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疑难词语的解析

时间:2021-08-25 08:17:58 词语 我要投稿

《劝学》疑难词语的解析

  1、于:

《劝学》疑难词语的解析

  介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解释“从”“对于”等。另一种是表示比较,一般用于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语之后,可解释为现代汉语的“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表示“从”,后一个“于”表示“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里,“于”表示“对于”。

  2、虽:

  复句中表示让步关系的常用连词,等于“即使……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经过风吹日晒枯干了,也不会再挺直,那是因为人工把它弯成这样的呀。

  3、者:

  比较特殊的代词,可用在动词后表“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者”表示“的原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者”代原因。

  蟹有六条腿二只螯,不靠水蛇、黄蟮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存身之处的原因,是用心不专。

  4、则:

  连词,一般用表连接复句中的分句。可以表示条件、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解释“就”“便”。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变直,兵器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就认识通达而行动没有过失了。

  5、以为、无以:

  是一种凝固结构。“以为”也就是“以之为”,“以”后省了宾语“之”。有一种用法是表示把某事物改变成另一事物,“作成”或“把……作成……”

  “輮以为轮”,“把……作成……”

  用火重烤把它弯曲成木轮。

  “无以”是“无以”后省去宾语“什么”,“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把小水流积聚拢来,就没有办法可以汇成江海。

  6、而:

  连词,在文言文中用得非常广泛灵活。在本文中有这样三种用法:

  ⑴ 表示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表示两个并列词组。

  “知明而行无过矣”,连接词组有进一层的意思。

  知识通达而且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⑵ 表转折,意为“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用车马的人并不是他善于走路,却能到达千里远。

  ⑶ 表示前后意思相顺承。前一动词表示方式,后一动词表示目的或结果,中间的“而”与“则”相同,解释为“那末”。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多做好事养成崇高的道德,那么自然能达到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圣人的思想了。

  7、“中绳”与“受绳”:

  “木直中绳”的“中”(zhòng),解释符合,作动词。绳,绳墨,名词。

  “木受绳则直”绳,用墨线衡量,表动作。受,表示被动,加在动词前。

  8、参省:

  参在此念 cān,比较检验的意思。(省 xǐng:反省,反察。)不能把“参省”理解为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三省”。因为荀子的认识论与曾子的反躬自问不同。荀子认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应该参加社会实践。

  9、利足:

  利,便利。足,走路(等于如今“远足”的“足”)。表示善于走路。

  10、君子曰:

  君子,指有道德学问之人,这是虚指。是作者假托君子之言,表示言之有据,借以展开论证。

【《劝学》疑难词语的解析】相关文章:

《劝学》疑难词语解析10-09

《劝学》疑难词语解析参考范文05-31

《劝学》疑难词语分析06-03

词语解析05-25

词语傲气解析05-24

词语哀伤的解析05-18

词语解析:蕴藏05-18

词语物是人非解析05-24

态度词语解析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