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释梦》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10-21 09:33:4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弗洛伊德《释梦》的读书笔记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有随笔、笔谈、杂识、日记、札记等异名。笔记形式随便,又无确定格式,诸如见闻杂录、考订辨证之类,皆可归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弗洛伊德《释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弗洛伊德《释梦》的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释梦》的读书笔记 篇1

  弗洛伊德的《释梦》,正如序言所说,是一本非常晦涩难懂不好读的书,我之所以捧着它,撑着双眼,喝下咖啡也要继续看下去,不过也是因为我笃定自己,必须要看完它。不但想看完这本书,还想顺带把一系列能牵连起来的书籍都看了。

  甚至在看这本心理类书籍时,我会萌生出想要看完莎士比亚全集,奥赛罗,哈姆雷特,十字花科植物大全,叔本华,精神心理学分析,法律等没什么关联的书,甚至还想学习一下德文。

  一本书的叙述:

  再往更早的时间去追溯,我会看见那个处在迷茫期的自己,在轮转的昼夜中,反复拷问自己何为存在,who am i?反复诘问而求不得答案,长期处在痛苦的困惑之中,因而从一个城市流转到另一个城市,用一种信仰覆盖另一种信仰。反反复复也解不开谜底。

  那时上海正是130年来最热的夏天,爆裂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大地,日落之后,树上的蝉鸣叫声都嘶哑了,退却的火烧云和霓虹把将尽的天空染成紫红色。我趴在阳台边抽烟,边看三楼下面偶尔经过的人。痛苦的困惑也并没有跟着太阳一起消退,烟头忽明忽灭还未燃尽,我忽然想:不如从这里跳下去,会怎样?

  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不如了结这样的想法不止千百遍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如今我可以毫无愧疚的写下来,是因为我已经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在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之后,人们往往更懂得去珍惜。

  不过在当时,这个念头刚从脑海中闪过,就像是感应到危险似的,忽然从客厅冲过来,跌跌撞撞冲进阳台,冲到我背后,一边反手抢夺我手里的烟,掐灭,暴躁的扔下阳台;一边从背后紧紧抱着我,低下头,抱着我的手臂还隐隐在发抖。

  就那样抱着我,持续了几秒钟?还是几分钟?我在震惊和错愕之中,被大力带离那个阳台。不可置疑的是,他是一个懂我的人,懂得我当时的痛苦,懂得我痛苦的原因。可惜他帮不了我,没人能帮助一个迷惑的人真正走出迷惑,除非他自己找到了答案。

  红色蜡笔绘画爱心:

  其实他是跟我同样迷惑的人,因为懂得,才能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讨论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关于痛苦,关于迷茫,关于人生,关于选择的方向。无论什么问题,最后他都会转移到自己的观点里去,并且他的观点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相当尖锐,不通人情的。

  有时候我会静静的听,然后挑选几个自己也同意的观点,默许;有时候我会不满于某个尖锐的观点,反驳;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某个观点意见不合,争论无果,不欢而散。

  有时候他旁敲侧击的讥讽我,“钱钟书的老婆杨绛,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是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气得我想跳起来打他。

  我之所以想跳起来打他,是因为他是硕士学位的在读博士,这样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我感到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受到了暴击,于是我只能靠拳头去还击。

  他说我就像一只小刺猬。

  弗洛伊德的《释梦》,其实也是他推荐给我的,其实他推荐过许多不错的书给我,不过每次都是草草提个标题,转瞬之间我就忘了。但偶尔在书店里遇见那本书后,就会有种好像见过的熟悉感。

  关于《释梦》这本书,其实他推荐过不止一次,曾在书架上看到过它的解析,拿起来翻了翻,觉得内容枯燥干巴,就草草放下了。之后他问起,有没有好好看看那本书,我诚然解释,那本书太难了,不是当时的我适合看的书,看不明白。

  之后我回到成都,对曾经久久困扰我的问题有了新的认知。在电话里和他聊起这个观点时,他沉默了很久,然后说:

  “你现在已经可以看弗洛伊德的书了,因为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酒吧室内拍摄:

  逛书店时,我的习惯总是拣到什么感兴趣的书,就拿起来翻一翻,如果文辞是我喜欢的,就坐下来看一看,常常这样,周日的时间,秒针转动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就天黑,也没留意。也是碰巧在书店里,看到了弗洛伊德,想起那句“你已经可以看了。”

  厚厚的书,非常多的理论和实践,在拿起那些书的时候,我会从内心感谢著作者,他们耗费了毕生,去解析人类难解之困惑,那是一条异常艰辛和孤寂的路。同样,在各种浩瀚、庞杂的知识海洋里,有许多组成我们的东西,为我们所娱乐、所了解、所使用,背后都铺陈了大量的前路和心血。正因为这些,我才可以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看书。

  弗洛伊德《释梦》的读书笔记 篇2

  《释梦》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通观全书,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和弗洛伊德一贯的观点保持一致,我们不难在他对释梦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他认为梦的唯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而这些愿望(许多出于本能,即可看为本我的体现)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因此,在进行释梦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

  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释梦》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这本书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责难。虽然今天,人们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而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我们对于他的观点并不能全盘接受。《释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

  首先,《释梦》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另外的一点,上文也有提过。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了。在《释梦》中,这一点也有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接受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意义。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可以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弗洛伊德看来,纵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诞生是不利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可能性。

  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必须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应该肯定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必须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释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要了解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不能不关注这本《释梦》。

【弗洛伊德《释梦》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匆匆的读书笔记12-14

故乡的读书笔记11-22

《麦琪的礼物》优秀读书笔记-读书笔记01-0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12-20

《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01-21

《爱的挽歌》读书笔记01-21

浮士德的学生读书笔记01-21

社戏的学生读书笔记01-10

读简爱的读书笔记01-10

书籍《匆匆》的读书笔记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