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传统文化的作文锦集七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的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1
糖画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他造行生动,色彩鲜艳,深受孩子们喜爱。制作糖画其实并不难。用一块大理石板上面薄薄的油,再准备一些熬制好的糖和一把勺子就可以了。
今天,妈妈带我到步行街玩,我看到了一位老爷爷正在做糖画,好奇地走过去。只看见老爷爷在用勺子画画一样,一笔呵成。不一会儿一只漂亮的蝴蝶出现了。我对老爷爷说;“您是照着书上画的吗?”老爷爷笑着说:“做糖画的人都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如果做的不像,那就卖不出去啦。”我说:“我买一条龙。”“龙不是你想要就要的。”说着老爷爷指了指桌上的转盘。“你转到什么我就给你做什么。”我点了点头,推动了指针。指针飞快地转动起来,过了一会儿,眼看指针就要转到龙了,慢慢的却在鱼的位置停了下来。我有点沮丧,老爷爷见我这样就说;“鱼就鱼嘛,都是又好看又好吃的。”老爷爷说着手脚麻利的'做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鱼做好了,我舔了一小口,嗯,真甜!
看上去是一勺糖,却能在人们手里变成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你看我们的民间艺术多么神奇啊!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2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雕塑、虎头鞋等。还有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改用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贴起了对联,小孩子们穿起新衣服多高兴。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不断,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节日中还有给小孩子压岁钱,吃团圆饭。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共庆佳节、其乐融融。
过完了春节和元宵节,大家都有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发现。在新的一年里奋发图强,更上一层楼。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3
说到舞龙,大家一定拍手叫好,可是你们知道舞龙的来历吗?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寻找一件稀世珍宝,派龙王寻遍海底,人间。龙王找不到珍宝,可在人间飞舞的样子却吸引了玉皇大帝,使得玉皇大帝不再追究珍宝的事,为了纪念龙王,人们开始“舞龙”。
“龙”的 头一般以木头制成,外面上漆涂色,龙身用彩布做成,长13丈,约合42米。有人在龙下舞动,令人眼花凌乱,十分漂亮。
舞龙时,常有长者带着子、孙在舞龙下钻来钻去,以望子成龙,求平安,称为“钻龙架”。
舞龙时,十分热闹,前面由人扮演的“鱼”“虾”“蟹”“蚌”“杂水”等在前面开路,后面则是活灵活现的龙。舞龙时,一路鼓乐不断,浩浩荡荡,满城轰动,人数众多,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所到之处热闹非凡啊。
虽然人们没见龙,但却把它想象为驼头、蛇颈、鼠须、鱼鳞……龙是万兽之王,具有所有动物的特点。舞龙象征着吉祥如意,我们中国人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舞龙带有着浓郁的广东特点。你们那儿又有什么民风民俗呢?请与我一起分享吧!
过年的气氛就是不一样。家家户户都贴了对联,挂了大红灯笼,可真是“新年新气象”啊。听说今年还有舞龙的表演呢,这可乐坏了我们。从小就听奶奶讲龙的故事长大的...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4
一天放学后,妈妈开车接我回家。我们正好路过董家弄步行街,我的小眼睛可亮了,一眼就看到大街上卖糖画的。我对妈妈说:“我好想买个糖画。”说的时候,我的口水都快留流出来了。
妈妈就把车停下,带着我来到浇糖画人的摊前。做好的糖画插在一根木头上,有飞翔的小鸟,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可爱的小鱼,神气的大公鸡,红红的桃子,一个个都栩栩如生。我被一只大大的凤凰吸引住了,于是对妈妈说:“我想买个凤凰。”妈妈就请浇糖人的师傅为我现做了一个。
我也亲眼目睹了制作的整个过程。只见他先用勺子舀起半勺糖水,把勺子底部放在又平整又干净的石板上,画出三条又粗又薄的'线,然后勺子微微倾斜,拉出细细的糖丝画出凤凰美丽的头。他又在勺子里挤了一点儿红色,画出凤凰红艳艳的翅膀,再一圈一圈地画出凤凰又密又长的尾羽。最后,他拿了一根又细又长的小竹棒粘在凤凰上,再小心翼翼地用刀剔下,一只凤凰就做好了。它仿佛真的一样,我拿在手里甭提有多开心了。
糖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我在一些老电影里看到过,没想到今天我竟然亲眼看到了它,我真高兴。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5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xx,中国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开的春天回归大地,多么令人高兴呀!人们自然要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
春节前,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市场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去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鸡、鹅、鱼、肉等菜,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虽然篮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却乐得合不拢嘴。在家里,我们七手八脚地忙个不停。爸爸手拿扫把,脚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上上下下扫得干干净净。妈妈把抹布打湿,使劲擦着窗户。窗户像明亮的大镜子。我忙着贴春联。红红的纸上写着“合家欢乐”、“财源滚滚”等金光闪闪的大字。有的家门口还挂着大大的红灯笼,显得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面前。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说:“让我们为明年的日子更红火而干杯!”“好好……”饭桌上飘荡着一阵阵笑声。团圆饭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里面有滑稽的小品,风趣的相声,优美的歌舞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铛——铛——”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各家各户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最快乐的要算孩子们了!孩子对着引火线一点,“砰,”“小子弹”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开了,有的像小鸟飞向天空……
就这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啊,多么喜气的春节!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6
我们国家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传下来的。可是现在,这些传统节日正在被我国的人民渐渐淡忘。
这些节日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温暖和快乐。像小时候过春节,大人们都会为小孩子们准备好红色的大红包,希望小孩子们在来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小孩子们则要双手握拳,鞠躬,给大人们拜年,希望他们在来年能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祝老人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越活越年轻。可这一声声的祝福,一份份的喜悦,都随着时光的流长渐渐消逝了。
我们的国家也有许多的古人为我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例如:敦煌莫高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等。像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又称为“大足石窟”,主它要开凿于晚唐至南宋。大足石刻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类容丰富,具有民族化、生活化的特色和极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它被人们誉为“东方明珠”。
可是现在,大足石刻因常年开放、风化,大足石刻里的许多文物有了很多损伤,特别是“千手观音”。它的漆已经掉落了许多,消失了原本的色彩。
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正以每年至少消失一个的.速度锐减,因为现在的人们认为“中国戏曲”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因为“中国戏曲”除了少部分老人喜欢以外,基本上没有人喜欢,如果没有人喜欢的话,它总会有一条会消逝的。
但他们可曾想过“中国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珍惜就会给别的国家可乘之机。所以不管人们是否喜欢戏曲,我们都应当把它继承下来。
我国的书法也是另世界叹为观止的。例如: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等。想颜真卿,他创造出了肥硕健壮、敦后雄浑的“颜体”。他的楷书遒劲有力,被世人称之为“颜筋”。
可是现在因电子技术科技的发达速度之快,不少的人都会用脑和手机去联系他人。所以一写起字来就会显得生疏,并且字看起来也不美观。
因为现在的人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不重视,所以就有别的国家来把我们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想占为己有。所以让我们快点行动起来,不要让那些传统文化从我们身边渐渐消逝。让古老的气息一起生存,让它们动听的旋律回荡在我们耳边。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7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聚集区。雷山台江等地的苗族服饰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让人赞叹不已。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如双针 苗绣、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表现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从而形成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要数中国少数民族功夫绝技,苗绣以其古老、神奇以及文献特性著称。
苗绣也是相当著名的民族文化遗产,已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让人赞叹不已,已被世人公认为是最精美的刺绣艺术品。这种民族文化遗产目前的情形是仅仅依赖民间传承,显然,这只是将其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大有将流失之虞。媒体报道说:百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或许要到法国的博物馆来研究。
只有将苗绣做成产业,方可不负其盛名,并以此拉动地方经济。在吸引眼球的基础上,再能换来收入,善莫大焉!现在的问题是,苗族绣品只有少数当地人在以家庭作坊式生产,在全手工操作下,出产极为有限,销售渠道也极为仄逼,靠当地旅游商店销售、网上销售等,其销量极为有限。而据相关行业人士市场调查,苗族绣品的价值,在识货人那里,可以达到昂贵天价的地步,尤其是外宾乐于作藏品收购,这种状况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产销渠道,并且,让人忧心的是,如果洋人们学会了苗服和苗绣技艺,并经工厂化大量生产,将给纯手工的苗族服饰制作带来巨大冲击。
苗绣的特色
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美观大方。
苗绣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不留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苗绣显示了苗族妇女高精的工艺水平。近些年来,苗绣这朵艺术奇葩已享誉海内外,成为观赏、收藏的艺术精品。
苗绣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中华刺绣艺术。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时,东谢苗族是“卉服鸟章”,即在服装绣上许多花、鸟图样。明代时,贵阳苗族喜用彩线挑成“土锦”,“织花布条”,“绣花衣裙”。清代文献记载苗族刺绣织锦的很多,如黔东清水江苗族刺的“锦衣”和绣的“苗锦”。古州苗族刺绣亦多,今榕江县平永地方一户苗族农民至今还保存着两套乾隆时代的男女服装,都满绣彩色花纹。关于贵州、云南、川南、湖南、广西各地苗族绣花、织锦,各种史书及地方志多有记载。可见刺绣织锦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艺,是人们一种爱美的体现。
图案内容的选择是人们审美意识的反映。苗族人民忠厚朴实、勤劳勇敢、富有感情,是一个爱好和平,有着美好向往的民族。他们善于运用装饰纹样来美化生活,常常借丰富的物象来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友谊等生活内容,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情,反映内心的憧憬。这些物象有兽类的龙、麒麟、狮子、鹿、猴子、狗;花果类的桃李、牡丹、玫瑰、芙蓉、金瓜、石榴;鸟类的喜鹊、凤、锦鸡、鸳鸯、画眉;中文的福、禄、寿、喜、康、日;自然界的山川、河流、云霞、日月、人物、用具、建筑物以及传说中的仙人善神和他们的道具等等。
由于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组成本民族的氏族部落很多,并且在很早以前的长期的战乱迁徙中,形成了居住分散、互不同属的状况。他们为了崇拜、铭记自己的保护神,或区别本民族内部的各氏族,都以某一动植物作为自己氏族的代表,装饰自己。所以装饰的纹样,各地氏族有各自的主体内容。一般情况是:蛮氏族以凤为主体,戎氏族以龙为主体,夔氏族以麒麟、狮子为主体,僚氏族以花果为主体,莱氏族以鱼虾、水、草为主体,樊氏族以蝶蛾为主体,盘氏族以狗为主体,近山者多配花、鸟、走兽,近水者多配龙、虾、鱼、藻。当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交流,苗族的氏族间装饰纹样越来越相互渗透;但由于图腾崇拜的影响,以图腾为主的构图内容,到近代以至当今仞或多或少地在流传和应用着。因此,图纹设计亦应考虑这些重要因素。
苗族装饰图案内容一般都来源于生活,它在应用时以按照艺术的要求,结合生产制作的特点进行加工处理, 大胆而带有幻想色彩,有意削弱或增强其中的一些布分,使之比人们生活中的更鲜明、更强烈、更美好。
图案设计除了要考虑到苗族人民审美心理外,还有考虑到装饰所采用的材料和装饰对象。苗族装饰纹样有着特定的外部形状。如胸部花边是由几个长方形组合起来,有的呈带条伸延;衣袖、裤脚、帐沿、扇形围裙上檐花样呈长条形;扇形围裙下角花样,背群花样是直角等腰三角形;鞋口花为马蹄形;枕头花是圆形或方形;高围裙花样呈船头形等等。它们各有一定的尺寸。构图时要认真布局,根据不同的情况,考虑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和统一,对比与和谐。一般来说苗族图案的构图都要求对称、平稳、严谨、经凑,丰满而疏密虚实得当。在衣袖、裤脚花边、围裙花样等小幅装饰品中,布局时就要求密一些,而在大幅装饰作品中,就可以疏一点,粗一点。老年人采用的常偏稀,青年采用的则要密一些。
图案的组成,大抵分为枝纹、坨纹、角纹、边纹、方纹五种形式。枝纹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花样,如一支花,一枝鸟,一条鱼,一只蝶等。它用于点补图案中的空稀部位,使之平稳、经凑、活跃。坨纹是与周围没有连续、重复的一种较大的独立单位,用几种枝纹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圆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规则和其它不规则形状。规则形式的坨纹包括向内或向外的辐射式,上下或左右对称的横立式,上下或左右互相调换方向的转换式,绕一基点(面)周围转向的回旋式。坨纹的用途很广,小的可组成花边,大的可用于大幅装饰品中间或单独应用,如被面、枕头、门帘等。角纹是一种能单独应用或和坨纹等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装饰品的图案。它包括两边对称、两角对称、三面对称和自由式几种形式。如在背裙、扇形围裙中作单用角纹;在手巾、被面上作配合角纹。边纹是依照一定的边周两向延长的图纹。它分为直线和非直线两向延长,又分为对称连续和非对称连续以及对称不连续等几种。它可单独应用,如衣裤花边,也用来衬托坨纹。方纹是由一个基本纹样向周围循环连续组成大的纹图。它有散点式、点缀式,还有些在花段上构图刺绣而成特殊的重叠式。方纹一般用在白衣绣花、衣背花、动物图纹身子的“填心”等,使大面积或局部显出整齐划一的效果。
【传统文化的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作文10-13
传统文化的作文07-18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传统文化的作文2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01-29
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08-20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01-29
传统文化作文08-18
传统文化优秀作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