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9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雅舍小品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
“在尘世烟火中安享属于自己的闲适人生。”是啊,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依旧能发现其中的美好。
在这个寒假我也有幸读了散文家梁实秋所写的《雅舍小品》,书中以散文的形式,讲述了生活的平凡小事,期中《北平的街道》令我印象深刻。
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回顾着自己小时候在北平的生活,一次次走过北平的街道,回顾着街上一个个商店,虽然街道不宽广,也并不繁华,名字也只是普普通通,但却十分风趣,路也是高低不平,可以说朴素到有些寒酸,每当走到这里,都会有人抱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街道与北平一样都在改变,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北平的市容,在进步,也在退步。进步的是物质建筑,诸如马路行人道的拓宽与铺平,退步的是北平特有的情调与气氛逐渐消失褪色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躲不过改变。
这一点我也有着深刻的体会,模模糊糊记着小的时候在乡下,街上并没有什么装修的很好的店铺,大家都是推着推车在在街上买卖东西,走近就能感受到那种简单的感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各式各样装修精美的店铺,各种五花八门的广告,在走进去,已经仿佛没有曾经那种清爽的感觉。还记得曾经的房子可以说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房顶上铺满了瓦,甚至有房子是用土堆成的,而如今已经很少见到了,现在都是各种五颜六色的房子,以前就像一幅水墨画,淡雅朴素但却依旧令人喜爱,从而回味无穷。曾经春天打开门,一眼望去全部是油菜花,泥土混着各种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而如今再打开门,已经没有了油菜花,曾经的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曾经的春意盎然也被钢精水泥所替代。
现在更多人想回到简单的地方,更愿意去到那些寂静无人的地方,这也是对生活的享受,即使是在繁华的都是,都有曾经美好的回忆,而我们可以去寻找最古朴的印记,即使找不到,我们也可以将曾经的回忆留在心里。
天下一切事物没有不变的,哪里都不例外。但我们依旧可以于寻常琐碎中发现妙趣,在世间万象中感悟人生,或许我们也可以从《雅舍小品》这本书中,感受平凡却带有美好的事,同时去回顾点点滴滴的美好。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2
梁实秋老人是个懂得品味生活的人。作为一个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带有老北京的影子关于生活,老先生写得很广,上至国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关于生活之事,尽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谈得最多的是吃的。《老饕漫笔》之中,讲了数十种吃食,还有十数家馆子饭庄,其中亦不乏故事。三言两语,将读者作食客又将之数十年前,恰又合时宜地早早跳出。但无论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乡,追忆故人。在如此垂涎欲滴、兴奋不已的话题中道出己愁,却又并不让人知觉真是令人称奇除了一个“愁”字,当然更是些哲理,却全无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讲故事之余讲讲奥妙。
《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关于说话的`,且竟有一篇是讲如何骂人的!的确,骂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实乃人之常情,不发泄却也不可能。但在盛怒之下冷静骂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会在骂人时这么做。不过此篇也并不止讲如何骂人,还说算揭了张黑幕给人瞧瞧;抑或是说例“焦躁时骂人都骂不了还能干什么”之类的话题。这些个骂人的法儿,用了些个成语取了几个小标题,让人发现再小之事都可用计,不是随便玩儿玩儿就好的,着实给人清风而令人一惊而醒。
余亦曾怨世之不公,怨时间何必其速?尚不能轻松度日。倘非作业头疼吾必日夜行吾所欲,不必似此般浮躁,但因有作业为工作,却时常看不顺眼许多事物。自从看了《雅舍小品》之后对其中许多篇章中坦露出之平淡的生活态度及令人深思的哲理十分感到内心的共鸣与渴望。是啊,切不可把世上万物皆灌以主观情绪,应以平和之心面对,不急不躁,方为正策。
在有所悟后,我觉着,看事应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淡定,少一份忧虑,不必想不开;惋惜之至亦应将心放下。待人接物不妨宽厚,不必斤斤计较,指不定人有所难。把红尘看得太破不好,但装得太糊涂以至于真糊涂也不行。凡事不可至极,至极则至不极,然折其中,看破、糊涂亦有度,方为全策。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3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文章给人整体的感觉多是用轻快,一本正经的语气来陈述事例等,却表现出讽刺的意味。有些幽默。总惹来无奈一笑。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国学和外国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随便拉出《尚书》一类书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国文人或思想家的话语和做法。
随笔描上写的都是本身所想,实际经历,世间百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与揭露的事实一直存至今日。作者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过的事物,却写出丰富的内涵,看见我们没有看见的东西,做出联想。可见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入,全面。和对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读《雅舍》并未觉出有多少晦涩难懂,却依旧觉得读得很累,或许是人生履历不够。没读一篇文章都要想许多,其中有问题,还有许多深刻的地方没能理解。
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着重以讽刺去了。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至于品世,作者选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说出自己的观点。举得事例是我们熟悉,却又不常用的。写得很真实。如“音乐”疑问。很是实在,“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看多了那些高雅艺术,什么歌剧,古典音乐会后,只能让人有些许愉悦,可是花了多久的时间,受了多少磨砺才会这样。我呢,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就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了什么,我真没啥感觉,连历史书介绍它时都是用的“据作者介绍”如何如何。如果听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着自己,音乐和绘画都是宁缺毋滥的。
再到雅舍谈吃,就多是一些没事的出处,做法以及世人对其的观点,还联系了许多生活上,作者经历过的事情。想想,也许作者是在怀念友人,回忆当初。看着,还觉得作者是享受生活之人,在入内就读不出许多了。
至于海外撷英,多是写作者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语言风趣幽默。一“豆腐干风波”为例,描写的是作者踏上美国本土,与美国海关的一些故事。把当时美国人对中国的不了解写了出来。至于有个美国作家写的那本书,就像是个笑话,作者也仅是说自己孤陋寡闻而一笑而过了。有很典型的美国人形象。对于美国人的人情味,则有一种反讽的意味。
这本随笔,对人生,对世间百态的看法。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也许再过很多年再去读,味道就不同了。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4
暮色四合,月色朦胧。我在书香与花香的缠绵中轻轻合上《雅舍小品》,回味着书中的点点滴滴……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作品。讲述的都是生活琐事,有人间烟火,世情百态,故都风物,但却被他描绘得别具风趣。他的散文似乎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冰心这样评价他:“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我最欣赏的文章是《爆竹》,过年放爆竹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文中描写了爆竹的来历,用的范围,怎样放,样子,种类及外国放爆竹。“砰然一声,火弹飞升,继之以无数小灯纷纷腾射,状至美观”讲的即是烟花,记得跨年夜我也曾领略过烟花的壮美。爸爸把烟花搬到远处,然后点燃引火线,跑回来,这时只见一个个光束冲向夜空,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我紧紧地捂住耳朵,“彭!”那光束一下子绽开,顿时整个夜空都被点亮,烟花宛如一朵鲜花点缀着夜空,占据了半边天。花还未谢,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便展现出她的身姿……有的如天女散花,臂挎花篮,鲜花乱缀;有的赛金龙腾飞,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有的似鲜花绽放,摇曳身姿,绚丽夺目;有的若星光四溅,秋雨潇潇,赏心悦目;还有的像仙女下凡,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绚烂多姿,令人赞叹不已。第二天早上还要放爆竹,预示着新年的到来,迎接美好的明天。
这篇文章令我感慨万千,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热爱已渐渐被抹淡,我们应当传承这些文化,热爱它们,这样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新时代。正如《爆竹》一文,让我们以烟花爆竹迎接新年,迎接更灿烂的明天!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5
正如此书封面语,它里面是满满一本谈话的艺术。
初读这本书时我没有注意到时间的白驹过隙,以及作业还有很多。他操着朴实无华而略带一些小幽默的轻松笔吻,向我娓娓叙说着一桩桩一件件同样无足轻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几杯小酒和一个熟络无比的街坊邻居聊天。无论是痰盂还是萝卜汤,是吃相还是头发,是狗肉还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谈,就这话题无限发散开来,凭借他八十年的阅历,举足轻重地作出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虑,不需故弄玄虚,脱口而出已是浑然天成。这么一个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就这么突兀的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镜,圆脸,头顶光溜溜,咧着嘴,两眼弯得像月牙,笑得很自在。他笑,我也笑,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阴霾也染成了阳光,仿佛流云也停滞不前;他骂,我也骂,不带一丝烟火气的冷嘲热讽、嬉笑怒骂,像凛冽的冬风,奔流的江河,柔软却蚀物无声。
他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启发。首先是文章中频出生僻字和成语,更加准确,更加精炼,能用一个字拎清,不用两个字磨叽,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对事例的引用,在我书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从5000年前的尧舜禹汤,到昨天打的领带,一篇杂文可以引用七八个恰到好处的事例。再者,与当今社会的浮华风正反,他的文风非常平实,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豹窥一斑,在我的同学们焦虑的思考如何给读后感取一个华丽的主题目来哗众取宠给文章加分时,“读后感”三个字已经概括了一切。除了作文,还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这是一本好书,我愿意在空闲时想起他,愿意吃撑时站着阅读他健胃消食,愿意在出远门第一个想起他,愿意向朋友推荐他,愿意在作文山穷水尽时翻翻他,这也许就是对他最大的崇敬。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6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写《雅舍小品》的时候,梁实秋已近不惑之年,各方面修养较为深厚。小时亲炙故都风情,身经兵乱之灾;年轻时幸逢“五四”新潮,眼界大开,个性张扬,又漂洋过海,游学美国,领略异域风物,饱尝离愁别绪;回国后涉足社会,南来北往,看够了世事变幻,尝遍了人生五味,见识日增,年事渐长,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年,春华消退,秋思老成,委实能够“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了。梁实秋不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有真才实学。清华8年的正规教育打下了他国文、英文坚实的基础,清华文学社的活动培养了他的文学爱好和写作才能;留学3年又主修英美文学,师从新人文主义批评家白璧德教授,青春的浪漫才情受到古典理性的洗礼而获得升华;学成归国后,历任南北数所大学教授,编过《新月》等报刊,卷入文坛风波,从事文学批评,讲授英美文学,译介莎翁戏剧,堪称才学过人,诗书满腹。因而,中年时代的梁实秋,可说是才学识兼备,积累丰富,修炼到家,不鸣则已,一鸣自能惊人。其学养、阅历、性情、气度,就充分体现在《雅舍小品》之中,他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大家的位置,就是从这里开始奠基的。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他在描写“雅舍”“得月较先”这番赏心悦目的情景时,作者的情趣之雅,飘飘然有出尘欲仙之感。不禁插叙一段遇有暴雨则满室狼藉的镜头,回到雅舍之陋,对比如此之鲜明,令人忍俊不禁。
在谈感受时作者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其间自然存在着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但更多地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豁达乐观、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
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雅舍小品》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宏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7
今年暑假,我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虽说是读,其实就是听,因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这样,我才有机会用耳朵听到了这么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里面有描写台北故居、写雅舍、时间即生命……但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雅舍,是作者的故居。它修建在山上,从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几公里,如果有客人来,要爬七八十层土台阶,再走过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雅舍不大,共六间,作者只占了两间。因为房子是依着山势修的,就形成了一个超好玩的现象。早晨起来从书房到厨房是上坡,吃完饭从厨房到客厅是下坡。房子是用来挡风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不能遮风是因为窗上没有糊纸,不能挡雨是因为房顶上的瓦片有许多小细缝。虽然雅舍尽不到房屋的责任,但作者认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雅舍给了作者灵感和快乐,雅舍前面是金灿灿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土山坡。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怎么会不喜欢呢?
读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认识到了语言的美。当我读到一些词句的时候就感觉深处作者描写的那个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鸟》的散文,里面描写了各式各样的鸟,当作者在描写这些鸟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我不仅体会到了语言的美还懂得了要珍惜时间。我在《时间即生命》学到“不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年轻的时候要学习,不然到了老就会有所遗憾。”这本书用它独特的方法让我受益终身。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8
拿起了《雅舍小品》,它分为若干小篇,每篇都记录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态,各地美食。当我捧起它的时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响了我写作甚至人生,极其重要一课的上课铃。
这节课的第一讲是真实朴素。作者尽取材于真实生活,例如说“拥挤”、“讲价”。他没有天马行空、天花乱坠的浮夸,也没有为了生动而添油加醋。平平淡淡间,自有些许幽默诙谐。关于讲价“童叟根本也不见得好欺侮,而且买卖大半是流动的,无所谓主顾,不讲价还是不过瘾,不七折八扣显得买卖不和气,交易一成买者就又会觉得上当。”这可谓是真实揭露了做买卖的的现况,所谓“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确不符现世,让他一语道破,不由得令人莞尔。这样的文章字里行间自会有一股亲和力,大家身边的人和事,当然强于胡编乱造。与其以词汇的.堆积罗列哗众取宠,不如以亲身所历的实事打动人心。与其说:我此题是否够吸引人,是否有的写;不如说:我此题是否真实,是否是我曾经历过的。这是我常犯的错误,我想它很有可能也是年轻一代人的通病。没有亲身经历,是做不出好的文章的,正如人生,待人多份真实,少份虚假,岂不是好?
这节课的第二讲是细致观察。例如他讲拥挤:“既上车之后,不消说可以听到下列
各种的呼声:‘哎呦!你看看我的脚’‘别挤哟!’‘喂,你趴在我的身子上了!’‘没得办法!’‘你倒是拉住上面的把手啊’”这般细致的描写,光凭想象可是达不到的,“汽车尚未停稳,一群人蜂拥而上,结果是车上的人不得下来,下面的人也不得上去,一阵混战之后,上面的人倒是下来了,下面的人除了儒弱文雅的之外到也都上去了。然而费掉‘民力’不少。”细致地观察品味会让生活更加丰富,写作更有素材,而不是乱七八糟地瞎想。当你致力于观察生活的一点一滴时,你会发现很多很多平时未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就比如拥挤,我从来没有认真观察甚至从来没有注意到它,可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当梁实秋娓娓道来之时,方是“噢,原来如此!”下次坐公交、挤地铁,再观察观察印证印证,岂不有趣?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9
读过此书,我第一次惊奇的发现,语言的魅力竟能如此之大,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与理解。
他操着朴实无华而略带一些小幽默的轻松笔吻,向我娓娓叙说着一桩桩一件件同样举无轻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几杯小酒和一个熟悉无比的街坊邻居聊天。无论是花瓶还是痰盂,是衣服还是头发,是香槟还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谈,就这话题无限发散开来,凭借着他数十年的阅历,作出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虑,不需故弄玄虚,每一篇却都是那么的饱满与真实。这么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就这么突兀地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镜,圆脸,头顶光溜溜,咧着嘴,笑得很自在。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阴霾也染成了阳光,仿佛流云也为他停滞不前;他的怒斥激昂澎湃,那么激动人心,仿佛把干燥的煤炭也激出了火花,仿佛胸中滚滚的热血都是为他而流淌的。
他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启发。首先是文章干练简结,能用一个字拎清,不用两个字磨叽,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对事例的引用,在我书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从五千年前的尧舜禹汤,到昨天打的领带,一篇杂文可以引用七八个恰到好处的事例,再者,与当今社会的浮华风正反,他的文风非常平实,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豹窥一斑,在其他作家焦虑的思考如何给文章取一个华丽的主题目来哗众取宠吸引读者时,“雅舍小品”这四个简洁干练、清新淡雅的文字已经概括了一切。除了文章,还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朋友们,爱书吧,读书吧,而且试着写作吧,相信她会让我们更加快乐,我们都不妨一试!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0
梁实秋有才,饱读诗书,学贯中西;有情,感情热烈真挚,随性洒脱,古稀之年的新爱情也是一片葱绿之青色;有趣,以戏谑之笔轻描淡写凡尘俗世,寥寥数语,便让人在俯仰含笑之间。与其一板一眼得说梁先生的文学造诣如何高超,我倒觉得,一个人能得到如此真性情的评价,是对一生最大的赞扬和肯定。有才华的人很多,但像梁先生这样有趣,活出自己真脾气的却不多。
《雅舍小品》就像是梁先生用深厚的功力和积淀,辅以小火煨炖出世间百态,无论多么枯槁的食材,都能调出一番独特的风味。翻开书卷,每一个小方块字都好像跳跃起来,充盈着和别处不一样的感情和意境。仿佛你推门进入这间“雅舍”,所有的东西都自然构成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每一件器物都染着家主人的疏朗之气,但又不会有盛气凌人的压迫感,捧在手里,真如雅俗共赏的小品一般,确实十分的赏心悦目,典雅精美。
翻开这本书,既无序言也没有跋,直接开门见山,清晰的目录散在眼前,四章内容用粗体黑字简洁明了:观心悟语、世相百态、老饕漫笔、抚简怀人。单是这些题目,就足以有太多美好的联想和惊叹了。明明是一些对于现实的感悟,比如好习惯的养成,谈话、金钱和敬老等论断的问题,我们的表达习惯于简单直白标题党,可是梁先生偏偏是要先观心再悟出道理;关于人情世故,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我不是教你诈和宫心计之类的套路,可梁老就是能站在人性的高度俯瞰“世相百态”;超级资深的吃货,人谓之老饕,这格调不止上升了一点点,而且现在的美食节目都是有图有真相,而我们的“老饕”能让你对着他的文字流口水,脑海里还飞飘着各种口感的幻想;活了一大把年纪,谁没有个相思的朋友呢,梁先生却是抚简怀人,想想这意境,绝代书生,风华正茂,一语间,妙笔生风。未闻其详,就已经美不胜收。
梁先生说,寂寞是一种清福,高韬隐遁的人在现在社会是绝对不存在的。现在似乎只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在现实的泥淖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淖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淖里。这种寂寞,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清净。现代人大抵疲于为生活奔命,寂寞者多,精神孤独者却少。只是这种清净,也只有少部分人能片刻偶得体会的到。
关于骂人,梁先生颇有兴致的总结了十大战术,有许多逻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非常有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精进一下骂人的逻辑和话术。“骂人的上乘,是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之后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欲达到此目的,深刻典雅之词必不可少。“骂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烦请读者不要误以为低俗读物,更不要滥加利用。
而作者的雅舍,也是确有实居。到底是一番怎样的雅舍?——“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下来,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濛濛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雅舍小品》
我实在不舍割裂这一小段,所以全部摘记出来。
雅舍不雅,反倒简朴破败,但梁先生却说,客里似家家似寄。我住在雅舍一天,雅舍就一天归我所有,即使有一天雅舍不在或是我不在了,至少现在我还享受着雅舍给我的一切。这好像人生随性而起,我们生活一日,便享受一天的酸甜苦辣。似家似寄,人生也不过是一场旅行。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1
读完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谈到写字,从古至今,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字的用处也特别大。所以,写字一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毛笔是十分通用的一种书写工具,所以也就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书写艺术——软笔书法。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毛笔的身影了。正如这篇文章所说:“自来水笔代替了传统的毛笔,写字一道,渐渐地要变成‘国粹’了。”
仔细一想,文章说的没错,随着社会节奏地加快,毛笔已经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可是,毛笔虽然无法跟上社会发展,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与智慧的结晶啊!我们不能失去这么一份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相对钢笔、水 笔等等,毛笔有更多的书写艺术,也有许许多多的形体。可以说,毛笔是我国书法的化身。
如今,更多的人丢下毛笔去用水笔。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2
在班级又一次换书的时候,我拿到了一本书,名叫《雅舍小品》。这本书的作者是梁实秋。“雅舍”指的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所在地。因为梁实秋的文章都是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所以《雅舍小品》就相当于是作者的随笔录。
《雅舍小品》里写的主要都是作者熟悉的真人真事和身边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这也可以更加的体现出作者洒脱的写作风格。
《雅舍小品》中一共有四个章节,分别是《观心悟语》、《世相百态》、《老饕漫笔》、《抚简怀人》。其中我觉得最精彩的就是第一章节:《观心悟语》中的“养成好习惯”。
它里面主要写的是:“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后,便毫无勉强,临时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我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它教会了我人的天性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有效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想要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所以从小就得养成良好的习惯,否则长大以后,就会铸成大错!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3
梁秋实这一代宗师,给本世纪文坛留下了2000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梁公散文自然、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旁征博引、中西逢源等特色,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冰心先生曾这般评价:“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梁秋实先生的《雅舍小品》——这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让我们寻常中顿悟世间哲理,困境中展现睿智幽默,岁月中洞察人生百态,阅读中品味词苑英华。
翻开了第一页:“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这形象的意象将时间与生命结合在了一起。梁先生很珍惜时间,他的那些成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一再说自己浪费了时间,表明他对自己要求的严格,能不断地责恼自己,本身就说明他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事,学一点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的。
《雅舍小品》里面记述的并非风雅之事,乍一看都是生活中的琐事百态,俗尘俗事。但是作者幽默风趣的笔调给人印象深刻,以唠嗑的形式和你说话,轻松随性,一想起就忍俊不禁!诸如调侃吝啬鬼的“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对于女人买衣料东嫌西嫌的调侃也让人叫绝;对于牙签使用的方法更是粗柄夸张。但无不显现作者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智慧。小品语言也典雅清朗,雅俗共赏。作者写得那么随意、轻松、幽默,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狗一猫都可以激起他的写作冲动,皆可入文。
《雅舍小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戏谑,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更是一种雅致的襟怀和认知。我们深信,只要抛弃偏见,读者不难从中感受这位大师个性独异的文心、文气、文调,领略他的积学之厚、腹笥之富和经泽之熏,走进一片高雅脱俗的美文世界。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4
何为健忘?人老了,脑生锈了,老了,朽了,诸多事物也就如垃圾一般踯九霄云外了,但梁实秋的这篇文章将健忘提升到了一个忘我,忘情,忘恩,甚至忘却天地的层面上。
一个人,只要是智力正常都必然会遇到一些令人烦心之事,如何去忘,忘有何益,自古以来就是各家各派兼有争论之无法得到终极答案之迷团。这篇文章就从这个点切入,然后再加以比喻,使之更富于令人想象的哲学空间,然再以一点扩散于整篇文章,整个问题,结合了佛,道,儒三家的理念来加以分析,但不做具体的理述,从字里行间来一点一滴的渗透出它的思想。
忘,实际上是面对事物的最低境,也亦可以说是最高的。从道家的层面上来说就是心无牵挂,无有杂念。一个人做事总会遇到一些瓶颈,但一个人若本着一种忘却欲望,无欲无求的心态,也就不会为外界的.恼所困。也就可以洒脱自由的游走于九天十地之间而不为外事所惑。就是属于一种“来去自如,融通自在”的境界。从儒家的来说呢?就是说要有一种“中正”的气节,“七十随心所欲不逾距”就是其之表现,“忘掉一切,忘身,忘我”可以,也十分好,但不能过,偶尔为之可以是一种收心,但其最怕的就是走向极端而失度,不应忘了目的,不应无所谓而放任一切,也不应以自己为心,将天地大道隔绝于身外。始终走在正道之上,不偏不倚,那也才能达到一种收放自如的境界。从佛的角度来看呢?它说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每个人人心之中,都存在一个隐藏的境地,境地就需要从一种平淡的心境中超脱而出,然而其就是这个境地才是一种“忘我,道我”的表现,“忘身”就是一种放浪形骸之外,这是一种无欲无求的表现,一种绝虑忘忧的表现,也就能脱了这一幅躯壳,灵魂与精神也才能游离于忧愁之外,畅游于天地之间。这才是超脱了“忘”之后的最高境界。将其三者合一,那也就集大成了吧!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5
《雅舍小品》,的确是一本好书,里面的文章以一个微乎其微的事物或事情命题,比如孩子、音乐、信、下棋、写字等,而结尾出乎意料,生动传神地画龙点睛,微妙之处,让人拍手称赞。
还记得《雅舍小品》的一个段落,说:“外国的风俗习惯永远是有趣的,不过若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成桎梏,有趣往往变成肉麻。基于这种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与牛奶。”结尾用看似荒唐而好笑的想法,映射出了作者自己对外国风俗的不满。我想,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我认为《雅舍小品》赋有哲理性,是在于这本书能在读者看书时饶有趣味,又能挖掘读者的内心,让读者领悟字面之下的底蕴。
平凡之中见伟大,《雅舍小品》的题材多是随手拈来的,给读者一种平凡的滋味,但是梁实秋先生将这样平凡的'题目,写出丰富而多彩的内容,普通人难以做到,更无法做得妙、做得巧。
一般的书往往长篇大论,中心零散,可是《雅舍小品》却每篇作品不出两千字,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琐事,独立成篇,作者梁实秋先生在《雅舍》一篇中说,他的作品是“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这种清新洒脱,无拘无束的生活,我也很向往,但我更欣赏的是他笔下的《雅舍小品》,这一本蕴味十足,留有深意的,赋有哲理性的文学作品。
我非常喜欢读《雅舍小品》,我看这本书时,喜欢在书中做旁批,写下当时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看过的文章我会重温,从而发现更深层的含义,我乐在享受书中作者的所感所悟,乐在探讨书中的丰富而深沉的底蕴。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人谈话。”就是如此。
现在看这本书,会感觉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无比开心。以后回看,可能会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雅舍小品》就是这样,最重要的是它洞入人心,他给了我们更丰富的感受,让我们发掘了他的底蕴,更发掘了自己心中的底蕴。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6
赏着花,就痴了;酌着酒,就醉了。倘若细细品味着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那岂不是如痴如醉哉!
于我而言,幽默本是一件复杂的事,因为它既不是哗众取宠的行为,亦不是网络上爆红的“金句”,它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反复咀嚼,方可知其味。而艺术的幽默愈发困难,但梁实秋先生在《雅舍小品》中生动地诠释了何为“艺术的`幽默”。
先来浅谈幽默吧,梁实秋先生的语言看似幽默,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实则尽带对社会、对自我的讥讽,不然“雅舍”何能称“雅室”而非“陋室”呢?就单说那“能渗雨的房顶”与那“满室狼藉,灰泥崩裂”的画面吧,何以称“雅”?只是作家对自身的解嘲罢了。还有排队时的“那只长鼻猴似的胳膊”,女人的那些“东挑西拣,批评得人家一文不值”,男人的“泡菜梅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的脚”,读后自能使人会心一笑,却又不禁慨叹梁实秋先生的用心良苦,如明鉴一般,照着自己,然后羞红了脸。
再者是艺术,《雅舍小品》中虽有许多口头语,但也不乏有较多的文言词汇。像雅舍的月夜——山头吐月,红盘乍涌,清光四射。乍一看,不像是梁实秋先生的风格了,如此素朴、淡雅。又见“寂寞是一种清福”,“焚一柱香,能使空气静止”,这大概是梁实秋先生真实的心境吧。于是,还有一些颇具情怀的食物:味浓而酽的酸梅汤,透明雪亮的糖葫芦,皮薄汁多的包子,皆令人垂涎三尺。到后来再翻阅《雅舍小品》时,我已不敢再看后面几篇了,到底还是怕自己会忍不住再去北京游览一番。
幽默与艺术,就这样结合成了《雅舍小品》,结合成了梁实秋先生,走进了我的心里,让我领略到百味人生。世间百态,虽然参差不齐,有些令人愉悦,有些让人伤感,但只要拥有一颗有趣的心灵,你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读书如种树,一页页地读下去,就如一棵树一天天地成长起来,攀在树上,就能看到广阔的美景;坐在树下,就能享受到幽深的宁静。总有一天,书读得多了,读得透彻了,你再看彼花时,再饮彼酒时,才知花与酒早已不在我心外,而在我的心内。那花,微绽;那人,微醺……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7
近来,有幸拜读了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雅舍小品》,其中有一篇散文是《谈话的艺术》,读了这篇散文后,我深深地觉得谈话的礼貌。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何况谈话,如果距离进了就会不小心把唾沫喷到别人脸上,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有一次,我看到有两个人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发生口角,一个人因为三言两语之后嘴角上堆积有唾沫,于是发出重唇音的时候不免星沫四溅,使矛盾更加激烈。“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这句话使我感触很深,写作同说话—样,要言简意赅,想好了再说,不要语无伦次。总之,说话要处处注意,如果稍不慎,就会引来别人的厌恶。
在对谈话的理解里,梁先生写得特别幽默深刻,让人忍俊不住,也让人笑过之后会反思。他说谈的腔调与嗓音因人而异。有的如破锣,有的如公鸡,有的行腔使气有板有眼,有的'回肠荡气如怨如诉,有的于每一句尾加上一串格格的笑,有的说完一段话之后像鲸鱼一般喷一口气。更要紧的是说话声大小需要一点儿控制。一开口便血脉喷张,声震屋瓦,不久便要声嘶力竭,气急败坏,似可不必,有变成耳语,令听者颇为吃力,读来令人捧腹,但确实受益匪浅哦。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8
我最近刚阅读了《雅舍小品》。这本书是梁实秋先生1939年在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当时,刘英士在重庆办《星期评论》,邀请作者写稿,作者用笔名一连写了10篇,即名为“雅舍小品”。刊物停办后,他又写了10篇。战事结束后,作者又应张纯明之邀,继续以“雅舍小品”的名义在《世纪评论》上陆续发表了14篇小品文。本书全部收录了这些文章。
“雅舍”虽然是一栋陋居,但在梁实秋先生的笔下写来,却是如此的美丽而优雅。一个人有许多方面可以表现他的才华。画家拉斐尔不是也写过诗吗?诗人但丁不是也想画吗?“雅舍小品”不过是梁实秋先生的.一面。许多人喜欢他这一面,虽然这并不是他的全貌。梁实秋先生还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独立完成莎剧莎诗汉译工程的翻译家。
从《雅舍小品》中,我读到了梁实秋先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19
最近在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一书,感觉到很有风趣。
初看书之目录,感觉都是很平常的题目,如:《孩子》、《衣裳》、《男人》、《女人》、《理发》、《下棋》等。待读上一两篇,就会从心中发出感叹:作者确实具有独特的智慧、过人的洞察力和超强的表达力。
《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小品,所取的题材都属于随手拈来的生活琐事,初看题目时给人的感觉是平凡,但细看内容后,却令人感到别具风趣,读来一点也不乏味。书之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但就是这样平凡的题目,作者竟然能写出这么丰富的内容,而且别饶趣味,平凡中蕴含哲理,令人在作者那机智闪烁、谐趣横生、幽默和趣味的文字上体会人生,感悟“生活点滴都可入文”之真谛。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1939年在四川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虽然事隔七十多年,今日读来依然倍感亲切,丝毫没有时过境迁昨日黄花之感。
作者在《雅舍》一篇中说,他的作品是“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至于书名用“雅舍”二字,只在点明写作的所在地而已。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01-28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09-22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3篇01-28
雅舍谈吃读书笔记09-28
《雅舍谈吃》读书笔记9篇09-27
雅舍五年级作文09-25
雅尔达的朝阳读书笔记09-28
断舍离读书笔记09-09
《舍和得》读书笔记02-10
《断舍离》读书笔记范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