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

时间:2023-05-10 10:11:13 端午节 我要投稿

【推荐】端午的作文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端午的作文10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时间如流水般流逝,眨眼,又是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在家里过过端午节了,离家几年的节日也总是过的平平淡淡,豪无节日的韵味。

  有句话说越长大越孤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孤单的不仅仅只有自己,就连节日,也变的冷冷清清。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节了,只要一过节,就会有好吃的好喝的,小时候,过节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只因有好吃的。

  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能感觉到有节日气息的日子也就那么几个,像现在的一些节日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更别说什么过节了。

  端午在我们那算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端午学校都会放一天假给我们过节,也许那时候喜欢过节,除了喜欢吃喝,就是因为学校可以放假给我们,可以不用起大早去上学,可以带着玩伴疯狂的玩一天,所以都很期盼过节。

  每年端午,都会起个大早,就连平时的懒觉都不见了。每次睁开眼,都会发现绑在胳膊和腿上的花线绳,五颜六色的,拧成麻花状,绑在胳膊和腿上,因为在我们那老人圣言,如果端午当天不绑花线绳,出门就会有蛇缠上胳膊和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因为很害怕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敢有人去试试,所以在端午当天都会或多或少的绑一根花线绳。

  记得我问过父亲不绑花线绳真的会有蛇缠上腿和胳膊吗?父亲笑笑说当然不可能,不相信我可以试试。看着父亲的笑,听着父亲的话我半信半疑,却不敢去试试看,现在想来都觉得很好笑。

  早上一睁开眼,花线绳母亲就早已替我绑好了,看着胳膊腿上的花线绳也就安心了,因为花线绳要绑三天才能取下来的,这三天之内是不能往下取的,所以看它绑结实了,也就放心了。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叫上村里的玩伴,向山上爬去,任务是摘柳树条子,因为要向家里所有的门窗上插柳树条子,至于为什么要插柳树条子,从来没有问过,就是觉得好玩,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糟蹋树木,不怕被抓住了受批评。

  一路向山上跑去,见到柳树就往上爬,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柳树条子就往下摘。一人爬一棵树,拼命的摘,摘下N多之后,先把所有的柳树条子堆放到一起,然后每人开始用柳树条子编个草帽戴着,再拧几个响响儿,比比看谁的响响儿最响,声音最好听。等这些忙完以后,戴着自己做成的草帽,吹着自己拧的响响儿,每人扛着一捆的柳树条子满意的向家里走去,满山都是所谓的响响长长短短,尖尖闷闷的.声音,好听就不说了。

  等回到家里时,母亲的摊叶饼早已烙好,蜂蜜早已炝好,就等我们来吃了。先把那些柳树条子挨个的插在窗子上门上,就准备吃端午节的饭了。母亲的摊叶饼做的很棒,摊叶饼摊的那叫一个圆,把摊叶饼卷成一个棒棒,蘸着热热的蜂蜜,一大口送进嘴里,那叫一个爽。刚做的摊叶饼软软的,薄薄的,提在手里看有点透明,明啾啾的,泛着亮闪闪的光。吃蜜太甜总会腻的,再配一碗刚刚出锅的大米稀饭,才明白这就叫过节啊。

  那时候,只知道端午节是吃粽子的,可是生于北方,又生在一个小农村里,根本不知道粽子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味儿。那时候就想,总有一天我要将粽子吃个够,于是在端午节这天能吃到蜂蜜已是一种奢侈了。

  第一次吃粽子是在T市上学的时候,也是长那么大第一次一个人在外面过节。端午当天,和舍友兴致冲冲的跑出去买了好多粽子,打算好好补偿一下长那么大从未吃过粽子的遗憾。看着裹的严严实实的粽子不知有多兴奋,棱角分明,立体感超强,也真无法想象那发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的能干聪明。慢慢的拆开,红白相间,可以清晰的看见露在外面的大枣,红红的,黏黏的。迫不及待的一口咬去,等一口下咽时才发现,粽子原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因为是第一次吃糯米,黏黏的感觉,觉得不好吃,有点小失望。

  从到T市读书以来,就从未在家过过端午节,也是从那以后,过端午再也没有买过粽子。反而每年端午,都好怀念母亲做的摊叶饼和炝的蜂蜜。

  那时候,每年端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游林。我们邻村,有一片原始森林,相传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一片森林,那里本来有大片的森林,可是由于一次地震,只剩下了现在的那么一小片,说起来小,可是走起来却一点也不小。

  每年端午都会约上同学玩伴一起去游林,于是游林也自然而然成了如今记忆里的一部分。一大片的绿色,如瀑般倾泻而下,繁茂的树叶,层层叠叠的,脚底下是厚厚的树叶,阴暗潮湿,茂密的树叶遮挡住了太阳,偶尔风吹过,有细细碎碎的阳光洒落,照射在厚厚的落叶上。

  因为是很久以前的树林,里面的树又高又粗,喜欢找一棵很粗的树,然后几个同学伸出胳膊围个圈,来圈下那树到底有多粗,然后回去告诉其他人,那棵树真的好粗好壮。如今想来,觉得好傻,却又傻的那么真,那么可爱。

  今天端午,哥哥突然问我说小时候端午节我们经常摘的花叫什么名字?我想了又想却没想起来。狗蹄蹄花?还是马蹄蹄花?哥哥问我,马蹄蹄花吧,我想了想回答。才发现,小时候最喜欢的花,我居然忘了它叫什么名字了。

  给母亲打了个电话,问她我们小时候端午节经常摘下来编花冠和做胡须的花叫什么名字,母亲告诉我说狗蹄蹄花,我才想起它叫狗蹄蹄花。真的很纳闷,为什么如此好看的花居然叫狗蹄蹄花呢?

  这个季节,狗蹄蹄花会漫山遍野的到处开放,纤长的腰身,细细长长的叶子,白色的花瓣,红红的花苞,小小的,圆圆的脑袋,像一个绣球。而狗蹄蹄花从来不是一枝独秀的,它总是一株一株的生长在一起,所以一摘就是一大把。

  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将狗蹄蹄花摘下来,将花多倒过来,摊开手掌,将花朵在手心里慢慢的敲,嘴里还念叨着抱,抱,抱个狗娃子,于是会发现手心里会有好多黑色的小东西在跑,开心的向其他人炫耀,看,我的狗娃子抱出来了。长大了才知道,那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娃子,而是花里边的小虫子。真不知道长大是好是坏,破坏了我太多儿时天真无邪的念头和幻想。

  和小伙伴们摘好多的狗蹄蹄花,坐在山坡上,做一个长长的胡须,挂在耳朵上,粗声粗气的学男孩子讲话。编一个漂亮的花冠戴在头上,一簇簇堆积在一起的狗蹄蹄花,周围吊着长短不一的花朵,高傲的像一位公主,活在自己编纂的故事里,简单而又快乐着。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小时候我们所说的,最喜欢也最钟爱的花,它有名字,叫狼毒花,不叫什么狗蹄蹄花。我又一次纳闷了,这么漂亮的花,名字却是那么的毒辣。不管多么的毒辣,都改变不了儿时对它的钟爱,也改变不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戴着用它编织的花冠,仿佛自己就是高傲的公主,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陪衬。

  如今,这些美好,都已成为了永远的过去。端午节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韵味,也没有了儿时的乐趣,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节日,没有期盼,没有欲望,没有节日的气息。节日对于奔波的我来说只是一个休息日,可是放松放松心情。

  母亲打来电话说今天端午,让吃好点喝好点,过节嘛,就好好过个节。可是于我而言,过于不过,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多想回家陪陪日渐年迈的父母,陪他们过一个团圆的节日,哪怕只是说说话也好。

  端午一年一个,可是深埋在记忆里的过去,那些曾经的美好,会不会像我忘记儿时的花朵一样,不经历,不碰触,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忘却?忘记没有理解,没有借口,时间带走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快乐,还会剥夺我仅有的记忆。

  记忆里,那年端午,那满山的狗蹄蹄花,那杂乱不成声的音乐,那尊贵的花冠,那高傲的公主……

端午的作文 篇2

  每一次遇见的瞬间穿起了缘分预留的线,穿梭于手指尖幻化成纪念,编成只有你在才有的画面。

  ——题记

  那圈五色线,依然如故;你我,却已不是当初。

  那年端午——

  刺眼的阳光像来不及逃离盛夏的回转,散满地打在微跃的眼皮上。

  13岁的我对端午节有着别样浓厚的.兴趣。我喜欢在端午节回老家帮长辈们挂艾草、包粽子。让散发着悠悠药草香的绿色成为夏天的主角。

  这天,你随亲戚来看望我们老家隔壁的邻居。我们年龄相仿,你一头清秀的短发,一身草绿色连衣裙。我们很快互相结识,楼上楼下追逐打闹着。

  “你们两孩子,快回来,一起吃粽子啦!”妈妈从锅里短处香喷喷的粽子,你一个、我一个。外婆取出许多她自己编制的丝织品,房前屋后地装点布置着,忙完后,她取出两圈五色线,送给我们:“两妞儿哟,来!一人一圈,端午安康!”我们都笑了,互相戴上了那圈别致的五色线。外婆的手艺真是好,用红、黄、白、青、黑五种颜色的细线,错落有致地编在一块,又精巧,又美观,我们都喜欢得不得了。戴上它以后,我们互相牵着对方的手,走在小路上打打闹闹,两圈五色线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光彩夺目。

  两年时光过去了,我们早已天各一方,彼此感情似乎淡了许多,再也没有联系。

  今年端午,我又回到故乡。当我走到一个拐弯路口时,我竟然望见了你。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你似乎看见了我,可是,却转过身去,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地跑走了,我一个人落寞地站在那儿,感到十分失望。

  也许,我们真的只是很普通的朋友,那份情谊,谈不上深厚。

  然而,蓦然间,我却望见你了边跑边摆动着的手腕子上,系着一圈五色线,视线虽远,却仍然隐约看得见。和我手上系着的,一模一样。

  我笑着,望着手上的五色线。那是端午的五色线,更是记念我们曾经美好时光的五色线啊!那一刻,眼泪的咸味一下子席卷了我整个味蕾。

  我不能丢了你,希望你也不要忘了我。

端午的作文 篇3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习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习俗吧。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

  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我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节,咱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齐。

  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有辟邪之意,实际是用来当佩饰用的,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南京过端午,每家都会准备一盆清水,在里面加两枚鹅眼钱和一些雄黄,家里的大大小小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水洗脸,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眼疾!

  看了我的`介绍,你们明白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了吗?

端午的作文 篇4

  今天,我和妈妈去奶奶家。

  刚进家门我就看见一大盆米放在桌上,奶奶正坐在椅子上手拿着竹叶摆弄着,一问才知道原来奶奶在包粽子,我很好奇,就让奶奶教我包。首先把竹叶弄成圆锥形,再往里面装满米,然后再裹起来,最后用线捆住,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可就算是奶奶手把手教我,我还是不会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包完粽子后,奶奶拿来一种酒,就往我身上喷,还在门上和窗上艾叶和菖蒲,我奇怪地问:“奶奶,为什么要喷这种酒啊?”

  奶奶这才说:“今天是端午节,撒雄黄酒,包粽子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习俗。”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奶奶也说不出个所以来,可我在书上看到过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大诗人屈原。今天我真高兴,又学了一个新知识。

端午的作文 篇5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以及喝雄黄酒,同时这一天也是法定节假日之一,给我们入一个小长假,以更好地纪念先人,体验中华传统民族的传统气息。

  我想起了一首童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体现了端午节的许多的习俗。

  我与父母驾车行驶在去姥姥家的路上。路旁的人们正在忙于收割丰收的小麦,小麦浓郁的香味笼罩在大地上。而荷锄归家的人们手里、车上都带着一些艾叶和桃枝,看来是准备明天插到门上的,按照传统的习俗,这浓香的艾叶和桃枝一是驱蚊虫,二是辟邪用的。来到姥姥家,我请教了一下姥姥,姥姥说,端午节时,要把艾叶和桃枝插在每个门窗的上端两角上,这都是按传统做的,至于为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听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著名爱国诗人DD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丹阳人,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然而他怀才不遇,遇到的却是一个无知而又无能的主公。公元前278年,秦车将领白起一举攻破了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怀石自杀。他著名之作《离骚》,抒发了他爱国主义思想,表达他对楚国以及楚国人发的热爱和思念。当他去世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破坏屈原的尸体,把大米包在一起投入汩罗江中。这就是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端午,是一个让人高兴和深思的节日。

端午的作文 篇6

  看着指导员行云流水般的操作,我以为包粽子是件很容易的事,可我自己动手时却是一波三折。我先是卷不起来,要么漏米,要么散架。经过指导,我终于开窍了,当我就要包好一个时,心中得意不已!可就在这时,我的手一抖,粽子重重地掉在桌子上,悲剧发生——粽子又散架了!呜呜呜,前功尽弃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粽子”啊!经过细心和认真地奋斗后,一个粽子终于从我的手中诞生了。

  回到座位上,我把粽子放到鼻前,箬叶的`清香,糯米的醇香,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咬一口,哇!这味道!初恋般的感觉!我三下五除二地把它吃个精光,细细品味,似乎感到哪里不对劲,原来是我“中奖”了!吃了个没有馅的粽子,看着其他人粽子里的肉,那色泽,那味道,都能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看着他们脸上的满足感,心中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端午的作文 篇7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南宋诗人陆游是这样形容端午节的。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让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传颂着缅怀着爱国诗人屈原。端午的芬芳从远古飘来,依旧那么甜香。

  又将临近端午,家乡的老人们又将着手选糯米,泡糯米,煮粽子了。每年端午的前一天,奶奶会亲手用竹叶包粽子,糯米是几天前用水泡过的,这样粽子吃起来口感才细滑,又有弹劲。粽子里还要加点大枣、葡萄干等,煮熟后既清香又有淡淡的甜味。晚饭后,奶奶会点着院子里的那口大锅,将粽子一个个摆放进去,四周放上鸡蛋,加水后用木块压实。当甜香随着热气弥漫整个小院时,奶奶却不让嘴急的我开锅品尝,一定要等到端午的.早晨,说是让粽叶的味道浸入到糯米和鸡蛋中才好。

  睡觉前,妈妈会找来家中五种颜色的线配成彩线,挂在晾衣杆上,等露水将它打湿。每年的这个时刻,我就盼着清晨的到来,又生怕自己睡过头。可是,每次醒来,手脖上已被妈妈系好了漂亮的五彩线,这是送给小孩子的祝福。

  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去松花江边洗脸,再采些艾草挂在房檐处,老人们说这是为了避邪,亦有说是为了驱赶蚊虫。而我最喜欢的是那叫卖的各种各样鲜艳的荷包、纸葫芦。买一个荷包,一股香草的味道暖暖的淡淡的,挂在胸前,让人心生喜悦。纸葫芦则是要挂到窗子上,保佑一家人身体健康。从江边返至家中,一家人便可以围坐在一起,享用煮了一夜的香甜的粽子、鸡蛋了。

  端午的白日虽然没有赛龙舟的欢闹激越,但是到了夜晚,松花江面上那点点的河灯,却寄托了对屈原的无限哀思。不禁让我想起余光中的两句诗:“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又将是五月端午,又将是艾草青翠,粽叶飘香……

端午的作文 篇8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

  风中飘过一朵哭泣的云,撕扯着六月的鳞片。如果思念的风还能吹醒季节,就像吹醒汨罗河桥头熟睡的记忆,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骚》与《天问》之间自由的泅渡。屈原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屈原,这位爱国将士,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经典名诗著作,还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唯一可以纪念他,属于他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粽子节。我想这是为了使端午节变得不再抽象,而用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吃食来起的名字吧。也许端午节各地的习俗都不同,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吃粽子!虽说南方北方的粽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为饮食习惯是和当地产物有关,但是毕竟“一方水土一方粽”,各有各的特色还是可以给大家带来新鲜感嘛!原来过节都是各家在过节前几天,就开始忙乎包粽子,买箬叶(粽叶)、小枣或者蜜枣、豆沙馅、江米、备好线绳,线绳是每次都让长辈们很苦恼的一个物件,因为总会出现绳子不够用的状况,线绳看似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但是在“粽学”中,它可是起到“桥梁”的重要枢纽!等到后来,大家也吃出比较来了,一致认为妈妈包的粽子不管从形状、大小、口感来讲更略胜一筹,于是后来,这个包粽子的任务就发配到了妈妈的身上。虽说任务量大了一些,但是每当妈妈看到自己的一个个的“小成果”,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妈妈包粽子的手法甚是讲究,如果不是细细观察,很难发现其中的门道。妈妈把一张张箬叶卷成一个圆锥漏斗形,然后用饭勺填进,盛上满满的糯米,用筷子插实,里面再藏几个金丝小枣,然后用嘴中咬着的一根细麻片捆扎,翠绿的粽叶在手中自如地翻卷着,一绕一扎只几下,一个菱角分明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裹扎而成了。箬叶怎样翻折,多少江米放多少枣和馅,还要保证粽子在蒸的过程中不能外漏。这样用心去操作,妈妈的粽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开扎藤,剥开墨绿色的箬叶,粽子从内向外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粽香。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帮极了!粽子就像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经过时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触。粽子又像一首古诗,从悠远的时代流出,遂带了幽远的气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长梦流转出前生往事的叹息。“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那时的浪漫当是如此吧,魂牵梦绕中为远在他乡的佳人亲手送上一个粽子,一颗小小的粽子却情系两个人的心,令人向往,令人陶醉......

  在天津,端午节在古文化街会有一些庙会,但是遗憾的是却从未见过盼望已久的龙舟表演。虽然只能通过电视来观看赛龙舟,但是也可以置身于龙舟之上,去感受那种龙船竞技。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赛龙,是龙船节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号令一发,倾刻喧天锣鼓如春雷滚动,漫天水花似春雨飘洒.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这种龙舟竞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较量,是团结合力的大比拼!

  有的地区还喝雄黄酒,相传雄黄酒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各地的习俗不同,带来的乐趣也就互不相同,也是因为这些不相同的习俗,汇成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闭上眼睛,想象着,我独自站在汨罗江的江头,微风送走梅露,花已动,情正浓。听胡音,诵离骚。慢慢路远修.....一颗粽子,情系着人们对屈原的思念;一条龙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端午的作文 篇9

  端午节为每年的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来临的前两天夜里,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会为自己家的`女孩子准备指甲草。只要把指甲草剪成小段放入石臼中,加入少量白矾,用石杵捣成碎泥,取一小撮放在指甲上,然后拿桑叶包着,再拿细线绑着。过了一晚,解开细线。女孩子们指甲的颜色就会变得红彤彤的。大人们说是“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要娃”。

  端午节不仅要染指甲,就连大门两旁也得挂上艾草。大家认为门两旁挂艾草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家身体健康。

  当然,端午节无非就是要吃粽子的。在端午节前后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美味可口的粽子。说到这粽子啊,便会想起民间的一个故事。传说中,屈原面临亡国之痛,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江。人们为了使鱼虾不损害他的身体、蛟龙偷走食物。便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投入江中喂饱鱼虾,才有了现在的粽子。

  在端午节来临的这天中午,大人们还要去山上采一种青草药。我们称它为“午时草”,小孩们要用这种草加上温水来洗澡。这样可以将身体里的毒都驱除。

  美好的端午节就这样过去了,好希望下个端午节能够快点到来......

端午的作文 篇10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这句诗正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写下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相传公元前278年,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时,正在被流放的屈原听说后悲痛欲绝,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来救,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百姓又怕汨罗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不损伤屈原的身体。后来屈原托梦说,米粮实为江中蛟龙所食,所以之后人们用艾叶包裹大米,用五色绳捆绑,以免遭蛟龙吞食,这便成为了后来的粽子。

  粽子是我的最爱,每逢端午节,心里就莫名其妙地兴奋。每次妈妈都会把糯米掏干净,将三片粽叶卷成一个倒立的圆锥体,在里面放上糯米,加上几个大枣,最后用细线捆好,一个粽子就这样包好了。看着它们在母亲灵巧的双手上变成一个个小而精致的粽子,心里觉得蛮简单的,但让我自己去尝试就做得没那么好了。包好的.粽子在锅里煮上几个小时就能吃了,香喷喷的粽子一入嘴,心里就甜滋滋的。在外面买的粽子虽然个头大,吃起来甜腻,但比起家里的粽子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在家乡,人们还有挂香囊和放艾叶的习俗。每年端午节这天都能见到不少小孩在身上佩戴着香囊,每个香囊都形态各异,小巧玲珑。听奶奶说我在很小的时候也佩戴过,现在我已记不清了。在这天家里人也总不会忘记在门口放上艾叶,听说是因为艾叶是能治疗各种疾病的药草,挂在门前可以驱蚊虫、保人身体健康。

  现在,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节的气氛正逐年减弱,但我觉的应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因为它蕴含着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和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愫,它体现着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永驻我们心中!

【端午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难忘的端午作文:端午粽子10-16

端午抒情作文:端午的粽子03-29

端午节作文:开心端午作文11-24

端午趣闻作文-端午节作文03-07

端午作文02-16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作文08-14

端午节话端午的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