一个母亲给孩子唱歌谣的情景呈现出来。

  教师可借此引发学生联想其他的句子,学生们往往会说出各式各样的情境,如母亲的身影、房中的灯光、窗外的夜景等。这样训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留心生活,捕捉新意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勤于思考。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莫泊桑拜师》时提问学生:“同样是观察马车,福楼拜与莫泊桑得到的结果为什么相差那么远?”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文中句子“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的含义,让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形成自己对生活独特的体验,从生活中捕捉新奇有趣的事物,发现新鲜的写作题材。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勤写多练,及时把自己的新发现和新感想记录下来,从而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新”是指学生眼里的“新”,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见闻相对而言比较少,他们眼里的“新”对于教师来说或许司空见惯,毫无新意,然而只要切切实实是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加以鼓

  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否定学生的`“新意”。例如在“写自己的一次新发现”的作文训练中,有的学生写自己发现新版50元人民币右上角的印花中有“50”字样,有的学生写自己发现了猫会爬树,有的学生写发现了狗会游泳等。这些发现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师应该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激活想象,大胆创新

  作文训练中的想象作文有看图作文、串词编故事、听音想象作文、写未来的事情、续编故事等,这些类型的作文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多写此类作文,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积累运用六》的作文要求是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写出了可折叠、分层的轻便折叠桥、可自动报警的防盗钱包、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衣服……学生把创新思维投入到写作当中,写作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作文 篇9

  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批量生产不久后,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小羽不愿看到刚兴起的产业迅速走向衰落,决定把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带领大家把市场做规范,最后花茶产业越做越大,而小羽团队也不断创新,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我认为创新是走向成功的路上的一段不可避免的路。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你不发展不创新,对自己本身来说并没有变坏,可对于发展着的社会来说,这已经是落后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直到近代的清朝,自以为独领风骚,变自大自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后只能落得个挨打的下场,同样的,现在也是如此,生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社会,如果依旧固步自封,最终只能被淘汰和创新,作为民族发展的永恒动力,便是避免社会淘汰的唯一方法,因此是创新,是走向成功的不可避免的一段路。

  马云,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最大的成就永远是下一个作品,但人们提起他的成功,仍无法避免的,还是他不顾众人反对一手创办的阿里巴巴,当时他打破了购物就要出门的常规,开创了网上购物的新时代,这不正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吗?而当时极力反对的众人,又剩几个还在坚持着自己最初的言语呢,而小羽也是一样,他知道茶作为是闻名世界的`饮品,必须大力传承下来,而他在此基础上创新的花茶的生产,使得茶的流传又达到了一次,新的高峰,是插在世界的人生,永垂不锈,当他看到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时,无私的分享花茶的制造工艺,既没有是伪劣产品祸害社会,又收获了名声,何乐而不为呢?而小羽只要再创新一次,又能重新成为花茶工业的领头人物。再创一次新的高峰。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不竭源泉,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创新,对于同一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寻找新的思路,树立新的观念,开拓新的境界,以全新的姿态来改善这个需要创新的社会。

创新作文 篇10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个经久不衰的国度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有着灿烂辉煌的一面,它孕育了中华儿女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它不仅是我们的母亲,更是中华图腾中一条舞动的龙。它是中华文明史的璀璨明珠。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沉淀下来的,纵观世界,中国在世界上有着必不可缺的作用。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而丝绸之路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敦煌莫高窟。它记录着丝绸之路的过往尘事。而对于是否对传统的敦煌莫石窟加入新的'元素这一问题,我认为这应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它,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既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从创新之中谋求发展。

  现代社会,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具有一定价值体系的组合体。它需要有着创新、有着发展眼光的人来组装。我赞成对传统文化的石窟加入新元素,但不全都是,它更需要以传统的中华文化来作基石,这样,石窟艺术才能更加完美。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及到“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他说道我们必须自己去拿来,而不是被别人送来。同样,对于石窟艺术的创新,我们不能走极端主义,从创新中求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只有从创新中谋求发展,这样石窟艺术才会更吸引人,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坚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从创新中求发展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做的事情。中国近代史是耻辱的,从闭关锁国到甲午战争,从各种不平等条约到日本侵华战争,这一幕幕惨痛的例子警醒我们不能闭关自守,我们要“走出去,引进来”,去创新,去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石窟艺术是中华文化世界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需要我们去保护,它更需要我们从创新中谋求石窟艺术的发展。

  自古以来,宁愿做被动者的人,一无所成。而那些主动去探索,去奋斗拼搏的人却终将成功,石窟艺术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