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作文教学

时间:2024-05-27 15:37:54 传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作文教学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作文教学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作文教学

  我国的传统作文教学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这些问题越加严重的凸显出来,笔者作为一名热爱语文教学的老师,对此思索良久,也试着在课堂上用理性实践的精神探索改革,回答新课改面临的种种难题,收获颇多,此论文中笔者想集中笔墨说说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

  一、作文教学过程脱离学生的实际写作

  我们知道,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出题,然后根据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结构框架指导学生作文,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束缚下很难发挥,于是学生写作的热情也就相应的日渐消失,久而久之,写作只是成了一种目的和手段,根本无法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学生把这样的作文交上去后,便由老师根据自己的意愿修改,发还学生,学生看看批语,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经典语录,顺从的在以后的作文中向老师的思想靠近。这样在传统作文的先有题目,后找材料、找思路的导引下,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被严格限定在老师界定的框子中,缺乏孩子应有的灵性和神采。

  二、传统作文重视教师的权威作用,忽视了学生内在主动性的发挥

  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的眼中至高无上,成了真理和知识的代言人,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尊重学生,不研究学生,无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只管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统一的,整齐化的教学,因此学生处处显示出被动性。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灵性,没有了创作的欲望,语言干瘪,内容是空空洞洞,无病呻吟。例如笔者看过一个小学生四年级的学生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呆呆的趴在窗口看着窗外肥肥瘦瘦的雨点。”本来很有创意的一个词语“肥肥瘦瘦”却被老师一棍子打死,说学生用词不准,要求修改这个病句。其实文学和科学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多的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科学要求的是实际的真实,不得有丝毫的误差,但文学往往更注重心灵的真实,作文中的“我”此时眼中的雨点就是她真实心境的折射,远处的雨点就是“瘦的”,近处的雨点就是“肥的”,说明她的视线在雨雾中不停的徘徊,她的心处在等待中,等待上班晚归的妈妈,多好的一个词语却被无端否定。中国的汉字很特别,也很美,有很强的创造性,杰出的语言家同时也是一位词汇的创造发明家。孩子在写作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份灵性和创造性应该被充分肯定和赏识,不应死板的格式化的被无端否定,这是教育的悲剧,也是传统作文的一种极大的弊端。

  三、学生作文的目的偏离了实际需要

  每位作者的实际写作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的,或是为了抒发某种感情,或是为表达某种思想。但学生这些小作者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读者对象好像只有“自己”和“老师”,老师其实也不是真正的读者,只不过是文章的修改者。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写起作文来就没有信心和激情,久而久之养成一种“应付心理”,用套式化的作文来欺骗自己的本是善感的灵性的心理,以期望获得无价值的高分,学生笔下真情实感的作文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例如本来小作者眼中的老师不是他理想中满意的老师,但老师是“圣人”的传统思想潜移默化的被灌输在孩子的心中,于是“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园丁,老师是蜡烛,老师是太阳”等等这样的空话和大话便千遍一律的在孩子的笔下出现了。于是小作者心中真正想写的实际中真真实实存在的老师和笔下写出的违心的老师就大相径庭了,写作就难免偏离实际的需要,这样会写出好作文吗?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终生学习的需求,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国家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确实,未来的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未来的人才应具有什么素质?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可以说未来需要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知识和技能,更应有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传统教育的弊端在新课改的时代大潮中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我们才能改革的深入和彻底,才能不愧为一个新时代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传统作文教学】相关文章:

传统的作文02-19

传统的作文12-31

经典传统作文12-26

传统佳节的作文03-18

有关传统的作文02-19

传统生活的作文02-16

传统元宵的作文02-20

中华传统作文11-24

传统与现代作文12-22

写传统作文【精选】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