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端午作文

时间:2023-05-14 10:45:50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品】我的端午作文八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端午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我的端午作文八篇

我的端午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节,我好高兴啊!一大清早,父亲就叫我起床回老家了。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至今还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经过两个小时的车,我们回到了老家。母亲把爷爷事先准备好的糯米拿来开始包粽子。母亲每次挑选两、三片粽叶,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的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然后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

  接着在里面放糯米,最后用棉线把粽子绑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了!母亲还喜欢在糯米里放红枣、红豆之类的东西。那些穿着绿衣裳的粽子在炉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中就已飘出了清香味。端午节前夕,爷爷还摘来一些叶子挂在门上,据说这些叶子有着辟邪驱瘟的神效。我喜欢端午节!

  这一天我过得非常开心!

我的端午作文 篇2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山区。村庄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阴”。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涧溢出,淌过炊烟缭绕,鸡鸣狗叫的村庄。千百年来,古朴安宁的村庄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中,吸收着大地的灵气,沐浴着阳光的光辉。

  野鹃花开过不久,就到端午节了。于是,我处在异国他乡而又回忆起在故乡过端午节的情景来

  家乡的端午节,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点钟,母亲起床,把事先准备好的

  五色小绳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绳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红一色,青一色,好玩极了。

  端午节过了,等到第一场雨,孩子睡着后母亲在悄悄的把小声解下来,扔在水里让雨水将其冲走。

  用五彩的纸叠了连环小宝灯挂在门楣上,象征着一年的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肿的流脓的脓包,疼得我不得安宁,这时八一公公说“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问八一公公缘由。他说“你这娃子走运,逢上端午节,不然,可够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吧!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如今,我的妈妈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样,但入嘴后口感却不一样。我提醒我的妈妈:“你用的是这里的酒,而不是家乡自己酿的酒啊!”

  我同我的妈妈已离开家乡多年,但故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在我心屏上总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节已经过完,我多想问问:亲爱的乡亲们,你们又酿端午酒了吗?

我的端午作文 篇3

  端午节是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即叫端午节,又叫龙舟节,五月节和浴兰节等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因为国家灭亡了,抱憾自沉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

  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东汉时期,曹娥的父亲在舜江中溺亡,数日不见尸首,14岁的曹俄便投入江中寻找父亲,五日后,曹娥和父亲的遗体同时浮出,人们感念她的孝心,每到端午都会纪念她。

  我们家的端午节是这样的过,奶奶会买一些艾叶挂在门上,是为了辟邪,还会包一些粽子。

  粽子分两大类:北派的粽子有馅儿有:大枣、豆沙和葡萄干儿。而南派的粽子却与众不同,他们的粽子馅儿有:肉馅儿和香肠馅儿。我生活在北方,还是喜欢北派的吃法。

  南方地区过端午节还会赛龙舟,一是为了看谁滑的快,二是为了驱散江鱼。

  端午节时,大人们也会用雄黄酒在小儿的额头上画王字,一是借着雄黄以驱毒,二是借着猛虎以镇邪。

  今年的端午节,我还和奶奶一起包粽子了呢!首先,把粽子叶卷好,再把泡好的.糯米放进去,在放一些蜜枣和葡萄干,最后用绳子把粽子寄上,就成了一个可爱的小粽子了!开始,我包的很难看,但是后来,我包的比奶奶的都好看了。

  过端午节即是纪念屈原,又可以学会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真是太开心了。

我的端午作文 篇4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而到了端午节,我就非常的开心,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还可以看赛龙舟的节目。

  端午节快到了,妈妈已经准备好了过端午节的东西了:姜米、苇叶、大枣、白糖,这些材料都是端午节必备的.东西。

  我觉得应该赶快把粽子包好,这样端午节当天就不用那么麻烦了。而妈妈的想法却恰好和我一样,我么母女开始忙活起来。

  我帮妈妈一起包粽子,妈妈也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教我,我学得很认真,并把步骤记录了下来:第一步:拿水泡上姜米;第二歩:把苇叶洗干净;第三步:把大枣洗干净;第四步:把苇叶围成一个圆锥形,圆锥形地下必须是尖尖的才能防止姜米漏下去;第四步:用手紧紧按住苇叶,把姜米放进去;第五步:在姜米上放上几颗大枣;第六步:用线绳绕一圈系上。就完成了。

  吃粽子时先把线绳解开,然后蘸着白糖吃,好吃极了。

  端午节还有一个风俗习惯,那就是赛龙舟。往年每次电视里有赛龙舟的节目,我都吵着要看。而且如果我晚上看的话,就会大喊:“加油!加油!加油!”吵得我的家人都不能安心入睡了。

  龙舟很漂亮,特别是那个龙头,好有威风啊!我喜欢龙舟,真想亲自上去坐一坐。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非常的开心,我喜欢端午节,喜欢端午节的赛龙舟,喜欢在端午节吃粽子!

我的端午作文 篇5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今年我妈妈的手艺又长进了,她包的粽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菱形的。粽子的`形状不同,品种也不同,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又豆沙馅的,还有蜜枣馅的…….我最爱吃的要属蜜枣粽了,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圆圆的蜜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说起端五节,那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端午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有相当的谋略;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进谗言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端午节最快乐的要属我们小朋友了。来到大街上,我们胸口,有个香喷喷的挂件摇来晃去,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我有一个香袋呈“心”字香气迷人……

我的端午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那天,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母亲一大早就去买包粽子的材料。超市里的人可真多呀!母亲都买了2个小时才买到。材料买好了,我们把材料洗了洗,材料洗好了。我们开始包粽子了,连年纪很老的.奶奶也来帮忙包粽子。粽子包好了,我们拿粽子去煮。过了一下粽子煮好了。我们全家人吃起了粽子。哇!那粽子真好吃。

  还有赛龙舟。一大早母亲就煮起了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和母亲要去参加龙舟大赛。我们吃完早饭,就去比赛场地了。比赛开始了,我和母亲划呀划终于超过了1号。我们划了差不多1个小时。终于到了终点,我和母亲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赢了。奖品是大粽子。我们把大粽子抱回家给奶奶吃,奶奶说“我很喜欢”

  以上的说明我爱端午节。

我的端午作文 篇7

  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端午节就要到了。现在,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端午节带给我的记忆吧。

  印象一:包粽子

  记得在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妈妈总会给我包粽子。而我这只小馋猫最爱吃妈妈做的红枣粽子。她总是先将糯米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3个小时,然后将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沥干,之后将枣子用温水泡好去籽剪成黄豆大的颗粒,然后将其与滤干水的糯米搅拌均匀,母亲会用纤细的手指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将做好的馅料慢慢放进去,最后用细细的粽绳将填满馅料的粽叶紧紧的绑扎起来,这样红枣粽子就完成了。每到这时,我总急切催妈妈烧水煮粽子。妈妈的粽子,不但外形好看,而且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让人吃了还想吃。这便是粽子在我童年时给我留下的深刻记忆。

  印象二:吃屈连馍

  姥姥的屈连馍可谓是人间的珍品,有着各种的形状,屈连馍最主要的形状是圆环状的,外圈有一圈齿轮状的'掐花,造型挺别致也很漂亮,因为屈连馍是圆环状的,所以小孩子可以把屈连馍像手镯一样戴在手腕上。姥姥做屈连馍的技艺也是十分厉害,姥姥和面时会加入一些调料,然后把它搓成一个个小圆环状,用剪刀将圆环的外圈剪出花纹,最后用电饼铛烙熟。有时姥姥还会做一些其他形状的,有点像缩小的肚兜,上面有牙签扎的花纹,挺好看的。每次姥姥做屈连馍时,我和表姐表弟都会跟着学,我们玩的不亦乐乎。屈连馍不仅样子好看,也是我童年的印象最深的“玩具”。

  印象三:挂艾草

  端午节时家家户户会给家门口挂艾草,我们家过端午节时,爷爷总会从老家带来一大捆艾草为我们家挂艾草,爷爷把凳子放到家门口,然后站到凳子上,取出一小捆艾草,用胶带粘到门框上方,在后面的日子里总会看见家门口粘着几捆艾草。那时,我们家住的那一个单元,每一户人家的门口都挂着艾草,整个楼里都散发着艾草的清香,好闻极了。那时候艾草香便是我幼时记忆中最好闻的味道。

  印象四:做长命缕

  记得在小学时,奶奶总会给我做长命缕,五颜六色的细绳在奶奶灵巧的手里被编成一条条长命缕,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有时候奶奶还会给长命缕上面串着许多小珠子或小铃铛。那时候每次戴着奶奶的长命缕,我总会感到一股股暖意涌上心头,戴着这些五彩斑斓的长命缕,我总会向同学们炫耀一番,与同学们比谁的长命缕更好看。虽然现在大街上也有卖长命缕的,即使它们比奶奶做的好看一千倍一万倍,它们也比不上奶奶给我亲手做的长命缕,因为奶奶的长命缕里有她对幼小孙女最深的爱。

  印象五:戴荷包

  还记得在三四岁时,姥姥总会给我做荷包,那个荷包上挂着许多其他的小饰品,有的是五彩的“粽子”,还有红色的“鸡腰子”,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五颜六色的小物品在上面,中间还有只黑色的大老虎,里面好像还加了香粉,香味沁人心脾,那个大荷包现在还被我保管着,因为它充满了姥姥对我的爱。

  印象六:看龙舟比赛

  每当端午节时,爸爸总会陪着我在电视上看龙舟比赛。在比赛前,我们总会先选自己喜欢的队伍,然后打赌哪一队会赢,输的人要将他的那一枚粽子给赢了的人。看龙舟比赛时,我仿佛身临其境,一些人们在现场加油,我和爸爸在电视前加油,别人赢了,我们也跟着欢呼雀跃。虽然我有时打赌输了,爸爸还是“自觉”将他的粽子给我,虽然只是一枚很小的粽子,但这应该就是父爱吧。

  印象七:讲由来

  在小学时的一次端午节,爷爷来看我,于是爷爷就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由来。他说:“在战国末期,有一个爱国诗人叫屈原,为国家尽心尽力,可是后来受到坏人的迫害,他选择了为国捐躯,就在同年五月初五跳进汨罗江自杀了。人们都在这一天纪念他,因此有了端午节。两千多年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把粽子投入江中,据说是拿粽子去喂鱼,以免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这也是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爷爷给我讲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端午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包粽子,吃屈连馍,挂艾草,做长命缕,戴荷包,看龙舟比赛,讲端午由来等一系列事情陪伴着我的成长,让我终生难忘,我很期待今年的端午节。

我的端午作文 篇8

  你知道今年的6月8日是什么节日吗 对,是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你会包粽子吗 不会吧,那么就和我一样去拜师学艺吧!嘿,告诉你,我的师傅是我的舅妈。你找到了吗

  离端午节还有10天,我们家就已经提前准备了。这不,“叮咚——”门铃想了,我知道,是我大舅妈来了。我赶紧冲出房间把门打开,哇!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原来,舅妈从乡下给我们带来了准备好的、新鲜碧绿的粽叶。

  妈妈端来了泡好的咸肉和糯米,我们开始忙碌起来。舅妈娴熟地包着粽子,一个又一个,看得我眼花缭乱,赶忙央求舅妈教我。舅妈看我一副成心想学的样子,就一步一步地手把手地教我。

  一开始,先把2片粽叶重叠在一起,从叶根圈成圆锥状,窝在手里,用汤匙装两勺米放进圈好的粽叶里,再放一块咸肉,在咸肉上面平铺两勺米后,压紧,将剩余的粽叶沿米处折盖下去,在折盖处把两边的角折好后,粽叶沿着粽身包了一圈,然后用草绳扎紧。(注意,一定要捆紧,否则煮好的粽子水滋滋,一点都不好吃哟。)一个粽子就这样包好了。

  由于我的手有点小,总是包不好,但是我不甘心,一遍一遍地练习,加上舅妈在一旁不停地鼓励我,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自己终于包好了一只粽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舅妈包粽子的.速度真的很快,一会儿就包好了。我们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压锅里加足水,用大火烧煮滚后,用中火煮1小时后,锅里就飘出淡淡的清香,然后再用小火焖半小时。这时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粽叶的香味和咸肉的香味,馋得我口水直流,迫不急待地想掀开锅盖尝一尝。可大舅妈却说,“不行,要让粽子再多焖会儿,否则粽子会不熟的。”

  哇,想不到,要吃到粽子,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在这粽叶飘香的季节,我们当然不会忘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以端午节那天,我会来到通榆河畔,把我亲手包的粽子放进纸船上飘向汩罗江……

  虽然我明白通榆河和汩罗江不相通,但我们的心意是息息相通的——那就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