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书笔记

时间:2022-07-12 17:04:4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初二读书笔记600字(精选1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读书笔记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读书笔记600字(精选14篇)

  初二读书笔记 篇1

  香菱一生有三个名字:英莲——香菱——秋菱。每一个名字都寓意着她当时的人生。

  香菱原唤作甄英莲,真应怜!一癞头和尚的口中之词“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当真应验在英莲身上。元宵佳节,灯火通明,家家喜乐,却不料当天香菱被拐,从此远离至亲,漂泊在外。本应是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人儿,却因被拐变得颠沛流离,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忘记了自己的亲人,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实在是应怜!而她的名字里有一“莲”,寓意着她高洁的品格。

  香菱,结合判词中“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的根与莲花一样是高洁的,菱花虽不似莲花那样受人追捧,却一样纯洁高尚。当时香菱被人买进了薛府,可她的“香”的气质与品格令她不像其他丫鬟一样低贱,周瑞家也称其“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而香菱学诗,更是体现了她的好学与执着。为了写出一首好诗而处处琢磨,冥思苦想,以至到了“茶饭无思,坐卧不定”的地步。即使后来嫁与恶俗的薛蟠,她也秉持着一如既往的“莲”的清香。

  秋菱,美丽的菱角花在秋天枯败,而桂花在秋天开至鼎盛,暗示了夏金桂是香菱的克星,她不仅中伤了香菱的清白,更是一步步耍心机将香菱逼上了绝路!判词中有“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印证。这一次香菱把自己的命丢了,把自己的香给消了。

  香菱带着自己的香活了一辈子,不管处在怎样的环境,她都秉持着高洁的品格,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一样。人在香在,人殒香殒。

  初二读书笔记 篇2

  寒假,读《奋斗是件很具体的事》,我深有感想。

  四川人彼得生于资阳,家境贫困,他一读到初一就辍学了。于是他带着二十元钱风尘仆仆地来到成都。他先在一家餐馆洗碗,后在一家西餐馆当了厨工。有一位美国人玛丽愿教厨师厨艺训练,彼得也参加了。每天他从原料选择到烘焙的温度,都小心应付。因为自己不懂英语,所以他每次都带着一本厚字典,不会就查,猛学苦记,也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玛丽又送他去一家烹饪专科学校,彼得经过长期的奋斗,对烹饪已了如指掌。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感触至深。是啊!奋斗是成功的阶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奋斗,学习要奋斗,工作要奋斗,事业也要奋斗。有奋斗才会进步,有奋斗才会有成果,有奋斗才会成功。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事情都取决于奋斗。

  我是初二的一名学生,体育课上老师测试实心球。全班大多数人都及格了,但是我却没有及格。心灰意冷的我异常的苦恼,也很烦躁。老师见状走了过来给了我一个实心球,并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不要灰心丧气,要学会努力奋斗,回家多多练呀!”短短的几句话让我振作了起来,我捧着实心球,牢牢地记住了老师说的话,在家里努力地扔实心球。一个星期过去了,进步了一点,我开始寻找扔实心球的技巧。在一次次不断的努力奋斗之下,我扔实心球的距离是越来越远,我心中顿时乐开了花。果不其然,在老师又一次测试中。我以九米远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的同学,我成功了,在奋斗的引领下,我最终摘取了果实。

  奋斗,不是挂在嘴边说的,而是一件很具体的事情。只有奋斗,你才能踏上成功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走上去,获得最终的胜利。

  初二读书笔记 篇3

  站在初中的第三级阶梯,背上的书包沉甸甸地,但我满心欢喜:这里装的是我从小到大的书,它们给予我思想和智慧,陪伴我一路成长。抬望眼,继续我的攀登,继续装载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取舍,细数看过的每一本书,我最喜欢这本封面朴实的《简·爱》。这本书有种无法抗拒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它使人产生抑制不住的冲动,驱使人拿起它,随之深深感动,心灵为之震颤。

  简·爱的人生似一条坎坎坷坷、跌跌绊绊的崎岖山路。我喜欢简·爱,这个自尊心极强,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女子。“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没错,正是这种极具尊严的自信使我们为之震撼。在简·爱的世界里,我看到坚强和人性的光辉,散发着朝日的光芒。我被她折服,折服于她心灵的美丽。

  这个暑假我几乎天天沉浸在它的世界。下午三四点的阳光像凤仙花缠绕在指间,缓缓跳动。我慢慢品读着这本夹杂着尊严和爱的小说,细细回味。心灵最深处的一根神经被扯动而震颤,最纯美的感情,给予我思想的洗涤。任何事都要带着自己的尊严去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都有审视的标准。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贝多芬告诉人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他们传递的也是和简·爱一样的坚强,影响了我们几个世纪。

  纵使沧桑百年,物换星移,没有人会忘记这本经典。相信每一位《简·爱》的读者,都会活得有尊严,在自己的生命里印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我赞叹这渗透着尊严的爱情,这不屈于命运的故事!

  初二读书笔记 篇4

  我们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会跳舞的坎肩儿》,讲述了一只会跳舞的火狐狸红霞为了自己的愿望而牺牲了自己。从前,森林里有只被誉为舞蹈皇后的火狐名字叫红霞,好用有一身排红的皮毛。每当翩翩起舞时,他身上的毛就散发出绚丽的红光如同傍晚的霞光。

  如今,森林老了,全身萎缩了。曾经广袤、繁荣的林海取失了,只剩下一小片稀疏的森林,勉强苟延残喘一般过活。唉!不过过去一百年,生机勃勃的森林衰败了。火狐红霞对自己的好朋友文利说自己要去参加全世界的舞蹈大赛。于是,红霞跑到了一家店里藏起来度夜一天,一个非常喜欢跳舞的小女孩来了,于是,红霞决定教她舞蹈红霞经过了三天三夜小女孩终于像红霞一样跳的美丽,可是红霞却不行了她看自己没希望了,于是,把希望全放在了小女孩身上。红霞死了以后,在临死前告诉她让她的妈妈用自己的皮毛做成,马夹。最终完成了红霞的心愿。

  我的感受:我要是主人工红霞,我会给一个好心人在夜光下跳一段舞蹈,当他被我的舞蹈吸引住以后,她个人会收养我,他让我参加舞蹈大赛,这样,我不仅被人人成为舞蹈皇后,而且人人见了我都说:你瞧,那只狐狸多厉害身上可以发出红光。

  我看到了:火狐红霞被锁在高大的水晶盒里,已经六天了,六天来,他没有喝一滴水,没有吃一粒粮食,尽管这样,红霞每天晚上,依然会在小羽来之前跳一段舞。读了这一段,让我知道了,动物为了我们人类而牺牲自己,何况我们人类。

  初二读书笔记 篇5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世纪前的事,在摩洛哥皇家马厩里,产下了一匹小马,小马右后腿上有一个白点代表急速的记号,还有代表厄运的麦穗纹。它的马童给这名小马取名“闪”,并许诺要让他成为风之王,阿格巴认为闪是一匹拉动太阳战车的马。过了几天,母马死了,小马饿得奄奄一息,多亏了阿格巴即使带回了骆驼奶。

  瘦弱,皮肤棕黑的马童阿格巴成为了闪的“母亲”。他每天都细心照料闪,使闪的肌肤越来越健实了。它教自己旋转,冲刺,而且一直跑到自己飞起来为止,读到这里时,我似乎觉得闪已经是飞起来的“风之王”。但接下来的一切遭遇,使一切好运都消失了,但闪依旧是“风之王”。

  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正当遭受最残酷的糟蹋时,阿格巴被来自英国伦敦的退休商人柯杰若解救。我读到这时,为善良的柯杰若先生所感动了。现在我们社会上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这样,比如说街上有一个老奶奶倒了,在人群拥挤的潮流中,也没有一个人去扶,都怕老奶奶误会。其实我们应该学会做好事,即使他误会你,但我们没有做亏心事,我们不必害怕如果我们人人都学会帮助别人,社会该多么美好啊!

  记得那次,一直对我态度不好的戴晨思向我借钢笔,我与她平日里关系又不熟,加上她对我的态度不是特别好。我头发一甩,就应了一句﹕“我没有钢笔”事后,我阅读“风之王”这本书时后悔了。柯若杰竟愿意花15个金币买“闪”。天呐,这15个金币完全可以买一只上的马,不必来买当时瘦弱憔悴的“闪”。天啊,我真是太没爱心了,以后不管谁向我借文具我都会借。

  我准备向柯杰若那样乐于助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初二读书笔记 篇6

  虚与实,真与假。我的头脑混乱不堪,我想知道何为虚,何为实,何为真,何为假。

  看着夜空零零散散的星,我想起爸爸物理课上给我讲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某些星,可能已不存在了。因为宇宙太大了,大到人们都不知道它有无边际。所以有些星球离地球十分遥远,有的离我们有几百万光年。那它的光传到地球上,就需要几百万年。可能当光传到地球上时,这颗星球已经庄周梦蝶了,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几百万年前发出的光。

  当时我就感慨万分,只不过现在感触更大。我实在不愿相信我看到的星有些是虚的,它们明明在我的眼前呀?怎么有的就不在了呢?尽管我知道答案,但它不能让我信服。一度我以为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真的。岂料,它也欺骗了我。我没有什么闲情逸致看星星了。我开始用我的手去感受家中的物品,我怕它们也是虚的。幸好,我都感受到了它们是实的。

  可是,我又想起了庄周梦蝶的典故。意思是说: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翩跹起舞的蝴蝶,他非常快乐。但在梦中,他不知道自己就是庄周,梦醒了,他却是在床上躺着的庄周。不知是蝴蝶梦到了他,还是他梦到了蝴蝶。我不禁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假的,别人的梦一醒,我就不在了?我开始在床上发呆。我想知道自己是真还是假,可是,没有答案。

  于是,我不在追寻。当然,也追寻不到。忽然我明白,虚还是实,真还是假,有什么意义呢?我何需知道呢?何况,我现在是存在的呀。无论是梦,还是毁灭的星球,它们存在过的,并且,它们也留下了痕迹。与存在与否相比,痕迹是否更重要呢?

  初二读书笔记 篇7

  范杰先生主编的《中学化学教学法》中用一章的内容阐述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文章中论述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和关系以及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学习,自己对化学概念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得到了启发,对自己以后的概念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认识到化学基本概念是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前提。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就必须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分类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须经过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列宁对概念的形成曾说过"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化学实验和生活实际就是最生动的直观,可以使学生得到鲜明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揭示本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形成概念;概念形成后运用对比归纳,加深巩固深化;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对于化学概念应分段要求,逐步深化提高。

  现行课程标准对概念教学有所淡化,但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骨架"的地位是不变的,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基本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也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客观规律。所以加强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初二读书笔记 篇8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带着对司汤达的崇拜,我阅读了《红与黑》这本书。

  作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历来评论家绞尽脑汁,颇多发明,认为“红”与“黑”,喻为军装和道袍,剑与十字架,热血与孝服,军人的荣耀与僧侣的黑暗,火红的理想与黯然的幻灭,英勇的时代与复辟的年代,等等,等等,真可谓挖空心思。但按照司汤达的意思,“红”意味着书中主人公于连会去当兵;但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的道袍,书名也有如此之意向。

  小说主人翁于连·索黑尔,是一个出身农民家庭但博学多才的青年。这个出类拔萃的青年雄心勃勃,决不甘于贫贱,一心向往拿破仑时代的沸腾生活,渴望通过从军去建功立业,青云直上。但在王政复辟时期,在极端反民主的贵族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法国,于连看到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只有通过教会一途他才有希望跻身上流社会。

  小说题名《红与黑》,红即象征军队,黑即象征教会。于连开头在维立叶尔市长德·瑞那府上当家庭教师,为了报复贵族资产阶级对他的鄙视,找到迅速爬上去的捷径,使他很快赢得了市长夫人的欢心,成为她的情人,因此得以进入修道院学习,企图以此达到发达的目的。他最后到了巴黎,又有幸成为德·拉木尔侯爵的秘书,同时勾搭上了侯爵的女儿玛娣儿。正准备和玛娣儿结婚,实现自己飞黄腾达的美梦的时候,市长夫人出于嫉妒,在听她忏悔的教士的指使下,给侯爵写了一封揭发他丑行的长信,使于连的野心和梦幻完全破灭了。在他绝望之余,一怒枪击了德·瑞那夫人,受到了严厉的审判,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从而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初二读书笔记 篇9

  人生的起点,就是炫灿的童年,我们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幸福、快乐,而童年中的主角阿廖沙的却是一个到处都充满了悲惨的童年。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廖沙。彼什科夫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处都是争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阿廖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我已经12岁了,却事事都依赖着父母,就说一道挺简单的语文智力题吧,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这道题的答法,连脑子都不想再动动了,直接叫了妈妈过来,其实这道题3年级同学就做的出来,我这个5年级的还要爸爸妈妈帮忙做。再说这么一件事吧,现在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太不放心,在父母他们向我们这么大时,早就没人管了,现在我家离超市也就1里地吧,妈妈就不放心,不让我自己去,骑车子不行是应该,这个没事,自己走着不放心,这也没事,连和同学一起去他们也不同意

  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廖沙的爱,给予了阿廖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廖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吗?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珍惜这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

  初二读书笔记 篇10

  巴金先生的《家》算是我看过的第一个经典书籍,过去听说过这本书,以为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家这个字,怎么听都那么温馨,看完后才知道,温馨的家也可以写出悲剧,故事发生在军阀混战时期,讲的是觉新,觉民,觉慧三个兄弟的爱情,以他们的爱情,来反应当时的社会。

  家是一个在别人看来羡慕不已的家,但家里的三兄弟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被束缚住了,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被束缚住了,有太多人被束缚住,却丝毫感觉不到,过着别人安排好的生活,也许在外人看来很是幸福,其中的悲伤只有自己知道。三兄弟性格不同,所以应对的方法各有不同,也代表着社会上的几类人,每个人都有应对的方式,没有对与错,错的不是人,而是当时的风俗,没有人可以躲的过。家是避难所,也是牢笼,它给了你优越的条件,也给了你太多的责任。

  《家》体现了青年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为了爱情和自由,每个人都做出努力,为之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从开始感到觉慧的活力,到后来愤慨觉慧的不争,最后欣喜觉慧跳出牢笼。故事跌宕起伏,而且文笔极好,文字朴实无华,但描述的景象跃然纸上,描述的心情让人感同身受,觉新述说自己背负的压力时,我差点哭出声来。

  也许三兄弟是三个人,也可能三兄弟就是我们自己,觉新是我们的奴性,听从他人的安排,然后为他人的安排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找到一个完美的解释。觉民是我们的理智,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把握事情的尺度和理解他人。觉慧是我们的心,代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向往,心之所向,为之奋斗。

  初二读书笔记 篇11

  今天我读了一本杂志,叫做《读者》,它的卷首语《爱心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是美国人特里杜布森写的。

  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在20多年前,在一个午后,一个醉汉,在车厢里不停地辱骂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突然他扑向那位妇女,妇女摔倒了地上,还好婴儿没受伤,“我”站了起来去制止,可是,醉汉不仅没停手,还反过来骂“我”,正在最好准备打“我”的时候。一个日本老人走了过来,他要和醉汉聊天,聊着聊着,醉汉就哭了,因为老人感动了他,说出了他的伤心事,最后,作者发出了感叹,“本来想用拳头解决的事情,却被几句贴心的话语轻易化解,其中的奥秘就在‘爱’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的力量是很大的,文章中的老人,用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去关爱一个醉汉,使得这件事很好的解决了,爱的力量有时胜过任何的强权和武力,它可以使一个没了魂的醉汉的心中重新充满了温暖,重新看待这个似乎对他不公平的世界,重新觉得这个看似冰冷的世界中仍有值得他去留恋的东西。其实爱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有父母和亲人给的,也有老师和同学给的,比如说妈妈在天凉时的一句“宝贝,天气凉了,多加点衣服!”爸爸在我生病时的一句“儿子,感觉好点了吗?”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总是让我听不够,每次都觉得自己好幸福,可以沐浴在爱的海洋中。

  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里,它平凡,可是却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根本,父母给我的爱是无私的,我感谢他们将我带到这个世界来,同样,我也要学着他们,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待,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初二读书笔记 篇12

  在我们漫长的人身道路上,苦难也许就会突然间毫不留情的降临到我们身上。

  我曾读过一本书它向我讲述了一件感恩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需要一个合适的肾。他家里很穷,而且又没有合适的肾。这个老人只好在家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个月过去了,一个快要失去儿子的母亲跑到这个老人家里,满含眼泪的说:“我的儿子得了重病,已无药可救,我决定把我儿子的肾捐献给你。”老人听了非常感激,双眼里流出了泪花。儿子是妈妈的命,可这个妈妈竟把这个命给捐了出去。手术成功后,当记者采访那个母亲的时候,母亲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摆着一张痛苦的脸面。从此以后那个老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百感交集,我的眼角都湿了,于是便想到自己身边帮助过我的人。

  提到感恩我就想到了我的同学。在一次下大雨的时候,我没有带雨衣,这时候有一位同学说:“下这么大的雨,我把雨衣借给你吧!”我说:“如果你把雨衣借给了我,你怎么办啊,还是你穿吧!”经过再三推辞,我无奈地接受了他的好心,穿上雨衣。在宽阔的马路中央骑着,我的心中生起了一股暖流,想着想着,不知怎么就摔倒了,我的同学看见了,连忙扶我起来,并且送我到了家,他连坐都没有坐就走了,在茫茫雨中,,我只看到那模糊的背影,渐渐地消失了,当时我的心里感到惭愧与感动。

  感恩不能用钱来比较,必须要靠真心来打动别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我会永远记住感恩这两个字,它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长大后我也要向那位母亲一样无私奉献。我会用感恩的心,去报答别人,使自己活得快乐,使自己的一生变得更有价值!

  初二读书笔记 篇13

  《撒野》算是我看的原耽里面比较现实主义的校园文了,写得很真实,很感人。特别是对于钢厂里那些小市民的光怪陆离的生活,那种深陷绝望又麻木不仁的感觉,那些破烂不堪而又充满着丝丝人情味的楼房,很有老舍先生的遗风。

  而对于蒋丞和顾飞两个小伙子的描写,感觉就像是生活中的大男孩,带着一点点痞气和不良,浓郁的京味儿话,爽朗又可爱。

  可就是这样的他们,也还是背负着异于常人的艰辛。没有谁是生来幸福的,对与错,童年的经历,都一点点埋藏在心底。

  或许是那个雪天,或许是那场球赛,又或许是模特拍摄。他们的感情来得没那么轰轰烈烈,但是在平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里,却是真真切切的自然流露。一颦一笑,都是对方的影子。

  成长似乎还很遥远,但又一年的枯木落下,预示着少年的成熟,也遗憾那个人的离开。

  顾飞知道,蒋丞从来就不属于这个压抑而黑沉沉的地方,他是一束光,带来了温暖与明亮。顾飞的的确确被这束光吸引,而且想要靠得更近,但他的身后从来就不是什么鲜花肆意怒放,他的双手是沉重的镣铐,他浑身伤痕累累,有太多太多的羁绊牵扯着这个过于懂事的少年。

  他不会走,也不能走。

  可是蒋丞认定了顾飞,他是个执着得可爱的人,有着钢厂里从未有过的那份不陷淤泥的天真。即使受到了如此巨大的打击,也还是毫不犹豫地想着帮助顾飞。

  他想带那个人从深渊出来,他想与他一起旅行,无所谓目的地,一直前行就好。

  还好,他们都没有放弃。

  这一次,两人都不再犹豫,磕磕碰碰地扶持着对方,以温暖的怀抱消融内心的阴郁。

  我想,在你眼里,撒野奔跑。

  我想,一个眼神,就到老。

  初二读书笔记 篇14

  爱情的天平很可能因为诸多因素而失去平衡,比如名利,比如相貌,比如地位。但简·爱却抛开世俗观念,勇敢的走出第一步,用自尊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对待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时,简·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们是平等的”。无关财富,无关相貌,这场风月只有你我,爱情就应是这样。

  文学作品中的痴男怨女太多,现实生活中的更是数不胜数。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半生纠葛让人唏嘘不止,因为自尊,所以痛苦,因为爱你,所以痛苦。看过无数苦情剧,大概的套路都是甲男爱乙女,丙女爱甲男,三个人一台戏,因为不爱引出一场阴谋,一场心殇。更有人利用爱的名义,换取金钱,换取荣耀。如果简·爱想要跻身上流社会,罗切斯特是她最好的踏脚石,但她无法容忍爱情的纯白染上尘埃,更因为她善良纯真的本性,不愿去破坏别人的家庭。

  “平等”贯穿两人爱情的始末,因为罗切斯特能够平等待人,将简·爱视作朋友,坦陈相见,简爱才交出真心,因为简爱追求平等的爱情,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才吸引了罗切斯特,赢得了爱情。

  当罗切斯特因为火灾损失了全部家产,更烧伤了眼睛,而简爱获得了一笔遗产,从贫穷走向富有,从表面看来他们的爱情依旧出现世俗的失衡,但简爱牵起了罗切斯特的手,因为,如果我爱你,不仅仅是作为树的形象与你站在一起,更要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终身相依。

【初二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初二读书笔记04-20

初二学生读书笔记04-20

飘的读书笔记初二02-03

初二读书笔记边城02-03

目送的读书笔记初二10-13

初二《围城》读书笔记02-16

初二读书笔记范例01-20

初二学生读书笔记01-28

初二简爱读书笔记02-26

虚实-初二读书笔记12-28