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文

时间:2021-03-01 15:04:42 道德 我要投稿

关于道德作文五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道德作文五篇

道德作文 篇1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道德这个词。不过,最近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词,名叫“道德绑架”。

  道德这个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人们的善良和遵守。而绑架呢就是一种迫害他人的形式。道德绑架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用善良来危害他人。但大家肯定问,善良怎么会危害他人呢?不要着急,听我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25岁的女孩,她的妈妈得了白血病,但她很幸运,她的爸爸妈妈有着足够的积蓄,而这个女孩收入也很高,因此女孩的母亲治疗费还是够用的。

  但女孩的反应并不是立即给母亲治疗,而是在各大交友网站上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求助捐款。有人因为同情创建了捐款群,并把女孩最好的朋友拉了进去,还私聊让她给女孩捐款。但她没有这么做,而是在群里发了一句“深表同情,无能为力”。随后女孩立刻怒斥道“你也是有父母的人,怎么能这么冷血”。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母亲生病,第一想到的不是给母亲治病,而是用他人的善良而博取同情心和钱财。而他人没有能力帮助她时,就在别人的身上贴上“冷血”“无情”的标签。

  大家现在能大概知道道德绑架是怎么回事了吧。这种利用善良而危害他人的人是令人可耻的。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说过一句话:“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坏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以‘道德’‘善良’的名气去强迫别人,来达成自己的私欲”。

  这就是道德绑架,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是我们真的懂得道德么?

  道德绑架令我们深思。也值得让那些懂得“道德”的人反省。

道德作文 篇2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在生活小事中能学到许多深刻的做人的道理。

  《钓鱼的启示》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和他的父亲一起钓鱼时经历的事。作者那次钓鱼过程中得到了启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啊,我们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利益和道德的抉择时,我们要经受得住道德的考验,不要因为小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经得起诱惑,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习惯。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是: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那是父亲在教堂高高的塔顶上对作者的谆谆教导。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做?是放弃还是另辟蹊径?只要开动脑筋,努力朝目标前进,我相信成功永远属于强者和爱动脑筋的人。

  生活是个大舞台,我们在这个舞台上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道德作文 篇3

  孔子不愧为圣人,在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商品意识尚未分化,原始道德观念冰封的年代,能够将道德善举同经济回报联姻,其观点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而将这种前无古人的联姻扩充为一种极具广度的积极的社会效应(“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更是难能可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子的观念是打破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社会群体的道德桎梏和精神枷锁,将商品的“秤杆”作用又继而巧妙的融入了人文道德这一精神体系中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回报在道德善举中所发挥的度量衡作用日趋明显化。虽然商品回报不是道德善举中唯一的衡量手段,但它在这种社会道德体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毋庸置疑的。而这种特定关系在当今社会中自然也是数见不鲜的。我们很容易在报纸中电视里看到一些类似的报道。如某某同志见义勇为立功受奖,被当地政府部门奖励人民币XX元。98年的抗洪抢险战斗中,“人民的好战士”高建成不幸遇难,党和国家除了给予了他很高的荣誉外,还另外拨了几十万元赠给其家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金钱回报这种商品回报中最广泛的方式无疑成了当今社会对善举予以肯定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在人们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认同道德善举之前,其地位是不会动摇的。

  然而在号称“商品经济时代”的现行阶段,商品回报的“超值”现象也大行其道,与两千五百年前的“贬值”现象无疑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在道德善举中充当的度量衡作用被人为的不切实际地抬高了。《环球时报》上一幅漫画一针见血地讽刺了这种现象:一个掉进河里的人大喊救命,眼看就要没顶了,而岸上的人还在讨价还价,看他出多少钱才去救他。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是一种社会道德沦丧的群体表现,但毕竟是一种社会存在,他无疑折射出了我们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道德倾向和思想蜕变趋势。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一席话旨在教会后人如何用金钱去阐释道德,在金钱与道德之间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然而我们的一部分人在这康庄大道上迷失了方向,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怪罪孔圣人,毕竟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有人拿刀去杀人,就怪罪发明刀子的人。如果孔圣人尚未仙逝的话,他一定会说,他是要教会人们用金钱去阐释道德,而不是用金钱去收买或交易道德。

  记住,这才是孔圣人的初衷。如果读了几辈子古书的中国人竟连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岂不是一种悲哀。

道德作文 篇4

  今天早晨,睡梦中的我,被几声急鸣的汽车喇叭声惊醒,这刺耳的声音在我的耳旁持续徘徊了好久,然后我听见小区的保安像往常一样拿着一个大喇叭在楼底下大声的喊“谁的面包车移一下”就这样持续了差不多30多分钟依然没有人移车,由于没听清楚车牌号,我害怕是自家的车,我就索性穿着睡衣戴好近视眼睛趴在窗户上看。

  然后我目睹了一幕惊人的“表演”被挡在里边的车辆的驾驶员在堵在外边的车旁徘徊了一圈后,上了主驾驶室,他将车往前开了一段距离然后极速的往后倒,只听见两车相撞咯吱咯吱的响声,伴随着眼前的这一幕我惊呆了。我不想去评论两个驾驶员谁的素质高谁的素质底,因为我觉得两个人都不是什么道德素质高的人。

  接下来,被挡在里面车辆的驾驶员从驾驶室下来,弯腰看看对方车辆被撞的情况,然后在看看自己车的情况,他和几个伙伴的决定是从旁边的绿花带通行,我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行人用手拔掉了小区绿化带里边的三棵小树,此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想如果是我我不会去撞车,更不会去破坏小区里的公共环境,我宁可多花几分钟的时间,多花点钱步行到小区门口去找辆出租车怎么了?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去哪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素质道德水平是有待提高的,为什么美国的,新加坡的旅游景区里的绿化标志上会写着“这是给中国人写的.”?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和国名素质是有待提高的,我期待着这种奇迹的发生。

道德作文 篇5

  如何提高学生道德行为能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明辨是非,感知善恶,来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

  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喜欢把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时,我在教室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二、开展活动提高明辨是非,感知善恶的能力。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 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是怎么样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于是,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又如教育学生积极参与“12、8献爱心”捐款活动时。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弱势群体特别需要帮助、扶持和关心的(如:老、弱、病、残等人群)。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又有哪些人给予这些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获取温暖和光明等事例。最后,我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弱势群体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么样?假如自己是这些老、弱、病、残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参与“12、8献爱心”捐款的态度。向学生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快乐。更要懂得关爱别人,具有互助互爱的精神,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其行为实践。

  三、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又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小方的父母离婚后,小方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小方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总之,《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孩子们才能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道德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关于道德情感作文素材09-16

关于道德作文三篇05-21

关于道德作文四篇05-10

关于道德作文合集10篇05-22

关于道德作文合集九篇05-09

关于社会道德作文2篇03-06

关于道德的作文18篇02-22

关于道德作文精选15篇02-21

关于道德作文合集15篇02-21

关于道德作文(汇编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