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07 14:17:2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一

  迄今为止,《月亮和六便士》仍是我最喜爱的小说,喜爱毛姆作为一个敏锐的洞察者对人性的理解,喜爱书中思特里克兰德追逐梦想与噩运,却心甘情愿深陷其中的姿态。毛姆洞察出梦想的贬值,世俗的污浊,月亮高悬于空,便士乃生活必须,他不批判手握便士的人生赢家。我们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一些选择,却也要守住一颗赤子之心。

  思特里克兰德,性别男,中年,职业股票交易员,生活单调,朝九晚五。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扔进人海都难以被揪出的,再再普通不过的人,在自己40岁这一年离家出走了吗?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去巴黎当一个画家。离家时,他只写了一张纸条提醒家人晚饭准备好了,然后他只带了100元钱,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画画。

  这种桥段不是应该出现在英俊帅气的20岁小伙身上吗?然后他勇敢追寻梦想,最终美梦成真,爱情事业双丰收,如同当今市面上出售的成功学书籍,读罢便让人热血沸腾。但毛姆却没描写这样的一个人物。毛姆笔下,40岁的思特里克兰德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别人都在追寻稳定,他却在追逐噩运。正如作家刘瑜所说:“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在他眼中,他的人生价值所在,就是疾步如飞,舍弃一切欲望,追上自己的梦想——画出一幅好画。他在巴黎贫困交加,身患重病,险些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为一名码头工人。就是这样疯狂的一个人,看穿城市,看穿欲望,看穿阶级观念,看穿命运,最终掐住梦想的火苗,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毫无疑问,毛姆是极力赞美这个人物的,但他又充分暴露出这个人物的自私之处,达到极端。书中的“我”问思特里克兰德,“难道你不爱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妻子吗?你不想要爱情吗?”他回答道:“我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感情,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对他而言,画画是一日三餐,是生命的全部,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干扰,所以他一层层剥下父亲,丈夫,职员等等身份的外衣,剥下这些束缚,像一个溺水的人只能抓住身边的浮木,他就抓着绘画,无论如何不肯放手。思特里克兰德无疑是一个圆形人物,自私、毫无责任感,却执着于梦想,并且勇敢无比。毛姆有千万种方式去赞美为追寻人生的意义而付出的人,却选择了这样一种对比鲜明的,极端的方式。可能他已然预见到,今天的许多人已然折服于身份、年龄、欲念,被梦想的锋利妖冶刺伤,成功的判断划向名利,梦想的价值得到质疑,稳定、舒适成为公众的诉求,人们沉醉便士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少有人能看到月亮。所以他用思特里克兰德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警示众人,便士固然是生存之必须,但人总要抬头看看月亮。

  不知其他人对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我读到他时,是骇然且敬畏。随着文章的进程,羞愧一点点将我吞噬,在结尾,思特里克兰德将自己创世纪的著作付之一炬时达到极点。我仿佛看到了火光中,高大的双目失明的他是怎样将一切名利权情踩在脚下,踩着无数无数人伸向名利的手,踩着噩运这匹野马,全然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我感觉到在他面前,自己在懦弱地奔逃,逃向一个尽可能让自己舒适的港湾,即别人口中的稳定生活。因为我深刻地知道要多用力才能抓住梦想的衣角,或者说,抓住它不是最难的,一直抓住它才是困难的。正如毛姆自己所说:“只有诗人同圣徒才会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毛姆在这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体味到一个大作家,因为看清人性而表现出的宽容。文中出现另两个次要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年轻医生阿伯拉罕放弃了医生岗位,在毕业旅行中偶遇一个希腊周围的小岛,他感觉自己就是为这个地方而生,便在那儿度过了一生。而另一个顶替他上岗的“幸运者”却因此平步青云,成为了一位爵士,地位崇高,生活安逸。爵士对阿伯拉罕的选择嗤之以鼻。文中的“我”作了如此评价:“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毛姆就这样淡淡地用一个“选择”的概念带过了这两个人物。的确,一个人生存的方式、梦想、价值观,哪一样不是自己的选择?爵士也好,在荒岛度过余生也罢,也许二者都不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中最有价值的`活法,但从生活意义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完整个体的自我选择,而这种选择只要不危害他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因此,宽容的毛姆又给我以这样的安慰,也许我无法抛弃手中的便士,单纯地仰望月亮,但这是一个人的选择,因为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有妖冶的梦想,还有责任,以及生活本身。生活本身便要求我们关心柴米油盐,寻得一处心安,享受天伦之乐。但月亮总是要有的,没有月亮的人会沦于便士的铜臭,而放弃便士的勇士也有可能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与自己的噩运偕行。我无比敬畏那样的人,却依然选择好好生活。

  这是我的选择,想必有同学完全崇拜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也有人批判他的自私无情,正如老师品读其他作品时所说的那样,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二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姆赛特·毛姆的经典之作,书名取自毛姆另一部作品《人性的枷锁》的一篇评论,评论写道“主人公菲利普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终日仰望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毛姆觉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就用作了本书书名。

  本书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位证券经纪人,拥有温柔的妻子、乖巧的儿女和成功的事业。但是人到中年之后,内心中对曾经的绘画梦想的追求越发强烈。他极度渴望成为一个画家,就像被魔鬼附身一般。于是他决然地放弃已经拥有的平淡幸福的生活,抛妻弃子去巴黎追求绘画的理想。在异国他乡,他不仅肉体上承受着贫穷和饥寒,而且为了寻找不同寻常的绘画手法,在精神上亦承受着痛苦折磨。在生活中他性格冷漠、偏执自私,然而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拥有极大的热情,完全追寻自我,坚持自己独特的作画风格。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离开了文明的世界,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在这个宁静又质朴的小岛上他和当地的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不朽之作。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书中几个人物的故事印象深刻。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而脆弱。

  一、施特略夫——尊严和爱情的较量。

  施特略夫是书中一个令人唏嘘的人物。他说过:“我爱她远远超过爱我自己,我觉得,在爱情的事情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施特略夫是一个人人都期待拥有的好朋友、热心肠的大好人。但是对待妻子这样一个他意外得到的美丽尤物,他却卑微到尘埃。他对于妻子过分地讨好,甚至使他散发出低贱的气质。然而他的妻子最终还是背叛了他,在施特略夫的懦弱性格的对照下,斯特里克兰德的霸道和原始的雄性气质的呈现,征服了这个外表文明,内心原始的女人。

  施特略夫无疑是善良的,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并不是一味的宽容和放下尊严就是爱。尊严在这里并不能和爱情成反比,不是低到尘埃里面爱情就能开出花朵,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上,我们应当了解自己,保持尊严。

  二、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爱情和理想的较量。

  “如果他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你,你是可以宽恕他的,但是如果他是为了理想离开你,你就不能了对不对?因为你认为前者是对手,可是和后者较量起来就无能为力了”。这是文中的“我”对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解析其丈夫离家出走的原因,一针见血、丝毫不给对方留情面,这甚至是对爱情的一种赤裸的羞辱——是的我爱你,但是我更爱我自己。

  通常人们讨论的都是爱情和面包的较量,一面是心灵所向,另一面又是生存必须。但是或许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二者之外还有更加强大、不能令人拒绝的选择,那就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更加抽象、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的东西,它让人充满好奇,想要去征服。在这些人看来,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爱情没有了还可以再追求,但是如果失去了追寻内心那份执着的勇气,将永远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而成了“不得不”成为的人。

  三、斯特里克兰德——理想和现实的较量。

  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寻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那个拥有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和简朴的生活的小岛。与我国诗人陶渊明类似,他们的志向都是隐居山林,寄情山水。陶公不喜现实浑浊之风,于是归田园居;斯特里克兰德不愿受生活的束缚,只想用画笔表达自己。但是陶公并没有将与山水为伴的生活坚持一生,当朝廷再次向他递出请帖,他放弃了自在随性的生活,而投入纷扰繁琐的现实之中,那是因为在陶公心中心系天下的想法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斯特里克兰德最终在这个美丽迷人的小岛上,用一场平庸而又窘迫的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现实给斯特里克兰德最后的无情抽打。

  其实不论是小说还是生活,理想和现实从来都不能割裂。理想升华于现实,然而又必须归于现实。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是平淡舒适的生活,这本身不值得羞愧。因为可耻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做了违心的选择还心虚地为自己辩护。如果不愿放弃心中的不甘,不愿折服于这枯燥乏味的生活,那么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满地的六便士,只有他抬起头才看得见月亮”,用高晓松的歌词来说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三

  谁不曾有过梦想,梦想就如空气,没有它,生活也会嚼之如蜡,失去光彩。但可曾想过,如果你处于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头现实却在向你招手,此时,面对理想,你敢不顾一切吗?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

  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发皎洁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现实。我们或许可以仰望月亮,感叹它的魅力而忽视脚下的六便士,但我们却不能放弃六便士的生活而选择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时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张“高级白领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在街上卖煎饼果子”的图片新闻,虽然最后记者还原了事实真相,证实主人翁只是闹着玩,随手发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都羡慕其有如此的勇气,也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厌烦。

  或许“自由自在地卖煎饼果子”是每个忙碌白领的梦想,说来却好笑,这梦想如此小,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我们却连实现这一个小小梦想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们还有房贷没还,生活还得继续,高工资不能放弃。

  小说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到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那股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人艳羡。我也常常思考,为何理想总与现实对立?为何现实总是会束缚理想的翅膀?我们不能改变现实,那么就改变自己吧,找一个现实的理想,或者说找一个现实的目标,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时生发的无线失落感。

  理想与现实就如爱情与面包,或许只有睿智的人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是,我还是很羡慕,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那样的勇气是我没有的,却始终找寻的。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9-29

简评《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10-01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08-05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简短08-24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书笔记11-19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书笔记09-29

《月亮与六便士》初中读书笔记06-24

名著《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2-23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精选15篇)06-14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一

  迄今为止,《月亮和六便士》仍是我最喜爱的小说,喜爱毛姆作为一个敏锐的洞察者对人性的理解,喜爱书中思特里克兰德追逐梦想与噩运,却心甘情愿深陷其中的姿态。毛姆洞察出梦想的贬值,世俗的污浊,月亮高悬于空,便士乃生活必须,他不批判手握便士的人生赢家。我们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一些选择,却也要守住一颗赤子之心。

  思特里克兰德,性别男,中年,职业股票交易员,生活单调,朝九晚五。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扔进人海都难以被揪出的,再再普通不过的人,在自己40岁这一年离家出走了吗?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去巴黎当一个画家。离家时,他只写了一张纸条提醒家人晚饭准备好了,然后他只带了100元钱,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画画。

  这种桥段不是应该出现在英俊帅气的20岁小伙身上吗?然后他勇敢追寻梦想,最终美梦成真,爱情事业双丰收,如同当今市面上出售的成功学书籍,读罢便让人热血沸腾。但毛姆却没描写这样的一个人物。毛姆笔下,40岁的思特里克兰德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别人都在追寻稳定,他却在追逐噩运。正如作家刘瑜所说:“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在他眼中,他的人生价值所在,就是疾步如飞,舍弃一切欲望,追上自己的梦想——画出一幅好画。他在巴黎贫困交加,身患重病,险些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为一名码头工人。就是这样疯狂的一个人,看穿城市,看穿欲望,看穿阶级观念,看穿命运,最终掐住梦想的火苗,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毫无疑问,毛姆是极力赞美这个人物的,但他又充分暴露出这个人物的自私之处,达到极端。书中的“我”问思特里克兰德,“难道你不爱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妻子吗?你不想要爱情吗?”他回答道:“我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感情,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对他而言,画画是一日三餐,是生命的全部,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干扰,所以他一层层剥下父亲,丈夫,职员等等身份的外衣,剥下这些束缚,像一个溺水的人只能抓住身边的浮木,他就抓着绘画,无论如何不肯放手。思特里克兰德无疑是一个圆形人物,自私、毫无责任感,却执着于梦想,并且勇敢无比。毛姆有千万种方式去赞美为追寻人生的意义而付出的人,却选择了这样一种对比鲜明的,极端的方式。可能他已然预见到,今天的许多人已然折服于身份、年龄、欲念,被梦想的锋利妖冶刺伤,成功的判断划向名利,梦想的价值得到质疑,稳定、舒适成为公众的诉求,人们沉醉便士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少有人能看到月亮。所以他用思特里克兰德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警示众人,便士固然是生存之必须,但人总要抬头看看月亮。

  不知其他人对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我读到他时,是骇然且敬畏。随着文章的进程,羞愧一点点将我吞噬,在结尾,思特里克兰德将自己创世纪的著作付之一炬时达到极点。我仿佛看到了火光中,高大的双目失明的他是怎样将一切名利权情踩在脚下,踩着无数无数人伸向名利的手,踩着噩运这匹野马,全然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我感觉到在他面前,自己在懦弱地奔逃,逃向一个尽可能让自己舒适的港湾,即别人口中的稳定生活。因为我深刻地知道要多用力才能抓住梦想的衣角,或者说,抓住它不是最难的,一直抓住它才是困难的。正如毛姆自己所说:“只有诗人同圣徒才会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毛姆在这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体味到一个大作家,因为看清人性而表现出的宽容。文中出现另两个次要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年轻医生阿伯拉罕放弃了医生岗位,在毕业旅行中偶遇一个希腊周围的小岛,他感觉自己就是为这个地方而生,便在那儿度过了一生。而另一个顶替他上岗的“幸运者”却因此平步青云,成为了一位爵士,地位崇高,生活安逸。爵士对阿伯拉罕的选择嗤之以鼻。文中的“我”作了如此评价:“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毛姆就这样淡淡地用一个“选择”的概念带过了这两个人物。的确,一个人生存的方式、梦想、价值观,哪一样不是自己的选择?爵士也好,在荒岛度过余生也罢,也许二者都不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中最有价值的`活法,但从生活意义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完整个体的自我选择,而这种选择只要不危害他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因此,宽容的毛姆又给我以这样的安慰,也许我无法抛弃手中的便士,单纯地仰望月亮,但这是一个人的选择,因为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有妖冶的梦想,还有责任,以及生活本身。生活本身便要求我们关心柴米油盐,寻得一处心安,享受天伦之乐。但月亮总是要有的,没有月亮的人会沦于便士的铜臭,而放弃便士的勇士也有可能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与自己的噩运偕行。我无比敬畏那样的人,却依然选择好好生活。

  这是我的选择,想必有同学完全崇拜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也有人批判他的自私无情,正如老师品读其他作品时所说的那样,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二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姆赛特·毛姆的经典之作,书名取自毛姆另一部作品《人性的枷锁》的一篇评论,评论写道“主人公菲利普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终日仰望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毛姆觉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就用作了本书书名。

  本书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位证券经纪人,拥有温柔的妻子、乖巧的儿女和成功的事业。但是人到中年之后,内心中对曾经的绘画梦想的追求越发强烈。他极度渴望成为一个画家,就像被魔鬼附身一般。于是他决然地放弃已经拥有的平淡幸福的生活,抛妻弃子去巴黎追求绘画的理想。在异国他乡,他不仅肉体上承受着贫穷和饥寒,而且为了寻找不同寻常的绘画手法,在精神上亦承受着痛苦折磨。在生活中他性格冷漠、偏执自私,然而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拥有极大的热情,完全追寻自我,坚持自己独特的作画风格。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离开了文明的世界,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在这个宁静又质朴的小岛上他和当地的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不朽之作。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书中几个人物的故事印象深刻。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而脆弱。

  一、施特略夫——尊严和爱情的较量。

  施特略夫是书中一个令人唏嘘的人物。他说过:“我爱她远远超过爱我自己,我觉得,在爱情的事情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施特略夫是一个人人都期待拥有的好朋友、热心肠的大好人。但是对待妻子这样一个他意外得到的美丽尤物,他却卑微到尘埃。他对于妻子过分地讨好,甚至使他散发出低贱的气质。然而他的妻子最终还是背叛了他,在施特略夫的懦弱性格的对照下,斯特里克兰德的霸道和原始的雄性气质的呈现,征服了这个外表文明,内心原始的女人。

  施特略夫无疑是善良的,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并不是一味的宽容和放下尊严就是爱。尊严在这里并不能和爱情成反比,不是低到尘埃里面爱情就能开出花朵,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上,我们应当了解自己,保持尊严。

  二、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爱情和理想的较量。

  “如果他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你,你是可以宽恕他的,但是如果他是为了理想离开你,你就不能了对不对?因为你认为前者是对手,可是和后者较量起来就无能为力了”。这是文中的“我”对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解析其丈夫离家出走的原因,一针见血、丝毫不给对方留情面,这甚至是对爱情的一种赤裸的羞辱——是的我爱你,但是我更爱我自己。

  通常人们讨论的都是爱情和面包的较量,一面是心灵所向,另一面又是生存必须。但是或许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二者之外还有更加强大、不能令人拒绝的选择,那就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更加抽象、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的东西,它让人充满好奇,想要去征服。在这些人看来,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爱情没有了还可以再追求,但是如果失去了追寻内心那份执着的勇气,将永远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而成了“不得不”成为的人。

  三、斯特里克兰德——理想和现实的较量。

  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寻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那个拥有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和简朴的生活的小岛。与我国诗人陶渊明类似,他们的志向都是隐居山林,寄情山水。陶公不喜现实浑浊之风,于是归田园居;斯特里克兰德不愿受生活的束缚,只想用画笔表达自己。但是陶公并没有将与山水为伴的生活坚持一生,当朝廷再次向他递出请帖,他放弃了自在随性的生活,而投入纷扰繁琐的现实之中,那是因为在陶公心中心系天下的想法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斯特里克兰德最终在这个美丽迷人的小岛上,用一场平庸而又窘迫的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现实给斯特里克兰德最后的无情抽打。

  其实不论是小说还是生活,理想和现实从来都不能割裂。理想升华于现实,然而又必须归于现实。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是平淡舒适的生活,这本身不值得羞愧。因为可耻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做了违心的选择还心虚地为自己辩护。如果不愿放弃心中的不甘,不愿折服于这枯燥乏味的生活,那么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满地的六便士,只有他抬起头才看得见月亮”,用高晓松的歌词来说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三

  谁不曾有过梦想,梦想就如空气,没有它,生活也会嚼之如蜡,失去光彩。但可曾想过,如果你处于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头现实却在向你招手,此时,面对理想,你敢不顾一切吗?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

  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发皎洁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现实。我们或许可以仰望月亮,感叹它的魅力而忽视脚下的六便士,但我们却不能放弃六便士的生活而选择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时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张“高级白领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在街上卖煎饼果子”的图片新闻,虽然最后记者还原了事实真相,证实主人翁只是闹着玩,随手发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都羡慕其有如此的勇气,也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厌烦。

  或许“自由自在地卖煎饼果子”是每个忙碌白领的梦想,说来却好笑,这梦想如此小,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我们却连实现这一个小小梦想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们还有房贷没还,生活还得继续,高工资不能放弃。

  小说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到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那股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人艳羡。我也常常思考,为何理想总与现实对立?为何现实总是会束缚理想的翅膀?我们不能改变现实,那么就改变自己吧,找一个现实的理想,或者说找一个现实的目标,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时生发的无线失落感。

  理想与现实就如爱情与面包,或许只有睿智的人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是,我还是很羡慕,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那样的勇气是我没有的,却始终找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