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3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的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要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可以达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只有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所有这些皆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四、学会赞扬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有天才的一面。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反之,你只会看到无数的缺点。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他们也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学困生时,一旦出了点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教育指导。其实一味的处罚和说理未必能触及后进生的心灵,反而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类似的说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把那些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3
在这进步发达的社会,在这充满竞争的年代,身为教师的我深感自己的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工作将近10年,实践说明时间就是经验,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总是抽出时间来阅读教育书籍,来不断充实自己、丰厚自己。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他讲的不是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道理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给我的教学起到了指导和借鉴作用。我感受到了一个教师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感悟到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使我对教师这个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并明确目标:
一、微笑面对工作
笑,是世界上最灿烂的语言。一个微笑可以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一个微笑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一个微笑可以是一个爱的鼓励,微笑总是充满着神奇的魔力。它可以感染身边所有的人,带给你愉悦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工作起来也特有精神。那就需要有一颗会微笑的心去对待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是怎样选择呢?是前进还是退缩?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个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动力,以微笑去面对,将会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二、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们要学会宽容,当批评学生时我们常会看到孩子难过的表情和无辜的眼神,我也常会有舍不得的感觉,但时常在心软后,往往感觉自己太苛刻。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大人都会犯错,何况一个小孩。我们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孩子犯的错误,并巧妙合理地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改正错误,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因为在错中他们可以获得更多更精彩的人生体验,在错中可以学会发现和创造。
三、要不断学习
书中说到:“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另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
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一份谋生的差事,那你永远都无幸福可言。读完郑杰校长的这本书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珍惜自己”、“赏识学生”、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那么我就是快乐的,我也会是幸福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4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泪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扬,歌词动人,那份对老师的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把我心中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爱他们。是给予无限宽容和自由驰骋的天地,还是一板一眼地严厉管教?这样的困惑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天堂。
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我还常麻烦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让我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捧读此书,不由自主地感觉这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润你的心灵。此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实际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这本教师宝典时,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作者对教育满满的爱,这是对学生无限的关怀,是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忱。而这种爱是特别的,不是纵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种拿捏到位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需要老师付出爱心,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爱,还要他们懂得去爱别人。这一点,也是作者在此书中提到的重要一点。例如,有些孩子纪律散漫,影响他人,作者提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体谅他人、爱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细心观察我们就能体恤人间的喜与悲,时间长了,孩子们甚至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于是他们开始为他人着想,思考着如何为所存在的环境添色,爱的光芒开始照进他们柔软的心。如果班级的每个孩子也都能这样体会老师,那么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就能让他们明了老师的心情从而乖乖听话,这一响应却再也不同于逼迫,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是对学生的爱,我们也要学会爱自己。作者的这一观点总是让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只有我们的心情保持愉悦,我们的双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乐曲;只有我们爱惜我们的身体,我们才能在爱的舞台上带领孩子们跳出精彩的.舞步。不仅如此,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更加睿智。我们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潺潺不断的流动,我们要给自己规划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与智者对话,与知识共舞。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爱,作者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中非常受用的。其实,我们对孩子起初的爱就像未经雕琢的水晶石,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将它打磨出越来越多、不同角度的切面,从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颜六色的爱的光芒。这爱是责任,是关怀,是包容,是鼓励,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凝聚。
老师的爱是一首深情的歌,点点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润着你和我;老师的爱是一首奉献的歌,美妙旋律像烛光映照着你和我。让我们这首美丽的歌,充满爱的`能量,点燃生命的希望之火!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5
再次重温《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另一面深得体会: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管理者和教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要加强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
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在每天的工作中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学会反思,即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是一种自主学习。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6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被深深吸引住了。读完全篇,掩卷而思,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选择多了一份安慰,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追求。而他在书中反映的一些教育理念,即使在今天,也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一、为人师需真实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已经从事教师工作二十三年的不算年青的老老师而言,我一直在心底深处守护着“师道尊严”的那条底线,在学生面前,一直高高在上,希望自己的学生惟命是从,按照我所教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其实,按照我的方法,学生学起来也许轻松一点,也许成绩会考好一点。但不少学生对我更多的是畏惧,是敬而远之。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都高三了,有自己的尊严了,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学生们和你的心理距离就会一下子拉近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作为老师必须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为人师必讲责任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有出色的表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习落后、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有些甚至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放弃对他们的关注和教育。许多教师将这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或者智力较低,或者怪罪于家长的不配合......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个问题,并直接从教师的角度提供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核心领域——脑力劳动领域,我们没有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同时,他还提出了类似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观点,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师必须仔细了解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并将这些了解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不同的学生创造有利于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享受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乐趣,从而他们会感受到自己一直在进步。
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三、为人师必善于反省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学生和教师自己,都或多或少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一些认识。但是真正去反思和改正的人却比较少。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因为它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通过反思来从经验中学习,并在其中不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撑。教师在自我进修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他们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自我觉察水平,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通过让教师自己承担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也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和自我强化的过程。
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它是紧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
通过反思,教育者应该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意识到之前未曾察觉到的教学习惯及其带来的消极后果。他们应该对这些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寻找新的思路和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教育者通过面对实际问题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他们自觉地探索教学过程,在学习中教导他人,在教导中学习,这是教育者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每一条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7
疫情仍然没有结束,在家里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让自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推荐,下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潜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我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推荐我们要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书中一向在要求教育同行们学习,学习,学习。他要求我们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
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读书,还要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8
平时我是不怎么喜欢读书的,读也是读些《意林》、《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消遣一下,教育学的书籍看的真是很少,但是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还是要多看看教育类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一定要看看,我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终于把它涉猎完了!
这本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不仅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也对教师的休息提出了良好的建议,是一本教师必读手册。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教师要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注重用书籍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教师要教给孩子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注重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苏的建议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后进生的工作,谈了好多,最关键的一句是阅读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手段。对于班上的困难生,我们可能做的更多的是让他重复做更多的练习,还害怕读书影响到他做题的时间,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形成,和同伴的交流都没有很顺畅,见到老师就想的是做不出题怎么办?这样,他会越来越落后。看了苏的这些建议,我会注意让孩子在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唤醒他的大脑,迫使他加强工作,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的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就越多,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劳动教育也是这本书中提到很多次的教育方法,可是,在我们步伐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生活中,好像已经绝迹了,苏大家的各种建议肯定对我们的教师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每个人如何去使用它,才能达到最好的境界,就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去实验、体会,希望在这些大家的帮助下,我们能成长得更快更好些,也希望自己跟书籍结下终身的朋友!因为只有跟她的对话才会使自己的心更加静下来!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9
此书是一部世界教育名著,原著首版印刷高达10万套,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它是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作者以“建议”的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整本书读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各条建议有理有据。
教材的首次见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落后和成绩不佳的根源之一,是对教材的首次学习学得不够好;学生在学习公式的头一节课上对它理解得深与浅,关系到非常多的问题;学生的意识中模糊不清和含糊肤浅的观念越少,他感到的落后压力就越小。那么如何知道孩子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呢?有经验的老师就是查看学生是怎样独立完成作业的,不可让学生在首次学习数学定律时不正确地做题、不正确地解题等。
新教材如何把握
理解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阶段,此条建议作为第14条建议的拓展与补充,对于我们一线教学老师来说,实用性最大。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到:对最“差”和成绩不良的学生来说,专门理解新教材的阶段尤为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使成绩不良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教材的要点上,这种要点实质上就是因果关系,也就是知识的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不要害怕在每节课上抽出尽量多的时间来掌握新教材!如果孩子们在新知识的接收上有疑惑,那么一定会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很多的隐患。
情感、道德、品德的关系
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那么身体不好是废品,而品德不好那可就是是危险品了。可见,作为一个社会人,纵使他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也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一线老师们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该怎样激发学生在道德方面进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想启发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用语言非常细致地触动学生最隐秘的心弦———荣誉、尊严和高尚气度,一定要善于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灵需要作这种触动的时机。这种时机的到来,一般是在幼小的人面前出现两条道路时:走第一条道路,默许丑恶存在,默然处之;走第二条路,就要对丑恶作斗争。选择第二条路,往往要求学生思想上高度紧张,付出很大的精神力量,尽管这从成人的观点来看实际情况并不复杂。
结束语
感谢经典,感谢大师,正是在与经典的对话中我找到了身为教师的发展方向;在与大师的交流中找到了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之路。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0
通过深入阅读这本书,我真的感受到了张老师在开会时说的:“每一条都会很有感触”。在读到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17年我刚做班主任,当时我也是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接了一个成绩倒数的班级,班级接手后才发现班里尽是些“人才”,课上睡觉的,谈恋爱的,打过架的……我是真的很头疼,但是到18年他们毕业时,这个班考上一中的学生很多。回忆那一年我感觉最成功的地方是自己在管理他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化弊为利。他们中有的学生很有管理能力,但是一开始他们并不为我所用,我多次采取谈话的方式,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给他们灌输班级荣誉感,终于用了一学期的时间我培养出了一套敢管敢干的班干部,到第二学期时,班级事务基本上不用费心了。
到了初三下学期,班级内不学习、影响教学秩序的问题愈加明显。我和那些爱上课说话的同学谈话中发现,他们已经对较难的课程听不明白了,很多作业也不可能完成,但是每科老师对他们的要求都很严格,课下作业他们基本上都是抄完的。面对这种现实,我和各科老师都进行了交流,建议每科老师能够区别对待这样的同学,在布置作业时按照成绩进行分层,成绩在前30名的同学保质保量完成正常的作业量,成绩在30名之后的同学只做简单题和一部分稍有难度的题。由于采取了分层,这些学生的课堂状况和作业情况明显的改善,班级的学习氛围都变得更好了。比较遗憾的是我接这个班级的时间太晚了,如果能在初二就接手,估计这种分层的方法能转化更多的后进生。因为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一丝乐趣,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那么难,慢慢的他们的信心会越来越强,就敢于去学习稍微有些难度的知识。
我认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归属感,是每个老师努力的方向和成功的钥匙。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1
苏霍姆里斯基在给教师的提议中,首先谈到教育应当热爱孩子。仅有热爱孩子,才能拥有热情,才能无悔的付出,才能孜孜不倦的钻研,合理地运用空闲及有效时间来工作,学习。教育不应当并且也决不能成为一种复制过程,他要成为一种创造与激发的过程。早在上世纪40年代,苏联就开始关注到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成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学校与教师教学的第一要义就在于要教会儿童学习,培养少年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并在熟练地读写的基础上进行进取的思考,进而去创造。这一点,对我们此刻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我们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被完全放开,成了断线的风筝,以至于在高中阶段,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他们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者,我们的学校环境并不适合素质教育。仅有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口号,贯彻下来举步维艰,甚至换汤不换药。个中原因恐怕只在理念二字。谁都明白创新好,然而有不愿承受创新的代价,因而在学校林立的`现实背景下,创新带来的暂时困难,让领导者们惧怕名誉的丧失和生源的减少,现实的压力就在眼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的素质教育是否也要研究一下结合我们的现实情景呢?高调谁都会唱,但我们要听的是一首和谐的乐曲。
无助的眼神越深入的阅读,越感到现实的压力。好多想法也曾在我的心头拂过,然而,我只是一无名小卒,对自我的本分工作兢兢业业,对于课改这样的大问题,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比方说,我想带学生却体验生活,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感受,然后进行作文和情感教育,但这些又是学校从安全角度着想所坚决不允许的。发动学生建立班级的图书角,有违反了学校的某些不成文的规定。人微言轻,做什么事情都是束手束脚,徒有羡鱼情。教育解放学生之前先解放教师,让为人师者心胸开阔,从心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才是正道。强扭的瓜不甜,仅有好的决策者,没有有力的执行者,我想,改革也是纸上谈兵。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2
这几天,我又重新拾起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前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以至于被我束之高阁,这几天终于可以抽出一些时间碎片来读一读。
书中列举了许多个教学实例,一个个的小故事,给我心灵很大的震撼,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路途,给我的教育生活指引了方向。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爱心是教育的核心,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每每当我站在讲台,环顾着每一位学生的时候,我都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我感恩遇到的每一位帮助我成长的老师,也由衷的敬佩着他们的高尚品德,小学时代的班主任用他的方式保护了我的自尊心,中学时代的老师对我的关怀和鼓励,也许他们早就忘记了,但是,对于我来说,一字一句、一个眼神、一声肯定、甚至一次批评,都让我深深牢记。我感恩他们的关爱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我感恩他们的严厉,让我不会迷失和放弃。我的学生生涯是幸福的,而现在的我也走进校园,成为一名教师。
我要将我得到的爱心,不断地传递给我的孩子们。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么一个事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具备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爱,只有心中有了这份责任,心中关爱着孩子,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我不禁思考,我怎样才能将知识源源不断的传送给孩子?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我的努力的方向。
书中是这样写的: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书,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成长的好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知识。这样,在孩子们面前,我们才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之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来源。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
阅读同样能够带给孩子们许多益处,读书能教给孩子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我也将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共同成长。(卢美丽)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3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以平实精炼的语言,辅以精辟的理论分析,内容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也有对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建议。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书的始终,使一线任教的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才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学任务。及时地发现、培养和发展我们学生的才能和素质,及时地了解每一个人的志趣,这一点正是当前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教师的共性教育不能排除个性教育,而且必须依赖于个性教育去充实、完善和提高。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杜绝搞一刀切,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教师必须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赋、意向、兴趣和爱好等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从而树立起自尊和自信,并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二、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亮光,获得学生的信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学生的天资才干,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这就是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是行家,同时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才能情感丰富,才能畅达而生动,有趣而有效,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才能给学生一杯时代的活水,才能讲起课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三、要有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若是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疲劳甚至产生厌学,加重学生的负担。
教师的语言是关系到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一门艺术。是否有技巧与魅力、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师职业特点所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所用语言应该是:第一,准确简明、科学、富有示范性;第二,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第三,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逻辑性;第四,点拨启发,富有激励性;第五,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等。而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讲得具有吸引力,要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丰富自己的语言,如果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那么,我们的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4
每次用心去读书,书中被激发出来的力量也会让我受益匪浅。《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联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这本名著是我第二次学习,一句句看似浅显的话语,是作者数十年的经验积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些建议是具体的,是可以操作的。
下面就选几个感受颇深的建议谈自己的收获吧!
第一,教师要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和消极状态。“只要课堂上充满着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了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
第二次担任美术教师,我曾想:又要上课了,希望时间过得快点儿。越是这样想,越是感到时间过得太慢。那时我还在哺乳假中,对孩子有更多的期待。
教学同一个年级的两个班级,不同的学习氛围让我想了很多。为了训练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我采用全班拍手表扬的方法。一个学期即将过去,这个班级的课堂注意力有了巨大的改善,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积极起来,他们的默契程度也越来越好。“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也就随之而生。
当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一种快乐,他们是可以齐心协力的。这真神奇!由一个拍手六次都不整齐的班级,变成了一个拍手22次,节奏明快的班级,我喜欢上在这样的课堂上课的感觉,然而,这样的课堂是需要老师自己去营造的,哪怕这个老师是非班主任。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么渐渐地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孩子都是乐于挑战困难的。科学学科课本看似简单,文字内容很少。这就需要老师挖掘知识,教师只有备课合适,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也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一旦发现学生懒于思考的苗头,我就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了什么不足之处。
第二,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兴趣和注意力的问题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孩子们拍完手之后,我笑了,同学们也笑了。我说:“瞧!咱们班的水平多高啊!22次啊,你们不仅拍得整齐,还十分的有节奏。不是单一的节奏,而是由慢到快的节奏。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我们班不仅有凝聚力,而且还多了可贵的默契。太好了!”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未曾想收获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三,非班主任教师要认同自己的价值。“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是青年的思想的主宰者。”学生在非班主任的课堂上,敢于信口开河,敢于破坏课堂纪律......因为非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时间的限制,有教学模式的限制。
个别的学生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此时,老师需要斩钉截铁的重申课堂纪律要求。放任不管,学生得寸进尺。学生需要的工具没有带齐,影响课堂教学,这是非班主任老师的最大困惑。课程开展后,没有带工具的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倾听、交流制作方法。对学生要进行一堂特别有意思的'创意制作,让没有工具的学生体会不到其中的快乐。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说:“同学们,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尽可能的带工具,不是为了为难你们,而是对有的学生难以体会到制作的快乐,而感到惋惜。”真诚的话语,在之后的课堂看到了效果。
学生听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漫不经心,老师上课的热情减之大半。那时候,逼迫自己看着曾经让 老师惊奇、感动的学生,强调课堂纪律。以此,让学生在情感上予以触动。否则,课程或许会越来越难上。我还试着在这样的课堂添加故事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地学习氛围。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全校老师或许都非常清楚。非班主任老师要想方设法——抓住个别的学生予以管理,给学生以触动,调整学生学习的态度。
顽固不化的学生,需要老师创造情境,发自心底的表扬,改变学生对自己课堂的态度——爱上美术课,喜欢绘画、手工制作等。当课间里,你们相遇,他快乐的和你打招呼,那么就意味着你成功的改变了他。
非班主任老师要与班中的“问题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三年级两个调皮的孩子, “你们两个,让老师觉得是不打不相识。通过你们两个的打闹,让老师认识你们,了解你们。你们的活跃,正是美术课堂需要的态度。”这样一说,俩人每次带齐工具,用心制作,甚至创作两幅作品。让我从心底偷着乐。
当学生喜欢你的课堂了,在课堂上宣布纪律要求。原本的问题学生成了老师的支持者,其它学生很容易感到他们的变化,课堂氛围的营造变得易于驾驭。
第四,学生的认可是教学开出的最美丽的花。“课上的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当老师的付出有了反馈的时候,也是花开的幸福体验。一个学生家长追着我说:“学校给我女儿一份任课教师评价表,女儿说,别忘了给科学老师一个好评,她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上课的时候,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快乐。”此时,孩子给予老师反思的机会显得更神圣了。
第五,教学中的任何细节都是教育的闪光点。“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受到损害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直线。”“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知何故,自己不由地想起了这句话。我想用这句话形容我的学生,一生里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恐怕并不容易。朋友之间,能够无话不谈,能够经常的产生共鸣。我们有雷同的观点,我们有相似的思想。处理事情,对待问题,我们有着相似的处理方法。可是,原来师生之间也是可以产生共鸣的。
一个班里十分聪明的学生,当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会钻进牛角尖,他将所有应该求得的问题都当作已知条件。我判断他是思路不清晰造成的。于是,我点拨:上衣88元、75元,下衣12元、8元、32元,最多、最少的题应该……当我讲完之后,他那明白的一点头的瞬间,眼睛中流露着喜悦。他就像一个研究的学者,我觉得学生的专注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仔细的观察与反思中,学生往往会让老师的心有一点震撼。
“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的教育随笔和反思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通过四年半经营博客,我学会了从更深层次,更广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善于反思问题,寻找方法,积累的一篇篇文章,成为论文、写作的素材。通过积累与实践,课堂上能够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了,在美术、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课堂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的积累。每一次接过新的工作,都需要用心去学习,去研究。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5
先做好“读书人”才能做好“教书人”,读书能让我们成为优秀的教师。我看过《给教师的100条提议》这本书后,有种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提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为我们指点迷津,还给我们许多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使我受益颇丰。
读了苏霍先做好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提议》,我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等。书中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等等。
书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发挥自得,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我的知识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对教材教法的生疏,我更加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厚积薄发的道理。
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鲜明而生动的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异常的兴趣,教师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我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学生在某一学科上成绩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冷淡的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自身学习怕主人,要乐意地投入到自我的学习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对教师而言,就是对教育过程的思考,把自我有所触动的瞬间和片断变成文字,记录在案,对自我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忙。我认为,善于觉察儿童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我的眼睛里,学会观察孩子,观察才能了解孩子,才能捕捉细微的教育现象。教育日记也包括教学反思,记录教学活动等,是对自我一日工作的审视和分析。
书中谈到对“后进生”的工作,这确实是每一位教师“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他们理解和记忆的本事相对较差,有的教师教了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当帮忙孩子从学习的逆境中走出来,“后进生”普遍存在着“没眼睛,没耳朵”的毛病,他们对教师上课所讲的没用心听和记,在教学中,要经常让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用眼、耳的频率,自然知识就记牢了。他们有些并没有智力上的差异,只是少了一份坚持,在学习生活中多加培养,有了坚持不懈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也不再成为“后进生”了。
读了这本书,发现作者提出的问题都是教师近切想解决的问题,既有理论也有生动的事例,还介绍了处理问题的对策。读书不仅仅能激发“后进生”的觉醒,更能让我们教师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成为真正有品位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6
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女生有书法方面的特长,曾经在班级的书法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老师和同学都夸奖她,她也以此为荣。但是,她生来胆小,没有张扬的个性,只有脸上淡淡的微笑才让人记得她是班级里的书法冠军。平时,她并不爱说话,当然上课时也不常举手,只有在自己确定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会举起那只难得举起的手。
两年级时的一次语文课,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去书写新教的生字,这项任务太简单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得到这次机会,这个任务对于那位女生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因此,她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选中的正是她。我们都能猜到老师的用意。女生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走上了讲台,微微颤抖的小手握住了那支短短的粉笔,老师微笑地期待着她能够快速而漂亮地完成这项任务。可不知因为紧张还是害怕,女生怎么也找不准写字的位置,平时天天接触的田字格一跑到黑板上就开始和她捉迷藏,四个小格子把她的眼睛都看花了,而且头越来越晕,写了半天,也没能把字写进格子里,这时的同学们已经开始有了不耐烦的议论声,女生多么希望老师能制止同学的议论,同时给她指点一下写字的正确位置,可是这时却传来老师不耐烦的埋怨声:“哦哟,写了半天怎么还写不好,算了算了,回去吧,时间都来不及了……”女生默默无语,低着头红着脸,全班同学的目光像利剑直刺她的心窝。
从此,本来不爱说话的她更沉默了。当然,课堂上要看到她举起的手就更难了。
朋友,那位女生就是小学时候的我呀!现在,我自己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学生时代的这件事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多么想对那位老师说:“老师,请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小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吧!”最近认真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在《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一篇中写道: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当了整整六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进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老师的任何一句不经意的责备都在渐渐扼杀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每个班级中难免会有几个问题生,对待问题生,我想很多老师都会和我一样,一开始倾注十分的耐心,久而久之,耐心耗尽,取而代之的将是厌弃,感觉无能为力。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生,从来都没觉得自己那样对待他有什么过错,不过,自从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我才知道是自己泼灭了他对学习的燃烧的热情。
他是三年级转学到我班的,一开始谈到的他的家庭环境就引起了我的重视:父亲在外省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母亲在家照顾他,没有工作,但是每天都混于娱乐场所早出晚归。以至于孩子经常一元钱买早点,方便面结束晚餐。由于没有人监督看管,很快,他的成绩一落千丈,班级倒数第二,给他妈妈打电话,妈妈居然会因为在搓麻将而拒绝来学校,没有约束的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发展到每天自己修改家庭作业,甚至不做,根本不背书,每天都拿不出任何作业,面对家长的无动于衷,我终于决定对他采取的特殊的处理手段:不再理会他的作业,放任自流,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本以为这样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根本就不会在乎我的几句批评,本以为给了他这样的教训,从此他就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但是结局并非如我所愿,却很好地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而孩子是要以怨抱怨的,有时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
他非但没有任何想改好的意思,而且渐渐地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每天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毫无怨言,却态度冷淡,准备好耐心地倾听老师的讽刺和训斥,根本无动于衷。依然交不出任何作业,听写几乎全错,而且字写得无法辨认。我的教育方法宣告失败了……
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联系现在所教的这位学生,我终于意识到是我吹灭了他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忘记了儿童是脆弱无助的,错误地认为儿童都是能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没有鼓励,只有同学的冷眼和老师的批评,他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又从何谈起呢?我终于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篇文章的真谛:
“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大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7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由于自己也属于需要“回去看半年书、甚至更长时间”类型的,因此今天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其中第25条“思索是件快乐的事”讲的就是写论文,读完颇受启发,不知对您是否合适。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权当分享:“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四、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永不放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读着著作中每一条建议,你对自己的职业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你会因此从容地走好未来的职业之路。正像作者所说:“祝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唯一的”,“成为名师,为什么不?”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8
近几日,又再次翻阅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他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问题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教师,也会被学生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思想方向的`引领者,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孩子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与家务上了。与书籍的接触越来越少,不管是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自己的知识面,都逐渐狭隘,真是惭愧不已。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作为教师的我怎能不与时俱进呢?从现在开始,逐渐改变生活步骤,多走进图书馆,去翻阅新上架的教育理论书籍以及综合性的各方面书籍,真的很有必要。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19
最近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对这位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佩服、崇拜至极。他的每条建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并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用心感受他的每一条建议,并运用于教育工作中,都是非常必要、有价值的。
其中的第6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我感触颇深。“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他“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他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他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他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对他们要有信心、耐心和爱心。后进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位,是完全可以转变的。后进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我们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后进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应该对他们负责任,宽严并济,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采纳了一定受益匪浅。我认为苏老提到教师写日记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倡导写教学反思。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懂得了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正如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从中我们可以完全看出当前倡导的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之如此重要、必要。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外出听课的机会很多,可是几年之后,多年之后,你再去听他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还是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这里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我们缺乏这种学习的品质,缺乏课后反思。目前存在的状况就是有的教师的“ 教学反思” 是学期末统一补的。更可笑的是,有些教学反思是课前预设的。这样哪还会有它的必要性,实用价值呢?所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和叶澜教授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更应该重视写教学反思、并且坚持写,以此促进我们的成长,以此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0
本人从事教育事业已有十来年,说来惭愧,这十年来很少像今年这样静下心来系统地去学习教育理论。近日全文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这位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感谢他的每条建议,那样地富有哲理,那样地细致详尽。用心去思考他的每一条建议,感触颇多,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薛教授说过的那句话我一直记得,“老师都想把课教好,可有的老师费了很大劲就是教不好,有的老师好像没费什么劲就把课教的很好,这是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是一本教育的百科全书,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寻找答案,寻找做好一个教师应该做到的事情;也是带着这些疑问,去解读书中对小学期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
(一)给教师的良言
1、给小学教师的话: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小学教师,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要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2、对学生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就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
3、讲述与转写:让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学生做到这一点。这样学生永远也不会成为落伍的、不及格的学生,这样他们就学会了自己去获取知识。
4、知识转化成手段:教师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
5、设计丰富的活动:要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就应当吸引学生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活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活动中体现出来。
6、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对知识的兴趣是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件事鼓舞了孩子们,他们的思想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他们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在他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尤其重要!
7、一滴水和一桶水: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教师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学生的内心美)。
8、情商的培养: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妈妈、爸爸)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个心地善良、关心别人的儿童,他能够在那种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恶劣行为的地方感觉出不好的事来。要爱护、培植和发展儿童身上的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儿童的`乐观精神、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一定要保持儿童乐观的心态。
9、学习愿望的培养: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培养学习愿望,有助于巩固学生集体,加强集体主义情感,促进互相帮助的志趣。每一个教师集体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养这种情感,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提高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思想水平。
(二)来自学生的启示
1、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儿童:一些儿童的思维非常活跃。他的思想能很轻易地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另一些儿童的思维则完全不同,他是稳定集中性的思维。如果儿童的思想集中在一件什么事物上,他就很难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当他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忘记别的事情。教师有时候会弄错,误认为这种思维特点是智力发展的不正常状态。其实,无论是具有形象思维的儿童,还是具有明显表现的逻辑——分析思维的儿童,都常会出现智力过程迟缓的现象。教师应当看清楚和了解清楚。研究儿童的思维特点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2、儿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当教师的人经常会遇到这样令人忧虑的现象:儿童在入学的时候是带来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但是这点火花很快就熄灭了,而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儿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让儿童高高兴兴地学习,那就无论如何不能用学校常用的那些方法来局限他们。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谐。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去漫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实验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者的自豪感。有时候,要把一个孩子引到一个胜利的高处,我们需要花费一星期、两星期甚至更多的时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求有巨大的耐心和对儿童的创造力充满信心的啊。
3、要掌握的技能和技巧:
(1)会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
(2)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能提出疑问。
(3)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
(4)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
(5)能流利地、足够迅速地和正确地书写。
(6)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
(7)能找到有关所要了解的问题的书。
(8)能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
(9)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10)能听教师的讲解并能同时把教师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11) 能阅读课文并能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和各个逻辑组成部分的指示。
(12)会写作文——即能把自己在周围所看到、观察到的事物叙述清楚。
以上是我看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的感触和总结,然而知识是死的,如何将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践还需要努力。正如书中所说“教师的艺术和水平正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小学阶段所受的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肩负着事关民族未来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我义无反顾。
读后感想: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从中领略了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精髓。读此书,犹如在与大师对话,这是一场无声的对话,但却可以感觉到心灵穿越时空彼此相通。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1
在课余学习时间拜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再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解读,觉得受益匪浅,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和净化。
作为教师,我们很多人都体会到过:有时候,一节课40分 钟过得很快,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汇聚到了同一个轨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活跃,情绪饱满。一节课下来,教师精力充沛、心情舒畅;有时候,一节课却过得很慢。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挤牙膏似的,一词一句停停顿顿,不管如何撕心裂肺的吼叫,总不能平息那烦人的吵闹声。一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心情郁闷。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所以,课堂40分钟时间是我们整个生活时间的经典。这一个个40分钟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也代表着学生在儿童时代的生活质量。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为学生减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一条捷径,是我们教师的用不放弃的追求。
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教师在前4年里,许 多教师会交口称赞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此自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重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知识都源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五年时,我们才发现这位女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催眠状态。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探究的环境,要让学生的课堂行为赋予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大师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某个知识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知识所关联的其他知识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更难。 特别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条,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触动。文中这样说:“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每个老师都非常头痛。书中提到,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面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了解清楚,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了?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对此一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学生,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人格的形成。为此,因材施教多么重要。
再比如,有些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爱说话、爱做携作、无精打采等,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们不妨仔细地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课备得充分吗?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激发了每一个孩子的探索知识的欲望?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这么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所设计的每一堂课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虽然要做到这些不容易,但是只要坚持努力,真正动脑筋来设计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总之,读了这部教育名著之后,我确实是受益匪浅。在读此书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可。读了此书,我才知道,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仅要不断学习,而且要善于宽容学生错误,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善于赞美学生,最大限度的激 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让我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2
这个学期我抽出时间重新阅读了一本书叫做《教师的百分之一百建议》。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必须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思想理念,丰富自己的思维,使我们的思想持续更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
当前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经成为人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局限于学生,教育也不再是教师的专属特权。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使其形式多样灵活,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因此,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和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并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内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实践;只有更新理念,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适应学习时代的需求。
曾经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遇到一位老者。年轻人好奇地问:“这个村庄怎么样?”老者反问道:“你的家乡又如何呢?”年轻人沮丧地回答:“我家乡太糟糕了,我非常讨厌它。”老者微笑着说:“那你还是赶快离开吧,这里和你的家乡一样糟糕。”之后,又有另一个年轻人来到同一个村庄,同样问道:“这个村庄怎么样?”老者依旧反问道:“你的家乡又是怎样美好的呢?”年轻人兴奋地回答说:“我的家乡非常美好,我非常怀念家乡的人和花花草草。”老者满意地说:“这里也同样美好。”一旁的人们感到很奇怪,纷纷向老者询问为什么他前后说法不一致。老者淡然一笑,解释道:“你寻找什么,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以欣赏的心态去看待一件事时,我们会发现许多优点;而当我们以批评的态度去看待一件事时,我们只会看到无数缺点。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分数的教育,教师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立场,而不是真正关心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因此,教师的抱怨也就不可避免了。然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中心。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闪光点,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在教师的眼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被认为是有天赋的。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构建师生关系,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合理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和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我们还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赞扬。特别是对于“差生”来说,一两次独特的欣赏无疑是沙漠中的绿洲,长时间的鼓励和期待将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这样,学生将在一个充满鼓励和期望的环境中成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深刻地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问题能力取决于他们自己,而教师是否能够贯穿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核心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
目前,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有时也迷失了方向,无法把握重点,导致整个学期下来不知道学生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这让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学方法,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改进。这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袁教授给出了他的回答。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为人格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包含了两层意义。首先,对于教师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给他们现成的知识。因为知识本身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其次,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人格需要通过人格魅力的感召来培养。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又回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应该教授什么,以及如何进行教学。
好书是常读常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值得一读再读!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3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认知过程,而是伴随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一种属性。它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作为第二语言,英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第二、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多听,只有不断的输入,才能有适当的输出。
第三、注意对作业的检查。“检查练习本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经常听到教师们反映。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看上一眼无动于衷。好多小时的劳动付之东流,岂不令人心寒。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解决方法首先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的不协调,就好象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多物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时时注意要求学生通过听读等手段来诊视英语词句的正确、纯洁和优美。而且我们还要就每一个单词跟学生一起编写作文。让词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中,教他们学习用词来表达最微妙的感情,来反映从周围世界得来的印象。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想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和词。应当尽可能让学生讲故事,发表议论,汇报他亲手做过的事情,讲述他所观察到的事物。应当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讲述、汇报和报告,把现有的知识“投入周转”,也就是说,使词成为进行创作的手段。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的问题上要多加考虑,如何让作业为教学服务,如何让每天的新知识“投入周转”得以巩固。
当然人自有惰性,学生的作业不是放任自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定期抽查,不仅可以督促学生,也可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只有布置创造性的作业,用多种灵活的手段从改作业的海洋中摆脱出来,才可以使教师、学生更轻松,使教学更精彩且更有实效。
因此在英语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他们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4
在教育界,有一位鼎鼎有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急需汲取教育相关知识和观点。这时,刚好看到学校推荐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名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兴趣极大,迫不及待的找到了文章,打算好好阅读。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机智不足。我也是第一次带人多的大班,这样班级中的学生特点非常特殊,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后进生学习态度难以改变;学生的纪律问题常常最让人头痛。每当这时候,我都很难想出对策。不仅打击
了我的教学热情,还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再加上理论分析,生动形象,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这能让我找到很多我在教学时遇到的学生事例,对比找到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他让我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而不用在漫长的教学中,费力的独自前行,独自摸索,独自总结。他让我避免了一些错误的想法和错误的方向,让我站在了他这位巨人的肩膀上。作为一个汲取了前辈心血与心血的小小新人,也拥有了难得的智慧,和教育机智。经过举一反三,我还想到了,我应该多去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与智慧。她们在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同时精心备课,研究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经常创新创造,让学生能快速接受,并享受课堂。我应该多与她们交谈,虚心求教,认真聆听她们口中的事例与宝贵经验。她们的智慧闪闪发光,我学到其中一两分便已经十分受用。
读教育相关书籍,学习他人经验,不仅安抚了我备受打击的灵魂,也让我学会了许多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增长我的智慧。
让我头痛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一开始很把握好自己对后进生的态度。高年级的.部分学生逐渐走进了叛逆期前期。他们性格极具特征,张扬、跳脱、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所以会频道的接话或挑衅老师。调皮的事一件不差,唯独不听课学习。这常常让我十分头疼。其中一些后进生表现的尤为过分。作为一个新入职的老师,在某些被激怒的时刻,我常常觉得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或者也闪过想要放弃的想法。但是,在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后,我能逐渐宽心,改变自己对后进生的想法。他告诉我们,教师的天职就是关爱学生,我们不应该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与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的真正需求。从而解决问题,帮助到他们。每个孩子有自己特殊的经历,或者个别孩子缺少关心和关爱。这致使了他们在叛逆期前期,思想不够成熟,或者是一些不好的情绪难以发泄,所以才会在学校失控。一切都有缘由,每一个学生其实都是可造材,每一朵鲜花都不应该被放弃。
看看这些观点,再回忆之前的教学生活中改变的一些后进生,在走进他们内心以后,他们确实会和你交心,认真的把你当做朋友,相信你,信任你,从而在学习或者纪律上达到一个让人惊讶的好结果。再想一想,花园里的每一朵花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所有孩子都是同一幅样子,美丽的千篇一律,那么这片花园也即将会变得非常无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会让我收益一生的书。当迷惑时,迷茫时,愤怒时,或者忘形时,都可以打开书本,在里面寻找到解决办法和抚慰心灵的话语。学海无涯,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一定会多读类似的、相关的名著,开拓我的视野,陶冶我的心灵。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5
今日,我拿着枕边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翻看着。蓦地,我对“合作是竞争的归宿”中的“第12条:在过去的一年中,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引起了我的无限思绪。回想在本校工作以来的三年里,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我发觉本身好象已经不止一年没有参加理论学习了。对一些先进的、优秀的教育理念学问体系,我完全不懂。很多观念都还停留在原有的理论学问水平线上,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慌。因此,我认为在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应当重视理论学问的学习,虽然理论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条,可我不能由于这个原因就放弃,只有学习专家们的教育理论学问体系,正确理解教育理论学问,懂得如何借鉴和运用,才能提高我在实际工作中的阅历总结。尤其能帮忙我把工作的点滴积累起来,归纳成为精炼简洁的理论学问体系。理论有深有浅,而作为在一线工作不久的我,应当从最浅显的做起,结合本身的实际实践,不绝努力提炼本身,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赢得孩子们的爱好和家长们的信任。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一、来自自身的感受
记得每次写案例时,我在叙述事件的过程都轻而易举的一气呵成,不模糊,同时脑子里也依稀的觉得这件事情隐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很值得挖掘。可真正在分析、讲解案例所对别人的'教育和启示时,我都觉得内容、条理不清不楚,阐述混乱,主次不分。这种种困惑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学习理论学问的紧要性,尤其是不应间断,而应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像现今科学技术非速地进展,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让我不得不为自身学问水平、本领的提高而担忧。
二、来自家长的感受
每当家长向我虚心请教时,我都深有感受。
在和每位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时,我感觉到有很多家长都会带着问题来交流,他们虚心地向我问道:“郑老师,我呀,现在是拿孩子越来越没方法了,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脾气也犟的很,我真想他每天上幼儿园呀。”是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常常被一大家人宠着、溺着、骄着、贯着,什么事都依着他,由着他的性子来,孩子能不倔强吗?其实,“不应骄贯孩子”这个道理家长也明白。可现在因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没有抚养教育孩子的阅历。因此,在事情发生是,由于阅历的不足,一时间没有想到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反正为了“息事宁人”,只有充足孩子的愿望。当然,同样的事情会再上演,每次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充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不变的倔强吗?所以,为了孩子们明天美好的将来,家长要学习,做为老师的我,更应当学习?由于,老师不仅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好孩子,也有义务帮忙和引导家长如何教育、抚养教育孩子!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6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受益良多。苏霍姆林斯基经历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总结形成了丰厚的教育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明确要把教育作为享受,把奉献作为乐趣,用乐观无私的心态看待我们职业,便会从中发现无尽的快乐,汲取工作的热情,收获成功的喜悦。
我想,作为教师,应拥有无私而高尚的人格。把阳光带给所有学生,因而自己的心中也是阳光,这就是教师平和而真实的快乐。如今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完美灵魂的塑造者,培养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潜力的学生,应该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要真诚关爱学生。只有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素质教育下,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各方面的人才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因此,顺应学生的个性,显得十分重要。教育必须要为学生的人生幸福服务。如果成为伟大的人物,却不能为他的人生增添幸福,那么这是对他的不尊重。作为教师,我们理应为学生打造一段幸福的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如此看来,师生间早该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他人提供服务,没有一个人有理由利用手中的职权对他人指手画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融洽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校园,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要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就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儿童的乐观精神、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让他们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经常体验到努力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成就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他们产生低落情绪,丧失信心。并且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入手,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超过自己的前一名,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让自己学有所获。一旦他们真正从内心产生了学习的渴望,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7
读了郑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我感觉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他没有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观点新颖,总能够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书中关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写道: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吧。你不要只听写字课,练习本里包含着全部教育过程的成果。字写的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每人都希望自己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孩子也不例外。古人常言道:"字如其人"。我想每个老师当你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时,能看到学生那工整,隽秀的小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涌上心头,那么就请每个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注重学生写字训练。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可是我们必须明确,没有"人之初"的耕耘,就不会有日后的硕果压枝,因此,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还有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只有在人格教育的基础上,知识教育才显得必要"的确,人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做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孩子学做真人,然后才是传播知识。今天的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充分宏扬个性。
加强联系,获得信任。及时地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建立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人际氛围,这也是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不必再扮演"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不是以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教师对学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铁不成钢",只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平时,只要有空、有机会,尽可能多的.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学生的活动、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困难、困惑。面对学生的困难、困惑,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我曾仔细观察许许多多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各种表现,我努力地取得他们的信任。要获得学生们的信任,我认为应当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诚待人,我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在历届的学生中,总会有许多的孩子与我说说心里话,有时还将家里的各种事向我诉说。许多时候,人只要坦诚,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这都是一样的。许多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也正是因为这,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开始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是你永葆活力,是你有魅力。
道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行,现于细微处,成于平时中,师德也不外如是。
教育是一件工程,每一个细节都是基础。那就让我从细微处,从平时中,从细节上做起吧。这本书虽然是读完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建议永远值得我们去实行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8
以前只是听说苏霍姆林斯基,只知道好像他是名人,人们喜欢引用他的话来说明某个道理。今天暑假买了他的书。网上邮来,厚厚的两本,一本是写给老师的,一本是写给家长的。“他是哪里来的时间写下的这么多文字的?”我心里暗暗的想,他到底是一个怎么的人?他会写些什么?
每一条建议都不长,没有长篇大论,满满干货,收益颇深。其中,我最深受影响的两条如下:
一、关于阅读
阅读的重要,我很清楚。我以为,阅读的重点人群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有余力,吸收了课堂和课本知识,没有吃饱,没有劳累,翻开课外书,汲取智慧和知识。但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跟需要阅读。阅读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错字层出不穷,纠正不完。看了这本书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准确性。同时,努力确保学生记住正确的,第一次就写正确的。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学生第一次学习的准确与正确,这样可以避免“改不完的错字”等类似情况的发生。
他如我们一样,却能在繁琐与忙碌的工作中,总结出经验,其智慧的光芒一代一代传递。也许,他未必忙碌,但想必一定是很幸福的,所以,才会从他的笔端流泻下幸福的文字,他那种生活就是现在新教育提倡的那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吧。
但是最让我感慨的依然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如此专业!
第一遍书读得不精,这个学期要再读一遍。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29
最近读了《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开始我对这本书一无所知。然而,在阅读完整本书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佩之情。通过全书的阅读,我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每天持续不断地阅读,与书籍建立长久的友谊。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应该坚信——我需要阅读。当我们阅读更多的书籍时,我们的心胸也会变得更加开阔;当我们阅读更多的书籍时,我们的眼界也会随之扩展,跟随着作者一起成长;当我们阅读更多的书籍时,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加明晰和明了。
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作为曾经的孩子,我深知他们渴望被关注和关心的感受。在我小时候,无论生病与否,我都不会请假而错过上课。孩子们在启蒙阶段会面临各种问题,因此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所不同。作为老师,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变得至关重要。自尊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东西,它不分种族、年龄和性别。
我们应该学会给孩子们送上赞美之花。在学校里,学生常常听到的是批评,见到的'也是教师怒不可遏的模样。每个人都曾经感受过被赞美的甜蜜,相较于被指责,我们渴望得到他人对我们所做之事的称赞。大人如此,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学生呢?学生需要通过赞扬来培养自信心,感受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价值。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等生,都需要赞美,都渴望被赞美。特别是差生,如果能多给予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就会逐渐恢复,学习也会有所改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多赞美学生,让他们的心中充满阳光。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30
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向大师学习,要领悟他的精髓,要与自己的思想实践联系起来,讲启发,想体会,要和大师作心灵的对话,才能真有收获,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有所创新。
本期阅读的主题是"后进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在今天的几乎成了最响亮的口号,可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他一生的每一天具体实践。追求真理,终于心灵,坚守良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孩子在苏霍姆林斯基眼中,不是学习的机器,不是考试的机器,不是分数单,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个精神的宇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
一、了解儿童,了解他的精神,体会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二、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三、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今天看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思想有着相当的超前性,这些都是苏霍姆林斯基面对教育时机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他充满感情的投入,全身心的实践。他的著作告诉我们,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而这"深刻"又往往是通过非常朴素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今天,我们最应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的是———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每个后进生都像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31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经典之作,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撰写。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责任重大,同时也要具备智慧和勇气。以下是我对本书的一些感悟。
首先,我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理解、关爱,以及适时的给予指导。
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此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质的塑造。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学会尊重、感恩、诚实、勇敢等品质。
再者,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最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学生成长。同时,教师还要有毅力,去面对教育过程中的挑战,不断总结经验,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更加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教师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32
假期,重新拜读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次是逐字逐句细致又系统的阅读,虽然是还不能全然领会其中的要义,但确实使自己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认识。这位上世纪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个世界后的今天让读者依旧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另我深思和警醒。
阅读的重要性,多次被苏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题中强调。从注意力的培养,到对后进生的工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抽象思维的发展等等,不一而足。反观现实,许多家庭、许多学校却依旧不够重视,或者是有形无实的开展,或者是有心无术的引导。这的确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我们在引导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教师能够读书破万卷,势必也能做到上课如有神。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思维的活的源泉”。这对于当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们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现在的学生在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室外待得时间太短;在教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野外待得时间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实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书,大自然中更有着无限待开发的课程,我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这样的场所,提供参观、研究大自然的机会,而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做了直截了当的解释:那是因为在学校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不正与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观点不谋而合吗?这不禁使我想到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当出现学生成绩考得不好时,常常埋怨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认为考得不好的一切愿因都出现在学生身上。我们平时在抱怨、发牢骚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吗?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掉队的现象呢?这条教育原则我们也常挂嘴边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档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有能力发挥出来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就能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就能够不停地进步。
“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时,谈到一位历史老师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节课,这让我们深感惭愧。终身教育谈了多少年,依然说得多做得少;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依然是挂在嘴边,羞涩在心里;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来追求,当作一项事业来奉献,仍然只是说说而已。
从苏霍姆林斯基谈论教师读书和写教育日记两个问题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的一切教育智慧都来自于他的实践,因此他的理论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读书,应当成为一种需求,一种习惯,应当是摒弃了一切功利主义的阅读。一张长条桌,一把藤椅,一盏台灯,读书于日圆月缺,挑灯于古典今著,只为一种心境。写教育日记应成为一种心灵的旅行和恒心的历练,日日写,月月写,写教学心得,写教育叙事,写工作感悟,于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之中,增强自己教学的理性,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直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说我是用一生来准备这一节课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积跬步难行千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踏踏实实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用心去爱自己的事业,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精益求精。那么我们备课、公开课的一些弊端问题,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
在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本厚厚的专著仍历久弥新。一个个建议,无不体现一个伟大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给我们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了最切实际的目标和方法。这本书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读着这本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为我们指点迷津。书中的教育思想,一定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 33
应走在不断阅读积累的路上——苏霍姆林斯基。
静下心来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触动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该采取的办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对当今乃至未来的教师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动活泼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热爱读书。
教师读书到底有什么必要?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像这位历史老师这样的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要多读书,会读书,反思一下,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我们平时多读书吗?会读书吗?也许部分语文教师的读书活动还没有学生开展得好。
提到读书,许多老师感觉无奈:我们也想读书啊,可是真的没有时间啊!确实,教师每天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个别学生、上交各种业务学习材料,做班主任的还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这些事占去了很多时间。阅读的时间从哪里来?毕竟每天只有24小时!
上文所谈到的那位历史老师一样的人,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读书,因为读书让他们获益匪浅。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读书多了,积累深厚,备课不再是死抠教科书,就能用15分钟准备出让人入迷的课,就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读书出自内心的需要。
其实,我们并非真的一点时间也挤不出来,只是我们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们只是为自己的懒于阅读找了很好的借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数量,不拘内容。在办公桌上放置一两本感兴趣的名著或者专业杂志,一有空闲就见缝插针地读一两篇或一两页,既是学习,也是休息。在床头柜上摆放几本小说散文或喜欢的杂志,睡前美美地读几页,是一种很好的催眠呢……
我们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新课程标准列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自己都没读过,又何以去指导学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我们要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需;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才能把生命读得开阔、灵动、乐观、豁达、鲜亮;才能把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世界的多样与神奇,世事的无端与诡异,传授给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学子们。
我们必须明白:读书是心的享受,是进步的阶梯,是为师的责任。
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要“活到老,读到老”,不断积累,不断增长职业智慧,在课堂上尽显教书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贵的生活品质,创造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3-20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05-24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4-27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笔记02-14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范文04-26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精选32篇)09-10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18篇)10-10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23篇)10-28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汇总03-04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摘抄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