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战争》读书笔记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年战争》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年战争》读书笔记1
在读这套书之前,专门把《百年战争简史》读完,想先建一个框架,再来添细节,但是即便如此,还是觉得:
这套书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并不友好。
首先,这是写法决定的,写法是按照时间线来写,比如,第15章,加来围城战,1346~1347年,其实,重点不是加来围城战,而是“1346~1347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作者恨不得做一个Excel表格,A栏是一月,B栏是事件,依次类推,那么,这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知道,事件发展的是线性的,但是你之所以看书,是希望从更大的视角是审视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必然发展,乃至一些偶然事件对于整个过程影响的戏剧感,不然,还不如直接拿着时间表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比时间表稍微好一些,好在哪里呢?可能是一些后人资料的叠加吧,多是把后人一些评论和记录在事件上做一个添加,但这反而加重了整个行文的逻辑混乱和文本的繁杂感,如果加上繁多的地名人名,基本上形如车祸的灾难现场,不敢想象,这才是第一卷,据说后面还有四卷,这可能会是英美写百年战争中的翘楚,因为应该没人会这么写吧。当然,对于专业的研究人员,可能会觉得非常好。
其次,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很差,事件的描述避重就轻,对于前期的`描述,战争的准备,财政的困难,行军的路线,可以说是不厌其烦,最好玩的是,如果某个人物在这个时间点(上面谈到的写法问题),刚好发生了一件事情,即便与该事件无关,作者也会不惜笔墨的扯开去说一下,这无意就分散阅读的注意力。而且在整个阅读中,作者反复的强调爱德华和菲力在财政上的捉襟见肘,以及受到地方的缠缚,几乎成了金科玉律和万能符,凡大事件,必贴,时不时的来一下。反到是事件的影响以及对于后续整个链条的影响,少,非常少,见解更少,这算是编年史写法吗?比如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事件,克雷西战役,就一句,这个事件的政治影响大过它的军事影响。
第三,翻译其实尚可,但这好比见房子,地基都歪了,房子自然建不好,翻译其实可以改变的,无非是对于一些我认为是原文中炫技的部分进行改写,比如我们知道,原文中可能为了避免人名的重复,可能会用到名、字、爵位,其实都是指同一个人,但是翻译还是秉承这样的风格,其实个人觉得未尝不可以,改写一下,把这些统一一下,方便阅读。
最后,需要吐槽一点的是,地图居然放在了下卷最后,导致在阅读上卷的时候,十分抓狂,维基百科上查,还不一定查得到,但是需要点赞的是,地图是我最近看的关于国内翻译的中世纪书中,最详细的。作者:楚恻
《百年战争》读书笔记2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小孩,脱掉一件件衣服,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淘气的小姑娘,躲躲藏藏,我们认真地找啊,找啊。
桃花红了,那是春天的笑脸吧?
鸟叽叽喳喳地叫着,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在燕子嘴里叫,在玫瑰花枝头笑。
寒假刚刚过去,春天就悄悄地来了。风不再那么冷了,水也变暖了。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各种各样的果树开满了鲜花。粉红的桃花像小朋友的笑脸,金黄的油菜花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阵微风吹来,花儿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引来了许多小蜜蜂,它们一刻不停地采花蜜。
走进森林,就能听到鸟叽叽喳喳地叫着,还有那可爱的小松鼠,看见我们就和我们玩躲猫猫呢!
啊,这就是春天!
【《百年战争》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11-13
读书笔记07-15
精选的读书笔记04-27
经典的读书笔记04-05
读书笔记的04-17
读书笔记精选04-17
经典读书笔记10-17
读书笔记大全:读书笔记100字08-07
寒假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