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创新作文

时间:2024-07-16 10:41:02 创新 我要投稿

传统与创新作文(精华)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与创新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与创新作文(精华)

传统与创新作文1

  “有鱼吃还捉老鼠?”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引来我们无尽的思考。

  其实,同样的问题,我们每天不也在问着自己和别人吗?——“有手机短信还用登门拜年吗?”“有百度知道还用去买那些工具书吗?”“有Email还用一笔一画写信吗?”……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生活中到处都是便捷的信息工具、交通工具、学习工具……

  可以说,这些新科技的产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模式!当年跨海远航的哥伦布和郑和,一定不会想到千百年的后的超音速飞机,可以轻松到达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而当年怀揣八百里加急公函快马飞驰的驿卒,更是不会想到千百年后的今天,只需指头动动,信息就可以飞速进入对方的眼帘……这就是科技进步的直接表象!

  但是,当我们尽享这些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捷与愉悦时,又何曾想到——在这享受的背后,我们又失去了什么?大海最美丽的难道只是海天一色、万里无云的美景吗?透过飞机的舷窗,只能看得到波澜不惊的蓝色汪洋,却感受不到一丝海风的吹拂,更不可想象在船头看到鱼儿跃起的那种欣喜!而当我们新年时看到那苍白的不过几十个字符的短信祝福时,又怎能想象得到当年驿卒驰骋于山水之间的那种酣畅淋漓?胯下飞驰的骏马、耳畔回荡的铃铛声和周围的崇山峻岭组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幅悠然惬意的画卷!而这种美丽,在手机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早已荡然无存!有情调的生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生活!

  所以,在如今电灯早已普及的年代,我们依然要在生日和圣诞时点燃蜡烛!在那样特殊的时刻,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光明,更需要一种温馨的氛围!曾几何时,全国很多城市都禁放烟花爆竹,于是电子爆竹应运而生,很是畅销了几年!但是最终的结果呢?却是各地的禁放令在逐步放宽甚至不了了之。因为人民群众依然希望在除夕之夜看到被烟花照亮的夜空,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响、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烟花喷射出的硝烟的味道!这样的视觉、听觉和嗅觉,是电子爆竹永远所不能比拟的!北京奥运开幕之夜,夜空中由烟花所构成的大脚印一步一步走进鸟巢,这样的感觉和氛围就是中国所独有的!这就是民族文化力量的充分彰显!

  鱼与老鼠的关系,显然和鱼与熊掌的关系不同!后者不可以兼得,而前者,却都是猫所喜爱的食物,完全可以兼得!这就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一样,完全可以在当今社会中共同存在、共生共荣。比如各种铅笔、钢笔、中性笔,早已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可或缺。但是,传统的毛笔却依旧散发着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因为它所蕴含的,并不只是一支笔而已,而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黄庭坚的《砥柱铭》拍出了四亿元天价,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已经生活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依然需要毛笔和卷轴来铭记和传承先人的书法艺术!打开电视机、广播和网络,最新的影片和各种流行歌曲在撞击着我们的视网膜和耳膜。但是,诸如相声、评弹、皮影戏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却依然在民间具有广阔的受众群体!这些发源自最底层群众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文化信息,代表了太多的文化符号,所以,它们才有资格成为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只抛下鱼不吃,却辛苦捕捉老鼠的猫咪,从一个侧面去理解,其实就是在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对于文化的积极态度——即使有了新的,依然不可以忘却旧的!我们只有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有益的养分,并将之在当今文化中发扬光大,才可以使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继续向着积极、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捉老鼠固然很累,肯定没有坐在那里吃鱼那么舒服;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也必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是,只要我们具有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具有这种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我们就一定可以成为称职的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我们为那只执着的猫叫好,也为那些执着于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人们叫好!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也许他们并不曾引人注目,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努力,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感召力!正是因为这样一朵又一朵小小的浪花,才构成了漫漫历史长河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传统与创新作文2

  文化,何为文化呢?它是人民从古到今的生活总结,可以是对生活的理解,可以是一门技艺……但是,文化是传统的一成不变好,还是创新好呢?在文化的创新中,会不会丢失传统呢?

  在前一阵子,第xx届国际比基尼小姐中国区总决赛上,参赛佳丽们当时身着特别定制的蓝底绣花比基尼,梳着京剧旦角的发式,现场进行了一段中西元素结合的京剧元素比基尼秀。这立即引来了不少网友的议论,引发众人的思考。

  说实话,把京剧与比基尼女郎进行艺术创新业未尝不可。中西结合,古今结合,把现代艺术元素与古典文化底蕴相融合,把中国元素与外国元素相借鉴,实现各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做法一直是许多艺术的创造形式,处理得好就能取得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无论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或是其他艺术形式,都能找到成功的实例。但是艺术创新不是简单的加法,更不是简单的粗俗的加工。事实上,比基尼京剧表演只是借助了京剧的外表来达到另类的诱惑效果。这类“艺术”说到底还是一种迎合与取悦,走的'是美女经济加低俗表演的路线。这样的创造其实与艺术无关,只是披上了“艺术”创新的外衣而已。

  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固然需要与新载体、新时代结合,但传统文化有其时代性,没必要一味地迎合大众哗众取宠,当中国传统戏剧元素遇上性感比基尼,或许在不自觉中就会亵渎了传统文化。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我们不能只想着如何去创新,如何去吸引文化的传统与创新。

  与生俱来,原大千世界固有的万事万物,那不是文化,然而经过我们的双手改造的事物,就可被誉为文化,因为纯自然的事物一经改造,就拥有了折射民族伟大悠久历史的作用。

  红土大陆,有飘色泥塑,那是吴川的文化;有雷歌傩戏,那是雷州的文化;有人龙醒狮,那都是我们粤西的文化……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这一个个让我们自豪的文化,就铸造成了中国的伟大。

  中国文化,传统美,创新更美。

传统与创新作文3

  当传统通过互联网,搭上创新的快车。它便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

  君可见,李子柒素手调羹汤疯传视频空间;君可见,改编古诗《琵琶行》流行曲万人传唱,大放异彩;君可见,3D打印技术在传统建筑上大显身手……

  当国人享受着“滴滴”快车给人们带来的出行便利时,传统也借助互联网,搭上创新的快车,加速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当人们无数次怀疑传统将埋没在历史长河的泥沙之中时,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互联网时代下,《国家宝藏》传承人讲诉国宝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知来处,明去处”的意义,让文物不仅仅停留在博物馆,而是真正的深入人心;《经典咏流传》古词新唱,让诗词歌赋不只是读书声,让诗歌流传千古而不失其锋芒;《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实记录故宫文物者的真实生活,让大众了解传统文物保护背后的付出与汗水……

  当传统借助互联网搭上创新的.快车,更好地融入时代的宏大叙述,传统并没有退出我们的视野,而是被新方法创新传承着。

  互联网时代,传统赋予创新历史的厚重,创新赋予传统青春的轻快。互联网将他们编织,使传统与创新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为时代青年,我们是互联网的受众,我们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中流砥柱。“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号召广大青年砥砺前行,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坚持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培养自己的担当意识,能发声的发声,能出力的出力,有一份热,添一份光。如此,传统文化定能在互联网这条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辉煌。

  当然,在对于传统进行传承与创新时,我们亦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只是注重利益,而忘记了“我们为何而出发”——传统的底蕴和根本。传统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最原始的根。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精心打造的大型秦腔节目《梦回长安》,以苦音和悲情著称的秦腔被改成对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空泛的歌功颂德。曲艺天生为草根艺术,民间根性不能丢,一旦挣脱民间喂养便会丧失本味。因此,创新传统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铭记我们的初衷和使命。

  互联网时代下,当传统搭上创新的快车,“系好安全带”,全速驶向更美好的明天。

传统与创新作文4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个经久不衰的国度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有着灿烂辉煌的一面,它孕育了中华儿女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它不仅是我们的母亲,更是中华图腾中一条舞动的龙。它是中华文明史的璀璨明珠。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沉淀下来的,纵观世界,中国在世界上有着必不可缺的作用。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而丝绸之路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敦煌莫高窟。它记录着丝绸之路的过往尘事。而对于是否对传统的敦煌莫石窟加入新的元素这一问题,我认为这应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它,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既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从创新之中谋求发展。

  现代社会,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具有一定价值体系的组合体。它需要有着创新、有着发展眼光的人来组装。我赞成对传统文化的'石窟加入新元素,但不全都是,它更需要以传统的中华文化来作基石,这样,石窟艺术才能更加完美。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及到“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他说道我们必须自己去拿来,而不是被别人送来。同样,对于石窟艺术的创新,我们不能走极端主义,从创新中求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只有从创新中谋求发展,这样石窟艺术才会更吸引人,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坚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从创新中求发展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做的事情。中国近代史是耻辱的,从闭关锁国到甲午战争,从各种不平等条约到日本侵华战争,这一幕幕惨痛的例子警醒我们不能闭关自守,我们要“走出去,引进来”,去创新,去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石窟艺术是中华文化世界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需要我们去保护,它更需要我们从创新中谋求石窟艺术的发展。

  自古以来,宁愿做被动者的人,一无所成。而那些主动去探索,去奋斗拼搏的人却终将成功,石窟艺术亦是如此。

传统与创新作文5

  近日来,中国区比基尼小姐总决赛仪式上,参赛佳丽穿着带有京剧元素的比基尼展示,这组图片在网上传开。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对文化的创新,那么,这真的是在创新吗?

  当那些佳丽们穿着比基尼走上舞台的时候,观众们的目光是留在她们曼妙的身姿,还是那“挂羊头卖狗肉”的京剧头饰?当佳丽们开始展示时,观众们的注意力是在她们并不精湛的演艺,还是她们撩人的`曲线?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对文化的糟踏。京剧,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国粹之一,怎可容得这些杂质?当这些杂质与国粹杂糅在一起,所谓的创新,只不过是像“比基尼京剧”一般的伤风败俗罢了。

  换一个方面讲,红歌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了。如今,红歌依然像红色风暴席卷这几千万人的土地。红歌为何这样红?因为红歌是赞颂革命、歌颂祖国的经典,是我国历史的见证,人们唱红歌,赏红歌,实质上是在轻松的过程中默默接受红色的洗礼,激发起人们内心积极进取文化的追求。同样的,这祖国的史诗怎可容得杂质?有人将红歌改写成流行曲,这是对文化的践踏!而不是所谓的创新!

  在一个利刃担忧的是汉语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吉向提出:目前中国文字已经混乱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回首留心自己的生活,那些在网络上流行的词语,像“菜鸟”、“灌水”等,还有像“克隆”、“纳米”等大量不规范的语言整合到汉字的系统里。在汉字的原本,哪有这类杂碎的词组。孩子词语的奇妙优美,因为这些非规范词语,削减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回归到现在,渊远流长的文化,不能容忍杂质的玷污,古老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象征,并不是说比基尼加一个京剧头饰,就是所谓的创新。

传统与创新作文6

  《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国漫在近期爆红,推究其成功的原因便在于其主创团队借助新兴科技手段,以互联网为媒介,赋予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以新的活力,实现守正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唯有高举创新的火炬,方能照亮传统继承的康庄大道。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千年,博大精深,它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仍能保持活力,正是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对传统进行创新,让传统不再束之高阁,不再是阳春白雪,不再是博物馆隔着玻璃蒙层的展品,而是以全新的面貌与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如李子欣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传统美食而大受欢迎,配上现代曲调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古诗《琵琶行》在网上上走红。在互联网时代以新方法创新传承优秀传统,传统才会焕发新的生机,走向未来。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互联网时代,有太多的新生事物出现,其中难免裹挟着一些不良思想与文化,对优秀传统进行创新式发展继承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与自信,从而进一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xx年春节晚会舞台上《山水霓裳》借助分镜拍摄与定向克隆技术,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服饰之美,故宫文创取材明清时期匾额,创新式开发出“正大光明”充电宝,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阿木爷爷以新奇的`视频形式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妙绝伦……

  正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式发展为互联网时代泥沙俱下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注入了清正之风,让优秀的传统照进现实的钢铁丛林,给予心灵以慰藉与熏陶,让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然而,对传统进行创新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改头换面”,更不是对传统的是恶搞和亵渎。借助互联网走红的马宝国之流,网店让孔子穿上西装作为代言人等行为,都是对中国传统缺少敬畏之心,而丧失了对传统最基本的尊重与敬畏的所谓创新,已经丧失了创新的原则,突破了道德与文明的底线。

  梁任公有言,“今日只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身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坚持创新的重任,在互联网时代为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与创新作文7

  遥远的东方有个美丽而古老的国家——中国。她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数不尽的神话传说;有着文明而古朴的民风;有着灿烂无尽的民族文化。世上最雄伟、壮观、迷人的山,世上最沸腾、气派、醉人的河,滋养着她勤劳、坚韧、可爱的儿女。她善良、多情、博爱、深沉、又充满智慧,是地球妈妈几百个孩子中的一个。你看,她开放了,渐渐朝着富裕接近,明天的她一定更强大。这就是我的祖国,我深爱的祖国,我是中国人,爱说中国话。

  从汉语诞生的第一天起,已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五千年的岁月积累,早已像高山一样博大雄伟,似海洋一般广阔无垠。独特的四声,有着音乐般的'声调,配合我国特有的诗词歌赋,即可终日吟唱世代相传。这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最有活力的语言,生生不息、蓬蓬勃勃,它包含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保护它不受伤害,英雄儿女为了捍卫它的尊严浴血奋战抵御外强,正是他们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是他们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凯歌,才使得我们的母语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语言啊!

  正是会说这美丽语言的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汉字——方块字。它以平凡的一笔一画组成了不平凡的统一体,以其独特的结构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的悠久,展示历史的浩荡、曲折,和中华民族的与众不同。它的魅力是任何别种文字所无法企及的。它是一首古老的情歌,深情、缠绵;它是一首精辟的诗,刻骨、醉人;更是一篇抒情散文,向人诉说着满腔激情,令人随之起伏、荡漾,大有与之同生死、共命运之势。

  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尽情地在古诗美文中流连忘返。同学们一起欣赏“汉字宫”,领略古人造字的伟大;一起翻阅背诵古典诗歌,与诗人一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一起品词析句,体会汉语的精华。点点滴滴使我们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文学,爱上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启心智,长知识,令我们爱上了汉语,了解了民族文化,感叹着祖国的伟大。

  是啊,汉语是热血一般黄河的波涛,是群星一般祖先的谜,是春蚕口中吐出的丝绸古道。它是遨游太空时发出的问候,是奥运升旗时奏响的国歌,是每次放飞白鸽时祖国的生日。

  让我们在这一句句韵文偶句中,一声声快乐诵读中,品读普通话的韵味,继承她的精华;

  让我们为中华民族而荣耀,因为她顽强不屈、坚韧不拔、光荣伟大;

  让我们为中国话而骄傲,因为她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让我们为这个大家庭而自豪,因为她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共同的家!

  遂平县灈阳三小 五二班 邢雨潞辅 导 教 师 李金荣 电话:13525322639

传统与创新作文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则成为其传承路上的矛盾。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其发展的前提基础。《唐宫夜宴》中舞者的体态、纱衣与妆容,都是对唐三彩乐俑的展现,而唐三彩乐俑则作为唐代文化的载体被一代代人民继承下来。如果不对其进行继承,现在就不会有如此包容的、具有与民族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文化谈何发展文化?

  在继承的基础上,传统文化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并传播,国家博物馆网上展厅、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技术……都是将传统文化以当代形式展现,民族舞蹈中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结合,呈现着视觉盛宴。对传统文化进行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其成为优秀的且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增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守正与创新传统文化都要立足于实践。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反映当时的社会存在。优秀传统文化要贴近生活,同时需高于生活,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下来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我们继承和发展的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当将所见所闻所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自觉接受其熏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当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让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既要有新生的雀跃,又要有坚守的泰然,在继承中发展,在交流中传播,做中华文化小使者,学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传统与创新作文9

  清代有名的书法家翁方刚一生研究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最佩服唐代虞代南、欧阳询的书法;同为清代书法家刘石庵则善于发展自身的笔法,创造出了一种新书法。有人问翁:“刘的书法如何?”翁说:“他有哪些笔是古人的?”刘反驳:“他的哪一笔是自己的?”

  其实书法既要向古人学习,也要创造新笔法,这才能称得上好的书法,而文化亦如此。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既要继承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也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发扬自身的`特点,这样的文化才能发展得更成功,流传得更久更长。

  对于前人留下好的文化传统,我们要懂得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悠远流长,儒家、道家、法家各有各的特色,如孔子的仁之说,这就是值得继承的文化,但也有很多糟粕。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很卑微的,不仅小时遭受裹脚的痛苦,而且个人的婚姻也要听从父母兄长,没有权利去把握自己的命运;面对这些因循守旧的文化糟粕,我们坚决拒绝。因此,取之精华,去其糟粕继承文化的原则。

  而在继承的同时,也要创新。

  当中国还处在受外国侵略、封建主义严重的内忧外患之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反帝反封建队伍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借鉴外国革命,力求中国革命有所超越。最后革命虽然没有完全胜利,但他这样打破桎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难道这不是文化的创新吗?也正是这种创新,中国共产党才会成立,才能领导人民建立中国。

  而此前第37届中国区比基尼小姐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的启动仪式上,参赛佳丽们穿着京剧元素的比基尼进行了展示。京剧是我们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宝物,但却和比基尼联系了一起,这难免不让人联想到美色,无疑是在亵渎传统文化,这不是创新,是糟蹋国粹。因此,我们也要以正确的方式创新。

  郑国有一个人想学别人的步法,以显与本国人走路不一样,但不懂继承,不会创新,终也忘了自己的步法,落得爬回去的下场。若文化不懂得继承传统,不会正确地创新,那么也终会成为邯郸学步了。

传统与创新作文10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及到“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他说道我们必须自己去拿来,而不是被别人送来。同样,对于石窟艺术的创新,我们不能走极端主义,从创新中求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只有从创新中谋求发展,这样石窟艺术才会更吸引人,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坚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从创新中求发展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做的事情。中国近代史是耻辱的,从闭关锁国到甲午战争,从各种不平等条约到日本侵华战争,这一幕幕惨痛的例子警醒我们不能闭关自守,我们要“走出去,引进来”,去创新,去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石窟艺术是中华文化世界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需要我们去保护,它更需要我们从创新中谋求石窟艺术的发展。

  自古以来,宁愿做被动者的人,一无所成。而那些主动去探索,去奋斗拼搏的人却终将成功,石窟艺术亦是如此。

  一颗大米上“跑”着一辆奔驰车,这是我在参观君巍艺术园看的微雕作品,小小的`白色米粒上放着一辆寿山石雕刻成的黑色小汽车,更神奇的是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楚的看大奔驰车的车标,细到极致是我的最大印象。

  每个微雕作品都是在寿山石——据说是非常坚硬的一种石头上进行雕刻创作。大师爷爷告诉我,收藏寿山石是一种传统的艺术,每块石头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收藏价值,在艺术馆我看到了“满汉全席”,有的像黄豆,有的像排骨,还有的像饺子,个个都栩栩如生。还看到了“卧佛”、“金鸡独立”,大师爷爷告诉我说,这些石头都是没有加工和雕刻的,都是大自然挑选捡回来的,是很传统的一种艺术品收藏。

  但是,寿山石还可以用刻刀进行雕刻,不仅能够雕刻成想要的形状,就像一开始看大的米粒一样大小的汽车,大师爷爷还打破传统,在坚硬无比的寿山石上刻出密密麻麻的字,如果不用放大镜根本看不出那些字。这是一种独特的创新,在原来只是用来收藏的寿山石上进行创作。

  除了“大米上面跑奔驰”以外,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那“富贵千善”了。看看它的形状,雕的是一个花瓶。上面还有姿态各不相同的几朵菊花,而最底下是竹子和梅花。“岁寒三友”的样子被雕刻得形象逼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这精致的外观,花瓶上大大的一个善字。再往近看看,才能发现这个繁体的“善”字是由好几个密密麻麻的小字组成的。那些字小得就连显微镜都不一定看得清,相比大师爷爷是有多厉害啊!那些字说潦草不潦草,说端正也不是很端正,有种让人觉得洒脱,但又有点矜持的感觉。我看得出了神,但我又看到在那“善”字的中间还有三个很奇怪的字体的字。我睁大了眼睛看了看,呀!原来是三字经,难怪我之前看那些字那么眼熟。听说这个作品还得了“百花杯”的金奖呢!

  生活需要创新,艺术也需要创新,传统的技艺加上了创新的力量,艺术品就像有了生命一样,勃勃生机!

传统与创新作文11

  汉字的继承与创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传在远古时代仓颉开始造字,再经过后来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代汉字。这就是继承优良的传统,在继承优良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继承和创新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发展社会,要想发展社会,我们必须要在别人在传统的文化之上去创新。

  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因为它的文化丰富,但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更要懂得去创新,去发现。

  传统让我们领略到先辈们的辛苦劳作,传统也要求我们继承先辈们的美好品德,传统的生活方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最不冒险的方式,什么是最佳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学着循规蹈矩,沿着先人们一路子、踩着前人走过的脚印一步步地到达先辈们给我们的目标。

  但是,不,是每一人却愿意一味地追求传统,他们又有新兴的一些想法,那就是想要创新。他们确信传统的路子也是经过创新而通,也是追求冒险的'人走出来的。

  小蜘蛛因为对外界的无限好奇,她决定要创新,脱下灰暗的衣服,换上五彩斑斓的礼服,慢慢地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动物如此,人不是更应该有冒险精神,明白前进的社会需要创新。

  在这充满竞争的大社会下,发展迅速,作为竞争者之一,优胜劣汰,就需要创新。在创新之下,而你也需要保持传统,创新与传统,就像房子与根基,要想有漂亮的房子,首先就需要有稳固的根基,要想出类拔萃,那就需要有创新的气魄。

传统与创新作文12

  我对此观点表示赞同。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创新与弘扬。

  首先,传统文化应坚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其次,弘扬传统文化在坚持创新发展、各美其美的同时,还应坚持交流互鉴、美人之美,坚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原则,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吸收借鉴其他文明成果,提升中国文化先进性,形成“食而能化,化而能食”的文化气魄,增强文化强国的勇气和信心。

  再次,弘扬传统文化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何传承和普及传统文化,是需要政府、学校、媒体共同努力的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①作为政府层面,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和形成有利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和机制。

  ②从学校角度,应增加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比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秉持君子务本、本立道生的精神原则,勇立时代之潮头,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有针对性地探索“思政+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通过开设诵读经典范文、诗词歌赋、传统曲艺等人文素养第二课堂,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还应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利用微课、慕课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出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达到“耳目所及、润物无声”的作用。

  ③从媒体角度,应提供更好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积极探索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经典诵读》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节目,获得市场口碑与文化传播的双赢效果。

  最后,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坚定不移弘扬传统文化,宣传中国精神。

传统与创新作文13

  国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x乐,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x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中华悠悠5000年的魅力所在。

  国乐有十大乐器: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琴、埙、古筝。旋律激烈的琵琶,明亮的二胡,悠扬的萧,缥缈的笛音,婉转的古琴,音色悠长的埙,鼎沸的笙,雷鸣般的大鼓,通透清亮的古筝,编钟声一响就已抓住你的心。

  素有十大乐器之首的古琴便是广为人知的,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最古老,最具艺术特征的土生土长的拨弦乐器,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让人觉得仿佛在云端,以此来揭开序幕。手上看似轻柔的指法,一手抚,一手捻,犹如空谷的声音,让人的节奏不由自主的跟着琴声一起走,去沉浸于音乐的王国,仔细聆听,却听见琴声与抚弦所发出的声音,交错地弹奏,随后便两只手一起弹奏,一时快一时缓,似是冲破洪堤又似是水在冰下无法流动。

  在如今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青年们的潮流文化是嘻哈电音那样的音乐。国乐?恐怕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原因是为何?难道国乐就是一个老土的代名词吗?我们不断地在向世界证明x有嘻哈,x有街舞,但国乐呢?我们需要文化引进,但同时也需要文化输出!

  其实国乐并不老土,大家对传统的.东西好像都认为是跟不上潮流,已经过时了的东西,殊不知这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就像是现在的流行歌曲中的乐器编曲大多是用摇滚乐器,主旋律的东西都是弦乐,背景铺垫是管乐器或者是电子音色。但这毕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不知不觉中,x的乐器与西方乐器逐渐融合,产生了新的火花。如果们所熟悉的周杰伦的菊花台这首歌里的乐器有吉他、琵琶、定音鼓、长笛和管弦乐器等。由此可见,x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伴随着我们成长,跟随我们一同发展的,它永远也不会过时。

  有一挡节目叫做《国乐大典》,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国乐。其中的国乐大师方锦龙一把琵琶模仿美印日各国弹拨乐器,“琵琶是万能的”这句话是方锦龙大师所说的,他甚至可用一把琵琶将印度的两种乐器——西塔琴,塔不拉鼓,一齐表现出来。国乐大师方锦龙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实力。只是可惜这档节目并未火,没有呈现象级,其中的缘由也可能是因为这个节目所需的鉴赏力太高了。其实古月不单单是x的文化,它还是一种艺术,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它往往能够促进人的内心深处,在国乐大典中,它把它的韵味体现的淋漓尽致,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不仅让人惋惜。

  静心品味国乐,聆听其中的精华,它可以使周围嘈杂的一切安静下来,它能使人浮躁的心x静下来,即使是不懂国乐的人也能沉浸在其中。它让我们回归了内心的沉静,体会到经典浸润心灵的高雅享受。《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乐体现的就是天地和谐,乐是最早产生是人类对自然律动的觉察,对生命节奏的感知。乐的意义在于和谐之美,人能通过对宇宙和谐之音的感悟来达到提升修养,陶冶情操的目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x历久弥新,在如今这个时代有多少人是追寻前方的脚步,意以致于忘了身的“根”,国乐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应代代相传的瑰宝。

传统与创新作文14

  互联网时代,如一头巨大的鲸鱼搅动着时代的大江大河,使之营养充足、血氧充分。有些人曾经担忧,传统会不会被互联网时代的激流冲垮,远离人们的视野?

  但事实果真如他们想像的那样吗?且看溢满传统元素的美食让李子柒广受欢迎;且听配上现代曲调的古诗《琵琶行》如何引领传统的热潮;且看用3D打印技术设计的传统建筑高高伫立,透着传统的古朴和厚重……

  互联网时代,传统并没有退出我们的视野,而是被新方法创新传承着!

  互联网时代,创新让传统立稳根基。

  就如“数字敦煌”将无数珍贵的佛画、佛像以互联网的方式永久保存,这一创新的举动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将自己奉身于那飞天的神话,体悟来自传统文化的震憾人心的力量;亦如《国家宝藏》,创新地以综艺的外衣为观众展示国宝中的历史、传统,真正地让国宝“活”了起来。创新让传统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快速地立稳根基,以创新式的新方法将传统文化、传统美食、传统文物从残旧的古书、老灶、废墟中一一拾起、擦拭,重又将之捧回我们的神坛,让其生根,成长,进而更好地传承下去。

  互联网时代,创新让传统发散活力。

  传统已经被锁在不可打破的牢笼里很久了,而创新,让传统在互联网时代重新焕发活力,开如灿烂的花朵。君不见雕刻木匠“小卢”以传统的木匠手艺制作出人气角色的'手办,为传统注入新的血液,斩获百万粉丝。创新让传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像,它使传统更切进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互联网时代,创新为传统传承提供动力。

  不再是独自一人的坚守,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前行,不再是远离生活的念想,创新,将传统放在聚光灯下,让无数人聚力,将之传承、发展,创新的新方法、新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喜爱传统,并自觉地传承传统,让传统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作为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我们充溢着创新的力量,亦有着对传统的尊敬与喜爱,何不以创新为马,助力传统发展前行?何不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为传统的传承开拓一片沃土?

  互联网时代,创新让传统立稳根基,让传统发散活力,为传统传承提供动力。正是创新,使传统在时代的激流下没有退出我们的视野。

  创新为马,助力传统前行。

传统与创新作文15

  传统文化躲在北京冰糖葫芦的核里,晶莹剔透的红糖裹着一颗赤子之心,微酸的山楂又藏了多少心酸无奈?传统文化这四个被世人反复提及却仍未被竖立的字,在五千年的风霜中不断叠加出新的价值,像一棵根系发达的大树,时时不忘吐出新芽。在众多文化争奇斗艳的当代,占有一席之地,保有包容之心实属不易。安塞的腰鼓铿锵有力,塞北的秦腔源远流长。叹如今,鼓声不断,空留余响,山野之间,一方孤腔世殊时异,不变的却是那一份信仰,情随事迁,情怀永驻心间,繁华尽处,尽是那一泓源头之水。

  但现在传统文化在某些人那里是不受待见的:一提到传统武术就是花拳绣腿,实在不堪一击,一提到传统中医就是骗子横行,不及西医疗效快。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一无是处,但钱锺书说过,反传统正是传统的证明,毫无价值的东西是不值得别人关注的,又何来的“反”?“反”的越厉害,越是证明了传统文化的深厚生命力。而且不管怎么“反”也难以撼动传统文化的根基,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已经流淌在中华文化的血液之中,生生不息。

  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中确有糟粕,比如说裹小脚,童养媳,女子守寡等等。面对这些糟糕,我们要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正如陈寅恪所提倡的“以同情之眼光看待历史”。不可一味的从今天的评价标准来要求古人,而要考虑到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当然这并非是说我们要接受和鼓励这些糟粕,而是说我们要考虑到其文化历史因素,在价值立场上,反对糟粕是肯定的,更多的,我们要看到传统文化优秀的,精华的部分,学习它,吸收它,发扬它。

  在世界的“轴心时代”,中国处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这些思想影响着华夏的民族性格,“及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单单这句不知温润了多少谦谦君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无穷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就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迷醉,穷尽毕生精力去研究。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根本所在,是华夏民族得以构建的根基。十九世纪的德国正在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它就以传统入手,构建民族认同,以格林童话为中心,铸造德意志民族精神。如果丢掉了传统,国将不国,我们不承认一个共同的过去,又何以成为一个民族呢?而共同的过去由何证明呢?就是传统文化。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团结的根本、自信的来源。而且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是空穴来风是有着历史的悠久积淀,五千年不是一个数字,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历史故事,是一卷卷记录着古人智慧的书籍,是一种种流露着真善美的民族精神。

  那传统与现代应该如何把握呢?现在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凭空而生,而是在传统的肥沃土壤上生发出来的一棵参天大树,是在过去的脉络中走出来的一种历史走向。在过去有段时间,中国人盲目学习西方,照搬西方的模式,但历史证明这是错误的发展道路。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有着自身的国情、发展需要和传统结合,符合中国国情。更是提出了文化自信,不断探索建立在传统之上的发展道路,譬如一带一路的实施,重回丝绸之路,并加以新时代“新”的诠释,展示“多元”“开放”“合作”的大国姿态。

  新时代有着新时代的特点,传统将何去何从?我们需要担起相应的责任来。白先勇先生将《牡丹亭》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让《牡丹亭》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正是当代艺术家的历史担当。学校因地制宜,把农民画、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纳入校本的课程,这是当代教育学者的历史担当。央视推出《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让无数百姓走进传统文化的学术殿堂,这是当代媒体的历史担当。这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让其在新时代具有“新”的诠释,是给传统文化,也是给我们自己最好的礼物。而我们青少年,能给自己怎样的传统文化“新”礼物呢?

【传统与创新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与创新优秀作文02-23

传统与创新作文11-08

传统与创新作文07-16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传统与创新的结合01-15

传统与创新作文通用05-25

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作文06-24

关于传统与创新作文12-26

传统与创新优秀作文(精选22篇)02-07

关于传统与创新作文04-19

(精品)传统与创新作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